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類

關燈
小楷。

    久之,則以第四指懸腕,學晉人書,頗有聲於道、鹹間。

     張婉紃書似李北海 道、鹹間,陽湖有工書之女士張婉紃名綸英者,臯文猶女,翰風女也。

    其書神似李北海。

    年七十餘,尚能為人作書。

    會稽趙之謙常師事之,猶王羲之之於衞夫人也。

    私淑之者,有光緒末葉之錢塘處女徐新華。

    新華,字彤芬,能文善畫,惜早卒。

     和藹人論執筆 寫字必先講執筆,未有不善執筆而善書者。

    和藹人書名重一時,嘗論執筆之法,其《執筆管見》雲:「大字運肘,小字運腕。

    脈門半仰,腕骨向案。

    大指上挺,食指下按。

    大食二指,雙鉤如環。

    何以靈活,筆在指尖。

    食指指尖,準頭對定。

    名指小指,三指相並。

    中指內鉤,名指外送。

    中指右鉤,名小左送。

    管見如斯,是謂筆正。

    」藹人,名昶。

     丁雨生字學蘇黃 丁雨生中丞日昌撫吳日,禮賢好士。

    春秋二祭,於文廟中執事諸生,一一詢其號,記之於紙。

    翌日,各書一扇贈之,其字學蘇、黃,為時所重。

    自是諸生踴躍,向給以轎馬費而不來者,至此皆爭先恐後矣。

     朱研臣書自成一家 錢塘朱大勛,字研臣,晚號厭塵道人。

    髫年喜臨池,能作擘窠大字。

    其真書出入顏、柳,上追鍾、王,直入晉人之室。

    又工篆隸,蒼勁古拙,自成一家。

    日本、朝鮮人士之來華者,輒以得其一嫌一帛為榮。

    子景彜,字劍芝,能世其學,故會稽陶七彪郎中在寬《題道人造象》詩有「羨公有子繼家聲」之句。

     孝欽後喜王文敏行楷書 王文敏公懿榮受業於周夢白,為文皆翔實典雅,堅重密栗,專家或有不逮。

    工行楷書,嘗雲:「作一字須含十二意。

    」光緒甲午,大考,由三等改一等,入直南書房。

    尚方貼絡所需,其章幅稍大者,孝欽後必降口敕曰:「令王懿榮書。

    」醇賢親王栗主,特旨命繕寫供奉。

    庚子之變,竟以身殉。

    流傳翰墨,聲價愈重。

    禮臣議謚,得謚文敏,雅稱其為人矣。

     吳芝瑛工八法 桐城吳芝瑛,無錫廉惠卿郎中泉夫人也。

    父寶三,嘗為山左縣令。

    獨生夫人,鍾愛逾恆。

    工八法,為巾幗中所罕覩,因頗自矜重。

    其所書,曾為孝欽後所稱賞。

     德宗書橅柳誠懸 仁和王文勤公文韶嘗見德宗硃批手蹟,謂帝筆法雄勁,規橅柳誠懸,與篆籀文相髣髴。

    惟不常落筆,故得之者珍異逾恆。

     德宗熾炭揮毫 光緒庚子,德宗西狩時,於寢宮門外新立屏風,以朱箋親書「戩穀」二字,黏於上。

    時硯冰久沍,命熾炭炙之,湯志尹等實侍於側。

     翁叔平書超逸 常熟翁叔平相國同龢,書法不拘一格,為嘉、乾以後一人,說者謂相國生平,雖瓣香翁覃谿、錢南園,然晚年造詣,實遠出覃谿、南園之上,論國朝書家,劉石庵外,當無其匹,非過論也。

