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澤之醫案
關燈
小
中
大
言語舛錯,神思恍惚。
速當開展胸襟,庶得與藥餌兼功。
熊膽 瓜蔞霜 膽星 丹皮 菊花 山梔 茯苓 化橘紅 半夏 石斛 鬱金 竹茹 九、中風(附類中) (案1)風中血脈,右肢不遂,舌苔白膩,素多濕痰,緻內風鼓動,脈象弦滑。
速當戒怒遠煩,庶得與藥餌兼功。
豨薟草 防風 血竭 蔞霜 冬瓜子 絡石藤 半夏 蒺藜 山梔 福橘皮、絡 嫩桑枝 木瓜 (案2)風中經絡,口眼歪斜,頭目眩暈,兩耳鳴轟。
延及日久,藥難霍然,擬方徐圖之。
桑葉 丹皮 石決明 烏藥 天麻 於術 沉香 蘇葉 當歸身 甘草 白芷 青皮 荷蒂 (案3)頭暈手麻舌強,皆由氣血不足。
已現風痰之象,疊進溫補之劑,頭眩漸清,舌強亦和,惟手足麻木乃濕痰瘀血凝結筋絡之間。
時或神識不清,此濕痰流於心包,緻心志模糊,右脈滑數,痰生熱也,左脈浮大,熱生風也。
法宜水火兩補,使火歸水中,則水能涵木,自不生風。
《經》又雲,治痰先理氣,氣順痰自消;治風先養血,血行風自滅。
庶不緻競成類中也。
膏方:熟地(四兩) 虎骨膠(一兩) 麥冬(米炒三兩) 白芍(酒浸二兩) 龜闆(二兩) 洋參(三兩) 秦艽(酒浸二兩) 巴戟天(酒浸二兩) 當歸(酒浸三兩) 蓯蓉(二兩) 阿膠(二兩) 鹿角膠(二兩) 白蜜收膏,每服二錢。
丸方:橘紅(一兩) 桂枝(八錢) 甘草(八錢) 藕荷(八錢) 肉桂(五錢) 菊花炭(一兩四錢) 澤瀉(八錢) 牡蠣(八錢) 半夏(三兩) 赤苓(五錢) 附片(一兩) 絲瓜絡(一兩) 以竹瀝、薑汁各一杯,同夜交藤煎湯泛丸。
(案4)肝腎素虧,多濕多痰之體。
從春間風中於陽明脈絡,緻口眼歪斜,偏於面右,牽及肢末作麻,入冬麵皮強急,口眼雖解,濕痰猶存。
速當絕去塵氛,一毫私念莫起,佐之以藥,庶免僕中歧變。
桑葉 茯苓 制首烏 枸杞 半夏 苡仁 天麻 白芍 白蒺藜 橘紅 決明 (案5)陽明脈虛,周身脈絡不和。
更加肺受風邪,氣痰內郁,一身之氣更為不利。
茲擬宣肺和絡治之。
杏仁 桂枝 半夏 橘絡 瓜蔞皮 鬱金 通草 茯苓 桔梗 枇杷葉 (案6)肝腎不足,多濕多痰。
加以操勞太過,心陽獨亢,緻風火內煽,頭目眩暈,神志不安,手指筋強,時難任物,防有僕中之患。
桑麻二陳加鉤藤、菖蒲、遠志、羚羊、丹皮、山梔、地慄、水母 (案7)內風鼓動,痰凝經絡,右邊肢末麻痹,頭眩心悸,神識不安,兩脈弦滑,有偏枯之患。
仙鶴草(雞血拌炒) 於術 瓜蔞霜 木瓜 茯神 絡石藤 防己 桑寄生 天麻 半夏 制豨薟 橘皮絡 白蒺藜 十、頭痛(附眩暈) (案1)憂慮煩勞太過,正氣為風寒濕三氣所乘,腦後痛入骨,欲按為虛,邪在為實。
脈象弦數少神,有轉癰疽之慮,扶正卻邪為主。
黃耆 川芎 羌活 藁本 威靈仙 生薑 防風 白芷 蒼朮 歸身 蔓荊子 蔥白 復診:腦後之痛已減,寒熱與風融化有機,但憂勞日久正氣潛消,不能化邪外達,人虛證實,攻補兩難,尚屬可慮。
前方去藁本、威靈、蔓荊,加桔梗、甘草、制南星、白芍 三診:腦後屬足太陽膀胱經,風寒濕三邪合而為痹,痛而不移,仍從著痹論治。
黃耆 獨活 白芷 蔓荊子 藁本 防風 川芎 細辛 威靈仙 甘草 四診:風寒濕漸解,頭痛猶存,時作時止。
東垣所謂血虛,然思慮煩勞一動,便覺頭痛,當從中治,觀其進退。
