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間程氏紹南先生醫案
關燈
小
中
大
腎虧勞淋
松江吳姓。
患淋症半載餘,初莖中痛甚,後微癢,服清熱利水之劑,勢欲轉劇,延師診視。
脈得空軟,兩尺微數,左寸短小。
此腎水素虧,勞心太過所緻。
師以勞淋治之,方擬補中益氣,加五汁治之。
蓋腎為藏精之府,而實聽命於心。
思慮不節,嗜欲過度,遂至水火不交,陰陽乖舛,清濁相幹,以成淋症。
徒事清熱利水,則氣愈陷、精愈脫、溺愈澀矣。
惟治補中益氣,使陰火不緻下溜,清陽得以上升,所謂病在下取之上也。
然但知升清而無以降濁,猶未盡善。
觀五汁之加,立法神奇,然誠有不可思議者矣。
真人參(四錢) 綿黃耆(一錢五分) 軟柴胡(三分) 煨升麻(三分) 白朮炭(一錢) 當歸身(一錢) 廣陳皮(一錢) 提麥冬(二錢) 淡川柏(鹽水炒,一錢) 甘草梢(五分) 肥知母(鹽水炒,一錢五分) 加蘆根汁、生梨汁、白果汁、甘蔗汁、茅根汁、池藕汁 亦可各汁二杯沖服。
脅痛吐酸 一婦患左脅痛吐酸,乃惱怒傷肝,木旺土虧之症。
擬以柔肝調氣法,未識有合病情否。
真川連(三分) 淡吳萸(三分) 法半夏(薑製,一錢) 雲茯苓(二錢) 廣陳皮(一錢五分) 生白芍(一錢五分) 小青皮(炒,一錢) 制香附(二錢) 川鬱金(一錢) 石決明(煅,四錢) 加川楝子(炒,一錢)、玫瑰花(三朵) 氣血兩虛,足指麻痛 娘娘手足指時麻時痛,乃氣血兩虛之症。
並年近五旬,天癸時下,擬以養營益氣、調經舒絡治之。
當歸全(一錢五分) 炙綿耆(一錢) 左秦艽(一錢) 天烏藥(一錢) 奎白芍(二錢) 白朮炭(一錢五分) 原生地(三錢) 金香附(二錢) 五加皮(二錢) 加酒炒桑枝(四錢)、片薑黃(五分) 怯症爛喉痹 平湖許慶陵。
患怯症四肢倦怠,面色萎黃,納穀甚少,潮熱咳嗽。
咽喉赤爛。
診之六脈細軟,兩尺微數。
此上實下虛之候,蓋水火合注則陰陽平秘,真水不足則虛火上炎,幸兩尺雖數而未浮。
因早服丸方以救肝腎之不足,晚服膏方以培脾而保肺,所謂資其化源也。
再用吹藥以治喉爛,乃急則治標之一法也。
清晨丸方:大熟地(四兩) 五味子(五錢) 懷山藥(二兩) 提麥冬(五錢) 白茯苓(一兩五錢) 湖丹皮(五錢) 人中白(五錢) 龜闆膠(六錢) 西砂仁(五錢) 坎幹(二條,甘草水淨) 烘脆研共末,用豬脊髓蒸熟,打和作丸。
建蓮湯送下五錢。
晚服膏方:北沙參(三兩) 生苡仁(四兩) 提麥冬(一兩五錢) 金石斛(三兩) 原生地(四兩) 京川貝(五錢) 陳阿膠(二兩) 嫩百部(二兩) 款冬花(二兩) 甘枸杞(五錢) 雲茯苓(一兩五錢) 河水煎膏去渣,加血燕屑一兩煎收厚。
開水化服一兩。
吹藥方:人中白(三錢) 兒茶(二分) 青黛(一錢) 牛黃(一分) 真珠(五分) 燈草灰(一分) 月石(二分) 生龍骨(一分) 共研細吹之。
喉癰 一人患喉癰之後,日夜吐痰數碗,食入即吐,六脈弦硬。
