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可妄下也。
又有結膿窠痂疕之際,脈尚洪數,能食而大小便秘,此表已罷,裡有熱毒,宜微利之。
大抵臟腑有熱,往往利大小便者,以其主出而不內故也。
邑人餘光庭,庠生也,年十九歲染痘,發熱五日不出,請予及韓雨峰治之,雨峰佳醫,與予素善。
予問其症,未更衣三日,診其脈細而數,雖有下症,元氣怯弱,不可下也。
乃謂雨峰使作膽導法,不得通,病者煩躁,家人惶惶,予思發熱日久,毒留其中,燥糞閉塞,肛腸乾枯,氣不得行,血不得潤,膽導力小,不能通也。
自立一法,取豬尿胞一枚,以豬膽汁半杯,清油半杯,蜜半杯,三物攪勻入胞中,如作膽導法,取下燥屎二十餘枚,氣通熱解神清痘出。
予笑曰:此法外意也。
胡三溪初生二子,丁酉年入監,乃以長子托予,次子托萬紹,戊戌春,長子先出痘,予守治十一日而安。
隨次子出痘,予聞其乍熱乍退,兩足冷,數日不大便,痘先出者,猶是紅點,亦不起發,念三溪之常好,往視之,驚曰:此逆痘也。
紹曰:熱微痘亦微,熱甚毒亦甚。
今熱不甚,順痘也。
予曰:不然,毒本火毒,待熱而發,如發熱而不煩不渴,大小便如常,精神清爽者,此熱在表,其裡無邪,毒火發越而痘易出易靨也。
若煩躁不安,大小便艱,昏昏喜睡,此毒火內蘊,不得發越,表熱雖微,內熱則甚。
何謂熱微毒亦微也?此子乍熱乍退者,毒火往來也;大小便不通者,毒火鬱遏也;痘見紅點而不起發者,毒火之陷伏也;足冷者,火之極而兼水化,謂之厥逆也。
紹不以為然。
至次日紅點俱沒,煩躁轉甚,紹曰:此內收也。
予嘿而不應,因嘆曰:醫貴同心,執己見以誤人命耶,此何為者?翌日死。
痘出面須令氣勻,更宜和暖氣如春, 氣勻出快無壅滯,偏熱偏寒氣不行。
張氏從道雲:瘡痘氣勻即出快,蓋氣勻則榮衛無滯。
勻氣之藥如桂枝、防風、荊芥穗、薄荷葉,所以行在表之氣,而使之無滯也,故凡發表之劑多用之;木香、青皮、枳殼、木通所以行在裡之氣,而使之無滯也,故凡和中之劑皆用之。
又瘡出之時,常宜和暖,如三春發生之氣,則氣血和暢,自然其出快,其發透,其靨齊;若偏於太熱,則壯火食氣,其氣反虛而不能行;偏於太寒,則氣凝澀而不得行矣。
瘡出熱退毒已盡,蒸蒸不減毒尤甚, 番次常出漸加多,外邊隻怕乖形症。
痘瘡之症,其初不免於發熱者,未出毒邪,在裡煎熬氣血,熏蒸臟腑而然。
瘡既現形則毒洩而熱解,所以瘡出熱退者,瘡本必疏;若瘡已出熱不少減,此毒蘊於中,其勢方張,其瘡必密,宜急解其毒,連翹升麻湯(六)加防風、荊芥穗、地骨皮,或解毒防風湯(一。
一)加升麻或東垣鼠黏子湯(一。
七)。
服湯之後,瘡或不出,或再出,其熱頓減者,為氣和也。
熱若不減,瘡漸加多,再消詳大小便何如。
大便不通,柴胡飲子(九十九);小便不利,連翹湯(八十八);大小便俱不通,八正散(四十六);自利者,黃芩湯(四十一)加白頭翁,酒黃連調赤石脂末。
裡氣和,解毒矣。
