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間程氏紹南先生醫案
關燈
小
中
大
,咳嗆寒熱,自汗盜汗,飲食不進,形神倦怠,氣短痰壅。
又雲因諸藥雜投,病勢日增。
此係氣血兩虧,肝脾肺大虧之症也。
誤藥則正氣日傷,邪氣日深,釀成蓐勞之候,勢甚危重,誠非旦夕可能奏效。
當先疏肝保肺之品,治其諸症,以參乳丸補其脾肺,候諸症稍減,再商調補。
北沙參 橘紅 苡仁 川貝 金斛 人中白 麥冬 湖丹 青蒿 草節 銀柴胡 懷藥 丸方:人參 乳粉 雲神 共末為丸。
清晨蓮肉湯下。
積瘀成痞 復診六脈芤滑,兩脅下高硬而痛。
此積痰蓄瘀停阻經絡,不得宣痛,緻成痞滿之候。
廣陳皮 香附 枳殼 丹參 鬱金 五靈脂 延胡 琥珀 瓦楞 久痢足冷 痢久方愈,元氣未復,繞臍時有動氣,兩足不時逆冷,此肝脾大虛之候。
白朮炭 茯苓 廣皮 法夏 人參 破故紙 菟絲 炙草 砂仁 濕熱滯下成痢 真儒王姓者。
泛舟夜遊,因而受寒,即患滯下之症,半載有餘,百藥不效,脈象細軟而濡,腹痛食減。
此係過飲醇醪厚味,濕熱積於腸胃之間,遇寒氣內蘊,幹觸穢濁,以緻濕蒸熱瘀,氣滯於內,緻成痢下之症。
《內經》所謂飲食不節,起居不時,陽受之則入腸胃,而成滯下也。
當以輕清升陽,淡味滲濕,俾清陽得升,濁陰得降,諸病自愈。
然下痢腹痛者,乃肺金之氣鬱於大腸。
若非參蘆之提,則痢性止而腹痛仍在。
但飲食須淡泊以養正,戒厚味以逐邪,則腸胃得以清理,諸症可以全愈也。
青防風 桔梗 茯苓 參蘆 藿梗 生苡仁 廣皮 葛根 荷蒂 後去葛根,加豬苓、澤瀉、車前。
欲後受寒,腹痛呃忒 一湖洲客人,欲後受寒,左右寸關尺脈歇止,繞臍作痛,舌胎滑白。
擬用溫理下焦一法。
當歸身 吳萸 小茴 砂仁 橘核 綿花仁 外用雞子(炙) 越日腹痛止而呃,即前方去當歸,加半夏、沉香、柿蒂、刀豆子、生薑。
又日呃止,前方去刀豆子、沉香、柿蒂,加炒黑枸杞。
內傷伏暑厥逆 程雲可。
內傷伏暑,厥逆自汗,服人參白虎湯後,汗斂厥回,獨小便赤色如朱。
連進參連二劑,轉為深黃色,顯系蘊伏之邪得解,最為吉兆。
刻下嘔惡口苦,胸脅煩滿,此樞機將出轉少陽之象。
擬以人參半夏湯加減,自然寒熱嘔惡得愈矣。
真人參 川連(姜炒) 廣皮 法夏 鉤藤 生首烏 李仁 藿梗 枇杷葉 竹茹 時邪洩瀉蟲痛 時邪之後,蟲病復作,此元氣素虧,外邪侵染,陰分愈虛,因有肝木乘脾之候。
其洩瀉不止,時結時瀉,又解柳葉蟲數次,此為蟲症之瀉,亦脾虛土濕,物腐蠹生。
當以健脾清肝,升降得職,自然正旺邪除,諸虛悉愈矣。
青防風 桔梗 白蒺 雲苓 白芍 嫩蕪荑 乾葛 人參 烏梅 榧子肉 丸方:於術炭 牡蠣 生耆 白芍 鱉甲 白茯苓 蕪荑 香附 烏梅 刺蒺 使君肉 金斛 防風 桑葉 木瓜 上藥共為末,米飲搗和為丸。
時邪癍疹 一人時邪過經不解,舌乾齒燥,神昏譫語,斑疹未化,六脈細軟無倫。
此熱邪傳入手少陰。
姑擬導赤、瀉心,以圖僥倖為福。
川黃連 黃芩 生地 知母 元參 提麥冬 山梔 木通 犀角 臨經腹痛 何姓婦。
臨經腹痛,盜汗不寐,兩足畏冷,此血虛火亢,氣不調達之故,擬四物湯加減。