    光緒戊戌以後,靜居禪悅,無意求工,而超逸更甚,署款曰瓶居士,曰松禪,曰天放閑人。

     張文襄書摹蘇東坡 張文襄書法東坡,其總兩湖日,頗有以工書而被羅緻者。

    於是漢陽江上,黃鶴磯邊,幹祿冒進之流,稍能執筆,無不規仿蘇體,而蘇字集刻,亦於其時稱極盛矣。

     黃慎之寫經 黃思永,字慎之,道光壬寅生於金陵。

    鹹豐癸醜粵寇之役,全家死者三十八人,慎之與弟同縊庭樹。

    粵寇兵至,救之,復蘇,年僅十二,楷字已優美。

    遇某酋,亦黃姓,愛之,撫為己子。

    旋為鄉人王星軒挈之入山,為寺僧寫經,日惟稗飯一餐,粗硬如沙礫,而勤於所事,日夕不輟。

    他寺亦爭延之,得傳食不絕。

    山村士子,亦多就而問字,遂以鄉塾教授為業。

    有某生以布袍為贄,至是而始曳長裾矣。

    鄉居無書,輾轉假鈔,勤學不倦。

    年二十一,娶金氏女。

    女為名宿鰲孫女,幼即定婚,經亂散失,清苦艱貞,卒訪得之。

     鄧壯節書勢凝勁 粵東鄧壯節公世昌,以緻遠管駕官於光緒甲午中日之役,撞碎日軍一艦,而緻遠亦沈,殉焉。

    或見其所書挂屏四幅,書勢凝勁似其人。

    又嘗以朱絲格作精楷四幀,字徑二寸弱。

     楊詠春工大小二篆 楊沂孫,字詠春,號濠叟,光緒時之常熟人,由舉人官鳳陽府知府。

    工篆書,於大小二篆,融會貫通,自成一家。

     楊見山工分書 楊峴,字見山,歸安人。

    光緒時,嘗權松江知府。

    工分書,如褒斜道《石門頌》,名重一時。

    金石小學,皆極能事。

     莊巢阿臨歐最多 武進莊氏用經術文學著稱於時者,無慮數十輩,以書名者,然乙州倅寶書而後,巢阿大令鳳威是也。

    同時與之並稱者,則有心吉農部怡孫,顧派別逈殊。

    心吉天優於人,晚年橅《乙瑛》、《禮器》諸碑,變樸茂為姿媚,於漢法中自闢一徑,獨為時流所歡迎。

    巢阿導源虞、歐,篤信謹守,曾不隃越尺寸。

    相傳幼時孤露不羈,為舅氏史士良兵備閉置書室中,盡出法書,朝夕臨摹,而於率更書,習之尤勤,宵旦不輟,掌指為腫,蓋困而學之者也。

    然其擘窠大書及題牓諸作,則又不縛規繩,遊行自如,醇而後肆,成功則一。

    生平臨歐最多,貌拙神完,蒼潤欲滴,字外出力中藏精,真得信本的髓者矣。

     汪頌閣喜習宋體字 宋體字者,流俗通用刻書之字體也。

    蓋北宋時刊本,俱能書之士各隨字體書之。

    元人刊書,盛仿趙松雪字體。

    明隆萬時始有書工,專為寫膚廓字樣,謂之宋體,刻書者皆能寫之。

    錢塘汪頌閣廣文詒年少時頗有刻書之癖,嘗於臨摹法帖之暇,戲習宋體以自怡。

     時慧寶書遒秀剛勁 時慧寶,字智儂,為同、光間名伶小福第四子。

    能世其業,且善書,遒秀剛勁,不減張廉卿,其得力者為《龍藏寺》諸碑。

     李靜之臨帖讀帖 李正華,字靜之,武進人。

    初習歐陽率更書,即神似;繼而習李北海書,心摹手追,凡數千過。

    講中鋒,雖振筆疾書,無欹斜不到之處,故能墨華四溢,成雙鉤形,而力透紙背,幾於正反若一,蓋由規矩而神明矣。

     靜之書名既著,裡中少年有立書社者,延之為社長。

    於是毘陵字學,一時稱最。

    然靜之意不慊,曰:「此幹祿書也。

    」乃去而進窺六朝,旁及篆隸,尤緻力於北魏,如《張猛龍》、《敬使君》、《石門銘》、《鄭文公》,每種臨摹,多則千遍,少亦數十百過。

    倦則手一帖閱之,如讀書然。

    寢饋其中者四十餘年。

    晚歲猶日臨帖數頁,讀帖一二種,曰:「吾懼吾手之易而滑也。

    」尤善擘窠大字,沈雄古勁,見者為之神王。

     靜之生平無他好,惟嗜飲,終日不醉。

    將臨池,必飲酒。

    無日不臨池,亦無日不飲酒也。

    微醺時作書,益淋漓酣暢,筆墨飛舞。

    其友莊苕甫見而歎曰:「觀君作書,每心驚氣窒,不知其筆之自何起,自何止也!」中年後病酒幾死,因自號醉餘生。

    其所用筆,均長鋒,惟常州顧祺卿筆肆之老主人自製者為中程。

     隆裕後草書 隆裕後為承恩公桂祥女。

    桂祥父子未嘗學問。

    隆裕侍孝欽後久,喜學草書。

    宣統初元時,以草法書擘窠扁聯。

    延春閣,即其自署之齋名也。

     況桂珊工小楷 臨桂況桂珊,字月芬,夔笙太守周頤之仲姊也。

    能詩,且工小楷,防歐陽率更,秀勁娟潔。

    曾手書《爾雅直音》全部,授夔笙讀。

    後嫁同邑刑部主事黃俊熙,年二十四卒。

     李梅盦善書 臨川李梅盦方伯瑞清以善書名於光、宣間,嘗自言曰:「瑞清幼習訓詁,鑽研六書,考覽鼎彜,喜其瑰偉,遂習大篆,隨筆詰屈,未能婉通。

    長學兩漢碑碣,差解平直。

    年二十六,習今隸,博綜六朝。

