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類
關燈
小
中
大
惜後人僅一擔水夫,老病不足自活。
湯鵬揉鐵作畫 蕪湖鐵工湯鵬,能揉鐵作畫,朱竹君詩所謂「近來剛要柔能化,別樣枝頭壁上春」也。
凡花竹、蟲鳥、山水屏幛,曲盡生緻。
其巨幅,必積歲月始成,世不多見,見者皆徑尺小景。
好事者爭購之,範以木,懸諸壁,或合四面以成一鐙,亦名鐵鐙。
每幅輒直數金,且不易得。
湯既歿,他工間仿為之,終不能逮,蓋鑪錘之巧,前後所無也。
張董世以繪畫供奉內廷 乾隆丙寅,聖駕巡幸五臺山,迴鑾至鎮海寺,積雪在林,天然畫意,因命侍臣張閣學若靄寫之為圖。
及庚午,又命若靄兄閣學若澄圖鎮海寺雪景,禦筆題詩其上,有「傳語示其弟,堅頫蹤可師」之句。
辛巳西巡,嘗命尚書董文恪公邦達即景圖繪雪山。
越十餘年,文恪子文恭公誥隨扈,復奉旨寫雪山圖進呈,上補題文恪畫雲:「辛巳西巡攜侍臣,雪山即景寫嶙峋。
今來積玉仍千嶂,圖上之人作古人。
」又題文恭進冊雲:「枚氏臯隨蹕,雪山因命圖。
霽情宛可挹,家法未全殊。
」 鄭闆橋畫石 八大山人弟子萬 ,能畫一筆石,而石之凹凸淺深,曲折肥瘦,無不畢具.鄭闆橋嘗學之,一晨得十二幅。
蓋運筆之妙,在平時打點,閒中試弄,非率意為也。
石中亦須作數筆皴,或在石頭,或在石腰,或在石足。
傅凱亭工指畫 傅雯,字凱亭,閭陽布衣。
工指畫,取法於高且園侍郎。
鄭闆橋嘗為作詩雲:「長作諸王座上賓,依然委巷一窮民。
年年賣畫春風冷,凍手胭脂染不勻。
」 京師廣安門內慈仁寺,乃古雙松寺遺阯,明代改建者也。
其廂懸《勝果妙因圖》,乾隆丙午夏,凱亭奉勅以指繪之。
圖中諸佛及羅漢像最小者,猶與人相等。
屋凡三楹,圖之廣狹稱是。
蘇廷煜工指畫 吳郡蘇廷煜,乾隆時人。
工指畫,每以巨擘為大筆,食指、中指為中筆,無名、小指為細筆,相其機宜,運以神氣,高古之緻,超出恆蹊。
諸某指畫漁翁圖 吳人諸某,以指蘸水墨,作《漁翁圖》,鬚眉蒼古,真有江湖散人趣。
而濃柳垂陰,微波生浪,釣竿漁具,草笠煙簑,色色精巧。
使俗手為之,恐鼠鬚細筆,未必若此生動也。
羅雪谷指畫 羊城羅雪谷能作指畫,惟作畫時,須於指甲中藏棉花少許。
張水屋畫簡而又簡 山右張水屋能畫,牧通州時,榜楹聯於門曰:「楊柳江城臨畫稿,梅花官閣寄詩魂。
」風趣可想。
改七薌嘗雲:「水屋畫簡而又簡,似查梅壑。
」張船山送其之任簡州詩雲:「驢背逢人笑不休,到無蟹處作監州。
憑君畫盡奇山水,莫負天教劍外遊。
」 三朱畫詩龕圖 法時帆祭酒式善有《詩龕圖》,三朱所作也。
三朱者,一青上,一素人,一野雲。
青上繢太湖石,竹樹、亭榭乃素人、野雲所分寫也。
十六畫人 乾、嘉承平之際,風雅鼎盛,士大夫文酒之暇,嫻習畫事,時一為之。
法時帆嘗作十六畫人歌,曰朱鶴年野雲,曰湯貽汾雨生,曰朱文新滌齋,曰楊湛思琴山,曰吳大冀雲海,曰屠倬琴塢,曰馬履泰秋藥,曰顧蒓南雅,曰盛惇大甫山,曰孟覲乙麗堂,曰姚元之伯昂,曰李秉銓薌甫、秉綬芸甫兄弟,曰陳鏞綠晴,曰張問陶船山,曰陳均受笙。
沈海籌工畫 沈鶴齡,字海籌,德清新市鎮人。
以慕張騫乘查入鬥牛事,故自號銀查子。
幼不慧,日讀書三四行,引喉咿唔,頸面盡赤,及掩卷,卒不能誦一字。
惟好以片紙置書下,作繪事,貽同塾兒。
畫人,人肖,畫蟲鳥,蟲鳥肖。
師見之,威以夏楚,弗止也。
後移家杭州,悅寫貌者陳蒼霖,遂往受業。
陳故擅名久,初以為尋常弟子耳,已而漸奇之。
既卒業,不敢自炫鬻,曰:「奈何奪吾師衣食耶!」間為戚友所嬲,始一為之。
尤善臨摹古人仙佛鬼、士女及龍虎、鸞鶴之屬,氣韻骨法,落筆成真。
或自出機軸,亦深得古人妙意。
以是出藍之譽日起,益愀然不自安,去遊嘉禾、姑蘇間。
所至輒爭緻,然不受迫促,一圖或數年不成。
有欲速就者,紿之去,閉深齋中,扃其外戶,焚香瀹茗,飲饌惟所欲,多陳列名畫佳硯,其摩挲贊歎者,即奉為潤筆資,然後伺間語之。
初甚艴然,既知不可出,遂留二三日,為成之而去。
惟好遊,稅駕之地,必窮極佳勝。
衣履喜奇古,不久即棄去,更為之,故所得輒緣手盡,至老不治生產。
有金陵富人某,挾萬金至新市貿絲,耳其名,因所主者延之往,儀節頗闊略,設飯,又不具賓主禮,大怒,推案而起曰:「來,來,爾貌不敵一駿驢,顧欲畫工我耶?」又讓所主者曰;「君誤我,令筆墨數十日臭。
」遂袖所畫紙,趨出。
明日,富人款門謝,禮益恭,卒不顧。
居間者請以多金畢繪事,笑曰:「吾安用此儻來物!雖然,留之,祇穢吾屋,姑取而頭往,身不可得也。
」富人雖媿怒,卒不敢出一語,逡巡持所畫紙去,以是益厭為人畫。
乾隆甲辰,其族弟赤然令直隸之南宮,海籌欣然攜琴硯而北,時別六七年矣。
洗塵掃榻,相對極歡。
每飯罷,出囊中硯材磨琢之,或鼓琴一曲,翛然自遠。
間為赤然佐理瑣事,事亦竟辦。
會有以海籌名聞上遊及鄰郡縣者,鹹緻書赤然,俾勸駕。
海籌曰:「一富兒尚辱我,況青油幕下面孔耶!」竟不往。
赤然尋移宰豐潤,豐潤饒山水,海籌時跨款段出遊,遇幽奧險峻處,輒捫而登,東望遼海,西顧田盤諸山,竟日忘返。
又數往京師,詣小市,覓古畫硯,亦時有所得。
庚戌,赤然自大城引疾還,買屋新市,兩家相距數十武,朝夕過從,不異疇曩,語及北遊,尚悠然神往。
有勸其重理舊業者,曰:「少壯尚不堪,況已髮蒼蒼而視茫茫乎!」丙辰秋,右體忽不仁,臥牀久,性益卞急,時欲引刀自刺,曰:「方恨不能乘查泛天河,乃使我至此極耶!」竟鬱鬱死,時嘉慶丁巳六月八日也。
湯貞愍工畫梅 武進湯貞愍公貽汾以畫梅名,而山水尤靜細,書卷之氣盎然。
家藏《紅豆村莊填詞圖》便面,貞愍自題雲:「潦倒詞場六十秋,自拋紅豆種離愁。
村扉一出人爭識,翠闆紅牙拜白頭。
」 閔貞,南昌人。
幼失父母,長以能畫名,尤善寫真。
然為他人寫,即肖,追寫其父母,輒不似。
執藝三十年,常以自恨。
一日薄暮,就肆浴,有浴者傴僂謦欬,酷類其父,匆匆未暇訊姓名,忽不見,時時就浴肆迹之。
閱年餘,遇諸道,一農丈人也。
強與暱而飯,極歡,貌之,以示素識其父者,皆太息以為絕肖。
貞憶為兒時摶泥,被母呵而走,反擲所摶泥,泥跳塗母面,貞驚跽,奉母面,亟拭之,母面目猶約略可記憶也。
偶有一嫗來乞漿,貞詫曰:「是矣。
」緻之樓而寫之,與父像並懸室中,朝夕饋食以為常,因自為《奉饌圖》。
顏朗如以洋布作畫 古畫多用絹,宋以後始兼用紙,明人又繼以綾,皆取其易助神采。
蘇州葉調生偶以洋布極細密者,索顏朗如作墨山水。
朗如言其質較絹稍澀,視宣紙則和潤,頗能發筆墨之趣,而氣韻又覺醇雅。
同人鹹以為新奇可喜,作詩詠之。
程序伯雲:「山林宜布素,盡洗華縟姿。
莫嫌韤材費,煙汙得所施。
頗聞波弋國,香荃成幾絲。
金壺助餘馥,墨瀋含清滋。
從此剡溪藤,賤作拭案資。
晚窗喜展對,絡緯啼涼颸。
」印印川雲:「宋細唐麤辨入微,幾勞織女弄梭機。
誰將卉服齊東絹,詠畫林看列布衣。
」俞駿嶽亦曾為調生以洋布作山水立幅,謂與筆墨相宜,語同朗如。
一時妙手如貝六泉點、沈竹賓焯率喜作布本畫,蓋皆自調生一幢開其先也。
姚伯昂畫貓 姚伯昂副憲元之曾豢一黑貓,形如虎,甚愛之,且親為繪之於軸。
劉少塗曾於其京邸中見之,覺神氣如生,副憲固精於繪事也。
李築夫畫筆濃密 嘉、道間,李築夫巖以畫名。
初為漆工,綵繪棟宇,人物花鳥,厥狀惟肖,故得值恆倍常工。
既而悔曰:「瘁我心力,僅得一日之飽,徒供傖父玩賞,烏能傳名不朽耶?吾十指自有所托。
」遂改習繪事,用筆濃密,名噪一時。
金雲門畫佛像 山陰女士金雲門,名禮嬴,秀水王仲瞿繼妻也。
通文史,尤善畫。
其畫人物,逼似劉松年、趙千裡、仇實父諸家,故嘉、道之間,海內稱女士畫為大宗。
所畫佛像尤多,傳世者有《西王母降集靈臺》、《班婕妤辭輦》、《唐昌觀女仙觀玉蕊花》、《吳彩鸞寫韻》、《江采蘋作樓東賦》、《周娥皇邀醉舞》諸圖,而《建安七子圖》尤著。
鮑阿滾繢像 道光時,吳下有鮑某者,善追寫人家祖父像,一一惟肖。
將落筆時,輒就地作蜣螂轉丸勢,時人呼為鮑阿滾。
梁儕石畫得生趣 順德梁元翀,字儕石。
善畫,有蒼氣,無媚骨,如其人。
試童子,屢北。
年四十後,始決棄舉業,欲專以畫名於世,乃漸出以秀潤,晚更得生趣,皴法喜擬董文敏,而淡水遙山,更超妙。
