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六
關燈
小
中
大
二一);心虛者喜睡,夢中呢喃如與人言,多怪誕之事,喚之不醒,安神丸主之(四十七),若昏悶甚者,先以龍腦膏(一。
五)開其心竅,後以安神丸(四十七),人參麥門冬湯送下。
蘄水徐桂山子文禎,年十七出痘,請予調治,至膿成將靨時,忽發狂,妄語、起舞,或毆人罵人,皆平日仇恨者,一身之瘡盡迸破,父母恐有魘咒,亟延田巫禳之。
田盡其術,病者不少寧,乃問予。
予曰:信巫不信醫,待巫無驗,吾方治之,田亦自知非魘,乃告予曰:請用藥勿相拘也。
予用安神丸一百粒,作二次服,良久始省,問其所為夢也。
起發成膿未失期,渴而飲水不須疑, 氣虧血少無津液,潤燥生津法更奇。
痘瘡之出,全資血氣之養,以緻成就,今痘出太密,取用過多,氣不期而自虧,血不期而自少,故津液不足,咽乾膈焦而渴也。
法宜養氣生血,益津潤燥,人參麥冬散(二十二)、葛根解毒湯(二十)主之,切不可以冷水、西瓜、紅柿、梨、蔗、菱、藕生冷之物及寒涼之藥,損其胃氣,則津液不生,煩渴不止,而變生焉。
麻城鄒漬溪子出痘,至養膿時大渴不止,予議用人參麥門冬散,傅醫即依本方修合,予謂曰:此乃瘡出太甚,津液不足之症,白朮燥津液,茯苓滲津液,皆所禁也。
予借古方而行己意,教以本方去白朮、升麻,加生地黃、天花粉、知母、淡竹葉,一服渴止。
邑孝廉萬賓蘭子出痘,至養膿時大渴不止,予用人參麥門冬散,去白朮、升麻,加生地黃、天花粉作大劑代湯飲之,一服渴止。
膿窠已作中無毒,腹痛多因燥屎攻, 若是便清曾受冷,好將湯散急溫中。
痘瘡初出腹痛者,毒在裡也。
桂枝大黃湯(二十九)。
起發不透,腹痛者,陷伏也,三乙承氣湯(三十)、宣風散(九十二)。
作膿腹痛者,毒已出,又無陷伏,其人不大便者,必燥屎也;當歸丸(一百)膽導法(五十四)以通之。
便清者,必受冷也,急與理中湯(三十四)加肉桂,或黃耆建中湯(三十一)加木香主之。
表裡無邪一向安,忽然腹痛又加煩, 痘瘡色變成灰木,此候曾因飽食幹。
痘瘡其出已盡,其發已透,其膿已成,表無邪也。
能食,小便清,大便潤,裡無邪也。
一向平安。
忽然腹脹作痛,煩躁喘促,痘瘡色變如灰木之狀,此必傷食得之,先以丁香脾積丸(三十三),原物湯下,去其宿食;後以人參白朮散(二十三)去葛根加青皮、橘皮,與養胃丸(一。
六)相間調之。
蘄水李宅一女出痘,至膿成將靨時,忽腹脹且痛,氣喘呻吟,請予治之,予視其病,瘡既胖壯,膿又飽滿,診其脈弦滑,予曰此非痘毒,乃傷食也。
因問曾食雞肉糯米飯。
予曰:急下之。
女之祖知醫,乃曰:痘瘡首尾不可下,恐虛其裡,不靨也。
予曰:病不執方,藥貴對症,有是病則投是藥,下之無妨。
遂以原物作湯吞丁香脾積丸,得利而安。
英山金宅一子出痘,成膿時忽腹脹作痛,氣喘煩悶,延予視之,其痘光壯飽滿,非毒也,必曾傷食。
問之果因麵食過飽,乃用原物湯送下丁香脾積丸得利,病稍定,再用錢氏異功散加青皮、山楂,一服而愈。
未得成膿先潰爛,此候得之輕發散, 除非脾胃本來強,曾見幾人成倒陷。
夫痘瘡膿熟潰爛者,常候也。
若未成膿,先即潰者,此名斑爛。
斑爛之由,病當發散而不發散,則毒氣閉塞,喘促悶亂;不當發散而誤發散,則熱毒隨陽氣暴出,遍身皮肉潰爛,此不善發表之過,治之宜調脾進食,令大便得所,安養榮衛,生肌解毒,解之不至於冷,調養不至於熱,方為良法,宜十全大補湯(三十八),去桂加防風、荊芥穗,多服佳。
大便秘,以膽導法(五十一)潤之。
