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常候耳,切不宜與冷水、紅柿、西瓜之屬,恐冷傷脾損肺,但與陳廩米作湯飲之。
若大渴嗌乾唇焦舌燥,此心火太炎,腎水不升,毒火妄蒸。
血枯液耗,宜急解之,葛根解毒湯(二十一)大劑飲之,不止更加黃連以瀉心火之有餘,黃柏、知母以滋腎水之不足。
舌潤則生,舌如芒刺則死,蓋舌為心之苗,少陰之脈榮於舌也。
如發熱自利而渴者,此津液不足也,黃芩湯(四十一)加人參、白朮、麥門冬主之。
熱時腹痛陣難禁,臟腑之中毒氣侵, 發熱疏通如痛減,切防陷伏變非輕。
此脾經出痘症也。
訣雲:發熱肝中痛,斑瘡腹內攻,發多防不透,發少更防癰。
可見痘疹腹痛乃惡候也。
凡發熱腹中便痛者,此毒氣內攻也。
宜發表疏裡,桂枝大黃湯(二十九)主之。
若原無腹痛,發熱二、三日後,大便不通而痛者,此燥屎與毒相併而痛也,膽導法(五十一)、宣風散(九十二),擇而用之。
有譫妄狂亂者,內服退火回生丹(一百零四,附方),外用膽導法(三十四)加桂心。
或因多食而痛者,此冷痛也,理中湯(三十四)加桂心。
或因多食而痛者,此食積痛也,微則木香大安丸(九十一),甚則承氣湯(三十),丁香脾積丸(三十三),原物湯下。
已上諸可下者,若脾胃素弱之人,不可與下,反傷脾胃,宜補中順氣湯(九十一,附方)主之。
原無腹痛,自利後痛者,此虛痛也,黃耆建中湯(二十一)加木香、青皮,或化毒湯(三十二)主之。
如瘡乍出乍隱,此伏也,防風通聖散(四)。
瘡出盡者,再以神應奪命丹(十七)大發之。
瘡不出者,勿治。
黃岡索希文為羅田吏,一子十三歲,發熱、腹痛、煩渴。
萬世喬先作傷食治,熱不除,腹痛甚極。
復延予,予曰:此痘也。
腹痛者,毒氣內攻也;煩渴者,神不得安,津液幹也。
法當解毒托裡,不可緩也。
世喬堅執為傷食症。
五日後,其痘一齊湧出,未及起發,乾枯內陷而卒,其母泣曰:悔不用萬君之言。
發熱腰疼最可訝,膀胱傳腎變兇邪, 急宜解散陰中火,莫待流殃卻痛嗟。
此腎與膀胱二經出痘症也。
痘瘡初發熱便腰痛,其後多不可治之症。
蓋由太陽膀胱而傳小腸,乃自下而上,自內而外為順,今由膀胱傳入於腎,乃陷於至陰之下而不得升,伏於骨髓之中而不能出,故瘡疹歸腎者死。
但覺腰疼,宜急發散,令毒化解,復出於太陽而行陽道也,人參敗毒散(二)或五苓散(二十八)加獨活、細辛主之。
英山一富家子,年十六患痘。
發熱腰疼,來請予治,予問:曾婚否?曰:未也。
連進人參敗毒散,二服痛止,痘出而安。
若曾有房室者,不可治也。
腰痛雖雲大不祥,女輕男重更消詳, 未婚可許真元固,已娶堪憂相火狂。
經曰:腰者,腎之府也。
乃人身之樞紐,諸骨之根柢。
痘疹腰疼,最為大忌。
女子抱陰而生,其中有陽;男子抱陽而生,其中有陰。
陽道常饒,陰道常乏,故男重女輕也。
男子未婚者,腎中真陰未損。
已娶者,則陰水虧而陽火熾矣,此又男子輕重兇吉之辨,不可不知。
惟有斑疹能作搐,要識病源屬肝木, 木能勝脾又歸心,風火相爭多不足。
此肝經出痘症也。
斑疹發熱之初,多有作搐者,蓋疹為脾所生。
脾虛而肝旺乘之,木來勝土。
熱氣相擊動於心神,心喜為熱,神氣不安,因搐成癇,斑子為心所生,心生熱,熱則生風,風屬於肝,二臟相搏,風火相爭,故發搐也。
以導赤散(三十五)加辰砂末與瀉青丸(一一。
)合而治之,如再不止,小便利者可治,以導赤散(三十五)送下牛黃清心丸(三十六)或粉紅丸(一一一)。
小便不利者勿治。
其有不作搐,隻多叫哭者,肝熱也,目必直視,瀉青丸(一一。
)。
目不直視,煩渴多哭者,心熱也,導赤散(三十五)加黃連、梔子仁主之。
邑人胡元溪,一子甚珍愛,未痘,延予視之,予曰:令嗣五嶽端立,三關明潤,骨堅肉實,神俊氣清,出痘必疏。
壬寅五月末旬,發熱作搐,元溪夫婦憂惶無措。
予曰:此佳兆也。
以辰砂散投之,搐止痘出。
予又曰:凡痘起脹,未有頭面不腫者,此痘顆粒緊小,必不大腫面貌如常,期十二日而安。
果然。
予次男邦孝,辛卯春,方四歲,發熱卒驚而絕,其母大哭,予曰:此痘疹也。
乃掐合谷,得蘇,與導赤散、瀉青丸一服而搐止,痘出甚密,幸無他病,十三日而靨。