生地 歸身 遠志 白芷 澤瀉 酸棗仁 洋參 茯苓 川芎 丹皮 橘餅 五診:從乎中治,已獲效機,擬方進步可也。
生地 麥冬 川芎 當歸 洋參 丹皮 澤瀉 赤苓 五味 頭為六陽之會,痛屬上實下虛。
始由風寒濕三邪氣所乘,亦因思慮煩勞太過所緻。
服前方以來,病勢十減七八,三邪餘氣未清,二氣久傷難復。
治上必來具下,滋苗必灌其根,更宜恬淡無為,澄心息慮,返觀內守,方克全濟。
六味地黃加洋參、白芍、歸身、川芎、麥冬,共為末,水泛丸,服二錢。
(案2)外風內火交集,頭眩緻顛頂痹痛,乍寒乍熱,天庭痛甚起瘤,胸次氣機不利,穀食懶進,大便秘結,解如彈。
青黛 桑葉 黃芩 雅連 羚羊角 山梔 丹皮 川芎 甘草 露蜂房 (案3)操勞太過,清陽緻虛。
暑濕風邪上混頭元,鬱而生熱,脈象浮濡而數,舌苔黃而且膩。
擬青空法增味,速解,可免昏厥之變。
全方加羚羊角、山梔、滑石、白芷、荷蒂 (案4)素有水飲射肺,咳逆時形。
加以肝陽化熱,襲於經絡,右邊頭暈,牽連項背,延及日久入絡也。
擬入絡搜風治之。
蒺藜 白薇 殭蠶 石決明 川貝 橘皮絡 半夏 茯苓 白附 菊花炭 竹茹 荷絡 (案5)痰熱擾亂,肝陽化風,心悸頭眩,不能自主,神思恍惚,嘈雜易飢,脈象弦滑。
上虛下實,有類中之漸,現值夏至大節,加意提防為要。
丹皮 貝母 白薇 菊花炭 瓜蔞霜 磁石 石斛 茯苓 石決明 燈心草炭 竹茹 (案6)郁損肝陰,化火生風,緻氣逆阻,頭眩面熱,愈逆愈眩。
脈來強數,筋脈酸脹,亦由血不養肝,肝主筋也。
擬和陽熄風為要。
白芍 牡蠣 山梔 菊花炭 桑寄生 木瓜 丹皮 石斛 合歡皮 綠萼梅 龜闆 (案7)操勞辛苦,霧露之濕,侵於皮膚,緻成癧風,兩載有餘,已屬痼疾。
仍然操勞不已,緻恚怒傷肝,肝陽內燃,令頭眩耳轟。
而濕熱轉劇,面腫眉落,足脛腫痛。
病情若此,難以奏效。
當歸 生地 菟絲子 茅朮 金叉石斛 白芍 天麻 豨薟草 黃柏 紫背浮萍 川芎 羌活 烏梢蛇 (案8)肝鬱夾痰,生火生風,緻左脅肝垂內煽,頭眩目眩,乍寒乍熱,肢末作麻,氣逆吐沫,脈象弦滑,慮其昏厥。
桑葉 白芍 牡蠣 鉤藤 石斛 絲瓜絡 丹皮 木瓜 羚羊 竹茹 茯苓 石決明 (案9)木火體質,善怒多郁。
肝氣易升,肝陽亦失其清淨,緻頭目眩,心悸作煩,手足蠕動,兩脈弦滑而數,心脈較大。
須戒怒遠煩,免釀痰歧變。
桑葉 石決明 生地 茯苓 山梔 羚羊角 丹皮 蓮心 菊花 穭豆衣 龍齒 竹茹 十一、痿痹 (案1)肝腎兩虧,夾濕夾痰之體,加以館課勞心,營分暗耗。
營主血,血不榮於筋脈,緻左邊肢體痠軟無力,手足不耐久用。
咳吐痰涎,頭目時眩,左耳時轟。
年過五旬,久則慮其僕中。
茲仿絡熱則痿,擬虎潛法以消息之。
黃柏 熟地 牛膝 虎脛骨 枸杞 苡仁 知母 龜闆 當歸 桑寄生 菊花 橘絡 (案2)操勞太過,血水內泛,緻寒濕入於脈絡,成為筋痹,延及日久,衛營失和。
近來手指筋強而腫,伸屈似屬不利,藥難霍然,徐圖可也。
丸方:黃耆 當歸 薑黃 防己 豨薟草 木瓜 冬朮 桂枝 桐皮 蒺藜 仙鶴草 赤苓 桑枝 熬膏代蜜,成丸,酒服 (案3)久歷疆場,操勞太過,肝腎兩虛,風寒濕邪襲入經絡,擬東垣舒筋合養真丹治之。
丸方:當歸(二兩) 黃耆(二兩) 白芍(二兩) 於術(二兩) 生地黃(二兩) 薑黃(一兩五錢) 桂枝(一兩) 菟絲(二兩) 川芎(一兩五錢) 福橘絡(二兩) 象皮(二兩) 羌活(一兩) 天麻(一兩) 麗參(二兩) 豨薟草(二兩) (案4)年老,二氣俱衰,加以操勞,氣洩,風寒濕三邪著而為痹。
