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可。
疏利轉下,相去遠甚,不可不辨。
凡夏秋之間,常有酷熱,忽為熱氣所蒸,其痘色變,或大赤焮發,或糜嫩不堅實,先以五苓散(二十八)合黃連解毒湯(八十九),或升麻葛根湯(一)合人參白虎湯(二十四)以解其熱,次以調元湯(十八)加麥門冬、五味子以補其氣,外用天水散(九十四)合百花膏(九十八)遍塗之。
凡傷冷水、沙糖、西瓜、紅柿、菱芡、柑橘、水梨一切生冷之物腹痛者,丁香脾積丸(三十三),原物湯下。
有瀉者,錢氏異功散(四十四)加丁香、訶子主之。
如傷肥甘油膩糕粽一切熱物腹痛者,備急丸(九)、原物湯下。
此上二症,得利後並用四君子湯(二十)加陳皮、木香,或錢氏異功散調之(四十四)。
凡食過飽,稍覺不快者,木香大安丸主之(九十一)。
損谷則愈,不可妄下。
錢氏雲:惟用溫涼藥治之,不可妄下及妄攻、發。
又雲:瘡痘始出,未有他症,不可妄下也。
此言常候,戒人猛亂。
若有前外傷內感之症,安可徇常。
聞人氏雲:木得桂則枯,雌黃遇胡粉則黑,柑得脯則壞,物之相畏,有如此者。
痘瘡之畏穢惡雜氣,其理亦如是也。
仲景雲:瘡痘欲出之間,宜燒蒼朮、豬甲二物,仍令人謹伺門戶,勿使生人輒入,亦忌勞力人、狐臭人,若行房觸犯,最為大害。
婦人經水適來,尤當迴避,床帳左右前後宜掛胡荽,以酒噴之,或燒乳香尤妙。
蓋榮衛得香則運行甚速,或可使瘡毒易出。
苟防備一不如法,則禍患踵至。
欲出者,使之不出;已出者,斑爛成片,甚者,瘡黑陷伏,加以爛臭,痛如刀剜,悶亂而死。
其中縱得安者,亦令瘢痕經年黑色或反成疥癬,不可不戒。
凡病瘡起發即當禁戒房事,室中常燒闢穢香(九十三),令煙不絕,更多燒硬石以水澆之,若有觸犯,瘡或色變,或作癢者,以茵陳熏法解之(八十一)。
徽人吳印墩子出痘,胡三溪邀予同往。
視之,磊落紅活,順痘也。
其兒脾胃素弱,起發略遲,復請醫萬世喬,見不起發,謂其氣虛,妄投陳氏木香散一劑,痘轉平不起,又投陳氏異功散一劑。
其家驚懼,再請予同三溪,視之曰:噫!死矣。
蘄水一屠家子出痘,正灌膿時,請一巫者誦咒噀水解厭後,忽加瘙癢,痘形容塌,其色青白而氣腥臭。
予往,視之曰:此犯房室穢氣也。
急令買膠棗三斤,燒煙燻之,瘡轉紅活而癢亦止。
問其故,老巫他往而子代之,有房事。
瘡痘起發辨形色,人身之中惟氣血, 虛實寒熱此中求,仔細消祥行補瀉。
痘瘡之毒,必氣以呴之,血以濡之,而後可得成熟也。
故於起發之時,光壯者,氣有餘也;肥澤者,血有餘也。
氣血有餘,表裡俱和,不須服藥,如形長大,如色枯燥者,此氣至而血不榮也,宜四物湯(十九)加人參、麥門冬;色紅潤而形平陷者,此血至而氣不充也,宜四君子湯(二十)加黃耆、官桂、川芎;形平陷,色枯萎者,此氣血俱不足也,宜十全大補湯(三十八)合無價散(七十三)主之;色灰白者,氣虛也,四君子湯(二十)加黃耆、當歸、官桂;色紅紫者,血熱也,四物湯(十九)加紅花、地骨皮、牡丹皮。
起發遲遲頂又平,色多灰白氣虛論, 紫紅血熱須清解,枯萎還從不足雲。
凡痘瘡起發遲滯,頂平色灰白者,氣虛也。
其人平日食少,脾胃不足,人參白朮散去乾葛加桂(二十三),十全大補湯(三十八)去地黃加木香主之。