    既乏師承,但憑意擬,筆性沉膇,心與手午。

    每臨一碑,步趨恐失,桎梏於規矩,縛紲於氈墨,指爪摧折,忘其疲勞。

    光緒甲辰,看雲黃山,觀瀾滄海,忽有所悟,未能覃思銳精以竟所學,每自歎也。

    而學士大夫四方人士,昧其醜拙,競相請乞。

    學慙逸少而有老嫗竹扇之求,名異子雲而有百濟維舟之丐,工愧官奴而有少年紗祴之奪,巧孫智永而有戶限裹鐵之勞,縑絹充幾,帛素衍篋。

    餘性復疏嬾,筋駑肉鍰,官書填委,終日視事,堆案稽滯,動延歲月。

    偶然作書,每失先後,率爾落筆,時有巧拙。

    而人往往以先後為厚薄,以巧拙量愛憎,因藝術之細事,啟邱山之疵釁,果何為耶?且書者舒也,安事迫促。

    而索書者急於索責,每春秋佳日,野老牧童,猶得眺望逍遙,移情賞心,而餘獨拘縶一室之中,並足鰭植,狀如斷菑,衿裒皆皁,脣齒濡墨,腕脫研穿,不得棲豪,猶不得償。

    人生如白駒過隙耳,何自苦如此!與其興怨,不如息身,豈若博稽乎六藝,尋究乎百氏乎。

    餘友歐陽君重,慷慨丈夫也,嘗雲:『為人莫學書,學書誠無益,拙無損於己,善徒為人役。

    』餘嘗歎服以為至言。

    自歐美互市,航軌東合,頃歲以來,商戰益烈,運籌用策,不出市廛,滅國爭城,無煩弓矢,是以大賈貴於王侯,卿相賤同廁役,尊富卑貧,五洲通例。

    若夫貧困不厭糟糠而高語仁義,誠足羞也。

    昔範蠡智士,治生於陶,子贛大賢,鬻財齊魯,心竊慕之。

    語雲:『長褏善舞,多財善賈。

    』餘拙於為宦,歲俸所入,僅足自活。

    鬬智爭時,誠非所能,賣書力作,儻亦末業,比之灑削馬醫,或毋慙焉,猶賢乎掘冢博戲雲爾。

    宣統辛亥秋,瑞清既北鬻書京師,時皖、湘皆大饑,所得貲,盡散以拯饑者。

    其冬十一月,避亂滬上,改黃冠為道士矣,願棄人間事,從赤松子遊。

    家中人彊留之,莫得去。

    瑞清三世皆為官,今閒居,貧至不能給朝暮。

    家中老弱,幾五十人,莫肯學辟穀者,盡仰而食。

    故人或哀矜而存恤之,然亦何可長,又安可累友朋。

    欲為賈,苦無貲,欲為農,家無半畝地,力又不任也。

    不得已,仍鬻書作業。

    然不能追時好以取世資,又不欲賤賈以趨利。

    世有真愛瑞清書者,將不愛其金,請如其直以償。

    」 曾季子書有晉人風 衡陽曾季子,名熙,湘人所稱子緝先生者也。

    美鬚髯,晚自號農髯。

    嘗與李梅盦方伯同官京師,同學書。

    梅盦喜學鼎彜、《漢中》、《石門》諸刻,《劉平國》、《裴岑》、《張遷》、《禮器》、《鄭道昭》、《爨龍顏》之屬,自號北宗。

    季子則學石鼓文、《夏承》、《華山》、《史晨》、太傅、右軍、大令,尤好《鶴銘》、《般若》,自號南宗以相敵。

    梅盦於時賢書無所可否,獨好季子書,以為有晉人風。

    季子亦獨喜梅盦書。

    每作書,各出相示,議論以為笑樂。

     藏人寫字先起草 藏人之普通書法,於日用記簿,純係唐古忒正文。

    寫字先起草,用尺餘木闆,寬僅二三寸,裹以薄紙,右手執闆,以骨針沾蘇油作書,而後用貝葉置於膝,改用毛筆竹簽,蘸墨汁橫書之,瞬息可百字。

    梵字常用木筆蘸墨書之,故少筆鋒。

    番人於兩種字體,均能解識,或如歐文之大小草同聲異形歟?墨壺為瓷質或玻璃質,番名納門司裡。

    筆曰西魯克,紙曰申各拉。

     世祖精繪事 世祖喜繪臣工之像,嘗幸關中,一日,有中書盛際斯趨而過,呼使前跪,熟視之,取筆畫其像,面如錢大,鬚眉畢肖,以示諸臣,鹹歎天筆之工。

    際斯拜伏乞賜,笑而不許,焚之。

     京師慈仁寺,藏有世祖禦畫渡水牛,乃於赫蹏紙用指上螺紋印成之,意態生動。

    又風竹一幅,上有「廣運之寶」,王文簡公士楨、宋牧仲尚書犖均及見之。

     康熙丁未上元夜,文簡於禮部尚書王崇簡邸中之青箱堂,見有世祖禦筆山水小幅,寫林巒向背、水石明晦之狀,謂為真能得宋、元人三昧者。

     弘仁山水師雲林 弘仁,字漸江,休寧人。

    俗姓江,名韜,字六奇,明諸生。

    世祖定鼎,明亡,遂為僧。

    工詩文,山水師倪雲林。

    新安畫家多清閟法,蓋漸江導之先路也。

    沒後,其友於其墓種梅數百本,因稱之為梅花古衲。

     武風子以火繪竹 武風子者,武定州人,名恬,先世以軍功官於衞。

    凡遊藝雜技,過目即知之。

    滇中產細竹,堅實可為箸,武以火繪其上,作禽魚、花鳥、山水、人物、城郭、樓閣,精奪鬼工。

    人奇之,每得其雙籌,爭以錢數百購之。

    於是武之戚友,因以為利,而武顧未嘗自售也,頗自矜重,一箸成,輒把翫不釋,或醉後痛哭,悉焚之,醒復悔,悔而復作。

    然不輕與人,好事者每瞷其謀醉時,置酒招之。

    造必盡歡,酒酣,以火與箸,雜陳於前而不言。

