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七
關燈
小
中
大
肝之臭臊,脾之臭香,肺之臭腥,腎之臭腐,五臭皆屬於心,故曰臭從火化也。
《內經》雲:諸痛癢瘡瘍,皆屬心火。
故痘瘡之症,心火主之,凡論痘瘡到結靨時才有臭者。
此痘子成熟之氣,邪氣自內而出也,吉。
若養漿之時,即有臭者,此毒火薰蒸之氣,積於中而見於外也,兇。
又或瘙癢抓破及潰爛腫灌之時,其臭焦者,心火盛者,危。
其臭臊者,肝火盛也,死,其臭腥者,肺火盛也,危。
其臭腐者,腎火旺也,對為腐痘之氣,必死不治。
惟臭香者,脾也,水穀之府,無所不受,故吉。
收靨原來貴整齊,臭腥潰爛事生疑, 過期見此還為順,未及收時作逆推。
痘瘡收靨,圓淨堅厚。
如螺靨者,上也;頭穿膿出。
堆聚成痂,如雞屎者。
次也;皮破膿出,痂薄如紙者,又其次也;皮爛膿潰,不成痂皮,膿汁腥臭者,期為下矣;如已過期,譬如瓜果熟久則爛,此造化之常,還作順看;若未及期,則為斑爛,乃逆候也,變倒靨而死。
邑文學盧半默妻李氏,出痘甚密,未及成膿,面瘡自破,皮腫膿聚,氣多腥臭,過期不靨,飲食漸少,鎖喉嗆水。
請予視之曰:形症俱惡,恐不得痊。
延二十餘日殞。
倒靨誰知毒入裡,死中求活治得理, 便秘腹脹急下之,自利則將來物取。
痘毒當靨不靨,復入於裡者,謂之倒靨,此死症也。
元氣素怯,又不食,常自利者,陳氏木香散(二十五)、異功散(二十六),死中求活,聖藥也。
如原無洩瀉,大便久秘,今添腹脹喘呼,此毒之盛,薄蝕元氣,復入於裡,宜急下之,排毒散(一二二)。
若不急下,則腸胃不通,榮衛不行,益加喘滿燥悶而死矣。
若毒入裡,忽自利者,此人脾胃素強,毒氣難留,故自利之,須看利下之物,如利痂皮膿血者,毒氣得出,為順,不可止之,待利盡膿血自愈。
如利水穀者,此毒氣反驅水穀,脾虛不能制之,其症為逆,不可治也。
原瘡潰爛覆成瘡,痘出重重漸作漿, 此候未曾成倒靨,便堅能食得為良。
如痘瘡破損潰爛者,復腫灌作瘡不緻乾枯,原無痘瘡處復出一層,如初出之狀,亦以漸起發作膿者,此裡氣充實,毒不得入,猶在於表,未成倒靨,逆中之順症也。
但瘡子重出一番,必其人能食,大便堅,足以勝其再作之毒。
如食少,大便潤者,用十全大補湯(三十八)、人參白朮散(二十三)相問服之。
自利者,陳氏木香散(二十五)、異功散(二十六)、肉豆蔻丸(四十三)主之。
蓋病久氣虛,惟利溫補,不可再解毒也。
一小兒痘靨後,復出一層小痘,其家驚憂,請予視之,曰:佳兆也。
痘科雲:輕者作三四次出,大小不一等。
重者一齊湧出此痘最輕,且無餘毒,發已盡矣,其人大悅。
邑人吳若泉子,三歲出痘,請予長男邦忠視之,予偕往,予曰:毒氣有餘,穀氣不足,此兒食少,故不靨也。
間服何藥?予謂邦忠曰:無藥可解,能食則生,不能食則死。
次日思食,所食且多。
予聞嘆曰:死急矣。
邦忠亦疑曰:能食而曰死急,何也?予曰:謂之能食者,久不食而今思食,自少加多,胃氣復也。
今忽多食,乃胃敗火盛,邪火殺穀,名曰除中,況膏之將滅,必大明而後滅,死在旦夕間矣。
次日果死。
—痘將靨,忽作洩瀉,口渴飲水,小便短少,其痘胖壯紅潤,此內熱也。
用五苓散加黃芩、芍藥煎,調益元散服之,愈。
—痘起膿成能食,一向溏洩未止,用錢氏異功散加木香、訶子肉服之,愈。
—痘成膿,面部將靨,因渴引飲過多,以緻自利,用白朮散服之,渴瀉俱止,愈。
—痘成膿少食,忽作洩瀉不止,痘變灰白,用木香散、豆蔻丸服之,愈。
—滑洩不止,食少腹脹,足冷,痘灰白色,脈細無力,此犯五虛不治,必死。
靨時表解裡當和,忽爾通腸洩奈何, 不是裡虛元氣脫,必然倒靨毒邪多。
痘子初出以來,表裡俱病,收靨之時,表邪已解,裡氣當和,大便宜潤,小便宜清,忽爾洞洩水穀者,此中氣暴虛不能禁固水穀,或毒氣乘虛入裡,欲作倒靨,並宜陳氏木香散(二十五)、異功散
