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澤之醫案

關燈
術 橘皮 益智仁 赤苓 菟絲子 甘草 半夏 沙苑子 石斛 二診:加木瓜、白芍 三十六、虛損(附勞證) (案1)久咳不已,肺虛不能下蔭於腎,腎虛子盜母氣,以緻營衛兩虧。

    寒熱往來,遺洩頻頻,兩脈虛弦,勞瘵已著。

    擬金水同治,多酌明哲。

     西洋參 麥冬 熟地 萸肉 旱蓮草 白毛燕 霞天曲 五味 山藥 天冬 女貞子 (案2)由子嗽延及產後,更加亡血過多,營衛兩虧,即上損從陽,下損從陰。

    近來寒熱不止,咳逆無休,側眠食減,肌肉消瘦,脈象虛弦而數。

    損怯之勢已著,擬金匱麥冬法,以盡人力。

     洋參 桑葉 半夏 青蒿 毛燕 麥冬 杏仁 甘草 鱉甲 粳米 (案3)先後天向屬不足,經營操勞過度,心脾兩虛。

    此因悲鬱傷中,緻中氣不振,心悸肉瞤,食入易汗,臥不安眠。

    脈象虛弦,情志兩傷之病。

    必須自開懷抱,安閒靜養,方可與藥餌兼功。

     黃耆 冬朮 合歡皮 洋參 棗仁 桂圓肉 (案4)鬱怒傷肝,木扣金雞,以緻營衛交虧,乍寒乍熱。

    更加陰不內守,癸水淋漓。

    脈象虛數,損怯根基已露。

    速當安閒靜養,佐以藥餌,方可化兇為吉。

     桑皮 青蒿 阿膠 地骨皮 牛蒡子 杷葉 杏仁 鱉甲 甘草 馬兜鈴 晚米 (案5)肺屬金,金空則自鳴,金破則不鳴,金實則無聲。

    咳經一載之久,音啞聲嘶,肺氣大傷。

    且年過花甲,陰氣自衰,腎水不能上升,肺陰愈不得下降矣。

    倘能安心調理,尚堪帶病延年。

     西洋參 麥冬 桑皮 玉竹 筍衣 女貞子 石斛 貝母 甘草 白蜜和服,雞子清一枚沖服。

     (案6)木扣金鳴,絡傷血溢,日久未解,營衛亦失其職,為寒為熱。

    此時肺陰不降,咳吐涎沫,穀食減納,面熱顴赤。

    脈象弦數,欲入損怯之途。

     麥冬 半夏 洋參 茯苓 釵石斛 桑皮 丹皮 苡仁 甘草 梨皮 枇杷葉 (案7)心勞神損,脾勞食損。

    更加誦經吹樂,肺氣復虛,五勞有三,倘能六根清靜,或可帶病延年。

     南北沙參 西洋參 甘草 茯苓 苡仁 扁豆衣 鮮石斛 晚米 玉竹 杏仁 (案8)居經三月,血不養肝,肝木肆虐,順侮土位,倒克肺金。

    經痰飲內擾,於是懊憹難名,咳逆氣促。

    痰中帶血,胸脅脹痛時行,延久營衛兩虛,寒多熱少,自汗不已。

    心悸頭暈,諸虛畢集,脈象弦細而數。

    久虛不復,防成損怯,然此際不可遽作怯證治也。

     沙參 橘皮、絡 丹皮 瓜蔞霜 川貝母 蘇子 茅朮 杏仁 銀杏葉 竹茹 冬花 烏扇 茯苓神 (案9)操勞鬱怒太過,肝氣內橫日久。

    不獨下侮土位,且上不畏金。

    緻胸脅脹悶,穀食減納,時而咽燥嗆咳。

    營衛延防,逼虛外露。

    速當澄心息慮,冀其轉損為益。

