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輯要卷之二
關燈
小
中
大
白濁,淋帶海痢。
治氣盛濕熱病,但脾胃虛寒者,食之大脫元氣,落眉髮。
多食動風氣,令人頭眩。
同豬羊肉食,患熱風病,勿同黃魚食,與諸礬相反。
有近服蠟礬丸之類,忌用。
誤食令腹痛緻死。
礦麥味甘,性微寒,無毒。
補中除熱,不動風氣。
暴食似腳弱,動冷氣。
久食添力徤行。
作蘗用,溫中消食。
雀麥味甘,平,無毒,亦可敕荒,充饑滑腸。
罌粟子味甘,平,無毒,固腸胃,治反胃,胸中痰滯。
多食動膀胱氣。
有服丹石藥毒發,不能下食者,和竹瀝煮粥食良。
殻性澀,無毒,正瀉痢久嗽,雖有刼病之功,但不可驟用。
胡麻味甘,平,無毒。
補中益氣,養五臟,去風濕,和腸胃。
久食耐寒暑,益人。
患風病者,常食,令語言不蹇,步履端正。
同黑豆,九蒸九曝,去豆爲末,頻服,令白返黑裡。
芝麻味甘,平,無毒。
炒食不動風氣,中風人久食,語言不蹇,步履端正,洩瀉者勿食。
白芝麻味甘,生性寒,熟性熱,無毒。
和血脈,潤腸胄,散風氣。
多食滑腸,抽人肌肉。
霍亂者勿食。
乳婦宜食,令兒不生熱病。
俗用芝麻杵爛,濾去滓,入菉豆粉作麻腐,養胃潤腸。
老人血少便燥者宜食,洩瀉人勿食。
大麻仁味甘,平,無毒。
潤五臟,利大腸,去熱淋,通乳汁。
多食損血脈,滑精痿陽,女人發赤白帶。
黑豆味甘,平,無毒。
腎之穀。
制金石,解蠱。
硯礬、天雄、甘遂、巴豆及溫牛馬毒。
調中下氣,通關脈。
和鹽食,補腎氣。
多食發五臟結氣,令人體重。
同豬肉食,令生内疾。
小兒同黑豆、豬肉並食,令壅氣腹痛難止。
北方小黑豆味甘苦,性溫,無毒。
充腸胃。
作豆豉,和胃發汗。
黃豆味甘,性溫,無毒。
和中,主氣,寬腸。
多食壅熱氣,生痰,動敶,發瘡疥,令人面黃體重。
孟詵雲:豆之性,生則平,炒熟則熱,煮熟則寒,作豉亦寒,造醬則溫,作黃卷則平。
皆不可同豬肉食。
小青豆、赤白豆性味相同,並不可與魚同食。
赤豆味甘酸,平,無毒。
辟瘟,解小麥濕熱,清便血,利小水。
同蠡魚,同鯽魚,同鷄食,利水消腫。
同鯉魚鮓食,令肝黃,成消渴。
同米煮食,久發口瘡。
驢食足輕,人食足重,以其逐精液,令肌瘦膚燥也。
赤豆花同葛花煎濃湯,多飲,飲酒不醉。
赤小豆味甘辛,平,無毒。
小圓色黑,其性下行,通小腸,入陰分,治有形之病,行津液,利小便,消脹腫,止吐,治下痢腸澼。
解酒,除寒熱癰腫,排膿散血,通乳汁,下胞衣産難。
但久服則降令太過,使津血滲瀆,令人肌痩身重。
此豆江淮間多種,凡色赤者,非食之,大助熱損人。
菉豆味甘,性涼,無毒。
能行十二經絡氣,解酒制金石草木紕毒。
生研水服良。
熟食,和五職,去皮食多,反令雍氣。
同鯉魚食,成肝黃渴病。
昔人飲附子酒,頭腫唇裂流血。
用菉豆、黑豆各升許,嚼食,及煎湯,多飲乃解。
花性寒,解酒毒。
正豆味甘,性微溫,無毒。
和中下氣,調五臟,解酒。
消暑,通利三焦,化清降濁,治中宮病。
久食令人頭不白。
患冷氣者,瘧疾者勿食。
蠶豆,味甘辛,平,無毒。
平胄氣,和臟腑。
多食滯氣,成積作痛。
婁居中雲:一人誤吞針,以蠶豆非菜煮食,良久,針從大便出。
江豆味甘、醎,平,無毒。
解鼠莽毒,理中益氣,補賢養胃,和五臟,調營衛,止消渴,吐逆瀉痢。
惟水腫者,小便短者忌。
補腎勿食之。
豌豆味甘,平,無毒。
解乳石毒,殺鬼莊心痛,益中氣,調營衛,解寒熱,消渴,吐逆腹張,止瀉痢,利小水,通乳汁。
多食發氣病。
同羊肉食,補中氣。
磨粉可作醬。
雲南豆,味甘,性溫,有毒。
煮食,味頗佳。
多食令人寒熱,手足心發麻,急嚼生姜解之。
此從雲南傳種,地土不同,不識制用,食之作病。
凡傷五穀,用芽茶、穀芽麥芽山杏,煎濃湯多。
飲 右五穀天生,所以養人,但地土不同,氣味有異,如南之粳,北之粟,食得其宜,賴以養生;失其宜,反能緻病。