如更加渴,煩躁不已,或譫妄,或腹脹滿,氣促,或自利不止,手足厥冷,此乖戾之症,勿治。
麻城鄒清溪,一子五歲出痘。
先請傅醫治之,服保元湯熱益甚,又請李醫,至曰:險痘也。
清溪不安,延予視之,曰:此順痘也,期十八日安,不須服藥。
眾曰:今自發熱,日計已六日矣,何以須十八日?況痘不服藥何以得痊。
今進保元湯三劑,尚有一劑未服。
予曰:痘不可以日期算,出已盡,發已透,膿已滿而後收靨可期也。
今痘出而熱轉甚者,出未盡也,由服保元湯犯實實之戒,故令出遲,靨亦遲矣。
吾聞善攻不如善守,本無他病,何以藥為?吾為爾保全是子,無憂也。
已而果然。
出現先於面部中,其間兇吉妙難通, 繞唇夾頦方為吉,額角眉心總是兇。
經曰:諸痛癢瘡,皆屬心火。
心之華在面,痘瘡之火其出先在於面,但觀其出之部位,可以知其候之兇吉。
如先在唇四畔出者,吉。
蓋太陽之邪下傳陽明,陽明者,胃與大腸,積陳受汙,氣血俱多,又口為水星,頦頤屬腎水,火為水制,不能作虛也。
如在額角眉心先出者,兇。
蓋太陽足壬膀胱水,手丙小腸火,丙火獨旺,不受壬水之制,其毒並於膀胱之經而先自病。
膀胱多氣少血,又正額屬心火,火不務德,妄行無忌,心為君主之官,主危,則十二官皆危矣。
凡起發成漿結痂,亦如此論。
頭面呼為元首尊,咽喉緊隘譬關津, 莫叫瘡子多稠密,鎖項矇頭總不應。
經曰:頭者,精明之府。
又曰:春氣者,病在頭。
可見頭乃人真元會聚之所,為發生之本。
又面列五官,分五行,而五臟之華皆見於面,是頭面者,人君之象,至尊至貴,不可淩犯
又有結膿窠痂疕之際,脈尚洪數,能食而大小便秘,此表已罷,裡有熱毒,宜微利之。
大抵臟腑有熱,往往利大小便者,以其主出而不內故也。
邑人餘光庭,庠生也,年十九歲染痘,發熱五日不出,請予及韓雨峰治之,雨峰佳醫,與予素善。
予問其症,未更衣三日,診其脈細而數,雖有下症,元氣怯弱,不可下也。
乃謂雨峰使作膽導法,不得通,病者煩躁,家人惶惶,予思發熱日久,毒留其中,燥糞閉塞,肛腸乾枯,氣不得行,血不得潤,膽導力小,不能通也。
自立一法,取豬尿胞一枚,以豬膽汁半杯,清油半杯,蜜半杯,三物攪勻入胞中,如作膽導法,取下燥屎二十餘枚,氣通熱解神清痘出。
予笑曰:此法外意也。
胡三溪初生二子,丁酉年入監,乃以長子托予,次子托萬紹,戊戌春,長子先出痘,予守治十一日而安。
隨次子出痘,予聞其乍熱乍退,兩足冷,數日不大便,痘先出者,猶是紅點,亦不起發,念三溪之常好,往視之,驚曰:此逆痘也。
紹曰:熱微痘亦微,熱甚毒亦甚。
今熱不甚,順痘也。
予曰:不然,毒本火毒,待熱而發,如發熱而不煩不渴,大小便如常,精神清爽者,此熱在表,其裡無邪,毒火發越而痘易出易靨也。
若煩躁不安,大小便艱,昏昏喜睡,此毒火內蘊,不得發越,表熱雖微,內熱則甚。
何謂熱微毒亦微也?此子乍熱乍退者,毒火往來也;大小便不通者,毒火鬱遏也;痘見紅點而不起發者,毒火之陷伏也;足冷者,火之極而兼水化,謂之厥逆也。
紹不以為然。
至次日紅點俱沒,煩躁轉甚,紹曰:此內收也。
