卷之七
關燈
小
中
大
之關津隘口焉。
痘疹最要頭面頸項稀少,如頭面多者,謂之矇頭,頸項多者,謂之鎖項。
矇頭則視聽昏廢,神明失居,鎖項則內者不出,外者不入,正所謂神去則機息,氣止則化絕,死之兆也。
頭面胸前總要稀,四肢多也不須疑, 遍身碎密多惆悵,疏解當教發透齊。
頭面者,諸陽之會也,胸前者,諸陽之所受氣也。
陳氏曰:痘瘡輕者,作三四次出,頭面稀少胸前無,以清陽之分,不可濁亂也。
四肢雖為陽之本,乃身之所役使者,為卒伍卑賤之職,非若頭面為元首之尊,胸膈為心肺之居,故不畏其多也。
遍身稠密鎖碎者,急為解毒,疏通榮衛,令氣得其均,血得其活,一齊起發,無幹枯黑痿之變可也。
用: 疏毒快斑湯 人參 防風 荊芥穗 連翹 牛蒡子(炒) 當歸 桔梗 甘草 赤芍 熱甚加酒芩、酒連、地骨皮。
渴者加葛根、天花粉。
氣虛者加黃耆、木香。
便堅者加紫草、枳殼。
溺赤者加車前子、木通。
食少者加白朮、山楂、陳皮。
癢者加官桂。
腹脹者加厚樸、大腹皮。
喘咳者加知母、桑白皮。
洩瀉加官桂、訶子、乾薑。
痛者加白芍、酒芩。
水煎服。
痘瘡磊落最為奇,隻怕相黏聚作堆, 蠶殼蛇皮生不久,蚤斑蚊跡鬼相隨。
凡痘初出,須看相去遠近,相去三五寸者一粒,必輕而稀。
相去一二寸者,頗密。
如二三成叢而出者,必密而重,其候多變癢塌也。
如蠶之殼,蛇之皮者,此氣至而血不隨也。
當用行氣補血之藥,宜以: 防風勻氣散 川芎 當歸身 赤芍 麥冬 人參 防風 青皮 荊芥穗 木香 官桂 甘草 水煎,不拘時服。
如蚤之斑,蚊之跡者,此血至而氣不隨也,當涼血補氣,宜用: 參耆和氣飲 人參 黃耆 連翹 牛蒡(炒) 酒芩 葛根 蟬蛻 歸身梢 木通 甘草 桔梗 水煎服。
服後氣血隨者,吉;如舊者,兇。
一出形來豔色嬌,定知皮嫩不堅牢, 溶溶破損生難久,個個成漿喜氣饒。
痘瘡出形如其平日正色者,吉。
痘瘡色帶豔而赤,其後多皮嫩易破,癢而不可救也。
但見帶豔者,即防後日癢塌之變,早用疏風固表消毒之藥,使血氣充實,邪火漸退,正氣不虧,光壯幹收,如期不亂可也。
宜用: 固陽散火湯 人參 黃耆 甘草 升麻 葛根 當歸梢 連翹 防風 生地 木通 荊芥穗 水煎服。
最怕頭焦烏焠焠,又愁皮嫩水溶溶, 頭焦變黑多歸腎,皮嫩須防癢塌攻。
痘瘡初出,所喜明潤而鮮也,堅實而厚也。
若頭焦帶黑,此毒在血分,不急治之,則變歸腎而難救矣。
用: 涼血解毒湯 赤芍 歸梢 甘草 生地 木通 牛蒡(炒) 連翹 紫草 桔梗 酒紅花 山豆根 水煎,入燒過人屎一錢,同服。
若皮嫩澆薄,此毒在氣分,不急治之,則癢塌而死矣,當以補氣散火為主,用固陽散火湯加白朮、白茯苓,去生地。
痘瘡切要解咽喉,喉痹咽瘡毒火燒, 隻恐一朝封管籥,鎖喉聲啞卻徒勞。
凡痘瘡未有咽喉不痛者,如煙窗之狀。
火焚於下,焰升於上,宜乎作痛也。
即用: 鼠黏子湯(即牛蒡子,大力子) 射幹 桔梗 甘草 連翹 鼠黏子 水煎,入竹瀝和飲之。
如痛用一聖散吹之。
苦參一味,研成細末,每用一點吹之,甚效。
若不早治,咽瘡煩躁,吸門腫塞,水入則嗆,食入則嘔,咽喉失聲,救之難矣。
若恐斑瘡入眼中,膏煎黃柏妙無窮, 但觀眼內多紅赤,急瀉心肝免毒攻。
痘瘡之毒,眼即次之。
所以古用黃柏膏為護眼之法,其慮深矣。
用: 黃柏(一兩) 甘草(二兩)
