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澤之醫案
關燈
小
中
大
季腹下及兩腿胯滲入大腸,肛門裂痛後墜,苦不可言。
胸中懊惱,穀食懶進,煩熱熏蒸。
前曾赤白帶下,味兼腥穢。
痛甚肢冷,脈象沉弦。
再延防其胃氣大傷,緻生枝節。
絲瓜絡 甜瓜子 茯苓 瓜蔞皮 旋覆花 天仙藤 皂角子 橘皮絡 半夏曲 煨葛根 松子仁 滌飲散 甘草 郁李仁 木防己 (案2)寒濕內伏,腹痛雖稀,寒熱不清,舌黃口渴,脈弦自汗。
擬烏梅丸為治,速解乃吉。
烏梅丸 又方:大黃 附子 乾薑 桃仁 橘皮 桂枝 甘草 當歸 芒硝 (案3)寒積因勞感寒而發,臍旁脹痛。
擬當歸四逆法加味為治。
全方加金鈴子、延胡索、水紅花子 (案4)寒凝腹痛,痛甚防厥。
赤苓 白朮 白芍 附片 肉桂 生薑 (案5)寒熱並結,臍腹絞痛,防甚厥逆。
附片 橘皮 肉桂 茯苓 香附子 箱黃 枳殼 乾薑 甘草 (案6)抑鬱傷肝,肝旺克脾,脾虛生濕,濕盛成飲,飲盛成痰。
由肝傳肺,痰與氣凝,右脅作痛,呼吸不利,困倦思眠,氣逼不舒,心煩嘈雜,脈象沉滑。
書雲滑主多痰,沉主多郁,乃屬肝旺脾虛之證。
溫之不能,涼之不可,擬方兼而治之。
薑黃 瓜蔞皮 蔻仁 鬱金 杏仁 川貝 防己 香附子 枳殼 桔梗 通草 橘皮、絡 降香 半夏曲 (案7)肝氣入肺,氣機凝滯,右邊痹痛,痛甚防厥。
鬱金 蔻仁 金鈴子 川樸 枳殼 甘草 杷葉 瓜蔞皮 通草 (案8)操勞恚怒,肝氣入肺。
左脅痹痛,轉側呼吸皆為不利。
寒熱往來,但平素煙熱酒濕內發,咳痰味腥,脈象浮滑帶芤,慮其血湧肺脹暴變。
歸尾 桃仁 旋覆花 黃芩 杏仁 貝母 桑葉 瓜蔞皮 赤苓 橘皮 新絳 杷葉 柴胡 蔥管 (案9)肝邪入肺,右脅痹痛,痛連少腹,便秘尿赤。
擬推氣散加味治之。
鬱金 通草 片薑黃 肉桂 橘絡 蔻仁 枳殼 枇杷葉 蔞仁、皮 杏仁 (案10)肺痹不宣,胃逆不降,緻右脅連脘痹痛,痛引脊背。
擬辛通滑潤法治之。
薤白 半夏 杏仁 橘皮 金鈴 延胡索 蔞皮 茯苓 枳殼 蔻衣 鬱金 佛手露 (案11)飢飽勞力,氣逆血滯,兩脅作痛,脹如針刺,咳吐夾瘀,日晡寒熱往來,食少神疲。
已有勞傷之患,必須安閒勿勞,冀免增劇歧變。
桑葉 貝母 丹參 橘絡 歸尾 瓜蔞根 丹皮 鬱金 白芍 鱉甲 新絳 柴胡梢 (案12)寒濕著腰。
乾薑 白朮 橘絡 海桐皮 威靈仙 茯苓 羌活 杜仲 川薑黃 陳雪酒 (案13)由淋濁傷腎,腎氣不和,內不交於心,外不通於絡。
凡心煩不寐則腰間作痛,必起坐方適,兩脈弦澀。
青娥丸合宣絡為治。
破故紙 杜仲 沙苑子 核桃 鉤藤 枸杞子 歸尾 夜交藤 豬腰 (案14)外實內虛,多濕多痰,痰涎襲於奇經,辰下淫濁漸止,行血漸少。
惟兩胯腰痛,下部墜脹,時輕時重。
總由血不歸筋,痰涎乘虛肆虐,攻補兩難,溫涼兼忌,隻可緩圖,以期漸解,欲速反緻流弊也,慎之。
狗脊 絡石藤 茯苓、神 杜仲 絲瓜子 橘絡 瓜蔞霜 木瓜 續斷 桑寄生 半夏 赤白石脂 防己 牡蠣 (案15)頹疝較輕,胃逆較平,惟水飲留連奇經,肝腎故乘受飲。
刻下痛自腰胯起,痛歸關元,上攻則吐,從前年調治,氣痛有年餘不發。
今自夏五月愈發愈甚,逢感必作,陽氣愈虧,水飲愈甚,脈象沉滑。
擬方以進一籌。
別直參 肉桂 防己 木瓜 於白朮散 旋覆花 殭蠶 橘絡 茯苓 鹿角汁 (案16)腎虛夾濕,腰痛多年,加以操勞過度,心熱移於小腸,緻成淋濁。
