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十

關燈
柴胡橘皮湯(一四二),並外用胡荽酒(七十四),以苧麻蘸酒遍身戛之,待疹出盡則煩熱自出,嘔洩自止矣。

     疹毒餘邪最作殃,幾經惡候緻張皇, 時行癘氣傳相似,疫鬼勾魂赴北邙。

     疹子欲出未出之時,宜早發散,以解其毒,則無餘災。

    若不預解,使之盡出,以緻毒蓄於中,或為壯熱,日久枯瘁,或成驚癇,或為洩痢,或咳血喘促,或作疳蟲而死,此雖一時癘氣之染,未有不由於人事之未盡者。

     疹後流連熱不除,蒸蒸烙手發毛枯, 肉消骨立成疳瘦,得遇良工病可蘇。

     疹子收後,身有微熱者,此虛熱也。

    不須施治,待氣血和暢自然退去,若熱太甚,或日久不減,以柴胡麥門冬散(五十七),甚則以黃連解毒湯(八十九)合人參白虎湯(二十四),與前方相間服之,如發枯毛豎,肉消骨立,漸漸羸瘦者,柴胡四物湯(一四三)主之。

     發熱無休神漸昏,忽然瘈瘲事堪驚, 莫將風癇同調治,小便宜多患早寧。

     疹後熱不除忽作搐者,不可與急驚風同論,用導赤散(三十五)加人參、麥門冬送服安神丸(四十七)。

    小便清者可治,短少者不可治,宜抱龍丸(四十)。

     疹毒流殃走馬瘡,牙齦潰爛食難嘗, 唇瘡聲啞成狐惑,漏頰穿喉旦夕亡。

     凡疹後牙根黑爛,肉腐血出,臭息沖人者,曰走馬疳,馬鳴散(一三八)主之。

    若面頰浮腫,環口青黑,頰漏齒脫,唇崩鼻壞者,死症也。

    如唇口多瘡,其聲嗄啞者,曰狐惑,以化?丸(一三九)主之。

    更煩躁昏悶失聲者,死症也。

     疹毒漸成休息痢,晝夜不停多窘急, 勿輕劫澀圖霸功,切忌噤口成惡疾。

     疹後洩利日久不已者,曰休息痢,不可妄施澀劑,以成霸功,宜黃芩湯(四十一)合天水散(九十四),與香橘丸(五十)相間治之。

    若嘔吐不能食者多噤口,更腸滑不止,或下鮮血,或如塵水者,皆死症也。

     鄖陽楊舉人子,疹後利下鮮血,予授一方,用當歸梢、生地黃、白芍藥,條芩(炒)、黃連(炒)、人參、生甘草、枳殼、烏梅肉調理而愈。

    時郡中出疹,但病利血者,楊公授此方皆效。

     疹後連綿上氣咳,發作百聲終不歇, 胸高肩息目虛浮,擺手搖頭泉下客。

     疹子收後微咳者,此肺氣未平也,不須調治。

    若咳轉甚,喘氣逆氣,發則連綿不已者,此肺中伏火,金虛葉焦,故咳也。

    宜人參清膈散(六十一)主之。

    身熱者,麥門冬清肺湯(一四四)主之。

    若咳久不止,面浮目胞腫,胸高而喘息,則聳肩血自口鼻出,面色青或赤,鼻燥昏悶,搖頭擺手者,皆死症也。

     郡人周小川族人,一小女疹後咳嗽失聲,予授一方,以甘桔湯加炒牛蒡子、炒枯芩、天花粉作散,薄荷葉湯調,再煎一沸,服之愈。

     疹家禁忌法須防,鹽醋雞魚不可嘗, 欲莫從心終是福,物多爽口定為殃。

     疹家通禁雞魚炙煿鹽醋之類,直過七七之後,方可食之,惟宜食淡,不可縱口,緻生他疾也。

     瘡疹收還幸平復,飲食如常無臲卼。

     心腹絞痛忽傾亡,還是氣虛中惡毒。

     曾見痘疹收後,動止出入,飲食如常,忽然心腹絞痛而死者,還是元氣怯弱,乘以疫癘之氣,正不能勝邪,伏於中,外若無病,內已虧損,故一中而死,謂之中惡。

     嬰稚初離胎殼中,遍身斑駁似硃紅, 胎中熱毒皮中現,莫作時行斑疹同。

     凡小兒初生未滿月者,遍身紅點,俗呼奶麻子是也。

    此由胎中受熱,故生下發見於皮膚,不可作時行疹子論,妄用湯劑。

    蓋臟腑嬌脆,氣血怯弱,不能勝湯丸也。

    宜用溯源解毒湯(一

    八)與乳母服之。

     發熱蒸蒸便已硬,皮紅似錦是名斑, 莫將疹毒雷同論,笑煞時人醜類看。

     凡天行若病,大便硬結,熱留胃中,故發斑不可以疹子同治,妄用發散之劑,反增危劇,宜人參白虎湯(二十四)去人參,加大青、玄參、生地黃主之。

    大便秘者,以三黃丸(八)微利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