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類

關燈
八大山人善書畫 驢漢,即八大山人。

    山人有仙才,善書畫,題跋多奇緻,不甚可解,書法有晉、唐風格。

    畫之所長者,擅山水、花鳥、竹木,筆情縱恣,不泥成法,而時有逸氣,所謂拙規矩於方圓,鄙精妍於采繪者也。

    襟懷落落,慷慨嘯歌,世目以狂。

    既逢知己,十日五日,盡其技。

    山人,江西人,朱姓,名耷,明宗室也。

     陳老蓮善書畫 陳洪綬,號老蓮,諸暨人。

    明崇禎時召入供奉,不拜。

    明亡,名益高,技亦益進。

    書法遒逸,善畫山水,尤工人物,得李公麟法,衣紋圓勁,設色奇古,論者謂筆意在仇、唐之上。

    與北平崔青蚓子忠齊名,稱南陳北崔。

     傅青主善書畫 傅青主徵君山以書畫著,不輕為人作。

    嘗有友求畫,傅謂畫雖末藝,然必須筆補造化,我每作畫,先擇其時,非遇良辰不下筆。

    今重違君意,約以中秋夕為期,如天氣晴爽,風定月明,當準備紙筆。

    至日,果晴爽,友大喜,知其嗜酒,乃與痛飲,自哺至昳,始罷席。

    乃命侍者為研濃墨,駢兩幾,鋪丈長玉版紙於上,又取鐵界尺鎮紙四角,謂俟月上東向,秉燭為之。

    少焉,月出,樂甚,命侍者取所研濃墨一巨缽,置旁幾,屏退諸人,獨自命筆。

    友遠立竊窺,但見舞蹈踴躍,其狀若狂。

    友徑趨至背後,力抱其腰。

    傅狂叫,歎曰:「孺子敗吾清興,奈何!」遂擲筆搓紙而輟。

    友見其滿頭皆墨,汗下如雨,急取水為之浣濯,遣人送歸。

     京師打鐘菴落成,僧慕傅名,丐書菴額。

    以僧無行,不許。

    僧諗某與傅善,啗以重金,令轉乞。

    甲不敢遽達,又慮無以報僧,既思得一法,乃沽佳醞招飲,又預作五絕詩一首,以打鐘菴三字嵌詩中,乘微醺,自握筆書此詩,屢書,屢自拉棄之。

    傅睨之而笑,甲曰:「家有屏,欲書此詩刻其上,顧不善塗鴉。

    」時傅醉矣,曰:「我為汝代筆如何?」甲喜曰:「幸甚。

    」遽索紙,縱筆為之。

    甲請曰:「既賜書,即求署款。

    」傅笑而許之。

    甲刓此三字授僧,榜於門。

    一日,傅偶過菴前,訝額署己款,筆意確是,注視之,沈思良久,忽憶前為甲書屏中有此三字,始悟為甲所賣,遂與絕交。

     金少章善書畫 吳縣金俊明,字少章。

    幼以善書著聲吳中,小楷師《曹娥碑》,行草師《聖教序》,悉有法度,晚益自名一家。

    裡中窶人子手不持一錢,亦日夕踵門乞書,欣然應之,以是三吳碑版旁及僧寺、酒肆,率多其筆。

    閒喜畫樹石,皆蕭疏有效,墨梅尤工,吳人寶之。

     少章既善書,平居繕錄經籍秘本,以及交遊文稿,凡數百種,無不裝演成帙,縢鐍惟謹。

    汪琬嘗訪之,見其老屋數間,塵埃滿案,與客清坐相對,久之自起,焚香瀹茗,稍出其書畫與所錄者,娛汪而已。

     查伊璜善書畫 海寧查伊璜孝廉多藝,書本顏魯公,畫從黃一峯入手。

    嘗謂畫家不善畫空,千古缺處。

    畫是醒時作夢,夢或無理,卻有情,畫不可無理,正妙有情,非多讀書負上慧,能作奇夢者,莫望其涯涘也。

     陳遐伯書畫用左腕 陳延,字遐伯,潛山人。

    技之善者,見即摹倣之,尤精篆刻。

    折右手,一切書畫皆用左腕。

    遷鳩玆,與蕭尺木稱畫苑二妙。

     王玉日?英善書畫 王玉日?英,名端淑,山陰王季重次女也。

    適錢唐貢士丁肇聖,偕隱於徐文長之青藤書屋。

    善書畫,長於花草,疏落蒼秀,作詩文亦有高緻。

    順治時,嘗欲援曹大家故事,延入禁中,教諸妃主,玉日?英力辭,乃止。

    卒年八十餘。

    著有《吟紅集》。

     文與也賣書畫 文與也,名點,長洲人。

    素無恒產,暇嘗舍蓮經慧慶寺,賣書畫自給。

    有富人子具兼金求畫,期以三日走取,恚曰:「僕非畫工,何得以此促迫我!」擲金於地。

    其人再請,不顧。

    至常熟,畫家請觀笥中畫,則曰:「若以賣畫者目我邪?何觀為!」倒內箱示之,無尺幅也。

     與也畫山水,用筆細秀,多點染,暈潤迷離,蓋以墨勝也。

    兼善人物,尤善松竹小品,極雅。

    松身好點苔,故時人戲之曰:「文點松文也,文點也點。

    」 查二瞻專事書畫 查士標,字二瞻,號梅壑散人,海陽人,明諸生。

    尋棄舉子業,專事書畫。

    家故饒裕,多鼎彜及宋、元人真蹟,遂精鑒別。

    畫初學倪高士,後參以梅華道人、董文敏筆法。

    用筆不多,惜墨如金,風神嬾散,氣韻荒寒,逸品也。

    見王石谷畫,愛之,延至家,乞其潑墨,作雲西、雲林、大癡、仲圭四家筆法,蓋有所資取也。

    晚年技益超,直窺元人之奧。

    嘗作師子林冊,宋牧仲得之以為快。

     高鳳翰左手作書畫 膠州高鳳翰,自號南阜老人。

    品高潔,擅書、畫、詩三絕。

    晚年病右臂,以左手作書畫,奇氣坌湧,尤為世所寶貴。

    武陵趙文恪公慎畛嘗於周研山成邑處見一畫冊,題雍正戊申作,即其手筆也。

     程水南善書畫 程水南,名嗣立,歙人,以業鹺於淮,籍安東。

    善書法,好作畫。

    或求其書,則以畫應;求畫,則以書應,求書畫詩,則與莊坐講《毛詩》、《莊子》數則。