又經日久,藥餌驟難奏捷,戒怒遠煩為先。
杜仲 萆薢 生地 薏仁 車前子 白果 故紙 赤苓 蓮心 琥珀 胡桃肉 (案17)寒濕著痹,腰胯連腿作痛,擬方徐圖之。
於術 炮姜 赤苓 附片 杜仲 澤瀉 狗脊(酒浸) 牛膝 木瓜 甘草 (案18)寒邪直中厥陰,少腹作痛,痛滿小便不利,入暮則熱,神昏譫語,囊縮莖短,兩手循摸,胸脘痞硬,舌乾苔白口苦,渴不欲飲。
病經五日,早晨便溏一次,時加厥逆,兩目上視,兩手脈象沉遲。
勢屬不治,姑擬四逆法以希萬一之緻。
當歸 桂枝 木通 乾薑 青蔥 白芍 細辛吧 附片 甘草 復診:加半夏、山梔、赤苓 三十二、腫脹 (案1)肝木橫行剋土,土虛不能制水,水飲痰熱交緻於中,悸稍遜而未平,脹前而尤甚,脈滑而弦。
肢腿浮腫,已有單腹之虞,再擬一方,以冀挽回。
於術 木瓜 大腹皮 廣皮 半夏曲 防己 芒硝 冬瓜子皮 茯苓、神 建澤瀉 竹茹 杷葉 (案2)患瘧三年,脾胃交虧,肺氣亦傷。
寒濕據中宮,遍身瘡痍,面浮肢腫,脘腹膨大,臍突筋露,腹脹已著。
深慮水溢高原,有肺脹歧變,擬方以盡人力。
苓皮 半夏 澤瀉 橘皮絡 五加皮 於術 沙參 杏仁 柴胡 豬苓 冬瓜皮 木香 麥冬 腹皮 南燭葉 (案3)休息痢三載,脾肺腎交虧。
咳逆腫脹,已歷百餘日,脈象沉弦而澀。
水臌已著,難以挽回,擬方以邀天相。
防風、己 羌活 澤瀉 省頭草 腹皮 於術 苓皮 煨葛 冬瓜皮 橘皮絡 附子 乾薑 半夏 五味子 用雞屎一升,夏布包封入瓶內,浸百花酒四斤,封口隔水煮線香一炷,每晚服二錢,加海南子二分,木香二分,川樸二分,碾細末,和酒燉溫飲之。
又,禹餘糧丸(三錢) 濟生腎氣丸(二錢半) 厚樸溫中丸(三錢) 輪服。
(案4)由利而痢,戊病傳癸也,不痛而墜是屬裡虛,白多於紅,全在氣分。
自去秋延及十月,服藥全無效驗,茲雖不藥而愈,究屬便溏未止。
正月間面浮肢腫,肚腹膨大,漉漉有聲,乃水氣濕邪未能分洩於小腸,內困脾土,外襲皮膚肌肉之間,兼之暴怒傷肝,肝氣上逆,有升無降,動則氣短,天癸愆期不至,仲景謂水分非血也。
指交長夏,濕土司權,脈象弦澀,若不速圖,有水膨之虞。
於術 防己 冬瓜子、皮 半夏 蘇梗 桂枝 橘皮絡 大腹皮 川樸 澤瀉 附片 苓皮 生薑皮 (案5)肝木橫逆,上不畏金,下侮脾土,濕痰乘虛,困脾射肺,是有腫脹之漸,擬方應手乃吉。
五加皮 川樸 五味子 杏仁 廣陳皮 腹皮絨 乾薑 冬瓜皮 川貝 生薑皮 赤茯苓 細辛 白果葉 半夏 (案6)挹郁傷肝,肝氣犯胃,胃失下行之方,水飲停中,有升無降。
脈象沉滑,形氣消索,面浮肢腫,已歷載餘。
肝胃氣血皆瘀,恙有腫脹之虞。
擬方盡人力而邀天相。
茯苓 半夏 肉桂 花椒 益智仁 橘皮絡 烏梅 川貝 竹茹 白蜂蜜(和長流水揚高四十遍同煎) 復診:用大半夏湯 又方:黃連(五分),鮮杷葉(五片) 天水煎。
(案7)水與血摶,周身腫脹、咳嗽,血氣最懼水溢高原,有肺脹之虞,緻生暴變。
蘇葉 杏仁 赤苓 桃仁 丹參 冬瓜皮 橘皮 枳殼 川樸 紅花 腹皮 生薑皮 (案8)飲食失節,寒溫失宜,緻傷脾土,轉輸失其運用。
濁陰內踞,已成腹脹大證。
兩脈俱弦,難以挽回。
厚樸 赤苓 甘草 乾薑 腹皮 乾蟾皮 豬苓 枳殼 木香 砂仁 澤瀉 草蔻仁 (案9)積塊多年,脾土不運。
加以暴怒急躁,肝木不司疏洩,緻氣滯濕困,濕鬱成熱,而成單腹。
擬方以盡人力。
白朮 赤苓 乾薑 車前子 雞內金 川樸 黃連 澤瀉 香元皮 香附子 腹皮 (案10)去秋產後失調,飲食失節,寒溫失宜,緻血稽留少腹結瘕,脘中聚痞。