真人參 福花 橘紅 李仁 煅赭石 冬瓜子 法夏 珠母 阿膠 加竹瀝、梨汁、蘆汁(各三匙)、薑汁(一匙) 頑痰多語多言攣踡 一人手足攣踡,時多言語,此頑痰聚於心胞,由痰生熱,由熱生風之所緻。
擬用鉤藤羚羊角湯治之。
純鉤藤 羚角 山梔 橘紅 大熟地 赤茯苓 金沸草 天麻 竺黃 生石決 生甘草 加竹茹 兩足痿軟 一人督任為病,其氣自背環前,上衝胸腹,飲食不下,兩足痿軟。
治之補腎為主,起痿。
真人參 熟地 蓯蓉 韭子 芡實 甘枸杞 五味 菟絲 萸肉 杜仲 鹿角膠 河車 茯神 山藥 坎炁 加人乳一杯沖服。
肛痛腸紅 浦東沈作霖。
六月中旬患肛門而痛,糞後便紅。
此炎暑之後,君相之火亢甚,鬱熱於血分,經絡之血滲入大腸所緻。
擬清上滋下法。
懷生地 京元參 槐角炭 肥知母 提麥冬 烏犀角 炒山梔 地榆炭 荊芥炭 丹皮炭 加荷葉、六一散 感冒暑邪作渴 一人感冒暑邪,晝夜發熱,口中作渴,小便黃赤。
治以清暑化熱生津一法。
陳香薷 麥冬 知母 川連 花粉 淡黃芩 翹心 青蒿 赤苓 梗通 加六一散、枇杷葉、茅根 暑氣挾寒,疼痛洩瀉 一人暑氣挾寒,少腹疼痛,大便洩瀉。
陳香薷 會皮 廣藿 赤苓 木瓜 紫川樸 澤瀉 豬苓 扁豆 車前 加六一散、佩蘭 喉癢咳嗆,痰帶黑塊 一人患喉癢咳嗆,痰中兼帶黑塊,此陰虛火亢之症。
原生地 丹皮 天冬 麥冬 百部 料豆衣 元參 龜闆 甘草 中白 癇症 一童女癇症,每月一二次,厥時必四肢逆冷,口吐涎沫。
明天麻 姜蠶 赤苓 法夏 竹黃 陳膽星 川郁 鉤藤 枳殼 橘紅 生石決 蔞全 加鮮石菖蒲 咳嗽浮腫 一人患咳嗽,遂至頭面遍身浮腫,發熱,大小便不利。
此因感冒暑風,邪入肺胃,高原水竭,不得灌溉下焦,以緻二便不利;肺氣不化,以緻遍身浮腫。
擬用枇杷葉散。
陳香薷 赤苓皮 宣木瓜 新會皮 廣藿梗 杜車前 桑白皮 瓜蔞仁 加枇杷葉、冬瓜皮、茅根、漂滑石 咳嗽吐血 一僧咳嗽吐血,六脈細數,乃為火旺爍金,咳傷陽絡,血隨外溢。
擬以清金涼血法。
原生地 元參 丹參 山梔 淮藥 京川貝 茶花 丹皮 茜根 知母 蔞皮 加鮮茅根 寒熱咳嗽吐紅 一人吐紅之後,往來寒熱咳嗽。
軟柴胡(鱉血水炒) 首烏 黃芩 知母 青蒿 京川貝 歸身 橘紅 白芍 鱉甲 溺血 一少年初起便精,續得溺血。
原生地 麥冬 赤神 丹參 山梔 人中白 阿膠 小薊 茅根 金沙 風寒痰喘 一人風寒入於肺絡,郁久成熱,凝滯膈膜之間,以緻痰喘不寧。
細審脈象尚弦滑,雖兩尺空軟,而上焦之風熱未清,宜輕緩湧越之法。
先治其標,後治其本。
冬瓜仁 川貝 山梔 杏仁 橘紅 料豆衣 桑皮 款冬 鉤藤 炙草 粉前胡 白芥子 葶藶 法夏 肝疝兩脅作痛 一人患肝疝,少腹之氣上衝兩脅而痛。
荔子核 蔞皮 川楝 橘核 柏皮 五靈脂 延胡 青皮 小茴 橘葉 瘧疾 一人年已古稀,時患瘧疾,或一二日發,或三日發,此少陽厥陰病也。
軟柴胡(鱉血炒) 人參 會皮 法夏 川連 制首烏 白芍(桂枝炒) 川貝 豬苓 鱉甲 粉歸全 青蒿 料衣 風痰卒倒 一人風痰入於肝絡,時時卒倒。