右肩臂痹痛,下引缺盆,則嗆咳吐沫;上攻頭目,則頭元偏痛,右耳暈眩。
必須戒怒遠煩,庶得與藥餌兼功。
象皮 羌活 藁本 黃芩 蔓荊子 防風 半夏 橘絡 茯苓 羚羊 桑寄生 杏仁 當歸 川芎 苡仁 (案5)濕勝成為著痹,擬方徐圖之。
薑黃 木瓜 黃耆 橘絡 防風 白朮 象皮 當歸 苡仁 桑枝 (案6)暑濕伏邪,內郁緻成周痹。
身熱不寒,偏身筋脈痠痛,難以轉側,舌白口苦,入暮熱重,神昏譫語,勢屬重候,慮其昏陷生變。
豆豉 山梔 杏仁 大豆卷 枇杷葉 苡仁 防己 羚羊 威靈仙 冬桑葉 連翹 滑石 十二、嘈雜 (案1)嘈雜一證,屬火嘈十居八九,若無火之嘈十難一二。
始由木乘土位,久則火不生土,穀食不運,嘈雜噯氣頻仍,延及二年之久,時作時止,脈象沉弦而細,較前稍平。
此證緩圖當可就緒,倘再反復,嘈雜即行,深慮愈作愈深,有反胃之患。
果能破疑,見王道無功,多服自有效也。
高麗參 益智仁 刀豆子 茯苓神 橘皮絡 於術散 白蔻仁 赭石 半夏 紫石英 五穀蟲 雞內金 防己 青鉛 (案2)產育後陰虧未復,加以操勞恚怒,風傷內擾。
胃陰內耗,脘中嘈雜,易食易飢,若飲食失節,則火生面熱,關脈數急。
已入中消之勢,速當安閒靜養,庶可挽回。
生地 石斛 丹皮 甘蔗汁 穭豆衣 元參 麥冬 白芍 女貞子 杜阿膠 牡蠣 龜闆 (案3)肝膽不和,心腎不交,陽明脈虛。
郁痰內擾,心神恍惚,善食易飢,善性多疑,肉瞤筋剔,頭眩耳鳴,脈象虛弦而滑。
延久防成中消。
茯苓、神 半夏曲 貝母 燈心炭 於術散 丹皮 天花粉 橘皮絡 瓜蔞霜 肥知母 竹茹 霜桑葉 十三、疝氣 (案1)肝腎乙癸同源,肝脈絡於陰器。
肝鬱不舒,左腎筋高突,右側睪丸下墜,是屬筋疝。
腎氣虛寒,繞臍作痛,有同源之義,故相困而作也。
緻肝陽夾飲,上騰清竅,遂令頭目不清,時咳涼痰,脈象沉弦而滑。
擬方徐圖之。
南北沙參 附片 蒺藜 橘皮、絡 茴香 甘草 絲瓜絡 白芍 夏瓜粉 木瓜 木香 (案2)恚怒傷肝,肝絡系急,睪丸、玉莖內縮,溲不通行。
能於戒怒遠煩,方可與藥餌兼功。
當歸 柴胡 鹿角霜 川椒 東洋參 白芍 茯苓 蛇床子 烏藥 橘核子 (案3)內疝脹痛,擬寒熱平調之劑治之。
雅連 沙參 桂枝 川楝子 荔枝核 乾薑 白芍 半夏 元胡索 十四、黃疸 (案1)勞力傷中,氣滯濕鬱,身弱膚黃,慮成疸證。
於術 膍胵 厚樸 茯苓 神麯 枳實 蔻仁 橘皮 澤瀉 木瓜 (案2)子嗽,產過已解。
但痿黃延久,藥餌固難速效,況陰虧之體,尤慮歧變。
冬朮 陳皮 香附子 茯苓 神麯 楂肉 枳殼 膍胵 佩蘭葉 川樸 青皮 紅糖 (案3)黃疸腫脹,難以調治。
橘皮 於術 海金沙 苡仁 冬瓜皮 枳殼 膍胵 半夏 赤茯苓 腹皮 木瓜 復診:加澤瀉、煅牡蠣 (案4)瘀去過多,虛腫發黃。
白芍 牡蠣 扁豆衣 穭豆衣 苓皮 木瓜 赤豆皮 薏苡仁 十五、調經(附帶下、崩漏) (案1)氣為血之帥,肝鬱不舒,氣為之滯,血亦為之瘀矣。
天癸過期而少,脹痛並見,胸中嘈雜,噯氣頻來。
擬溫通法為治,氣行血亦行也。
烏賊骨 茜草 白芍 茯苓 柴胡 雞血膏 當歸 蘇梗 川樸 半夏 香附子 月月紅 (案2)肝虛氣滯,癸水不調,或至或不至,來時又暴湧不已。
經過帶下綿綿,腹痛腰痠,少寐多汗,衝任督帶,奇脈交傷。
若不安閒調理,恐他日經漏成崩,經閉成蠱。