    武攘臂起,頃刻完數十箸,揮手不顧也。

    或於酒中以箸相屬,則怒拂衣出,終身不與之見。

    或遇貧士及釋道者流,告以困窮,輒忻然為之,雖累百不倦。

    於是滇之士夫或相餽遺,皆以武箸為重。

    王公大人遊於滇者,不得武箸,即不光。

     武固落落儒生耳,未嘗以風子名。

    順治丁亥,流賊自蜀敗奔,假號於滇,滇士民慴於威,波靡以從,武獨匿深箐不出。

    賊於民間,見其箸而異之,遍召不得,因懸賞索之。

    或告曰:「曷出以圖富貴?」武大笑曰:「我豈作奇技淫巧以悅賊者耶?」偵者聞於賊,繫以來,至則白眼仰天,喑無一語。

    賊命作箸,列金帛於前,設醇醪於右以誘之,不應。

    陳刀鋸以恐之,亦不應。

    賊怒,揮斬之,縛至市曹,而神色自如,終無一語。

    時賊酋有侍側者,曰:「腐鼠何足膏斧鉞,曷縱之,徐徐當自逞其技也。

    」釋之。

    而武自此病矣。

    披髮佯狂,垢形穢面,日歌哭行市中,夜逐犬豕與處,人遂呼之為武風子。

     官兵入滇,風子病少瘥,亦稍稍為人作箸以謀醉,人重之逾常時。

    安定守某者,受貴人屬,召為之,不應,守怒,撻之於庭,血流體潰,終不應。

    自此風子之蹤跡無定矣,或祠廟,或市肆,往必數日留,留必作數十箸以謀醉,然出入無時,於是其箸可得而不可得矣。

     有見其箸作淩煙閣功臣圖者,箸粗僅及繩,而旌旗、鎧仗、侍從、衞列無不畢具,至褒公、鄂公,英姿毛髮,道子傳神,莫或過之。

    其畫細如絲,深紺色,入竹分餘如鏤。

    其作箸時,削炭如筆數十,置烈火中,酒滿壺於旁。

    及炭末紅若錐,左執箸,右執炭,簌簌有聲,如蠶食葉,快若風雨,且飲且作,壺乾即止,益之,復作。

    飲不用杯杓,以口就壺。

    不擇酒,期醉。

    醉則伏火而臥,或哭或歌,或說《論語》經書,多奇解。

    及醒而問之,則作囈語以對。

    或方作時,酒未盡,忽不知其所往。

    逾數十日,或數月,復來,復卒成之。

    其狀貌如中年,近六十餘,拜揖跪起悉如常,惟與之語,則風子矣。

    所繪故事,多稗官雜劇。

    有規以不雅馴者,笑而不答,亦終不易。

    或曰:「非病風者也,狂人也。

    」或曰:「其有道者歟?不然,何富貴不淫,威武不屈耶?」 陳老蓮善畫 陳老蓮善畫,及中年,輒縱酒狎妓以自放。

    客有求畫者,罄折至恭,弗與,及酒邊召妓,輒自索筆墨,雖小夫穉子,徵索無弗應。

     吳梅村畫山水 太倉吳梅村祭酒偉業,曾為莆田餘澹心懷作山水立幀,極蕭疏澹遠之緻,並題《菩薩蠻》詞一闋,下署庚寅重九前五日。

    庚寅為順治七年,不著年號,殆與淵明僅書甲子之意相仿。

    此幀初為錢塘徐印香舍人恩綬所藏,光緒初,張子虞觀察預為舍人先德辛齋理問作家傳,以此酬之,遂入子虞手矣。

     黃鼎畫離奇俶詭 國初,常熟多畫師,有黃鼎者,足跡半天下,在秦、蜀尤久,所作多離奇俶詭,為古人屐齒所不到,然亦坐是多病敗。

    同裡王石谷翬稍後起,陶鑄董巨,含跨關李,名遂出鼎右。

    識者謂譬諸詩家,鼎其青蓮而翬則少陵也。

     顧樵水能詩畫 吳江顧樵水孝廉樵詩篇秀絕,畫亦為能品。

    嘗作《秋林圖》贈吳梅村,吳歎曰:「對此尺幅,使人幽思頓生。

    」 張閒鶴畫蘭 張閒鶴性簡傲,嗜飲,少進輒醉,醉輒喜畫蘭,勃勃有生氣。

    陸子黃嘗得所畫蘭,懸之齋壁,忽發香滿室。

    陸異之,因額其處曰「蘭堂」。

    張,名道岸,湖州人,苕南四隱之一也。

     蘇遺民畫帝釋諸天像 蘇澤民,初名霖,更名遯,字遺民,華亭人。

    王勝時澐曰:「遺民為人奇狷,善畫帝釋諸天像,得吳道子筆意。

    間寫山水,成即毀之,人莫測其意。

    」後以窮困死。

     楊芝畫人物仙佛鬼判 楊芝,錢塘人。

    善畫人物、仙佛、鬼判,雄健縱恣,不假思索,援筆立成,特長於尋丈大體,愈大愈妙。

    西湖天竺寺壁觀世音像,其手筆也,惜不戒於火。

    芝嘗自言曰:「安得三十丈大壁,磨墨一缸,以田家除場大帚蘸之,乘快馬以掃數筆,庶幾手臂方舒而心胸以暢也。

    」第不善作小幅,故流傳絕少。

     汪無瑞日畫數十幅 汪之瑞,字無瑞,休寧人.豪邁自喜,土苴軒冕,有示石一世之概.善山水,以懸肘中鋒,運渴筆焦墨,多皮,荷葉等皴.愛作背面山,酒酣興發,落筆如風雨驟至,終日可畫數十幅.興盡僵臥,或屢日不起.非其人,望望然去之,雖多金,不屑也. 王子杓數日畫一幅 王子杓,名國 ,山陰人.旅京師,食貧.畫人物,甚工,然非數日不能竟一幅.人勸其苟且應酬,子杓曰:「寧貧耳,不欲以率筆敗吾名.」人有以多貲求其晝者,竟歲始成,成則又質之貸錢家,非後有以重貲索其晝者,前晝弗得也. 項孔彰畫空罈 秀水項聖謨,子京孫也,字孔彰,號易庵,又號胥山樵。

