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六

關燈
,復灌成膿,原無痘處,續出大小不等,雖盡癢破,可內服十全大補湯(三十八)、苦參丸(七十七),間與之,外以滅瘢救苦散(七十八),合百花膏(九十八)塗之。

    若瘙癢之時,其人顛倒悶亂,抓破之處不復腫灌,或成坑窟;或即乾黑;或皮自脫,又加以嗆水、嘔食,水漿不入,或洩瀉,或寒戰,或咬牙,或失聲,或手足厥逆,或狂叫,皆死症也。

     待到成膿結靨時,最嫌瘙癢又相催, 苗而不秀空惆悵,雨打梨花落樹枝。

     痘瘡始終所忌者,瘙癢也。

    到得成膿將靨,十分兇險,已過大半,若無瘙癢,可計日求安矣。

    如作瘙癢,吉兇猶未可知,必視其所發,觀其所因,察其情狀,以施治法,以決生死,可以謂之良工也。

    視其所發者,或發於手足,或發於胸背,拂之則止,禁之則聽者,吉;若發於正面,瘙癢不止,皮脫肉乾者,兇。

    觀其所因者,或因吐瀉少食,脾胃既弱,氣血不榮者,虛癢也,可用陳氏溫補之法,則癢可止;或因穢惡之氣,觸動邪火者,暴癢也,惟用熏解之法即止,或因痘瘡之熟,邪氣盡解,正氣漸生,氣血調和而癢者,此美疾也,不須服藥;若無所因,自生瘙癢者,原是惡痘,不得善成。

    察其情狀者,如瘙癢之時,乍作乍止,精神清爽,不自抓搔,欲人撫摩者。

    生;若瘙癢無時,神識昏沉,胡抓亂舞,搖頭扭項者,決死,勿治。

     胡三溪女,七歲出痘,初發熱,兩手如撚物狀。

    時喻正甫亦在,予曰:此肝病也。

    經雲:其為病也,握,宜平其肝,以瀉青丸方去大黃加甘草、柴胡、青皮,一服而握止。

    予欲再進一劑,其母匡氏不喜,喻順其情呼曰:好痘勿藥。

    予曰:噫!凡肝病者,多水疱而作癢。

    吾欲止之未發之前,既不聽,七日後再議。

    予但言用心守護。

    果至第六日夜,面瘡盡抓破矣,匡乃大哭,請予治之,喻亦嘆曰:何變之速耶?予曰:向欲預防此變,爾等不信,今何嘆惜哉?請勿憂,予能治之。

    乃用保元湯加防風、白芷,一服癢止,再服著痂,而瘡亦平。

     正面諸瘡不可傷,略傷一處便非祥, 當時即止渾無忌,破盡須教日下亡。

     凡視痘瘡,以正面為主,五臟精華皆萃於面故也。

    身上瘡有癢者,或至抓破不能為害,惟正面瘡不可犯動。

    苟於眉目鼻面之間抓破一處,此肺有熱也,急用甘桔湯(七十)加牛蒡子以解之,其癢既止,乃佳兆也。

    若癢不止,津淫漸開,氣愈洩而癢愈急,必滿而抓破,死。

     額上瘡如沸水澆,溶溶破爛不堅牢, 漸涎面頰都如是,洩盡元陽限倒頭。

     凡痘瘡起發,養漿之時,額上瘡如火燒湯澆之狀,潰爛破壞,無復完膚,或兩頰之旁亦如是樣,不待抓搔而自破爛者,以漸而開沙崩之勢,莫之能禦,谷焦水去,似靨非靨,陽氣脫而死。

     準頭唇上與眉心,耳畔諸瘡不可輕, 膿未得成先黑靨,莫將幹較與時人。

     痘瘡作漿之初,面上諸瘡未盡成膿,或鼻準頭瘡先幹,如橘子色者,或眉心瘡自乾黑者,或唇上瘡自焦黑者,或兩耳上瘡自收者,或兩頰瘡如餅,中間幹陷者,此名倒陷,乃死之候,不可認作正收,對人妄言。

