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薄荷頭 竹茹 (案167)先痢後熱,表裡俱病,勢非輕淺,恐成慢驚。

    仿通則不痛,通因通用之法。

     煨葛根 荊芥炭 淡芩 枳殼 使君子 赤茯苓 熟砂仁 紅神麯 青皮 赤芍 摩沉香、摩木香(各三分) 加楂炭末(五分) (案168)似瘧乃少陽之病,左腹微滿,絡間欲假氣血痰滯而成癖矣,癖則臌,虛則損。

     青蒿 秦艽 淡芩 全蘇 枳殼 通草 豆豉 川樸 黑山梔 桑葉 佛手 青皮、花檳(各六分,沖) (案169)初瘧日久,又加浮腫,便紅,標本同病,恐有腹滿喘急之險。

     連皮檳榔 柴胡 荊芥炭 淡芩 血餘炭 青皮 連皮草果 荷蒂 葛根炭 豆豉 冬桑葉 楂炭 (案170)瘧變為痢,復又傷風,緻增咳嗽身熱,且從太陰陽明治之。

     煨葛根 荊芥 楂炭 桔梗 橘紅 枳實 桑葉 防風根 烏藥 茯苓 前胡 摩花檳、摩木香(各三分,沖) (案171)初瘧月餘,汗少加咳,是復感新風襲肺也。

     麻黃 光杏 製半夏 前胡 藿梗 公丁香 川樸 桑葉 草果仁 橘紅 楂炭 冬瓜皮 (案172)伏暑新風夾痰,以緻身熱咳逆,腹脹而嘈,汗洩不暢。

     麻黃 光杏 牛蒡子 前胡 橘紅 草果仁 淡芩 枳實 連皮檳 川樸 鬱金 冬桑葉 (案173)瘧方三次,遽爾堵截,則邪伏濁遏,趁其外不停作,內發隱癖,以緻腹痛攻撐,寒熱似瘧。

    擬芳香宣洩。

     秦艽 上川樸 豆卷 全蘇 枳殼 赤芍(吳萸三分,同炒) 香附 沉香 連皮花檳 摩烏藥 摩青皮(沖) (案174)獨熱不寒,咳嗽嘔吐,外風引伏邪,病在肺胃二經,如入厥陰,恐變喘驚。

     薄荷 前胡 光杏 象貝 楂炭 菔子 橘紅 桑葉 豆豉 鬱金 牛蒡 枳殼 (案175)寒熱已退,便洩咳嗽,詢知過饕所使,仿金匱移食例治。

     豆卷 沉香曲 烏藥 煨木香 麥芽 新會皮 赤苓 連皮檳 通草 雞內金 青皮 陳香櫞 (案176)寒熱而見咳嗽,必涉於肺,肺司皮毛,似可假汗一達,然右脈澀而不暢,誠恐昏喘之變。

     豆豉 麻黃 枳殼 前胡 辰滑石 光杏仁 象貝 菔子 鬱金 薄荷 冬桑葉 (案177)瘧來不一而作,無非伏邪逗留於少陽陽明之間,寒既戰慄,熱若燎原。

    擬桂柴白虎意。

     桂枝尖 肥知母 柴胡 草果 酒炒芩 秦艽 花檳 蘆根 淡豆豉 紫蘇 桑葉 (案178)惡寒已罷,脈數亦靜,至於邪去正傷,勢所當然,猶乎賊到蹂躪,賊去自然修葺完固,正所謂醫家如兵家耳。

     丹參(二錢) 桑子(二錢) 桑枝(五錢) 黑豆衣(三錢) 穀芽(四錢) 青蒿(二錢) 陳皮(一錢) 秦艽(三錢) 歸身炭(二錢) 淮於術(一錢) 竹茹(一錢) 香櫞(一錢) 枳殼(一錢) (案179)寒熱不慎口腹,緻為遍體腫脹,已見咳嗽,喘息難免。

     青蒿(錢半) 麥芽(三錢) 草果(五錢) 建曲(二錢) 澤蘭瀉(各二錢) 桑皮(三錢) 桑葉(一錢) 花檳(錢半) 上川樸(七分) 赤苓(二錢) 桂枝(五分) 生苡仁(四錢) 冬瓜子皮(各五錢) (案180)胃為六腑之海,以通為用。