    善畫,初學文衡山,後擴於宋而取韻於元,其花草、松竹、木石尤精妙。

    客有以酒餉之者,越數日,索其罈,已為遊兵所擊。

    孔彰遂畫一空罈償之,中作桃柳兩三枝,或斜倚,或倒垂,豐姿婉約,綽有餘妍,上題五言長古以紀之。

     邱天民畫虎 邱天民,字獨醒,曲江諸生。

    工畫翎毛,枯木、野仙、人物,皆用臃腫怪筆。

    尤善畫虎。

    嘗結屋深山,觀生虎形狀,得其神,亟返舍,取筆,就粉壁圖之。

    犬一見,皆驚仆,為之遺矢。

    又嘗於燈下伏地作虎跳躍狀,取影圖之,如活虎。

     高望公月下作畫 高儼,字望公,新會人。

    博學,工詩、畫、草書,時稱三絕。

    尚之信入粵,聞其名,屢辟不就。

    以禮帛求畫者踵相接,意稍不合,即麾去。

    暮年畫益精,能於月下作畫,視白晝所作為尤工。

     顧野漁以憊紙作畫 錢塘顧知,號野漁。

    目近視,不好遊,與山水絕遠,而粗枝亂石,正自秀媚,懸之中堂,宜於十尺外觀之。

    嘗曰:「直待野漁五指不能作畫時,畫價自壓倫輩。

    」或問故,則曰:「予袖畫投人,人故輕之。

    」又見貌弱寡威儀,好作寒語,且牢騷性成,故其畫狂放不矩,多於憊紙作之。

     聖祖與唐岱論畫法 聖祖多才多藝,嘗於幾暇作畫,賜廷臣,海內舊家尚有寶守之者。

    時滿洲參領唐岱,號靜巖,工山水,嘗召入內廷,論畫法,因禦賜畫狀元。

     畫有四王 王煙客太常時敏,為一代畫苑開山,四方工畫者,得其指授,無不知名。

    廉州太守鑑,字元照,亦善山水,摹古尤精。

    及太常孫麓臺少司農原祁以畫侍直內廷,法大癡淺絳,尤為獨絕,人稱「太倉三王」。

    太常又與常熟王翬石谷號為「四王」。

    石谷亦太常弟子,太常目為畫聖。

     王石谷畫山水 王石谷,別號耕煙。

    童時無嗜好,常引荻畫壁作山水,即生動。

    王元照過虞山,於壁見小幅,喜甚,問誰作,知為王氏子,年甫冠也。

    歸語王煙客,具舟迎之,館於西田,盡出唐以後名畫,俾坐臥遊泳其中,盡得古人祕奧,而以靈心運之,垂二十年,遂成大家。

    先是,館西田時,倣古神品,元照推服,曰:「此非吾弟子也,三百年來,罕覯此人矣。

    」而一時耆宿,若錢牧齋、吳梅村、周櫟園、王文簡、宋牧仲輩,爭作詩古文張之,推為大家,無異詞。

     詔徵石谷,以布衣供奉內廷。

    嘗繪《南巡圖》,能手駢集,鹹逡巡莫敢下筆。

    石谷至,口講指畫,凡山川形勢,六飛七萃、諸大小臣工與夫老幼男婦之顒顒望幸者,咫尺千裡,如印泥聚米。

    眾遵守分繪,而己總其成。

    圖成,上覽之稱善,欲授官,以不能任職辭。

    出都日,公卿祖餞,多賦詩贈行。

     石谷所繢《毘陵秋興圖》,乃與笪江上艤舟河畔,對景含毫,窮累日力而後成。

    霜楓紅葉,絢爛如霞,間以叢篠枯搓,互相掩映。

    惲南田見之,謂為藝苑增不朽勝事。

     石谷篤孝友,慎交遊,尤敦風義。

    元照、煙客先後化去,歲必省其墓。

    乞畫者必擇人而與,否則巧取豪奪不能得。

    晚歲煙雲供養外,吟風弄月終其身。

    康熙丁酉卒,年八十有六。

     祝玉成牙畫 康熙初,杭州有祝玉成號培之者,年八十餘,畫事入微。

    嘗於牙牌施繪事,牌長一寸五分,闊一寸,一面畫虬髯下海,其中虬髯公李靖、紅拂、虬髯公夫人、奴十人、婢十人、箱籠二十,楚楚排列,鬚眉畢具。

    上寫曲一齣,筆畫分明。

    一面畫二十小兒,種種遊戲悉備,中有一小兒放風箏,其線若有數十丈之勢,高空紙鳶亦可辨焉,然筆墨所占,特十之三四耳。

     顧雪坡徐鐵山畫竹馬 顧雪坡、徐鐵山與王石谷同畫山水,後石谷從王煙客、王元照遊,得見宋、元真蹟,畫法日進。

    雪坡、鐵山度不能勝,遂一去而畫竹,一去而畫馬。

    兩人所造,亦臻絕詣,前人自命不凡,恥居第二手,不獨惲壽平也。

     毘陵惲氏多畫師 畫家之四王,三太倉,一常熟,非出自一族也。

    毘陵惲氏,則以一族而多畫。

    壽平名格,取法於本初。

    本初,字道生,更名向,號香山老人,明崇禎時之孝廉方正,善畫,入宋、元作者之室。

    其羣從子孫多工畫。

    馨生,字德彥,工山水、花卉。

    標,字樞亭,工花卉、禽魚。

    源濬,字哲長,號鐵蕭老人;源景,字希述,亦竝以畫稱.源濬妹,為無錫鄒小山尚書一桂妻,山水平遠,風韻天然.小山以繪事直內廷,人謂其得力於門為閣也.源濬女裹娥,字紉蘭,善花果.鍾嶐女冰,頗著稱於時.洎三門 為秀外,凡得五人,世因稱之為「五惲」. 惲壽平為南田三絕 惲格,字壽平,晚號南田老人。

