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藝香先生醫案
關燈
小
中
大
怪其應降反逆。
清不能升,濁不能降,肺為乾天,胃為坤地,乾天坤地竟似天地之氣,否而不泰,清朗之處轉為塵霧之天。
若非開氣以徹其邪熱,通地道而化其痰滯,兩候不松,頗有昏陷之虞。
候商。
半夏 膽星 枳實 上雅連 帶皮檳 天竹黃 川樸 淡芩 廣皮 制廣軍 鮮薄荷 石菖根 金沸草 杜竹茹 另:金礞石(二分) 豬牙皂(半分) 上沉香(二分) 春黑醜(二分) 四味同研末服。
四診:人無根株,穀食為命。
無病之人,七日不食則不堪下問矣。
抱病之人莫言一朝,即二十一天不妨身體者,何也?蓋病則邪勢充斥,臟腑為其蒙塞,所有一線正氣含蓄於內,俟其邪勢一退,先以米飲,繼以稠粥,使穀食之氣接續,正氣日長一日,勃然甦醒,猶如春節一到,草木榮華,氣滿乾坤,此生長自然之理也。
至於此症雖未全愈,而已得痊,所謂小瘥也,惟胃氣索然,杳不思食,繼因服花露一杯,即為便洩,宛如痢然,且甚裡急,脈來細弱無神,舌花白而底絳,的系胃經氣陰俱傷,脾陽衰而不運,以緻不飢、不食、不運三款疊見,生長無權,而欲其恢復難矣。
反見神識不慧,兩耳不聰,懶言慵事,恙後見此,皆非所宜。
姑擬培中土以進穀食,開心氣以通神明,冀其漸人坦道。
高明商進。
人參鬚 白朮 益智仁 茯神 遠志炭 四神丸 炙龜闆 龍骨 煨訶子 竹黃 石葛根 肉果 秫米 (案20)恙延月餘,始起寒熱夾痢,並駕齊至,延至兩旬,即為分娩。
夫瘧與痢是秋令時病,豈可萃於一身。
況妊娠下痢,諺雲:井欄圈上釘銅錢,其錢無有不入於井者。
胎之墮也,似在正理。
然則瘧痢久延,氣無不傷,復又大產,血分亦虧。
所以病至今日,瘧意雖輕,痢仍不止,裡急雖減,後重依然,且甚覺熱,舌苔花白底露鮮紅,脈來小數無神,杳不思食,小溲艱澀,乃邪固大半得退,其既化之熱與濕渾合,由胃入腸,腸雖多氣多血之鄉,但纏綿不解,氣血早已受傷,而陰與液焉得不為其燥,抑恐胃液告竭,竟至傾頹,轉成噤口下痢則不堪下問矣。
再轉一法,以冀斡旋元吉。
擬方候商。
東西洋參(各一錢) 柴胡(五分) 黃柏(五分) 益元散(四錢) 粉葛根(錢半) 茯苓(三錢) 撫芎(五分) 方通草(七分) 川雅連(五分) 淡芩 桔梗(七分) 荷葉蒂(四分) 戊己丸(四分) 導滯丸(八份) 縮砂仁(四分,打後入) (案21)經事甫淨,即發伏邪,陰分之虛不言而喻,況邪行如水,虛處則受,幸而年輕氣足,尚可迎敵,所以熱勢夜甚,汗洩不暢,煩悶痞滯,脘腹闆痛,大便難行,不甚爽暢,脈來郁滑而數,舌乾白而心灰。
陽明之邪積交蒸化熱,肺胃之陰液無不受其蒸爍。
急宜開氣達邪,通腑化積,不至陰傷及氣,托載乏權,或免昏陷兩字。
擬方留請有道之士商進。
豆豉 鬱金 淡芩 廣生軍 黑山梔 連翹 枳實 鎊犀尖 另:上西黃(二釐) 西血珀(二分) 九節菖(二分) 辰燈心(二分) 同研末服。