白芍 茜草 杜仲 烏賊骨 浮麥 紅棗 牡蠣 琥珀 蒺藜 柏子仁 茯神 (案3)女以肝為先天,月水全賴肝經條達,方能按期而來。
此時肝虛氣滯,胸脘為脹為痛,營衛不和,乍寒乍熱,腰膂酸楚,脈象弦數。
速宜靜養調治,再延有損怯之虞。
八味逍遙加桑寄生 (案4)肝虛氣逆,胸脘脹痛,癸水先期而至。
骨中燒熱,熱甚則口鼻出血,防其倒經。
當歸 柴胡 丹皮 生地 地骨皮 白芍 茯苓 山梔 牛膝 (案5)肝虛氣滯,胸脘脹痛,土受木製,陽明隸於血海,癸水不循序流行,已延十餘年之久。
慮難孕育,能於安閒靜養,庶得與藥餌兼功。
烏賊骨 石斛 當歸 香附 白芍 小胡麻 澤蘭葉 元胡 茯苓 琥珀 金鈴 (案6)癸水先期,脹而不行。
仍宜利肝調氣,佐通血絡。
當歸 香附 琥珀 元胡 胡麻 白芍 橘皮 丹參 烏藥 (案7)女以肝為先天,肝陰不足,骨蒸起於童年,癸水來而復閉一載之久。
脘腹脹痛,內熱熏蒸,咳逆痰多,慮成勞蠱,方候高酌。
桑葉 丹皮 生地 杏仁 貝母 烏賊骨 當歸 白芍 香附 茜草 鱉甲 又服破血金丹、保真膏。
(案8)經頻帶下,肝脾既失統藏,任帶又疏約束,而心落落,頭目眩暈,肉瞤筋剔,左肢麻痹。
夢寐不安,其為肝膽內蘊痰熱,奇經不和可知,脈象弦滑。
症勢多歧,用藥殊難,擬方候酌。
磁石 白芍 半夏 瓜蔞霜 白石脂 丹參 甘草 竹茹 夜交藤 秫秫米 茯苓神 橘皮、絡 蔻仁 (案9)產育緻虛,虛未來復,已二年之久。
此時血不養肝,肝虛氣滯,右脅聚瘕為脹為痛,穀食難容,近日骨中燒熱,自汗盜汗,帶下無休,便燥下血。
陰陽虧極,損怯已著,擬大補陰法,以觀進退。
知母 生地 洋參 石斛 茯神 浮小麥 黃柏 龜闆 麥冬 白芍 紅棗 (案10)由去歲產育,赤白帶下不止,腰脊酸楚,下焦八脈已傷,慮成損怯。
西洋參 芡實 紫石英 杜仲 牡蠣 沙苑子 熟地 赤石脂 茯苓 當歸 桑螵蛸 白芍 (案11)從產後患伏邪,正陰交傷,下焦空虛未復,緻帶下無休。
衝脈伏寒,加以肝木不主疏洩,脘腹患脹作痛,痛甚則腸鳴便洩,穀食不運,得噯方舒,脈象虛弦。
擬方溫通奇脈。
當歸(小茴香拌炒) 參鬚 茯苓 枸杞子 白芍 石斛 木香 沙苑子 (案12)帶下如注,方書謂之白崩。
八脈交傷,治之不易,徐圖可也。
桑螵蛸 白蓮心 牡蠣 茯神 沙苑子 元武闆 遠志肉 芡實 龍骨 東洋參 (案13)經漏日久,肝脾兩傷。
土虛不能治水,水漬皮膚,腫脹並見。
詢癸水仍淋漓不止,須防下虛上實,有脹滿之變。
當歸 穭豆衣 木瓜 丹皮 東洋參 白芍 甜冬朮 甘草 牡蠣 冬瓜皮 茯苓 (案14)漏久仍防暴行,八脈無權,慮難調治,再擬益氣攝陰之劑,得效乃吉。
東洋參 熟地 元武闆 沙苑子 紫石英 赤石脂 白芍 桑螵蛸 山萸肉 杜阿膠 朱茯神 十六、癥瘕 (案1)肝氣結瘕,聚於少腹,狀如鵝卵。
夾衝脈之氣上衝,則胸脘脹悶,穀食亦難下順,脈弦而帶滑。
慮其濁陰凝互,有單腹脹之虞。
當歸 金鈴 元胡 赤苓 琥珀 兩頭尖 白芍 橘皮絡 牡蠣 山梔 藍根 (案2)血淤攻痛,上逆作嘔。
此擬兩和肝脾法為治,戒怒遠煩為要。
橘皮 金鈴子 茯苓 附子 川樸 烏藥 延胡索 白芍 木香 佛手 (案3)脘中氣結成痞,少腹血聚成瘕。
從產所緻脾傷,腫脹時輕時重,兩脈弦澀,慮其增劇生變。
金鈴子 於術 丹參 赤苓 香櫞皮 延胡索 枳殼 二醜 半夏 白蔻仁 五靈脂 青皮 香附 (案4)血瘕 當歸 赤芍 三稜 香附 乾漆炭 丹參 牛膝 莪朮 琥珀 頭尖 十七