予時制滿起復,追崔宗師至棗陽,往返半月抵家,又出疹愈
若大渴嗌乾唇焦舌燥,此心火太炎,腎水不升,毒火妄蒸。
血枯液耗,宜急解之,葛根解毒湯(二十一)大劑飲之,不止更加黃連以瀉心火之有餘,黃柏、知母以滋腎水之不足。
舌潤則生,舌如芒刺則死,蓋舌為心之苗,少陰之脈榮於舌也。
如發熱自利而渴者,此津液不足也,黃芩湯(四十一)加人參、白朮、麥門冬主之。
熱時腹痛陣難禁,臟腑之中毒氣侵, 發熱疏通如痛減,切防陷伏變非輕。
此脾經出痘症也。
訣雲:發熱肝中痛,斑瘡腹內攻,發多防不透,發少更防癰。
可見痘疹腹痛乃惡候也。
凡發熱腹中便痛者,此毒氣內攻也。
宜發表疏裡,桂枝大黃湯(二十九)主之。
若原無腹痛,發熱二、三日後,大便不通而痛者,此燥屎與毒相併而痛也,膽導法(五十一)、宣風散(九十二),擇而用之。
有譫妄狂亂者,內服退火回生丹(一百零四,附方),外用膽導法(三十四)加桂心。
或因多食而痛者,此冷痛也,理中湯(三十四)加桂心。
或因多食而痛者,此食積痛也,微則木香大安丸(九十一),甚則承氣湯(三十),丁香脾積丸(三十三),原物湯下。
已上諸可下者,若脾胃素弱之人,不可與下,反傷脾胃,宜補中順氣湯(九十一,附方)主之。
原無腹痛,自利後痛者,此虛痛也,黃耆建中湯(二十一)加木香、青皮,或化毒湯(三十二)主之。
如瘡乍出乍隱,此伏也,防風通聖散(四)。
瘡出盡者,再以神應奪命丹(十七)大發之。
瘡不出者,勿治。
黃岡索希文為羅田吏,一子十三歲,發熱、腹痛、煩渴。
萬世喬先作傷食治,熱不除,腹痛甚極。
復延予,予曰:此痘也。
腹痛者,毒氣內攻也;煩渴者,神不得安,津液幹也。
法當解毒托裡,不可緩也。
世喬堅執為傷食症。
五日後,其痘一齊湧出,未及起發,乾枯內陷而卒,其母泣曰:悔不用萬君之言。
發熱腰疼最可訝,膀胱傳腎變兇邪, 急宜解散陰中火,莫待流殃卻痛嗟。
此腎與膀胱二經出痘症也。
痘瘡初發熱便腰痛,其後多不可治之症。
蓋由太陽膀胱而傳小腸,乃自下而上,自內而外為順,今由膀胱傳入於腎,乃陷於至陰之下而不得升,伏於骨髓之中而不能出,故瘡疹歸腎者死。
但覺腰疼,宜急發散,令毒化解,復出於太陽而行陽道也,人參敗毒散(二)或五苓散(二十八)加獨活、細辛主之。
英山一富家子,年十六患痘。
發熱腰疼,來請予治,予問:曾婚否?曰:未也。
連進人參敗毒散,二服痛止,痘出而安。
若曾有房室者,不可治也。
腰痛雖雲大不祥,女輕男重更消詳, 未婚可許真元固,已娶堪憂相火狂。
經曰:腰者,腎之府也。
乃人身之樞紐,諸骨之根柢。
痘疹腰疼,最為大忌。
女子抱陰而生,其中有陽;男子抱陽而生,其中有陰。
陽道常饒,陰道常乏,故男重女輕也。
男子未婚者,腎中真陰未損。
已娶者,則陰水虧而陽火熾矣,此又男子輕重兇吉之辨,不可不知。
惟有斑疹能作搐,要識病源屬肝木, 木能勝脾又歸心,風火相爭多不足。
此肝經出痘症也。
斑疹發熱之初,多有作搐者,蓋疹為脾所生。
脾虛而肝旺乘之,木來勝土。
熱氣相擊動於心神,心喜為熱,神氣不安,因搐成癇,斑子為心所生,心生熱,熱則生風,風屬於肝,二臟相搏,風火相爭,故發搐也。
以導赤散(三十五)加辰砂末與瀉青丸(一一
)合而治之,如再不止,小便利者可治,以導赤散(三十五)送下牛黃清心丸(三十六)或粉紅丸(一一一)。
小便不利者勿治。
其有不作搐,隻多叫哭者,肝熱也,目必直視,瀉青丸(一一
)。
目不直視,煩渴多哭者,心熱也,導赤散(三十五)加黃連、梔子仁主之。
邑人胡元溪,一子甚珍愛,未痘,延予視之,予曰:令嗣五嶽端立,三關明潤,骨堅肉實,神俊氣清,出痘必疏。
壬寅五月末旬,發熱作搐,元溪夫婦憂惶無措。
予曰:此佳兆也。
以辰砂散投之,搐止痘出。
予又曰:凡痘起脹,未有頭面不腫者,此痘顆粒緊小,必不大腫面貌如常,期十二日而安。
果然。
予次男邦孝,辛卯春,方四歲,發熱卒驚而絕,其母大哭,予曰:此痘疹也。
乃掐合谷,得蘇,與導赤散、瀉青丸一服而搐止,痘出甚密,幸無他病,十三日而靨。
予時制滿起復,追崔宗師至棗陽,往返半月抵家,又出疹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