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間程氏紹南先生醫案
關燈
小
中
大
川沙陸兆麟令侄。
年十五患久嗽,小便不利。
餘診其兩寸細數,此乃上焦肺熱,金不生水之故。
瓜蔞子 紫菀 麥冬 元參 甘草 加枇杷葉 一劑,小便如注。
入水小便不利 一許姓者。
因冬月跌入水中,得小便不通,狂叫不絕,脈沉鬱不起。
此為寒阻膀胱,氣滯下焦所緻。
冬瓜子 柴胡梢 蟋蟀幹 小木通 煎湯服之,即大通而愈。
嘔吐洩瀉反胃 嘉平定葛子。
美飲食不能消化,每下午食後,非洩瀉即吐嘔,按六脈虛軟無神。
此久郁不舒,木鬱土中,以緻火土兩虛,厥陽厥陰沖逆無定,下乘脾土則洩瀉,上衝清道則嘔吐。
胃虛而失納化之職,故飲食難化而作脹。
《經》雲:清陽下陷,則生飧洩;濁陰在上,則生?脹。
當以連理湯胃肝合法,三白七味丸火土並補,自然正氣旺而沖逆定,火土合而諸症悉愈也。
廣陳皮 法半夏 雲茯苓 白朮炭 奎白芍 生砂仁 姜川連 上肉桂 三白七味丸:大熟地 湖丹皮 山萸肉 雲茯苓 福澤瀉 白朮炭 炒白芍 上肉桂 久嗽聲啞 王裕舟。
患久嗽聲啞,六脈細數,咳嗆多痰。
此肺腎兩虧,金不生水,以緻陰虛陽亢,咽中作痛,水沸成痰,時壅涎沫。
急當寧肺保金,滋補腎水,以冀金水相生,不緻有氣喘不得歸原之慮。
北沙參 生苡仁 嫩百部 雲茯苓 提麥冬 炙紫菀 款冬花 生桑皮 焦蔞皮 炙甘草 丸方:六味內加龜鹿二膠。
產後恍惚,發狂顛厥 槎溪姚孟川夫人。
素有痰厥症,春間產後正虛邪湊,痰涎乘虛而入於心胞肝絡之間。
時多恍惚神亂。
醫者日進養補氣血之劑,議以正虛神亂之說,服月餘後即發厥狂亂,棄衣而走,罵詈不避親疏,日夜狂叫者月餘矣。
按其六脈皆洪滑脈。
《經》雲:顛症而得陽脈者易治。
進以豁痰清火之劑,而神亂稍安,略知人事,但為補藥凝結經絡,肌肉麻木不知痛癢。
此痰涎之糾結,非大進豁痰清火,痰何由得解。
羚角尖(摩沖,四分) 廣橘紅(一錢五分) 枳實炭(一錢五分) 明天麻(煨,八分) 純鉤藤(後下,五錢) 法半夏(一錢五分) 真川連(四分) 陳膽星(一錢) 天竺黃(研,三錢) 制姜蠶(一錢五分) 瓜蔞霜(炒,四錢) 赤茯神(三錢) 加竹油(沖,三匙)、薑汁(一匙)、漂青黛(包,一錢五分)、石菖蒲(一錢) 夾痰類傷寒 童秀三。
向有痰飲內伏,今因偶觸時邪,濁痰併發,以緻昏迷不省,狂走譫語。
此夾痰類傷寒之症。
刻下符先生疏解時邪,熱退身涼,獨內伏之痰飲與流注於心胸間之痰飲尚未清楚,所以時清時濁。
治宜豁痰清火,不緻釀成陰癲之疾。
廣橘紅 陳膽星 炒姜蠶 瓜蔞仁 川鬱金 金沸草 法半夏 純鉤藤 京川貝 炒竹茹 蛤殼粉 海浮石 引石菖蒲、黑山梔、枳實炭 後因大便不通,前方加郁李仁、何首烏。
痛痹 閔姓者。
患手足麻腫,周身疼痛,食入即吐,六脈沉細。
此即《內經》所謂風濕客於肝,淫於脾,溜於四末,而為痛痹也。
當以驅風散濕、養血舒筋為要。
左秦艽 防風 黃柏 當歸 靈仙 漢防己 木通 川斷 萆薢 甘草 加桑枝、木瓜、淮膝 木旺脾衰,納食不化 一人高年,木旺土虛,納穀不化。