間倣黃鶴山樵,萬毛攢湊中,溼翠欲滴,論者詫為神似,然不可多得。
所作小景,尤得倪高士意。
疏楊枯竹,秋氣蕭然。
又與黎二樵同癖。
二樵以韻勝,儕石以骨勝,則兩不相掩焉。
遠近索畫者踵相接,得其尺幅,珍秘之。
儕石每遇得意畫,輒自為韻語題其上,書法尤深入黃文節堂奧,故時人號之曰三絕,不獨以得其畫為喜也。
儕石嘗謂人曰:「近世畫人稍壓俚耳,即自高聲價,潤筆之多寡,視紙幅大小為差,阿堵不至,雖至好,猶袖紙以還。
錢至矣,紙收矣,或三四返,五六返,僅乃得之。
其間之失而補,補而又失此紙者,不知凡幾。
予聞昔之人卻錢幣,不肯畫,畫復自燬,有之矣,未聞一行以市道,曾不親疏別若今日者。
夫謂之市,則不得問所從來,皁役,吾兄之;商賈,吾先生之。
甚或取以糊其門,圍其榻,踐蹋棄之,誰之過哉?予家貧,既不能概屏錢幣,稱高尚,而來索者卒未嘗錙銖較,有所酬,無不立應。
然計終歲所入,實足備薪水而有餘,向平婚嫁亦資此。
故寒士之廬,惟予畫可張,他不能緻也。
」 華秋嶽賣畫 道光時,華秋嶽喦在京賣畫,顧知者鮮。
一日,有人以名人字畫求售,視之,無佳品,將返之,瞥見包畫之紙亦為畫殘,似甚佳,異而視,即己之畫也。
華悵歎萬狀,遂浩然出都。
費曉樓畫仕女 烏程費曉樓,名丹旭,工畫仕女。
初甚貧,在杭州城隍山設攤售畫,偶為湯貞愍所見,審非凡品。
時某家方鼎盛,主人某好賓客,四方名俊,輻輳其門。
湯因言費必能成名家,盍有以裁成之。
某即延費至其家,月奉金若幹。
某家富圖籍,因得縱觀古名畫,畫日益工,某家又為延譽,於是費畫名著東南諸省。
又以閒暇習為詩詞,某氏後人為裒集之,曰《依舊草堂遺稿》。
郎蘇門畫蟹 安吉郎蘇門觀察葆辰畫蟹入神品,人皆寶貴之,稱為郎蟹。
其自題詩亦多佳者,有七絕二首雲:「秋來不減持螫興,願學東坡守戒難。
聊借硯池無數墨,寫生且作放生看。
」「橙黃橘綠稻花疏,盃酒雙螯小醉餘。
若使季鷹知此味,秋來應不憶鱸魚。
」 招子庸畫半蟹 南海招子庸工繪事,畫蟹最佳,儼有秋水稻芒郭索橫行之緻。
潤有定格,酬不及格者,為之繪半面蟹,自石罅中微露半體,神采宛然如生,見者皆歎為絕筆。
文宗畫馬 文宗善畫馬,同治朝,由醇賢親王恭摹上石,神采飛舞,雄駿中含肅穆之氣。
吳讓之鬻畫 儀徵吳讓之,名廷颺,又名熙載,蚤歲以畫負盛名。
入酒肆,恆不給貲,率塗抹數紙以博一醉。
鹹豐庚申亂後,生計日蹙,一家十數口,恆空乏無藉。
其婦不賢,時以家庭細故相勃谿,至賃僧廬鬻字以為活焉。
苗沛霖畫巨石 苗沛霖工畫,方為諸生時,嘗為人畫巨石一幀,題兩絕句於其上曰:「星精耿耿列三台,謫墮人間大可哀。
知己縱邀顛米拜,摩挲終屈補天才。
」「位置豪家白玉欄,終嫌格調太孤寒。
何如飛去投榛莽,留與將軍作虎看。
」 左恭人繪孤舟入蜀圖 四川曾吟村太僕以進士觀政農部,出守章江,深得士民心。
曾文正公國藩治軍安慶,招緻戎幕,以勞卒於軍。
其室左恭人移柩回蜀,過叉魚灘,大風,幾覆舟,恭人撫棺長號,呼天泣血,風遽止,舟竟無恙。
乃自繪《孤舟入蜀圖》,海內名公鉅卿多題詠之。
瑜皇貴妃畫山水 穆宗之瑜皇貴妃能畫山水,墨筆作蘭,自題小詩,署款曰懶夢山人。
孝欽後訓政時,退居一室,圖書滿架,以畫自遣而已。
項維仁不輕作畫 永嘉項維仁善畫,嗜酒,性孤僻,不樂與人交。
人屬以畫,輒大怒,或且申申詈不已。
其畫無師法,每當大風雨,輒飲酒極醉,破笠赤腳,登屋後山絕頂,蹲踞而遺,觀其岡巒之冥濛,雲樹之迷互,鼓掌狂叫。
疾走歸,據案伸紙,奮筆直追,濡染淋漓,煙氣瀰漫。
晝已,張壁間,復取鬥酒賞之,且飲且注視。
良久,忽大哭,立毀之,棄爐火中。
他日風雨復然,卒不知其故也。
維仁平生不妄見人,溫州協守備錢大勇嗜酒,與之善者數年,終不敢乞一畫。
一日,大雨,過維仁,維仁方據案畫,畫已,自起入取酒,大勇急卷畫懷之。
維仁出,不得畫,知為大勇所匿,則笑曰:「君欲得吾畫,良苦,然未署款,當為補之。
」大勇不許,曰:「得畫足矣,奚必署款。
」又嘗具美扇,索名人書之,置維仁案而久不言。
維仁顧扇美,信手作小樹數株,已見背面書,乃大怒,曰:「奈何以某書羅我!」盡塗其畫。
大勇死,維仁益佗傺。
有尚書督軍者,閱邊至溫州,語及維仁畫,兵備道立遣人召之。
時方大雨,維仁破笠赤腳至,道降階相迎,與抗禮,維仁曰:「某,庶人耳,辱公厚召,故來,將奚役?」道以情告,陳百金幾上,維仁直視曰:「某不知畫,即畫,豈用以媚大府者!」不謝,走出。
道無如何,飾他人畫,署維仁名以獻,維仁畫終不可得。
楊景白畫羅漢 楊景白,名星燦,同治時人,自署偉頭陀,又稱不了頭陀。
其畫專精於羅漢,美人,惟自恥以丹青覓利,囊有錢,即橐筆,雖求者以百金丐尺幅,靳不應。
生平嗜鴉片煙,必俟煙盡,始稍稍為人下筆。
廣州佛照樓旅店所懸羅漢四小幀,乃其極貧困時,不得已館於佛照樓,主人日供鴨腿麵一碗,清膏一兩,楊感之,乃殫精竭慮,為此生平最得意之作也。
景白常獨居一室,終日不逾門限,幾席有塵,亦略不拂拭。
所臥煙榻,至留一人形,蓋除身所蔽外,四圍皆積塵垢也。
每繪時,窒塞窗櫺,滿室黑暗,惟漏光如掌,就光中染翰,謂非此則不工,耗目力也。
時欲作一羅漢,輒覃思數日,至遺精溺,自以為苦,故不多作。
佛照樓下別有《楊貴妃教白鸚鵡念多心經圖》,美人櫻唇微綻,媚眼低垂,為且誦且聆之狀,神妙不可思議,亦景白所作也。
續畫中九友 吳梅村有《畫中九友歌》,評泊丹青,揚扢風雅,洵足為繪林增色。
丹徒趙季梅中翰彥修用其韻,作《續九友歌》雲:「剡溪侍郎荊關流,淋漓墨障煙雲浮。
放筆天外烏紗投,西溪高隱夫何求。
【醇士】雷州鑒賞珊瑚鉤,遊心藝苑春復秋。
上官白簡窮鏡鎪,金貂換酒百不憂。
【鶴舟】髯翁三十遊皇州,宣南畫史居上頭,驅染子墨萬象收。
冷齋低首歲幾周,未寒先補山羊裘。
【少甫】松圓後起追前修,疏篁古木摹丹邱。
一僮一鶴隨扁舟,虞山茂苑長句留。
【序伯】秋言大筆如戈矛,蒼松巨壑師馬劉,酒人八九來深樓,傳觴作畫心悠悠。
【秋言】誼亭細楷如鍾繇,酒酣捉筆揩雙眸。
煙霞落紙松風飂,元氣灝灝精神遒。
【誼亭】叔明汪子工吟謳,收拾煙墨賦宦遊。
勸耕原隰聞啼鳩,長宮穩跨折角牛。
【叔明】鴛湖下筆煙景稠,花鳥更比林良幽。
輦金索畫來瀛洲,脫巾笑傲東諸侯。
【子祥】阿弟生計無田疇,迂疏隱僻動見尤,撫印作畫驅窮愁。
浮家江上閒於鷗,放頭爛醉萬慮休。
【弟榮】」此外尚有《松陵畫友》詩二十四首,續八首。
江浙畫手固多,而季梅搜羅不遺餘力,以視朱竹垞之《論畫絕句》,鄭闆橋之《畫人詩》,其賅博不啻倍蓰矣。
孝欽後畫觀音像 孝欽後所畫宮體觀音像,軸長五尺六寸,絹本,像高二尺一寸,硃綠隱隱疊起,衣褶間描以金粉。
像之上有梵文四字,於中鈐印一,文曰「慈禧禦筆」。
孝欽後畫葡萄 孝欽後喜作畫,而不能工。
畫蘭竹,寥寥數筆而已,然設色布格,必苦心經營。
畫何種花,即擣何種花汁以為色。
其得意者,莫若葡萄。
蓋葡萄惟數大圈,隨手可成,藤蔓屈曲,如蛇如蚓,信筆所之,易於神似。
或謂孝欽喜飲葡萄酒,因而推愛葡萄,暇必畫一紙以自遣也。
孝欽後畫有代筆 孝欽後萬幾之暇,輒畫扇及立幅以賜大臣,患不能給,乃覓代筆二人,一為歸安姚彥侍方伯之嫂,一為雲南繆中書嘉玉之妹。
二人孀居也。
月予三十金,然在內均有使費,恆患不給於用,某親王為設法津貼,又畫扇寄售廠肆,索潤資極昂,一箑至二金有奇。
嘉玉之妹名嘉蕙,字素筠。
通書史,善篆隸書,尤工畫。
歸陳氏,蚤孀。
光緒己醜五月四日,奉特宣,入儲秀宮,供奉繪事。
庚子西幸,隨駕至長安。
孝欽每於政暇,召入寢官,賜坐於地,閒論今古,內監皆稱為繆先生。
當隨駕至秦時,有猶子留滯京師,姪婦年二十餘,攜以自隨,居孝欽寢宮東偏之小室,終日不得出戶。
綜計素筠之參承禁闥,入陪清讌,出侍宸遊,垂二十餘年。
尹和白畫宗宋元 湘潭尹和白,名金陽,中年始作畫,專宗宋、元,規矩謹嚴,神采煥發,傳橅移寫,尤其特長。
其畫梅也,學逃禪老人,遒鍊高古,三百年來無此作,冬心二樹不足與之比肩。
耄年畫蟲魚花鳥,細入毫髮,殆亦得天獨厚歟? 和白性高潔,意所不可,雖以重金請,不繪也。
曾文正開府兩江,招之往遊,為作《蒼茫獨立圖》,寫其小影,作漁翁垂釣狀,披簑戴笠,在湖之濱。
文正大喜,傳示幕僚,命各為詩以紀之。