(案22)伏暑夾濕,今交七日,正在充斥之際,適當經事下行,是以神糊譫語,苔加灰色,脈象沉濡而數,心中煩悶不已,氣血並病,其險何辭?勉擬桂枝白虎意,參入護裡宣開之品,未識符否,明眼商進。
桂枝尖 黑山梔 鮮蘆根 鬱金 鮮佛手 淡豆豉 淡芩 鮮薄荷 滑石 苦桔梗 另:上西黃(二釐) 上西珀(二分) 九節菖(三分)同研末服。
(案23)起伏癉瘧,夾食腹痛,曾已熱閉,其險可知,且擬表裡雙解,能於應手,方不復蹈前轍。
商進。
上川連 豆豉 桔梗 制軍 連皮檳 鮮佛手 光杏 鬱金 枳殼 蔻仁 辰滑石 冬桑葉 (案24)人之一身,從口而至肛門,門數有七,《內經》載注詳細,上四下三,穀食入胃,遊溢津氣,清升濁降,胃之下口曰幽門,渣滓歸入大腸而為糟粕,水濕走於膀胱而為小溲,而今結糞已抵腸間,欲下不得,當用通幽湯加減,水寬則舟自行也。
鮮生地 玄參 桃仁 廣生軍 生山梔 當歸身 郁李仁 麻仁 枳殼 全栝樓 梨皮 龍薈丸(二錢) (案25)初診:陰分不足,木火淩金,不時吐血,翫忽未治,緻木叩金鳴,咳遂不已,即此而論已足束手。
秋間感觸風邪,邪入太陰,咳劇凜熱,熱勢稍減,旋即氣升,胸間悶,脈數弦,舌紅苔白而不甚厚,心胸之間,若有無數凝痰結聚攻劫,而緻於保赤丹之猛烈,胸中並未得舒。
非痰也,氣也。
夫肺為氣出之戶,腎為納氣之源,氣但出而不納,將至腎氣日形空乏,暫以重鎮塞責,日後調攝須任高賢,非庸者之所可診治也。
旋覆花 代赭石 蘇子 鬱金 摩沉香 冬瓜子 光杏仁 薏米 蘆根 海蛤殼 二診:重以鎮逆,氣升減退什五,喉管結痹,大為寬展,無如呼吸之氣依然入少出多,內熱雖覺退輕,仍不能靜,脈猶帶數。
勉再鎮墮以冀喘平,調理功夫,務再擇賢而任耳。
靈磁石 茯苓 蘇子 青蛤殼 代赭石 白芍 川貝 牛膝炭 款冬花 廣沉香 鬱金 竹茹 三診:重鎮之劑,喘退什五,原意繼進,理應續效,豈意初投則如桴應鼓,繼進如石沉海。
無論在肺在腎皆與中樞無涉,何至食入而脘中不舒,脈細數而關部帶滑,舌紅咽膩苔白。
良以腎本虧於下,肺氣壅於上,胃中之痰濕為熱氣所激,復注於肺,緻肺胃下降之權全失,再從前意兼導濕熱下行。
冬瓜子 青蘆管 生苡仁 赤白芍 光杏仁 焦枳殼 廣鬱金 杜竹茹 炙桑皮 甜葶藶 (案26)素來腎關不固,癸水不足可知,洩時無夢,坎離失濟以緻不無所養,雷火上衝,刑金則咳,絡傷血溢。
病標雖則在肺,而病本實由乎肝腎也。
此疾之發,固從實風輻輳,而虛體感邪,邪必不甚,但是隨感隨發,法當培本為主,稍兼函肺之品。
鮮生地 淡芩 川貝 炙桑皮 赭石 丹皮炭 浮石 阿膠 全栝樓 決明 馬兜鈴 十灰丸 白芍 (案27)病久其中變遷不一,且就刻下而論,風不潛藏則瘧,神不歸舍則昏,風旋於上則夢寐必飛,神遊於外則譫語不定,魂魄浮於軀殼之外,人身宛在縹緲之間。
《內經》曰:上盛則夢飛,下盛則夢墮。