此火不生土,乾健失職所緻,擬以火土相生之法。
吉林須 茯苓 白芍 冬朮 枳實 益智仁 法夏 陳皮 炮姜 楂肉 菟絲餅 丸方用《金匱》腎氣丸。
挾虛感冒時邪 太蒼周徐信卿。
挾虛感冒,過經二十日不解,神昏譫語,齒燥舌乾,飲食與則食,不與則不思。
按其六脈微數,乃為病久元虛,寒邪易於出入,蘊伏陽明,不循表解,以緻熱久傷津,肝風暗動之象。
暫擬養正托邪益陰一法。
別直參(另燉沖,八分) 黑元參(二錢) 廣陳皮(一錢五分) 炒山梔(三錢) 真川連(四分) 提麥冬(去心,二錢) 羚角尖(摩沖,四分) 香青蒿(三錢) 懷生地(四錢) 肥知母(去毛,鹽水炒,一錢五分) 當歸身(二錢) 朱雲神(三錢) 加烏犀尖(摩沖,四分)、料豆衣(三錢)、生石決(四錢) 脾虛挾濕,命門火衰 提臺林夫人。
脈系六陽,所以精神矍鑠,但左關尺二部微帶虛軟。
此係少陰火衰,脾受濕侵,理宜八味丸治之。
所謂欲暖脾胃之陽,必先溫補命門之火也。
大熟地 淮藥 雲苓 萸肉 澤瀉 熟附子 肉桂 湖丹 鹿茸 砂仁 共為細末,煉蜜為丸。
人參湯送下。
久郁傷肝,吐瘀下瀉 太倉張文蘭夫人。
久郁傷肝,胸隔作楚,積瘀大吐並下瀉,所謂陽絡傷則血外溢,陰絡傷則血內溢也。
細按六脈左三部沉鬱,右手芤濡。
雖脈症合符,然血脫者補氣,亡陰者補陽。
真人參 麥冬 熟地 丹參 棗仁 雲茯神 甘草 藕節 琥珀 三七 人中白 血餘炭 茅根 身熱嘔吐綠水,心疼 胡金朝夫人。
據述於三月初二,患身熱噁心、心中疼熱、氣上衝胸等症,諸醫因循誤治。
延至廿五清晨,嘔出綠水半杯,身熱如蒸,細審六脈浮大而軟,舌胎白滑,口不作渴,但欲寐。
仲景雲:厥陰之為病,氣上撞心,心中疼痛。
少陰之為病,但欲寐。
就是症而論,此厥陰、少陰兩經之症無疑。
況舌胎白滑,厥陰之表邪未解,擬四逆散合梔豉湯以掣散其表邪,無變遷為妙。
其清綠之水從膽經所來,以使其不復吐,恐傳入肝經則難為力矣。
軟柴胡(豬膽汁炒,七分) 枳實(七分) 炒白芍(二錢) 山梔(吳萸七粒泡湯炒,三錢) 料豆(焙,二錢) 加童便半杯沖服。
產後少腹脹滿,陰?不收 陸照明夫人。
產後四五日即患少腹脹滿,陰?不收。
醫者以補中益氣湯一劑,陰?即收,而腹脹更甚,惡露不通,氣急而喘,按六脈弦緊有力。
此產中努力太早,更又中寒,以緻惡血當下不下,流注經絡,釀成血分水分之候。
擬以調經散於下。
當歸身 丹參 淮膝 肉桂 琥珀 川鬱金 炮姜 沒藥 茺蔚 砂仁 胸膈作痛 山西吳姓者。
患胸隔作痛,已歷多年,細按六脈,左三部沉鬱不舒,右手脈弦緊而大。
此肝氣抑鬱,木乘脾土,當以疏肝理氣,扶土製水,則肝脾利而痛自愈矣。
瓜蔞皮(炒,四錢) 法夏(一錢五分) 炒白芍(二錢) 新會(一錢五分) 烏藥(一錢五分) 制香附(三錢) 甘草(四分) 茯苓(三錢) 薤白 白酒 瘧痞成臌 一人瘧疾成痞,已及三載矣。
諸醫歷治,病勢日增,以緻胸腹脹大,有似痞散成臌之象。
此表邪溜入於少陽半表半裡經絡之間,以緻氣阻血滯,陰陽混淆於中焦。
醫者不治其本,妄治其標,緻病勢日增。