時文正長子惠敏公紀澤侍側,年十七,為詩先成,詩雲:「尹子丹青畫英妙,指揮百物呈榮枯。
即今寥落無餘子,為寫《蒼茫獨立圖》。
大海波濤揭地起,高秋雲物漫天鋪。
舉頭四望渾無物,夢想人間顧與吳。
」和白晚年居鄉,足不入城市。
門下多女弟子,皆從之學畫。
彭剛直畫梅 衡陽彭剛直公玉麟以畫梅著稱於時,每畫,必題一詩。
俞廙軒侍郎廉三撫湘時,剛直已薨,乃從王壬秋檢討闓運乞一幅,並屬壬秋題詞。
壬秋題詞雲:「姑射貌,舊日酒邊曾索笑。
春風吹人醒年少,花開花落情多少?明蟾照,人間隻有西湖好。
」壬秋之言蓋亦有所指也。
任伯年懶作畫 山陰任伯年繪人物,有聲於時。
久居蘇,求者踵接,而性疏傲,嗜鴉片煙,髮常長寸許,懶於濡毫,倍送潤貲,猶不一伸紙,畫材山積,未嘗一顧。
一日,戴用柏、楊伯潤過其門,見一學徒倚門而泣。
戴問故,曰:「店主命送畫貲至任先生家,請其作畫,數月未就,謂我乾沒潤資,故不得畫。
今日又命我來取,雲如不得,必將撻我。
今任先生仍不見付,是以泣耳。
」戴怒曰:「名士可若是乎,受人錢,乃不為人畫?」遂與楊同入。
任方臥煙榻吸煙,戴突拍案呼任起。
任驚問故,戴曰:「汝得人錢,不為人作畫,緻使豎子哭於門,何也?不速畫,我必打汝。
」任不得已,即起畫。
戴與楊一人為伸紙,一人為調顏色,任援筆濡染,頃刻間兩扇並就,戴以付學徒,欣謝而去。
胡恭壽畫嫌潤少 光緒時,華亭胡恭壽畫名震一時。
某歲,松江府某太守遣僕持金請其畫,胡見持金少,語之曰:「謝汝主人,我不識何者為官,但須如我潤格始畫。
」僕歸,以實告。
他日,太守增金,復使僕持往,胡為畫之,送署。
一日,太守燕客,並招胡,胡趨至,太守偶與客談畫,因故詢曰:「此間有胡恭壽者,頗有畫名,君知否?」客曰:「不知。
」太守因以胡所畫示之,客曰:「此惡畫,何足污目!」太守故憮然曰:「技若此乎,乃頗自矜貴。
」客曰:「嘻,君為所紿矣。
」太守乃大怒,遽取畫撕毀之。
即邀客坐他室,殊不一顧胡。
胡猶漠然不動,俄有一僕曳胡曰:「頃間辭色,汝見否?亦可出矣。
」胡乃踉蹌去。
羅文子畫山水二大幅 慈谿羅文子,字子文,布衣,善六法.嘗從任伯年遊,晚更潛研獨索,山水大幅,有米襄陽筆意;人物 芻褶,得吳道子家數.然不苟作,或終年不著點墨.作則窮日竟夜,至廢食息.嘗畫《慈谿山水圖》二大幅,坊紙狹小,黏數百紙成之.每幅大廣畝餘,來龍去脈,巨浸細流,纖悉無遺.鄞縣方楨得之,作《四明它山水利攷》,時稱桑,酈所不及.後轉入常熟翁叔平相國家,相國因資之以作《海道記》. 子文為人好飲酒,能談詩,嘗題其日記冊曰:「願終身不負己,一刻不負人。
」可想見其志趣。
年六十,遊湘、鄂間,不得志,鬱恨之際,恆發為詩歌,悲壯淋漓,竟卒於鄂。
張子祥畫花卉 張子祥,名熊,秀水人,自號鴛湖外史。
工花卉,生氣鬱勃,溢於毫端,縱逸如周服卿,古媚似王忘菴屏山。
巨幅以尋丈計者,愈見力量。
兼作人物、山水,亦古雅絕俗。
家有銀藤花館,位置精雅無纖塵。
喜填詞,尤長於小令。
並諳音律,嘗引喉度曲,抑揚宛轉,曲盡其妙,雖老樂工亦自歎弗如也。
陳若木畫無師授 揚州陳若木崇光,初名炤,後以字行。
善畫,無師授,而擅絕一時。
幼值兵燹,家業蕩然,遂廢學。
長以鬻畫自給,間讀經史,遂亦工詩。
娶朱氏,伉儷頗篤。
未幾,以產難卒。
復娶其妹,亦相敬愛。
未幾,得狂易病,謂若木為不知誰何之人,偶一入內,必訶逐之。
若木鬱鬱不自得,亦病狂。
又數年而繼室卒,若木愈不自得。
當年方盛時,縱論時事,不可一世。
及其病也,氣意頹喪。
昔日舊交,偶一相值,寒暄數語而已,或一頷之,輒他顧。
若木作畫,頗自矜重,稍不愜意,必寸裂棄去。
既病狂,則任筆為之,不復詳檢,然其精到處,固不減曩昔,而超逸之氣轉過之。
寒素之士求其畫者,無論識與不識,欣然命筆。
下至傭保,求亦必應。
富商顯宦,緻重金求之,或遲遲以應,一迫促之,則束之高閣,百請而不得矣。
畫中有詩,詩中亦有畫也。
其畫雖無師,然頗取法於前人。
人物師陳老蓮,花卉師陳白陽,山水師王麓台、僧石濤,翎毛、草蟲且師宋元,宜當時老於畫者之皆避席也。
胡鐵梅鬻畫於日本 皖人胡鐵梅,名璋,工畫,挾藝遊上海,獲貲頗豐。
旋因經營《蘇報》及古香室牋扇店,盡罄其貲,乃挈所娶日婦東渡,仍以鬻畫自給。
日人慕其名,求畫者輻輳。
歿後,為營一小塚,樹碣於旁,曰清國老畫師某某之墓。
上下畫 上下畫者,昉於泰西。
光、宣間,日報、雜誌之遊戲畫常仿之。
其畫自上自下觀之,形態皆同,蓋出於古鏡之背文也。
一名圓轉畫。
太醫院處方 太醫院醫官恭請聖脈,皆隔別分擬,而又不得大有歧異。
醫官患得罪,乃推一資格稍長者為首,凡用藥之溫涼攻補,皆此人手持鈕珠某粒為記,各醫生皆視為趨向。
又所開之方,必須精求出處,故諸醫擬方,必用《醫宗金鑑》,以其不能批駁也。
至次日復診,照例不能復用舊方,又不得多改,惟酌改藥兩三品,方為合格,故復診數次,即與初方宗旨逈不同矣。
官醫 官署所用醫生,專治監犯之病者,謂之官醫。
蓋內外監獄,醫治罪囚疾病,官給以藥,選用醫生二名,年終稽考優劣。
如醫治痊愈者多,照例六年屆滿,在內咨授吏目,在外咨授典科、訓科。
祝由科 黃帝《素問?移精變氣論》有祝由科,謂人病不用鍼石藥餌,惟焚化符籙,祝說病由,故曰祝由。
湖南辰州人能之,常挾其技以遊江湖,頗有驗,人遂稱曰辰州符。
世傳祝由科書,序稱宋淳熙中,節度使雒奇修黃河,掘出一石碑,上勒符章,莫能辨,道人張一槎獨識之,曰:「此軒轅氏之製作也。
」雒得其傳以療人疾,頗驗。
明景泰時,徐景輝復傳其術。
其治病也,能以病者所患,著於他物,而使其痊愈。
如患贅疣者,則取刀劃木石等物,而本人之贅疣能潰破流血,漸至結痂而愈,毫不知所痛苦。
其口唸咒語,以欺愚人耳,實催眠術之作用也。
蒙古醫士 舊制,選上三旗蒙古士卒之諳習骨法者,每旗十人,隸上駟院,曰蒙古醫士。
凡禁廷寺人有跌損者,由其醫治,限以期日,逾期則懲治焉。
天台齊息園侍郎召南嘗墜馬傷首,腦岑岑然,蒙古醫士以牛脬蒙其首以治之,其創立愈。
乾、嘉間,最著名者為覺羅伊桑阿。
伊以正骨起家,至鉅富。
其授徒之法,先將筆管戕削數段,令徒包紙摩挲,使與其節合接,如未破者,然後如法接骨,恆奏效焉。
又有一人墮馬,別無痛苦,惟兩足欲前行而轉後卻,延蒙古醫士視之,謂不必用藥,但於空庭中選壯健二男子,兩手並舉對擲之。
如言,擲數十次而放下,則行步如常。
問其故,謂因墮重,肝葉翻背,非藥石可療,惟舉擲,方能舒展反正耳。
至居住蒙古本境之人,如有疾病,則延喇嘛診治,兼施針灸,重則更須誦經祈禱。
喇嘛治病,雙手切脈,不說病源,不開藥方,無藥店,藥由喇嘛配給。
藥不煎飲,研末和水飲之。
通常之藥三種,為腦路不凍湯,烏郎湯,治風寒咳嗽等症,暢漢湯,治頭眩吐嘔等症,功用與內地之紅靈丹、平安散、四小飲等。
藥品概由喇嘛自歸化運至。
幼兒亦有種痘者,惟尚舊法,無牛痘耳。
獸醫亦喇嘛充之,頗有擅長刀圭之術而能起死回生者。
藏醫雙脈並診 西藏之拉薩,每有患病者暴於日中,蓋藏人習慣也。
藏人有疾,輕則徧體塗酥油,暴於日中,遇雨,則以絨覆病者,燒柏葉煙熏之。
人之皮膚,為身體排洩之作用,若塗之以酥油,則皮脂腺塞,不惟無益,而又害之,藏人不知也。
其患重病者,始延醫診視,醫者雙脈並診,所用之藥,丸散而已。
西康醫藥 西康番人有疾病,尚禱祈,或延喇嘛而誦梵經,或入寺院而拜佛像,畫符以避邪祟,問蔔以測死生,人人皆然。
亦間有番醫,而驗病之方,不察明堂,不究息脈,但以病者之溺一盌,用木枝撓之,觀其顏色泡影而已。
至於用藥,亦有草木、鹿茸、麝香之類,惟用醫藥者少耳。
光緒丁未,邊務大臣趙爾豐憫番人之疾苦,兼以漢籍軍民出關,醫藥不便,故由川省購藥餅,延醫士,赴裏塘、巴塘、鹽井等處,為人療病,並延痘醫前往,令其種痘。
始而番人疑慮,繼則延醫服藥者絡繹不絕。
乃奏明設局,廣延醫士,由公家給予薪資,於德格登科、河口、稻城,凡改流之處,皆設有醫士,自是而醫藥始盛行矣。
傅青主善醫 傅青主善醫,傳世者有婦科書,顧不徒精婦科也。
其鄉人王堯客都門,忽頭痛,經多醫不效,就診於太醫院某,按脈畢,命之曰:「此一月症也,可速歸家料理後事,遲無及矣。