速當開展胸襟,庶得與藥餌兼功。
熊膽 瓜蔞霜 膽星 丹皮 菊花 山梔 茯苓 化橘紅 半夏 石斛 鬱金 竹茹 九、中風(附類中) (案1)風中血脈,右肢不遂,舌苔白膩,素多濕痰,緻內風鼓動,脈象弦滑。
速當戒怒遠煩,庶得與藥餌兼功。
豨薟草 防風 血竭 蔞霜 冬瓜子 絡石藤 半夏 蒺藜 山梔 福橘皮、絡 嫩桑枝 木瓜 (案2)風中經絡,口眼歪斜,頭目眩暈,兩耳鳴轟。
延及日久,藥難霍然,擬方徐圖之。
桑葉 丹皮 石決明 烏藥 天麻 於術 沉香 蘇葉 當歸身 甘草 白芷 青皮 荷蒂 (案3)頭暈手麻舌強,皆由氣血不足。
已現風痰之象,疊進溫補之劑,頭眩漸清,舌強亦和,惟手足麻木乃濕痰瘀血凝結筋絡之間。
時或神識不清,此濕痰流於心包,緻心志模糊,右脈滑數,痰生熱也,左脈浮大,熱生風也。
法宜水火兩補,使火歸水中,則水能涵木,自不生風。
《經》又雲,治痰先理氣,氣順痰自消;治風先養血,血行風自滅。
庶不緻競成類中也。
膏方:熟地(四兩) 虎骨膠(一兩) 麥冬(米炒三兩) 白芍(酒浸二兩) 龜闆(二兩) 洋參(三兩) 秦艽(酒浸二兩) 巴戟天(酒浸二兩) 當歸(酒浸三兩) 蓯蓉(二兩) 阿膠(二兩) 鹿角膠(二兩) 白蜜收膏,每服二錢。
丸方:橘紅(一兩) 桂枝(八錢) 甘草(八錢) 藕荷(八錢) 肉桂(五錢) 菊花炭(一兩四錢) 澤瀉(八錢) 牡蠣(八錢) 半夏(三兩) 赤苓(五錢) 附片(一兩) 絲瓜絡(一兩) 以竹瀝、薑汁各一杯,同夜交藤煎湯泛丸。
(案4)肝腎素虧,多濕多痰之體。
從春間風中於陽明脈絡,緻口眼歪斜,偏於面右,牽及肢末作麻,入冬麵皮強急,口眼雖解,濕痰猶存。
速當絕去塵氛,一毫私念莫起,佐之以藥,庶免僕中歧變。
桑葉 茯苓 制首烏 枸杞 半夏 苡仁 天麻 白芍 白蒺藜 橘紅 決明 (案5)陽明脈虛,周身脈絡不和。
更加肺受風邪,氣痰內郁,一身之氣更為不利。
茲擬宣肺和絡治之。
杏仁 桂枝 半夏 橘絡 瓜蔞皮 鬱金 通草 茯苓 桔梗 枇杷葉 (案6)肝腎不足,多濕多痰。
加以操勞太過,心陽獨亢,緻風火內煽,頭目眩暈,神志不安,手指筋強,時難任物,防有僕中之患。
桑麻二陳加鉤藤、菖蒲、遠志、羚羊、丹皮、山梔、地慄、水母 (案7)內風鼓動,痰凝經絡,右邊肢末麻痹,頭眩心悸,神識不安,兩脈弦滑,有偏枯之患。
仙鶴草(雞血拌炒) 於術 瓜蔞霜 木瓜 茯神 絡石藤 防己 桑寄生 天麻 半夏 制豨薟 橘皮絡 白蒺藜 十、頭痛(附眩暈) (案1)憂慮煩勞太過,正氣為風寒濕三氣所乘,腦後痛入骨,欲按為虛,邪在為實。
脈象弦數少神,有轉癰疽之慮,扶正卻邪為主。
黃耆 川芎 羌活 藁本 威靈仙 生薑 防風 白芷 蒼朮 歸身 蔓荊子 蔥白 復診:腦後之痛已減,寒熱與風融化有機,但憂勞日久正氣潛消,不能化邪外達,人虛證實,攻補兩難,尚屬可慮。
前方去藁本、威靈、蔓荊,加桔梗、甘草、制南星、白芍 三診:腦後屬足太陽膀胱經,風寒濕三邪合而為痹,痛而不移,仍從著痹論治。
黃耆 獨活 白芷 蔓荊子 藁本 防風 川芎 細辛 威靈仙 甘草 四診:風寒濕漸解,頭痛猶存,時作時止。
東垣所謂血虛,然思慮煩勞一動,便覺頭痛,當從中治,觀其進退。
生地 歸身 遠志 白芷 澤瀉 酸棗仁 洋參 茯苓 川芎 丹皮 橘餅 五診:從乎中治,已獲效機,擬方進步可也。
生地 麥冬 川芎 當歸 洋參 丹皮 澤瀉 赤苓 五味 頭為六陽之會,痛屬上實下虛。