    其率意不可拘若是。

     鄭闆橋書畫要現銀 興化鄭闆橋大令燮,嘗鬻書畫以自給,其潤格雲:「大幅六兩,中幅四兩,小幅二兩,書條對聯一兩,扇子、鬥方五錢。

    凡送禮物食物,不如白銀為妙。

    蓋公之所送,未必即弟之所好也。

    若送現銀,則中心喜悅,書畫皆佳。

    禮物既屬糾纏,賒欠尤恐賴帳,年老神倦,不能陪諸君子作無益語言也。

    」又詩雲:「畫竹多於賣竹錢,紙高六尺價三千。

    任渠話舊論交接,隻當春風過耳邊。

    」 瑛夢禪善書畫 夢禪居士瑛寶,相門子也,又為巡撫伊江阿之弟。

    隱居不仕。

    其書法極似劉文清公墉,或見其緻親家母竹軒夫人手劄十九通,甚佳。

    又善繪事,似倪雲林。

    尤善指頭畫,識者以比高且園侍郎。

     奚鐵生善書畫 奚鐵生布衣岡,善書畫。

    少年書法,出入歐、趙之間,晚歲專精繪事,書名遂為所掩。

    乾隆時,琉球 人嘗以餅金購之。

     金壽門賣書畫 錢塘布衣金壽門,名農,號冬心。

    性逋峭,工詩,有《冬心先生集》。

    中歲為汗漫遊,徧走齊、魯、燕、趙、秦、晉、楚、粵,卒無所遇而歸。

    晚客揚州,賣書畫以自給。

    其書出入楷隸,本之《天發神讖碑》。

    畫梅尤工,嘗以十六幅贈青浦王述菴侍郎昶,為仁和陳給事寶所見而賞之,攜去,累月不返。

    述菴索之,陳笑曰:「我以是為性命矣,而可還乎?」 何子貞善書畫 道州何子貞太史紹基工書,早年仿北魏,得《玄女碑》,寶之,故以名其室。

    通籍後,始學魯公,懸腕作藏鋒書,日課五百字,大如碗。

    橫及篆隸,晚更好摹率更。

    故其書沈雄而峭拔,行體尤於恣肆中見逸氣,往往一行之中,忽而似壯士鬬力,筋骨湧現,忽又如銜杯勒馬,意態超然,非精究四體,熟諳八法,無以領其妙也。

    尤所難者,先後為人書楹帖,以數千計,句無雷同。

    於臨池時觸興口占,靡不新雋工切,語妙天下。

    且其搆句,或寄宦迹,或言名勝,或按合時序,或對晤琴書,讀之可見其作書時身心之所在,及身世之所當。

    故不徒其書有中晚之別,即聯語亦有壯老之分,此不為藝林諸前輩所罕見者耶?自蜀歸,再返道州,雖農野婦孺,亦踵門求書,僻邑無良紙,悉書之,不拒也。

    某常困於酒,為書聯語,則雲:「愛書不厭如平壑,戒酒新嚴似築堤。

    」勗其業,亦止其飲也。

    邑有老監生某,為同學友,晚而失明,來索書,則雲:「老來尚讀華林略,闇裏能摹有道碑。

    」蓋以祖珽嘲其目,以中郎喻其勤也。

     子貞至永州,訪楊翰,距城數裡,忽飢疲,因憩食村店。

    食已,主人索值,時資裝已先入城,乏腰纏,無以應,請作書為償,主人勿許,竟典衣而後行。

    楊聞之,笑曰:「何先生法書,亦有時不博一飽耶?」楊字息柯,書法酷似子貞,不觀其署名,輒疑為子貞也。

     子貞平生輕武夫,雖鉅金求之,不與。

    相傳郭子美軍門松林再奉千金為壽,并脅以刃,子貞不得已,乃書一聯與之雲:「古今雙子美,前後兩汾陽。

    」則譽過其實矣。

     晚年以省墓回裡,裡人有問以字學極於右軍,奚為棄晉法而重唐帖?子貞曰:「晉世已遙,右軍神品,真跡難覓,存者模糊,於斑剝殘石中求右軍神妙,是何可得。

    顏書雖天分遜右軍一籌,而真力彌滿,渾然天全,去今尚近,完好宜摹。

    且魯公為人剛勁不阿,觀其書如覩其人,吾愛其書格之高,實儀其立身之峻。

    右軍人品非不高,然不善學之,必遺其神而得其粗,是為妍皮裹癡骨,趙、董諸人皆是。

    觀一時人士書法,足見其風尚之柔靡,豈得謂六藝之末不關挽回風會耶?」其論書陳義之高,足以起衰砭俗有如此。

     子貞亦善畫,法惲南田。

    嘗作畫一幅,無遠山,約略江樹,中湧大小二洲,一野老傴僂田間。

    但不常作,興至偶為之,題以贈人則可,非如書之求無不應也。

     戴文節善書畫 錢塘戴文節公熙夙工書畫,道光辛醜,為鄉人沈文忠公兆霖畫雙桂,題南宋詞曰:「占斷花中聲譽,香和韻,兩奇絕。

    」蓋文忠方應舉,寫此作利市也。

    是歲榜發,文忠名在第二,同人以為畫讖,文節賀詩遂有「桂林聲譽原無比,悔寫蟾宮第二枝」之句。

    後十年,文忠已疊秉使節,文節為人畫月桂圖,述及前事,謂畫不足傳,藉人以傳。

    比同治初元,文忠奉命勦撫叛回,值秦中山水暴漲,沒於王事,而前三年庚申,文節已殉難杭州矣。

     吳讓之善書畫 吳讓之多藝,刻印第一,次畫花卉,次畫山水,次篆書,次分書,次行楷。

    畫多贋本,佳者幾於亂真,且世亦鮮知其善畫者。

    偶見所繪墨筆荷花,澹雅得宋人意,乃真跡也。

    蓋惟書卷清氣,不可偽為,亳釐千裡,識者亦不易。

    讓之,名熙載,儀徵人。

     侯青甫善書畫 江寧侯雲松,字青甫,善書畫。

    求者麕集,戶限為穿,乃作《金縷曲》詞二闋以牓其門,其一曰:「對客頻撝手,願諸君收回絹素,那容分剖。

    書畫詞章三絕技,此語最難消受。

    況八十龍鍾衰朽,終日塗鴉塗不了,慣直從辰巳交申酉。

    問所得,幾曾有?尤多親友之親友,貼簽條某翁某老,不知誰某。

    積壓縱橫旋散失,尋覓幾番搔首。

    媿爽約又將誰咎?要不食言原有術,或先將潤筆從豐厚。

    問破鈔,可能否?」其二曰:「潤筆由來久,古之人一絲一縑,不嫌情厚。