羚羊角 鉤藤 橘紅 法夏 殭蠶 刺白蒺 天麻 枳殼 川郁 草梢 天竺黃 竹瀝(五匙) 薑汁(一匙) 白芥子 菖蒲 氣喘痰火 一人咳嗽氣喘,此風入肺底,經絡阻塞,痰火已成。
炒山梔 淡豉 桑葉 款冬 蘇子 冬瓜子 川貝 橘紅 銀杏 兩足無力 李中翁,六脈弦硬,此年高氣血兩虛,津液不得灌溉下焦,以緻兩足無力。
宜慎勞節養,少飲醇醪,不緻釀出虛痿也。
擬以健中補腎為主。
花仁霜 料豆衣 菟絲子 川杜仲 川續斷 肥玉竹 黑芝麻 淡蓯蓉 肥氣作痛 一人患肥氣攻衝作痛,前服平肝藥得以稍安,今又胸膈不和。
此肝脾之氣不舒,俟肝氣一平,胃氣健旺,腹自舒矣。
川楝子 橘核 烏藥 靈脂 吳萸 韭菜子 青皮 白芍 生薑 接服:生石決 會皮 法夏 白芍 香附 大腹絨 烏藥 金斛 鉤藤 淋症 高橋蔡。
患淋症,莖中作痛,陽強不痿。
人參 石蓮 麥冬 川柏 知母 桔梗 沙參 生地 甘草 加甘蔗汁、茅根汁、白果汁 丸方:人中白 川黃柏 血餘炭 豬脊髓 蒸熟為丸。
產後蓐勞 杜行張連吉令媳。
小產後潮熱不解,自汗洩瀉,幹嗆無痰,納穀不下。
細審六脈大而無倫,左關尤甚。
此氣血俱傷,陰陽並虧之候,蓐勞之象,履霜已兆,速宜調理。
真人參 新會 雲神 芡實 丹參 酸棗仁 白芍(肉桂炒) 炙草 穀芽 加砂仁、浮小麥 服前藥三劑後,諸症安然,白淫不止,於前方去穀芽、浮小麥,加蓮鬚、麥冬、牡蠣、五味。
血溢烘熱 潘仁傑令郎。
脈帶芤澀,
患淋症半載餘,初莖中痛甚,後微癢,服清熱利水之劑,勢欲轉劇,延師診視。
脈得空軟,兩尺微數,左寸短小。
此腎水素虧,勞心太過所緻。
師以勞淋治之,方擬補中益氣,加五汁治之。
蓋腎為藏精之府,而實聽命於心。
思慮不節,嗜欲過度,遂至水火不交,陰陽乖舛,清濁相幹,以成淋症。
徒事清熱利水,則氣愈陷、精愈脫、溺愈澀矣。
惟治補中益氣,使陰火不緻下溜,清陽得以上升,所謂病在下取之上也。
然但知升清而無以降濁,猶未盡善。
觀五汁之加,立法神奇,然誠有不可思議者矣。
真人參(四錢) 綿黃耆(一錢五分) 軟柴胡(三分) 煨升麻(三分) 白朮炭(一錢) 當歸身(一錢) 廣陳皮(一錢) 提麥冬(二錢) 淡川柏(鹽水炒,一錢) 甘草梢(五分) 肥知母(鹽水炒,一錢五分) 加蘆根汁、生梨汁、白果汁、甘蔗汁、茅根汁、池藕汁 亦可各汁二杯沖服。
脅痛吐酸 一婦患左脅痛吐酸,乃惱怒傷肝,木旺土虧之症。
擬以柔肝調氣法,未識有合病情否。
真川連(三分) 淡吳萸(三分) 法半夏(薑製,一錢) 雲茯苓(二錢) 廣陳皮(一錢五分) 生白芍(一錢五分) 小青皮(炒,一錢) 制香附(二錢) 川鬱金(一錢) 石決明(煅,四錢) 加川楝子(炒,一錢)、玫瑰花(三朵) 氣血兩虛,足指麻痛 娘娘手足指時麻時痛,乃氣血兩虛之症。
並年近五旬,天癸時下,擬以養營益氣、調經舒絡治之。