始由風寒濕三邪氣所乘,亦因思慮煩勞太過所緻。
服前方以來,病勢十減七八,三邪餘氣未清,二氣久傷難復。
治上必來具下,滋苗必灌其根,更宜恬淡無為,澄心息慮,返觀內守,方克全濟。
六味地黃加洋參、白芍、歸身、川芎、麥冬,共為末,水泛丸,服二錢。
(案2)外風內火交集,頭眩緻顛頂痹痛,乍寒乍熱,天庭痛甚起瘤,胸次氣機不利,穀食懶進,大便秘結,解如彈。
青黛 桑葉 黃芩 雅連 羚羊角 山梔 丹皮 川芎 甘草 露蜂房 (案3)操勞太過,清陽緻虛。
暑濕風邪上混頭元,鬱而生熱,脈象浮濡而數,舌苔黃而且膩。
擬青空法增味,速解,可免昏厥之變。
全方加羚羊角、山梔、滑石、白芷、荷蒂 (案4)素有水飲射肺,咳逆時形。
加以肝陽化熱,襲於經絡,右邊頭暈,牽連項背,延及日久入絡也。
擬入絡搜風治之。
蒺藜 白薇 殭蠶 石決明 川貝 橘皮絡 半夏 茯苓 白附 菊花炭 竹茹 荷絡 (案5)痰熱擾亂,肝陽化風,心悸頭眩,不能自主,神思恍惚,嘈雜易飢,脈象弦滑。
上虛下實,有類中之漸,現值夏至大節,加意提防為要。
丹皮 貝母 白薇 菊花炭 瓜蔞霜 磁石 石斛 茯苓 石決明 燈心草炭 竹茹 (案6)郁損肝陰,化火生風,緻氣逆阻,頭眩面熱,愈逆愈眩。
脈來強數,筋脈酸脹,亦由血不養肝,肝主筋也。
擬和陽熄風為要。
白芍 牡蠣 山梔 菊花炭 桑寄生 木瓜 丹皮 石斛 合歡皮 綠萼梅 龜闆 (案7)操勞辛苦,霧露之濕,侵於皮膚,緻成癧風,兩載有餘,已屬痼疾。
仍然操勞不已,緻恚怒傷肝,肝陽內燃,令頭眩耳轟。
而濕熱轉劇,面腫眉落,足脛腫痛。
病情若此,難以奏效。
當歸 生地 菟絲子 茅朮 金叉石斛 白芍 天麻 豨薟草 黃柏 紫背浮萍 川芎 羌活 烏梢蛇 (案8)肝鬱夾痰,生火生風,緻左脅肝垂內煽,頭眩目眩,乍寒乍熱,肢末作麻,氣逆吐沫,脈象弦滑,慮其昏厥。
桑葉 白芍 牡蠣 鉤藤 石斛 絲瓜絡 丹皮 木瓜 羚羊 竹茹 茯苓 石決明 (案9)木火體質,善怒多郁。
肝氣易升,肝陽亦失其清淨,緻頭目眩,心悸作煩,手足蠕動,兩脈弦滑而數,心脈較大。
須戒怒遠煩,免釀痰歧變。
桑葉 石決明 生地 茯苓 山梔 羚羊角 丹皮 蓮心 菊花 穭豆衣 龍齒 竹茹 十一、痿痹 (案1)肝腎兩虧,夾濕夾痰之體,加以館課勞心,營分暗耗。
營主血,血不榮於筋脈,緻左邊肢體痠軟無力,手足不耐久用。
咳吐痰涎,頭目時眩,左耳時轟。
年過五旬,久則慮其僕中。
茲仿絡熱則痿,擬虎潛法以消息之。
黃柏 熟地 牛膝 虎脛骨 枸杞 苡仁 知母 龜闆 當歸 桑寄生 菊花 橘絡 (案2)操勞太過,血水內泛,緻寒濕入於脈絡,成為筋痹,延及日久,衛營失和。
近來手指筋強而腫,伸屈似屬不利,藥難霍然,徐圖可也。
丸方:黃耆 當歸 薑黃 防己 豨薟草 木瓜 冬朮 桂枝 桐皮 蒺藜 仙鶴草 赤苓 桑枝 熬膏代蜜,成丸,酒服 (案3)久歷疆場,操勞太過,肝腎兩虛,風寒濕邪襲入經絡,擬東垣舒筋合養真丹治之。
丸方:當歸(二兩) 黃耆(二兩) 白芍(二兩) 於術(二兩) 生地黃(二兩) 薑黃(一兩五錢) 桂枝(一兩) 菟絲(二兩) 川芎(一兩五錢) 福橘絡(二兩) 象皮(二兩) 羌活(一兩) 天麻(一兩) 麗參(二兩) 豨薟草(二兩) (案4)年老,二氣俱衰,加以操勞,氣洩,風寒濕三邪著而為痹。
右肩臂痹痛,下引缺盆,則嗆咳吐沫;上攻頭目,則頭元偏痛,右耳暈眩。