    胃病則通達自失,無怪其納減如前,胸似砥柱也。

     烏藥 薤白 鬱金 香附 全瓜蔞 焦楂 上川樸 枳殼 沉香 麥芽 溫化丸(二錢) (案181)便血不已,治宜補中歸脾,冀其引血歸經也。

     於白朮 升麻 白茯苓 柴胡 十灰丸 黨參 當歸頭 白芍 大有耆 藕節 石榴皮 (案182)便行溏水為多,脘腹作痛,一日數行,再當疏胃運脾。

     川樸 茯苓 花檳 廣生軍 臺烏藥 寸金丹 木香 枳實 煨姜 淡吳萸 煨肉果 (案183)大汗得而熱退去,邪達故也,穢惡仍而舌尚膩,濁未化耳,還恐增變。

     豆卷 腹皮 通草 竹茹 佛手 子芩 上川樸 黑山梔 桑葉 佩葉 摩烏藥、摩檀香(各三分,沖) (案184)便血不止,圊數不減,尾閭酸,舌黃,納減。

    想其不但脾胃之濕濁未化,抑且督陽衰罷也,當更葉氏法出入。

     毛鹿角(三分) 益智(二錢) 茯苓(三錢) 車前子(三錢) 樗白皮(一錢) 臟連丸 菟絲餅(一錢) 白芍(一錢) 五味(四分) 禹餘糧(三錢) 荷葉蒂 (案185)寒熱咳逆,今恰七日,胸脅脘痛腹闆,痰不爽而見紅,脈形滑數,舌色灰黃。

    此伏暑為新風引發與宿傷同病,防其昏喘之變。

    候商。

     金沸草 竹茹 豆豉 橘紅絡 薄荷 象貝 鬱金 牛蒡子 前胡 紫菀 另:摩烏藥 三七 生軍 三味沖。

     (案186)咳嗽載餘,近加身熱,是濁邪留戀,肺氣已傷,頗有入損之慮。

     光杏仁 前胡 丹皮 白前 桑葉 冬瓜皮 半夏 蜜炙麻黃 桑皮 石膏 象貝 橘紅 摩鬱金(三分) (案187)初診:脘部痞窒則通體掣痛,正所謂胃為十二經之海,諸經皆稟氣於陽明也。

     炒乾姜 枳實 川樸 金狗脊 左秦艽 香附 連皮檳 烏藥 滁菊 桂枝尖 溫化丸(二錢) 桑枝 二診:中氣不宣,諸氣皆痹。

     金沸草 枳實 乾薑 烏藥 桑枝 連皮檳 赤茯苓 川樸 秦艽 香附 薤白 三診:胃氣失和,脾氣窒痹,是以遍體掣痛,夜寐不安。

     製半夏 桂枝尖 茯神 碧玉散 當歸 佩葉 狗脊 威靈仙 左秦艽 川斷 夜合花 桑枝 獨活 (案188)濕熱內蘊,為肝火交蒸,其勢益甚,所以遍發疹塊,已歷十載,圖治非易。

     羚羊角 丹皮 蓮子肉 生山梔 忍冬藤 茯苓 鮮生地 大貝 白蘚皮 桑枝 碧玉散 防己 (案189)初診:年近天命,經事未停,甚則兩旬一至,此度百日而行,不但經行如注,且有隱紫結塊,良由氣生火,火勢動徹,血海不固也,再延防變。

     炙龜闆 於術 淡芩 黃柏 藕節 血餘炭 陳阿膠 白芍 蒲黃 丹皮 樗皮 十灰丸 二診:經漏漸止,脈常帶數,數則為熱,熱從火生,正所謂血之動由乎火也。

    再擬清養之中佐以益氣,氣足而脾可固攝矣。

     西洋參 玄武闆 茯苓 磁石 淡芩 石榴皮 陳阿膠 野於術 白芍 牡蠣 蓮鬚 柏子仁 三診:經漏後甚,脘痞氣逆,脈形左大於右,舌苔淡黃而膩,的系濁阻胃中,升多降少,肝氣肆橫,脾乏統攝也。

     製半夏 陳皮 茯苓 豬苓 姜皮 砂仁 佩葉 大腹皮 白芍 烏藥 龜闆 藕節 檀香 四診:漏紅雖止,脈見滑數,數有熱,滑有濕濁,顯系所蘊之濕濁尚未盡化,虛則肌表失護,未免輻輳新邪也。