當歸全(一錢五分) 炙綿耆(一錢) 左秦艽(一錢) 天烏藥(一錢) 奎白芍(二錢) 白朮炭(一錢五分) 原生地(三錢) 金香附(二錢) 五加皮(二錢) 加酒炒桑枝(四錢)、片薑黃(五分) 怯症爛喉痹 平湖許慶陵。
患怯症四肢倦怠,面色萎黃,納穀甚少,潮熱咳嗽。
咽喉赤爛。
診之六脈細軟,兩尺微數。
此上實下虛之候,蓋水火合注則陰陽平秘,真水不足則虛火上炎,幸兩尺雖數而未浮。
因早服丸方以救肝腎之不足,晚服膏方以培脾而保肺,所謂資其化源也。
再用吹藥以治喉爛,乃急則治標之一法也。
清晨丸方:大熟地(四兩) 五味子(五錢) 懷山藥(二兩) 提麥冬(五錢) 白茯苓(一兩五錢) 湖丹皮(五錢) 人中白(五錢) 龜闆膠(六錢) 西砂仁(五錢) 坎幹(二條,甘草水淨) 烘脆研共末,用豬脊髓蒸熟,打和作丸。
建蓮湯送下五錢。
晚服膏方:北沙參(三兩) 生苡仁(四兩) 提麥冬(一兩五錢) 金石斛(三兩) 原生地(四兩) 京川貝(五錢) 陳阿膠(二兩) 嫩百部(二兩) 款冬花(二兩) 甘枸杞(五錢) 雲茯苓(一兩五錢) 河水煎膏去渣,加血燕屑一兩煎收厚。
開水化服一兩。
吹藥方:人中白(三錢) 兒茶(二分) 青黛(一錢) 牛黃(一分) 真珠(五分) 燈草灰(一分) 月石(二分) 生龍骨(一分) 共研細吹之。
喉癰 一人患喉癰之後,日夜吐痰數碗,食入即吐,六脈弦硬。
真人參 福花 橘紅 李仁 煅赭石 冬瓜子 法夏 珠母 阿膠 加竹瀝、梨汁、蘆汁(各三匙)、薑汁(一匙) 頑痰多語多言攣踡 一人手足攣踡,時多言語,此頑痰聚於心胞,由痰生熱,由熱生風之所緻。
擬用鉤藤羚羊角湯治之。
純鉤藤 羚角 山梔 橘紅 大熟地 赤茯苓 金沸草 天麻 竺黃 生石決 生甘草 加竹茹 兩足痿軟 一人督任為病,其氣自背環前,上衝胸腹,飲食不下,兩足痿軟。
治之補腎為主,起痿。
真人參 熟地 蓯蓉 韭子 芡實 甘枸杞 五味 菟絲 萸肉 杜仲 鹿角膠 河車 茯神 山藥 坎炁 加人乳一杯沖服。
肛痛腸紅 浦東沈作霖。
六月中旬患肛門而痛,糞後便紅。
此炎暑之後,君相之火亢甚,鬱熱於血分,經絡之血滲入大腸所緻。
擬清上滋下法。
懷生地 京元參 槐角炭 肥知母 提麥冬 烏犀角 炒山梔 地榆炭 荊芥炭 丹皮炭 加荷葉、六一散 感冒暑邪作渴 一人感冒暑邪,晝夜發熱,口中作渴,小便黃赤。
治以清暑化熱生津一法。
陳香薷 麥冬 知母 川連 花粉 淡黃芩 翹心 青蒿 赤苓 梗通 加六一散、枇杷葉、茅根 暑氣挾寒,疼痛洩瀉 一人暑氣挾寒,少腹疼痛,大便洩瀉。
陳香薷 會皮 廣藿 赤苓 木瓜 紫川樸 澤瀉 豬苓 扁豆 車前 加六一散、佩蘭 喉癢咳嗆,痰帶黑塊 一人患喉癢咳嗆,痰中兼帶黑塊,此陰虛火亢之症。
原生地 丹皮 天冬 麥冬 百部 料豆衣 元參 龜闆 甘草 中白 癇症 一童女癇症,每月一二次,厥時必四肢逆冷,口吐涎沫。
明天麻 姜蠶 赤苓 法夏 竹黃 陳膽星 川郁 鉤藤 枳殼 橘紅 生石決 蔞全 加鮮石菖蒲 咳嗽浮腫 一人患咳嗽,遂至頭面遍身浮腫,發熱,大小便不利。
