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
關燈
小
中
大
不已,面浮汗少,邪戀於脾,脾不運化,恐有脹滿之變。
麻黃 防風 枳殼 前胡 生苡仁 豬苓 桂木 苓皮 通草 桑葉 草果皮 (案113)經行落後,或淋帶遷延,是氣虛血寒,經絡失宣也。
細生地 玫瑰花 當歸 白芍 香附 五靈脂 大有苠(防風炒) 幹佩葉 川芎 杞子 艾葉 (案114)便雖暢行,脘腹稍舒,是濁阻氣痹,肝脾失於條達也。
上安桂 枳殼 沒藥 三稜 通草 草果 延胡 連皮檳 商陸 川樸 烏藥 備急丸(一分五釐) 滾痰丸(錢半) (案115)寒熱腹撐皆減,然病屬七情所緻,必得怡暢情志,方不入損。
當歸 玫瑰花 柴胡 赤芍(吳萸四分炒) 丹皮 延胡 砂仁 花檳 摩烏藥 白薇 薄荷 茯苓 香附 降香 (案116)上午之熱已退,夜分之咳未已,晨起苔灰,痰出黏膩,邪濕固然未清,榮衛亦屬不和,前方既應,逍遙再投,再添洩肺化胃之品。
當歸 秦艽 法半夏 橘紅 光杏仁 柴胡 竹茹 淡芩 薄荷 上川樸 鬱金 金狗脊 (案117)《經》雲:夏傷於暑,秋必成瘧。
瘧雖不離少陽,然口渴舌光,熱不退清,則兼涉陽明。
古人於瘧之一症,必以小柴胡為主方。
既見胃病,當用歸桂柴胡白虎意。
桂枝尖(四分) 淡芩(錢半) 草果(七分) 鮮藿梗(半尺) 淡豆豉(三錢) 佛手(錢半) 帶皮檳(三錢) 柴胡(七分) 半夏(二錢) 肥知母(錢半) 荷花瓣(七片) (案118)睪丸日大,不脹不痛,氣虛下陷,寒濕襲入。
《經》雲:肝絡環陰器,雙丸主腎。
前用流氣通絡,和血緩下之品。
未覺響影,其為痼症無疑,惟不納藥,姑以丸方治之。
橘核丸(二錢) 金匱腎氣丸(錢半) 補中益氣丸(錢半) 砂仁湯下。
(案119)經停腹痛,爾後身熱,肝脾氣血不和,延恐乾血重症。
歸尾 玫瑰花 延胡 連皮檳 撫芎 制香附 青皮 烏藥 春柴胡 另:上桂心(四分) 生蒲黃(一錢) 沉香(五分) 五靈脂(一錢) 生軍 川甲 共研末,紅棗為丸,勻兩次服。
(案120)似瘧半月,汗常頭出,近加面色黃浮,腹痛便洩。
是瘧久傷脾,脾不運化之故。
老桂木 柴胡 葛根 桑葉 冬瓜皮 通草 草果皮 川樸 豆豉 楂炭 江枳殼 淡芩 (案121)咳嗽雖爽,喉燥嗌乾,身熱不退,脈浮而數。
乃風邪未散,猶然化熱蒸痰也。
荊芥 元參 射幹 生梔 碧玉散 橘紅 牛蒡 象貝 蔓荊 桔梗 淨蟬衣 桑葉 熱勢漸和,喉仍乾燥,痰白或紫,今見血絲,是溫化熱,肺絡內傷。
再擬清氣涼營法。
鮮生地 象貝 川石斛 元參 生梔 摩犀尖(三分,沖) 生石膏 紫菀 肥知母 桔梗 鬱金 (案122)懷妊而患起伏,癉瘧今已十有二日,夜分神糊,舌黃滿布,煩悶無汗,脈象沉數。
伏暑與濕皆重,最怕動胎神昏等變。
炒豆豉 山梔 淡芩(薑汁炒) 鮮藿梗 囫圇砂仁 大腹皮 冬桑葉 佛手 另:薄荷梗、九節菖、鬱金(各三分) 研末,以佩葉露、荷花露各二兩調下。
得汗熱退,仍屬起伏,然伏暑夾濕,蘊於氣分之故,每每如此。