《內經》雲:諸痛癢瘡瘍,皆屬心火。
故痘瘡之症,心火主之,凡論痘瘡到結靨時才有臭者。
此痘子成熟之氣,邪氣自內而出也,吉。
若養漿之時,即有臭者,此毒火薰蒸之氣,積於中而見於外也,兇。
又或瘙癢抓破及潰爛腫灌之時,其臭焦者,心火盛者,危。
其臭臊者,肝火盛也,死,其臭腥者,肺火盛也,危。
其臭腐者,腎火旺也,對為腐痘之氣,必死不治。
惟臭香者,脾也,水穀之府,無所不受,故吉。
收靨原來貴整齊,臭腥潰爛事生疑, 過期見此還為順,未及收時作逆推。
痘瘡收靨,圓淨堅厚。
如螺靨者,上也;頭穿膿出。
堆聚成痂,如雞屎者。
次也;皮破膿出,痂薄如紙者,又其次也;皮爛膿潰,不成痂皮,膿汁腥臭者,期為下矣;如已過期,譬如瓜果熟久則爛,此造化之常,還作順看;若未及期,則為斑爛,乃逆候也,變倒靨而死。
邑文學盧半默妻李氏,出痘甚密,未及成膿,面瘡自破,皮腫膿聚,氣多腥臭,過期不靨,飲食漸少,鎖喉嗆水。
請予視之曰:形症俱惡,恐不得痊。
延二十餘日殞。
倒靨誰知毒入裡,死中求活治得理, 便秘腹脹急下之,自利則將來物取。
痘毒當靨不靨,復入於裡者,謂之倒靨,此死症也。
元氣素怯,又不食,常自利者,陳氏木香散(二十五)、異功散(二十六),死中求活,聖藥也。
如原無洩瀉,大便久秘,今添腹脹喘呼,此毒之盛,薄蝕元氣,復入於裡,宜急下之,排毒散(一二二)。
若不急下,則腸胃不通,榮衛不行,益加喘滿燥悶而死矣。
若毒入裡,忽自利者,此人脾胃素強,毒氣難留,故自利之,須看利下之物,如利痂皮膿血者,毒氣得出,為順,不可止之,待利盡膿血自愈。
如利水穀者,此毒氣反驅水穀,脾虛不能制之,其症為逆,不可治也。
原瘡潰爛覆成瘡,痘出重重漸作漿, 此候未曾成倒靨,便堅能食得為良。
如痘瘡破損潰爛者,復腫灌作瘡不緻乾枯,原無痘瘡處復出一層,如初出之狀,亦以漸起發作膿者,此裡氣充實,毒不得入,猶在於表,未成倒靨,逆中之順症也。
但瘡子重出一番,必其人能食,大便堅,足以勝其再作之毒。
如食少,大便潤者,用十全大補湯(三十八)、人參白朮散(二十三)相問服之。
自利者,陳氏木香散(二十五)、異功散(二十六)、肉豆蔻丸(四十三)主之。
蓋病久氣虛,惟利溫補,不可再解毒也。
一小兒痘靨後,復出一層小痘,其家驚憂,請予視之,曰:佳兆也。
痘科雲:輕者作三四次出,大小不一等。
重者一齊湧出此痘最輕,且無餘毒,發已盡矣,其人大悅。
邑人吳若泉子,三歲出痘,請予長男邦忠視之,予偕往,予曰:毒氣有餘,穀氣不足,此兒食少,故不靨也。
間服何藥?予謂邦忠曰:無藥可解,能食則生,不能食則死。
次日思食,所食且多。
予聞嘆曰:死急矣。
邦忠亦疑曰:能食而曰死急,何也?予曰:謂之能食者,久不食而今思食,自少加多,胃氣復也。
今忽多食,乃胃敗火盛,邪火殺穀,名曰除中,況膏之將滅,必大明而後滅,死在旦夕間矣。
次日果死。
—痘將靨,忽作洩瀉,口渴飲水,小便短少,其痘胖壯紅潤,此內熱也。
用五苓散加黃芩、芍藥煎,調益元散服之,愈。
—痘起膿成能食,一向溏洩未止,用錢氏異功散加木香、訶子肉服之,愈。
—痘成膿,面部將靨,因渴引飲過多,以緻自利,用白朮散服之,渴瀉俱止,愈。
—痘成膿少食,忽作洩瀉不止,痘變灰白,用木香散、豆蔻丸服之,愈。
—滑洩不止,食少腹脹,足冷,痘灰白色,脈細無力,此犯五虛不治,必死。
靨時表解裡當和,忽爾通腸洩奈何, 不是裡虛元氣脫,必然倒靨毒邪多。
痘子初出以來,表裡俱病,收靨之時,表邪已解,裡氣當和,大便宜潤,小便宜清,忽爾洞洩水穀者,此中氣暴虛不能禁固水穀,或毒氣乘虛入裡,欲作倒靨,並宜陳氏木香散(二十五)、異功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