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訶子 樗白皮 藕節 西潞黨 槐米 上耆 牡蠣 十灰丸 (案219)獨熱不寒,病在陽明,逆傳心胞則易昏厥,擬梔豉湯加減。

     黑山梔 象貝 鬱金 枳殼實 牛蒡子 川樸 淡酒芩 豆豉 薄荷 苦桔梗 滑石塊 菖蒲 (案220)寒熱已退,腹痛亦減,然日昨之勢有似破竹,今日之象形似大。

    兵家恐詐,病家慮伏。

    古人雲,知己知彼,百戰百勝,能從此參之,思過半矣。

     豆卷 秦艽 山楂 枳殼實 青皮片 木香導滯丸 神麯 花檳 佛手 嫩前胡 方通草 香砂枳實丸 (案221)病緒多端,本病則氣鬱血虛,標病則寒濁為多,且用逍遙化氣成方,然不若安養怡情為上策耳。

     上川樸 香附 烏藥 前胡 金沸草 沉香(四分) 桂枝 蘇子 光杏 橘紅 廣鬱金(八分) (案222)病癲無有不傳心肝,豈能免其痰火。

    火之性上炎,痰之性瀰漫,癲之所以作也。

     當歸龍薈丸(二錢) 通便;清氣化痰丸(錢半)滌痰;硃砂安神丸(錢半) 安神。

     (案223)頭搖目竄,兩脈似絲,便洩五次,哭聲呀呀,脾元大傷,恐猝然風動厥脫。

     老臺參鬚 煨木香 茯苓神 煨天麻 川貝母 土炒於術 淮山藥 白蒺藜 煨訶子 回春丸 (案224)瘧痢並行,經腑同病,仍屬伏邪,濕熱積滯互相為患,暫假喻氏逆挽法,望其熱退痢止,方免慢驚。

     羌獨活 神麯 柴胡 赤苓 撫芎 前胡 枳殼 苦桔梗 薄荷 楂炭 摩木香(五分) 摩花檳(五分),二味沖。

     (案225)截瘧早止,緻為力乏熱戀,不惟邪濕未清,抑且積勞而發也。

     青蒿 萆薢 豆卷 桑葉枝 全蘇 滑石 茯神 川樸 淡芩 左秦艽 方通 蠶沙 (案226)瘧象略減,然熱退未清,力不能復,前法佐以洩化,方合病機。

     香青蒿 左秦艽 白蒺藜 採芸曲 連皮檳 菊花 淡豆豉 川萆薢 蠶沙 淡酒芩 桑葉枝 川樸 (案227)丹溪雲,上升之氣皆出於肝,肝固宜升,升過則肺胃不降矣。

     金沸草 橘紅絡 鬱金 大腹皮 合歡花 摩沉香 川楝子 白芍 香櫞 砂仁殼 檀穀芽 蘇羅子(摩) (案228)瘧久不退,遍體萎黃,邪與濕滯一無出路,恐藥不足恃。

     上川樸 豆豉 陳皮 萆薢 通草 連皮檳 秦艽 淡芩 滑石 全蘇 茵陳 炒桑枝 (案229)濕熱交蒸,痰氣穢臭,苔溲俱黃,乃肺癰之萌芽。

     生苡仁 綠豆衣 大貝母 滑石 方通 海浮石 生扁豆 光杏仁 甜葶藶 桑皮 赤苓 海金砂 (案230)似瘧加咳,兩感於邪所緻,一在足少陽,一在手太陰,且先合治。

     柴前胡 桑葉枝 光杏 橘紅 秦艽 法半夏 蘇子葉 上川樸 豆豉 象貝 牛蒡 酒芩 (案231)脘腹撐脹痞痛,脈沉屬氣鬱濁聚,女子以肝為先天,胃宜下降,且以溫通疏達。

     陳香櫞 香附 沉香曲 摩木香 生熟苡仁 帶皮檳 吳萸 檀穀芽 摩烏藥 菖蒲 青陳皮 (案232)瘧痢兩月,形消肉脫,邪積交阻,藥焉能恃,勉方以望轉機萬於一也。

     南沙參 青蒿 楂肉 神麯 白芍(吳萸炒) 於術 赤苓 當歸炭 砂仁 另:陳松花(三分) 煨木香(五分) 五穀蟲(五分) 炒澤瀉(五分) 火腿骨(七分) 五味共研末,粥糊為丸。