予嘿而不應,因嘆曰:醫貴同心,執己見以誤人命耶,此何為者?翌日死。
痘出面須令氣勻,更宜和暖氣如春, 氣勻出快無壅滯,偏熱偏寒氣不行。
張氏從道雲:瘡痘氣勻即出快,蓋氣勻則榮衛無滯。
勻氣之藥如桂枝、防風、荊芥穗、薄荷葉,所以行在表之氣,而使之無滯也,故凡發表之劑多用之;木香、青皮、枳殼、木通所以行在裡之氣,而使之無滯也,故凡和中之劑皆用之。
又瘡出之時,常宜和暖,如三春發生之氣,則氣血和暢,自然其出快,其發透,其靨齊;若偏於太熱,則壯火食氣,其氣反虛而不能行;偏於太寒,則氣凝澀而不得行矣。
瘡出熱退毒已盡,蒸蒸不減毒尤甚, 番次常出漸加多,外邊隻怕乖形症。
痘瘡之症,其初不免於發熱者,未出毒邪,在裡煎熬氣血,熏蒸臟腑而然。
瘡既現形則毒洩而熱解,所以瘡出熱退者,瘡本必疏;若瘡已出熱不少減,此毒蘊於中,其勢方張,其瘡必密,宜急解其毒,連翹升麻湯(六)加防風、荊芥穗、地骨皮,或解毒防風湯(一
一)加升麻或東垣鼠黏子湯(一
七)。
服湯之後,瘡或不出,或再出,其熱頓減者,為氣和也。
熱若不減,瘡漸加多,再消詳大小便何如。
大便不通,柴胡飲子(九十九);小便不利,連翹湯(八十八);大小便俱不通,八正散(四十六);自利者,黃芩湯(四十一)加白頭翁,酒黃連調赤石脂末。
裡氣和,解毒矣。
如更加渴,煩躁不已,或譫妄,或腹脹滿,氣促,或自利不止,手足厥冷,此乖戾之症,勿治。
麻城鄒清溪,一子五歲出痘。
先請傅醫治之,服保元湯熱益甚,又請李醫,至曰:險痘也。
清溪不安,延予視之,曰:此順痘也,期十八日安,不須服藥。
眾曰:今自發熱,日計已六日矣,何以須十八日?況痘不服藥何以得痊。
今進保元湯三劑,尚有一劑未服。
予曰:痘不可以日期算,出已盡,發已透,膿已滿而後收靨可期也。
今痘出而熱轉甚者,出未盡也,由服保元湯犯實實之戒,故令出遲,靨亦遲矣。
吾聞善攻不如善守,本無他病,何以藥為?吾為爾保全是子,無憂也。
已而果然。
出現先於面部中,其間兇吉妙難通, 繞唇夾頦方為吉,額角眉心總是兇。
經曰:諸痛癢瘡,皆屬心火。
心之華在面,痘瘡之火其出先在於面,但觀其出之部位,可以知其候之兇吉。
如先在唇四畔出者,吉。
蓋太陽之邪下傳陽明,陽明者,胃與大腸,積陳受汙,氣血俱多,又口為水星,頦頤屬腎水,火為水制,不能作虛也。
如在額角眉心先出者,兇。
蓋太陽足壬膀胱水,手丙小腸火,丙火獨旺,不受壬水之制,其毒並於膀胱之經而先自病。
膀胱多氣少血,又正額屬心火,火不務德,妄行無忌,心為君主之官,主危,則十二官皆危矣。
凡起發成漿結痂,亦如此論。
頭面呼為元首尊,咽喉緊隘譬關津, 莫叫瘡子多稠密,鎖項矇頭總不應。
經曰:頭者,精明之府。
又曰:春氣者,病在頭。
可見頭乃人真元會聚之所,為發生之本。
又面列五官,分五行,而五臟之華皆見於面,是頭面者,人君之象,至尊至貴,不可淩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