」王怏怏,急治任旋裡。
會傅入都,遇諸途,問王歸意,以疾告,曰:「太醫院某君,國手也,盍請治之。
」某歎曰:「僕之歸,從其命也。
」乃具告所言。
傅駭曰:「果爾,奈何?試為汝診之。
」按脈良久,歎曰:「彼真國手也,其言不謬。
」王固知傅技不在某下,泫然泣曰:「誠如君言,真無生望矣。
然君久著和緩名,乃不能生死人而肉白骨乎?」傅又沈思久之,謂曰:「汝疾萬無生理,今思得一法,愈則不任功,不愈亦不任過,試之何如?」王大喜,求方。
傅命歸家,偏覓健少所用舊氈笠十餘枚,煎濃湯,漉成膏,旦夕服之。
王諾而別,歸家如法治之,疾果愈。
尋至都見傅,喜慰異常。
更謁某,某見王至,瞿然曰:「君猶無恙耶?」王具以傅所治之法告之。
某歎曰:「傅君神醫,吾不及也。
吾初診汝疾,乃腦髓虧耗,按古方,惟生人腦可治,顧萬不能緻。
今傅君以健少舊氈笠多枚代之,真神手,吾不及也。
若非傅君,汝白骨寒矣,謂非為鄙人所誤耶!醫雖小道,攻之不精,是直以人命為兒戲也,吾尚敢業此哉!」送王出,即乞休,閉門謝客,絕口不談醫矣。
傅善醫而不耐俗,病家多不能緻。
然素喜看花,置病者於有花木之寺觀中,令與之善者誘緻之。
傅既至,一聞病人呻S吟Y,僧即言為羈旅貧人,無力延醫,傅即為治劑,輒應手愈。
某婦姓妒,常疑夫有外遇,忽患腹痛,輾轉地上。
其夫求之傅,乃令持敝瓦缶,置婦榻前,擣千杵,服之,立止。
一老人痰湧喉間,氣不得出入,其家具棺待殮。
傅診之,曰:「不死。
」令擣蒜汁灌之,吐痰數升而甦。
凡患瀉者,遇傅無不瘳。
用藥不依方書,多以意為之,每以一二味取驗。
有苦癆瘵者,教之胎息,不三月而愈。
俞嘉言以醫名於時 俞嘉言,本姓朱,明宗室也。
明亡後,諱其姓,加朱以挎為餘,後又易未以刖為俞。
江西人,僑居常熟。
往來錢牧齋之門,結廬城北,以醫名於時。
牧齋家居,一日,赴親朋家宴,肩輿歸,過迎恩橋,輿夫蹉跌,牧齋亦仆地,及歸而忽得奇疾,立則目欲上視,頭欲翻於地,臥則否。
延醫診治,不效。
時嘉言適往他郡治疾,亟遣僕往邀。
越數日,始至,問緻疾之由,遽曰:「疾易治,無恐。
」因語掌家政者曰:「府中輿夫強有力善走者,命數人來。
」至,嘉言命飫以酒飯,告之曰:「若曹須盡量飽餐,且可嬉戲為樂也。
」乃令分列於庭之四隅,先用兩人夾持而行,自東,則疾趨之西;自南,則疾趨之北,無一息停。
牧齋殊苦顛播,嘉言不顧,益促之驟。
少頃,使息,則已霍然矣。
時他醫在旁,未喻其故,嘉言曰:「是因下橋倒仆,第幾葉肝搐摺而然。
今掖之使疾走,抖擻經絡,則肝葉可舒,既復其位,則木氣敷暢而頭目安適矣,非藥餌之所能為也。
」 常熟顯宦某緻仕家居,其夫人年已五十,忽嘔吐不欲食。
諸醫羣集投劑,俱不效,邀嘉言視脈,側首沈思,遲久而出,拍顯宦肩曰:「高年人猶有童心耶?是娠,非病。
吾所以沈思者,欲一辨其男女耳。
以脈決之,其象為外陽裏陰,必男也。
」已而果驗。
常熟北城外多敗屋,率停柩,嘉言居其地。
偶見一棺似新厝者,而底縫流血若滴,大驚,問之於其鄰,則曰:「頃某鄰婦死,厝棺於此。
」嘉言亟覓其夫,語之曰:「汝婦未死。
凡人死者血黝,生者血鮮。
吾見汝婦棺底流血甚鮮,可啟棺速救也。
」蓋婦實以臨產昏迷一日夜,夫以為死,故殯焉。
其夫聞言,遂啟棺。
診婦脈,未絕,乃於胸間針之,針未起,而已呱呱作聲,兒產,婦亦起矣。
夫乃負婦抱兒歸。
一日,嘉言往鄉,舟過一村,見一少女浣衣於河,注視久之,忽呼停棹,命一壯僕曰:「汝登岸,潛近其身,亟從後抱之,非我命,無釋。
」僕如其言。
女怒罵大呼,其父母聞而出,欲毆之,徐曰:「我,俞嘉言也。
適見此女將攖危症,故救之,非惡意。
」女父母素聞其名,乃止。
嘉言問之曰:「汝女未痘乎?」曰:「然。
」嘉言曰:「數日將發悶痘,無可救。
吾所以令僕激之使怒者,乘其未發,先洩其肝火,使勢少衰,後日藥力可施也。
至期,可於北城外某處取藥,毋遲。
」越數日,忽有夜叩其門者,則少女之父也,言女得熱疾,煩燥不寧。
乃問以膚有痘影否,曰:「有之。
」慰之曰:「汝女得生矣。
」遂畀以方劑,歸而藥之,痘暢發,得無恙。
嘉言之治疾也,尤加意貧人,常於藥籠中貯白金三星或四五星,有貧人就醫者,則語之曰:「歸家須自檢點,乃可煮也。
」其人如其言,得金,若天賜,藥未進,病已釋其半矣,此揣知病人心理之作用也。
秦景明精痘科 秦景明,婁縣人。
以醫名於時,治痘疹尤驗。
一日,應鄰邑某家之招,晨泊舟郭外,見一女於橋陰織布,謂其僮曰:「汝試往,抱其腰戲之。
」僮曰:「有父兄在,必飽老拳。
」秦曰:「我在,何懼!」僮如其言,潛往女後,力搿之。
女大駭,村人畢集,將執僮,秦遙呼曰:「吾所使也。
」村人多習秦者,招之登岸,詢以故。
秦問女尚未痘乎,曰:「然。
」曰:「是將出痘,然毒伏於腎,見點復隱,則不可藥,吾故驚之,俾毒提於肝,乃可著手。
」眾愈擁之,求為作劑,秦曰:「某家病方亟。
離此數裡,有某姓者,術頗工,可延之來。
」某至,即舉手賀曰:「是兒,我早知其痘險,今幸作驚痘,非絕症矣。
」眾告以秦事,某乃執弟子禮以事秦,終其身。
秦技絕人,惟好博。
嘉定之南翔有富家,兄弟俱卒,妯娌共一子,年數歲,出痘,其母飛舟迎之,限以晷刻。
至則秦在博局,託以潮逆,遲遲而來。
至翔臨視,已成反關,不可為矣,拂衣欲去。
延賓者尼之,謂遠道來,不一飯而去,非禮也。
延入別室,則兒母已出,一手提其鬚,一手握刀曰:「我今飛棹來迎,此間非長江,何有潮汛?即畏顛播,輕輿急鞚,我不吝數十金。
前時許,點尚顯,復隱之故,由汝緻之。
兒不能生,我不欲生,若亦不得生也。
我刺若,即自刺,不忍見兒之絕耳。
」秦大窘,曰:「孽矣。
」婦復激之曰:「若有仙名,而不能療一兒,殊盜名耳。
」秦俯仰間,曰:「有一策,姑試之。
」乃令掘一坑,置席其上,臥兒坑中,畚黃土,徧擁其身,惟露面目,煎藥水灑之,復以席覆其上。
婦鑰其門,偕秦共守之。
夜半,忽奇臭不可耐,秦躍然曰:「生矣。
」出兒視之,痘已復顯,但皮敗肉腐,悉成通漿矣。
秦又欲歸,婦仍尼之曰:「留此半月,願奉千金為壽,即於我鎮懸壺。
君家中事,令徒可了之。
」復日約數人,與之局戲,秦亦樂而忘歸。
張本元善針人 臨邛張本元,先世務耕,不聞以醫傳,本元亦未從醫遊,忽自許能醫善針。
人莫知所授,不敢試,技無所效,於是時人為之諺曰:「偽大夫張本元。
」會彭端淑之戚張氏婦艱於產,數日,舉家惶怖,不知所為。
本元至,命取婦褻衣一,履一,以箕加其上,口吐鍼,鍼之,囑曰:「產時頂上有鍼孔,須泥以飯。
」張氏漫應之。
俄而生子,視頂上,果然,急如囑。
張驚且喜,始知其能。
端淑之世父楚錫苦瘧疾,請鍼之。
本元曰:「鍼其腓。
」楚錫戲之曰:「吾病在首而子鍼吾腓,可乎?」本元漫應之。
鍼甫半,忽折,徐試其踵,呼曰:「出。
」鍼躍然出,達於梁。
又為人治癆疾,鍼其脊,終身無恙。
自此而本元之名漸著,聞者爭造其門,所試輒效。
與之錢,不辭,不與,亦不責報。
於是時人復為之諺曰:「神鍼張本元。
」其鍼之長,或尺或數寸,約計有七十餘枚。
將用,則取諸口中,言笑飲食率如常,不覺也。
無子,一女。
鍼法傳於女,女死,遂不傳。
李隆古肆力於醫 李雅化,字隆古。
嘗就試於有司,不售,遂棄去,肆力於醫。
居屋方不盈丈,以聯葦間之,外延賓,內置牀席煤竈,與婦處其中。
每客至,啜茗相對,清談竟日,不聞屋中謦欬聲。
屋前多疏竹叢花,列怪石,寂靜如荒村。
有叩門求醫者,不以風雪炎暑辭,與之貲,多寡不較也。
耕雲子自謂非醫 秦產有耕雲子者,順治時隱於楚江之西。
人有扶病過其前者,見而即止之,語其故,治以藥草,遂愈,酬以錢,不受,曰:「吾非醫者,惡用此!」 陳文明善治痢 陳啟見,字文明,祁陽人。
祖籍排山,以醫起家。
順治時,王師征兩粵,貝勒某自衡陽得痢疾,過祁,屬縣令訪名醫,令以文明應。
及入診,投劑立愈。
文明嘗遇異人,傳瘧二方,療治如神。
每歲治藥盈鬥,隨證施予,不稍吝。
陸麗京善醫 錢塘陸麗京,名圻。
善醫,遂藉以養親,所驗甚多。
有人病亟,夢神告之曰:「汝病在腸胃,得九十六兩泥,可生也。
」旦以告其友,友默然,良久曰:「嗟夫,此陸圻先生也。
」圻字,分之為斤為土,其姓為六,合之,乃九十六兩土也。