    翰墨生涯論價值,不出闆橋窠臼,於廉惠何傷之有!風雅錢仍風雅用,向荒園老屋添花柳。

    五簋約,讌良友,漫嗤自享千金帚。

    算老來祇餘拙筆,尚誇人口。

    便類碔砆同瓦礫,索報卻須瓊玖。

    書數目牓之門右,博得道塗聞者笑,謂是翁罔顧言之醜。

    掩兩耳,掉頭走。

    」 孝欽後善書畫 孝欽後喜作擘窠大字,亦臨摹法帖,作小楷。

    尤喜繪古松,筆頗蒼老,每畫一幅,輒為近侍乞取。

    李文忠公鴻章七旬賜壽,所賜畫松,亦親筆也,是為生平最得意者。

     孝欽每作書畫賜羣臣,一落筆,輒曰壞了壞了,眾太監必交口稱頌,後喜,始成篇幅,否則手碎之矣。

    綺華館所織綢緞花樣,皆如意館擬稿進呈,後有時手改之,然後發交工匠。

     孝欽作書畫,中嵌玉璽。

    德宗則印以小圖章。

    入值諸臣,凡蒙賜件,率以此為辨別。

     孝欽喜作大字,用丈餘庫臘箋,書龍虎松鶴等字,歲多至數百幅。

    宮中及西苑頤和園,均喜以大圓寶鏡四字為扁額。

     吳清卿善書畫 吳縣吳清卿中丞大澂,工篆籀。

    官翰林,嘗書《五經》、《說文》。

    平時作劄與人,均用古篆。

    其師潘文勤得之最多,不半年,成四巨冊。

    一日,謁文勤,坐甫定,即言曰:「老弟以後寫信,還宜稍從潦草。

    我半年付裱,所費已不貲矣。

    」越數日,復柬之曰:「老弟古文大篆,精妙無比,俛首下拜,必傳必傳,兄不能也。

    」出而撫湘,有時判事亦書大篆,胥吏不能識,往往奉牘進質,乃手講指畫以告之。

    又能畫山水,偪真戴文節,其秀潤處,有過之無不及。

    又能打靶,頗有命中之長。

    其女公子亦皆擅此。

     如冠九善書畫 如山,字冠九,滿洲鑲藍旗人。

    光緒時,官至直隸按察使。

    書宗北魏,蒼勁渾厚。

    善畫,更自矜重,未易得也。

     秀水董氏五世善書畫 雍、乾間,秀水董愚堂布衣隱居梅涇,讀書尚志,雅好唫詠,書法宗懷仁《聖教序》,渾厚如其人,愚堂,名鴻。

    其弟養中布衣名涵,則擅詩、書、畫三絕。

    養中之子樂閑布衣名棨,工詩,善鐫刻。

    於書畫尤緻力,楷法宗褚、魯公,行草宗文敏、允明,所繪山水、人物、花卉、翎毛、草蟲,無不精妙入古,力追宋、元、明諸大家。

    性高介而慷慨,有假達官貴人之名以重潤勒繪者,輒卻之,曰:「此烏可以勢力脅我耶!」平生鬻畫之資,多至巨萬,而自奉儉約,半以周給鄉黨。

    喜箴規世人,嘗寓意於寫生畫中。

    所著《畫學鉤深》,已行世。

    樂閑之子為枯匏明經。

    枯匏,名燿,尤有聲於時。

    早歲研經術,工書畫,書法由董、趙而上溯唐、宋諸家,清超拔俗。

    其畫尤長於山水,力追北苑,偶作平遠者,則蕭遠枯澹,神似雲林。

    枯匏有子,曰味青明經,名念棻,一號小匏。

    書畫承家學,且能詩,亦稱三絕。

    晚年鬻書畫以養母,母壽至百歲有五,以所積潤資建坊。

    其畫得錢曉庭之傳,工花卉、翎毛,嘗摹南田作,得其神韻,尤喜畫梅花,手寫萬本,隨意題詠,流傳江南,人呼之曰:「董梅花」。

    味青之子詢五,名宗善,亦能畫,精鑒別,藏弆名人書畫甚夥。

     徐新華能書畫 杭州徐室女新華,字彤芬,印香舍人恩綬次孫女。

    早慧能文,淵源家學,父珂、母何墨君皆鍾愛之。

    工楷法,嘗為其從伯花農侍郎及父執況夔笙太守、丁和甫舍人作楹聯屏條,僉以筆意渾健酷類北海贊之。

    家藏左文襄為其曾大父辛齋理問孝酉所書楹聯,心摹手追,亦頗神似。

    且精繪事,所作山水,不失宋、元人矩獲。

    夔笙謂其冰雪聰明,流露楮墨之表,於石谷、麓臺勝處,庶幾具體。

    時宣統辛亥,年十有八也。

     世祖作擘窠大字 宏覺禪師,名道忞,善書。

    世祖嘗問之曰:「老和尚習何帖?」宏覺曰:「道忞初習《黃庭》,不成,繼習《遺教經》及《夫子廟堂碑》,不能專心緻志,以至無成,往往落筆而即點畫竄走。

    」上曰:「朕亦臨此二帖,如何而能及老和尚乎?」宏覺曰:「皇上天縱之聖,自然不學而能,第道忞未及覩龍蛇勢耳。

    」上曰:「老和尚可有大筆與紙乎?」宏覺曰:「皇上勑道忞所書手卷,尚有紙十餘,惟新製鬃毫,恐不堪用耳。

    」上乃命侍臣研墨,即席濡毫,作擘窠大敬字。

    復起立,連書數幅,以一持示宏覺曰:「此幅何如?」宏覺曰:「此幅最佳,乞賜道忞。

    」上遜謝。

    宏覺就上手掣得之,曰:「恭謝天恩。

    」上笑曰:「朕字何足尚,明思宗之字乃佳耳。

    」即命侍臣取以來,則思宗所書,約八九十幅也。

     傅青主論書 傅青主工書,自大小篆隸以下無不精,嘗自論其書曰:「弱冠學晉、唐人楷法,皆不能肖。

    及得松雪香山墨蹟,愛其圓轉流麗,稍臨之,則遂亂真矣。

    已而乃媿之,曰:『是如學正人君子者,每覺其觚棱難近,降與匪人遊,不覺其日親者。

    松雪曷嘗不學右軍,而結果淺俗,至類駒王之無骨,心術壞而手隨之也。

    』於是復學顏太師。

    」因語人學書之法,寧拙毋巧,寧醜無媚,寧支離毋輕滑,寧真率母安排。

    君子以為青主非止言書也。

     陳元孝行草分隸皆有法 陳恭尹,字元孝,號獨漉,順德人,邦彥子,有《獨漉堂集》,自稱羅浮布衣。