刻下病在出入之際,加以有娠,豈可忽略。
上川樸 桑葉 子芩 淡豆豉 連皮檳 佛手 鬱金 紫蔻仁 山梔 竹茹 鮮薄荷 另:九節菖、老檀香各(三分) 同研細末,勻兩次服。
(案123)症勢大減,惟咳嗽一症,病易愈而根難拔,宜謹慎而緩圖之。
金沸草 前胡 鬱金 桑葉 象貝 生苡仁 枇杷葉 光杏 橘紅 半夏 竹茹 北細辛 (案124)時症之後,得脘窒便洩,寒熱,邪又輻輳,濁滯不化,有陰虛成損之險。
蘇子梗 桑葉 烏藥 帶皮檳 穀麥芽 砂仁 柴胡 青陳皮 上川樸 神麯 大豆卷 川桂枝 香砂 枳實丸 (案125)腹痛乏力,微有寒熱,脘部作疼,嘔惡面黃,是脫力夾邪,胃氣失和也。
良薑 燕白 全瓜蔞 香附 廣皮 川斷 上川樸 牛膝 蔻仁 左秦艽 枳殼 竹茹溫化丸(錢半) 備急丸(一分五釐) (案126)辛涼甘寒治肺胃,熱退脈緩,可知風溫內蘊,非無徵也。
然咳痰尚多,前賢治其一面之例。
馬兜鈴 光杏 冬瓜子 桑皮 滑石 通草 竹茹 生苡仁 象貝 海浮石 橘紅 另:鬱金、白芨、川貝,研末,先服。
(案127)瘧久脾土受傷,傷則濕聚蒸痰,是以獨熱不寒,舌黃滿布,脈象濡數,小溲混赤也,恐入損境。
上雅連 新會皮 滑石 淡芩 赤豬苓 福澤瀉 大豆卷 製半夏 通草 佩葉 採芸曲 二妙丸(錢半) (案128)內熱已退,腹痛亦安,誠佳事也。
能於外不勤勞,內無忿恨,方可慶全。
當歸 丹參皮 香青蒿 白蒺藜 玫瑰花 鉤鉤尖 秦艽 青陳皮 延胡索 滁菊 煨木香 四制香附丸 (案129)經行而停,寒熱日久,得食脘腹不舒,脈象漸見細數,邪濁內戀,元正日虛,頗有成損之險。
當歸 黑山梔 香附 茯苓 豆卷 穀芽 柴胡 桑枝葉 秦艽 丹皮 薄荷 淡芩 香砂枳實丸 (案130)風邪襲肺,身熱痰白,噦惡舌黃,得汗不暢。
且從陽明疏達。
麻黃 光杏 牛蒡 前胡 竹茹 杜蘇子 桑皮 桔梗 枳實 薄荷 橘紅 摩鬱金(四分) (案131)勞倦受寒,由寒停積,以緻腹脹而痛,體酸身熱,不一而作也。
蘇梗 川樸 桂枝尖 前胡 烏藥 金狗脊 秦艽 枳實 連皮檳 桑枝 蔻仁 溫化丸(三分,沖) 寒熱稍衰,氣短色浮,脾肺同病,兩顧為治。
桂枝 川樸 金沸草 羌獨活 桑枝 蘇子葉 半夏 枳實 連皮檳 冬瓜皮 陳皮 摩沉香(三分,沖) (案132)身熱不揚,腹痛便膩,是邪積挾濁,阻於太陽陽明故也。
蘇葉 防風 煨木香 烏藥 前胡 桑葉 川樸 枳實 蔻仁 帶皮檳 煨葛根 檳榔丸(二錢) 溫化丸(一錢) (案133)似瘧一月,形瘦力乏,面色無華,得汗不暢。
是勞傷脾土,邪濁留戀也。
制茅朮 白朮 青蒿 大豆卷 桂木 秦艽 金狗脊 川樸 枳殼 製半夏 桑葉 茯苓 (案134)大便雖行,得汗不暢,肢寒身熱,面色黃浮。
濁邪不化,脾胃同病也。
麻黃 川樸 桂枝尖 前胡 豆豉 金沸草 防風 枳殼 草果皮 薄荷 桑葉 方通草 (案135)便血復來,前後不一,脘腹時覺作痛,舌苔黃膩。
乃濕邪蘊於大腸,肝脾胃三經不和也。
荊芥炭 地榆炭 川樸 於術 烏藥 茯苓 槐米炭 上雅連 白芍 紅曲 藕節 駐車丸 (案136)表邪方解,裡積又傷,脾升胃降,皆失其常,食物起居必使其適。