水穀之濕不運,飲食日減,精神日疲。
周身黃腫,脘腹膨脹,脈弦溺短,已成腫脹重症。
擬調中化濕之劑,以觀進退。
於術 木瓜 川樸 赤苓 半夏曲 牡蠣 澤瀉 山梔 廣皮 穭豆衣 內金 三十三、痞滿 (案1)肝氣上升,胃鮮下降,兼之暑濕困脾,中州痞塞。
穀食不思少納,亦屬不運。
脈象弦澀,茲當開痞,擬仲聖瀉心法,取其降陽和陰,佐以宣濕為治。
半夏 乾薑 赤苓 通草 瓜蔞皮 黃連 黃芩 廣皮 滑石 枇杷葉 (案2)肝胃氣滯,滯久聚痞,脘中作痛,營衛兩虛,為寒為熱,脈象弦澀。
治之不易,徐圖可也。
當歸 柴胡 茯苓 金鈴子 香附子 白芍 甘草 枳殼 雞內金 延胡索 冬朮 蔻仁 (案3)三瘧陷陰,延久緻傷脾土,中州轉輸失司,有結痞之象。
谷入不運,便閉尿赤。
擬和解開胃法,痞能漸解,方免脹滿之變。
柴胡 半夏 乾薑 蔻仁 茯苓 生薑汁 黃芩 黃連 杏仁 枳殼 廣皮 鐵鏽水 (案4)春溫兩旬,胸痞作噦,舌苔沙白,大便結燥,乃臟結壞病之徵也。
勉擬一方,盡人力以待天耳。
半夏 正瓜蔞 杏仁 枳殼 黃連 枇杷葉 黃芩 大貝 (案5)痰迷心胞,時明時昧。
加以肝木侮土,濕痰內困,上下不交而痞象成。
按之觸手而痛,穀食懶進,此乃病上加病也。
擬方先冀痞開,方有轉機。
橘皮 省頭草 枳殼 黃連 赤苓 半夏 範志曲 於術 乾薑 竹茹 內金 又方:十棗丸 (案6)氣短咳逆,足跗皆腫,脘中痞結,三焦不通,濕困固結,牢不可破。
灸臍後得痰數碗,咳喘較平,脈象略起。
今日未灸,嗆咳復作,夜不能寐。
證勢若此,上下皆虛,中空獨實,攻補兩難,有岌岌可危之勢。
姑再擬消補兼施法,盡人力而邀天相。
於術(枳實水炒) 炙蟾皮 橘皮絡 杏仁 海浮石 半夏 省頭草 川貝 附片 雞內金 (案7)由利而痢,戊病傳癸也。
表邪未清,胸痞已著,按之觸手而痛,邪滯互結,脈弦數。
法當先治其外邪。
半夏 川貝 橘皮 蔻衣 生薑汁 川樸 乾薑 葛根 黃連 鬱金 藿香 鐵鏽水 赤苓 (案8)肺脾兩傷,氣短似喘,胸次結痞,按之拒手。
兩脅作痛,足跗皆腫。
不能安臥已四日矣。
《易》曰:上下不交而痞象成。
痞塞中宮,上下何能接續,腫何能消,食何能進。
脈象細弱如絲,有外脫之虞。
人虛病實,攻補兩難。
勉擬灸法以盡人力。
近屆小暑,加意提防為要。
黃連(四分) 巴豆(十三粒) 二味共杵爛,用紅棗漿做小餅,如當十錢大,置臍上,艾絨灸之。
(案9)七情不適,氣結於中,吸受新涼,引動伏邪。
身熱不清,脘腹痞痛,按之尤甚。
思飲作噦,脈象左大於右,深慮正不敵邪,緻生歧變。
雅連 半夏 葛根 川樸 茯苓 竈心土 乾薑 藿香 通草 鬱金 橘皮 三十四、噎嗝 (案1)古稀已外,正陰交虧,加以鬱勃於中,肝橫胃逆,肺失下降之令。
緻氣痰作阻,膺胸痞結,上不得入,下不得出,有陰枯腸結之患。
茲擬辛通滑潤之劑,以觀進退。
薤白頭 半夏 鬱金 川楝 橘紅 地慄 瓜蔞皮 杏仁 貝母 元胡 水母 (案2)痰飲咳久,肺虛失其治節,加以操勞悒鬱,肝木橫行無忌,阻塞賁門之脂,已成噎症。
能予安閒調理,庶幾帶病延年。
天冬 阿膠 乾薑 細辛 甘草 枇杷葉 百合 半夏 五味 射幹 橘皮 (案3)向來肝腎不足夾濕之體,此因肝氣橫逆,克脾犯胃,緻清陽莫續。
脘悶不舒,食入作阻,噦吐酸沫,痰涎上泛,肌肉日瘦,精神日疲,脈象弦滑。
慮入神思間病,速宜怡情開懷為要。