茺蔚子 烏藥 首烏 歸全 白芍 制香附 丹參 湖丹 枸杞 艾絨 胸腹脹滿,小便尿血 一房姓婦。
年過古稀,患胸腹脹滿,按之石硬而痛,上則不能飲食,下則小便尿血,按其六脈弦緊而硬。
此高年氣血兩虛,土衰木旺,以緻肝脾之血不能統藏,下滲胞中,所以小便尿血。
中焦失健運之職,升降失權,食少腹痛,所由來也。
擬左金合和中扶脾之品,俾得肝脾之氣稍和,自然諸證亦退。
不然恐正虛邪實,病深藥淺也。
真川連(吳萸湯拌炒) 奎白芍(肉桂泡湯拌炒) 生苡仁 赤茯苓 梗通草 廣陳皮 廣藿梗 大小薊 川鬱金 焦蔞仁 加砂仁、淨石葦 外腎頑痹如石 一房姓者。
患外腎堅硬如石,頑痹不仁,脹滿不順。
此肝腎不足,陰寒凝滯,成為木腎之候。
當以溫散逐邪,則自愈矣。
綿花仁 川楝 吳萸 巴戟 熟地 葫蘆巴 山楂 橘核 白芍 破故 小產發斑 何姓婦。
外感症四五日,即小產,發斑目合,兩手抽掣,神昏不語,口噤不開,六脈參差。
此表邪陷入陰經,病勢危重,用古拜散合四物湯,以圖僥倖。
荊芥炭 豆豉 當歸 白芍 熟地 紫丹參 澤蘭 羚角 鬱金 地龍(一條) 加回生丹(乙丸化沖)、鉤藤、益母全 痿躄脊骨凸起 平湖徐戟若令嬡。
十二歲時忽患背脊骨凸起,並右腿骱骨亦高起,傴僂不能任地,脈細小無力。
此得之風寒入於少陰腎臟並脈絡之間,用麻黃附子細辛湯,加桂枝、乾薑、薑、棗服之。
用外敷乳香、沒藥、川烏、草烏、陳酒藥、南星、薑汁、蔥汁,調和作餅烘熱,紮患處,數日後平復如常。
今春受病復起,比前更甚,不能坐立。
延餘調治,予曰:從前曾擬服補腎壯筋丸,頻服以補其損處,因痊愈之速,尚未合服,緻有今日之復耳。
擬建中湯服數劑後,即能行走,仍用藥餅貼患處,並服鹿角霜丸。
鹿角霜 鹿茸 龜闆 黃柏 枸杞 大熟地 山藥 虎脛 杜仲 牛膝 上藥共末,以豬脊髓蒸熟,搗和為丸。
吐血咳嗽氣喘又方 平湖高礪山令嬡。
春間忽吐血兩口,延醫診視,即以薑、桂、蓬朮、山稜、澤蘭、青皮、木香等劑,後繼以丸,亦用辛熱峻攻。
服至四五月,肌肉盡脫,飲食不進,眩暈不能坐臥,咳嗽氣喘,自汗盜汗,周身作痛。
延餘診視時端節後,六脈沉伏,重按細數。
細述病情,餘曰:今歲厥陰司天,木氣不足,易於耳鳴眩暈,即吐血一二口,服疏肝之劑,使木得條達則愈矣。
反以辛熱峻攻,使肝鬱不舒,辛熱傷筋,故周身作痛如刺,山稜、蓬朮、澤蘭、木香,此峻攻之劑,服之已久,中氣大傷。
夫肝脾兩傷,自然肌肉消脫,飲食不進,胃津已涸,水精不能四布,緻火炎爍金,咳嗽氣喘。
擬清金保肺,佐以疏肝之品進之。
北沙參 苡仁 茯神 金斛 麥冬 根生地 百合 骨皮 湖丹 青蒿 京川貝 鉤藤 青黛 冬瓜子 鳳凰衣 服四劑前藥盡去,咳嗽猶未安寧。
餘因思向日之病,皆由前醫者誤投辛熱峻攻斫削,元氣已盡,精血為彼燒枯,今得舒轉如久旱之得雨,枯苗復生矣。
咳嗽不寧者,此腎水枯涸,水虧火亢,金不能生水耳。
因擬寧肺保金湯,清晨服以保其肺氣,氣旺灌溉四布,不受肺熱焦枯之患矣。
北沙參 麥冬 川貝 苡仁 茯神 川石斛 百合 紫菀 款冬 青蒿 再擬二地二冬湯,晚服以滋其腎水,水足則龍火自潛,不緻飛騰爍金耳。