必須戒怒遠煩,庶得與藥餌兼功。
象皮 羌活 藁本 黃芩 蔓荊子 防風 半夏 橘絡 茯苓 羚羊 桑寄生 杏仁 當歸 川芎 苡仁 (案5)濕勝成為著痹,擬方徐圖之。
薑黃 木瓜 黃耆 橘絡 防風 白朮 象皮 當歸 苡仁 桑枝 (案6)暑濕伏邪,內郁緻成周痹。
身熱不寒,偏身筋脈痠痛,難以轉側,舌白口苦,入暮熱重,神昏譫語,勢屬重候,慮其昏陷生變。
豆豉 山梔 杏仁 大豆卷 枇杷葉 苡仁 防己 羚羊 威靈仙 冬桑葉 連翹 滑石 十二、嘈雜 (案1)嘈雜一證,屬火嘈十居八九,若無火之嘈十難一二。
始由木乘土位,久則火不生土,穀食不運,嘈雜噯氣頻仍,延及二年之久,時作時止,脈象沉弦而細,較前稍平。
此證緩圖當可就緒,倘再反復,嘈雜即行,深慮愈作愈深,有反胃之患。
果能破疑,見王道無功,多服自有效也。
高麗參 益智仁 刀豆子 茯苓神 橘皮絡 於術散 白蔻仁 赭石 半夏 紫石英 五穀蟲 雞內金 防己 青鉛 (案2)產育後陰虧未復,加以操勞恚怒,風傷內擾。
胃陰內耗,脘中嘈雜,易食易飢,若飲食失節,則火生面熱,關脈數急。
已入中消之勢,速當安閒靜養,庶可挽回。
生地 石斛 丹皮 甘蔗汁 穭豆衣 元參 麥冬 白芍 女貞子 杜阿膠 牡蠣 龜闆 (案3)肝膽不和,心腎不交,陽明脈虛。
郁痰內擾,心神恍惚,善食易飢,善性多疑,肉瞤筋剔,頭眩耳鳴,脈象虛弦而滑。
延久防成中消。
茯苓、神 半夏曲 貝母 燈心炭 於術散 丹皮 天花粉 橘皮絡 瓜蔞霜 肥知母 竹茹 霜桑葉 十三、疝氣 (案1)肝腎乙癸同源,肝脈絡於陰器。
肝鬱不舒,左腎筋高突,右側睪丸下墜,是屬筋疝。
腎氣虛寒,繞臍作痛,有同源之義,故相困而作也。
緻肝陽夾飲,上騰清竅,遂令頭目不清,時咳涼痰,脈象沉弦而滑。
擬方徐圖之。
南北沙參 附片 蒺藜 橘皮、絡 茴香 甘草 絲瓜絡 白芍 夏瓜粉 木瓜 木香 (案2)恚怒傷肝,肝絡系急,睪丸、玉莖內縮,溲不通行。
能於戒怒遠煩,方可與藥餌兼功。
當歸 柴胡 鹿角霜 川椒 東洋參 白芍 茯苓 蛇床子 烏藥 橘核子 (案3)內疝脹痛,擬寒熱平調之劑治之。
雅連 沙參 桂枝 川楝子 荔枝核 乾薑 白芍 半夏 元胡索 十四、黃疸 (案1)勞力傷中,氣滯濕鬱,身弱膚黃,慮成疸證。
於術 膍胵 厚樸 茯苓 神麯 枳實 蔻仁 橘皮 澤瀉 木瓜 (案2)子嗽,產過已解。
但痿黃延久,藥餌固難速效,況陰虧之體,尤慮歧變。
冬朮 陳皮 香附子 茯苓 神麯 楂肉 枳殼 膍胵 佩蘭葉 川樸 青皮 紅糖 (案3)黃疸腫脹,難以調治。
橘皮 於術 海金沙 苡仁 冬瓜皮 枳殼 膍胵 半夏 赤茯苓 腹皮 木瓜 復診:加澤瀉、煅牡蠣 (案4)瘀去過多,虛腫發黃。
白芍 牡蠣 扁豆衣 穭豆衣 苓皮 木瓜 赤豆皮 薏苡仁 十五、調經(附帶下、崩漏) (案1)氣為血之帥,肝鬱不舒,氣為之滯,血亦為之瘀矣。
天癸過期而少,脹痛並見,胸中嘈雜,噯氣頻來。
擬溫通法為治,氣行血亦行也。
烏賊骨 茜草 白芍 茯苓 柴胡 雞血膏 當歸 蘇梗 川樸 半夏 香附子 月月紅 (案2)肝虛氣滯,癸水不調,或至或不至,來時又暴湧不已。
經過帶下綿綿,腹痛腰痠,少寐多汗,衝任督帶,奇脈交傷。
若不安閒調理,恐他日經漏成崩,經閉成蠱。
白芍 茜草 杜仲 烏賊骨 浮麥 紅棗 牡蠣 琥珀 蒺藜 柏子仁 茯神 (案3)女以肝為先天,月水全賴肝經條達,方能按期而來。
