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案(曹滄洲醫案真本)

關燈
後下) 粉丹皮(三錢五分) 石決明(三錢,鹽水煅,先煎) 金石斛(三錢) 引用川斷(三錢) 生穀芽(三錢,包) 蓮子(心七根) 四月初十日請得 皇上脈仍然細小,從中兼於帶數。

    數屬心腎兩虧,虛火內熾,弦屬肝脾不調,至於細小,又屬體虛本脈。

    自調理以來,證情未見輕減。

    意欲兼顧上下。

    用鎮墜則耳響作堵相宜,恐與下焦不合;用兜澀則遺瀉足痛得益,又與上焦不符。

    既顧上下,又須中權運動,則飲食能運,大便令暢,不全濕熱壅氣。

    再之組織以求目的。

    擬濟心腎而和肝脾。

     臺黨參(三錢五分) 潼蒺藜(三錢) 大生地(三錢) 抱木茯神(三錢) 川黃柏(一錢,鹽水炒) 川斷(三錢,鹽水炒) 肥知母(一錢,鹽水炒) 新會皮(一錢) 引用黛燈心(七寸) 蓮子心(七粒) 四月十二日請得 皇上脈數較減,尺部依然軟弱,衛久虛不復,腰痛減而又增,腎為先天之根本,腎不涵木,木風挾濕蒙竅,耳鳴作堵,腎反克脾,脾濕鼓風入絡足跟尚痛,仍然食物運遲,更衣不暢,以脈合證,必須標本兼顧為要。

    向來虛不受補而攻利亦非所宜。

    謹擬肝脾腎三陰同治。

     臺黨參(三錢五分) 肥知母(一錢,鹽水炒) 大生地(三錢) 金毛脊(三錢,去毛尖) 元武版(三錢,酒炙) 川續斷(三錢) 川柏(一錢,鹽水炒) 新會皮(一錢) 引用炙甘草(三分) 以下陳蓮舫獨診。

     四月十七日請得 皇上脈數均減,重撥輕按氣無力而軟,以脈議證:頭為諸陽之會,足為至陰之部,虛陽少潛,耳竅堵響未平,又為眩暈,真陰不充,足肢痠痛就輕,又移腰胯。

    先天之本虛,後天之氣弱,胃之容物,脾之消滯,升降欠度,則清濁每易混淆。

    所以脘宇撐脹作暖,更衣溏結不調。

    處方用藥,謹擬陰不能不養,藉以解熱熄風,氣不能不調,藉以運滯化濕。

     生於術(一錢) 杭菊花(三錢五分) 炒夏曲(一錢) 金毛脊(三錢,去毛尖) 金石斛(二錢) 生白芍(三錢五分) 黑穭豆(一錢) 引用乾荷葉邊(一圈) 嫩桑枝(三錢,酒炒) 四月二十二日請得 皇上脈細軟如前,又起數象帶弦。

    弦屬陰虛火旺,數屬陽不潛藏,所以諸紛疊而來,響作堵驟為眩暈,足跟尚痛,又覺痠軟。

    種種上盛下虛,由於腎真虧弱,腰愈痠痛尤甚,咳嗽轉動皆為牽引。

    應當填補相宜。

    惟心中虛氣滯納食消運為遲,大便溏結不定。

    向來虛不受補。

    斟酌於虛實之,謹擬鎮肝洩熱,安中和絡。

     大生地(三錢) 煅龍齒(三錢五分) 扁豆衣(三錢) 炒夏曲(三錢五分) 抱木茯神(三錢,辰砂拌) 炒川斷(三錢) 炒白蒺藜(三錢,去刺) 炒桑枝(三錢,切) 引用絲瓜絡(三錢五分) 四月二十七日請得 皇上脈左三關均細軟無力,右寸關獨濡浮。

    陰虛陽旺所緻。

    經雲:陰在內,陽之守也;陽在外,陰之使也。

    陰不斂陽,浮陽上越,陽不引陰,陰失下貫。

    遂緻耳竅蒙聽,鳴響不止,足跟痠痛,筋絡肘掣,陰陽本在為其根,其稟承悉由於腎。

    封藏內虛,精關因之不固,遺洩後腰痛胯酸,有增無減。

    諸恙亦未見平,頭暈口渴,納食任酸,大便溏洩。

    按證調理。

    謹擬運水穀之精華,調氣營之敷布,則合陽平陰秘,精神乃治。

     野於朮(三錢五分) 黑料豆(三錢五分) 西洋參(三錢五分) 炙甘草(一兩) 雙勾藤(二錢) 炒川斷(三錢) 白蒺藜(三錢) 杭菊瓣(三錢五分) 引用嫩桑枝(六錢) 五月初二日請得 皇上脈左右皆靜而和,關部不弦,寸尺平調。

    所見諸證無非虛發,耳響發堵,實者風與火,若虛主腦筋不得充盈也。

    腰痠足痛,實者濕與風,若虛者血管不流貫也。

    補腦補血,似乎相宜。

    惟現在當長夏氣候,脾胃司令,著重在清升濁降。

    所以滋膩重濁諸品,在所不合,仍須調胃和脾。

    謹擬清煦湯飲,隨時酌進。

    恭候聖裁。

     杭菊花(五分) 桑寄生(三錢) 鮮荷(一角,去蒂) 紅棗(三枚) 上藥或煎或泡,用以代茶代藥。

     五月初七日請得 皇上脈左三部細軟,屬陰虛於下,各部均浮,屬陽冒於上。

    以緻耳蒙發堵,足跟痠痛,近後陰不斂陽,陽旺內延,關門失固,遺洩之後腰胯墜痛更增,甚至口乾心煩,滿悶交作,坐臥倦懶,現在脾胃當令,燥則生風,滯則醞濕,因之氣與陰虛,風與濕,極為用事。

    謹擬簡括數昧。

    伏乞聖裁。

     西洋參(一錢) 黑芝麻(三錢,炒熟去屑) 上味濃煎,用桑寄生膏五錢調沖服之。

     炒川斷(三錢) 抱木茯神(三錢) 桑寄生(四兩) 煎一二次去渣存汁,和白蜜六錢收膏用。

     五月初九日請得 皇上脈左右皆軟,兩尺尤甚。

    由於夏季損氣,氣失運行,經雲:百病生於氣。

    表虛力氣散,裡滯為氣阻,沖和之氣緻偏,氣火上升則耳病,氣痹不宣則足病,氣之所以虧者,又歸腎。

    腎關久不為固,所謂精生氣,氣化神之用,有所不足,腰胯之痛,有增少減,且神倦無力,心煩口渴,食物運遲,大便見溏,總核病機按以時令。

    擬甘溫益氣,參以柔肝養心。

     潞黨參(二錢) 焦夏曲(三錢五分) 炙甘草(五分) 生白芍(三錢五分) 野於朮(一錢) 白茯神(三錢) 引用桑寄生(三錢) 陳橘絡(五分) 五月初十日請得 皇上脈右寸濡細,屬肺氣之虛;左寸細小,屬心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