上盛者則下虛,下盛者則上虛,非盛也,陰陽相離不相攝納也。
而大腹?脹,補氣之藥似是而非。
蓋心血無主,肝無血藏,臟主既失,神魂乃越。
古雲:治厥必以通,然愈通則愈虛,虛則恐有不省之險;治痞必以鎮,愈鎮則愈墜,墜則恐有下脫之虞。
勉擬鎮熄,但危險若此,恐有鞭長不及之嘆。
陳阿膠 煨天麻 煅牡蠣 乾地黃 珍珠母 雞子黃 夜交藤 炙龜闆 幹河車 辰茯苓 白芍 鐵落 (案28)經停七日,邇日汗多如雨,飲食減少,內熱不退,右脈細澀,左脈弦數,屢投益陰固衛之品,未見所長。
拙見經因病而不至者,非瘀也,虛也;汗不醒寐而出者,非虛也,火也。
既非停瘀不必以攻,知是火迫不必以補。
古雲:先斷經而後身熱者,為乾血;先時症而後經停者,為血虧。
蓋血屬陰,陰為水類,氣屬陽,陽為火族,火燒則水涸,即所以益水滅火,必籍以苦寒。
仿古四法之一。
當歸六黃丸 四制香附丸 (案29)按脈中空邊實,來往不利,此名芤澀,澀則有瘀,芤則血虛,胃絡震動,諸經失養,不可堵截,且用和絡。
茜草炭 黑豆衣 茅花炭 血蒺藜 血餘炭 丹皮炭 生蘇子 牛膝炭 鉤鉤 石決明 十灰丸 六味丸 (案30)懸飲入胃為痛,攻撐不已,漉漉有聲,溫和不應,當易疏通,河間、子和等法是也。
金沸草 橘葉皮 半夏 上川樸 雲茯苓 枳殼實 姜渣 連皮檳 溫化丸 舟車丸 香附 麥芽 (案31)胸脅作痛,吐血色紫,瘀傷在胃。
胃為多氣多血之鄉,亦屬通衢大道,且仿古人折其上逆,引其下達之法。
鮮生地 廣生軍 牛膝梢
清不能升,濁不能降,肺為乾天,胃為坤地,乾天坤地竟似天地之氣,否而不泰,清朗之處轉為塵霧之天。
若非開氣以徹其邪熱,通地道而化其痰滯,兩候不松,頗有昏陷之虞。
候商。
半夏 膽星 枳實 上雅連 帶皮檳 天竹黃 川樸 淡芩 廣皮 制廣軍 鮮薄荷 石菖根 金沸草 杜竹茹 另:金礞石(二分) 豬牙皂(半分) 上沉香(二分) 春黑醜(二分) 四味同研末服。
四診:人無根株,穀食為命。
無病之人,七日不食則不堪下問矣。
抱病之人莫言一朝,即二十一天不妨身體者,何也?蓋病則邪勢充斥,臟腑為其蒙塞,所有一線正氣含蓄於內,俟其邪勢一退,先以米飲,繼以稠粥,使穀食之氣接續,正氣日長一日,勃然甦醒,猶如春節一到,草木榮華,氣滿乾坤,此生長自然之理也。
至於此症雖未全愈,而已得痊,所謂小瘥也,惟胃氣索然,杳不思食,繼因服花露一杯,即為便洩,宛如痢然,且甚裡急,脈來細弱無神,舌花白而底絳,的系胃經氣陰俱傷,脾陽衰而不運,以緻不飢、不食、不運三款疊見,生長無權,而欲其恢復難矣。
反見神識不慧,兩耳不聰,懶言慵事,恙後見此,皆非所宜。
姑擬培中土以進穀食,開心氣以通神明,冀其漸人坦道。
高明商進。
人參鬚 白朮 益智仁 茯神 遠志炭 四神丸 炙龜闆 龍骨 煨訶子 竹黃 石葛根 肉果 秫米 (案20)恙延月餘,始起寒熱夾痢,並駕齊至,延至兩旬,即為分娩。
夫瘧與痢是秋令時病,豈可萃於一身。