     南沙參 天麻 紫石英 龜闆 幹佩葉 桑葉 石決明 茯神 制茅朮 磁石 白蒺藜 鉤鉤 五診:脈症稍佳,立方似合,再從前意出入。

     制茅朮 於術 大腹皮 滑石 白檀香 半夏 桑枝 炙龜闆 陳皮 幹佩葉 藕節 香穀芽 磁石 (案190)血崩之後,遍體黃浮,股腹攻痛,便瀉溲澀,是脾傷肝橫,土乏堤防,水濕氾濫於脾也。

     老桂木 川樸 連皮檳 木通 姜苓皮 香附 草果仁 枳實 嫩桑枝 商陸 冬瓜皮 琥珀丸、舟車丸(各錢半) (案191)氣機未和,濕濁內阻,當從太厥二陰立方。

     上安桂 川斷 連皮檳 枳實 木通 冬瓜皮 制香附 桑枝 帶皮苓 另:上血珀(三分) 生黑醜(四分) 沉香(二分) 巴豆殼(三分) 研末服。

     (案192)恙延月餘,始為遠途傷脾,兼感風邪,以緻足腫與咳嗽並駕齊至,喘不得已,高年恐有腫滿之變。

     金沸草 苓皮 桑葉 前胡 白芍 舟車丸(錢半) 淮牛膝 苦葶藶 蘇子 鬱金 橘紅 半夏 達痰丸(一錢) (案193)汗雖得,而咳腫未減,是風水夾濁,相搏於肺脾之間也。

     金沸草 前胡 草果皮 半夏 冬瓜皮 川樸 姜皮 老桂木 豬苓 連皮檳 枳實 舟車丸 橘紅 (案194)得汗不暢,大便溏洩,熱勢起伏,咳嗽煩懊。

    乃邪熱夾濕,交蒸肺胃也。

     生石膏 枳實 石菖蒲 前胡 豆豉 桔梗 鮮薄荷 淡芩 花檳榔 連翹 木香 射幹 (案195)大便雖行,脘腹未舒,音啞不持,舌黃底絳。

    邪熱夾濕,濕聚成痰,再從肺胃清洩。

     生山梔 淡芩 川雅連 蟬衣 元參 淡射幹 石菖蒲(三分) 象貝 馬勃 光杏仁 桔梗 竹茹 碧玉散 (案196)經行落後,色殷而痛,舌苔黃膩,脈數而鬱,是氣滯血熱,蒸濕成痰也。

     半夏 淡芩 川雅連 陳皮 丹皮 延胡 麥芽 黑山梔 花檳 幹佩葉 香附 降香 莪朮 (案197)寒熱屢發,面浮,腹脹。

    濕邪留戀,不食脾傷不運也。

     青蒿 淡芩 秦艽 川樸 桑枝 連皮檳 草果 豆豉 枳實 滑石 雅連 冬瓜皮 (案198)濁邪阻痹肺胃,治宜疏中通腑。

     金沸草 前胡 枳實 川樸 橘紅 全瓜蔞 連皮檳 半夏 香附 鬱金 蔻仁 滾痰丸(一錢) (案199)寒熱咳嗽,面色黃浮,是伏暑新風合病,再延防驚。

     麻黃 光杏 金沸草 前胡 草果皮 川樸 防風 象貝 炒枳殼 薄荷 摩鬱金 橘紅 (案200)脫力夾邪,身熱汗少,面色黃浮,舌苔厚膩,濁戀太陰,太陰屬脾,勞則傷脾,一定之理。

     制茅朮 白朮 苓皮 胡黃連 淡芩 滑石 大豆卷 秦艽 黑山梔 炒竹茹 桑葉 青蒿 (案201)舌光而碎,陽邪也;色晦而青,陰徵也,良由風熱為痰所遏,驚脹兩字竊恐難免。

    備商。

     牛蒡 前胡 九節菖 豆豉 象貝 達痰丸(三分) 薄荷 鬱金 天竹黃 連翹 光杏 靈寶如意丹(三分) (案202)伏邪晚發,獨熱不寒,舌色乾白,脈象濡數,陽明之症,逆傳最易。

     葛根 豆豉 佛手 薄荷 枳實 前胡 桑葉 光杏 花檳 鬱金 紫金錠(二分,先服) (案203)寒熱已退而納食不加,舌有灰色,小溲混濁,餘邪未清也。

     豆卷 法半夏 赤白芍 煅牡蠣 滑石 生熟穀芽 丹參 秦艽 方通草 陳廣皮 淮麥 (案204)寒熱既系外邪,何得脈反左大,良由勞碌,濕滯朋比則氣分不舒,脈道不揚也。