     當歸 柴胡 桑皮 鬱金 佛手片 白芍 赤苓 貝母 橘皮 釵石斛 (案10)水虧於下,火炎於上,咳逆失紅,音啞側眠,骨中蒸熱,兩脈細數。

    勞怯之基已著,擬方多酌高明。

     麥冬 青蒿 桑葉 鱉甲 石斛 旱蓮草 杏仁 夏曲 赤苓 沙參 女貞 雞子清 (案11)肺腎兩虛,宿飲上幹已有年所。

    近來咳逆氣短尤甚。

    入秋後陽絡先傷,陰絡後繼,由此大便不實而帶血,又兼脫肛痔瘡,面目痿黃,穀食減少,形氣消索,脾亦受其累也。

    脈象弦細而數。

    再延日久,防成虛勞腫脹,慎之。

     百合 茯苓 沙參 於術 姜半夏 胡桃肉 冬花 橘皮絡 青鉛 苓皮 蛤蚧 (案12)小產後正陰未復,寒熱時形。

    近來熱多寒少,兼之木火淩金,脾虛濕甚,咳逆頻來,面色痿黃,並帶心悸。

    脈象弦數,諸虛畢露,難以痊愈,勉擬一方,盡其人力。

     沙參 杏仁 甘草 扁豆子 倉米露 貝母 歸尾 冬花 蜜炙於術 鱉血炒柴胡 桔梗 茯苓 白芍 杷葉露 (案13)痰飲年多,津液不足。

    脾胃不降,每咳必噦逆,谷少身熱,間來潮熱,右脈虛數,已屬損怯之象。

    速宜安心靜養,免其入伏生變。

     麥冬 夏曲 西洋參 茯苓 扁豆衣 甘草 石斛 白毛燕 桑葉 薏苡仁 杏仁 橘紅 (案14)操勞過度,營虛氣弱,心悸盪漾,右耳鳴轟。

    加之腎陰不足,慮難驟效,徐圖可也。

     黃耆 冬朮 洋參 當歸 遠志 桑葉 菊花 桂圓 棗仁 茯神 (案15)先後二天不充,加以操勞悒鬱,心腎有時不交,精關不固,肝木偏橫則脘痛嘈雜,化火生風則面熱頭暈,脈象弦數。

    慮延損怯,務須靜養乃有濟耳。

     白芍 木瓜 牡蠣 桑葉 釵石斛 龜闆 茯苓 山梔 丹皮 綠萼梅 (案16)肝鬱化火,熱傷陽絡,絡血外溢,每逢癸水至時,則絡血不見。

    纏綿日久,營衛由此緻虛。

    日晡所以寒熱,頭眩心悸,遇煩勞胸次脹痛,穀食不運,遂覺火升面熱,脈象滑數。

    損怯之象已見,宜戒怒遠煩,佐之以藥餌,以冀轉損為益耳。

     當歸 茯苓神 山梔 藕節 羚羊角 白芍 丹皮 甘草 生地 綠萼梅 (案17)操勞過度,心陽暗吸腎陰,腎水不涵肝木,遂令肝陽化風,頭目眩暈,心悸盪漾,入夜寤不成寐,時而筋惕肉瞤,乃內傷之徵。

    必須恬淡虛無,安靜幽閒,庶與藥餌兼功。

     生地 元參 柏子仁 遠志肉 石決明 天冬 龜闆 鮮交藤 酸棗仁 朱茯神 加山萸肉、山藥、丹皮 蜜丸。

     (案18)小產後伏邪傷陰,咳逆吐沫,骨中燒熱,惡露淋漓不止,少腹脹痛,脈象弦數。

    由外感而成內損,難以調治,擬方盡其人力。

     青蒿 生地 白芍 桑葉 甘草 鱉甲 丹皮 琥珀 茯苓 地骨 復診:加山梔、黃芩 (案19)骨蒸咳嗽,痰中帶血絲,側眠等症。

     叭旦杏仁 青蒿 半夏曲 雲茯苓 細生地 地骨露 大荸薺 大鱉甲 肥知母 川貝母 粉丹皮 釵石斛 鮮杷葉 白海蜇 兼服五汁飲:梨汁、薺汁、藕汁、生地汁、甘蔗汁 每日兩次。