宜辛溫苦芳,以調中下。
蘇葉 佛手 豆卷 烏藥 秦艽 上川樸 廣藿 範志曲 香砂枳實丸(錢半) 溫化丸(錢半)同服。
(案137)寒熱咳腫,汗少脈浮,風水阻於肺脾,二經合病也。
恐變喘促。
蜜炙麻黃 桑葉枝 前胡 光杏 防風 焦麥芽 連皮檳榔 赤豬苓 橘紅 通草 象貝 舟車丸 (案138)古雲:足腫乃脹之始,上咳是喘之漸。
又雲:先脹後喘,治脾;先喘後脹,治肺。
足腫而繼上咳者,當先治脾。
然咳勢較重,治腫亦不可緩,且擬越婢青龍等法。
蜜炙麻黃(後下) 煨石膏 前胡 光杏 老桂木 枳殼 冬瓜子皮 北細辛 橘紅 雲苓 金沸草 鬱金 (案139)脈細而弦,弦為肝氣有餘,細為陰液不足。
補陰之藥,味勝於氣,疏氣之品,辛多於甘,獨顧一邊,猶恐顧此失彼,姑選酸甘辛芳之品。
白芍(吳萸炒) 川斛 橘葉紅 川楝子 蜜炙香櫞 沉香化痰丸(錢半) 青皮 木瓜 上沉香 黑豆衣 小溫中丸(錢半) 脾約麻仁丸(錢半) (案140)肝脾失和,濁滯內阻,且用疏中通腑法。
川樸 青皮 制軍 香附 光杏仁 黑山梔 枳實 全瓜蔞 花檳 蔻仁 摩沉香(三分,沖) (案141)得汗不暢,大便未行,邪積無路可洩,再為雙解。
麻黃 青皮 石膏 橘紅 前胡 連皮檳 桔梗 牛蒡 薄荷 黑山梔 枳實 滾痰丸(七分) (案142)腹脹又盛,而且作痛,再從太陰陽明疏通。
老桂木 川樸 香附 草果皮 烏藥 桑枝 連皮檳 木香 枳實 川木通 控涎丹 溫化丸(錢半) (案143)頭暈已平,烘熱未退,再為清養以濡之。
炙龜闆 白芍 丹皮 石決明 天麻 桑枝 羚羊角 蒺藜 茯神 煅龍骨 鉤鉤 竹茹 (案144)脘腹攻痛,而為下痢,是暑濕挾積,交阻脾胃也。
川樸 枳實 生軍 烏藥 木香 紅曲 花檳 楂炭 乾薑 茯苓 通草 (案145)肝風夾痰,內阻而蒙機竅,恐成症。
半夏 鉤鉤 白石英 金沸草 制蠶 鐵落 鬱金 竹黃 薄橘紅 煨天麻 決明 礞石滾痰丸 (案146)衛氣翕開不和,遂為寒熱,口膩痰多,舌色黃厚,口渴喜飲,心悸眩暈。
臟真亦虧,邪濕留戀,用藥有顧此失彼之難,病勢無一掃而清之效矣。
當歸炭 竹茹 桑子 半夏 秦艽 鉤鉤尖 丹參炭 青蒿 香櫞附 橘紅 蔻仁 和中丸 (案147)先為面浮,繼漸入下,腹亦滿,二便少,風襲於上,滯傷於下。
且用開洩,必得汗便俱暢,庶免喘急。
浮萍 防風 前胡 連皮檳 赤豬苓 川通草 枳殼 上川樸 光杏 冬瓜皮 澤葉瀉 舟車丸 (案148)寒甚極,熱壯熾,似屬瘧象。
第熱退不盡,無汗咳嗽,風邪伏邪同病也。
浮萍 前胡 薄荷 柴胡 鬱金 象貝 葛根 光杏 豆豉 酒芩 花檳 黑山梔 滑石 (案149)瘧久加以浮腫,邪濁傷脾之故,恐變驚久成臌。
青皮 草果 桑皮 淡芩 桑葉 赤茯苓 花檳 川樸 姜皮 豆豉 青蒿 冬瓜皮 (案150)恙延八月,不寒連熱,兩足為甚,咳嗽痰紅,汗洩不暢,痰穢噴人。
是風戀日久,內蘊化熱蒸痰灼肺,肺絡暗傷也。