     (案233)咳不離乎肺,非外感即內傷。

    為日已久,邇來加甚,脈浮而滑,痰色帶紫。

    想風邪久蘊化熱蒸痰,再從肺胃清洩。

     麻黃 前胡 半夏 生石膏 橘紅 冬瓜子 光杏 象貝 桑葉 牛蒡子 薄荷 (案234)胃氣夾濁,脘痞嘔惡,為日已久,恐成反胃。

     公丁香 延胡 代赭石 苓皮 前胡 廣藿香 橘紅 金沸草 半夏 上川樸 枳實 蔻仁 溫化丸(二錢) (案235)恙延兩月有餘,寒熱無序,近覺大腹膨脹,舌苔黃膩。

    乃少陽之邪併入陽明,脾氣失於健運也。

     製半夏 豆豉 草果皮 淡芩 川通草 冬桑葉 連皮檳 川樸 江枳實 滁菊 香青蒿 溫化丸 (案236)咳血有年,近加音啞,內熱是邪熱逼肺,肺氣大傷也。

     元參(三錢) 象貝(三錢) 生山梔(三錢) 生石膏(七錢) 鮮薄荷(一錢) 桔梗(一錢) 射幹(一錢) 知母(錢半) 竹茹(錢半) 全蟬衣(一錢) 鎊犀尖(五分) 淡芩(錢半) (案237)痢成休息,脈數內熱,咳嗽痰白,得汗不暢,是濕熱不化,復感新風也。

     煨葛根 炒防風 茯苓 枳實 橘紅 木香 川雅連 制川樸 前胡 槐米 砂仁 花檳 (案238)寒熱已輕,咳嗽不平,痰色已濃,舌苔黃膩,濁邪不化,肺失通降之權也。

     金沸草 生石膏 前胡 桑葉 赭石 淡芩 竹茹 冬瓜子 馬兜鈴 象貝 薄荷 橘紅 紫菀 (案239)內熱漸退,咳嗽不減,音啞氣逆,痰色濃白。

    是邪熱灼肺,肺陰已傷,本宜清養,無如近加腹痛便洩,是腸有停積,脾運少權也。

     射幹 連翹 蟬衣 玉泉散 桔梗 煨木香 牛蒡 前胡 枳實 連皮檳 竹茹 木香 導滯丸(二錢) (案240)寒熱雖退,胃濁未清,胃為六腑,以通為主。

     川樸 鬱金 半夏 制軍(後下) 花檳尖 枳實 香附 桑枝 淡芩 草果仁 摩烏藥、摩鬱金(各四分) (案241)寒雖陣作,熱退不清,汗出遍體,咳嗽痰白,面有浮意,兩足亦腫。

    邪蘊不達,脾傷不運,肺感新風,合而為病也。

     金沸草 川樸 枳殼 冬瓜皮 粉前胡 豬苓 草果皮 桑葉 牛蒡 老桂木 薄橘紅苓皮 (案242)歸柴已退寒熱,內虛可知,腹中常覺不和,氣血並病,仍從損門出入。

     當歸 香附 茺蔚子 砂仁 桑葉枝 花檳 丹皮 延胡 五靈脂 青蒿 寧坤丸(一粒) (案243)咳嗽多年,近覺哽噎,脘部作痛,嘔惡便洩。

    寒邪夾濁交阻肝胃,防其成噎。

     金沸草 前胡 半夏 橘紅 控涎丹(三分) 杜蘇子 苦葶藶 鬱金 木香 蔻仁 乾薑 枳實 杵頭糠(三錢) (案244)去夏瘧後,脘左結成一癖,攻撐氣逆,甚則咳嗆,舌黃便艱,是寒濁阻氣,氣痹血瘀,升降不利也。

     炒乾姜 大豆卷 沒藥 香附 枳實 溫化丸(二錢) 延胡索 制茅朮 陳皮 草果 花檳 檳榔丸(二錢) (案245)營虧未復,復聚濁邪,以緻先為左肩膊不利,近又脈數,內熱,苔黃納少也。

     丹參 淡芩 半夏 川雅連(乾薑同炒) 豆卷 穭豆衣 川斷 茯神 蘇葉 桑葉枝 竹茹 金狗脊 (案246)痘案。

     初診:第四朝,地角稠密,又起麟坐,色雖明潤而太嬌嫩,咳嗽作嗆,穀食不多,乃心脾之毒火太甚,身中之氣血為其壅痹,不得流利,一周乳子當此,恐其漿汁不充,為半途而廢。

    擬方備商。

     西洋參(錢半) 制殭蠶(三錢) 丹皮(錢半) 楂炭(三錢) 大有耆(三錢) 大生地(三錢) 川芎(五分) 前胡(一錢) 紅花(二分) 羚羊角(八分) 杭白芍(錢半) 歸身(錢半) 桔梗(四分) 紫花(錢半) 三尖湯代水。