況妊娠下痢,諺雲:井欄圈上釘銅錢,其錢無有不入於井者。
胎之墮也,似在正理。
然則瘧痢久延,氣無不傷,復又大產,血分亦虧。
所以病至今日,瘧意雖輕,痢仍不止,裡急雖減,後重依然,且甚覺熱,舌苔花白底露鮮紅,脈來小數無神,杳不思食,小溲艱澀,乃邪固大半得退,其既化之熱與濕渾合,由胃入腸,腸雖多氣多血之鄉,但纏綿不解,氣血早已受傷,而陰與液焉得不為其燥,抑恐胃液告竭,竟至傾頹,轉成噤口下痢則不堪下問矣。
再轉一法,以冀斡旋元吉。
擬方候商。
東西洋參(各一錢) 柴胡(五分) 黃柏(五分) 益元散(四錢) 粉葛根(錢半) 茯苓(三錢) 撫芎(五分) 方通草(七分) 川雅連(五分) 淡芩 桔梗(七分) 荷葉蒂(四分) 戊己丸(四分) 導滯丸(八份) 縮砂仁(四分,打後入) (案21)經事甫淨,即發伏邪,陰分之虛不言而喻,況邪行如水,虛處則受,幸而年輕氣足,尚可迎敵,所以熱勢夜甚,汗洩不暢,煩悶痞滯,脘腹闆痛,大便難行,不甚爽暢,脈來郁滑而數,舌乾白而心灰。
陽明之邪積交蒸化熱,肺胃之陰液無不受其蒸爍。
急宜開氣達邪,通腑化積,不至陰傷及氣,托載乏權,或免昏陷兩字。
擬方留請有道之士商進。
豆豉 鬱金 淡芩 廣生軍 黑山梔 連翹 枳實 鎊犀尖 另:上西黃(二釐) 西血珀(二分) 九節菖(二分) 辰燈心(二分) 同研末服。
(案22)伏暑夾濕,今交七日,正在充斥之際,適當經事下行,是以神糊譫語,苔加灰色,脈象沉濡而數,心中煩悶不已,氣血並病,其險何辭?勉擬桂枝白虎意,參入護裡宣開之品,未識符否,明眼商進。
桂枝尖 黑山梔 鮮蘆根 鬱金 鮮佛手 淡豆豉 淡芩 鮮薄荷 滑石 苦桔梗 另:上西黃(二釐) 上西珀(二分) 九節菖(三分)同研末服。
(案23)起伏癉瘧,夾食腹痛,曾已熱閉,其險可知,且擬表裡雙解,能於應手,方不復蹈前轍。
商進。
上川連 豆豉 桔梗 制軍 連皮檳 鮮佛手 光杏 鬱金 枳殼 蔻仁 辰滑石 冬桑葉 (案24)人之一身,從口而至肛門,門數有七,《內經》載注詳細,上四下三,穀食入胃,遊溢津氣,清升濁降,胃之下口曰幽門,渣滓歸入大腸而為糟粕,水濕走於膀胱而為小溲,而今結糞已抵腸間,欲下不得,當用通幽湯加減,水寬則舟自行也。
鮮生地 玄參 桃仁 廣生軍 生山梔 當歸身 郁李仁 麻仁 枳殼 全栝樓 梨皮 龍薈丸(二錢) (案25)初診:陰分不足,木火淩金,不時吐血,翫忽未治,緻木叩金鳴,咳遂不已,即此而論已足束手。
秋間感觸風邪,邪入太陰,咳劇凜熱,熱勢稍減,旋即氣升,胸間悶,脈數弦,舌紅苔白而不甚厚,心胸之間,若有無數凝痰結聚攻劫,而緻於保赤丹之猛烈,胸中並未得舒。
非痰也,氣也。
夫肺為氣出之戶,腎為納氣之源,氣但出而不納,將至腎氣日形空乏,暫以重鎮塞責,日後調攝須任高賢,非庸者之所可診治也。
旋覆花 代赭石 蘇子 鬱金 摩沉香 冬瓜子 光杏仁 薏米 蘆根 海蛤殼 二診:重以鎮逆,氣升減退什五,喉管結痹,大為寬展,無如呼吸之氣依然入少出多,內熱雖覺退輕,仍不能靜,脈猶帶數。