炙紫菀 生石膏 淡芩 薄荷 連皮檳 冬瓜子 象貝母 粉前胡 橘紅 丹皮 摩犀尖 摩鬱金(各三分) (案151)便血日久,用補中歸脾,而覺氣墜多洩者,是脾氣大傷,統攝無權也。
西黨參 大生地 白芍 升麻 訶子肉 禦米殼 大有耆(防風根炒) 野於術 淡芩 柴胡石榴皮 駐車丸、十灰丸(各錢半) (案152)有夢而遺,心火先動,背脊作痛,精虧之象。
青囊斑龍丸、荊公妙香丸各(二錢) 大補陰丸(二錢) 分上下午服,蓮心湯下。
(案153)汗便雖得,邪未盡達,所以熱勢不退,而尚煩懊也,再從肺胃清洩。
射幹 鬱金 豆豉 黑山梔 竹茹 牛蒡子 淡芩 前胡 橘紅 桔梗 連翹 鮮薄荷(洗打,四錢) (案154)小產之後,脘腹鼓脹,胎墮之後小瘥,繼則動氣,以緻腹又膨脹,惟慮成痼不治。
老桂木 草果皮 連皮檳 川樸 延胡 枳實 商陸 (案155)蒂丁下垂,恙後當此,是氣火上熾,陰液不足也。
西洋參 馬勃 淡芩 連翹 雅連 白茅根 黑山梔 元參 象貝 竹茹 丹皮 碧玉散 (案156)脈象揚抑不齊,中氣為痰所阻,陽不入陰。
《內經》所謂胃不和也。
仿黃連溫膽法。
姜雅連 茯苓神 秫米炭 橘紅 枳實 栝蔞 礬半夏 杜竹茹(薑汁炒) 京川貝 山梔 棗仁 滑石 (案157)胃司納,脾司消,納多而消遲,勞倦傷脾可知,脾屬土,濕為土氣。
脈象之濡數,稍勞則溲赤,陽動則濕蒸為熱也。
滁菊 枳殼 通草 赤苓神 豆卷 採芸曲 鉤鉤 白蒺 萆薢 功勞葉 秦艽 穀麥芽 (案158)鼻漏濁涕,謂之鼻淵。
此由風溫上襲而走孔竅,雖屬多年,尚宜辛散。
辛夷 牛蒡 桔梗 白芷 蒼耳子 蔓荊子 蔥管(一尺) 黑山梔 滁菊 蟬衣 薄荷 松羅茶 藿肥丸(二錢) (案159)五更寒暑,常為寒熱,加以操勞不輟,月事不行,脈舌參之,元正固虛,邪濁尚戀。
古雲:鞭長莫及。
此症是也。
當歸 桑葉枝 柴胡 茺蔚 澤蘭 加味逍遙丸(二錢) 上川樸 功勞葉 秦艽 淡芩豆豉 四制香附丸(二錢) (案160)咳嗽之恙,本難速愈,況為日久,屢治屢發,治平則易,杜根則難。
冬瓜子 光杏 象貝 法半夏 鬱金 桑皮 枇杷葉 甜葶藶 前胡 橘紅 薑汁炒竹茹 (案161)得汗熱退,汗止熱起,的是濕邪熏蒸之故,有娠當此,最易增變。
黑山梔 子芩 佛手 上川樸 桑葉 滑石 豆豉 腹皮 桔梗 通草 連蒂荷葉(半張) (案162)獨熱不寒,病在陽明。
陽明為中州之地,出入最易,恐變驚閉。
黑山梔 花檳 上川樸 淡芩 桑葉 紫蘇 豆卷 枳實 通草 滑石 佛手 (案163)經事愆期,且兼寒熱攻痛,而見右脈大者,先治其標。
全當歸 柴胡 薄荷 甘菊 延胡 赤芍 桂枝(四分) 茯苓神 桑葉 秦艽 澤蘭 穀芽 茺蔚 (案164)積勞為本,邪濕為標,標急於本,治標為主,治本緩圖。
獨活 豆卷 甘菊 蘇葉梗 上川樸 蠶沙 枳殼 秦艽 通草 桑葉枝 前胡 (案165)瘧邪未楚,因勞復發,當從少陽疏達。
葛根 柴胡 草果 蘇葉梗 川樸 獨活 秦艽 枳實 桑葉 新會皮 延胡 (案166)風邪襲肺,咳嗽痰黏,症勢甫起,疏達為法,無如素有血症,恐其引血上乘。