根生地 熟地 天冬 麥冬 骨皮 湖丹皮 茯神 元參 知母 青鉛 如是二方服數日,咳嗽亦寧,已能進飲食矣。
一日忽寒熱往來,咳嗽不寧,按脈仍數。
餘曰:此惱怒傷肝所緻。
以黑逍遙散服一劑而諸恙霍然,但肌肉枯竭,神氣若脫,病雖稍去,豈能畢其無恙耳。
因再四斟酌,擬以瓊玉膏脾腎兩補。
大熟地 人參 白蜜 天冬 麥冬 雲茯神 枸杞 琥珀 沉香 風寒傷肺痰喘 高景山令郎。
感冒受寒,氣喘而促,夜不得寐,諸藥不效。
延予診視,六脈弦緊而滑。
餘曰:此得之寒傷肺,風熱鬱於肺家,擬以一劑而安。
明目加熟半夏、橘紅。
嘔出痰涎碗許後,以二陳湯調理而痊。
擬五拗湯加減。
細麻黃 生石膏 光杏仁 幹茶葉 炙甘草 粉前胡 熟蘇子 桑白皮 痰喘病 松江陸南卿令郎。
幼年即患痰症,數載始痊。
至二十二歲復起,每年四五次,又經六載矣。
今春四月間連發數次,每發必於子時,的以半月為期。
發則氣喘而促,日夜不得臥,二三日後吐出痰涎數碗,胸隔稍得舒,細按六脈沉滑而大,左手尤甚。
此肝家郁痰阻塞經絡,積久成窠,所以得吐則窠空而安,積久則窠滿而發。
治必拔去其病根,非順氣化痰之所能愈矣。
黑山梔 淡豉 橘紅 法夏 蔞霜 制姜蠶 浮石 沉香 杏仁 前胡 丸方:化橘紅 法夏 姜蠶 枳實 蒺藜 真川連 瓦楞 白礬 川鬱金 豆卷 風化硝 上藥共為末,以薑汁、竹瀝、菖蒲汁、萊菔汁泛為丸。
晚間臥服時開水送下。
產後大小便不禁,厥冒自汗,兩足搖動 南翔姚孟川夫人。
向有痰症,在童年驚風後起。
歷年諸醫皆以消痰滾痰丸煎服,後因產後仍服豁痰清火,至春忽
又雲因諸藥雜投,病勢日增。
此係氣血兩虧,肝脾肺大虧之症也。
誤藥則正氣日傷,邪氣日深,釀成蓐勞之候,勢甚危重,誠非旦夕可能奏效。
當先疏肝保肺之品,治其諸症,以參乳丸補其脾肺,候諸症稍減,再商調補。
北沙參 橘紅 苡仁 川貝 金斛 人中白 麥冬 湖丹 青蒿 草節 銀柴胡 懷藥 丸方:人參 乳粉 雲神 共末為丸。
清晨蓮肉湯下。
積瘀成痞 復診六脈芤滑,兩脅下高硬而痛。
此積痰蓄瘀停阻經絡,不得宣痛,緻成痞滿之候。
廣陳皮 香附 枳殼 丹參 鬱金 五靈脂 延胡 琥珀 瓦楞 久痢足冷 痢久方愈,元氣未復,繞臍時有動氣,兩足不時逆冷,此肝脾大虛之候。
白朮炭 茯苓 廣皮 法夏 人參 破故紙 菟絲 炙草 砂仁 濕熱滯下成痢 真儒王姓者。
泛舟夜遊,因而受寒,即患滯下之症,半載有餘,百藥不效,脈象細軟而濡,腹痛食減。
此係過飲醇醪厚味,濕熱積於腸胃之間,遇寒氣內蘊,幹觸穢濁,以緻濕蒸熱瘀,氣滯於內,緻成痢下之症。
《內經》所謂飲食不節,起居不時,陽受之則入腸胃,而成滯下也。
當以輕清升陽,淡味滲濕,俾清陽得升,濁陰得降,諸病自愈。
然下痢腹痛者,乃肺金之氣鬱於大腸。
若非參蘆之提,則痢性止而腹痛仍在。
但飲食須淡泊以養正,戒厚味以逐邪,則腸胃得以清理,諸症可以全愈也。
青防風 桔梗 茯苓 參蘆 藿梗 生苡仁 廣皮 葛根 荷蒂 後去葛根,加豬苓、澤瀉、車前。
欲後受寒,腹痛呃忒 一湖洲客人,欲後受寒,左右寸關尺脈歇止,繞臍作痛,舌胎滑白。