勉再鎮墮以冀喘平,調理功夫,務再擇賢而任耳。
靈磁石 茯苓 蘇子 青蛤殼 代赭石 白芍 川貝 牛膝炭 款冬花 廣沉香 鬱金 竹茹 三診:重鎮之劑,喘退什五,原意繼進,理應續效,豈意初投則如桴應鼓,繼進如石沉海。
無論在肺在腎皆與中樞無涉,何至食入而脘中不舒,脈細數而關部帶滑,舌紅咽膩苔白。
良以腎本虧於下,肺氣壅於上,胃中之痰濕為熱氣所激,復注於肺,緻肺胃下降之權全失,再從前意兼導濕熱下行。
冬瓜子 青蘆管 生苡仁 赤白芍 光杏仁 焦枳殼 廣鬱金 杜竹茹 炙桑皮 甜葶藶 (案26)素來腎關不固,癸水不足可知,洩時無夢,坎離失濟以緻不無所養,雷火上衝,刑金則咳,絡傷血溢。
病標雖則在肺,而病本實由乎肝腎也。
此疾之發,固從實風輻輳,而虛體感邪,邪必不甚,但是隨感隨發,法當培本為主,稍兼函肺之品。
鮮生地 淡芩 川貝 炙桑皮 赭石 丹皮炭 浮石 阿膠 全栝樓 決明 馬兜鈴 十灰丸 白芍 (案27)病久其中變遷不一,且就刻下而論,風不潛藏則瘧,神不歸舍則昏,風旋於上則夢寐必飛,神遊於外則譫語不定,魂魄浮於軀殼之外,人身宛在縹緲之間。
《內經》曰:上盛則夢飛,下盛則夢墮。
上盛者則下虛,下盛者則上虛,非盛也,陰陽相離不相攝納也。
而大腹?脹,補氣之藥似是而非。
蓋心血無主,肝無血藏,臟主既失,神魂乃越。
古雲:治厥必以通,然愈通則愈虛,虛則恐有不省之險;治痞必以鎮,愈鎮則愈墜,墜則恐有下脫之虞。
勉擬鎮熄,但危險若此,恐有鞭長不及之嘆。
陳阿膠 煨天麻 煅牡蠣 乾地黃 珍珠母 雞子黃 夜交藤 炙龜闆 幹河車 辰茯苓 白芍 鐵落 (案28)經停七日,邇日汗多如雨,飲食減少,內熱不退,右脈細澀,左脈弦數,屢投益陰固衛之品,未見所長。
拙見經因病而不至者,非瘀也,虛也;汗不醒寐而出者,非虛也,火也。
既非停瘀不必以攻,知是火迫不必以補。
古雲:先斷經而後身熱者,為乾血;先時症而後經停者,為血虧。
蓋血屬陰,陰為水類,氣屬陽,陽為火族,火燒則水涸,即所以益水滅火,必籍以苦寒。
仿古四法之一。
當歸六黃丸 四制香附丸 (案29)按脈中空邊實,來往不利,此名芤澀,澀則有瘀,芤則血虛,胃絡震動,諸經失養,不可堵截,且用和絡。
茜草炭 黑豆衣 茅花炭 血蒺藜 血餘炭 丹皮炭 生蘇子 牛膝炭 鉤鉤 石決明 十灰丸 六味丸 (案30)懸飲入胃為痛,攻撐不已,漉漉有聲,溫和不應,當易疏通,河間、子和等法是也。
金沸草 橘葉皮 半夏 上川樸 雲茯苓 枳殼實 姜渣 連皮檳 溫化丸 舟車丸 香附 麥芽 (案31)胸脅作痛,吐血色紫,瘀傷在胃。
胃為多氣多血之鄉,亦屬通衢大道,且仿古人折其上逆,引其下達之法。
鮮生地 廣生軍 牛膝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