    少時流離瑣尾,當十餘歲時,隨父遜庵崎嶇閩、浙間,而相失,為某軍帥所獲。

    帥愛其聰穎,欲子之,遜庵偵知南田在某所,屬杭州靈隱寺僧善言誘接,謂此子慧根極深,惜福薄壽促,宜令出家,即日祝髮留寺中。

    帥妻故佞佛,泣而去。

    及長,以父兄嘗仕明,不應舉,惟攻古文詞。

    其於畫,天性也。

    山水學王濛。

    既與常熟王翬交,曰:「君獨步矣,吾不為第二手也。

    」遂兼用徐熙、黃荃法,作花鳥,自為題識書之,世稱「南田三絕」。

    商邱宋尚書犖嘗語人曰:「南田畫,吾暗中摸索即能辨之。

    世多贋作,其至處必不可贋也。

    」嘗有人見其白描山水數幅,款書惲格,幅題小詩,輕圓妙潤,乃早年筆也。

     壽平性落拓,遇知己,或匝月為之點染,非其人,視百金猶土芥,不市一花片也。

    所居甌香館,與倡酬者,皆一時名士。

     高且園指畫 指頭畫,始於明,至漢軍高且園侍郎其佩而窮極其妙,花木、鳥獸、人物、山水,奇情異趣,信手而得。

    其述畫詩雲:「吾畫以吾手,甲肉掌背俱。

    手落尚無物,物成手卻無。

    人甫具兩睫,便見雙瞳珠。

    情性本萬殊,所事因相符。

    貴之料弗慕,賤之寧受呼。

    易老在用智,不老緣其愚。

    於我畫可見,非我手可摹。

    」 且園初亦以筆畫,苦於酬應,乃改而為指畫,自名之曰指頭生活。

    曾於巨幀作海水圖,駭波立浪,雄壯若有衝激聲,上空半尺許,寫兩飛鶴,遠望之,宛如海角天涯也。

     李西池畫山水 李西池,名華國,康熙初之武探花也。

    既及第,即引疾歸。

    工山水,名於時,殆所謂將軍不好武者耶? 黑壽畫山水 滿洲黑壽高尚不仕,樂與江、浙文士遊,有「滿洲高士」之稱。

    善畫山水,學董文敏。

     毛西河畫竹梅 毛西河《看竹圖》,為疏竹數竿,隨風欲動,一科頭寬袍者,手執團扇對坐,神氣奕奕。

    西河自題詩雲:「長向吳中擬蔔隣,王家樓子竹溪濱。

    練裙葛帶尋常見,錯認平原是繡人。

    」施愚山題雲:「篔簹谷口遠難尋,檻外森森自一林。

    名有笛材誰解取,為君清夜作龍吟。

    」倪燦題雲:「十年歸夢寄西風,長水溪邊學釣翁。

    覓得篔簹千萬畝,攜將書卷過江東。

    」尤西堂題雲:「林子原饒林下風,夏生妙畫興相同。

    朅來攜向長安道,吹破紅塵十丈空。

    」僧大汕所題為詞,調寄《一斛珠》雲:「冰綃霞縠,圖來膩粉如堪掬。

    湘皐一片浮煙綠。

    抗首清流,髣髴瞻淇澳。

    」西河文章,世人皆知,畫則流傳絕少。

    工畫梅,嘗為姚士重作梅,枝萼不多,而書味撲人眉宇。

     禹之鼎畫山水人物 禹之鼎,字尚吉,興化人。

    初為李氏青衣,公事畢,竊弄筆墨,主人教其專習繪事,遂入都,以畫進。

    康熙時,授鴻臚寺序班,非其志也。

    歸裡,所製山水、人物,細碎處瘦而不纖,揮灑處濃而不濁,間有小品,亦精緻可愛。

     諸君簡畫且忘手 杭之中城,稍東曰豐樂橋,橋稍東曰古橘園,宋之橘苑也。

    苑廢久,種橘已盡,康熙時,惟有古銀杏二株,盤輸扶疏,殆即宋苑物。

    園有主,為諸君簡。

    君簡少好畫,又學篆刻,模何震、陳琮,用刀時見古法,然不甚自貴愛,獨深愛畫。

    嘗自稱其父博學遊藝,尤耆翰墨,與華亭董宗伯其昌、趙文學左為密交。

    自其為童子時,旁侍,觀其用筆,揮寫入妙。

    蒼秀淡沲,董稱最工,空濛蕭瑟,趙為之冠。

    董、趙分閒,互相放寫,終不能自掩其真也。

    君簡既好畫,日取董、趙畫及諸家所作玩之,久而融然,化裁臻微。

    毛元舒嘗問君簡曰:「君之畫,法誰氏?」君簡笑曰:「吾且忘吾手,安知誰法!」毛聞而惝然,不復知所問矣。

     吳逸泉畫有天機 畫之以氣勝者豪健,或少渾融;以韻勝者秀逸,或欠沈著。

    若兼二者而有之,超軼古人矣,此惟吳楙能之。

    楙,字朝英,別字逸泉,居無錫閭江,工畫,世無知之者。

    同邑王邦采一見,即為之延譽,自是遂大聞於時。

    嘗與客泛舟笠澤湖,舉首四望,則晴雲晻靄,景象萬千,久之,幻作叢竹狀,枝葉紛披,扶疏偃蓋,異之。

    遂呼酒大醉,命童子磨墨汁數升,潑墨作《奪雲圖》,頃刻數紙,淋漓盡態,一座皆驚賞。

    而逸泉亦自謂天機所到,直奪化工。

    正如右軍《蘭亭》,令他日重為之,終無以及也。

     覆千為王麓臺代筆 僧覆千,俗家平湖,善山水。

    遊京師,見知於聖祖,詔令師王麓臺,遂為其代筆。

    後居萬壽寺,禦書「棲心樹」三字以賜之。

     周崑來畫龍 周璕,字崑來,江寧人,善丹青。

    康熙時,以畫龍著名,洗染雲霧,幾至百徧。

    嘗遊武昌,以所畫張於黃鶴樓,標其價曰銀一百兩。

    臬司某登樓見之,賞玩不置,曰:「誠須一百兩。

    」崑來即卷而贈之。

    曰:「某非必欲得百金也,聊以覘世眼耳。

    公能識之,是某之知己也,當為知己贈。

    」由是遂知名。

     嚴蓀友精畫鳳 無錫嚴蓀友官允繩孫之《秋水集》詩文,與朱竹垞、潘次耕輩齊名。

    書法亦入晉、唐之室。

    善繪山水、仙佛、花木、蟲魚,靡不曲肖。

    尤精畫鳳,翔舞竦峙,五色射目,觀者歎美,以為古畫家所無。

     王秋山?工凡手?畫 五秋山工?工凡手?畫,凡人物、樓臺、山水、花木,皆能於紙上用指甲及細針?工凡手?出,設色濃淡,布境淺深,悉取法於古名畫也。

    ?工凡手?,音拱。

     焦秉貞仿西洋畫 國人之得見西洋畫,始於明末,蓋義大利人利瑪竇攜有耶教之天主諸像以至也。

    其像為一婦人抱一小兒,神氣圓滿,彩色鮮麗。

    利嘗曰:「華人僅能畫陽面,故無凹凸。

    吾國兼畫陰陽,故四面皆圓滿也。

    」良以正面明而側面暗,染暗處稍黑,斯正面明者,顯而凸矣。

    焦秉貞得其意而變通之。

    秉貞,濟寧人,官欽天監五官正,工畫人物,其位置之自近而遠,由大而小,不爽毫末,不知者輒疑為歐人所繢也。

     吳漁山以西法畫山水 墨井道人吳漁山,與王石谷齊名,皆籍常熟,相友善。

    嘗借石谷所橅大癡畫不還,石谷遂與絕交。

     漁山久奉耶教,嘗曰:「年垂五十,學道於三巴,眠食第二層樓上,觀海潮度日,憶五十年看雲塵世,較此物外觀潮,未覺今是昨非,亦不知海與世孰險孰危。

    索筆圖出,具道眼者必有以教我。

    」 漁山嘗再至歐羅巴,晚年作畫,雖好用西法,畫中時有雲氣,緜渺淩虛。

    然又嘗曰:「我之畫,不取形似,不落窠臼,謂之神逸。

    歐人全以陰陽向背形似窠臼上用功夫。

    即款識,我之題上,彼之識下,用筆亦不相同。

    」 解仲長善寫真畫 解易,字仲長,武進馬鞍墩人.工寫真.好事者延緻其家,輒相對,竟日清談.亦喜飲,少飲輒醉,醉則蒙頭臥,或繞屋行吟.積數日,忽大呼,趣具縑素,頃刻立就,出而懸之以示人.或且掩其半面,其親知相識之過者,即能指其名也.仲長之言曰:「吾每見寫真者必盛冠服,張拱莊坐,畫者舌 也筆和墨,旁睨而髣髴焉.其索之愈工,去之愈遠.吾則不然,接之謦欬以觀其形,投之喜怒嬉戲以觀其神,得之矣.然不敢耗氣,吾倚如槁梧,植如橛株,非譽巧拙,不以搖其樞,神凝形釋,與彼為一,然後縱吾筆而從之,以天合天,故其神全,宜畫者之莫吾若也.」 華胥為龔蘅圃寫僧裝小影 金匱華胥嘗為仁和龔蘅圃禦史翔麟寫僧裝小影,侍以雙女,一拈花。