     二診:第七朝,莫言地角麟坐,擦靨愈大,即背部陽躋,現已擦損,漿汁甚清,皆由氣血兩虧,毒火太甚不得外越成漿,反有內陷之勢,所以煩懊不定,咳嗽音啞,不思穀食,大便溏洩,諸款畢集也,變端在爾,將奈之何?醫者之力、草木之功難以挽回,若得神功默佑,或可斡旋元吉。

    勉方備商。

     西洋參(一錢) 白桔梗(四分) 白朮(錢半) 川貝(錢半) 制殭蠶(錢半) 竹茹(錢半) 生甘草(二分) 炙甲末(三分) 白芍(錢半) 茯苓(三錢) 楂炭(二錢) 燈心(三分) 另:上西黃(二釐) 人中黃(一分五釐) 青果炭(一分) 三味研末。

     三診:第八朝,若論擦靨,已有六七,所有未靨之花,不過三四,漿汁雖濃,然粒數無多,不足以洩其毒火,幸而飲食覺增,便數大減,脾胃漸得生機。

    胃者,衛也;脾者,榮也。

    若得榮衛先足,內則保護宮城,外能逐毒表分,從空而化,或有望焉。

    候商。

     北沙參(三錢) 白芍(錢半) 生甘草(二分) 大天冬(錢半) 炒白朮(錢半) 炒淮藥(三錢) 雲茯苓(三錢) 扁豆(三錢) 白桔梗(八分) 淡竹葉(十片) 辰燈心(三分) 清米湯代水。

     另:上犀黃(二釐) 上濂珠(半分) 西血珀(一分五釐) 人中黃(一分五釐) 同研細末服。

     四診:第九朝,頭頂背部漿汁漸濃,然胸腹猶屬空殼清汁,咳嗽噦嗆,咬牙音啞。

    乃毒火內熾充斥上下,未能盡歸花囊也,尚有擦靨之險。

    備商。

     生熟地(各三錢) 西黨參(三錢) 白朮(錢半) 歸身(一錢) 楂炭(二錢) 元參(一錢) 肉果(八分) 大有耆(三錢) 杭白芍(錢半) 象貝(錢半) 制殭蠶(三錢) 竹茹(五分) 炙甲末(三分) 檀穀芽(四錢) 煎湯代水。

     另:上犀黃(二釐) 人中黃(一分五釐) 川貝母(一分五釐) 研末服。

     五診:十一朝,瘡至結痂,元氣大傷,其倦怠嗜臥,似乎合理,但自早至暮,通宵達旦,竟無片刻舉動,此為太過。

    至於不欲吸乳,但能食粥,良由鼻孔窒塞,轉氣不能故耳。

    論其脈象舌苔,內蘊之毒火尚熾,毒雖緩而火最迅速,易生反復,不得不預告之,抑不得不預防之。

    候商。

     南沙參 人中黃 川斛 茯苓 象貝 竹茹葉 大麥冬 淮山藥 扁豆 澤瀉 竹心 綠豆煎湯代水。

     六診:十二朝,神識頗安,似乎倦怠,幸而稍動即覺,呼之即知,從正氣衰憊而論原屬正理,惟仍不食乳,粥食減昨,乃脾胃不運,生氣不振,細以脈舌合參,現已成痂脫疕,毒火諒可外越,想無內竄之理,法當清解之中,兼以扶正。

     北沙參 人中黃 扁豆 地丁 燈心 桔梗 大麥冬 淡竹葉 元參 象貝 茯苓 川斛 生熟穀芽 上西黃、青果炭(二味同研末服) 綠豆湯代水。

     (案247)足兩朝,心肺二經之痘重候,色紫不鮮,神識糊迷,咳嗽身熱。

    風溫引動伏毒,刻下見點未齊,且先解肌透達。

     羚羊角 鮮地 紫草 連翹 石菖 蟬衣 薄荷 摩犀角 丹皮 橘紅 桔梗 牛蒡 象貝 三尖湯代水。

     (案248)第十朝,漿汁較昨雖濃而多,但下體仍然空殼漿清,咳嗆食少,氣短似喘,頭震咬牙,大便不實,乃氣虛不能托毒,血虛不能養木,風動火熾掣提於上,充斥肺胃也,恐其驚厥之變。