擬用溫理下焦一法。
當歸身 吳萸 小茴 砂仁 橘核 綿花仁 外用雞子(炙) 越日腹痛止而呃,即前方去當歸,加半夏、沉香、柿蒂、刀豆子、生薑。
又日呃止,前方去刀豆子、沉香、柿蒂,加炒黑枸杞。
內傷伏暑厥逆 程雲可。
內傷伏暑,厥逆自汗,服人參白虎湯後,汗斂厥回,獨小便赤色如朱。
連進參連二劑,轉為深黃色,顯系蘊伏之邪得解,最為吉兆。
刻下嘔惡口苦,胸脅煩滿,此樞機將出轉少陽之象。
擬以人參半夏湯加減,自然寒熱嘔惡得愈矣。
真人參 川連(姜炒) 廣皮 法夏 鉤藤 生首烏 李仁 藿梗 枇杷葉 竹茹 時邪洩瀉蟲痛 時邪之後,蟲病復作,此元氣素虧,外邪侵染,陰分愈虛,因有肝木乘脾之候。
其洩瀉不止,時結時瀉,又解柳葉蟲數次,此為蟲症之瀉,亦脾虛土濕,物腐蠹生。
當以健脾清肝,升降得職,自然正旺邪除,諸虛悉愈矣。
青防風 桔梗 白蒺 雲苓 白芍 嫩蕪荑 乾葛 人參 烏梅 榧子肉 丸方:於術炭 牡蠣 生耆 白芍 鱉甲 白茯苓 蕪荑 香附 烏梅 刺蒺 使君肉 金斛 防風 桑葉 木瓜 上藥共為末,米飲搗和為丸。
時邪癍疹 一人時邪過經不解,舌乾齒燥,神昏譫語,斑疹未化,六脈細軟無倫。
此熱邪傳入手少陰。
姑擬導赤、瀉心,以圖僥倖為福。
川黃連 黃芩 生地 知母 元參 提麥冬 山梔 木通 犀角 臨經腹痛 何姓婦。
臨經腹痛,盜汗不寐,兩足畏冷,此血虛火亢,氣不調達之故,擬四物湯加減。
茺蔚子 烏藥 首烏 歸全 白芍 制香附 丹參 湖丹 枸杞 艾絨 胸腹脹滿,小便尿血 一房姓婦。
年過古稀,患胸腹脹滿,按之石硬而痛,上則不能飲食,下則小便尿血,按其六脈弦緊而硬。
此高年氣血兩虛,土衰木旺,以緻肝脾之血不能統藏,下滲胞中,所以小便尿血。
中焦失健運之職,升降失權,食少腹痛,所由來也。
擬左金合和中扶脾之品,俾得肝脾之氣稍和,自然諸證亦退。
不然恐正虛邪實,病深藥淺也。
真川連(吳萸湯拌炒) 奎白芍(肉桂泡湯拌炒) 生苡仁 赤茯苓 梗通草 廣陳皮 廣藿梗 大小薊 川鬱金 焦蔞仁 加砂仁、淨石葦 外腎頑痹如石 一房姓者。
患外腎堅硬如石,頑痹不仁,脹滿不順。
此肝腎不足,陰寒凝滯,成為木腎之候。
當以溫散逐邪,則自愈矣。
綿花仁 川楝 吳萸 巴戟 熟地 葫蘆巴 山楂 橘核 白芍 破故 小產發斑 何姓婦。
外感症四五日,即小產,發斑目合,兩手抽掣,神昏不語,口噤不開,六脈參差。
此表邪陷入陰經,病勢危重,用古拜散合四物湯,以圖僥倖。
荊芥炭 豆豉 當歸 白芍 熟地 紫丹參 澤蘭 羚角 鬱金 地龍(一條) 加回生丹(乙丸化沖)、鉤藤、益母全 痿躄脊骨凸起 平湖徐戟若令嬡。
十二歲時忽患背脊骨凸起,並右腿骱骨亦高起,傴僂不能任地,脈細小無力。
此得之風寒入於少陰腎臟並脈絡之間,用麻黃附子細辛湯,加桂枝、乾薑、薑、棗服之。
用外敷乳香、沒藥、川烏、草烏、陳酒藥、南星、薑汁、蔥汁,調和作餅烘熱,紮患處,數日後平復如常。
今春受病復起,比前更甚,不能坐立。
延餘調治,予曰:從前曾擬服補腎壯筋丸,頻服以補其損處,因痊愈之速,尚未合服,緻有今日之復耳。
擬建中湯服數劑後,即能行走,仍用藥餅貼患處,並服鹿角霜丸。
