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七

關燈
二味研為細末,用鮮綠豆五合,新汲水三盞,浸豆一晝夜,去豆,入紅花一兩,煮之,其水約減二盞,又去紅花,然後入前二味,慢火熬成膏,每用敷眼胞上下,厚塗之,則斑毒不入眼矣。

    若眼內有紅筋縈纏,或目腫閉多生眵淚,急瀉心肝之火。

    用: 蟬花散 蟬蛻 密蒙花 酒連 歸梢 木通 柴胡梢 龍膽草(酒洗) 川芎 酒梔仁 防風 白豆蔻 淡竹葉為引,水煎服。

     痘瘡隻出一般奇,疹斑夾出卻非宜, 消疹化斑宜解散,若還不解勢傾危。

     錢氏曰:痘隻一樣為喜,若已見形,間有碎密若芥子者,此夾疹也。

    皮肉鮮紅成塊,此夾斑也,皆毒火熏灼於內,故使斑疹夾出於外,急宜解毒,使斑疹消散,痘得獨成可也。

    用: 荊防解毒湯 防風 荊芥穗 黃芩 牛蒡(炒) 黃柏 小甘草 玄參 升麻 知母 人參 石膏 連翹 淡竹葉為引,水煎服。

    若服此仍不見效者,兇也。

     病標才見兩三形,爬掐渾身癢不停, 此是火邪留腠理,急須發散瀉肝心。

     凡痘初出之時,遍身作癢,爬掐不止者,此火邪留於肌肉皮膚之間,不能即出故耳,與傷寒不出汗而作癢者同。

    況諸瘡癢痛皆屬心火。

    河間曰:癢為風痰者,火之變也。

    又肝生風,爬搔不定者,此風使之也。

    肝屬筋而運乎爪,經曰:在變動為握。

    可見痛癢愛爬者,皆心肝二臟之症,宜瀉心肝之火邪,其癢自除矣。

    用: 消風去火化毒湯 防風 升麻 白芍 桂枝 荊芥穗 葛根 牛蒡子(炒) 淡竹葉為引,水煎服。

     口中腥臭氣來沖,邪火相沖作肺癰, 清金瀉火須知急,如過七日枉施工。

     凡痘初出,若口中腥臭之氣勃出沖人者,此肺中邪火熬煎炎燥,故腥臭之氣出於口也。

    急與: 清金瀉火湯 知母 生地 枯芩 石膏 桔梗 山梔子仁 甘草 麥冬 天冬 木通 馬兜鈴 天花粉 水煎,和竹瀝服。

    淹延不治,至七日而死矣。

     經曰:肝絕者,七日死。

    此症之變,或失聲,或喘,或乾嘔,皆其候也。

     皮中簇簇如寒粟,肉腫隆隆似熱瘤, 如此豈能多延日,哀哉不久赴冥都。

     凡痘初出,欲其顆粒分明,皮肉柔嫩也。

    若簇簇生於皮中,似寒風粟子之狀,此症變如反掌,不待起發,隱而不見,啼叫煩悶而死矣。

    或正面,或胸背手足腫硬成塊,似??瘤之狀,此症待起發之時,其處瘡先黑陷,破爛不能成漿,幹較而死矣。

    此二者皆不治,故不立方。

     出形未定先涵水,起發之時便戴漿, 膿水未成收靨急,十人得此九人亡。

     凡痘初出一點血,血化為水,水化為膿,膿成而毒解,此自然之序也。

    若初出之時,半為水泡,或將起發便戴白漿,或膿水未成,忽然收較,此毒火太甚,失其自然之序。

    不應至而至,為之太過,不久倒陷入裡而死,無有治矣。

    蓋不應至而至,所謂早發還先萎也,此之應至不至者,因其氣血不充,尚有補療,所謂人奪天功,此則不相侔矣。

     鼻如竈突面若黑,皮似塗朱或橘容, 咽喉唇舌痘叢聚,如此誰人得建功。

     凡痘瘡之症,始終歸重於太陰、陽明二經也。

    手太陰肺、陽明大腸,足太陰脾,陽明胃也。

    鼻者肺之竅,貴於滋潤,鼻乾黑燥,如竈突之狀,火刑金也。

    面,陽明經所聚也,貴於鮮明,面黑而枯,精華散矣。

    皮者,肺之合也,欲其色紅白如常,若塗朱火之象也,或如橘也,火極。

    如土燥之色則黃矣。

    咽喉者,肺與胃之管籥也。

    唇吻者,脾之竅也。

    舌者,脾之絡也。

    痘甚於此,其毒極矣。

    安可治也。

     預稀痘神效方 茜草根半斤,切細,煮酒五瓶,大年二十四日及三十日夜,飲醉,其餘臘月內常飲,勿令太醉,其痘自稀。

     又方 辰砂一兩為末,化蜜水與小兒常服,其痘自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