雅連 吳萸 薤白 半夏 貝母 瓜蔞皮 鬱金 橘紅 赤苓 通草 佛手 (案4)肺氣不降,肝氣不升,升降失常,食入作阻。
陰絡受傷,雖經便血,脈象沉弦。
久則液枯氣結,有關格之虞,姑擬一方,盡其人力。
天冬 乾薑 杏仁 赭石 枇杷葉 竹茹 百合 五味 半夏 貝母 千捶木 柏葉 阿膠 細辛 射幹 石斛 (案5)命火不足,不能生土。
抑鬱動肝,肝木侮土,飲食不歸正化,遂變蒸而為痰。
痰與氣搏,升降失常,道路妨礙,食入則阻,向有脾瀉,肌肉消瘦,脈象弦細而滑。
久則防氣結津枯入神思間病。
天門冬 乾薑 射幹 橘皮絡 糯稻根 百合 五味 石斛 赤芍 細辛 半夏 沙參 杷葉(長流水煎) 三十五、嘔吐噦 (案1)肝強脾弱,水穀不運,遇煩勞鬱怒,則脘中氣逆作嘔,頻仍便瀉。
方適日晡作熱,已延日久。
藥餌固難霍效,且戒怒遠煩為要。
橘皮 枳實 石斛 白蔻仁 茯苓 半夏 白朮 青皮 省頭草 (案2)肝胃不和,氣逆胸脘脹悶,噦吐痰涎酸水,擬左金合疏洩法治之。
吳萸 橘皮 白朮 石斛 佩蘭葉 雅連 半夏 枳實 茯苓 枇杷葉 (案3)肝虛伏飲,咳嗽上氣,加以肝木犯胃,胸脘脹痛,咳嘔酸涎,癸水數月不至。
速宜戒怒遠煩,冀其漸解乃吉。
桑葉 麥冬 半夏 赤苓 鮮石斛 丹皮 苡仁 橘紅 甘草 枇杷葉 (案4)飢飽勞力,緻傷肝胃,胸脘串痛甚劇,嘔吐酸涎。
已經日久,難以霍效,擬方徐圖之。
白芍 香附 金鈴 蔻仁 半夏 益智仁 青皮 石斛 元胡 茯苓 山梔 佛手露 (案5)肝胃不和,脹痛嘔吐,甚則食入反出。
脈象細滑,若不調治,有反胃之虞,擬不換金正氣法合左金以佐治之。
茅朮 川樸 蘇梗 茯苓 半夏 煨姜 陳皮 甘草 烏梅 鬱金 吳萸 黃連 (案6)瘕痞串痛較定,嘔吐嘈雜未平。
酉時氣血注於腎,腎者胃之關也。
每屆酉時噦嘔嘈雜較重,其為土敗無疑。
甚則數日吐出完穀不化。
《經》雲:四時百病以胃氣為本。
又雲:得谷者昌。
但病延日久,正氣大傷,納穀甚少。
漸近春分大節,加意提防為要。
客途未便,返棹為宜。
白朮 川貝 沙參 川椒 伏龍肝 麥冬 木瓜 茯苓 橘皮 烏梅 生薑汁 石斛 半夏 (案7)《經》雲:胃乃衛之本,脾乃營之源。
肝陽擾胃,濕痰困脾,遂乃營衛不和,時寒時熱,噦吐頻作,頭目不清,身倦神疲。
脈象細滑,擬方徐圖之。
半夏 煨姜 赭石 伏龍肝 荷蒂 茯苓 烏梅 橘皮絡 紅棗肉 (案8)肝氣犯胃,胃失下行之順,噦吐涎沫,脈象弦滑,若不速圖,有反胃之虞。
西洋參 赤苓 烏梅 竹茹 制半 川椒 黃連 白蜜 長流水煎。
(案9)體質素虛,陰陽失職,脾虛胃弱,非一日矣。
夏秋以來,感受外邪,愈而復作,已經四次,吐瀉不已。
辰下風寒雖解,嘔吐未止,手足蠕動,脈象細濡,防其嘔久胃傷,緻生枝節。
擬用附子粳米湯,獲效乃吉。
附片 高麗參 半夏 粳米 粉甘草 南棗 (案10)閱來恙情中虛,濕熱之體,病由木火刑金,而成大衄,得清營甘寒之劑,鼻血雖止,陽絡已經大傷。
《經》雲:陽絡主胃,陰絡主脾。
脾胃互相表裡。
土虛肝木來乘,緻飲食難進,胸悶作噦,腹痛便溏,溺少墜脹。
加以血後營液未復,現心悸不安,寐不成寤。
年老二氣俱衰。
當此中州失其轉輸,恐難久恃,泐此謹覆。
擬戊巳湯加減,然否請政。
東洋參 赤茯苓 留白陳皮 土炒木瓜 夜交藤 炒白芍 白扁豆衣 金釵石斛 白晚米飯糰一緻,用荷葉一張包好,煎湯代水。
(案11)肝強脾弱,脾不能為胃行其津液,蓄而為飲。
食入不運,每早脘中嘈雜,噦吐苦水。
但脾脈連屬於腎,腎為胃關,遺滑頻見,怠惰嗜臥,日晡潮熱。