即迎麗京至,下藥,立愈。
由是名聞吳、越之間,爭求其治疾,戶外屨無算。
醫方書藥別名 德州田山薑侍郎雯癖好新奇,凡病,醫以方進,必書藥別名,如人參曰琥珀孫,黃耆曰英華庫,甘草曰偷蜜珊瑚之類,【唐進士侯寧極譔《藥譜》一卷,盡出新意,改立別名,凡一百九十品。
宋陶穀《清異錄》亦有之,蓋迻述侯籍也。
】書俗名者不飲也。
沈去矜醫愈毛稚黃姬 毛稚黃有小姬,嘗病療,勢日殆,瘠甚,見骨矣,遣人速沈去矜臨診。
沈至,曰:「毋恐。
」以一刀圭愈之。
毛大驚,歎曰:「曾聞敵二豎過於五丁,東陽顧影,腰帶幾何,何竟具神力乃爾?」 孫翁有神針 陽城東郭有孫翁者,善針灸。
所居鄰大道,多逆旅,一日,徘徊門外,遇一過客,鼻懸瘤如罌。
孫見之,曰:「胡不去諸?」客曰:「固所願也。
」孫曰:「姑試之。
」客曰:「刀剞乎?」孫曰:「否。
」客曰:「藥線乎?」孫曰:「否。
」乃令客赤足踏針跗,有頃,孫曰:「覺有氣自頸而注乎?」客曰:「然。
」又有頃,孫曰:「瘤之帶覺若癢而濕內注乎?」客曰:「然。
」又有頃,去針,而瘤若失,僅結痂鼻端,如錢許。
客大喜,詢姓名,欲酬之,而孫已避去。
客固巡撫委員,採硫於陽者也。
事已,復命,撫駭問瘤去狀,客以實對。
撫有母,四體不仁,臥三載矣,飛書陽城令,使速孫.孫至省,謁撫,問故,撫揖之以答曰:「吾母抱疾三載矣,諸君之能,願起廢焉.」孫入診,母僵臥於榻,熟視良久而診脈,曰:「姑試之.」針焉,而後茶.茶已,令二婢扶以坐,能坐矣.再針而進餌,餌已,令扶至床前,揉股而垂足,足能垂矣.再針而進飯,飯已,令四婢扶以行,能行矣.撫大喜,授餐適館,有加禮,酬以金帛,辭不受.撫詢其家口,孫曰:「止一子,方肆武,未售也.」談次,詢其術,且曰:「吾母之疾,經多醫不能愈,子能立起沉疴,何也?」孫曰:「秦越人有言,吾非能生人,能生夫不死之人也.漠然無分,天道自運,針之謂矣.蓋頭為精明之府,鼻屬足,陽明胃經,餘故針某吏之跗也.風中腑者多著,四肢手足拘急不仁,面加五色,惡風寒,餘故三針太夫人而除其風也.平之寧之,將之盈之.然則餘非能起人,能起夫不終痿之人也.」撫拍案而歎之曰:「 乎禕乎,神如斯乎?」居久之,孫之子忽峨冠鮮衣而入,孫駭曰:「若何來?」則新中是科武解元矣.蓋子本魁梧,撫亦以此報德也.子名紹武,是年為康熙己酉科也. 董道士治疽 董道士,康熙時居江寧信府河之土地廟,與人語,或莊或誕,羣目為顛,一日,手木魚,入市狂走,口喃喃作誦經狀。
羣小兒環而譁曰:「道士又顛矣。
」曰:「毋慁我,此地將焚,亟為禳解。
」居人怒曰:「顛漢欲放火。
」告縣官,寘諸獄。
不數日,其地果有火災,始得釋,人以此競異之。
某家有狐祟,招董至,以紙燭照室四隅,祟遂絕。
見人病,雖甚危,掇塊拾草以與食,皆立愈。
富貴貧賤之人爭邀緻之,無難色,其不往者必不起矣。
龍江關抽分郎中某疽發於背,晝夜呼號,羣醫束手。
董往視,曰:「易耳。
」令袒伏,索熨鬥,熾炭舉置創上。
家人駭絕,而病者寂然,俄熟睡,董竟去。
郎中醒,曰:「不知渠以何物置吾背,涼爽沁心,所苦頓失。
」視其創,已結痂。
追及之,謝以金帛,不受。
漢口李道士亦顛者,忽徧告人曰:「江寧董道士,今日死矣。
」有賈於楚者,歸問之,果以是日死,人始驚為仙也。
潁州道士醫某少年 潁州某少年為邪所侵,疾深矣,家人謂不可活,置之路旁。
忽有道士過之,自言能醫,命取重數十斤之鐵鎚,鎚病者頭面。
父母泣曰:「病已至此,鎚一下,頭立碎矣。
」道士笑曰:「無傷也。
」及鎚下,病者若不知,輒有二寸許美人自口躍出而滅。
凡百鎚,口出百美人,形狀如一,少年立愈。
病者之見美人,目眩故也。
湯鵬揉鐵作畫 蕪湖鐵工湯鵬,能揉鐵作畫,朱竹君詩所謂「近來剛要柔能化,別樣枝頭壁上春」也。
凡花竹、蟲鳥、山水屏幛,曲盡生緻。
其巨幅,必積歲月始成,世不多見,見者皆徑尺小景。
好事者爭購之,範以木,懸諸壁,或合四面以成一鐙,亦名鐵鐙。
每幅輒直數金,且不易得。
湯既歿,他工間仿為之,終不能逮,蓋鑪錘之巧,前後所無也。
張董世以繪畫供奉內廷 乾隆丙寅,聖駕巡幸五臺山,迴鑾至鎮海寺,積雪在林,天然畫意,因命侍臣張閣學若靄寫之為圖。
及庚午,又命若靄兄閣學若澄圖鎮海寺雪景,禦筆題詩其上,有「傳語示其弟,堅頫蹤可師」之句。
辛巳西巡,嘗命尚書董文恪公邦達即景圖繪雪山。
越十餘年,文恪子文恭公誥隨扈,復奉旨寫雪山圖進呈,上補題文恪畫雲:「辛巳西巡攜侍臣,雪山即景寫嶙峋。
今來積玉仍千嶂,圖上之人作古人。
」又題文恭進冊雲:「枚氏臯隨蹕,雪山因命圖。
霽情宛可挹,家法未全殊。
」 鄭闆橋畫石 八大山人弟子萬 ,能畫一筆石,而石之凹凸淺深,曲折肥瘦,無不畢具.鄭闆橋嘗學之,一晨得十二幅。
蓋運筆之妙,在平時打點,閒中試弄,非率意為也。
石中亦須作數筆皴,或在石頭,或在石腰,或在石足。
傅凱亭工指畫 傅雯,字凱亭,閭陽布衣。
工指畫,取法於高且園侍郎。
鄭闆橋嘗為作詩雲:「長作諸王座上賓,依然委巷一窮民。
年年賣畫春風冷,凍手胭脂染不勻。
」 京師廣安門內慈仁寺,乃古雙松寺遺阯,明代改建者也。
其廂懸《勝果妙因圖》,乾隆丙午夏,凱亭奉勅以指繪之。
圖中諸佛及羅漢像最小者,猶與人相等。
屋凡三楹,圖之廣狹稱是。
蘇廷煜工指畫 吳郡蘇廷煜,乾隆時人。
工指畫,每以巨擘為大筆,食指、中指為中筆,無名、小指為細筆,相其機宜,運以神氣,高古之緻,超出恆蹊。
諸某指畫漁翁圖 吳人諸某,以指蘸水墨,作《漁翁圖》,鬚眉蒼古,真有江湖散人趣。
而濃柳垂陰,微波生浪,釣竿漁具,草笠煙簑,色色精巧。
使俗手為之,恐鼠鬚細筆,未必若此生動也。
羅雪谷指畫 羊城羅雪谷能作指畫,惟作畫時,須於指甲中藏棉花少許。
張水屋畫簡而又簡 山右張水屋能畫,牧通州時,榜楹聯於門曰:「楊柳江城臨畫稿,梅花官閣寄詩魂。
」風趣可想。
改七薌嘗雲:「水屋畫簡而又簡,似查梅壑。
」張船山送其之任簡州詩雲:「驢背逢人笑不休,到無蟹處作監州。
憑君畫盡奇山水,莫負天教劍外遊。
」 三朱畫詩龕圖 法時帆祭酒式善有《詩龕圖》,三朱所作也。
三朱者,一青上,一素人,一野雲。
青上繢太湖石,竹樹、亭榭乃素人、野雲所分寫也。
十六畫人 乾、嘉承平之際,風雅鼎盛,士大夫文酒之暇,嫻習畫事,時一為之。
法時帆嘗作十六畫人歌,曰朱鶴年野雲,曰湯貽汾雨生,曰朱文新滌齋,曰楊湛思琴山,曰吳大冀雲海,曰屠倬琴塢,曰馬履泰秋藥,曰顧蒓南雅,曰盛惇大甫山,曰孟覲乙麗堂,曰姚元之伯昂,曰李秉銓薌甫、秉綬芸甫兄弟,曰陳鏞綠晴,曰張問陶船山,曰陳均受笙。
沈海籌工畫 沈鶴齡,字海籌,德清新市鎮人。
以慕張騫乘查入鬥牛事,故自號銀查子。
幼不慧,日讀書三四行,引喉咿唔,頸面盡赤,及掩卷,卒不能誦一字。
惟好以片紙置書下,作繪事,貽同塾兒。
畫人,人肖,畫蟲鳥,蟲鳥肖。
師見之,威以夏楚,弗止也。
後移家杭州,悅寫貌者陳蒼霖,遂往受業。
陳故擅名久,初以為尋常弟子耳,已而漸奇之。
既卒業,不敢自炫鬻,曰:「奈何奪吾師衣食耶!」間為戚友所嬲,始一為之。
尤善臨摹古人仙佛鬼、士女及龍虎、鸞鶴之屬,氣韻骨法,落筆成真。
或自出機軸,亦深得古人妙意。
以是出藍之譽日起,益愀然不自安,去遊嘉禾、姑蘇間。
所至輒爭緻,然不受迫促,一圖或數年不成。
有欲速就者,紿之去,閉深齋中,扃其外戶,焚香瀹茗,飲饌惟所欲,多陳列名畫佳硯,其摩挲贊歎者,即奉為潤筆資,然後伺間語之。
初甚艴然,既知不可出,遂留二三日,為成之而去。
惟好遊,稅駕之地,必窮極佳勝。
衣履喜奇古,不久即棄去,更為之,故所得輒緣手盡,至老不治生產。
有金陵富人某,挾萬金至新市貿絲,耳其名,因所主者延之往,儀節頗闊略,設飯,又不具賓主禮,大怒,推案而起曰:「來,來,爾貌不敵一駿驢,顧欲畫工我耶?」又讓所主者曰;「君誤我,令筆墨數十日臭。
」遂袖所畫紙,趨出。
明日,富人款門謝,禮益恭,卒不顧。
居間者請以多金畢繪事,笑曰:「吾安用此儻來物!雖然,留之,祇穢吾屋,姑取而頭往,身不可得也。
」富人雖媿怒,卒不敢出一語,逡巡持所畫紙去,以是益厭為人畫。
乾隆甲辰,其族弟赤然令直隸之南宮,海籌欣然攜琴硯而北,時別六七年矣。
洗塵掃榻,相對極歡。