膿水不幹,以敗草散(八十)襯之,斑爛作膿痛甚者,以天水散(九十四)和百花膏(九十八)塗之。
又有發表過甚,外為斑爛而內虛,陽氣不守,臟腑自利,此又急當救裡解表,陳氏木香散主之(二十五),厥陰者,異功散(二十六)。
邑丞雷省齋次孫五歲出痘,延予四子邦治視之,此孫嘗拜醫萬世喬為恩父,世喬恃熟,專恣無忌,邦治用藥,必力阻之。
其孫衣以厚綿,圍以厚被,日夜向火,任其飲酒,未七日而靨。
予聞日期未足,其收太急,親往視之,見其自面至腰,潰爛平塌,無作痂者,乃告曰:此非正收,是倒靨也,亟用托裡解毒之藥,減去衣被,再勿近火飲酒,可保無事,因立一方,以黃耆、白芷排膿托裡,防風、蟬蛻以疏表,青皮、桔梗以疏裡,牛蒡子、甘草以解毒,隻一服而潰瘡腹脹,大便膿涎,此毒氣中外無留矣。
予辭歸,又告曰:勿再服藥,恐生他病也。
痘瘡磊落本無多,到得成膿不結窠, 不是脾虛常食少,定知陷伏認差訛。
曾見痘瘡初出磊落,起發亦透,隻待結膿窠之時卻不作膿,往往變為壞症者,或因其人不能食,脾胃虛,又自利不知調理者,或出未勻,發未透,毒氣陷伏,妄談稀疏者,此皆人事之不修,非幹時毒而然也。
失聲四症要端詳,肺濁心微聲不揚, 哭語無聞因腎怯,啞嗄不出是咽傷。
失聲之症,痘瘡所忌,當於養膿收靨時候之,有吉有兇,不可一概作兇斷也。
此有四症:如聲濁不清響者,此火毒上熏,肺先受之。
肺主五聲,肺熱則脹,孔竅閉塞,命書雲:金空則鳴,金實無聲是也,甘桔清金散主之(七,附方);如聲小氣短,近聽則聞者,此心火太亢,血槁氣消,故雖有聲而不遠揚。
叔和雲聲言爽氣清是也,導赤通氣湯(三十五,附方)。
此上二症可治。
若啼哭無聲,而見其淚出,語言無聲而見其口動者,腎敗也;其聲啞嗄如破、如硬者,此喉潰爛也。
此上二症不治。
予長子邦忠婦李氏,年十八歲出痘,至成膿時經水忽行,所下血塊且多。
吾妻錢氏以告,未逾日,婦猝
五)開其心竅,後以安神丸(四十七),人參麥門冬湯送下。
蘄水徐桂山子文禎,年十七出痘,請予調治,至膿成將靨時,忽發狂,妄語、起舞,或毆人罵人,皆平日仇恨者,一身之瘡盡迸破,父母恐有魘咒,亟延田巫禳之。
田盡其術,病者不少寧,乃問予。
予曰:信巫不信醫,待巫無驗,吾方治之,田亦自知非魘,乃告予曰:請用藥勿相拘也。
予用安神丸一百粒,作二次服,良久始省,問其所為夢也。
起發成膿未失期,渴而飲水不須疑, 氣虧血少無津液,潤燥生津法更奇。
痘瘡之出,全資血氣之養,以緻成就,今痘出太密,取用過多,氣不期而自虧,血不期而自少,故津液不足,咽乾膈焦而渴也。
法宜養氣生血,益津潤燥,人參麥冬散(二十二)、葛根解毒湯(二十)主之,切不可以冷水、西瓜、紅柿、梨、蔗、菱、藕生冷之物及寒涼之藥,損其胃氣,則津液不生,煩渴不止,而變生焉。
麻城鄒漬溪子出痘,至養膿時大渴不止,予議用人參麥門冬散,傅醫即依本方修合,予謂曰:此乃瘡出太甚,津液不足之症,白朮燥津液,茯苓滲津液,皆所禁也。
予借古方而行己意,教以本方去白朮、升麻,加生地黃、天花粉、知母、淡竹葉,一服渴止。
邑孝廉萬賓蘭子出痘,至養膿時大渴不止,予用人參麥門冬散,去白朮、升麻,加生地黃、天花粉作大劑代湯飲之,一服渴止。
膿窠已作中無毒,腹痛多因燥屎攻, 若是便清曾受冷,好將湯散急溫中。
痘瘡初出腹痛者,毒在裡也。
桂枝大黃湯(二十九)。
起發不透,腹痛者,陷伏也,三乙承氣湯(三十)、宣風散(九十二)。
作膿腹痛者,毒已出,又無陷伏,其人不大便者,必燥屎也;當歸丸(一百)膽導法(五十四)以通之。
便清者,必受冷也,急與理中湯(三十四)加肉桂,或黃耆建中湯(三十一)加木香主之。