先理肝脾,佐以攝腎。
於
胸中懊惱,穀食懶進,煩熱熏蒸。
前曾赤白帶下,味兼腥穢。
痛甚肢冷,脈象沉弦。
再延防其胃氣大傷,緻生枝節。
絲瓜絡 甜瓜子 茯苓 瓜蔞皮 旋覆花 天仙藤 皂角子 橘皮絡 半夏曲 煨葛根 松子仁 滌飲散 甘草 郁李仁 木防己 (案2)寒濕內伏,腹痛雖稀,寒熱不清,舌黃口渴,脈弦自汗。
擬烏梅丸為治,速解乃吉。
烏梅丸 又方:大黃 附子 乾薑 桃仁 橘皮 桂枝 甘草 當歸 芒硝 (案3)寒積因勞感寒而發,臍旁脹痛。
擬當歸四逆法加味為治。
全方加金鈴子、延胡索、水紅花子 (案4)寒凝腹痛,痛甚防厥。
赤苓 白朮 白芍 附片 肉桂 生薑 (案5)寒熱並結,臍腹絞痛,防甚厥逆。
附片 橘皮 肉桂 茯苓 香附子 箱黃 枳殼 乾薑 甘草 (案6)抑鬱傷肝,肝旺克脾,脾虛生濕,濕盛成飲,飲盛成痰。
由肝傳肺,痰與氣凝,右脅作痛,呼吸不利,困倦思眠,氣逼不舒,心煩嘈雜,脈象沉滑。
書雲滑主多痰,沉主多郁,乃屬肝旺脾虛之證。
溫之不能,涼之不可,擬方兼而治之。
薑黃 瓜蔞皮 蔻仁 鬱金 杏仁 川貝 防己 香附子 枳殼 桔梗 通草 橘皮、絡 降香 半夏曲 (案7)肝氣入肺,氣機凝滯,右邊痹痛,痛甚防厥。
鬱金 蔻仁 金鈴子 川樸 枳殼 甘草 杷葉 瓜蔞皮 通草 (案8)操勞恚怒,肝氣入肺。
左脅痹痛,轉側呼吸皆為不利。
寒熱往來,但平素煙熱酒濕內發,咳痰味腥,脈象浮滑帶芤,慮其血湧肺脹暴變。
歸尾 桃仁 旋覆花 黃芩 杏仁 貝母 桑葉 瓜蔞皮 赤苓 橘皮 新絳 杷葉 柴胡 蔥管 (案9)肝邪入肺,右脅痹痛,痛連少腹,便秘尿赤。
擬推氣散加味治之。
鬱金 通草 片薑黃 肉桂 橘絡 蔻仁 枳殼 枇杷葉 蔞仁、皮 杏仁 (案10)肺痹不宣,胃逆不降,緻右脅連脘痹痛,痛引脊背。
擬辛通滑潤法治之。
薤白 半夏 杏仁 橘皮 金鈴 延胡索 蔞皮 茯苓 枳殼 蔻衣 鬱金 佛手露 (案11)飢飽勞力,氣逆血滯,兩脅作痛,脹如針刺,咳吐夾瘀,日晡寒熱往來,食少神疲。
已有勞傷之患,必須安閒勿勞,冀免增劇歧變。
桑葉 貝母 丹參 橘絡 歸尾 瓜蔞根 丹皮 鬱金 白芍 鱉甲 新絳 柴胡梢 (案12)寒濕著腰。
乾薑 白朮 橘絡 海桐皮 威靈仙 茯苓 羌活 杜仲 川薑黃 陳雪酒 (案13)由淋濁傷腎,腎氣不和,內不交於心,外不通於絡。
凡心煩不寐則腰間作痛,必起坐方適,兩脈弦澀。
青娥丸合宣絡為治。
破故紙 杜仲 沙苑子 核桃 鉤藤 枸杞子 歸尾 夜交藤 豬腰 (案14)外實內虛,多濕多痰,痰涎襲於奇經,辰下淫濁漸止,行血漸少。
惟兩胯腰痛,下部墜脹,時輕時重。
總由血不歸筋,痰涎乘虛肆虐,攻補兩難,溫涼兼忌,隻可緩圖,以期漸解,欲速反緻流弊也,慎之。
狗脊 絡石藤 茯苓、神 杜仲 絲瓜子 橘絡 瓜蔞霜 木瓜 續斷 桑寄生 半夏 赤白石脂 防己 牡蠣 (案15)頹疝較輕,胃逆較平,惟水飲留連奇經,肝腎故乘受飲。
刻下痛自腰胯起,痛歸關元,上攻則吐,從前年調治,氣痛有年餘不發。
今自夏五月愈發愈甚,逢感必作,陽氣愈虧,水飲愈甚,脈象沉滑。
擬方以進一籌。
別直參 肉桂 防己 木瓜 於白朮散 旋覆花 殭蠶 橘絡 茯苓 鹿角汁 (案16)腎虛夾濕,腰痛多年,加以操勞過度,心熱移於小腸,緻成淋濁。
又經日久,藥餌驟難奏捷,戒怒遠煩為先。
杜仲 萆薢 生地 薏仁 車前子 白果 故紙 赤苓 蓮心 琥珀 胡桃肉 (案17)寒濕著痹,腰胯連腿作痛,擬方徐圖之。