當以瀉心湯加減,自然氣血宣通,而痞可散矣。
法半夏 川連 炮姜 黃芩 炙甘草 真人參 枳實 大棗 歸全 白芍 軟柴胡 青皮 鬱金 咯吐血痰 真儒桂姓者。
過飲醇醪,濕熱傷於肺胃之絡,以緻火載血溢,吐咯紅痰。
宜戒辛熱厚味、火酒等物,佐以滋養真陰之劑。
黑元參 百部 知母 山梔 湖丹 冬瓜子 小薊 枳椇子 穭豆衣 茅根 關格閉結 一人積勞思慮,惱怒鬱結,誤服香燥之劑,以緻津液枯槁,穀食不運,大便燥結。
此闌門氣化不宣,緻成關格之候。
擬柏子仁加減,以冀旋轉為妙。
柏子仁 松子仁 沉香 當歸 廣皮 郁李仁 枳實 法夏 加人乳半杯沖服 氣喘脹滿,兩足浮腫 塘西何姓者。
患病經年,歷治不效。
六脈弦緊,潮熱不止,氣促而喘,兩足浮腫,漸至胸膈脹滿,飲食不入,左脅有筋掣痛引肩,立則稍舒,坐臥痛甚。
此濕熱淫於肝,溜於脾,下流於足,上蒸於肺,故先腫於下,後腫於上,氣道壅塞,遂成脹滿。
《經》雲:肺脹者,煩滿而喘;肝脹者,脅下痛滿,而痛引經絡;脾脹者,飲食不得下。
當以氣隊宣通,不緻瘡瘍濕火之慮。
生苡仁 木瓜 茯苓 通草 廣皮 建澤瀉 法夏 藿梗 香茹 沉香 生薑衣 荷葉 食噎不下,胸脅刺痛 常熟朱姓者。
患食噎不下,兩脅及胸腹不時刺痛,時吐白沫。
此思慮鬱結,氣鬱成火,緻令血液衰耗,胃脘枯槁,津液為痰而不生血,痰火固結,妨礙道路,所以食入即噎。
柏子仁 法夏 新會 金斛 杏仁 旋覆花 枳實 杏仁 川貝 遠志 郁李仁 蔗汁 茅根 產後蓐勞咳嗆 青浦一婦,妊娠六月患洩瀉,歷治不效,至產後尚未愈。
今據述產後已兩月餘矣。
診得六脈微細如絲
年十五患久嗽,小便不利。
餘診其兩寸細數,此乃上焦肺熱,金不生水之故。
瓜蔞子 紫菀 麥冬 元參 甘草 加枇杷葉 一劑,小便如注。
入水小便不利 一許姓者。
因冬月跌入水中,得小便不通,狂叫不絕,脈沉鬱不起。
此為寒阻膀胱,氣滯下焦所緻。
冬瓜子 柴胡梢 蟋蟀幹 小木通 煎湯服之,即大通而愈。
嘔吐洩瀉反胃 嘉平定葛子。
美飲食不能消化,每下午食後,非洩瀉即吐嘔,按六脈虛軟無神。
此久郁不舒,木鬱土中,以緻火土兩虛,厥陽厥陰沖逆無定,下乘脾土則洩瀉,上衝清道則嘔吐。
胃虛而失納化之職,故飲食難化而作脹。
《經》雲:清陽下陷,則生飧洩;濁陰在上,則生?脹。
當以連理湯胃肝合法,三白七味丸火土並補,自然正氣旺而沖逆定,火土合而諸症悉愈也。
廣陳皮 法半夏 雲茯苓 白朮炭 奎白芍 生砂仁 姜川連 上肉桂 三白七味丸:大熟地 湖丹皮 山萸肉 雲茯苓 福澤瀉 白朮炭 炒白芍 上肉桂 久嗽聲啞 王裕舟。
患久嗽聲啞,六脈細數,咳嗆多痰。
此肺腎兩虧,金不生水,以緻陰虛陽亢,咽中作痛,水沸成痰,時壅涎沫。
急當寧肺保金,滋補腎水,以冀金水相生,不緻有氣喘不得歸原之慮。
北沙參 生苡仁 嫩百部 雲茯苓 提麥冬 炙紫菀 款冬花 生桑皮 焦蔞皮 炙甘草 丸方:六味內加龜鹿二膠。
產後恍惚,發狂顛厥 槎溪姚孟川夫人。
素有痰厥症,春間產後正虛邪湊,痰涎乘虛而入於心胞肝絡之間。
時多恍惚神亂。
醫者日進養補氣血之劑,議以正虛神亂之說,服月餘後即發厥狂亂,棄衣而走,罵詈不避親疏,日夜狂叫者月餘矣。
