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藝香先生醫案

關燈
三味打汁,溫熱調服。

     另:煅花蕊(三分) 上三七(三分) 研末同服。

     (案32)灑淅寒熱,肖乎瘧狀,實則營衛不和,虛而且郁,正所謂氣痹則密,營虛則熱也,當用逍遙散出入投之。

     當歸 草果 青皮 蘇梗 桑葉 雅連 柴胡 茯苓 丹皮 川樸 摩香附 沉香 (案33)風溫蘊肺,咳熱並重,兩感之症非輕可知,肺病逆傳,必至心胞,脈數舌紅。

    辛涼佐以甘寒方與春令風溫合宜。

     射幹 橘紅 鬱金 枳殼實 豆豉 牛蒡 象貝 前胡 光杏 白桔梗 另:鮮薄荷 萊菔 荸薺 同打絞汁,沖。

     (案34)大便兩行,極少積滯,尚未盡下,脘右按之猶痛,噦惡稍減,汗仍未得,所蘊之邪亦未外赴,是以午後寒熱仍起,起則煩悶更甚,脈來濡數,舌苔黃膩,症經九日,本在波濤洶湧之際,其勢不劇即是退機,姑觀兩候期上動靜,擬方候商。

     黑山梔 制軍 半夏 雅連 廣藿 枳實 鬱金 豆豉 竹茹 紫金錠(加入上西黃二釐) (案35)虛火內熱,由乎肝腎而來,上吐血下洩精,陰虧則陽旺,火熾則水涸,勢所必然,山川草木焉能圖其痊愈,竊恐後交夏令火旺之時,身中素虧陰精,不足供其灼劫耳,速清,明見診治可也。

     北沙參 白殘花 生淮藥 石斛 桑葉 丹皮 生鱉甲 香青蒿 川貝母 扁豆 料豆 當歸六黃丸 資生六黃丸 (案36)《經》曰:脈來數而中止為促,促為陽甚陰虛之病,咳熱痰紅而見此脈,推因外風入肺,已經化火內熾,古雲水出高源,源病則水必日涸,凡為癆瘵者,比比皆是。

     桑葉皮 地骨皮 冬瓜子 炙紫菀 馬兜鈴 炒丹皮 北沙參 光甜杏 竹茹 另:青培散、川貝母(各三分) 同研末,枇杷露調服。

     (案37)久咳見血,本屬極易之事,蓋咳則諸絡皆震,肺絡受傷,則血溢於上。

    左脈弦數,咳血所忌者,有木火刑金之勢。

     炙紫菀 丹皮炭 血餘炭 絲瓜絡炭 光甜杏 海蛤殼 海浮石 冬瓜子 炒黑竹茹 另:上三七(五分) 飛青黛(四分) 黑山梔(三錢) 燒秋石(一錢) 廣鬱金(一錢) 茅花灰(一錢) 六味為末,用陳阿膠烊化為丸。

     (案38)風入於肺,身熱咳嗽,已經兩閱月矣,脈數而滑,舌紅而光,邪不外達,勢欲內傳,古人有咳嗽而成勞損者,此之謂耳。

     麻黃 橘紅絡 鬱金 生草 竹茹 生石膏 象貝 光杏仁 桑葉 前胡 冬瓜子 (案39)大便數行,俱洩如水,以緻喉間仍然哽窒,偏左攻觸,不時火升,頭面脘部汗出如浴,想其腸間之水濕雖下,肺胃之黏痰未化,鬱則肝火易迫液外洩也。

     法半夏 淡射幹 玄參 馬勃 控涎丹 薄橘紅 廣鬱金 川貝母 桔梗 香附 竹茹炭 (案40)過於耕作則肝脾兩傷,肝傷則血衰,脾傷則氣弱,遍體萎黃力乏,近又漸寒而熱,脫力如此,名曰勞傷,《內經》之重症也。

     當歸 茵陳 連皮檳 橘白絡 功勞葉 白朮 豆卷 連皮苓 桑葉枝 五加皮 左秦艽 餘糧丸 資生丸 (案41)寒積動蛔,腹痛陣作,牙齦糜爛,得食痛甚,是氣鬱化熱上走於絡也。

    痛甚恐變驚厥。

     川雅連 摩花檳 黃柏 雷丸 吳萸 江枳實 使君子 鶴蝨 蕪荑 生軍 摩鬱金 楝根皮 (案42)熱戀不退,下午為甚,天明白汗,咳嗽痰白,脘腹脹痛,不時攻撐,乃厥陰氣火未平,上淩肺金,中犯肝胃也。