     三十七、吐血(附咳血、衄血) (案1)素本氣滯血瘀,加以暑濕傷絡,絡動血溢,脈象弦細,擬方徐圖之。

     生地(大黃炒) 貝母 桑葉 旋覆花 茶花 藕節 杏仁 丹皮 橘絡 側柏葉 新絳 (案2)陽絡受傷,血隨火溢,咳逆肺氣受戕已延二年。

    嚮應節發,時有夢遺。

    脈尚細軟與症相合。

    惟近值夏至大節,不可不預為防之。

     百合 沙參 白芍 石斛 旱蓮草 秋石 冬花 生地 茯神 甘草 白茅根 (案3)脾濕年久,已屬痼疾。

    加以多年氣血結瘕,亦為沉固。

    憂勞抑鬱傷肝,肝氣偏橫,緻左脅脹痛,乳房痛引心背。

    心病入絡,絡血屢見。

    或如莧水或如紫塊,若作肺癰是無理也。

     當歸 丹皮 牡蠣 金鈴子 木瓜 新絳 桃仁 山梔 橘絡 延胡索 鬱金 藕節 (案4)肝邪入肺,咳久化熱。

    右脅痹痛,痰中帶血,脈象滑數,慮其成痿。

     桑葉 生地 貝母 黃芩 瓜蔞皮 甘草 丹皮 山梔 羚羊 枇杷葉 (案5)素本二天不足,客夏六月,酒傷肺絡,咳血頻來,肺腎交虧,動則氣短。

    每咳血之時,先行脘痛。

    脈象沉弦而數,若不調治,再延防成虛勞。

    務宜靜養為要。

     茶花 茅花 茯苓神 絲瓜藤 杏仁 丹皮 山梔子 蔞皮霜 訶子皮 海浮石 橘絡 藕節 (案6)產後緻虛,緻令天癸未至。

    前曾驚恐傷膽,抑鬱動肝,木火淩金,遂令咳逆作噦。

    陽絡受戕,痰中帶血,肺陰交虧,側眠於右。

    胸中懊憹,心悸頭眩,漸虛畢露。

    脈象弦數,久虛不復,慮成損怯。

    然此時又不可實遽損怯治之。

     杏仁 蔞霜 冬花 丹皮 海浮石 石斛 茅花 桑葉 橘絡 竹茹 荷葉露 (案7)木火淩金,咳逆不已,陽絡受戕,血隨火溢,形氣消索,脈象細數,延久恐成損怯。

     咳血方加生地、丹皮、石斛、毛燕、旱蓮草 (案8)木扣金雞,絡傷血溢,陰分受傷,內熱頻來。

    腎不納氣,動則氣短。

    脈象細數而弦,防其湧溢生變。

     紫菀 瓜蔞皮霜 訶子 丹皮 旋覆花 沙參 海浮石 山梔 杏仁 白茅根 石斛 旱蓮草 新絳 (案9)陽絡受傷,鼻血三載,木火淩金,咳逆不已。

    面色痿黃,久延防怯。

     當歸 紫菀 杏仁 橘皮 紫胡 冬花 白芍 沙參 桑葉 桔梗 藕汁 丹皮 柏葉 (案10)木扣金鳴,咳而帶血。

    宜理肝脾佐清絡熱,戒怒遠煩為要。

     桑葉 川貝 海浮石 綠海粉 訶子皮 丹皮 赤苓 瓜蔞子 枇杷葉 鮮藕節 山梔 青黛 (案11)勞傷咳血,血來甚湧。

    勿以淺視,慮其暴湧生變。

     咳血方加生地、茅根、藕節、羚羊角、牛膝、丹皮 (案12)陽氣素虧,脾經多濕。

    辰下陽不衛陰,噦血頗多,入暮尤甚,脈象細濡。

    慮其外脫,擬仲聖柏葉湯,冀其挽回。

     側柏葉 阿膠 半夏 艾葉 伏龍肝 炮姜 童便(一酒杯) 三十八、痰飲(附痰熱、濕熱) (案1)水飲淩心則心悸,蔓延陽明則虛裡穴動。

    膽熱則怯甚,入經絡則筋惕肉瞤。

    善怯多疑,善慮多思,皆膽虛痰多之幻境也。

    前經調治,漸次向愈,水到渠成,勿過慮也。

     茯苓神 於術散 石決明 夜合花 瓜蔞霜 防己 絡石藤 粉丹皮 半夏曲 秫秫米 橘皮、絡 首烏藤 鮮竹茹 (案2)症由驚恐傷膽,抑鬱動肝,思慮傷脾。

    脾陽不運,因而穀食不歸正化,遂令變蒸為痰。