按其六脈皆洪滑脈。
《經》雲:顛症而得陽脈者易治。
進以豁痰清火之劑,而神亂稍安,略知人事,但為補藥凝結經絡,肌肉麻木不知痛癢。
此痰涎之糾結,非大進豁痰清火,痰何由得解。
羚角尖(摩沖,四分) 廣橘紅(一錢五分) 枳實炭(一錢五分) 明天麻(煨,八分) 純鉤藤(後下,五錢) 法半夏(一錢五分) 真川連(四分) 陳膽星(一錢) 天竺黃(研,三錢) 制姜蠶(一錢五分) 瓜蔞霜(炒,四錢) 赤茯神(三錢) 加竹油(沖,三匙)、薑汁(一匙)、漂青黛(包,一錢五分)、石菖蒲(一錢) 夾痰類傷寒 童秀三。
向有痰飲內伏,今因偶觸時邪,濁痰併發,以緻昏迷不省,狂走譫語。
此夾痰類傷寒之症。
刻下符先生疏解時邪,熱退身涼,獨內伏之痰飲與流注於心胸間之痰飲尚未清楚,所以時清時濁。
治宜豁痰清火,不緻釀成陰癲之疾。
廣橘紅 陳膽星 炒姜蠶 瓜蔞仁 川鬱金 金沸草 法半夏 純鉤藤 京川貝 炒竹茹 蛤殼粉 海浮石 引石菖蒲、黑山梔、枳實炭 後因大便不通,前方加郁李仁、何首烏。
痛痹 閔姓者。
患手足麻腫,周身疼痛,食入即吐,六脈沉細。
此即《內經》所謂風濕客於肝,淫於脾,溜於四末,而為痛痹也。
當以驅風散濕、養血舒筋為要。
左秦艽 防風 黃柏 當歸 靈仙 漢防己 木通 川斷 萆薢 甘草 加桑枝、木瓜、淮膝 木旺脾衰,納食不化 一人高年,木旺土虛,納穀不化。
此火不生土,乾健失職所緻,擬以火土相生之法。
吉林須 茯苓 白芍 冬朮 枳實 益智仁 法夏 陳皮 炮姜 楂肉 菟絲餅 丸方用《金匱》腎氣丸。
挾虛感冒時邪 太蒼周徐信卿。
挾虛感冒,過經二十日不解,神昏譫語,齒燥舌乾,飲食與則食,不與則不思。
按其六脈微數,乃為病久元虛,寒邪易於出入,蘊伏陽明,不循表解,以緻熱久傷津,肝風暗動之象。
暫擬養正托邪益陰一法。
別直參(另燉沖,八分) 黑元參(二錢) 廣陳皮(一錢五分) 炒山梔(三錢) 真川連(四分) 提麥冬(去心,二錢) 羚角尖(摩沖,四分) 香青蒿(三錢) 懷生地(四錢) 肥知母(去毛,鹽水炒,一錢五分) 當歸身(二錢) 朱雲神(三錢) 加烏犀尖(摩沖,四分)、料豆衣(三錢)、生石決(四錢) 脾虛挾濕,命門火衰 提臺林夫人。
脈系六陽,所以精神矍鑠,但左關尺二部微帶虛軟。
此係少陰火衰,脾受濕侵,理宜八味丸治之。
所謂欲暖脾胃之陽,必先溫補命門之火也。
大熟地 淮藥 雲苓 萸肉 澤瀉 熟附子 肉桂 湖丹 鹿茸 砂仁 共為細末,煉蜜為丸。
人參湯送下。
久郁傷肝,吐瘀下瀉 太倉張文蘭夫人。
久郁傷肝,胸隔作楚,積瘀大吐並下瀉,所謂陽絡傷則血外溢,陰絡傷則血內溢也。
細按六脈左三部沉鬱,右手芤濡。
雖脈症合符,然血脫者補氣,亡陰者補陽。
真人參 麥冬 熟地 丹參 棗仁 雲茯神 甘草 藕節 琥珀 三七 人中白 血餘炭 茅根 身熱嘔吐綠水,心疼 胡金朝夫人。
據述於三月初二,患身熱噁心、心中疼熱、氣上衝胸等症,諸醫因循誤治。
延至廿五清晨,嘔出綠水半杯,身熱如蒸,細審六脈浮大而軟,舌胎白滑,口不作渴,但欲寐。
仲景雲:厥陰之為病,氣上撞心,心中疼痛。