於術 炮姜 赤苓 附片 杜仲 澤瀉 狗脊(酒浸) 牛膝 木瓜 甘草 (案18)寒邪直中厥陰,少腹作痛,痛滿小便不利,入暮則熱,神昏譫語,囊縮莖短,兩手循摸,胸脘痞硬,舌乾苔白口苦,渴不欲飲。
病經五日,早晨便溏一次,時加厥逆,兩目上視,兩手脈象沉遲。
勢屬不治,姑擬四逆法以希萬一之緻。
當歸 桂枝 木通 乾薑 青蔥 白芍 細辛吧 附片 甘草 復診:加半夏、山梔、赤苓 三十二、腫脹 (案1)肝木橫行剋土,土虛不能制水,水飲痰熱交緻於中,悸稍遜而未平,脹前而尤甚,脈滑而弦。
肢腿浮腫,已有單腹之虞,再擬一方,以冀挽回。
於術 木瓜 大腹皮 廣皮 半夏曲 防己 芒硝 冬瓜子皮 茯苓、神 建澤瀉 竹茹 杷葉 (案2)患瘧三年,脾胃交虧,肺氣亦傷。
寒濕據中宮,遍身瘡痍,面浮肢腫,脘腹膨大,臍突筋露,腹脹已著。
深慮水溢高原,有肺脹歧變,擬方以盡人力。
苓皮 半夏 澤瀉 橘皮絡 五加皮 於術 沙參 杏仁 柴胡 豬苓 冬瓜皮 木香 麥冬 腹皮 南燭葉 (案3)休息痢三載,脾肺腎交虧。
咳逆腫脹,已歷百餘日,脈象沉弦而澀。
水臌已著,難以挽回,擬方以邀天相。
防風、己 羌活 澤瀉 省頭草 腹皮 於術 苓皮 煨葛 冬瓜皮 橘皮絡 附子 乾薑 半夏 五味子 用雞屎一升,夏布包封入瓶內,浸百花酒四斤,封口隔水煮線香一炷,每晚服二錢,加海南子二分,木香二分,川樸二分,碾細末,和酒燉溫飲之。
又,禹餘糧丸(三錢) 濟生腎氣丸(二錢半) 厚樸溫中丸(三錢) 輪服。
(案4)由利而痢,戊病傳癸也,不痛而墜是屬裡虛,白多於紅,全在氣分。
自去秋延及十月,服藥全無效驗,茲雖不藥而愈,究屬便溏未止。
正月間面浮肢腫,肚腹膨大,漉漉有聲,乃水氣濕邪未能分洩於小腸,內困脾土,外襲皮膚肌肉之間,兼之暴怒傷肝,肝氣上逆,有升無降,動則氣短,天癸愆期不至,仲景謂水分非血也。
指交長夏,濕土司權,脈象弦澀,若不速圖,有水膨之虞。
於術 防己 冬瓜子、皮 半夏 蘇梗 桂枝 橘皮絡 大腹皮 川樸 澤瀉 附片 苓皮 生薑皮 (案5)肝木橫逆,上不畏金,下侮脾土,濕痰乘虛,困脾射肺,是有腫脹之漸,擬方應手乃吉。
五加皮 川樸 五味子 杏仁 廣陳皮 腹皮絨 乾薑 冬瓜皮 川貝 生薑皮 赤茯苓 細辛 白果葉 半夏 (案6)挹郁傷肝,肝氣犯胃,胃失下行之方,水飲停中,有升無降。
脈象沉滑,形氣消索,面浮肢腫,已歷載餘。
肝胃氣血皆瘀,恙有腫脹之虞。
擬方盡人力而邀天相。
茯苓 半夏 肉桂 花椒 益智仁 橘皮絡 烏梅 川貝 竹茹 白蜂蜜(和長流水揚高四十遍同煎) 復診:用大半夏湯 又方:黃連(五分),鮮杷葉(五片) 天水煎。
(案7)水與血摶,周身腫脹、咳嗽,血氣最懼水溢高原,有肺脹之虞,緻生暴變。
蘇葉 杏仁 赤苓 桃仁 丹參 冬瓜皮 橘皮 枳殼 川樸 紅花 腹皮 生薑皮 (案8)飲食失節,寒溫失宜,緻傷脾土,轉輸失其運用。
濁陰內踞,已成腹脹大證。
兩脈俱弦,難以挽回。
厚樸 赤苓 甘草 乾薑 腹皮 乾蟾皮 豬苓 枳殼 木香 砂仁 澤瀉 草蔻仁 (案9)積塊多年,脾土不運。
加以暴怒急躁,肝木不司疏洩,緻氣滯濕困,濕鬱成熱,而成單腹。
擬方以盡人力。
白朮 赤苓 乾薑 車前子 雞內金 川樸 黃連 澤瀉 香元皮 香附子 腹皮 (案10)去秋產後失調,飲食失節,寒溫失宜,緻血稽留少腹結瘕,脘中聚痞。
水穀之濕不運,飲食日減,精神日疲。
周身黃腫,脘腹膨脹,脈弦溺短,已成腫脹重症。
擬調中化濕之劑,以觀進退。