荊芥 前胡 橘紅 冬瓜皮 光杏仁 紫菀 牛蒡 象貝 半夏 桑葉皮
麻黃 防風 枳殼 前胡 生苡仁 豬苓 桂木 苓皮 通草 桑葉 草果皮 (案113)經行落後,或淋帶遷延,是氣虛血寒,經絡失宣也。
細生地 玫瑰花 當歸 白芍 香附 五靈脂 大有苠(防風炒) 幹佩葉 川芎 杞子 艾葉 (案114)便雖暢行,脘腹稍舒,是濁阻氣痹,肝脾失於條達也。
上安桂 枳殼 沒藥 三稜 通草 草果 延胡 連皮檳 商陸 川樸 烏藥 備急丸(一分五釐) 滾痰丸(錢半) (案115)寒熱腹撐皆減,然病屬七情所緻,必得怡暢情志,方不入損。
當歸 玫瑰花 柴胡 赤芍(吳萸四分炒) 丹皮 延胡 砂仁 花檳 摩烏藥 白薇 薄荷 茯苓 香附 降香 (案116)上午之熱已退,夜分之咳未已,晨起苔灰,痰出黏膩,邪濕固然未清,榮衛亦屬不和,前方既應,逍遙再投,再添洩肺化胃之品。
當歸 秦艽 法半夏 橘紅 光杏仁 柴胡 竹茹 淡芩 薄荷 上川樸 鬱金 金狗脊 (案117)《經》雲:夏傷於暑,秋必成瘧。
瘧雖不離少陽,然口渴舌光,熱不退清,則兼涉陽明。
古人於瘧之一症,必以小柴胡為主方。
既見胃病,當用歸桂柴胡白虎意。
桂枝尖(四分) 淡芩(錢半) 草果(七分) 鮮藿梗(半尺) 淡豆豉(三錢) 佛手(錢半) 帶皮檳(三錢) 柴胡(七分) 半夏(二錢) 肥知母(錢半) 荷花瓣(七片) (案118)睪丸日大,不脹不痛,氣虛下陷,寒濕襲入。
《經》雲:肝絡環陰器,雙丸主腎。
前用流氣通絡,和血緩下之品。
未覺響影,其為痼症無疑,惟不納藥,姑以丸方治之。
橘核丸(二錢) 金匱腎氣丸(錢半) 補中益氣丸(錢半) 砂仁湯下。
(案119)經停腹痛,爾後身熱,肝脾氣血不和,延恐乾血重症。
歸尾 玫瑰花 延胡 連皮檳 撫芎 制香附 青皮 烏藥 春柴胡 另:上桂心(四分) 生蒲黃(一錢) 沉香(五分) 五靈脂(一錢) 生軍 川甲 共研末,紅棗為丸,勻兩次服。
(案120)似瘧半月,汗常頭出,近加面色黃浮,腹痛便洩。
是瘧久傷脾,脾不運化之故。
老桂木 柴胡 葛根 桑葉 冬瓜皮 通草 草果皮 川樸 豆豉 楂炭 江枳殼 淡芩 (案121)咳嗽雖爽,喉燥嗌乾,身熱不退,脈浮而數。
乃風邪未散,猶然化熱蒸痰也。
荊芥 元參 射幹 生梔 碧玉散 橘紅 牛蒡 象貝 蔓荊 桔梗 淨蟬衣 桑葉 熱勢漸和,喉仍乾燥,痰白或紫,今見血絲,是溫化熱,肺絡內傷。
再擬清氣涼營法。
鮮生地 象貝 川石斛 元參 生梔 摩犀尖(三分,沖) 生石膏 紫菀 肥知母 桔梗 鬱金 (案122)懷妊而患起伏,癉瘧今已十有二日,夜分神糊,舌黃滿布,煩悶無汗,脈象沉數。
伏暑與濕皆重,最怕動胎神昏等變。
炒豆豉 山梔 淡芩(薑汁炒) 鮮藿梗 囫圇砂仁 大腹皮 冬桑葉 佛手 另:薄荷梗、九節菖、鬱金(各三分) 研末,以佩葉露、荷花露各二兩調下。
得汗熱退,仍屬起伏,然伏暑夾濕,蘊於氣分之故,每每如此。
刻下病在出入之際,加以有娠,豈可忽略。
上川樸 桑葉 子芩 淡豆豉 連皮檳 佛手 鬱金 紫蔻仁 山梔 竹茹 鮮薄荷 另:九節菖、老檀香各(三分) 同研細末,勻兩次服。