痘疹最要頭面頸項稀少,如頭面多者,謂之矇頭,頸項多者,謂之鎖項。
矇頭則視聽昏廢,神明失居,鎖項則內者不出,外者不入,正所謂神去則機息,氣止則化絕,死之兆也。
頭面胸前總要稀,四肢多也不須疑, 遍身碎密多惆悵,疏解當教發透齊。
頭面者,諸陽之會也,胸前者,諸陽之所受氣也。
陳氏曰:痘瘡輕者,作三四次出,頭面稀少胸前無,以清陽之分,不可濁亂也。
四肢雖為陽之本,乃身之所役使者,為卒伍卑賤之職,非若頭面為元首之尊,胸膈為心肺之居,故不畏其多也。
遍身稠密鎖碎者,急為解毒,疏通榮衛,令氣得其均,血得其活,一齊起發,無幹枯黑痿之變可也。
用: 疏毒快斑湯 人參 防風 荊芥穗 連翹 牛蒡子(炒) 當歸 桔梗 甘草 赤芍 熱甚加酒芩、酒連、地骨皮。
渴者加葛根、天花粉。
氣虛者加黃耆、木香。
便堅者加紫草、枳殼。
溺赤者加車前子、木通。
食少者加白朮、山楂、陳皮。
癢者加官桂。
腹脹者加厚樸、大腹皮。
喘咳者加知母、桑白皮。
洩瀉加官桂、訶子、乾薑。
痛者加白芍、酒芩。
水煎服。
痘瘡磊落最為奇,隻怕相黏聚作堆, 蠶殼蛇皮生不久,蚤斑蚊跡鬼相隨。
凡痘初出,須看相去遠近,相去三五寸者一粒,必輕而稀。
相去一二寸者,頗密。
如二三成叢而出者,必密而重,其候多變癢塌也。
如蠶之殼,蛇之皮者,此氣至而血不隨也。
當用行氣補血之藥,宜以: 防風勻氣散 川芎 當歸身 赤芍 麥冬 人參 防風 青皮 荊芥穗 木香 官桂 甘草 水煎,不拘時服。
如蚤之斑,蚊之跡者,此血至而氣不隨也,當涼血補氣,宜用: 參耆和氣飲 人參 黃耆 連翹 牛蒡(炒) 酒芩 葛根 蟬蛻 歸身梢 木通 甘草 桔梗 水煎服。
服後氣血隨者,吉;如舊者,兇。
一出形來豔色嬌,定知皮嫩不堅牢, 溶溶破損生難久,個個成漿喜氣饒。
痘瘡出形如其平日正色者,吉。
痘瘡色帶豔而赤,其後多皮嫩易破,癢而不可救也。
但見帶豔者,即防後日癢塌之變,早用疏風固表消毒之藥,使血氣充實,邪火漸退,正氣不虧,光壯幹收,如期不亂可也。
宜用: 固陽散火湯 人參 黃耆 甘草 升麻 葛根 當歸梢 連翹 防風 生地 木通 荊芥穗 水煎服。
最怕頭焦烏焠焠,又愁皮嫩水溶溶, 頭焦變黑多歸腎,皮嫩須防癢塌攻。
痘瘡初出,所喜明潤而鮮也,堅實而厚也。
若頭焦帶黑,此毒在血分,不急治之,則變歸腎而難救矣。
用: 涼血解毒湯 赤芍 歸梢 甘草 生地 木通 牛蒡(炒) 連翹 紫草 桔梗 酒紅花 山豆根 水煎,入燒過人屎一錢,同服。
若皮嫩澆薄,此毒在氣分,不急治之,則癢塌而死矣,當以補氣散火為主,用固陽散火湯加白朮、白茯苓,去生地。
痘瘡切要解咽喉,喉痹咽瘡毒火燒, 隻恐一朝封管籥,鎖喉聲啞卻徒勞。
凡痘瘡未有咽喉不痛者,如煙窗之狀。
火焚於下,焰升於上,宜乎作痛也。
即用: 鼠黏子湯(即牛蒡子,大力子) 射幹 桔梗 甘草 連翹 鼠黏子 水煎,入竹瀝和飲之。
如痛用一聖散吹之。
苦參一味,研成細末,每用一點吹之,甚效。
若不早治,咽瘡煩躁,吸門腫塞,水入則嗆,食入則嘔,咽喉失聲,救之難矣。
若恐斑瘡入眼中,膏煎黃柏妙無窮, 但觀眼內多紅赤,急瀉心肝免毒攻。
痘瘡之毒,眼即次之。
所以古用黃柏膏為護眼之法,其慮深矣。
用: 黃柏(一兩) 甘草(二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