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煩懊不平,腹時叫痛,按之闆硬,脈來渾滑而帶數,舌苔灰黃而垢膩,從其起伏而論,不見咳嗽,的是暑邪發於募原,因其積滯內阻,所以直抵陽明,痰蒙宮城,開手即閉。

    閉開舞定而他款不退,時輕時重,猶如邪勢滔天,抑且面色青晦,厥陰所主。

    而厥陰乃至陰之地,內藏風火,邪如乘入,明早寅卯之間,恐有非常之變。

     黑山梔 豆豉 連心翹 竹心 雞蘇散 川貝 鬱金 枳實 上生軍 犀角尖 另:西黃 辰砂 礞石 石菖蒲 以上四味研末,先服。

     三診:胃為倉廩之官,又曰水穀之海,觀此經義皆屬專指積滯而論,如概而言之,不惟水穀積滯,即痰熱邪火至此皆可一下而降。

    所以無論癉瘧、傷寒、瘟疫、濕溫,病及陽明俱可以下,建功甚速。

    此症因其始起即閉,邪火痰積無一不具,昨用斬關奪門之將,復入清心宣竅之味,宛如兵家之兩路夾攻,水陸並進,幸得桴鼓相應,大為快事。

    但邪勢猖獗之際,安能驟平,餘波充斥,不可不防。

     黑山梔 豆豉 連翹 薄荷 摩犀尖 上生軍 竹茹 蘆根 石菖蒲 鬱金 枳實 萬氏清心丸 四診:六氣為病,望問聞切四字不可缺一。

    即如此症,脈象舌色各居其半,為病確據,推之經義即是望切兩字,寒熱虛實輕重出入絲毫不錯,復以一切見證合而論之,無微不顯。

    脈數已和,滑象未退,舌黴已化,苔黃尖絳,的是邪火漸息,痰滯未清,所以神迷好臥,偶而狂起,臍之右旁按之尚痛也。

    當用瀉心湯合白虎法兩者並進,一清其在經之熱,一通其在腑之積,經腑同治,邪積悉化,病魔自退矣。

     法半夏 黃芩 雅連 生軍 玉泉散 知母 黑山梔 豆豉 連翹 茅根 竹黃茹 川貝 鬱金 另:西黃 琥珀 石菖蒲 月石 四味研末,先服。

     (案12)年已古稀之外,氣液無有不虛,病患暑濕竟成癉瘧,今已十有三日。

    熱勢雖衰,尚未退清,脈象小數,舌色光紅,有時神識不清,口渴頗喜湯飲,濕因液虧而化暑,由氣虛尚逗。

    大凡暑病之不寒獨熱者,陽明症也。

    《經》所謂:陰氣先傷,陽氣獨發。

    良有意耳。

    刻下虛多於實,正負於邪,古法本有扶正達邪之治,然胃氣不振托邪難盡,胃陰不醒飲食難進,竊恐病去元敗,臨崖勒馬收韁而有不及之嘆。

     南沙參 金石斛 香稻葉 橘白 竹茹 川貝 蘆根 知母 益元散 元參心 連翹心 (案13)癉瘧一症,傳書甚少,仲祖為歷代之聖師,尚無專書,不過列於諸瘧門中,似敘似釋,亦未立方。

    後世喻嘉言立甘寒一法,此治癉瘧立論。

    現之論癉瘧者,不外暑濕二字。

    暑必傷氣,症甫四日,當時凜發熱,自午後而起逕至黎明,得暢汗而緩,以後至時復作,卻不甚重,汗亦不多,此非邪達勢輕,乃邪伏募原。

    氣為邪遏不復宣越,所以昨日來勢又甚,甚則胸悶煩躁,嘔惡不止,脈象渾滑而數,舌苔黃厚而膩,數日未便,腹脘覺痛,良由暑濕內蘊為新寒新積觸發,積系穀食所成而必在胃。

    胃為多氣多血之鄉,胃既受病則氣血不得流暢,邪必因之而入,是以日輕日重成起伏也,恐淹纏生變。

     法半夏 淡芩 雅連 蘇葉 乾薑 川樸 蔻仁 枳殼實 花檳 桑葉 桔梗 光杏 闢瘟丹 (案14)小兒蒸變之後,臟腑完備,喜怒自如,其生長猶如草木之欣欣向榮。

    惟小兒體屬純陽,必得純陰之乳以配之,草木初栽根浮必得濡潤之水以溉之,若曝於日必見枯萎,此小兒受熱變經之喻也。

    年方四周,玉液初斷,進谷未久,稟賦之陽,蓰倍於陰,概可知焉。

    是症始聞火驚,繼嚇鑼鳴,夜即身熱,誤會受寒,褥以羊裘,被以重棉,陡發驚搐,氣升痰鳴,四肢不溫而面色青灰,六脈沉而微形弦數,兩目直視,二便皆窒,呼之不應,飲之不啜,此名驚閉。

    蓋閉乃手少陰之病,驚乃足厥陰之疴,驚則氣亂陽升,閉則氣窒陽伏,驚由熱甚生風,閉由火蒙痰蔽,因驚而經絡牽掣,從閉而智識全無,驚而神氣清澈者方為輕兆,閉在驚厥之後者則為重候。

    大抵小兒之病,最怕其驚,五臟之疾,心可不犯。

    歷考古人治驚以鎮,治閉以開,再清其膈間氤氳之痰熱,或可轉險為夷,然雖取法聖賢,特恐病似祖鞭矣。

     羚羊角 雙鉤鉤 山梔 連翹心 鮮薄荷 朱燈心 石菖蒲 竹黃葉 川貝 膽星 淡芩 龍齒 礞石 至寶丹 (案15)童女風溫,今恰一月,中途雖則轉輕,而濁邪未清,餘燼復焰,身熱又起,咳嗽無汗,大便不行,脈弦數而帶滑,舌淡黃而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