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十
關燈
小
中
大
間涼膈散加牛蒡子(一四七)主之,發之解之再不出者,死症也。
甘大文從吾學醫,長男發熱,予見之曰:疹也。
三日不出,身涼神倦,坐臥不寧。
予謂大文曰:汝子疹毒不出,外涼內熱,毒火內伏,故煩而坐臥不安也。
不急治且危,文泣求醫。
予乃用葛根湯加麻黃、石膏以發之。
一服疹盡出,色白不紅。
予曰:此血虛也。
用四物湯加防風,一服色變紅,遂愈。
蒸蒸發熱咳聲頻,目脹面浮氣上行, 坐臥不安痰唾少,肺焦葉舉熱邪蒸。
疹子初發熱時,未見出現,咳嗽百十聲不已,上氣喘急,面浮目胞腫,時臥時起,此毒火內蒸,肺葉焦舉,宜甘桔湯(七)合人參白虎湯(二十四),去人參加牛蒡子、薄荷葉主之。
火熱熏蒸汗潤身,毒邪並迫血違經, 汗多衛表邪從散,血去榮中毒少輕。
疹子發熱,或自汗出,或鼻衄者,不須止之,亦發散之義。
故汗者,毒從汗散。
衄者,毒從衄解,但不可太過。
如汗太多,人參白虎湯(二十四)合黃連解毒湯(八十九)主之。
衄太多,玄參地黃主之(六十五)。
發熱之時吐利並,任他所出不須驚, 胞胎蓄毒從今解,腸胃停汙自此清。
疹子發熱吐利,純是熱症,不可作寒論,乃火邪內迫,上焦出吐,下焦多利,中焦吐利,並多自利,宜黃芩湯(四十一)。
吐利宜黃芩加半夏湯(四十二),自利裡急後重者,宜黃連解毒湯(八十九)合天水散(九十四)主之。
毒火熏蒸氣上炎,咽喉自此正煩疼, 從來痘疹多咽痛,莫作尋常喉痹看。
痘疹咽痛亦是常候,乃毒火上熏而痛也,勿作喉痹同論,妄用針刺。
喉痹內作癰腫,故宜針決去惡血,痘疹隻是咽乾作痛,宜甘桔湯(七)加牛蒡子,或射幹鼠黏子湯(六十)細細嚥之。
痘疹如焚引水饒,炎邪未許一杯澆, 咽喉乾燥心家熱,津液枯虛胃脘焦。
疹子渴喜飲水,純是火邪,肺焦胃幹,心火內亢故也。
初發熱渴者,升麻葛根湯(一)加天花粉、麥門冬。
渴甚者,人參白虎湯(二十四)合黃連解毒湯(八十九)主之。
一齊湧下莫驚惶,頃刻渾身朱錦裝, 似痘出時隨又沒,如斑紅處卻成瘡。
痘瘡貴三四次出,謂出勻。
麻瘡貴一齊湧出,謂出盡。
麻子隻要得出便輕減,以火照之,遍身如塗朱之狀,此將出之兆。
出形細密,與痘瘡密者相似,但疹子粒粒成瘡,非若斑之皮紅在片,如蚊咬之跡也。
痘瘡赤豔癢來攻,疹子紅鮮毒得松, 白疹血虛猶可療,黑斑候惡莫相逢。
疹痘之色,不可同論。
大抵痘怕太紅,皮嫩易破,必生瘙癢。
疹喜通紅,疹發於心,紅者火之正色也。
若疹色淡白者,心血不足,養血化斑湯(一四一)主之。
色太紅焰或微紫者,血熱也,或出太甚者,並宜大青湯(一四一)主之,黑者死症也。
疹子出沒合陰陽,出以溫和沒以涼, 連出不收陽氣盛,遲遲間出是陰強。
疹子出沒常以六時為準,假如子後出,午時即收,午後出者,子時即收,乃陽生陰成,陰生陽成,造化自然之數也。
凡此旋出旋收者輕,若一出連綿三四日不收者,乃陽毒太盛,宜大青湯(一四一)解之。
逡巡不出者,乃風寒外束皮膚閉密也,宜荊防敗毒散(七十一)。
疹出渾身似火燒,毒邪壅甚急難消, 解肌隻許皮膚暖,救裡宜令便溺調。
瘡疹非熱不出,疹子欲出則遍身發熱,或煩躁,或頭眩,或身拘急,及既出則身便涼,諸病悉解,此一層疹子隨收矣。
如疹子既出,熱甚不減,此毒壅遏,宜大青湯解其表(一四一)。
便澀者,以黃連解毒湯(八十九)合化斑湯(二十四),或大連翹湯(八十八)解其裡。
大便不通者,河間涼膈散加牛蒡子(一四七)。
疹瘡出盡得安寧,邪未盡時氣未平, 拂拂熱煩邪尚熾,頻頻嘔洩毒猶蒸。
凡疹子隻要出得盡,則毒邪解散,正氣和平。
如拂拂發熱,煩悶不寧,如蛇在灰,如蚓在塵之狀,或嘔吐,或注洩,此毒邪壅遏尚未出盡。