如曾有吐瀉以緻氣弱者,四君子湯(二十)合益黃散(四十五)主之。
瀉未止者,四君子湯(二十)吞肉豆蔻丸(四十三);甚者,陳氏木香散主之(二十五)。
若紅紫色掀腫者,血熱也,四物湯(十九)合消毒散飲(十六)加紅花,外用胭脂塗法解之(七十六)。
乾枯者,血虛也,四物湯(十九)加人參、麥門冬、地骨皮,外用胭脂塗法(七十六)、水楊湯浴法(七十五)。
瘡痘起發視根窠,紅活充肥血氣和, 若是乾枯青紫黯,急宜養血莫蹉跎。
起發之時,根窠紅活,形見潤澤者,此血隨氣行,灌注諸瘡,自然紅活肥澤,不須服藥。
如雖起發,乾枯無水,謂之不肥澤;帶青紫黯色,謂之不紅活。
其變為黑陷,乃血虛也,四物湯(十九)加人參、麥門冬、紫草、紅花,間進調無價散(七十三),或吞奪命丹(十七),外用胭脂塗法(七十六)。
漸長尖圓厚且堅,其形光壯色紅鮮, 氣充血旺無虧欠,平陷浮囊氣不全。
起發之時,不徐不疾,以漸長大,尖圓磊落,光壯堅實,根腳紅活。
此氣充足,載血而行,透徹諸瘡,自然尖圓光壯,不須服藥。
如雖紅活,頂平中陷,不成尖圓,色嫩皮薄,不能堅厚,其變為癢塌,為留伏壅遏,乃氣虛也,四君子湯(二十)合勻氣散(十三)加黃耆、官桂,或人參白朮散(二十三)加黃耆、官桂、防風,或調元湯(十八)加官桂、防風、白芷、荊芥穗,或十全大補湯(三十八)去地黃,加防風、白芷,或十宣散(三十七),皆可選用。
若瘡皮薄色嫩嬌淫,淫而濕者,此氣不勝血,宜補氣涼血,四君子湯(二十),四物湯(十九)去川芎、地黃,加官桂、黃耆、防風、荊芥穗。
如浮囊虛起,殼中無水者,此氣不依血,血不附氣,其變為癢塌,為癰腫,十全大補湯(三十八)去白朮加大力子、連翹、防風、燒人屎。
邑人胡半峰,子五歲出痘,起發時,頂平而陷,請予視之。
予曰:順痘也。
凡出痘者,以氣血和平為主,尖圓堅實者,氣也;紅活明潤者,血也;紅活平陷者,血至而氣不足也;圓實而色白者,氣至而血不足也;平塌灰白者,氣血俱不足也;掀腫紅綻,氣血俱有熱也。
令嗣痘出既密,時日未到,氣血未周,以漸起發,得其常也,故曰順痘,不須服藥。
已果然。
四圍沸起陷居中,胃氣虧虛發未通, 外白中心成黑點,是名鬼痘急宜攻。
痘瘡起發,尖圓為貴,如四圍起,中心平陷者,此有二種:有血化成水,四圍高起,中心略低凹者,俗呼為茱萸痘,此中氣不足,發未透徹故耳;能食者,至養漿之時,盡充滿而起矣;不能食者,宜扶中氣,人參白朮散(二十三)主之。
有四圍沸起,中心落陷無起,尤是死肉,其形如錢,宜急攻之,若待漸變黑點,不可為矣,此名鬼痘,四君子湯(二十)合九味順氣散(一百零二),加燒人屎或紫草飲(六十三),或紫草飲子(一百一十七),連進服之,外更用胭脂塗法(七十六)。
中心凸起四沿平,外黑裡紅一例論, 此是表邪多壅遏,疏邪發表令調勻。
痘疹起發有中心凸起,四圍幹平無水者,或裡紅外黑者,此由平日感受風寒,皮膚堅木,以緻痘毒鬱而不散,宜桂枝葛根湯(五)、十宣散(三十七),以散表邪,外用水楊湯浴之(七十五)。
發時磊落最堪誇,三五黏連便不佳, 若是糊塗成一塊,切防瘙癢又來加。
痘瘡起發貴於顆粒分明,如痘彼此相串,皮腫肉浮,或於本痘四旁旋出小痘,攢聚胖長,漸成一塊,此候最重,宜以快斑湯(十五)合消毒飲(十六),加燒人屎服之。