    備商。

     生熟地(各三錢) 歸身(一錢) 制殭蠶(三錢) 白芍(二錢) 象貝(三錢) 肉果(一錢) 楂炭(三錢) 人參鬚(四分) 黨參(三錢) 白朮(錢半) 黃耆(三錢) 炙草(四分) 竹茹(一錢) 生熟穀芽(四錢) 煎湯代水。

     (案249)第九朝,花已靨之八九,疕紫而厚,氣血猶可,毒火未能盡洩,本宜清解為法,但從透至今,咳嗽不平,當此立方為主。

     冬瓜子 牛蒡子 杏仁 橘紅 地丁草 淡竹葉 馬兜鈴 桑白皮 薄荷 前胡 象貝母 金沸草 (案250)身熱三日,花透一朝,且用清氣解表法。

     荊芥 蟬衣 紫草 赤芍藥 楂炭 牛蒡 筍尖(三個) 連翹 丹皮 桔梗 鎊犀尖 薄荷 橘紅 (案251)初診:自熱五日,花見朝半,咳嗽噴嚏,煩懊噦惡,點來細小稠密,又犯托腮忌款,形滯色紫,腹硬不便。

    此痘至肝肺毒火本甚,而又外感時令之風邪,內挾有形之痰滯,體小花繁,恐其無力托載,以緻行漿費手。

    擬方候商。

     鎊犀尖(四分,先煎) 桃仁泥(三錢) 紫草(錢半) 赤芍(錢半) 桔梗(五分) 連翹(三錢) 橘紅(五分) 廣生軍(三錢,後入) 粉丹皮(錢半) 薄荷(錢半) 歸尾(錢半) 牛蒡(三錢) 三尖湯代水。

     二診:兩朝半,痘犯托腮,已屬不順,足底未見,勢當未齊,形色較昨雖從耳而轉淡,然大便未行,咳嗽煩懊,肝經之風邪,陽明之積滯與內蘊之毒火,充斥營衛,不得宣越也。

    當此重險之花,雖略奏小效,無如五齡童兒任性堅執,不但不肯服藥,抑且衣被不能著蓋,恐其內不得藥力之助,外不能調護邇適宜,緻生變幻,姑再精選至要之品,不苦易服之味,仿兵在精而不在多之義。

    候商。

     鮮生地(五錢) 羚羊角(一錢) 桔梗(五分) 紫草(一錢) 三尖湯代水。

     三診:四朝半,大便雖行三次,溏而不多,肝肺之毒火稍得下洩之機,而不能挫其猖狂之勢,所以點雖從耳擡髮際,漿腳已動,似屬寒谷春回,詎意天庭擦去一處酒杯大,兩腿上面亦屬揉損,咳嗽乾噦,燔熱不退,乃先天之梟毒,胎中之伏火,充斥於內,擾亂榮衛。

    衛者陽氣,榮者陰血。

    花中最吃緊者,莫重於漿。

    漿乃毒火所成,而毒火全賴乎氣血之消解,氣血既為毒火沖激擾亂,自顧不暇,焉能托毒火歸囊成漿,若別處再見損殘,則狂瀾莫挽矣。

    候商。

     西洋參(錢半) 大有耆(三錢) 生石膏(五錢) 制殭蠶(三錢) 桔梗(五分) 中原地(三錢) 鮮生地(五錢) 大白芍(二錢) 穀芽(三錢) 三尖湯代水。

     四診:五朝半,大便暢行,穀食稍增,似轉一線生機,但天庭、地角、眉間、顴腮無處不損,損固不為善,苟能堆沙發臭,毒火原可外洩,而今結成血蓋,行漿無望矣。

    而以身體四肢視火漸淡,漿甫起,得食則咳,咳則作嗆,毒火膠固不松,氣血難以駕馭,樹小枝繁,乏力支任,八九之險浪風波難免矣。

    擬方候商。

     西黨參(三錢) 西洋參(錢半) 杭白芍(錢半) 角針(一錢) 楂炭(三錢) 大有耆(四錢) 西歸身(錢半) 炙甘草(五分) 元參(二錢) 制殭蠶(三錢) 大生地(五錢) 鮮石斛(四錢) 生穀芽(三錢) 三尖湯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