(案123)症勢大減,惟咳嗽一症,病易愈而根難拔,宜謹慎而緩圖之。
金沸草 前胡 鬱金 桑葉 象貝 生苡仁 枇杷葉 光杏 橘紅 半夏 竹茹 北細辛 (案124)時症之後,得脘窒便洩,寒熱,邪又輻輳,濁滯不化,有陰虛成損之險。
蘇子梗 桑葉 烏藥 帶皮檳 穀麥芽 砂仁 柴胡 青陳皮 上川樸 神麯 大豆卷 川桂枝 香砂 枳實丸 (案125)腹痛乏力,微有寒熱,脘部作疼,嘔惡面黃,是脫力夾邪,胃氣失和也。
良薑 燕白 全瓜蔞 香附 廣皮 川斷 上川樸 牛膝 蔻仁 左秦艽 枳殼 竹茹溫化丸(錢半) 備急丸(一分五釐) (案126)辛涼甘寒治肺胃,熱退脈緩,可知風溫內蘊,非無徵也。
然咳痰尚多,前賢治其一面之例。
馬兜鈴 光杏 冬瓜子 桑皮 滑石 通草 竹茹 生苡仁 象貝 海浮石 橘紅 另:鬱金、白芨、川貝,研末,先服。
(案127)瘧久脾土受傷,傷則濕聚蒸痰,是以獨熱不寒,舌黃滿布,脈象濡數,小溲混赤也,恐入損境。
上雅連 新會皮 滑石 淡芩 赤豬苓 福澤瀉 大豆卷 製半夏 通草 佩葉 採芸曲 二妙丸(錢半) (案128)內熱已退,腹痛亦安,誠佳事也。
能於外不勤勞,內無忿恨,方可慶全。
當歸 丹參皮 香青蒿 白蒺藜 玫瑰花 鉤鉤尖 秦艽 青陳皮 延胡索 滁菊 煨木香 四制香附丸 (案129)經行而停,寒熱日久,得食脘腹不舒,脈象漸見細數,邪濁內戀,元正日虛,頗有成損之險。
當歸 黑山梔 香附 茯苓 豆卷 穀芽 柴胡 桑枝葉 秦艽 丹皮 薄荷 淡芩 香砂枳實丸 (案130)風邪襲肺,身熱痰白,噦惡舌黃,得汗不暢。
且從陽明疏達。
麻黃 光杏 牛蒡 前胡 竹茹 杜蘇子 桑皮 桔梗 枳實 薄荷 橘紅 摩鬱金(四分) (案131)勞倦受寒,由寒停積,以緻腹脹而痛,體酸身熱,不一而作也。
蘇梗 川樸 桂枝尖 前胡 烏藥 金狗脊 秦艽 枳實 連皮檳 桑枝 蔻仁 溫化丸(三分,沖) 寒熱稍衰,氣短色浮,脾肺同病,兩顧為治。
桂枝 川樸 金沸草 羌獨活 桑枝 蘇子葉 半夏 枳實 連皮檳 冬瓜皮 陳皮 摩沉香(三分,沖) (案132)身熱不揚,腹痛便膩,是邪積挾濁,阻於太陽陽明故也。
蘇葉 防風 煨木香 烏藥 前胡 桑葉 川樸 枳實 蔻仁 帶皮檳 煨葛根 檳榔丸(二錢) 溫化丸(一錢) (案133)似瘧一月,形瘦力乏,面色無華,得汗不暢。
是勞傷脾土,邪濁留戀也。
制茅朮 白朮 青蒿 大豆卷 桂木 秦艽 金狗脊 川樸 枳殼 製半夏 桑葉 茯苓 (案134)大便雖行,得汗不暢,肢寒身熱,面色黃浮。
濁邪不化,脾胃同病也。
麻黃 川樸 桂枝尖 前胡 豆豉 金沸草 防風 枳殼 草果皮 薄荷 桑葉 方通草 (案135)便血復來,前後不一,脘腹時覺作痛,舌苔黃膩。
乃濕邪蘊於大腸,肝脾胃三經不和也。
荊芥炭 地榆炭 川樸 於術 烏藥 茯苓 槐米炭 上雅連 白芍 紅曲 藕節 駐車丸 (案136)表邪方解,裡積又傷,脾升胃降,皆失其常,食物起居必使其適。
宜辛溫苦芳,以調中下。
蘇葉 佛手 豆卷 烏藥 秦艽 上川樸 廣藿 範志曲 香砂枳實丸(錢半) 溫化丸(錢半)同服。