煩熱者,黃連解毒湯(八十九)。
嘔洩者,
甘大文從吾學醫,長男發熱,予見之曰:疹也。
三日不出,身涼神倦,坐臥不寧。
予謂大文曰:汝子疹毒不出,外涼內熱,毒火內伏,故煩而坐臥不安也。
不急治且危,文泣求醫。
予乃用葛根湯加麻黃、石膏以發之。
一服疹盡出,色白不紅。
予曰:此血虛也。
用四物湯加防風,一服色變紅,遂愈。
蒸蒸發熱咳聲頻,目脹面浮氣上行, 坐臥不安痰唾少,肺焦葉舉熱邪蒸。
疹子初發熱時,未見出現,咳嗽百十聲不已,上氣喘急,面浮目胞腫,時臥時起,此毒火內蒸,肺葉焦舉,宜甘桔湯(七)合人參白虎湯(二十四),去人參加牛蒡子、薄荷葉主之。
火熱熏蒸汗潤身,毒邪並迫血違經, 汗多衛表邪從散,血去榮中毒少輕。
疹子發熱,或自汗出,或鼻衄者,不須止之,亦發散之義。
故汗者,毒從汗散。
衄者,毒從衄解,但不可太過。
如汗太多,人參白虎湯(二十四)合黃連解毒湯(八十九)主之。
衄太多,玄參地黃主之(六十五)。
發熱之時吐利並,任他所出不須驚, 胞胎蓄毒從今解,腸胃停汙自此清。
疹子發熱吐利,純是熱症,不可作寒論,乃火邪內迫,上焦出吐,下焦多利,中焦吐利,並多自利,宜黃芩湯(四十一)。
吐利宜黃芩加半夏湯(四十二),自利裡急後重者,宜黃連解毒湯(八十九)合天水散(九十四)主之。
毒火熏蒸氣上炎,咽喉自此正煩疼, 從來痘疹多咽痛,莫作尋常喉痹看。
痘疹咽痛亦是常候,乃毒火上熏而痛也,勿作喉痹同論,妄用針刺。
喉痹內作癰腫,故宜針決去惡血,痘疹隻是咽乾作痛,宜甘桔湯(七)加牛蒡子,或射幹鼠黏子湯(六十)細細嚥之。
痘疹如焚引水饒,炎邪未許一杯澆, 咽喉乾燥心家熱,津液枯虛胃脘焦。
疹子渴喜飲水,純是火邪,肺焦胃幹,心火內亢故也。
初發熱渴者,升麻葛根湯(一)加天花粉、麥門冬。
渴甚者,人參白虎湯(二十四)合黃連解毒湯(八十九)主之。
一齊湧下莫驚惶,頃刻渾身朱錦裝, 似痘出時隨又沒,如斑紅處卻成瘡。
痘瘡貴三四次出,謂出勻。
麻瘡貴一齊湧出,謂出盡。
麻子隻要得出便輕減,以火照之,遍身如塗朱之狀,此將出之兆。
出形細密,與痘瘡密者相似,但疹子粒粒成瘡,非若斑之皮紅在片,如蚊咬之跡也。
痘瘡赤豔癢來攻,疹子紅鮮毒得松, 白疹血虛猶可療,黑斑候惡莫相逢。
疹痘之色,不可同論。
大抵痘怕太紅,皮嫩易破,必生瘙癢。
疹喜通紅,疹發於心,紅者火之正色也。
若疹色淡白者,心血不足,養血化斑湯(一四一)主之。
色太紅焰或微紫者,血熱也,或出太甚者,並宜大青湯(一四一)主之,黑者死症也。
疹子出沒合陰陽,出以溫和沒以涼, 連出不收陽氣盛,遲遲間出是陰強。
疹子出沒常以六時為準,假如子後出,午時即收,午後出者,子時即收,乃陽生陰成,陰生陽成,造化自然之數也。
凡此旋出旋收者輕,若一出連綿三四日不收者,乃陽毒太盛,宜大青湯(一四一)解之。
逡巡不出者,乃風寒外束皮膚閉密也,宜荊防敗毒散(七十一)。
疹出渾身似火燒,毒邪壅甚急難消, 解肌隻許皮膚暖,救裡宜令便溺調。
瘡疹非熱不出,疹子欲出則遍身發熱,或煩躁,或頭眩,或身拘急,及既出則身便涼,諸病悉解,此一層疹子隨收矣。
如疹子既出,熱甚不減,此毒壅遏,宜大青湯解其表(一四一)。
便澀者,以黃連解毒湯(八十九)合化斑湯(二十四),或大連翹湯(八十八)解其裡。
大便不通者,河間涼膈散加牛蒡子(一四七)。
疹瘡出盡得安寧,邪未盡時氣未平, 拂拂熱煩邪尚熾,頻頻嘔洩毒猶蒸。
凡疹子隻要出得盡,則毒邪解散,正氣和平。
如拂拂發熱,煩悶不寧,如蛇在灰,如蚓在塵之狀,或嘔吐,或注洩,此毒邪壅遏尚未出盡。
煩熱者,黃連解毒湯(八十九)。
嘔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