更宜禁
疏利轉下,相去遠甚,不可不辨。
凡夏秋之間,常有酷熱,忽為熱氣所蒸,其痘色變,或大赤焮發,或糜嫩不堅實,先以五苓散(二十八)合黃連解毒湯(八十九),或升麻葛根湯(一)合人參白虎湯(二十四)以解其熱,次以調元湯(十八)加麥門冬、五味子以補其氣,外用天水散(九十四)合百花膏(九十八)遍塗之。
凡傷冷水、沙糖、西瓜、紅柿、菱芡、柑橘、水梨一切生冷之物腹痛者,丁香脾積丸(三十三),原物湯下。
有瀉者,錢氏異功散(四十四)加丁香、訶子主之。
如傷肥甘油膩糕粽一切熱物腹痛者,備急丸(九)、原物湯下。
此上二症,得利後並用四君子湯(二十)加陳皮、木香,或錢氏異功散調之(四十四)。
凡食過飽,稍覺不快者,木香大安丸主之(九十一)。
損谷則愈,不可妄下。
錢氏雲:惟用溫涼藥治之,不可妄下及妄攻、發。
又雲:瘡痘始出,未有他症,不可妄下也。
此言常候,戒人猛亂。
若有前外傷內感之症,安可徇常。
聞人氏雲:木得桂則枯,雌黃遇胡粉則黑,柑得脯則壞,物之相畏,有如此者。
痘瘡之畏穢惡雜氣,其理亦如是也。
仲景雲:瘡痘欲出之間,宜燒蒼朮、豬甲二物,仍令人謹伺門戶,勿使生人輒入,亦忌勞力人、狐臭人,若行房觸犯,最為大害。
婦人經水適來,尤當迴避,床帳左右前後宜掛胡荽,以酒噴之,或燒乳香尤妙。
蓋榮衛得香則運行甚速,或可使瘡毒易出。
苟防備一不如法,則禍患踵至。
欲出者,使之不出;已出者,斑爛成片,甚者,瘡黑陷伏,加以爛臭,痛如刀剜,悶亂而死。
其中縱得安者,亦令瘢痕經年黑色或反成疥癬,不可不戒。
凡病瘡起發即當禁戒房事,室中常燒闢穢香(九十三),令煙不絕,更多燒硬石以水澆之,若有觸犯,瘡或色變,或作癢者,以茵陳熏法解之(八十一)。
徽人吳印墩子出痘,胡三溪邀予同往。
視之,磊落紅活,順痘也。
其兒脾胃素弱,起發略遲,復請醫萬世喬,見不起發,謂其氣虛,妄投陳氏木香散一劑,痘轉平不起,又投陳氏異功散一劑。
其家驚懼,再請予同三溪,視之曰:噫!死矣。
蘄水一屠家子出痘,正灌膿時,請一巫者誦咒噀水解厭後,忽加瘙癢,痘形容塌,其色青白而氣腥臭。
予往,視之曰:此犯房室穢氣也。
急令買膠棗三斤,燒煙燻之,瘡轉紅活而癢亦止。
問其故,老巫他往而子代之,有房事。
瘡痘起發辨形色,人身之中惟氣血, 虛實寒熱此中求,仔細消祥行補瀉。
痘瘡之毒,必氣以呴之,血以濡之,而後可得成熟也。
故於起發之時,光壯者,氣有餘也;肥澤者,血有餘也。
氣血有餘,表裡俱和,不須服藥,如形長大,如色枯燥者,此氣至而血不榮也,宜四物湯(十九)加人參、麥門冬;色紅潤而形平陷者,此血至而氣不充也,宜四君子湯(二十)加黃耆、官桂、川芎;形平陷,色枯萎者,此氣血俱不足也,宜十全大補湯(三十八)合無價散(七十三)主之;色灰白者,氣虛也,四君子湯(二十)加黃耆、當歸、官桂;色紅紫者,血熱也,四物湯(十九)加紅花、地骨皮、牡丹皮。
起發遲遲頂又平,色多灰白氣虛論, 紫紅血熱須清解,枯萎還從不足雲。
凡痘瘡起發遲滯,頂平色灰白者,氣虛也。
其人平日食少,脾胃不足,人參白朮散去乾葛加桂(二十三),十全大補湯(三十八)去地黃加木香主之。
如曾有吐瀉以緻氣弱者,四君子湯(二十)合益黃散(四十五)主之。
瀉未止者,四君子湯(二十)吞肉豆蔻丸(四十三);甚者,陳氏木香散主之(二十五)。