    詩清迥拔俗,得唐人三昧。

    行草分隸皆有法。

    始晤王文簡,揖甫罷,即出一端石相示,曰:「吾得此水坑石,甚寶惜,欲以寄公於京師。

    既聞奉使,當至粵,輒留以俟。

    」視其側,有銘八字,雲:「獨漉所贈,漁洋寶之。

    」恭尹工漢隸,此其手書也。

    文簡甚珍之。

     陳錫振倉卒書三十紙 陳胤虞,字錫振。

    善書,偪似率更令。

    嘗詣一僧舍,倉卒為人書三十紙,日就晡,侍者鹹怠,欲去,一僧執卷躊躇,不敢進,察其意,曰:「公將無欲之乎?可添墨。

    」 吳漁山摹東坡真筆 吳歷,字漁山,所居有言子墨井,晚號墨井道人。

    其於書法好東坡,嘗遊吳興,謁郡守,未入,信步至僧舍,見東坡《醉翁亭記》真蹟,喜甚,即僦其寮,貿紙筆,布席展卷,臨摹三四日,太守徧索不得,摹竟,徑去。

     吳岩子右手作書 吳岩子為卞楚玉婦,能詩,家於青山。

    即轉徙江淮,無常居。

    有《西湖》、《梁溪》、《虎邱》、《廣陵》諸集。

    工書,晚更好道,疾作,則右手自運動,日夜作字不休,或濡筆書紙,悉成元理,疾止不復記憶,凡二年而愈。

     釆薇子字甚工 績溪之嶺北有宿於路亭者,拾枯枝,摭野菜,入沙罐煮食之,鶉衣百結,間入書館作字題詩,詩不可解而字甚工,自署曰采薇子。

     淩悅庵學書不用紙 淩克闇,字悅庵,杭人。

    學書不用紙,以退筆蘸水,臨帖於琴甎,日必千字。

     吳三桂作擘窠大字 吳三桂不善書而喜臨池。

    苑中花木清幽,有列翠軒者,屋五間,窗外有隙地數丈,悉種短草,地盡則層巒疊嶂,高淩天際。

    春秋佳日,三桂輒攜筆墨於軒中,作擘窠大字,侍姬數十輩環侍於前,鬢影釵光,與蒼翠之色互相輝映,廁身其中,不復知世間有塵俗境也。

     倪來周有七十二書訣 康熙時,有倪來周者,以書法教人。

    其訣七十有二,將側、勒、弩、趯、策、略、啄、磔分之,每筆別造形像若幹而異其名,共得此數也。

     周沖元左腕作字 長沙周承翰,字沖元,工八法。

    以右腕斷,輒用左腕寫之。

     李潛夫工八法 李潛夫,名天植,平湖人,明崇禎癸醜貢士。

    明亡,杜門晦迹者二十七年。

    潛夫故工八法,人索書,輒應。

    寧都魏冰叔訪之,見其案頭僅有筆二枝,墨寸餘,皆苦惡不堪用。

    檢篋中得二枝筆,已磨墨一片,貽之。

     宋師祁左手把筆 棗強宋師祁,康熙丁未進士,工諸體書。

    知獲嘉縣時,忽遘風疾,遂以左手把筆,其工不減於舊。

     祝培之書桃源記於牙牌 祝培之,年七十,能書《桃源記》於徑寸牙牌,細髮為行,微塵遮字,更留其下以作圖。

    周爍園侍郎亮工見之,歎曰:「使劉子驥遇此,定應畏其局促,攢眉而去,豈復生問津想。

    」 姜西溟善行草小楷 姜西溟素以行草擅長於康熙朝,登第後,乃善作小楷,以三指撮管端,懸腕疾揮,分行結體,疏密合度。

    其紙尾圖記曰「丁醜後書」。

     何義門善學錢牧齋書 翁覃谿嘗謂國朝人之善學錢牧齋書者,惟何義門編修焯。

    義門少受學於邵僧彌,僧彌出自牧齋,其書法精妙,則得之馮定遠父子,徐壇長詩所謂「鄒氏固無師,毛公有所授。

    君學謹派別,虞山切講究」也。

     印氏女僕書神似董字 康熙時,長洲印氏有女僕,美而能詩,書法尤善。

    初習陳仁仲字,後得董玄宰真蹟,專心學之,得其神似。

    印氏式微之日,此女僕作董字贋本鬻之,頗得善價,因以為活。

    世傳香光墨蹟,猶有出此女僕之手者。

     四書家薛白楊唐 康熙時,毘陵有四書家,薛瑨、白某、楊大鶴、唐某是也。

    時有「薛白楊唐」之目,可與「蘇黃米蔡」作的對,又可以諧音呼之曰「雪白洋糖」。

     張若靄書心經於玉佩 桐城張閣學若靄,文和公廷玉之子也,以書畫供奉內廷。

    一日,太後出方寸之玉佩,命書《心經》一篇,竟日而就,因賜上方珍玩無算。

     彭息庵晨暮作書 彭息庵,名志求,長洲人。

    大父貽令以善書名吳中。

    息庵幼時,以磨墨侍大父書,學之,點畫精勁。

    大父喜,乃授以法。

    長而嗜書,人有好書,輒借得之。

    飾小齋獨居,幾上一爐香,一瓶水,晨暮作書。

    然恥不得及時有為,每秋風起,則大驚,撲筆起,徘徊焉,復作書。

    竟老於家,雍正丙午卒。

     鄭闆橋字自為一體 興化鄭闆橋以書畫名海內,真蹟漸少,當時已有揚州某觀道士,學其體足以亂真,後又有同縣黎氏仿之,皆書也。

    蘭竹,理氏昌鳳能為之。

    闆橋楹帖,粉牋為多。

    闆橋初學晉帖,雍正辛亥,書杜少陵《丹青引》橫幅,體仿《黃庭》。

    後乃自為一體,蔣心餘指為晚摹《瘞鶴》兼山谷者。

     伏鞍書字 督撫參劾屬吏,輒由摺奏幕友以小楷謄正,人名下空數字,以備督撫親填考語。

    督撫之年老者,或手顫,或眼花,所填之字,大小懸殊。

    然康、雍間之充記室者,輒能於馬上作疏,橫庋一闆於鞍,伏而書之,馬雖絕塵而馳,而行列疏整,不稍舛誤,蓋絕技也。

     王潄田馬上作小楷 無錫王日杏,號潄田。

    善書法,於魏、晉以降之墨跡石刻悉取而臨摹之,輒畢肖。

    又嫺習制藝,慨然有用世志。

    乾隆癸酉,舉於鄉。

    甲戌,考取內閣中書,充軍機章京。