    痰飲襲於奇經,溢於四末。

    六年前,肩井如折,背如負物,肢體麻木,右肩左體尤甚。

    初患此症,次年即患痰飲射肺,於是咳逆氣促,延有兩年之久方解。

    細審此症,非類中,亦非痹症,是屬溢飲。

    至善怯多疑乃膽經症,易煩多恐乃肝經症也。

    脈象弦滑沉細,顯系始於肝膽,中於痰飲,終於陽虛也,無疑矣,延久根蒂過深,體虛症實,攻補兩難。

    能於戒怒遠煩,打破疑團,尚可改重就輕耳。

     天仙藤 茯苓、神 橘皮絡 火麻仁 瓜蔞仁 海桐皮 半夏 防己 郁李仁 絲瓜藤絡 秫秫米 (案3)火不生土,木來乘之。

    水飲停中,痞結攻衝,吐痢並見,脈象沉弦。

    指日夏至一陽初生,症屬陽虛氣不虛,轉機全系乎此。

    擬柔肝和胃,再冀時令陽生,自可有濟。

     北沙參 茯苓、神 防己 烏梅 製半夏 川椒 橘皮 薑汁 (案4)脾陽虛而生濕,濕聚則為飲,飲聚則為痰。

    犯於肺則咳,犯於胃則煩,布於四肢則無力,上騰清竅頭目眩暈,甚則心悸不安。

    書雲:痰飲淩心則心悸,不獨虛之為病,痰亦能為患也。

    能於安閒靜養,庶克有功。

     龍齒 防己 酸棗仁 於術散 貝母 山梔 鬱金 石決明 菊花炭 燈心 (案5)煩勞傷氣,急躁傷肝。

    肝失調達,胃失沖和。

    五年前曾患胃痛,時發時愈,今春舉發較重。

    命門火衰,火不生土,濕痰入絡,水飲停中。

    遂緻腸鳴漉漉,攻衝作痛。

    噦吐清涎水頗多。

    假火浮於上,故時而嘈雜。

    真陰虧於下,故小溲不多。

    胃虛則食少,脾虛則神疲,舌白脈浮。

    擬方速退乃吉。

     於術散 茯苓 橘皮絡 貝母 益智仁 伏龍肝 蒺藜 砂、蔻衣 防己 肉桂子 絲瓜絡 夏曲 (案6)木火體質,善怒多郁。

    肝氣易升,膽腑亦失其清淨,緻頭目眩痛。

    心悸作煩,手足蠕動。

    兩脈弦數,心脈較大。

    務宜安閒靜養,方免釀痰歧變。

     桑葉 石決明 生地 菊花 釵石斛 丹皮 穭豆衣 龍齒 竹茹 蓮子心 山梔 羚羊角 茯苓 茯神 (案7)積濕成飲,積飲成痰。

    痰飲伏於肺胃之間。

    每早必痰涎出方適。

    肌膚癮疹屢發,頭眩身倦,脈象弦滑。

    擬用外臺茯苓飲增味治之。

     茯苓 黨參 冬瓜子 苡仁 甘草曲 冬朮 枳殼 地慄粉 蒺藜 陳皮(留白) (案8)病久脾虛伏熱,廉泉穴開,涎沫自滲。

    擬甘露飲治之。

     甘露飲 外服六君子丸 (案9)肺經積飲,從悲鬱受寒所緻。

    已七八年之根株難斷,改重就輕而已。

     小青龍湯加茯苓,去細辛,加胡桃、杏仁、太子參 (案10)心腎不交,精關不固。

    肝膽痰熱內伏,魂夢紛紜。

    擬十味溫膽法治之,息心靜養為要。

     鮮生地 酸棗仁 麥冬 半夏 橘紅 西洋參 遠志肉 龍齒 茯苓 枳實 蓮子心 夜交藤 竹茹 (案11)兩脈滑數異常,按之舞指。

    昨服十棗丸,未見其效。

    可見痰熱窠囊已固。

    是以虛裡穴動,動則有形。

    書雲:滑主多痰,數則為熱。

    又雲:面色鮮明為飲。

    其理也然。

    據此諒無誤矣。

     於術 橘皮、絡 澤瀉 冬瓜子 半夏曲 竹茹 茯苓、神 枳殼 防己 風化硝 秫秫米 (案12)肝旺膽虛,痰熱內憂,喉間不利,胸中懊憹,多疑善慮,夢寐不安,神思恍惚,脈象弦滑。