(案137)寒熱咳腫,汗少脈浮,風水阻於肺脾,二經合病也。
恐變喘促。
蜜炙麻黃 桑葉枝 前胡 光杏 防風 焦麥芽 連皮檳榔 赤豬苓 橘紅 通草 象貝 舟車丸 (案138)古雲:足腫乃脹之始,上咳是喘之漸。
又雲:先脹後喘,治脾;先喘後脹,治肺。
足腫而繼上咳者,當先治脾。
然咳勢較重,治腫亦不可緩,且擬越婢青龍等法。
蜜炙麻黃(後下) 煨石膏 前胡 光杏 老桂木 枳殼 冬瓜子皮 北細辛 橘紅 雲苓 金沸草 鬱金 (案139)脈細而弦,弦為肝氣有餘,細為陰液不足。
補陰之藥,味勝於氣,疏氣之品,辛多於甘,獨顧一邊,猶恐顧此失彼,姑選酸甘辛芳之品。
白芍(吳萸炒) 川斛 橘葉紅 川楝子 蜜炙香櫞 沉香化痰丸(錢半) 青皮 木瓜 上沉香 黑豆衣 小溫中丸(錢半) 脾約麻仁丸(錢半) (案140)肝脾失和,濁滯內阻,且用疏中通腑法。
川樸 青皮 制軍 香附 光杏仁 黑山梔 枳實 全瓜蔞 花檳 蔻仁 摩沉香(三分,沖) (案141)得汗不暢,大便未行,邪積無路可洩,再為雙解。
麻黃 青皮 石膏 橘紅 前胡 連皮檳 桔梗 牛蒡 薄荷 黑山梔 枳實 滾痰丸(七分) (案142)腹脹又盛,而且作痛,再從太陰陽明疏通。
老桂木 川樸 香附 草果皮 烏藥 桑枝 連皮檳 木香 枳實 川木通 控涎丹 溫化丸(錢半) (案143)頭暈已平,烘熱未退,再為清養以濡之。
炙龜闆 白芍 丹皮 石決明 天麻 桑枝 羚羊角 蒺藜 茯神 煅龍骨 鉤鉤 竹茹 (案144)脘腹攻痛,而為下痢,是暑濕挾積,交阻脾胃也。
川樸 枳實 生軍 烏藥 木香 紅曲 花檳 楂炭 乾薑 茯苓 通草 (案145)肝風夾痰,內阻而蒙機竅,恐成症。
半夏 鉤鉤 白石英 金沸草 制蠶 鐵落 鬱金 竹黃 薄橘紅 煨天麻 決明 礞石滾痰丸 (案146)衛氣翕開不和,遂為寒熱,口膩痰多,舌色黃厚,口渴喜飲,心悸眩暈。
臟真亦虧,邪濕留戀,用藥有顧此失彼之難,病勢無一掃而清之效矣。
當歸炭 竹茹 桑子 半夏 秦艽 鉤鉤尖 丹參炭 青蒿 香櫞附 橘紅 蔻仁 和中丸 (案147)先為面浮,繼漸入下,腹亦滿,二便少,風襲於上,滯傷於下。
且用開洩,必得汗便俱暢,庶免喘急。
浮萍 防風 前胡 連皮檳 赤豬苓 川通草 枳殼 上川樸 光杏 冬瓜皮 澤葉瀉 舟車丸 (案148)寒甚極,熱壯熾,似屬瘧象。
第熱退不盡,無汗咳嗽,風邪伏邪同病也。
浮萍 前胡 薄荷 柴胡 鬱金 象貝 葛根 光杏 豆豉 酒芩 花檳 黑山梔 滑石 (案149)瘧久加以浮腫,邪濁傷脾之故,恐變驚久成臌。
青皮 草果 桑皮 淡芩 桑葉 赤茯苓 花檳 川樸 姜皮 豆豉 青蒿 冬瓜皮 (案150)恙延八月,不寒連熱,兩足為甚,咳嗽痰紅,汗洩不暢,痰穢噴人。
是風戀日久,內蘊化熱蒸痰灼肺,肺絡暗傷也。
炙紫菀 生石膏 淡芩 薄荷 連皮檳 冬瓜子 象貝母 粉前胡 橘紅 丹皮 摩犀尖 摩鬱金(各三分) (案151)便血日久,用補中歸脾,而覺氣墜多洩者,是脾氣大傷,統攝無權也。