每飯罷,出囊中硯材磨琢之,或鼓琴一曲,翛然自遠。
間為赤然佐理瑣事,事亦竟辦。
會有以海籌名聞上遊及鄰郡縣者,鹹緻書赤然,俾勸駕。
海籌曰:「一富兒尚辱我,況青油幕下面孔耶!」竟不往。
赤然尋移宰豐潤,豐潤饒山水,海籌時跨款段出遊,遇幽奧險峻處,輒捫而登,東望遼海,西顧田盤諸山,竟日忘返。
又數往京師,詣小市,覓古畫硯,亦時有所得。
庚戌,赤然自大城引疾還,買屋新市,兩家相距數十武,朝夕過從,不異疇曩,語及北遊,尚悠然神往。
有勸其重理舊業者,曰:「少壯尚不堪,況已髮蒼蒼而視茫茫乎!」丙辰秋,右體忽不仁,臥牀久,性益卞急,時欲引刀自刺,曰:「方恨不能乘查泛天河,乃使我至此極耶!」竟鬱鬱死,時嘉慶丁巳六月八日也。
湯貞愍工畫梅 武進湯貞愍公貽汾以畫梅名,而山水尤靜細,書卷之氣盎然。
家藏《紅豆村莊填詞圖》便面,貞愍自題雲:「潦倒詞場六十秋,自拋紅豆種離愁。
村扉一出人爭識,翠闆紅牙拜白頭。
」 閔貞,南昌人。
幼失父母,長以能畫名,尤善寫真。
然為他人寫,即肖,追寫其父母,輒不似。
執藝三十年,常以自恨。
一日薄暮,就肆浴,有浴者傴僂謦欬,酷類其父,匆匆未暇訊姓名,忽不見,時時就浴肆迹之。
閱年餘,遇諸道,一農丈人也。
強與暱而飯,極歡,貌之,以示素識其父者,皆太息以為絕肖。
貞憶為兒時摶泥,被母呵而走,反擲所摶泥,泥跳塗母面,貞驚跽,奉母面,亟拭之,母面目猶約略可記憶也。
偶有一嫗來乞漿,貞詫曰:「是矣。
」緻之樓而寫之,與父像並懸室中,朝夕饋食以為常,因自為《奉饌圖》。
顏朗如以洋布作畫 古畫多用絹,宋以後始兼用紙,明人又繼以綾,皆取其易助神采。
蘇州葉調生偶以洋布極細密者,索顏朗如作墨山水。
朗如言其質較絹稍澀,視宣紙則和潤,頗能發筆墨之趣,而氣韻又覺醇雅。
同人鹹以為新奇可喜,作詩詠之。
程序伯雲:「山林宜布素,盡洗華縟姿。
莫嫌韤材費,煙汙得所施。
頗聞波弋國,香荃成幾絲。
金壺助餘馥,墨瀋含清滋。
從此剡溪藤,賤作拭案資。
晚窗喜展對,絡緯啼涼颸。
」印印川雲:「宋細唐麤辨入微,幾勞織女弄梭機。
誰將卉服齊東絹,詠畫林看列布衣。
」俞駿嶽亦曾為調生以洋布作山水立幅,謂與筆墨相宜,語同朗如。
一時妙手如貝六泉點、沈竹賓焯率喜作布本畫,蓋皆自調生一幢開其先也。
姚伯昂畫貓 姚伯昂副憲元之曾豢一黑貓,形如虎,甚愛之,且親為繪之於軸。
劉少塗曾於其京邸中見之,覺神氣如生,副憲固精於繪事也。
李築夫畫筆濃密 嘉、道間,李築夫巖以畫名。
初為漆工,綵繪棟宇,人物花鳥,厥狀惟肖,故得值恆倍常工。
既而悔曰:「瘁我心力,僅得一日之飽,徒供傖父玩賞,烏能傳名不朽耶?吾十指自有所托。
」遂改習繪事,用筆濃密,名噪一時。
金雲門畫佛像 山陰女士金雲門,名禮嬴,秀水王仲瞿繼妻也。
通文史,尤善畫。
其畫人物,逼似劉松年、趙千裡、仇實父諸家,故嘉、道之間,海內稱女士畫為大宗。
所畫佛像尤多,傳世者有《西王母降集靈臺》、《班婕妤辭輦》、《唐昌觀女仙觀玉蕊花》、《吳彩鸞寫韻》、《江采蘋作樓東賦》、《周娥皇邀醉舞》諸圖,而《建安七子圖》尤著。
鮑阿滾繢像 道光時,吳下有鮑某者,善追寫人家祖父像,一一惟肖。
將落筆時,輒就地作蜣螂轉丸勢,時人呼為鮑阿滾。
梁儕石畫得生趣 順德梁元翀,字儕石。
善畫,有蒼氣,無媚骨,如其人。
試童子,屢北。
年四十後,始決棄舉業,欲專以畫名於世,乃漸出以秀潤,晚更得生趣,皴法喜擬董文敏,而淡水遙山,更超妙。
間倣黃鶴山樵,萬毛攢湊中,溼翠欲滴,論者詫為神似,然不可多得。
所作小景,尤得倪高士意。
疏楊枯竹,秋氣蕭然。
又與黎二樵同癖。
二樵以韻勝,儕石以骨勝,則兩不相掩焉。
遠近索畫者踵相接,得其尺幅,珍秘之。
儕石每遇得意畫,輒自為韻語題其上,書法尤深入黃文節堂奧,故時人號之曰三絕,不獨以得其畫為喜也。
儕石嘗謂人曰:「近世畫人稍壓俚耳,即自高聲價,潤筆之多寡,視紙幅大小為差,阿堵不至,雖至好,猶袖紙以還。
錢至矣,紙收矣,或三四返,五六返,僅乃得之。
其間之失而補,補而又失此紙者,不知凡幾。
予聞昔之人卻錢幣,不肯畫,畫復自燬,有之矣,未聞一行以市道,曾不親疏別若今日者。
夫謂之市,則不得問所從來,皁役,吾兄之;商賈,吾先生之。
甚或取以糊其門,圍其榻,踐蹋棄之,誰之過哉?予家貧,既不能概屏錢幣,稱高尚,而來索者卒未嘗錙銖較,有所酬,無不立應。
然計終歲所入,實足備薪水而有餘,向平婚嫁亦資此。
故寒士之廬,惟予畫可張,他不能緻也。
」 華秋嶽賣畫 道光時,華秋嶽喦在京賣畫,顧知者鮮。
一日,有人以名人字畫求售,視之,無佳品,將返之,瞥見包畫之紙亦為畫殘,似甚佳,異而視,即己之畫也。
華悵歎萬狀,遂浩然出都。
費曉樓畫仕女 烏程費曉樓,名丹旭,工畫仕女。
初甚貧,在杭州城隍山設攤售畫,偶為湯貞愍所見,審非凡品。
時某家方鼎盛,主人某好賓客,四方名俊,輻輳其門。
湯因言費必能成名家,盍有以裁成之。
某即延費至其家,月奉金若幹。
某家富圖籍,因得縱觀古名畫,畫日益工,某家又為延譽,於是費畫名著東南諸省。
又以閒暇習為詩詞,某氏後人為裒集之,曰《依舊草堂遺稿》。
郎蘇門畫蟹 安吉郎蘇門觀察葆辰畫蟹入神品,人皆寶貴之,稱為郎蟹。
其自題詩亦多佳者,有七絕二首雲:「秋來不減持螫興,願學東坡守戒難。
聊借硯池無數墨,寫生且作放生看。
」「橙黃橘綠稻花疏,盃酒雙螯小醉餘。
若使季鷹知此味,秋來應不憶鱸魚。
」 招子庸畫半蟹 南海招子庸工繪事,畫蟹最佳,儼有秋水稻芒郭索橫行之緻。
潤有定格,酬不及格者,為之繪半面蟹,自石罅中微露半體,神采宛然如生,見者皆歎為絕筆。
文宗畫馬 文宗善畫馬,同治朝,由醇賢親王恭摹上石,神采飛舞,雄駿中含肅穆之氣。
吳讓之鬻畫 儀徵吳讓之,名廷颺,又名熙載,蚤歲以畫負盛名。
入酒肆,恆不給貲,率塗抹數紙以博一醉。
鹹豐庚申亂後,生計日蹙,一家十數口,恆空乏無藉。
其婦不賢,時以家庭細故相勃谿,至賃僧廬鬻字以為活焉。
苗沛霖畫巨石 苗沛霖工畫,方為諸生時,嘗為人畫巨石一幀,題兩絕句於其上曰:「星精耿耿列三台,謫墮人間大可哀。
知己縱邀顛米拜,摩挲終屈補天才。
」「位置豪家白玉欄,終嫌格調太孤寒。
何如飛去投榛莽,留與將軍作虎看。
」 左恭人繪孤舟入蜀圖 四川曾吟村太僕以進士觀政農部,出守章江,深得士民心。
曾文正公國藩治軍安慶,招緻戎幕,以勞卒於軍。
其室左恭人移柩回蜀,過叉魚灘,大風,幾覆舟,恭人撫棺長號,呼天泣血,風遽止,舟竟無恙。
乃自繪《孤舟入蜀圖》,海內名公鉅卿多題詠之。
瑜皇貴妃畫山水 穆宗之瑜皇貴妃能畫山水,墨筆作蘭,自題小詩,署款曰懶夢山人。
孝欽後訓政時,退居一室,圖書滿架,以畫自遣而已。
項維仁不輕作畫 永嘉項維仁善畫,嗜酒,性孤僻,不樂與人交。
人屬以畫,輒大怒,或且申申詈不已。
其畫無師法,每當大風雨,輒飲酒極醉,破笠赤腳,登屋後山絕頂,蹲踞而遺,觀其岡巒之冥濛,雲樹之迷互,鼓掌狂叫。
疾走歸,據案伸紙,奮筆直追,濡染淋漓,煙氣瀰漫。
晝已,張壁間,復取鬥酒賞之,且飲且注視。
良久,忽大哭,立毀之,棄爐火中。
他日風雨復然,卒不知其故也。
維仁平生不妄見人,溫州協守備錢大勇嗜酒,與之善者數年,終不敢乞一畫。
一日,大雨,過維仁,維仁方據案畫,畫已,自起入取酒,大勇急卷畫懷之。
維仁出,不得畫,知為大勇所匿,則笑曰:「君欲得吾畫,良苦,然未署款,當為補之。
」大勇不許,曰:「得畫足矣,奚必署款。
」又嘗具美扇,索名人書之,置維仁案而久不言。
維仁顧扇美,信手作小樹數株,已見背面書,乃大怒,曰:「奈何以某書羅我!」盡塗其畫。
大勇死,維仁益佗傺。
有尚書督軍者,閱邊至溫州,語及維仁畫,兵備道立遣人召之。
時方大雨,維仁破笠赤腳至,道降階相迎,與抗禮,維仁曰:「某,庶人耳,辱公厚召,故來,將奚役?」道以情告,陳百金幾上,維仁直視曰:「某不知畫,即畫,豈用以媚大府者!」不謝,走出。
道無如何,飾他人畫,署維仁名以獻,維仁畫終不可得。
楊景白畫羅漢 楊景白,名星燦,同治時人,自署偉頭陀,又稱不了頭陀。
其畫專精於羅漢,美人,惟自恥以丹青覓利,囊有錢,即橐筆,雖求者以百金丐尺幅,靳不應。
生平嗜鴉片煙,必俟煙盡,始稍稍為人下筆。