     上川樸 秦艽 桑葉枝 豆豉 前胡 藿香梗 花檳 滑石 枳殼實 半夏 蘇葉 保和丸 (案205)痢數雖減,而又咳熱,喻氏逆挽法本因先熱後痢而設,痢仍未止。

    擬假其挽逆之力,以望轉機,否恐慢驚接踵耳。

     南沙參 羌獨活 柴前胡 赤芍炭 赤苓皮 大撫芎 薄荷 枳實炭 槐花炭 紅神麯 香連丸(八分) 回春丸(二粒) 楂炭 (案206)因瘧強截,內傷脾土,熱蘊膚浮色黃,濕熱內戀,恐其入損。

     青蒿 桑葉枝 淡芩 豆卷 滑石 赤苓 通草 採芸曲 秦艽 花粉 萆薢 (案207)症勢稍減,經仍未行,舌裂未滿,總屬損怯根萌。

     全當歸 赤白芍(桂枝三分,同炒) 白薇 桑葉枝 黑豆衣 玫瑰花 粉丹皮 茺蔚子 秦艽 柴胡 功勞葉 香附丸 逍遙丸 (案208)每至黎明,即覺脘阻逆脹,且尚噦惡,是肝與胃氣火上熾也。

     半夏 淡芩 川雅連 黑山梔 橘葉 藿梗 香附 連皮檳 陳皮 沉香(摩沖) (案209)瘧意未清,勞力引發,以緻膚色黃浮,小有寒熱也。

     柴胡 川樸 川斷 草果仁 金狗脊 滑石 秦艽 苓皮 枳殼 冬瓜皮 桑葉枝 牛膝 (案210)此次天癸堪差如舊,痛亦迅減,誠美事也。

    如能逐日向安,則天上玉麟,豈雲不到人間也。

     全當歸(小茴香五分,同炒) 延胡 桂木 制香附 赤白芍 寧坤丸(一粒) 五靈脂 川芎 砂仁 月季花 臺烏藥 (案211)瘧久不食,面色黃浮,是濁邪留戀於脾胃也。

     制茅朮 川樸 青蒿 豆豉 秦艽 竹茹 冬瓜皮 香附 枳殼 桑葉 苓皮 滑石 (案212)舌光多裂,陰分虛也,陰虛則不斂陽而心煩不寐。

     南沙參 枳殼 茯苓神 首烏藤 棗仁炭 焦於術 焦秫米 法半夏 新會皮 桑葉枝 合歡皮 (案213)涼營化濕,血淋已減,白濁未止,痛必有火,脈沉尺大,古人治法不外痛為不通,病日已久,當參脾胃,《經》旨所謂中氣不足,溲便為變是也。

     小薊炭 生白朮 碧玉散 澤瀉 威喜丸(錢半) 鮮南沙參 川萆薢 海金砂 豬白苓 黑山梔 二妙丸 炒白扁豆 (案214)今雖胸脅腹痛得減,然咳嗆氣逆不平,臍上按硬,手不可近,喉間痰聲,宛如拽鋸,舌苔淡黃而幹,滿布黴黑斑點,此係邪積化熱,蒸濁成痰,痰生於胃,而貯於肺,肺胃本降而反升矣,如蒙入膻中,則昏閉可立而待,擬方候商。

     生山梔 橘紅絡 桑皮 牛蒡 象貝 竹茹 前胡 連翹 紫菀 鎊犀尖 枳實 葶藶 茅根 薄荷 礞石滾痰丸(三錢) (案215)先為胃痛,近又寒熱嘔惡,汗少,脈滑而數,當從少陽厥陰疏和。

     青皮 桑葉 蘇葉 摩花檳(三分) 炒枳實 雷丸 鶴蝨 豆豉 川樸 淡吳萸(雅連三分,同炒) 使君子 (案216)壯年遺洩,不為急務,又因咳嗽食少,是濁痰內阻,由胃及肺,為之嗽也,且從此立方。

     蘇子 白朮 象貝 製半夏 潼沙苑 橘紅 桑皮 前胡 牡蠣 白茯苓 檀穀芽 桑枝 (案217)血轉紫殷,較前似減,肝脾似有統藏之意,從前法出入投之。

     西黨參 於術 槐米 樗白皮 芡實 陳阿膠 大有耆(防風炒) 白芍 牡蠣 石榴皮 藕節 (案218)血輕復重,陰絡受傷,童子當此,舍栽培後天一法,別無他求。

     大生地 白芍 於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