西黨參 大生地 白芍 升麻 訶子肉 禦米殼 大有耆(防風根炒) 野於術 淡芩 柴胡石榴皮 駐車丸、十灰丸(各錢半) (案152)有夢而遺,心火先動,背脊作痛,精虧之象。
青囊斑龍丸、荊公妙香丸各(二錢) 大補陰丸(二錢) 分上下午服,蓮心湯下。
(案153)汗便雖得,邪未盡達,所以熱勢不退,而尚煩懊也,再從肺胃清洩。
射幹 鬱金 豆豉 黑山梔 竹茹 牛蒡子 淡芩 前胡 橘紅 桔梗 連翹 鮮薄荷(洗打,四錢) (案154)小產之後,脘腹鼓脹,胎墮之後小瘥,繼則動氣,以緻腹又膨脹,惟慮成痼不治。
老桂木 草果皮 連皮檳 川樸 延胡 枳實 商陸 (案155)蒂丁下垂,恙後當此,是氣火上熾,陰液不足也。
西洋參 馬勃 淡芩 連翹 雅連 白茅根 黑山梔 元參 象貝 竹茹 丹皮 碧玉散 (案156)脈象揚抑不齊,中氣為痰所阻,陽不入陰。
《內經》所謂胃不和也。
仿黃連溫膽法。
姜雅連 茯苓神 秫米炭 橘紅 枳實 栝蔞 礬半夏 杜竹茹(薑汁炒) 京川貝 山梔 棗仁 滑石 (案157)胃司納,脾司消,納多而消遲,勞倦傷脾可知,脾屬土,濕為土氣。
脈象之濡數,稍勞則溲赤,陽動則濕蒸為熱也。
滁菊 枳殼 通草 赤苓神 豆卷 採芸曲 鉤鉤 白蒺 萆薢 功勞葉 秦艽 穀麥芽 (案158)鼻漏濁涕,謂之鼻淵。
此由風溫上襲而走孔竅,雖屬多年,尚宜辛散。
辛夷 牛蒡 桔梗 白芷 蒼耳子 蔓荊子 蔥管(一尺) 黑山梔 滁菊 蟬衣 薄荷 松羅茶 藿肥丸(二錢) (案159)五更寒暑,常為寒熱,加以操勞不輟,月事不行,脈舌參之,元正固虛,邪濁尚戀。
古雲:鞭長莫及。
此症是也。
當歸 桑葉枝 柴胡 茺蔚 澤蘭 加味逍遙丸(二錢) 上川樸 功勞葉 秦艽 淡芩豆豉 四制香附丸(二錢) (案160)咳嗽之恙,本難速愈,況為日久,屢治屢發,治平則易,杜根則難。
冬瓜子 光杏 象貝 法半夏 鬱金 桑皮 枇杷葉 甜葶藶 前胡 橘紅 薑汁炒竹茹 (案161)得汗熱退,汗止熱起,的是濕邪熏蒸之故,有娠當此,最易增變。
黑山梔 子芩 佛手 上川樸 桑葉 滑石 豆豉 腹皮 桔梗 通草 連蒂荷葉(半張) (案162)獨熱不寒,病在陽明。
陽明為中州之地,出入最易,恐變驚閉。
黑山梔 花檳 上川樸 淡芩 桑葉 紫蘇 豆卷 枳實 通草 滑石 佛手 (案163)經事愆期,且兼寒熱攻痛,而見右脈大者,先治其標。
全當歸 柴胡 薄荷 甘菊 延胡 赤芍 桂枝(四分) 茯苓神 桑葉 秦艽 澤蘭 穀芽 茺蔚 (案164)積勞為本,邪濕為標,標急於本,治標為主,治本緩圖。
獨活 豆卷 甘菊 蘇葉梗 上川樸 蠶沙 枳殼 秦艽 通草 桑葉枝 前胡 (案165)瘧邪未楚,因勞復發,當從少陽疏達。
葛根 柴胡 草果 蘇葉梗 川樸 獨活 秦艽 枳實 桑葉 新會皮 延胡 (案166)風邪襲肺,咳嗽痰黏,症勢甫起,疏達為法,無如素有血症,恐其引血上乘。
荊芥 前胡 橘紅 冬瓜皮 光杏仁 紫菀 牛蒡 象貝 半夏 桑葉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