於術 木瓜 川樸 赤苓 半夏曲 牡蠣 澤瀉 山梔 廣皮 穭豆衣 內金 三十三、痞滿 (案1)肝氣上升,胃鮮下降,兼之暑濕困脾,中州痞塞。
穀食不思少納,亦屬不運。
脈象弦澀,茲當開痞,擬仲聖瀉心法,取其降陽和陰,佐以宣濕為治。
半夏 乾薑 赤苓 通草 瓜蔞皮 黃連 黃芩 廣皮 滑石 枇杷葉 (案2)肝胃氣滯,滯久聚痞,脘中作痛,營衛兩虛,為寒為熱,脈象弦澀。
治之不易,徐圖可也。
當歸 柴胡 茯苓 金鈴子 香附子 白芍 甘草 枳殼 雞內金 延胡索 冬朮 蔻仁 (案3)三瘧陷陰,延久緻傷脾土,中州轉輸失司,有結痞之象。
谷入不運,便閉尿赤。
擬和解開胃法,痞能漸解,方免脹滿之變。
柴胡 半夏 乾薑 蔻仁 茯苓 生薑汁 黃芩 黃連 杏仁 枳殼 廣皮 鐵鏽水 (案4)春溫兩旬,胸痞作噦,舌苔沙白,大便結燥,乃臟結壞病之徵也。
勉擬一方,盡人力以待天耳。
半夏 正瓜蔞 杏仁 枳殼 黃連 枇杷葉 黃芩 大貝 (案5)痰迷心胞,時明時昧。
加以肝木侮土,濕痰內困,上下不交而痞象成。
按之觸手而痛,穀食懶進,此乃病上加病也。
擬方先冀痞開,方有轉機。
橘皮 省頭草 枳殼 黃連 赤苓 半夏 範志曲 於術 乾薑 竹茹 內金 又方:十棗丸 (案6)氣短咳逆,足跗皆腫,脘中痞結,三焦不通,濕困固結,牢不可破。
灸臍後得痰數碗,咳喘較平,脈象略起。
今日未灸,嗆咳復作,夜不能寐。
證勢若此,上下皆虛,中空獨實,攻補兩難,有岌岌可危之勢。
姑再擬消補兼施法,盡人力而邀天相。
於術(枳實水炒) 炙蟾皮 橘皮絡 杏仁 海浮石 半夏 省頭草 川貝 附片 雞內金 (案7)由利而痢,戊病傳癸也。
表邪未清,胸痞已著,按之觸手而痛,邪滯互結,脈弦數。
法當先治其外邪。
半夏 川貝 橘皮 蔻衣 生薑汁 川樸 乾薑 葛根 黃連 鬱金 藿香 鐵鏽水 赤苓 (案8)肺脾兩傷,氣短似喘,胸次結痞,按之拒手。
兩脅作痛,足跗皆腫。
不能安臥已四日矣。
《易》曰:上下不交而痞象成。
痞塞中宮,上下何能接續,腫何能消,食何能進。
脈象細弱如絲,有外脫之虞。
人虛病實,攻補兩難。
勉擬灸法以盡人力。
近屆小暑,加意提防為要。
黃連(四分) 巴豆(十三粒) 二味共杵爛,用紅棗漿做小餅,如當十錢大,置臍上,艾絨灸之。
(案9)七情不適,氣結於中,吸受新涼,引動伏邪。
身熱不清,脘腹痞痛,按之尤甚。
思飲作噦,脈象左大於右,深慮正不敵邪,緻生歧變。
雅連 半夏 葛根 川樸 茯苓 竈心土 乾薑 藿香 通草 鬱金 橘皮 三十四、噎嗝 (案1)古稀已外,正陰交虧,加以鬱勃於中,肝橫胃逆,肺失下降之令。
緻氣痰作阻,膺胸痞結,上不得入,下不得出,有陰枯腸結之患。
茲擬辛通滑潤之劑,以觀進退。
薤白頭 半夏 鬱金 川楝 橘紅 地慄 瓜蔞皮 杏仁 貝母 元胡 水母 (案2)痰飲咳久,肺虛失其治節,加以操勞悒鬱,肝木橫行無忌,阻塞賁門之脂,已成噎症。
能予安閒調理,庶幾帶病延年。
天冬 阿膠 乾薑 細辛 甘草 枇杷葉 百合 半夏 五味 射幹 橘皮 (案3)向來肝腎不足夾濕之體,此因肝氣橫逆,克脾犯胃,緻清陽莫續。
脘悶不舒,食入作阻,噦吐酸沫,痰涎上泛,肌肉日瘦,精神日疲,脈象弦滑。
慮入神思間病,速宜怡情開懷為要。
雅連 吳萸 薤白 半夏 貝母 瓜蔞皮 鬱金 橘紅 赤苓 通草 佛手 (案4)肺氣不降,肝氣不升,升降失常,食入作阻。
陰絡受傷,雖經便血,脈象沉弦。
久則液枯氣結,有關格之虞,姑擬一方,盡其人力。