廣州佛照樓旅店所懸羅漢四小幀,乃其極貧困時,不得已館於佛照樓,主人日供鴨腿麵一碗,清膏一兩,楊感之,乃殫精竭慮,為此生平最得意之作也。
景白常獨居一室,終日不逾門限,幾席有塵,亦略不拂拭。
所臥煙榻,至留一人形,蓋除身所蔽外,四圍皆積塵垢也。
每繪時,窒塞窗櫺,滿室黑暗,惟漏光如掌,就光中染翰,謂非此則不工,耗目力也。
時欲作一羅漢,輒覃思數日,至遺精溺,自以為苦,故不多作。
佛照樓下別有《楊貴妃教白鸚鵡念多心經圖》,美人櫻唇微綻,媚眼低垂,為且誦且聆之狀,神妙不可思議,亦景白所作也。
續畫中九友 吳梅村有《畫中九友歌》,評泊丹青,揚扢風雅,洵足為繪林增色。
丹徒趙季梅中翰彥修用其韻,作《續九友歌》雲:「剡溪侍郎荊關流,淋漓墨障煙雲浮。
放筆天外烏紗投,西溪高隱夫何求。
【醇士】雷州鑒賞珊瑚鉤,遊心藝苑春復秋。
上官白簡窮鏡鎪,金貂換酒百不憂。
【鶴舟】髯翁三十遊皇州,宣南畫史居上頭,驅染子墨萬象收。
冷齋低首歲幾周,未寒先補山羊裘。
【少甫】松圓後起追前修,疏篁古木摹丹邱。
一僮一鶴隨扁舟,虞山茂苑長句留。
【序伯】秋言大筆如戈矛,蒼松巨壑師馬劉,酒人八九來深樓,傳觴作畫心悠悠。
【秋言】誼亭細楷如鍾繇,酒酣捉筆揩雙眸。
煙霞落紙松風飂,元氣灝灝精神遒。
【誼亭】叔明汪子工吟謳,收拾煙墨賦宦遊。
勸耕原隰聞啼鳩,長宮穩跨折角牛。
【叔明】鴛湖下筆煙景稠,花鳥更比林良幽。
輦金索畫來瀛洲,脫巾笑傲東諸侯。
【子祥】阿弟生計無田疇,迂疏隱僻動見尤,撫印作畫驅窮愁。
浮家江上閒於鷗,放頭爛醉萬慮休。
【弟榮】」此外尚有《松陵畫友》詩二十四首,續八首。
江浙畫手固多,而季梅搜羅不遺餘力,以視朱竹垞之《論畫絕句》,鄭闆橋之《畫人詩》,其賅博不啻倍蓰矣。
孝欽後畫觀音像 孝欽後所畫宮體觀音像,軸長五尺六寸,絹本,像高二尺一寸,硃綠隱隱疊起,衣褶間描以金粉。
像之上有梵文四字,於中鈐印一,文曰「慈禧禦筆」。
孝欽後畫葡萄 孝欽後喜作畫,而不能工。
畫蘭竹,寥寥數筆而已,然設色布格,必苦心經營。
畫何種花,即擣何種花汁以為色。
其得意者,莫若葡萄。
蓋葡萄惟數大圈,隨手可成,藤蔓屈曲,如蛇如蚓,信筆所之,易於神似。
或謂孝欽喜飲葡萄酒,因而推愛葡萄,暇必畫一紙以自遣也。
孝欽後畫有代筆 孝欽後萬幾之暇,輒畫扇及立幅以賜大臣,患不能給,乃覓代筆二人,一為歸安姚彥侍方伯之嫂,一為雲南繆中書嘉玉之妹。
二人孀居也。
月予三十金,然在內均有使費,恆患不給於用,某親王為設法津貼,又畫扇寄售廠肆,索潤資極昂,一箑至二金有奇。
嘉玉之妹名嘉蕙,字素筠。
通書史,善篆隸書,尤工畫。
歸陳氏,蚤孀。
光緒己醜五月四日,奉特宣,入儲秀宮,供奉繪事。
庚子西幸,隨駕至長安。
孝欽每於政暇,召入寢官,賜坐於地,閒論今古,內監皆稱為繆先生。
當隨駕至秦時,有猶子留滯京師,姪婦年二十餘,攜以自隨,居孝欽寢宮東偏之小室,終日不得出戶。
綜計素筠之參承禁闥,入陪清讌,出侍宸遊,垂二十餘年。
尹和白畫宗宋元 湘潭尹和白,名金陽,中年始作畫,專宗宋、元,規矩謹嚴,神采煥發,傳橅移寫,尤其特長。
其畫梅也,學逃禪老人,遒鍊高古,三百年來無此作,冬心二樹不足與之比肩。
耄年畫蟲魚花鳥,細入毫髮,殆亦得天獨厚歟? 和白性高潔,意所不可,雖以重金請,不繪也。
曾文正開府兩江,招之往遊,為作《蒼茫獨立圖》,寫其小影,作漁翁垂釣狀,披簑戴笠,在湖之濱。
文正大喜,傳示幕僚,命各為詩以紀之。
時文正長子惠敏公紀澤侍側,年十七,為詩先成,詩雲:「尹子丹青畫英妙,指揮百物呈榮枯。
即今寥落無餘子,為寫《蒼茫獨立圖》。
大海波濤揭地起,高秋雲物漫天鋪。
舉頭四望渾無物,夢想人間顧與吳。
」和白晚年居鄉,足不入城市。
門下多女弟子,皆從之學畫。
彭剛直畫梅 衡陽彭剛直公玉麟以畫梅著稱於時,每畫,必題一詩。
俞廙軒侍郎廉三撫湘時,剛直已薨,乃從王壬秋檢討闓運乞一幅,並屬壬秋題詞。
壬秋題詞雲:「姑射貌,舊日酒邊曾索笑。
春風吹人醒年少,花開花落情多少?明蟾照,人間隻有西湖好。
」壬秋之言蓋亦有所指也。
任伯年懶作畫 山陰任伯年繪人物,有聲於時。
久居蘇,求者踵接,而性疏傲,嗜鴉片煙,髮常長寸許,懶於濡毫,倍送潤貲,猶不一伸紙,畫材山積,未嘗一顧。
一日,戴用柏、楊伯潤過其門,見一學徒倚門而泣。
戴問故,曰:「店主命送畫貲至任先生家,請其作畫,數月未就,謂我乾沒潤資,故不得畫。
今日又命我來取,雲如不得,必將撻我。
今任先生仍不見付,是以泣耳。
」戴怒曰:「名士可若是乎,受人錢,乃不為人畫?」遂與楊同入。
任方臥煙榻吸煙,戴突拍案呼任起。
任驚問故,戴曰:「汝得人錢,不為人作畫,緻使豎子哭於門,何也?不速畫,我必打汝。
」任不得已,即起畫。
戴與楊一人為伸紙,一人為調顏色,任援筆濡染,頃刻間兩扇並就,戴以付學徒,欣謝而去。
胡恭壽畫嫌潤少 光緒時,華亭胡恭壽畫名震一時。
某歲,松江府某太守遣僕持金請其畫,胡見持金少,語之曰:「謝汝主人,我不識何者為官,但須如我潤格始畫。
」僕歸,以實告。
他日,太守增金,復使僕持往,胡為畫之,送署。
一日,太守燕客,並招胡,胡趨至,太守偶與客談畫,因故詢曰:「此間有胡恭壽者,頗有畫名,君知否?」客曰:「不知。
」太守因以胡所畫示之,客曰:「此惡畫,何足污目!」太守故憮然曰:「技若此乎,乃頗自矜貴。
」客曰:「嘻,君為所紿矣。
」太守乃大怒,遽取畫撕毀之。
即邀客坐他室,殊不一顧胡。
胡猶漠然不動,俄有一僕曳胡曰:「頃間辭色,汝見否?亦可出矣。
」胡乃踉蹌去。
羅文子畫山水二大幅 慈谿羅文子,字子文,布衣,善六法.嘗從任伯年遊,晚更潛研獨索,山水大幅,有米襄陽筆意;人物 芻褶,得吳道子家數.然不苟作,或終年不著點墨.作則窮日竟夜,至廢食息.嘗畫《慈谿山水圖》二大幅,坊紙狹小,黏數百紙成之.每幅大廣畝餘,來龍去脈,巨浸細流,纖悉無遺.鄞縣方楨得之,作《四明它山水利攷》,時稱桑,酈所不及.後轉入常熟翁叔平相國家,相國因資之以作《海道記》. 子文為人好飲酒,能談詩,嘗題其日記冊曰:「願終身不負己,一刻不負人。
」可想見其志趣。
年六十,遊湘、鄂間,不得志,鬱恨之際,恆發為詩歌,悲壯淋漓,竟卒於鄂。
張子祥畫花卉 張子祥,名熊,秀水人,自號鴛湖外史。
工花卉,生氣鬱勃,溢於毫端,縱逸如周服卿,古媚似王忘菴屏山。
巨幅以尋丈計者,愈見力量。
兼作人物、山水,亦古雅絕俗。
家有銀藤花館,位置精雅無纖塵。
喜填詞,尤長於小令。
並諳音律,嘗引喉度曲,抑揚宛轉,曲盡其妙,雖老樂工亦自歎弗如也。
陳若木畫無師授 揚州陳若木崇光,初名炤,後以字行。
善畫,無師授,而擅絕一時。
幼值兵燹,家業蕩然,遂廢學。
長以鬻畫自給,間讀經史,遂亦工詩。
娶朱氏,伉儷頗篤。
未幾,以產難卒。
復娶其妹,亦相敬愛。
未幾,得狂易病,謂若木為不知誰何之人,偶一入內,必訶逐之。
若木鬱鬱不自得,亦病狂。
又數年而繼室卒,若木愈不自得。
當年方盛時,縱論時事,不可一世。
及其病也,氣意頹喪。
昔日舊交,偶一相值,寒暄數語而已,或一頷之,輒他顧。
若木作畫,頗自矜重,稍不愜意,必寸裂棄去。
既病狂,則任筆為之,不復詳檢,然其精到處,固不減曩昔,而超逸之氣轉過之。
寒素之士求其畫者,無論識與不識,欣然命筆。
下至傭保,求亦必應。
富商顯宦,緻重金求之,或遲遲以應,一迫促之,則束之高閣,百請而不得矣。
畫中有詩,詩中亦有畫也。
其畫雖無師,然頗取法於前人。
人物師陳老蓮,花卉師陳白陽,山水師王麓台、僧石濤,翎毛、草蟲且師宋元,宜當時老於畫者之皆避席也。
胡鐵梅鬻畫於日本 皖人胡鐵梅,名璋,工畫,挾藝遊上海,獲貲頗豐。
旋因經營《蘇報》及古香室牋扇店,盡罄其貲,乃挈所娶日婦東渡,仍以鬻畫自給。
日人慕其名,求畫者輻輳。
歿後,為營一小塚,樹碣於旁,曰清國老畫師某某之墓。
上下畫 上下畫者,昉於泰西。
光、宣間,日報、雜誌之遊戲畫常仿之。
其畫自上自下觀之,形態皆同,蓋出於古鏡之背文也。
一名圓轉畫。
太醫院處方 太醫院醫官恭請聖脈,皆隔別分擬,而又不得大有歧異。
醫官患得罪,乃推一資格稍長者為首,凡用藥之溫涼攻補,皆此人手持鈕珠某粒為記,各醫生皆視為趨向。