若紅紫色掀腫者,血熱也,四物湯(十九)合消毒散飲(十六)加紅花,外用胭脂塗法解之(七十六)。
乾枯者,血虛也,四物湯(十九)加人參、麥門冬、地骨皮,外用胭脂塗法(七十六)、水楊湯浴法(七十五)。
瘡痘起發視根窠,紅活充肥血氣和, 若是乾枯青紫黯,急宜養血莫蹉跎。
起發之時,根窠紅活,形見潤澤者,此血隨氣行,灌注諸瘡,自然紅活肥澤,不須服藥。
如雖起發,乾枯無水,謂之不肥澤;帶青紫黯色,謂之不紅活。
其變為黑陷,乃血虛也,四物湯(十九)加人參、麥門冬、紫草、紅花,間進調無價散(七十三),或吞奪命丹(十七),外用胭脂塗法(七十六)。
漸長尖圓厚且堅,其形光壯色紅鮮, 氣充血旺無虧欠,平陷浮囊氣不全。
起發之時,不徐不疾,以漸長大,尖圓磊落,光壯堅實,根腳紅活。
此氣充足,載血而行,透徹諸瘡,自然尖圓光壯,不須服藥。
如雖紅活,頂平中陷,不成尖圓,色嫩皮薄,不能堅厚,其變為癢塌,為留伏壅遏,乃氣虛也,四君子湯(二十)合勻氣散(十三)加黃耆、官桂,或人參白朮散(二十三)加黃耆、官桂、防風,或調元湯(十八)加官桂、防風、白芷、荊芥穗,或十全大補湯(三十八)去地黃,加防風、白芷,或十宣散(三十七),皆可選用。
若瘡皮薄色嫩嬌淫,淫而濕者,此氣不勝血,宜補氣涼血,四君子湯(二十),四物湯(十九)去川芎、地黃,加官桂、黃耆、防風、荊芥穗。
如浮囊虛起,殼中無水者,此氣不依血,血不附氣,其變為癢塌,為癰腫,十全大補湯(三十八)去白朮加大力子、連翹、防風、燒人屎。
邑人胡半峰,子五歲出痘,起發時,頂平而陷,請予視之。
予曰:順痘也。
凡出痘者,以氣血和平為主,尖圓堅實者,氣也;紅活明潤者,血也;紅活平陷者,血至而氣不足也;圓實而色白者,氣至而血不足也;平塌灰白者,氣血俱不足也;掀腫紅綻,氣血俱有熱也。
令嗣痘出既密,時日未到,氣血未周,以漸起發,得其常也,故曰順痘,不須服藥。
已果然。
四圍沸起陷居中,胃氣虧虛發未通, 外白中心成黑點,是名鬼痘急宜攻。
痘瘡起發,尖圓為貴,如四圍起,中心平陷者,此有二種:有血化成水,四圍高起,中心略低凹者,俗呼為茱萸痘,此中氣不足,發未透徹故耳;能食者,至養漿之時,盡充滿而起矣;不能食者,宜扶中氣,人參白朮散(二十三)主之。
有四圍沸起,中心落陷無起,尤是死肉,其形如錢,宜急攻之,若待漸變黑點,不可為矣,此名鬼痘,四君子湯(二十)合九味順氣散(一百零二),加燒人屎或紫草飲(六十三),或紫草飲子(一百一十七),連進服之,外更用胭脂塗法(七十六)。
中心凸起四沿平,外黑裡紅一例論, 此是表邪多壅遏,疏邪發表令調勻。
痘疹起發有中心凸起,四圍幹平無水者,或裡紅外黑者,此由平日感受風寒,皮膚堅木,以緻痘毒鬱而不散,宜桂枝葛根湯(五)、十宣散(三十七),以散表邪,外用水楊湯浴之(七十五)。
發時磊落最堪誇,三五黏連便不佳, 若是糊塗成一塊,切防瘙癢又來加。
痘瘡起發貴於顆粒分明,如痘彼此相串,皮腫肉浮,或於本痘四旁旋出小痘,攢聚胖長,漸成一塊,此候最重,宜以快斑湯(十五)合消毒飲(十六),加燒人屎服之。
更宜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