此時肝虛氣滯,胸脘為脹為痛,營衛不和,乍寒乍熱,腰膂酸楚,脈象弦數。
速宜靜養調治,再延有損怯之虞。
八味逍遙加桑寄生 (案4)肝虛氣逆,胸脘脹痛,癸水先期而至。
骨中燒熱,熱甚則口鼻出血,防其倒經。
當歸 柴胡 丹皮 生地 地骨皮 白芍 茯苓 山梔 牛膝 (案5)肝虛氣滯,胸脘脹痛,土受木製,陽明隸於血海,癸水不循序流行,已延十餘年之久。
慮難孕育,能於安閒靜養,庶得與藥餌兼功。
烏賊骨 石斛 當歸 香附 白芍 小胡麻 澤蘭葉 元胡 茯苓 琥珀 金鈴 (案6)癸水先期,脹而不行。
仍宜利肝調氣,佐通血絡。
當歸 香附 琥珀 元胡 胡麻 白芍 橘皮 丹參 烏藥 (案7)女以肝為先天,肝陰不足,骨蒸起於童年,癸水來而復閉一載之久。
脘腹脹痛,內熱熏蒸,咳逆痰多,慮成勞蠱,方候高酌。
桑葉 丹皮 生地 杏仁 貝母 烏賊骨 當歸 白芍 香附 茜草 鱉甲 又服破血金丹、保真膏。
(案8)經頻帶下,肝脾既失統藏,任帶又疏約束,而心落落,頭目眩暈,肉瞤筋剔,左肢麻痹。
夢寐不安,其為肝膽內蘊痰熱,奇經不和可知,脈象弦滑。
症勢多歧,用藥殊難,擬方候酌。
磁石 白芍 半夏 瓜蔞霜 白石脂 丹參 甘草 竹茹 夜交藤 秫秫米 茯苓神 橘皮、絡 蔻仁 (案9)產育緻虛,虛未來復,已二年之久。
此時血不養肝,肝虛氣滯,右脅聚瘕為脹為痛,穀食難容,近日骨中燒熱,自汗盜汗,帶下無休,便燥下血。
陰陽虧極,損怯已著,擬大補陰法,以觀進退。
知母 生地 洋參 石斛 茯神 浮小麥 黃柏 龜闆 麥冬 白芍 紅棗 (案10)由去歲產育,赤白帶下不止,腰脊酸楚,下焦八脈已傷,慮成損怯。
西洋參 芡實 紫石英 杜仲 牡蠣 沙苑子 熟地 赤石脂 茯苓 當歸 桑螵蛸 白芍 (案11)從產後患伏邪,正陰交傷,下焦空虛未復,緻帶下無休。
衝脈伏寒,加以肝木不主疏洩,脘腹患脹作痛,痛甚則腸鳴便洩,穀食不運,得噯方舒,脈象虛弦。
擬方溫通奇脈。
當歸(小茴香拌炒) 參鬚 茯苓 枸杞子 白芍 石斛 木香 沙苑子 (案12)帶下如注,方書謂之白崩。
八脈交傷,治之不易,徐圖可也。
桑螵蛸 白蓮心 牡蠣 茯神 沙苑子 元武闆 遠志肉 芡實 龍骨 東洋參 (案13)經漏日久,肝脾兩傷。
土虛不能治水,水漬皮膚,腫脹並見。
詢癸水仍淋漓不止,須防下虛上實,有脹滿之變。
當歸 穭豆衣 木瓜 丹皮 東洋參 白芍 甜冬朮 甘草 牡蠣 冬瓜皮 茯苓 (案14)漏久仍防暴行,八脈無權,慮難調治,再擬益氣攝陰之劑,得效乃吉。
東洋參 熟地 元武闆 沙苑子 紫石英 赤石脂 白芍 桑螵蛸 山萸肉 杜阿膠 朱茯神 十六、癥瘕 (案1)肝氣結瘕,聚於少腹,狀如鵝卵。
夾衝脈之氣上衝,則胸脘脹悶,穀食亦難下順,脈弦而帶滑。
慮其濁陰凝互,有單腹脹之虞。
當歸 金鈴 元胡 赤苓 琥珀 兩頭尖 白芍 橘皮絡 牡蠣 山梔 藍根 (案2)血淤攻痛,上逆作嘔。
此擬兩和肝脾法為治,戒怒遠煩為要。
橘皮 金鈴子 茯苓 附子 川樸 烏藥 延胡索 白芍 木香 佛手 (案3)脘中氣結成痞,少腹血聚成瘕。
從產所緻脾傷,腫脹時輕時重,兩脈弦澀,慮其增劇生變。
金鈴子 於術 丹參 赤苓 香櫞皮 延胡索 枳殼 二醜 半夏 白蔻仁 五靈脂 青皮 香附 (案4)血瘕 當歸 赤芍 三稜 香附 乾漆炭 丹參 牛膝 莪朮 琥珀 頭尖 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