    每扈從行圍,遇公事旁午,則坐馬上,盤一膝,膝置紙,信筆作小楷,疾如飛,而工秀獨絕,同輩嗟歎以為莫能及也。

     董文恭脂?書天下太平字 富陽董文恭公誥晚歲,每元日朝賀歸第,坐廳事,於脂?一粒上莊書「天下太平」四字,豪芒彪炳。

     翟草田工大書 涇縣翟草田,名詠參。

    識趣超邁,生平無他嗜,獨喜臨池,尤工大書。

    某年,客金陵,李仙李殿撰之孫往訪,乞書家祠聯額,字高五尺餘,聯字亦二尺,揮汗立就,氣如龍虎。

    李驚拜曰:「某足跡半天下,何意得如此神筆!」宛陵吳叔琦在座,作《大書歌》,「有先生絕技天下無」之句。

    趙然乙侍禦《寄懷》詩則雲:「下筆埽千軍,往往兔毫禿。

    」 孔谷園書似張文敏 曲阜孔谷園孝廉繼涑,為孔子六十九代孫,衍聖公傳鐸第五子也。

    幼聘婁縣張文敏公照女公子。

    文敏以書名海內,谷園能得其筆法,時以小司寇目之,求書者紙堆幾案若束筍。

    中年進而學蘇、黃,且學米,晚更學歐、虞、顏。

    高宗尊師重道,釋奠闕裡,谷園八逢盛典。

    少時嘗選充講書官。

    乾隆甲辰,禮成,上於中水行宮命倣文敏書以進,奉旨:「好像張照,留覽,發懋勤殿。

    」 谷園歿後,所存墨蹟子姪分藏之。

    其疏遠族人無所得,乃輾轉乞得一巨幅,碎裁之,均分其字。

     張雪川善草書 湘陰張雪川副貢廷祿,善草書。

    久客京師,性豪,嗜飲,數以所書易酒,不足,則質以衣。

    晚年歸。

    客寧鄉縣署,適有疑獄,代白其冤。

    冤者酬以金,卻勿受。

    嘗於醉中作書,顧所親曰:「可將去藏之,二十年後必有知寶貴者。

    」年六十餘卒。

     錢獻之篆名天下 錢竹汀詹事之家學,其兄子坫實為嫡傳。

    坫,字獻之。

    邃經學、小學、金石之學,篆書尤空絕前後,然在家未嘗學篆也。

    初入都,省詹事,詹事授以李陽冰《城隍廟碑》,晝夜習之,三月不能成字。

    忽患癇,醫者診之,脈無病,而手足厥冷,目瞠視,鼻微有息而已。

    如是者七日,忽中夜躍起,濡墨作篆,書乾卦象畢,不勝餓而寢。

    翼早,詹事來視病,尚未寤,見案上篆,大驚,呼問病狀,答曰:「兒故無病,夢至石室,見唐巾老者指授篆法,七日夜作成,輒批抹,最後書乾卦象,老者曰:『可矣。

    』兒遂覺。

    追憶筆勢,中夜作此幅。

    」詹事詳詢夢中所見,蓋即少溫也。

    時都中能作篆者,惟翁覃谿學士,聞是事,索所書,歎為神授,自是遂以篆名天下。

     蔣山堂字不俗媚 蔣山堂,初名泰,字階平,後得古銅印文曰蔣仁,遂更今名,號山堂,別號吉羅居士、女牀山民、仁和布衣。

    居仁和艮山門外二裡徐家橋,破屋數椽,僅蔽風雨,面目孤冷,罕與世接。

    書法絕不趨俗媚,彭紹升推為當代第一。

    阿林保官運使時,延之入署,偶為書蘇詩,有「白髮蒼顏五十三」句,遂以病辭歸。

    歿時,年適符其數。

    蓋山堂生平固寡言笑,耽禪悅也。

     劉文清書自成一家 諸城劉文清書法,論者譬之以黃鐘、大呂之音,清廟、明堂之器,推為一代書家之冠。

    蓋以其融會歷代諸大家書法而自成一家,所謂金聲玉振,集羣聖之大成也。

    泗州楊文敬公士驤所藏文清真跡甚多。

    蓋其自入詞館以迄登臺閣,體格屢變,神妙莫測。

    其少年時為趙體,珠圓玉潤,如美女簪花。

    中年以後,筆力雄健,局勢堂皇。

    迨入臺閣,則炫爛歸於平淡,而臻爐火純青之境矣。

    世之談書法者,輒謂其肉多骨少,不知其書之佳妙,正在精華蘊蓄,勁氣內斂,殆如渾然太極,包羅萬有,人莫測其高深耳。

     劉文清書有代筆 文清平生書楹聯常用紫毫筆,尤好用蠟箋、高麗箋。

    官尚書時,判諾,輒畫十字,有司員仿為之,文清輒辨出,曰:「吾畫不可偽也。

    」然文清有三姬,皆能代之,可亂真,外人不能辨。

    晚年多代筆,其但署名「石菴」二字,及用長腳石菴印者,皆代筆,瑛夢禪亦其一也。

    或曾見其與三姬人論書家信,指陳筆法甚悉。

     莊然一終於書 莊然一,名寶書。

    善八法,初取徑於董香光諸名家,其後直窺晉人之室。

    遊京師,就試北雍,依其從叔於大興縣署。

    每作一書,當時之善書鉅公如劉文清、錢唐梁山舟侍講同書,無不交口讚揚之,由是居都中數年,名日益盛。

    而數奇不偶,屢困場屋,喟然曰:「吾其終於書耶?」每當酒後耳熱,操筆縱橫,雖長條巨幅,俄頃之間淋漓殆遍,其抑鬱不平之氣悉寓於書,故崛強夭矯,無一平筆。

    人於醉中求之,累紙不吝,及醒,則雖一楹帖,亦靳不予人。

     王夢樓書名播朝鮮 王夢樓太守文治,書名絕大,聞於海外,朝鮮人嘗以餅金易其字。

    當時有諺曰:「天下三梁,不及江南一王。

    」其隨手所作行書,實饒天趣,自用己法,殊覺無味。

    然世人必以其己法為真本,以行書為贋作也。

     陳匏廬書似董香光 陳匏廬宗伯邦彥之書,得董香光神髓,故酷似之。

    自少至老,日有書課,臨摹至千萬本。

    人往往取其書,截去某人臨數字,即以偽充香光書,售得善價,收藏家多不能辨。

    聖祖最喜香光字,遇外吏進呈之本有疑似者,輒沈吟曰:「其陳邦彥書耶?」高宗嘗出內府香光真跡數十軸,於召見時詢之曰:「其中孰為汝所書者?」匏廬審視良久,叩首謝,亦竟不能自辨也。