少陰之為病,但欲寐。
就是症而論,此厥陰、少陰兩經之症無疑。
況舌胎白滑,厥陰之表邪未解,擬四逆散合梔豉湯以掣散其表邪,無變遷為妙。
其清綠之水從膽經所來,以使其不復吐,恐傳入肝經則難為力矣。
軟柴胡(豬膽汁炒,七分) 枳實(七分) 炒白芍(二錢) 山梔(吳萸七粒泡湯炒,三錢) 料豆(焙,二錢) 加童便半杯沖服。
產後少腹脹滿,陰?不收 陸照明夫人。
產後四五日即患少腹脹滿,陰?不收。
醫者以補中益氣湯一劑,陰?即收,而腹脹更甚,惡露不通,氣急而喘,按六脈弦緊有力。
此產中努力太早,更又中寒,以緻惡血當下不下,流注經絡,釀成血分水分之候。
擬以調經散於下。
當歸身 丹參 淮膝 肉桂 琥珀 川鬱金 炮姜 沒藥 茺蔚 砂仁 胸膈作痛 山西吳姓者。
患胸隔作痛,已歷多年,細按六脈,左三部沉鬱不舒,右手脈弦緊而大。
此肝氣抑鬱,木乘脾土,當以疏肝理氣,扶土製水,則肝脾利而痛自愈矣。
瓜蔞皮(炒,四錢) 法夏(一錢五分) 炒白芍(二錢) 新會(一錢五分) 烏藥(一錢五分) 制香附(三錢) 甘草(四分) 茯苓(三錢) 薤白 白酒 瘧痞成臌 一人瘧疾成痞,已及三載矣。
諸醫歷治,病勢日增,以緻胸腹脹大,有似痞散成臌之象。
此表邪溜入於少陽半表半裡經絡之間,以緻氣阻血滯,陰陽混淆於中焦。
醫者不治其本,妄治其標,緻病勢日增。
當以瀉心湯加減,自然氣血宣通,而痞可散矣。
法半夏 川連 炮姜 黃芩 炙甘草 真人參 枳實 大棗 歸全 白芍 軟柴胡 青皮 鬱金 咯吐血痰 真儒桂姓者。
過飲醇醪,濕熱傷於肺胃之絡,以緻火載血溢,吐咯紅痰。
宜戒辛熱厚味、火酒等物,佐以滋養真陰之劑。
黑元參 百部 知母 山梔 湖丹 冬瓜子 小薊 枳椇子 穭豆衣 茅根 關格閉結 一人積勞思慮,惱怒鬱結,誤服香燥之劑,以緻津液枯槁,穀食不運,大便燥結。
此闌門氣化不宣,緻成關格之候。
擬柏子仁加減,以冀旋轉為妙。
柏子仁 松子仁 沉香 當歸 廣皮 郁李仁 枳實 法夏 加人乳半杯沖服 氣喘脹滿,兩足浮腫 塘西何姓者。
患病經年,歷治不效。
六脈弦緊,潮熱不止,氣促而喘,兩足浮腫,漸至胸膈脹滿,飲食不入,左脅有筋掣痛引肩,立則稍舒,坐臥痛甚。
此濕熱淫於肝,溜於脾,下流於足,上蒸於肺,故先腫於下,後腫於上,氣道壅塞,遂成脹滿。
《經》雲:肺脹者,煩滿而喘;肝脹者,脅下痛滿,而痛引經絡;脾脹者,飲食不得下。
當以氣隊宣通,不緻瘡瘍濕火之慮。
生苡仁 木瓜 茯苓 通草 廣皮 建澤瀉 法夏 藿梗 香茹 沉香 生薑衣 荷葉 食噎不下,胸脅刺痛 常熟朱姓者。
患食噎不下,兩脅及胸腹不時刺痛,時吐白沫。
此思慮鬱結,氣鬱成火,緻令血液衰耗,胃脘枯槁,津液為痰而不生血,痰火固結,妨礙道路,所以食入即噎。
柏子仁 法夏 新會 金斛 杏仁 旋覆花 枳實 杏仁 川貝 遠志 郁李仁 蔗汁 茅根 產後蓐勞咳嗆 青浦一婦,妊娠六月患洩瀉,歷治不效,至產後尚未愈。
今據述產後已兩月餘矣。
診得六脈微細如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