     邑庠生吳近濱二女出痘,請予調治。

    長女順吉,次女將養膿,面上有幹靨者,犯倒陷,逆症,原無治法。

    乃主一方,用黃耆、人參、甘草節、當歸、赤芍藥、生地黃、金銀花、牛蒡子、連翹、麻黃(蜜酒拌炒黑)、紅花子水煎,調穿山甲末,且告之曰:此藥服後,若瘡先乾者,復起作膿,未乾者胖壯飽滿,痘空地上再出小痘,上也;痘不作膿不補空,或發癰腫,次也。

    否則無可為汁矣。

    連進三服,已乾者不腫,未乾者飽膿,空中補痘不多,手足發癰,後以十全大補湯加金銀花、連翹調理而安。

     蘄水邱蓮塘季子出痘,正作膿,瘙癢煩哭。

    亟請予往,見其面痘磊落紅綻,膿漿未熟,兩頰先幹,皮肉木硬。

    因其珍愛,難以兇告,但曰左頰屬木肝也,肝主血藏魂;右頰屬金肺也,主氣藏魄。

    兩頰木硬,氣血不榮,魂魄不靖,所以煩哭也。

    蓮塘固請用藥,予辭不能治,欲解其毒,則中氣反傷,欲補其中,則邪火正盛,故告退。

    是夕加煩而死。

     手足諸瘡要飽漿,充肥蒼蠟喜脾強, 淡清虛癟多灰白,縱得幹收有後殃。

     手足痘瘡最要膿漿飽滿,乃脾胃強,氣血足也。

    若灰白色,或清淡水,或虛餒鱉癟,此脾胃弱,快斑越脾湯主之(一一九)如此者,縱得收靨後,必手足腕膝及關節之處,發癰毒也。

     兩臀肩背諸瘡子,展轉揩摩最受虧, 惟有正瘡能耐久,不然黏著便無皮。

     痘瘡初出起發,邪氣雖旺,正氣亦強,足以任之。

    至於成漿則氣血漸耗,精神漸弱,有不勝之狀,起止艱難,多喜仰臥,惟肩膊背臀之瘡,展轉摩疊最受虧苦。

    若痘好者,自然堅厚,耐久不破;其次則收靨稍遲,膿自潰;最可惡者,如湯火之疱,水去皮脫。

    又瘡自破,清水非膿,黑?乾焦,是不治之症。

     才試漿時未飽囊,瘡頭有孔漏膿漿, 依然團聚封瘡口,洩去真津毒氣藏。

     痘作膿窠之時,最要皮厚,包裹完固,若膿未成,忽然瘡頭有孔,其水漏出,或結聚成團,堆於孔外者,或水去窠空自乾黑者,俗名漏瘡,必死。

    若膿熟之後,窠皮亦熟,漿水拂出,因而結靨,此頭額正面之間,多有之,俗謂之堆屎收,不可以漏瘡例論,蓋痘瘡膿未成,堆屎收膿,過熟也。

     遍身瘡痘作膿窠,涕唾稠黏咯吐多, 強忍直當收靨後,自然毒解得平和。

     痘瘡者,每至作膿窠之時,咯唾痰涎稠黏膿結,或有膿血夾雜者,咽喉不利,飲食亦少,此肺受火邪,津液不足,故多黏痰。

    喉舌牙齒之間,瘡潰血出,惟用甘桔湯(七)加牛蒡子、天花粉清肺化痰,利咽膈。

    直待收靨之後,自然和平,不可妄用大涼之劑。

     瘡痘膿漿賴血成,幾何津液受熏蒸, 舍空血耗神明亂,睡裡呢喃喚不醒。

     痘內之膿,皆身中之血熏蒸而成,瘡痘稠密,膿血周遍,津液消耗。

    心主血,血虛則舍空,故心熱者,虛煩不得眠,酸棗仁湯主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