尊生者節之。
穆氏食物卷之二終
治氣盛濕熱病,但脾胃虛寒者,食之大脫元氣,落眉髮。
多食動風氣,令人頭眩。
同豬羊肉食,患熱風病,勿同黃魚食,與諸礬相反。
有近服蠟礬丸之類,忌用。
誤食令腹痛緻死。
礦麥味甘,性微寒,無毒。
補中除熱,不動風氣。
暴食似腳弱,動冷氣。
久食添力徤行。
作蘗用,溫中消食。
雀麥味甘,平,無毒,亦可敕荒,充饑滑腸。
罌粟子味甘,平,無毒,固腸胃,治反胃,胸中痰滯。
多食動膀胱氣。
有服丹石藥毒發,不能下食者,和竹瀝煮粥食良。
殻性澀,無毒,正瀉痢久嗽,雖有刼病之功,但不可驟用。
胡麻味甘,平,無毒。
補中益氣,養五臟,去風濕,和腸胃。
久食耐寒暑,益人。
患風病者,常食,令語言不蹇,步履端正。
同黑豆,九蒸九曝,去豆爲末,頻服,令白返黑裡。
芝麻味甘,平,無毒。
炒食不動風氣,中風人久食,語言不蹇,步履端正,洩瀉者勿食。
白芝麻味甘,生性寒,熟性熱,無毒。
和血脈,潤腸胄,散風氣。
多食滑腸,抽人肌肉。
霍亂者勿食。
乳婦宜食,令兒不生熱病。
俗用芝麻杵爛,濾去滓,入菉豆粉作麻腐,養胃潤腸。
老人血少便燥者宜食,洩瀉人勿食。
大麻仁味甘,平,無毒。
潤五臟,利大腸,去熱淋,通乳汁。
多食損血脈,滑精痿陽,女人發赤白帶。
黑豆味甘,平,無毒。
腎之穀。
制金石,解蠱。
硯礬、天雄、甘遂、巴豆及溫牛馬毒。
調中下氣,通關脈。
和鹽食,補腎氣。
多食發五臟結氣,令人體重。
同豬肉食,令生内疾。
小兒同黑豆、豬肉並食,令壅氣腹痛難止。
北方小黑豆味甘苦,性溫,無毒。
充腸胃。
作豆豉,和胃發汗。
黃豆味甘,性溫,無毒。
和中,主氣,寬腸。
多食壅熱氣,生痰,動敶,發瘡疥,令人面黃體重。
孟詵雲:豆之性,生則平,炒熟則熱,煮熟則寒,作豉亦寒,造醬則溫,作黃卷則平。
皆不可同豬肉食。
小青豆、赤白豆性味相同,並不可與魚同食。
赤豆味甘酸,平,無毒。
辟瘟,解小麥濕熱,清便血,利小水。
同蠡魚,同鯽魚,同鷄食,利水消腫。
同鯉魚鮓食,令肝黃,成消渴。
同米煮食,久發口瘡。
驢食足輕,人食足重,以其逐精液,令肌瘦膚燥也。
赤豆花同葛花煎濃湯,多飲,飲酒不醉。
赤小豆味甘辛,平,無毒。
小圓色黑,其性下行,通小腸,入陰分,治有形之病,行津液,利小便,消脹腫,止吐,治下痢腸澼。
解酒,除寒熱癰腫,排膿散血,通乳汁,下胞衣産難。
但久服則降令太過,使津血滲瀆,令人肌痩身重。
此豆江淮間多種,凡色赤者,非食之,大助熱損人。
菉豆味甘,性涼,無毒。
能行十二經絡氣,解酒制金石草木紕毒。
生研水服良。
熟食,和五職,去皮食多,反令雍氣。
同鯉魚食,成肝黃渴病。
昔人飲附子酒,頭腫唇裂流血。
用菉豆、黑豆各升許,嚼食,及煎湯,多飲乃解。
花性寒,解酒毒。
正豆味甘,性微溫,無毒。
和中下氣,調五臟,解酒。
消暑,通利三焦,化清降濁,治中宮病。
久食令人頭不白。
患冷氣者,瘧疾者勿食。
蠶豆,味甘辛,平,無毒。
平胄氣,和臟腑。
多食滯氣,成積作痛。
婁居中雲:一人誤吞針,以蠶豆非菜煮食,良久,針從大便出。
江豆味甘、醎,平,無毒。
解鼠莽毒,理中益氣,補賢養胃,和五臟,調營衛,止消渴,吐逆瀉痢。
惟水腫者,小便短者忌。
補腎勿食之。
豌豆味甘,平,無毒。
解乳石毒,殺鬼莊心痛,益中氣,調營衛,解寒熱,消渴,吐逆腹張,止瀉痢,利小水,通乳汁。
多食發氣病。
同羊肉食,補中氣。
磨粉可作醬。
雲南豆,味甘,性溫,有毒。
煮食,味頗佳。
多食令人寒熱,手足心發麻,急嚼生姜解之。
此從雲南傳種,地土不同,不識制用,食之作病。
凡傷五穀,用芽茶、穀芽麥芽山杏,煎濃湯多。
飲 右五穀天生,所以養人,但地土不同,氣味有異,如南之粳,北之粟,食得其宜,賴以養生;失其宜,反能緻病。
尊生者節之。
穆氏食物卷之二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