    速當自開懷報,與藥餌兼功。

     桑葉 海浮石 石斛 山梔 合歡皮 丹皮 夜交藤 橘皮絡 茯苓 金橘葉 貝母 射幹片 蔞霜 竹茹 膏方加南北沙參、蘇子、葉、地慄、半夏曲、水母 蜜收膏。

     (案13)胸中懊憹嘈雜,頭目眩暈,舌蹇便數,少腹膨脹。

    痰甚上阻於喉,睡臥不安,上實下虛,脈象沉滑。

    總由體虛痰熱內擾,心腎不交,肝膽不和所緻。

    速當戒怒遠煩,庶免類中之虞。

     丹皮 川貝 合歡皮 茯神 八楞麻 荷葉、絡 橘皮絡 桑葉 夜交藤 梨肉 石決明 (案14)結縭十載餘,從未得孕。

    衝任二脈之故。

    近來氣化為火,液化為痰。

    痰熱內擾,蔓延經絡,遍身脈絡酸楚。

    痛久營衛亦虛。

    熱自內生,化風上騰,頭目時眩,胸中嘈雜,寤不成寐,寐則多夢。

    癸水愆期色紫。

    脈象弦滑而數。

    速宜靜養勿勞,冀其與藥餌兼功。

     桑葉 山梔 知母 酸棗仁 半夏 防己 丹皮 茯神 貝母 石決明 木瓜 蒺藜 秫米 橘絡 交藤 (案15)操勞過度,內郁生痰,痰凝清道,或右肢麻痹,或肩臂不適。

    甚則寤不成寐,思慮紛來。

    天癸未期而至,脈象弦細而滑。

    能於息心靜養,佐以藥餌可先免類中之虞。

     制豨薟 血竭 桑寄生 半夏 秫米 鹿銜草 木瓜 何首烏 茯神 橘絡 絡石藤 防己 絲瓜藤 (案16)素有支飲咳喘,冬夏時作。

    客冬產後,百脈空虛,乘虛而作,延及五旬有餘,今春方解。

    三月間飲邪留連經絡,遂令指臂腰腿痛,痛雖皆痊而下部仍然不動不痛。

    治非溫通經絡不可。

    然痰中時帶血絲,絡中有熱可知。

    脈象沉弦而滑。

    用藥頗難,著手擬方,緩圖可也。

     鹿銜草 於術 橘皮、絡 防己 新絳 旋覆花 杏仁 茯苓 木瓜 桑枝 絲瓜絡 夏曲 (案17)宿飲射肺,咳經日久。

    飲邪入絡,於是遍身麻痹,兩臂作痛,脈象弦軟無神,防成類中。

     冬花 杏仁 川貝 絡石藤 海桐皮 橘皮、絡 茯神 半夏 枇杷葉 嫩桑枝 (案18)痰飲多年,肺、脾、腎三臟虛久。

    加以情懷挹郁,肝失調達,肝藏血,血主筋,血不榮於絡脈,濕痰乘虛襲入。

    四肢作麻,膚腫筋痛,右脅氣逆,難以轉側。

    口角時或流涎,慮有僕中之虞。

    今春雖經失紅,溫燥之品固忌。

    茲診兩關弦細,仍宜溫通絡脈佐化濕痰。

     防己 苡仁 半夏曲 橘紅 絲瓜絡 木瓜 茯苓 豨薟草 蒺藜 桑寄生 桂枝 秦艽 川牛膝 桐皮 (案19)體豐氣虛,多濕多痰。

    陽明脈虛,虛裡穴動,四肢痠軟。

    氣虛不能傳送,大便難解,穀食不甘,脈象細滑。

    如此情形,所慮皆類中耳。

    能於善調,有備無患。

     豨薟草 川貝 半夏 橘絡 烏飯葉 白蔻衣 省頭草 沙參 防風 茯苓 零餘子 血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