鹿角霜 鹿茸 龜闆 黃柏 枸杞 大熟地 山藥 虎脛 杜仲 牛膝 上藥共末,以豬脊髓蒸熟,搗和為丸。
吐血咳嗽氣喘又方 平湖高礪山令嬡。
春間忽吐血兩口,延醫診視,即以薑、桂、蓬朮、山稜、澤蘭、青皮、木香等劑,後繼以丸,亦用辛熱峻攻。
服至四五月,肌肉盡脫,飲食不進,眩暈不能坐臥,咳嗽氣喘,自汗盜汗,周身作痛。
延餘診視時端節後,六脈沉伏,重按細數。
細述病情,餘曰:今歲厥陰司天,木氣不足,易於耳鳴眩暈,即吐血一二口,服疏肝之劑,使木得條達則愈矣。
反以辛熱峻攻,使肝鬱不舒,辛熱傷筋,故周身作痛如刺,山稜、蓬朮、澤蘭、木香,此峻攻之劑,服之已久,中氣大傷。
夫肝脾兩傷,自然肌肉消脫,飲食不進,胃津已涸,水精不能四布,緻火炎爍金,咳嗽氣喘。
擬清金保肺,佐以疏肝之品進之。
北沙參 苡仁 茯神 金斛 麥冬 根生地 百合 骨皮 湖丹 青蒿 京川貝 鉤藤 青黛 冬瓜子 鳳凰衣 服四劑前藥盡去,咳嗽猶未安寧。
餘因思向日之病,皆由前醫者誤投辛熱峻攻斫削,元氣已盡,精血為彼燒枯,今得舒轉如久旱之得雨,枯苗復生矣。
咳嗽不寧者,此腎水枯涸,水虧火亢,金不能生水耳。
因擬寧肺保金湯,清晨服以保其肺氣,氣旺灌溉四布,不受肺熱焦枯之患矣。
北沙參 麥冬 川貝 苡仁 茯神 川石斛 百合 紫菀 款冬 青蒿 再擬二地二冬湯,晚服以滋其腎水,水足則龍火自潛,不緻飛騰爍金耳。
根生地 熟地 天冬 麥冬 骨皮 湖丹皮 茯神 元參 知母 青鉛 如是二方服數日,咳嗽亦寧,已能進飲食矣。
一日忽寒熱往來,咳嗽不寧,按脈仍數。
餘曰:此惱怒傷肝所緻。
以黑逍遙散服一劑而諸恙霍然,但肌肉枯竭,神氣若脫,病雖稍去,豈能畢其無恙耳。
因再四斟酌,擬以瓊玉膏脾腎兩補。
大熟地 人參 白蜜 天冬 麥冬 雲茯神 枸杞 琥珀 沉香 風寒傷肺痰喘 高景山令郎。
感冒受寒,氣喘而促,夜不得寐,諸藥不效。
延予診視,六脈弦緊而滑。
餘曰:此得之寒傷肺,風熱鬱於肺家,擬以一劑而安。
明目加熟半夏、橘紅。
嘔出痰涎碗許後,以二陳湯調理而痊。
擬五拗湯加減。
細麻黃 生石膏 光杏仁 幹茶葉 炙甘草 粉前胡 熟蘇子 桑白皮 痰喘病 松江陸南卿令郎。
幼年即患痰症,數載始痊。
至二十二歲復起,每年四五次,又經六載矣。
今春四月間連發數次,每發必於子時,的以半月為期。
發則氣喘而促,日夜不得臥,二三日後吐出痰涎數碗,胸隔稍得舒,細按六脈沉滑而大,左手尤甚。
此肝家郁痰阻塞經絡,積久成窠,所以得吐則窠空而安,積久則窠滿而發。
治必拔去其病根,非順氣化痰之所能愈矣。
黑山梔 淡豉 橘紅 法夏 蔞霜 制姜蠶 浮石 沉香 杏仁 前胡 丸方:化橘紅 法夏 姜蠶 枳實 蒺藜 真川連 瓦楞 白礬 川鬱金 豆卷 風化硝 上藥共為末,以薑汁、竹瀝、菖蒲汁、萊菔汁泛為丸。
晚間臥服時開水送下。
產後大小便不禁,厥冒自汗,兩足搖動 南翔姚孟川夫人。
向有痰症,在童年驚風後起。
歷年諸醫皆以消痰滾痰丸煎服,後因產後仍服豁痰清火,至春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