    一奉梵書,取《心經》色空二語,曰雙是。

    戲題絕句雲:「一雙天女玉差肩,卑鉢羅花貝葉篇。

    若使香門盡如此,丁年儂亦願逃禪。

    」 李復堂畫筆工絕 李復堂,名鱓,興化人。

    康熙辛卯舉人,供奉內廷,後為滕縣令。

    畫筆工絕,花鳥學林良,縱橫馳騁,不拘繩墨,而多得天趣。

    嘗作《五松圖》,題雲:「予以直者比之大臣,禿者比之名將,一側一臥,似蛟似龍,蒲團之松,或仙或佛,爰作長歌紀之。

    」鄭闆橋詩雲:「兩革科名一貶官,蕭蕭華髮鏡中寒。

    回頭痛哭仁皇帝,長把靈和柳色看。

    」即指復堂也。

     朱涵齋指畫 副都統朱涵齋倫翰,康熙壬辰武進士。

    年四歲時,以煤塗壁,肖人鬼鳥獸狀,見者驚詫。

    一日,攀煤車取煤,壓傷右手中指。

    治痊,則此甲獨厚而銳,有微凹,能容墨,遂以指代筆。

     韓蝶齋手散畫資 韓李思,號蝶齋,芷江人。

    貌豐偉,性骯髒,睥睨一切。

    尤嗜酒,無時不醉,衣履多質之酒家。

    長於畫,潑墨作遊龍,煙雲拏攫滿紙,具生動狀。

    偶寫山水、樹石,則皴染工緻,平遠濃秀,各得其緻。

    所得畫資,率緣手散去。

    嘗為僧寫佛像,得錢三萬。

    逾月,僧促之,輒碎其紙,典衣以償僧錢。

     劉斐章畫用西洋法 劉璸,字斐章,衡陽人。

    畫宗宋、元,山水、人物、翎毛、花卉,皆生氣盎然。

    嘗以西洋法為湖南巡撫王之樞作牙籤萬軸圖,其籤隆起,之樞時以手捫之。

    年七十,居山中,有塵外想。

    一日,與友人訣,無疾而逝。

     阿爾稗畫虎獅 當大兵下江南時,都統譚泰曾射江寧太平門,洞其扉。

    後坐事誅。

    其孫阿爾稗,幼育溧陽史文靖公貽直家,精繪事,以畫虎著名,賞鑒家寶之,以比僧繇之龍。

    又嘗繪《西域貢獅圖》。

     身本畫龍 身本,錢塘人,因不知身所自出,故以身為姓,而名本。

    博雅工詩,善繪事,畫龍尤奇,其染雲,非一 年不可。

    李衞為浙閩總督時,招之,不見,以大案入其名,械至閩。

    李問曰:「先生亦至此乎?來何晚!」遂開釋,款禮之。

    閱一載,為畫一龍焉。

     身一生止畫五龍,家傳二;入閩時,司獄某待之善,贈一;有陝西富平董清江名志敬者,遊其門下,得一。

    清江好遊山水,高雅絕俗,工詩,亦善繪,每遊,必以身之龍自隨。

    一日,至長安,長安有名手某者,邀至家,看其得意之畫,累看無可否,最後出所畫龍,董視之,亦不言。

    某嗔曰:「此龍亦不當意耶?」董曰:「君之龍,葉公龍也。

    吾有身先生所畫龍,乃真龍,今在行篋。

    然吾迫欲行,公亦不能久視,烹茶一大甌,懸軸,待吾飲盡,即卷之而去矣。

    」遂令釘卷釘,開篋,展未半,同坐者驚,某大叫,贊不容口。

    董持茶盃謂之曰:「公之龍,其身匾,身之龍,其身圓,殆欲飛去矣。

    」飲茶畢,遂卷之而去。

     年允恭畫枇杷 年允恭侍郎希堯,為羹堯兄,工繪事。

    嘗為青巖和尚畫枇杷一枝、鸜鵒四,枇杷以石綠為葉,白粉為果,赭染其半,一鸜鵒立於枝上,向下而鳴,三鸜鵒相鬬,攪成一團,生動潤潔。

     黃癭瓢為閩之老畫師 黃慎,號癭瓢,閩之老畫師也。

    幼讀父書,長侍母,無以為生,遂學畫。

    母含淚語曰:「兒為是,良非得已。

    然吾聞此事,非薰習詩書,有士夫氣韻,則成畫工耳。

    」慎聞言,乃愈益自愛。

    方十八九歲時,寄居蕭寺,以晝為畫,夜無所得燭,從佛鐙光隙讀書,母聞之喜,時雖年少,與遊者多聞人。

    慎復工詩,善草書。

    出遊豫章,歷吳、越、維揚,人爭客之,得其片縑尺楮者,皆奉為瓌寶。

    母垂老,不欲遠離,乃偕以來,時雍正丁未也。

    庚戌,始歸閩。

     惲清於善寫生畫 惲冰,字清於,鍾嶐之女,南田族元孫女,世或誤為南田女者,非也。

    冰寫生,芊眠蘊藉,用粉精絕,迎日花朵,俱有光。

    作已,輒題小詩。

    乾隆初,尹文端公繼善曾以進呈孝聖後,高宗見而賞之,題詩嘉獎,聲譽大起。

    夫為毛鴻調,不應舉,築小樓,伉儷居之,以吟詩作畫老焉。

    臨川李穆堂侍郎紱贈詩二首雲:「黃筌妙筆吟花鳥,不用徐熙落墨花。

    忽地展圖識佳製,寫生生氣更橫斜。

    」「畫家今日重南田,閨秀猶誇得祖傳。

    共道花王勝姚魏,沉香亭畔最嬋娟。

    」 馬江香授人以畫之指法 馬江香,名荃,常熟人,畫師扶曦之女也。

    習於庭訓,乃亦善畫。

    早寡,以苦節聞。

    晚歲名益高,四方以縑素兼金求畫者,幾無月無之。

    常蓄婢數人,悉令調鉛殺粉。

    而常熟多貴遊士女,皆求授指法。

    時惲清於畫以沒骨名,而江香以勾染名,江南人謂之雙絕。

     李蘭齋賣畫 李子隆,字蘭齋,乾隆初之芷江人。

    耽筆墨,喜畫拐仙,山水、翎毛猶其餘事。

    家故貧,口不言錢,囊空,即灑墨數幅,命小童攜至街頭賣之。

    嘗自誦唐伯虎詩雲:「閒來寫幅丹青賣,不用人間作櫱錢。

    」 趙難涸寫竹石 趙泉,字難涸,乾隆初之當塗老明經也。

    家貧,年七十,三子相繼夭,一孫病瘓。

    生平博學工詩,寫竹石,疏宕有奇氣。

    市人弗喜,或乘其窮,擲錙銖而草芥拾之,輒拳筆刺天而歎曰:「嗟夫!奈何貴米顛、富倪迂而坑趙泉哉?」時或酒後激昂,裂紙畀火,罵錢奴為豕蝨,叱腐儒為溷鼠。

    喜之者輒苦其狂,而難涸亦不屑也。

     吳身三善貌人 無錫吳省曾,字身三,善貌人。