     陳隨貞書似董香光 陳太史隨貞,陽城人,文貞公廷敬猶子也。

    少年登科,入詞館。

    引疾歸,闢別墅於縣治東北二裡許之青林溝。

    詩酒之外,遊藝翰墨,以董香光為宗,每擲筆自觀,歎為神似,輒署董款。

    後十餘年,遊京師,得一董帖,愛之至,購以五百金,以為此真董字之最佳者,詳玩之,乃己所書也。

     刁約山書摹顏柳 慈谿刁戴高,號約山。

    善書,法顏、柳,結體勁正,腕力獨健。

    索其代書者屨填戶,約山因亦藉潤筆資以佐藥餌。

    然性狷介,不代顯者署名。

    嘗曰:「吾書,五尺童子望而識之,奈何為捉刀乎?」遇親故有求,欣然應之,無吝色,雖大幅尺素,亦無不饜其所欲而去。

     紀文達自謂塗鴉 紀文達公博洽淹通,今世之劉原父、鄭漁仲也。

    獨不善書。

    即以書求者,亦不應。

    其書齋所設之硯,有匣,鐫二詩於上去:「筆劄怱怱總似忙,晦翁原自笑鍾、王。

    老夫今已頭如雪,恕我塗鴉亦未妨。

    」「雖雲老眼尚無花,其奈疏慵日有加。

    寄語清河張彥遠,此翁原不入書家。

    」 成親王善書法 成親王永瑆,為高宗第十一子。

    善書法,幼時握筆,即波磔成文。

    嘗有康熙時某太監,言其師少時猶及見董香光握筆,惟以前三指握管,懸管書之,王故推廣其語,作撥鐙法,名重一時。

    高宗特命刊其帖序,行諸海內以榮之。

    仁宗嘗勅王集生平所書各帖上石,賜名詒晉齋,王因自號詒晉齋主人。

    又所書宮扇十三行小楷尤精,妙入能品。

     假成親王書 宣城梅某,秋闈下第,以王文簡銘硯及成親王臨《爭坐位論》一冊,售二十金於某,乃為桂香東所見,攜以示王。

    王大驚,為跋於後,凡千餘言,有雲:「此冊之妙,勝我十倍。

    使我再寫十年,未必能及。

    乃仍假我名,慚不可忍。

    」 王惕甫曹墨琴以書見稱 蘇州自明季以來,書家用筆,皆以輕秀俊逸見長。

    至王惕甫廣文芑孫,始以遒厚渾古矯之,遂為三百年所未有,雖退谷、義門,猶當讓出一頭,何況餘子。

    其婦曹墨琴夫人之書,則氣靜神閒,娟秀在骨,應推本朝閨閣第一。

    此卷前段,王書雜帖詩十二首,行楷相間,款題「癸醜四月浴佛節前一日,會試榜發下第,明日復入宮館,食訖而散,歸休家寓,客亦不至,輒書舊作數首,奉寄稼園先生正之。

    惕甫王芑孫」。

    後段曹夫人小楷,書《蜀江春日文君濯錦賦》一篇,款題「乾隆癸醜新正十日,書於京師寓館之寫韻軒。

    墨琴女史曹貞秀」。

    紙尾有惕甫跋雲:「愚夫婦性皆好書,皆不自意以書見稱,遂有古人學書費紙之患。

    長安中求紙,都不中書,每一臨池,動成苦惱。

    近聞吾老友稼園先生自以新意製紙,漿硾得法,與筆墨相宜。

    宋諸公多講治此事,若歐陽公、黃山谷、二蔡、二米,無不能書,蓋必識書之利病而後識紙之精粗,則以稼圃而治紙,固宜與碌碌者異也。

    偶寄此卷,附言其後,俾知愚夫婦方拮據破硯劣豪之下,庶幾他日幹當人北來,且不惜數番之惠耳。

    癸醜五月二日,芑孫附識。

    」 顧湘舟有三姬人能書 錢警石嘗於武林之吳山,遇吳門顧湘舟文學沅,知其收藏舊籍及金石文字,甲於三吳,劇談久之。

    既而過訪寓齋,以其姬人綠卿、素君、紫娟合書團扇見贈,屬題《繡餘讀書圖》,率成三絕句,詩雲:「東吳顧文學,卅載舊知名。

    閱肆得相遇,高談四座驚。

    」「贈我白團扇,丹青一一工。

    腐儒無艷福,也幸拂清風。

    」「南面百城擁,豪於列屋居。

    豈知讀畫後,分校數行書。

    」 蔣湘帆論學書 蔣湘帆,名衡,金壇人。

    善書,為大瓢山人楊賓弟子,後改名振生。

    嘗雲:「學書者不能為人宗祖,亦當與古人為弟昆,何至為人子孫,甚至甘同奴僕。

    」 蔣湘帆寫十三經 雍正丁未,蔣湘帆書《法華經》成,以眎王吏部雨 澍.王曰:「儒者寫釋氏書,不足道,無已,書十三經乎?」蔣頷之.客有笑其為王所愚者,不顧也.於是涓吉張筵,祀先聖,飲客稱慶,先其所難.五年而《左傳》成;又五年,群經次第畢成.其書《左傳》,始於家,卒業於曲阜,書《禮記》,在山東.書《尚書》,在無錫,餘皆在揚州之瓊花觀.初,蔣以恩貢除英山縣訓導,以寫經故,力辭,不赴.會有乾隆丙辰宏博科之薦,制府將徵舉之,又固辭.至是始就,凡十二年,實戊午也.小玲瓏山館主人馬秋玉兮出白金三千,為之裝潢,成三百冊,五十函.己未八月,由河督高文良公斌進呈,奉旨,授國子監正銜,將議交武英殿刊刻,會有沮之者,乃止.庚戌,高宗以其年近七十也,念其尊經之功,刊其書於太學.乙卯春,告成. 歷代之校刊石經,固亦班班可攷也。

