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關燈
小
中
大
絳。
此由邪積夾痰互阻,肺胃表裡既無出路,自然鬱蒸化熱,蒸痰動風。
風藏於肝,痰生於胃,胃為十二經之總路,肝為東方乙木。
胃氣不降,風火上升,所以至其時而益甚,驚厥生焉。
刻雖針刺便行,然神識未清,手搐目竄,語言不出。
胸中本屬清曠之地,而今轉為塵霧之天,機竅被其矇蔽,經絡被其阻痹也,勢在險峻,難免復驚之變。
羚羊角 鉤鉤 竹黃 山梔 連翹心 淡芩 薄荷 大力子 川貝 殭蠶 茅根 珍珠母 另:礞石 膽星 石菖蒲 麝香 金箔 風化硝 六味研末,竹油調服。
(案16)乳兒未及載半,痃瘧已延年餘,幸而脾胃強壯,後天有權,仲春得以向愈。
詎知感冒風溫,染成頓咳,邇來熱甚,三日即發驚厥,目竄睨視,搐搦反張,哭不轉聲,涕淚皆無,諸疑畢集,無端不作,作後神識似慧而屢發不已,良由病雜遷延,氣陰俱傷,氣傷則絡脈空乏,陰傷則木失涵養,化無情之風火,夾有形之痰濁,蒙竅襲絡。
夫絡為小路,竅乃空洞,非邪不進,非虛不入,所謂邪行如水,虛處則受也。
思其既進不易外出,所服藥餌,苟非直抵病所,安能轉危為吉?是故為醫者不得不傾心吐膽,搜索枯腸,勉擬一方,以期化險為夷。
珍珠母 生鐵落 白石英 鉤鉤 竹黃 殭蠶 川貝 薄荷 膽星 絲瓜絡 龍齒 另:礞石 蠍尾 玳瑁 金箔 以上四味研末,先服。
(案17)驚不離肝,閉不離心。
熱入於裡宜開,痰積阻中,自然開之不應,既屬有形之阻,必當通導於裡,以望天氣一開,地氣乃降,或可挽回。
金礞石(三錢) 上生軍(三錢) 肥皂莢(四寸) 乾地龍(三條) 幹薄荷(一錢) 當門子(三釐,化服) (案18)初診:多病多虛之體,而患時令風溫之症,始則寒慄而熱,繼則咳嗽多痰,今方三日,忽然熱退咳平,面紅轉白,痰無吐出,旁觀者皆為病去之象,主病者亦因多病多虛之體,雖患時症,不過爾爾。
詎意神識漸漸不慧,糊語喃喃不已,及診其脈,細數無神,左手搏指,舌苔浮白,大便溏洩,分明邪乘虛陷,痰蒙內竅,勢屬至危。
姑擬扶正達邪,護裡宣開一法。
古人雲虛人善變,此症殆有是焉。
參葉 前胡 桔梗 牛蒡 射幹 制殭蠶 鬱金 石菖蒲 膽星 天竺黃 豬苓 萬氏清心丸 二診:今日便瀉竟有二十數之多,自然病情尤增變幻,陰液由此而涸,風陽從斯而升,日昨之神識一毫未慧,反加撮空痙厥,幸而厥少於痙,正氣尚留一線,所以厥而復醒。
古雲,撮空一症,非大實即大虛,實則神明被逼,虛則神明渙散,此症實耶?虛耶?逼耶?散耶?何待智者言而喻耶。
危篤若是,雖無把握,焉能聽其自然?勉擬精靈護裡,三甲潛陽,輔以熄風滌痰之品,以望百中圖一而已。
龜闆 鱉甲 牡蠣 洋參 鉤鉤 石決 白蒺藜 制殭蠶 天竺黃 膽星 石菖蒲 另:濂珠 玳瑁 金箔 月石 四味研末服。
三診:今日痙厥頓止,昨方難言不效。
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令人有應接不暇之勢。
午後忽變,似祟之附,確似癲狂之象。
《內經》曰:重陽則狂,重陰則癲。
陰者痰之類,陽者火之謂。
兩日前神識已糊,勢必痰火駕輕就熟而入,冀其返正得奏線效,再觀休咎。
西洋參 辰茯神 龍齒 青蛤散 遠志 膽星 竹黃 玉泉散 知母 鉤鉤 另:濂珠 西黃 玳瑁 硃砂 金箔 以上五味共研末服。
四診:狂亂整日,繼之以夜,直至今晨,二便並行乃止,止則其脈也宛如平人,未刻而大汗遍體,濕透重衾,遂為兩目迷睡,隱隱嘆息,循衣摸床,手指蠕動,面色如紙,脈細若無,舌苔光澤不紅,言語聲氣不續,此名脫。
本無治法,勉因脈未躁疾,汗未全冷,陽氣雖欲離陰而飛越於外,陰精尚有涵養而交紐於內。
然素傷之陰能有幾何,如不汲汲斂攝補益,終歸於脫。
勉擬一方,亦屬背誠矣。
人參 坎氣 白芍 牡蠣 五味子 牛膝 菟絲子 五診:昨日陽欲離陰,脫象已備,而用獨參扶正,坎氣鈕鏈,牡蠣澀以固之,五味酸以收之,牛膝引陽入陰,白芍從陰引陽,菟絲凝結正氣,居然汗止陽回,氣歸神宅。
如此轉機,藥功厥偉。
如當此之際,委之天命,其悔何窮?由此觀之,病之挽回雖系造化,亦由人力耳。
刻下大寇蕩靖,城倉敝敗,善後之事,宜作如是論。
人參 茯苓神 金石斛 橘白 竹二青 川貝母 枇杷葉 秫米