     青蒿 香附 橘紅 黑山梔 桑葉 川雅連 羚羊角 象貝 淡芩 花檳 枳殼 另:上沉香 生黑醜 巴豆殼 同研末服。

     (案43)古雲:爍物消物,最莫如火,火劫津液,病成上消。

    上消治法,獨取太陰,清養既應,再宗甘寒,佐以微酸,正合經旨,甘守津還,酸甘濟陰之條。

     鮮生地 鮮蘆根 南北沙參 甘草 白芍 黑玄參 烏梅肉 真陳阿膠 麥冬 知母 (案44)瘧母必結於左脅者,瘧不離膽,其絡行於此也。

    夫塊當分聚散,散則無形曰瘕,氣也;聚則不散、不移、不動曰症,血也。

    至於瘧母,當假邪濁痰沫而成,其根較深,其愈益遲,潔古、東垣每取丸散留中,亦由有形之病治以有形,即同氣相求之謂耳。

     鱉甲煎丸 香砂枳朮丸 (案45)瘧連三月有餘,汗不通體,近加咳嗽噦惡,舌苔黃膩。

    乃邪不達,輻輳新風,防其變驚。

     半夏 川雅連(吳萸同炒) 前胡 生石膏 麻黃 枳殼 藿梗 牛蒡子 淡芩 廣鬱金 橘紅 桑葉 (案46)血敗之後,淋瀝不淨,脈數內熱,舌苔黃膩。

    是氣虛血熱,夾濁內阻也。

     炙龜闆 腹皮 香附 淡芩 藕節 煨木香 陳阿膠 白芍 通草 黃柏 杜仲 木香導滯丸 (案47)寒輕熱甚,頭痛無汗,腰疼項強,脈形緊數,宛如巨陽初症,例用麻桂,然時當暮春,舌漸幹黃,溫邪為新邪所伏,宜用葛仙翁肘後蔥豉煎之法,方不背於先賢。

    苟能應手,方免喘驚。

     蔥白頭 淡豆豉 光杏仁 萊菔子 甘菊花 秦艽 廣鬱金 桑葉枝 嫩前胡 晚蠶沙 江枳實 (案48)初診:花後氣血兩傷,外邪易入,咳熱半月,右脈數大。

    乳兒當此,喘驚極速,慎之慎之。

     牛蒡 橘紅 射幹 楂炭 淡豆豉 鮮薄荷 桑葉 前胡 杏仁 象貝 廣鬱金 鮮萊菔 二診:花後元虛火盛,玄府易開,衛不固,風溫湊襲,咳熱痰鳴,脈數舌乾。

    辛涼佐以微苦,既得其效,當仍步其議,諺所謂:效邊求是也。

     牛蒡子 橘紅 象貝母 射幹 鬱金 枳殼 冬桑葉 前胡 淡豆豉 杏仁 連翹 (案49)寒熱無序,咳久不已,左脈大,舌黃膩,邪尚在肺。

    蓋肺胃為衛氣之主,尤能剋制肝木,自然衛虛則邪易出入,肝橫則腹滿脹痛。

    前方既應,再當擴充而投。

     蘇子梗 前胡 桑葉皮 半夏 川樸 烏藥 蔞皮 橘紅絡 鬱金 花檳尖 摩香附 木香(沖) (案50)脾之大絡名曰大包,出淵液下三寸,實則身盡痛,虛則百節皆縱,由乎持重拼傷而起,曾經嘔吐見血,脾絡大傷,最怕身熱之險。

     絲瓜絡子 金沸草 大川芎 降香屑 川鬱金 生蘇子 橘葉絡 焦麥芽 大腹皮 摩三七、香附(沖服) 赤芍藥(吳萸同炒) 臺烏藥 (案51)不咳而血從上出,胃病居多,雖雲胃為多氣多血之鄉,然血由五穀精液所成,日生幾何,無怪其四維痠軟,頭眩耳鳴,虛象鳩聚也。

     金沸草、猩絳(同包) 血餘炭 廣鬱金 生蘇子 茜草炭 竹茹 丹皮炭 白蒺藜 石決明 牛膝炭 雙鉤鉤 杞菊地黃丸 十灰丸 (案52)氣乃無形,宜乎清通,痰因氣鬱而阻,氣由痰濁窒痹,緻為喉中作脹,脘中痞悶。

    微辛以開,微苦以降,症象頗退,再當損益。

     金沸草 陳香櫞 半夏 腹皮 光杏仁 老檀屑 白芥子 瓦楞子 竹茹 香附 雲茯苓 枇杷葉 (案53)《經》雲:木性條達,脾司健運。

    健運失司則作脹,條達失職則攻撐,肝脾既病藏統無權,衝任何由而充,經傷不行,少腹漸滿。

    正所謂氣為血之舟楫,氣病則血亦病矣。

     金鈴子 玫瑰花 撫芎 香櫞 五靈脂 上沉香片 連皮檳 延胡索 砂仁 香附 摩降香、烏藥(沖) (案54)肝病不犯於脾,即犯於胃。

    大腹攻撐,脘窒兼嘔,犯胃之徵。

    蓋肝屬木,脾屬土,土衰則木旺,自然風動不熄,上盛下虛,頭暈耳鳴,蜂飛鵲起矣。

     製半夏 白蒺藜 白芍炭 陳香櫞 廣陳皮 雙鉤尖 焦麥芽 紫石英 竹茹 酒香附 摩降香、蘇羅子(沖) (案55)喉燥雖減,氣粗痰黏,不時心悸,火升頭汗,是肝火爍肺,濁蘊痰聚之所緻也。

     金沸草 羚羊角 前胡 川貝 代赭石 雲茯神 玄參 香附 杜竹茹 全栝樓 廣鬱金 控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