天冬 乾薑 杏仁 赭石 枇杷葉 竹茹 百合 五味 半夏 貝母 千捶木 柏葉 阿膠 細辛 射幹 石斛 (案5)命火不足,不能生土。
抑鬱動肝,肝木侮土,飲食不歸正化,遂變蒸而為痰。
痰與氣搏,升降失常,道路妨礙,食入則阻,向有脾瀉,肌肉消瘦,脈象弦細而滑。
久則防氣結津枯入神思間病。
天門冬 乾薑 射幹 橘皮絡 糯稻根 百合 五味 石斛 赤芍 細辛 半夏 沙參 杷葉(長流水煎) 三十五、嘔吐噦 (案1)肝強脾弱,水穀不運,遇煩勞鬱怒,則脘中氣逆作嘔,頻仍便瀉。
方適日晡作熱,已延日久。
藥餌固難霍效,且戒怒遠煩為要。
橘皮 枳實 石斛 白蔻仁 茯苓 半夏 白朮 青皮 省頭草 (案2)肝胃不和,氣逆胸脘脹悶,噦吐痰涎酸水,擬左金合疏洩法治之。
吳萸 橘皮 白朮 石斛 佩蘭葉 雅連 半夏 枳實 茯苓 枇杷葉 (案3)肝虛伏飲,咳嗽上氣,加以肝木犯胃,胸脘脹痛,咳嘔酸涎,癸水數月不至。
速宜戒怒遠煩,冀其漸解乃吉。
桑葉 麥冬 半夏 赤苓 鮮石斛 丹皮 苡仁 橘紅 甘草 枇杷葉 (案4)飢飽勞力,緻傷肝胃,胸脘串痛甚劇,嘔吐酸涎。
已經日久,難以霍效,擬方徐圖之。
白芍 香附 金鈴 蔻仁 半夏 益智仁 青皮 石斛 元胡 茯苓 山梔 佛手露 (案5)肝胃不和,脹痛嘔吐,甚則食入反出。
脈象細滑,若不調治,有反胃之虞,擬不換金正氣法合左金以佐治之。
茅朮 川樸 蘇梗 茯苓 半夏 煨姜 陳皮 甘草 烏梅 鬱金 吳萸 黃連 (案6)瘕痞串痛較定,嘔吐嘈雜未平。
酉時氣血注於腎,腎者胃之關也。
每屆酉時噦嘔嘈雜較重,其為土敗無疑。
甚則數日吐出完穀不化。
《經》雲:四時百病以胃氣為本。
又雲:得谷者昌。
但病延日久,正氣大傷,納穀甚少。
漸近春分大節,加意提防為要。
客途未便,返棹為宜。
白朮 川貝 沙參 川椒 伏龍肝 麥冬 木瓜 茯苓 橘皮 烏梅 生薑汁 石斛 半夏 (案7)《經》雲:胃乃衛之本,脾乃營之源。
肝陽擾胃,濕痰困脾,遂乃營衛不和,時寒時熱,噦吐頻作,頭目不清,身倦神疲。
脈象細滑,擬方徐圖之。
半夏 煨姜 赭石 伏龍肝 荷蒂 茯苓 烏梅 橘皮絡 紅棗肉 (案8)肝氣犯胃,胃失下行之順,噦吐涎沫,脈象弦滑,若不速圖,有反胃之虞。
西洋參 赤苓 烏梅 竹茹 制半 川椒 黃連 白蜜 長流水煎。
(案9)體質素虛,陰陽失職,脾虛胃弱,非一日矣。
夏秋以來,感受外邪,愈而復作,已經四次,吐瀉不已。
辰下風寒雖解,嘔吐未止,手足蠕動,脈象細濡,防其嘔久胃傷,緻生枝節。
擬用附子粳米湯,獲效乃吉。
附片 高麗參 半夏 粳米 粉甘草 南棗 (案10)閱來恙情中虛,濕熱之體,病由木火刑金,而成大衄,得清營甘寒之劑,鼻血雖止,陽絡已經大傷。
《經》雲:陽絡主胃,陰絡主脾。
脾胃互相表裡。
土虛肝木來乘,緻飲食難進,胸悶作噦,腹痛便溏,溺少墜脹。
加以血後營液未復,現心悸不安,寐不成寤。
年老二氣俱衰。
當此中州失其轉輸,恐難久恃,泐此謹覆。
擬戊巳湯加減,然否請政。
東洋參 赤茯苓 留白陳皮 土炒木瓜 夜交藤 炒白芍 白扁豆衣 金釵石斛 白晚米飯糰一緻,用荷葉一張包好,煎湯代水。
(案11)肝強脾弱,脾不能為胃行其津液,蓄而為飲。
食入不運,每早脘中嘈雜,噦吐苦水。
但脾脈連屬於腎,腎為胃關,遺滑頻見,怠惰嗜臥,日晡潮熱。
先理肝脾,佐以攝腎。
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