此由邪積夾痰互阻,肺胃表裡既無出路,自然鬱蒸化熱,蒸痰動風。
風藏於肝,痰生於胃,胃為十二經之總路,肝為東方乙木。
胃氣不降,風火上升,所以至其時而益甚,驚厥生焉。
刻雖針刺便行,然神識未清,手搐目竄,語言不出。
胸中本屬清曠之地,而今轉為塵霧之天,機竅被其矇蔽,經絡被其阻痹也,勢在險峻,難免復驚之變。
羚羊角 鉤鉤 竹黃 山梔 連翹心 淡芩 薄荷 大力子 川貝 殭蠶 茅根 珍珠母 另:礞石 膽星 石菖蒲 麝香 金箔 風化硝 六味研末,竹油調服。
(案16)乳兒未及載半,痃瘧已延年餘,幸而脾胃強壯,後天有權,仲春得以向愈。
詎知感冒風溫,染成頓咳,邇來熱甚,三日即發驚厥,目竄睨視,搐搦反張,哭不轉聲,涕淚皆無,諸疑畢集,無端不作,作後神識似慧而屢發不已,良由病雜遷延,氣陰俱傷,氣傷則絡脈空乏,陰傷則木失涵養,化無情之風火,夾有形之痰濁,蒙竅襲絡。
夫絡為小路,竅乃空洞,非邪不進,非虛不入,所謂邪行如水,虛處則受也。
思其既進不易外出,所服藥餌,苟非直抵病所,安能轉危為吉?是故為醫者不得不傾心吐膽,搜索枯腸,勉擬一方,以期化險為夷。
珍珠母 生鐵落 白石英 鉤鉤 竹黃 殭蠶 川貝 薄荷 膽星 絲瓜絡 龍齒 另:礞石 蠍尾 玳瑁 金箔 以上四味研末,先服。
(案17)驚不離肝,閉不離心。
熱入於裡宜開,痰積阻中,自然開之不應,既屬有形之阻,必當通導於裡,以望天氣一開,地氣乃降,或可挽回。
金礞石(三錢) 上生軍(三錢) 肥皂莢(四寸) 乾地龍(三條) 幹薄荷(一錢) 當門子(三釐,化服) (案18)初診:多病多虛之體,而患時令風溫之症,始則寒慄而熱,繼則咳嗽多痰,今方三日,忽然熱退咳平,面紅轉白,痰無吐出,旁觀者皆為病去之象,主病者亦因多病多虛之體,雖患時症,不過爾爾。
詎意神識漸漸不慧,糊語喃喃不已,及診其脈,細數無神,左手搏指,舌苔浮白,大便溏洩,分明邪乘虛陷,痰蒙內竅,勢屬至危。
姑擬扶正達邪,護裡宣開一法。
古人雲虛人善變,此症殆有是焉。
參葉 前胡 桔梗 牛蒡 射幹 制殭蠶 鬱金 石菖蒲 膽星 天竺黃 豬苓 萬氏清心丸 二診:今日便瀉竟有二十數之多,自然病情尤增變幻,陰液由此而涸,風陽從斯而升,日昨之神識一毫未慧,反加撮空痙厥,幸而厥少於痙,正氣尚留一線,所以厥而復醒。
古雲,撮空一症,非大實即大虛,實則神明被逼,虛則神明渙散,此症實耶?虛耶?逼耶?散耶?何待智者言而喻耶。
危篤若是,雖無把握,焉能聽其自然?勉擬精靈護裡,三甲潛陽,輔以熄風滌痰之品,以望百中圖一而已。
龜闆 鱉甲 牡蠣 洋參 鉤鉤 石決 白蒺藜 制殭蠶 天竺黃 膽星 石菖蒲 另:濂珠 玳瑁 金箔 月石 四味研末服。
三診:今日痙厥頓止,昨方難言不效。
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令人有應接不暇之勢。
午後忽變,似祟之附,確似癲狂之象。
《內經》曰:重陽則狂,重陰則癲。
陰者痰之類,陽者火之謂。
兩日前神識已糊,勢必痰火駕輕就熟而入,冀其返正得奏線效,再觀休咎。
西洋參 辰茯神 龍齒 青蛤散 遠志 膽星 竹黃 玉泉散 知母 鉤鉤 另:濂珠 西黃 玳瑁 硃砂 金箔 以上五味共研末服。
四診:狂亂整日,繼之以夜,直至今晨,二便並行乃止,止則其脈也宛如平人,未刻而大汗遍體,濕透重衾,遂為兩目迷睡,隱隱嘆息,循衣摸床,手指蠕動,面色如紙,脈細若無,舌苔光澤不紅,言語聲氣不續,此名脫。
本無治法,勉因脈未躁疾,汗未全冷,陽氣雖欲離陰而飛越於外,陰精尚有涵養而交紐於內。
然素傷之陰能有幾何,如不汲汲斂攝補益,終歸於脫。
勉擬一方,亦屬背誠矣。
人參 坎氣 白芍 牡蠣 五味子 牛膝 菟絲子 五診:昨日陽欲離陰,脫象已備,而用獨參扶正,坎氣鈕鏈,牡蠣澀以固之,五味酸以收之,牛膝引陽入陰,白芍從陰引陽,菟絲凝結正氣,居然汗止陽回,氣歸神宅。
如此轉機,藥功厥偉。
如當此之際,委之天命,其悔何窮?由此觀之,病之挽回雖系造化,亦由人力耳。
刻下大寇蕩靖,城倉敝敗,善後之事,宜作如是論。
人參 茯苓神 金石斛 橘白 竹二青 川貝母 枇杷葉 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