    行篋中畫稿如梵夾,皆乾隆時之士大夫也,袁子才嘗見而擷之。

    不相識則已,有相識者,紙上可呼其人。

    嘗為子才作《隨園雅集圖》,圖中人最老者為沈文愨公德潛,年九十餘,最少者為陳熙,年十七,隨其老少,謦咳宛然。

    其用筆如勇將追敵,不獲不休,又如神巫招亡,專攝魂魄,踔絕之能,生與性俱。

    弟子數十,皆莫能及。

    為人樸而靜,短小,面多瘢,鄉音喃喃,不伐其技,人多昵之。

     劉以賢畫僵屍 杭州劉以賢善寫真,其鄰有一子一父而居室者,父死,子外出買棺,囑鄰人代延以賢,為父傳形。

    以賢入其室,虛無人焉,意屍必在樓,乃躡梯以登。

    就牀坐,抽筆欲畫,屍忽蹶然起。

    以賢知為走屍,不動,屍亦不動,但閉目張口,翕翕然眉撐肉皺而已。

    以賢念身走則屍必追,不如竟畫。

    乃取筆申紙,依屍樣描摹,臂動指運,屍亦如之。

    以賢大呼,無應者。

    俄而子上樓,見屍起,驚仆。

    又一鄰人上樓,亦驚而墮樓。

    以賢大窘,強忍待之。

    俄而舁棺者來,以賢徐憶屍畏帚,乃呼曰:「汝等持帚來。

    」舁棺者心知有走屍之事,持帚上樓,拂之倒,乃取薑湯灌醒仆者,而納屍入棺。

     羅兩峯畫鬼趣圖 揚州羅兩峯布衣聘為杭州金壽門弟子,能畫,尤工梅。

    生有異稟,目見鬼物,久之,成《鬼趣圖》,殊形異狀,宛然吳道子《地獄變相》,又如讀《五王》、《樓炭經》也。

    其寫大阿羅漢及摩訶薩各像,足與崔青蚓、陳章侯相上下。

     重寧寺為高宗祝釐地,其壁有畫,為兩峯所繢,蓋兩淮鹺商出數百金延其所作者也。

     邊壽民畫蘆雁 邊壽民,字頤公,淮安人,善潑墨寫蘆雁,有聲於江淮。

    嘗語其友人王孟亭曰:「我以畫為活,今年六十,老將至矣。

    為置一篋,外圓內方,虛其腹,封而竅之,及吾手能為時,得佳者,入竅而實之,以備吾老,名弆篋。

    」孟亭為文記之。

     僧靜峯善畫 滬城鐸庵僧漏雲,號靜峯,漢軍人,大將軍年羹堯孫也。

    乾隆時,自浙西飛錫來此。

    在庵,與客談畫,不涉時事。

    善畫禽魚、花卉,有徐熙筆意,山水清微淡遠,自成一家。

    間作詩詞,亦無俗韻。

    居四十年,始他去。

     奚鐵生畫為逸品 奚鐵生,名岡。

    善畫山水,出入元四家,多水墨,清越秀潤,為逸品。

    間作寫意花卉,亦秀絕。

    詩畫俱清曠。

    性高而僻。

    嘗自定潤格,榜於門,索畫者如其價,以金及絹素投之,為籍記次歲月先後以為之。

    求者益眾,積三五年不畫,亦不啟緘也。

    後自造紙,曰古雪齋紙,畫煙,潤墨如溼,易退,晚年非此不畫也。

     周庶常凱嘗以畫求見,屬人先容,見於其齋,曰冬花盦。

    身短髮禿,微有髭,面酡黃如瓜。

    當窗置大幾,羅列書畫,自製一高足椅以就幾。

    至則拱手為禮復踞椅坐。

    與論畫理,評周之畫曰:「士夫氣太重。

    」周因曰:「先生所造紙易退,不為五百年後計乎?」笑曰:「宋元畫絕少,所存者名耳,餘懼無以厭名也。

    」語畢,送出齋,即返。

    周心懟之,人曰:「以君庶常能畫,有加禮矣。

    平日客至,固不迎送也。

    」 奚鐵生閉門作畫 奚鐵生作畫,有時閉門,居一室,寢饋以之,雖家人不得見,但聞瑟瑟磨墨聲。

    畫不愜意,即於紙背臨古人書,易他紙重繢之。

    竟一月,乃出,謂家人曰:「足飽爾等兩月飯矣。

    」遂出遊。

    所交梁山舟學士及汪、孫、許諸收藏家,至則埽榻以待,取古人書畫為之審定題跋,或遊湖山,賦詩自娛,興盡始返。

     周松泉私仿奚鐵生畫 周乾,號松泉,錢塘布衣。

    私倣奚鐵生畫,奚見之,不能辨,曰:「何不自署款?」曰:「署丈名,多得錢。

    」奚遂教之,自是名益著。

    嘗於齋壁畫《松泉圖》,多名人題詠。

     金冬心畫梅竹 錢塘金農畫梅竹,蒼勁絕俗,長幅矮卷,日可竟十數。

    晚又畫佛。

    有見其畫竹之自題曰:「淩霜雪,節獨完。

    我與君,共歲寒。

    」農,字冬心。

     童二樹畫梅 山陰童二樹布衣鈺善畫梅,畫成,輒題一詩,詩亦佳,故有「萬樹梅花萬首詩」之句,可稱二絕。

     童二樹畫貓 童二樹善畫墨貓而不輕繪,蓋二樹迷信甚重,必於端午午時始畫,謂此時所畫可辟鼠也。

     王梅卿畫梅 長洲陳竹士繼室王梅卿。

    山陰人,工詩善繪,臥室懸一聯,曰:「幾生修得到,何可一日無。

    」竹士前室金纖纖有《瘦吟樓詩》,尚未付梓,梅卿乃并其自著《問花樓集》,同時印行。

     梅卿曾畫錦葵石榴一箑,點染秀澹,而畫梅尤多。

    後擬繪士女百幅,尚未就,而病,尋即逝矣。

     蕭尺木畫山水人物 蕪湖蕭雲從,字尺木,工畫山水、人物,具有北宋人遺軌。

    閉門著述,品格亦高峻。

    乾隆甲午,四庫全書館進尺木所畫《離騷圖》,高宗命館臣為補《天問》以下,蓋尺木所未圖也。

    又題其山水長卷詩雲:「四庫呈覽《離騷圖》,始識雲從其人也。

    羣稱國初善畫人,二王【翬、原祁】惲【壽平】黃【鼎】伯仲者。

    二王惲黃手多,石渠所藏屢吟把。

    蕭則石渠無一藏,侍臣因獻其所寫。

    」詩凡二十六句。

     自尺木畫邀宸賞,江南大吏好事者遂訪其蕭家巷老屋,遺阯猶存。

    其所著《易存》、《杜律細》若幹卷,亦收《四庫》存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