    漢靈帝詔蔡邕等校刊石經,始於熹平乙卯,竟於光和癸亥。

    魏正始朝所刻石經,與之並列。

    初毀於拓跋魏馮熙之取造寺塔,再毀於北齊神武之遷鄴沈於河,三毀於隋遷至長安以造宮室。

    至唐初,漢、魏石經皆略盡。

    晉太康中石經,裴秀所書也。

    唐石經,以《月令》為《禮記》首篇者,玄宗天寶時所刻也。

    始於太和,成於開成,文宗所刻也。

    後蜀孟昶石經始於昶廣政,未畢,而蜀亡。

    《春秋》三傳,至宋仁宗皇祐己醜始成,而統名為蜀石經。

    北宋石經,仁宗嘉祐辛醜章友直等書也。

    南宋石經,高宗書也。

    《明一統志》載燕城南石經碑二,金所刻也。

    各朝石經皆堙沒,開成後,蜀猶有存者,復不全,至是而燦然具備矣。

     梁山舟書名播中外 梁山舟學士書法名播中外,論者謂劉文清樸而少姿,王夢樓豔而無骨,翁覃溪臨摹三唐,面目僅存,汪時齋謹守家風,典型猶在。

    惟梁兼數人之長,出入蘇、米,筆力縱橫,如天馬行空,汪文端、張文敏後一人而已。

     梁性孤僻,作書喜用許虛白紙,夏岐山、潘嶽南筆,刻石必陳雲杓、陳如岡、馮鳴和。

    及虛白紙盛行,馮、潘、夏、陳因以緻富。

     時日本國有王子好書,介舶商求梁評定。

    琉球生自太學歸國,踵門丐書一紙,曰:「持是以復國王耳。

    」 梁手寫《文選》十六小冊,有嘉慶丙子自跋雲:「始壬申至丙子。

    」蓋五年畢事。

    全書無一字草率,有誤者,則硃書其旁。

     梁山舟書無代筆 古之名書家,皆有代筆,蘇子瞻代筆為高述,趙松雪代筆為郭天錫,董香光代筆為吳楚侯。

    梁山舟書名甚著而無代筆,惟湯晝人庶常錫蕃、沈友三明經益頗肖其書,其為人作字,嘗署梁名,非代筆也。

     戴延仲書學錢獻之 嘉定戴聽鴻,名延仲。

    能學錢獻之書法,以贋亂真,人莫能辨。

    吳縣江沅偶見篆書一幅,署錢坫名,曰:「筆力逼真,惟中有一字假借不合,十蘭不應有此誤也。

    」徐訪之,知為延仲贋作,乃招之往,曰:「以君筆力,不患不傳,何必假名前人?但作隸須通六書。

    」以段氏《說文》授之,學益進,時稱活錢坫。

    延仲,嘉、道間人,居安亭。

     鄧石如習書之勤 鄧完伯,字石如,懷寧集賢關人。

    少產鄉僻,眇所聞見,顧獨好刻石,倣漢人印篆,甚工。

    弱冠孤露,即以刻石遊四方,輾轉至壽州。

    時亳人梁巘主講壽春書院,以工李邕書名天下。

    石如為院中諸生刻印,又以小篆書諸生之箑,梁見之,歎曰:「此子未諳古法耳。

    其筆勢渾鷙,餘所不能。

    充其才力,可以輘轢數百年鉅公矣。

    」因為其治裝,緻之江寧舉人梅鏐。

    鏐為文穆公季子。

    文穆雖貧宦,然梅氏自北宋時即為江左甲族,聞人十數,弆藏至富。

    文穆又受聖祖殊遇,得祕府異珍尤多,蓋秦、漢以來金石善本鹹備焉。

     石如既至,鏐為盡出所藏,復為具衣食楮墨之費,乃得縱觀,推索其意,明雅俗之分。

    迺好石鼓文、李斯《嶧山碑》、泰山刻石、《漢開母石闕》、《燉煌太守碑》、《蘇建國山》及《皇象天發神讖碑》、李陽冰《城隍廟碑》、《三墳記》,每種臨摹各百本。

    又苦篆體不備,手寫《說文解字》二十本,半年而畢。

    復旁搜三代鐘鼎及秦、漢瓦當、碑額,以縱其勢,博其趣。

    每日昧爽起,研墨盈盤,至夜分,盡墨,乃就寢,寒暑不輟。

    五年,篆書成,乃學漢分,臨《史晨前後碑》、《華山碑》、《白石》、《神君》、《張遷》、《潘校官》、《孔羨》、《受禪》、《大饗》各五十本。

    三年,分書成。

     某歲,石如至歙,鬻篆於賈肆。

    張臯文編修方客授修撰金榜家,編修邃篆學,見石如書,歸語修撰曰:「今日得見上蔡真迹。

    」修撰驚問,語以故,遂冒雨偕詣訪石如於荒寺,修撰即備禮延之。

    金氏家廟甚壯麗,其楹皆貞石,而刻楹及懸額,修撰精心寫作,蓋百易而後定,謂莫能加於此也。

    及見石如書,即鳩匠斵其額。

    石楹既豎,不便磨冶,架屋而臥楹,請石如書之。

    刻成,乃重建。

    其傾服至此。

    石如既交編修、修撰,遂輾轉與曹文敏公、劉文清公、上海陸耳山副憲、鎮洋畢秋帆尚書周旋奉手,而絕藝傳矣。

     石如篆法以二李為宗,而縱橫闔闢之妙,則得之史籀,稍參隸意,殺鋒以取勁折,故字體微方,與秦、漢瓦當、額文為尤近。

    其分書,則遒麗淳質,變化不可方物,結體極嚴整,而渾融無迹,蓋約《嶧山》、《國山》之法而為之。

    故嘗自謂:「吾篆未及陽冰,而分不減梁鵠。