表裡無邪一向安,忽然腹痛又加煩, 痘瘡色變成灰木,此候曾因飽食幹。
痘瘡其出已盡,其發已透,其膿已成,表無邪也。
能食,小便清,大便潤,裡無邪也。
一向平安。
忽然腹脹作痛,煩躁喘促,痘瘡色變如灰木之狀,此必傷食得之,先以丁香脾積丸(三十三),原物湯下,去其宿食;後以人參白朮散(二十三)去葛根加青皮、橘皮,與養胃丸(一
六)相間調之。
蘄水李宅一女出痘,至膿成將靨時,忽腹脹且痛,氣喘呻吟,請予治之,予視其病,瘡既胖壯,膿又飽滿,診其脈弦滑,予曰此非痘毒,乃傷食也。
因問曾食雞肉糯米飯。
予曰:急下之。
女之祖知醫,乃曰:痘瘡首尾不可下,恐虛其裡,不靨也。
予曰:病不執方,藥貴對症,有是病則投是藥,下之無妨。
遂以原物作湯吞丁香脾積丸,得利而安。
英山金宅一子出痘,成膿時忽腹脹作痛,氣喘煩悶,延予視之,其痘光壯飽滿,非毒也,必曾傷食。
問之果因麵食過飽,乃用原物湯送下丁香脾積丸得利,病稍定,再用錢氏異功散加青皮、山楂,一服而愈。
未得成膿先潰爛,此候得之輕發散, 除非脾胃本來強,曾見幾人成倒陷。
夫痘瘡膿熟潰爛者,常候也。
若未成膿,先即潰者,此名斑爛。
斑爛之由,病當發散而不發散,則毒氣閉塞,喘促悶亂;不當發散而誤發散,則熱毒隨陽氣暴出,遍身皮肉潰爛,此不善發表之過,治之宜調脾進食,令大便得所,安養榮衛,生肌解毒,解之不至於冷,調養不至於熱,方為良法,宜十全大補湯(三十八),去桂加防風、荊芥穗,多服佳。
大便秘,以膽導法(五十一)潤之。
膿水不幹,以敗草散(八十)襯之,斑爛作膿痛甚者,以天水散(九十四)和百花膏(九十八)塗之。
又有發表過甚,外為斑爛而內虛,陽氣不守,臟腑自利,此又急當救裡解表,陳氏木香散主之(二十五),厥陰者,異功散(二十六)。
邑丞雷省齋次孫五歲出痘,延予四子邦治視之,此孫嘗拜醫萬世喬為恩父,世喬恃熟,專恣無忌,邦治用藥,必力阻之。
其孫衣以厚綿,圍以厚被,日夜向火,任其飲酒,未七日而靨。
予聞日期未足,其收太急,親往視之,見其自面至腰,潰爛平塌,無作痂者,乃告曰:此非正收,是倒靨也,亟用托裡解毒之藥,減去衣被,再勿近火飲酒,可保無事,因立一方,以黃耆、白芷排膿托裡,防風、蟬蛻以疏表,青皮、桔梗以疏裡,牛蒡子、甘草以解毒,隻一服而潰瘡腹脹,大便膿涎,此毒氣中外無留矣。
予辭歸,又告曰:勿再服藥,恐生他病也。
痘瘡磊落本無多,到得成膿不結窠, 不是脾虛常食少,定知陷伏認差訛。
曾見痘瘡初出磊落,起發亦透,隻待結膿窠之時卻不作膿,往往變為壞症者,或因其人不能食,脾胃虛,又自利不知調理者,或出未勻,發未透,毒氣陷伏,妄談稀疏者,此皆人事之不修,非幹時毒而然也。
失聲四症要端詳,肺濁心微聲不揚, 哭語無聞因腎怯,啞嗄不出是咽傷。
失聲之症,痘瘡所忌,當於養膿收靨時候之,有吉有兇,不可一概作兇斷也。
此有四症:如聲濁不清響者,此火毒上熏,肺先受之。
肺主五聲,肺熱則脹,孔竅閉塞,命書雲:金空則鳴,金實無聲是也,甘桔清金散主之(七,附方);如聲小氣短,近聽則聞者,此心火太亢,血槁氣消,故雖有聲而不遠揚。
叔和雲聲言爽氣清是也,導赤通氣湯(三十五,附方)。
此上二症可治。
若啼哭無聲,而見其淚出,語言無聲而見其口動者,腎敗也;其聲啞嗄如破、如硬者,此喉潰爛也。
此上二症不治。
予長子邦忠婦李氏,年十八歲出痘,至成膿時經水忽行,所下血塊且多。
吾妻錢氏以告,未逾日,婦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