此因感冒暑風,邪入肺胃,高原水竭,不得灌溉下焦,以緻二便不利;肺氣不化,以緻遍身浮腫。
擬用枇杷葉散。
陳香薷 赤苓皮 宣木瓜 新會皮 廣藿梗 杜車前 桑白皮 瓜蔞仁 加枇杷葉、冬瓜皮、茅根、漂滑石 咳嗽吐血 一僧咳嗽吐血,六脈細數,乃為火旺爍金,咳傷陽絡,血隨外溢。
擬以清金涼血法。
原生地 元參 丹參 山梔 淮藥 京川貝 茶花 丹皮 茜根 知母 蔞皮 加鮮茅根 寒熱咳嗽吐紅 一人吐紅之後,往來寒熱咳嗽。
軟柴胡(鱉血水炒) 首烏 黃芩 知母 青蒿 京川貝 歸身 橘紅 白芍 鱉甲 溺血 一少年初起便精,續得溺血。
原生地 麥冬 赤神 丹參 山梔 人中白 阿膠 小薊 茅根 金沙 風寒痰喘 一人風寒入於肺絡,郁久成熱,凝滯膈膜之間,以緻痰喘不寧。
細審脈象尚弦滑,雖兩尺空軟,而上焦之風熱未清,宜輕緩湧越之法。
先治其標,後治其本。
冬瓜仁 川貝 山梔 杏仁 橘紅 料豆衣 桑皮 款冬 鉤藤 炙草 粉前胡 白芥子 葶藶 法夏 肝疝兩脅作痛 一人患肝疝,少腹之氣上衝兩脅而痛。
荔子核 蔞皮 川楝 橘核 柏皮 五靈脂 延胡 青皮 小茴 橘葉 瘧疾 一人年已古稀,時患瘧疾,或一二日發,或三日發,此少陽厥陰病也。
軟柴胡(鱉血炒) 人參 會皮 法夏 川連 制首烏 白芍(桂枝炒) 川貝 豬苓 鱉甲 粉歸全 青蒿 料衣 風痰卒倒 一人風痰入於肝絡,時時卒倒。
羚羊角 鉤藤 橘紅 法夏 殭蠶 刺白蒺 天麻 枳殼 川郁 草梢 天竺黃 竹瀝(五匙) 薑汁(一匙) 白芥子 菖蒲 氣喘痰火 一人咳嗽氣喘,此風入肺底,經絡阻塞,痰火已成。
炒山梔 淡豉 桑葉 款冬 蘇子 冬瓜子 川貝 橘紅 銀杏 兩足無力 李中翁,六脈弦硬,此年高氣血兩虛,津液不得灌溉下焦,以緻兩足無力。
宜慎勞節養,少飲醇醪,不緻釀出虛痿也。
擬以健中補腎為主。
花仁霜 料豆衣 菟絲子 川杜仲 川續斷 肥玉竹 黑芝麻 淡蓯蓉 肥氣作痛 一人患肥氣攻衝作痛,前服平肝藥得以稍安,今又胸膈不和。
此肝脾之氣不舒,俟肝氣一平,胃氣健旺,腹自舒矣。
川楝子 橘核 烏藥 靈脂 吳萸 韭菜子 青皮 白芍 生薑 接服:生石決 會皮 法夏 白芍 香附 大腹絨 烏藥 金斛 鉤藤 淋症 高橋蔡。
患淋症,莖中作痛,陽強不痿。
人參 石蓮 麥冬 川柏 知母 桔梗 沙參 生地 甘草 加甘蔗汁、茅根汁、白果汁 丸方:人中白 川黃柏 血餘炭 豬脊髓 蒸熟為丸。
產後蓐勞 杜行張連吉令媳。
小產後潮熱不解,自汗洩瀉,幹嗆無痰,納穀不下。
細審六脈大而無倫,左關尤甚。
此氣血俱傷,陰陽並虧之候,蓐勞之象,履霜已兆,速宜調理。
真人參 新會 雲神 芡實 丹參 酸棗仁 白芍(肉桂炒) 炙草 穀芽 加砂仁、浮小麥 服前藥三劑後,諸症安然,白淫不止,於前方去穀芽、浮小麥,加蓮鬚、麥冬、牡蠣、五味。
血溢烘熱 潘仁傑令郎。
脈帶芤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