    」其移篆分以作今隸,與《瘞鶴銘》、《梁侍中石闕》同法。

    草書雖縱逸不及晉人,而筆緻蘊藉,無五季以來俗氣。

    論者謂其書筆筆尚力,到底一絲不懈,遲重拙三字足以盡之。

    石如以授包慎伯,慎伯以授合肥沈用熙。

    用熙,老明經也。

    家貧,鬻書供晨夕,人爭寶之。

    年時自署春聯,甫黏門,輒為人揭去。

    年六十三卒,時嘉慶乙醜也。

     張叔未工篆隸 嘉興張叔未,名廷濟。

    精賞鑒,工篆隸。

    求書者踵接,然潤例甚苛,扇對每件須銀若幹,如署款須稱大人者,必另加銀若幹。

    有友某,富而吝,偶持聯乞書,未加署款之潤,張遂不署大人。

    道光辛巳,張至杭州,獨遊西湖,至靈隱,憩於春淙亭,有樵叟荷薪而過,弛擔小坐,睨張而笑曰:「先生,吾嘗遊禾,於煙雨樓識先生,不圖遇於此。

    敝廬不遠,盍一過我乎?」張諦之審,悟為李竹蓀,蓋昔嘗客授禾中,今隱於樵者。

    因偕往,留飲,為書聯贈之。

    又嘗寓西埏酒肆,其姬之母家也。

    後又移寓餅店中翟氏別業。

    有句雲:「不妨司馬當罏客,來寓公羊賣餅家。

    」殊工切。

    張眉長寸餘,瑩然釆澤,因自號眉壽老人。

     高爽泉習書之勤 錢塘高塏,號爽泉。

    工行草,尤精小楷,樹骨於率更、河南,取姿於吳興。

    嘗言小時學書,值嚴寒,手指凍硬,衣袖重沓,尤極猛進,每置杯水於腕上,欲使筆勢無欹側,異日便於駕輕就熟暑,夜畏蟁,以兩甕納足,是亦可見其勤也。

    性敏捷,善諧笑。

    當握管時,雖對客酬應,旁坐諠鬨,神意閒暇,纚纚落紙,累千百言,罔有譌脫,觀者皆歎其神妙。

     徐柳臣書為徐派 道光時雖有外患,而猶粉飾太平,官場之賀稟、賀啟皆駢儷絕工。

    蓄善書少年一二十輩,時尚楷書,所謂歐底趙面者,皆華實挺秀,十數人如出一手。

    每有長函,則分手繕寫,刻許已就,合之,不知為眾人所書也。

    即起草,亦引紅格,預扣字數,方易分繕。

    其尤精者,雖奏摺亦可直寫,不用襯格,且立而寫之,不必坐也。

     歐底趙面之字,風靡一時,翰苑中人爭相摹習。

    龍南徐柳臣廉訪思莊尤為此中能手,館選後。

    留都供職,與何子貞輩遊,學益進。

    蓋廉訪之書法,不僅拘拘於歐底趙面,其初以善寫柳帖名,通籍後,又參以右軍、襄陽各體,而獨具匠心,運之以神,久之,遂自成一家,都人士目為徐派。

    湘鄉曾文正公傾倒不置,至欲其子惠敏公紀澤專習徐派。

    時連平顏氏、新建勒、梅、夏諸氏,或綰清要,或掌封圻,亦爭相倣傚,各以徐派書法教子弟,於是柳臣之書乃大著於時,人得一縑,爭寶貴之。

     晚年,柳臣罷官歸,築室南昌之西山,日以讀書臨池為消遣。

    三子叔勤觀察德度克承家學,守潮州日,應潮人請,為某寺書東坡《赤壁賦》一篇勒諸石。

    其弟幼珊鹺尹萼工琴,善鐫刻,於書法尤緻力,行草宗王、趙。

    萼子筠畦司馬德啟亦工書,楷法清麗妍媚,逼近松雪,有時幾可混真焉。

     曹葛民能作篆隸 曹葛民,名籀,仁和人,能文之書賈也,所著有《籀書》及《春秋鑽燧》。

    如張仲甫中翰應昌、魏滋伯廣文謙升、龔定庵禮部自珍輩,皆與之往還。

    其詩箋書法甚劣,然能作篆隸。

    晚年狂跅,作《三元通考》,斥當道,幾被掎摭。

    有人為之緩頰,令燬其版,遂以瘋病告免。

     潘孺初懸腕寫小楷 文昌潘孺初,名存。

    以鹹豐辛亥舉人官戶部,湛冥不與世接,於學無所不窺,得其一藝,皆足名家。

    每日作書,隨手塗抹,棄之紙簍。

    嘗臨《九成宮》,直逼真迹。

    寫小楷,亦懸腕,以三指撮筆端。

    年五十餘,無子,其友買一妾贈之,生一子。

    及謝病歸裡,主講書院。

    沒後,其弟子就書院隙地為祠祀之。

    年七十五六卒。

     張忠武寫虎字 張忠武公國樑,初名嘉祥。

    年十五,賈廣西,為官所捕,亡命為盜。

    然與羣盜異,桂人為之語曰:「濟弱鋤強張嘉祥。

    」粵寇洪秀全起事金田,乃率其徒投之。

    張雖武夫,生平喜寫虎字,大徑丈,中一直墨半枯,屹然如鐵柱,善書者輒歎為不及。

    及降於向忠武公榮部下,向倚之如左右手。

    一日,問其在寇中善擘窠書大虎字,有之否?張則曰:「孩子弄筆,不足言字。

    」向出紙硯與書,張解衣槃礡,潑墨淋漓,頃刻成十餘幅。

     作書用大拇指第四指 錢塘徐辛齋理問孝酉嫻書法,初學歐,繼以大拇指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