又所開之方,必須精求出處,故諸醫擬方,必用《醫宗金鑑》,以其不能批駁也。
至次日復診,照例不能復用舊方,又不得多改,惟酌改藥兩三品,方為合格,故復診數次,即與初方宗旨逈不同矣。
官醫 官署所用醫生,專治監犯之病者,謂之官醫。
蓋內外監獄,醫治罪囚疾病,官給以藥,選用醫生二名,年終稽考優劣。
如醫治痊愈者多,照例六年屆滿,在內咨授吏目,在外咨授典科、訓科。
祝由科 黃帝《素問?移精變氣論》有祝由科,謂人病不用鍼石藥餌,惟焚化符籙,祝說病由,故曰祝由。
湖南辰州人能之,常挾其技以遊江湖,頗有驗,人遂稱曰辰州符。
世傳祝由科書,序稱宋淳熙中,節度使雒奇修黃河,掘出一石碑,上勒符章,莫能辨,道人張一槎獨識之,曰:「此軒轅氏之製作也。
」雒得其傳以療人疾,頗驗。
明景泰時,徐景輝復傳其術。
其治病也,能以病者所患,著於他物,而使其痊愈。
如患贅疣者,則取刀劃木石等物,而本人之贅疣能潰破流血,漸至結痂而愈,毫不知所痛苦。
其口唸咒語,以欺愚人耳,實催眠術之作用也。
蒙古醫士 舊制,選上三旗蒙古士卒之諳習骨法者,每旗十人,隸上駟院,曰蒙古醫士。
凡禁廷寺人有跌損者,由其醫治,限以期日,逾期則懲治焉。
天台齊息園侍郎召南嘗墜馬傷首,腦岑岑然,蒙古醫士以牛脬蒙其首以治之,其創立愈。
乾、嘉間,最著名者為覺羅伊桑阿。
伊以正骨起家,至鉅富。
其授徒之法,先將筆管戕削數段,令徒包紙摩挲,使與其節合接,如未破者,然後如法接骨,恆奏效焉。
又有一人墮馬,別無痛苦,惟兩足欲前行而轉後卻,延蒙古醫士視之,謂不必用藥,但於空庭中選壯健二男子,兩手並舉對擲之。
如言,擲數十次而放下,則行步如常。
問其故,謂因墮重,肝葉翻背,非藥石可療,惟舉擲,方能舒展反正耳。
至居住蒙古本境之人,如有疾病,則延喇嘛診治,兼施針灸,重則更須誦經祈禱。
喇嘛治病,雙手切脈,不說病源,不開藥方,無藥店,藥由喇嘛配給。
藥不煎飲,研末和水飲之。
通常之藥三種,為腦路不凍湯,烏郎湯,治風寒咳嗽等症,暢漢湯,治頭眩吐嘔等症,功用與內地之紅靈丹、平安散、四小飲等。
藥品概由喇嘛自歸化運至。
幼兒亦有種痘者,惟尚舊法,無牛痘耳。
獸醫亦喇嘛充之,頗有擅長刀圭之術而能起死回生者。
藏醫雙脈並診 西藏之拉薩,每有患病者暴於日中,蓋藏人習慣也。
藏人有疾,輕則徧體塗酥油,暴於日中,遇雨,則以絨覆病者,燒柏葉煙熏之。
人之皮膚,為身體排洩之作用,若塗之以酥油,則皮脂腺塞,不惟無益,而又害之,藏人不知也。
其患重病者,始延醫診視,醫者雙脈並診,所用之藥,丸散而已。
西康醫藥 西康番人有疾病,尚禱祈,或延喇嘛而誦梵經,或入寺院而拜佛像,畫符以避邪祟,問蔔以測死生,人人皆然。
亦間有番醫,而驗病之方,不察明堂,不究息脈,但以病者之溺一盌,用木枝撓之,觀其顏色泡影而已。
至於用藥,亦有草木、鹿茸、麝香之類,惟用醫藥者少耳。
光緒丁未,邊務大臣趙爾豐憫番人之疾苦,兼以漢籍軍民出關,醫藥不便,故由川省購藥餅,延醫士,赴裏塘、巴塘、鹽井等處,為人療病,並延痘醫前往,令其種痘。
始而番人疑慮,繼則延醫服藥者絡繹不絕。
乃奏明設局,廣延醫士,由公家給予薪資,於德格登科、河口、稻城,凡改流之處,皆設有醫士,自是而醫藥始盛行矣。
傅青主善醫 傅青主善醫,傳世者有婦科書,顧不徒精婦科也。
其鄉人王堯客都門,忽頭痛,經多醫不效,就診於太醫院某,按脈畢,命之曰:「此一月症也,可速歸家料理後事,遲無及矣。
」王怏怏,急治任旋裡。
會傅入都,遇諸途,問王歸意,以疾告,曰:「太醫院某君,國手也,盍請治之。
」某歎曰:「僕之歸,從其命也。
」乃具告所言。
傅駭曰:「果爾,奈何?試為汝診之。
」按脈良久,歎曰:「彼真國手也,其言不謬。
」王固知傅技不在某下,泫然泣曰:「誠如君言,真無生望矣。
然君久著和緩名,乃不能生死人而肉白骨乎?」傅又沈思久之,謂曰:「汝疾萬無生理,今思得一法,愈則不任功,不愈亦不任過,試之何如?」王大喜,求方。
傅命歸家,偏覓健少所用舊氈笠十餘枚,煎濃湯,漉成膏,旦夕服之。
王諾而別,歸家如法治之,疾果愈。
尋至都見傅,喜慰異常。
更謁某,某見王至,瞿然曰:「君猶無恙耶?」王具以傅所治之法告之。
某歎曰:「傅君神醫,吾不及也。
吾初診汝疾,乃腦髓虧耗,按古方,惟生人腦可治,顧萬不能緻。
今傅君以健少舊氈笠多枚代之,真神手,吾不及也。
若非傅君,汝白骨寒矣,謂非為鄙人所誤耶!醫雖小道,攻之不精,是直以人命為兒戲也,吾尚敢業此哉!」送王出,即乞休,閉門謝客,絕口不談醫矣。
傅善醫而不耐俗,病家多不能緻。
然素喜看花,置病者於有花木之寺觀中,令與之善者誘緻之。
傅既至,一聞病人呻S吟Y,僧即言為羈旅貧人,無力延醫,傅即為治劑,輒應手愈。
某婦姓妒,常疑夫有外遇,忽患腹痛,輾轉地上。
其夫求之傅,乃令持敝瓦缶,置婦榻前,擣千杵,服之,立止。
一老人痰湧喉間,氣不得出入,其家具棺待殮。
傅診之,曰:「不死。
」令擣蒜汁灌之,吐痰數升而甦。
凡患瀉者,遇傅無不瘳。
用藥不依方書,多以意為之,每以一二味取驗。
有苦癆瘵者,教之胎息,不三月而愈。
俞嘉言以醫名於時 俞嘉言,本姓朱,明宗室也。
明亡後,諱其姓,加朱以挎為餘,後又易未以刖為俞。
江西人,僑居常熟。
往來錢牧齋之門,結廬城北,以醫名於時。
牧齋家居,一日,赴親朋家宴,肩輿歸,過迎恩橋,輿夫蹉跌,牧齋亦仆地,及歸而忽得奇疾,立則目欲上視,頭欲翻於地,臥則否。
延醫診治,不效。
時嘉言適往他郡治疾,亟遣僕往邀。
越數日,始至,問緻疾之由,遽曰:「疾易治,無恐。
」因語掌家政者曰:「府中輿夫強有力善走者,命數人來。
」至,嘉言命飫以酒飯,告之曰:「若曹須盡量飽餐,且可嬉戲為樂也。
」乃令分列於庭之四隅,先用兩人夾持而行,自東,則疾趨之西;自南,則疾趨之北,無一息停。
牧齋殊苦顛播,嘉言不顧,益促之驟。
少頃,使息,則已霍然矣。
時他醫在旁,未喻其故,嘉言曰:「是因下橋倒仆,第幾葉肝搐摺而然。
今掖之使疾走,抖擻經絡,則肝葉可舒,既復其位,則木氣敷暢而頭目安適矣,非藥餌之所能為也。
」 常熟顯宦某緻仕家居,其夫人年已五十,忽嘔吐不欲食。
諸醫羣集投劑,俱不效,邀嘉言視脈,側首沈思,遲久而出,拍顯宦肩曰:「高年人猶有童心耶?是娠,非病。
吾所以沈思者,欲一辨其男女耳。
以脈決之,其象為外陽裏陰,必男也。
」已而果驗。
常熟北城外多敗屋,率停柩,嘉言居其地。
偶見一棺似新厝者,而底縫流血若滴,大驚,問之於其鄰,則曰:「頃某鄰婦死,厝棺於此。
」嘉言亟覓其夫,語之曰:「汝婦未死。
凡人死者血黝,生者血鮮。
吾見汝婦棺底流血甚鮮,可啟棺速救也。
」蓋婦實以臨產昏迷一日夜,夫以為死,故殯焉。
其夫聞言,遂啟棺。
診婦脈,未絕,乃於胸間針之,針未起,而已呱呱作聲,兒產,婦亦起矣。
夫乃負婦抱兒歸。
一日,嘉言往鄉,舟過一村,見一少女浣衣於河,注視久之,忽呼停棹,命一壯僕曰:「汝登岸,潛近其身,亟從後抱之,非我命,無釋。
」僕如其言。
女怒罵大呼,其父母聞而出,欲毆之,徐曰:「我,俞嘉言也。
適見此女將攖危症,故救之,非惡意。
」女父母素聞其名,乃止。
嘉言問之曰:「汝女未痘乎?」曰:「然。
」嘉言曰:「數日將發悶痘,無可救。
吾所以令僕激之使怒者,乘其未發,先洩其肝火,使勢少衰,後日藥力可施也。
至期,可於北城外某處取藥,毋遲。
」越數日,忽有夜叩其門者,則少女之父也,言女得熱疾,煩燥不寧。
乃問以膚有痘影否,曰:「有之。
」慰之曰:「汝女得生矣。
」遂畀以方劑,歸而藥之,痘暢發,得無恙。
嘉言之治疾也,尤加意貧人,常於藥籠中貯白金三星或四五星,有貧人就醫者,則語之曰:「歸家須自檢點,乃可煮也。
」其人如其言,得金,若天賜,藥未進,病已釋其半矣,此揣知病人心理之作用也。
秦景明精痘科 秦景明,婁縣人。
以醫名於時,治痘疹尤驗。
一日,應鄰邑某家之招,晨泊舟郭外,見一女於橋陰織布,謂其僮曰:「汝試往,抱其腰戲之。
」僮曰:「有父兄在,必飽老拳。
」秦曰:「我在,何懼!」僮如其言,潛往女後,力搿之。
女大駭,村人畢集,將執僮,秦遙呼曰:「吾所使也。
」村人多習秦者,招之登岸,詢以故。
秦問女尚未痘乎,曰:「然。
」曰:「是將出痘,然毒伏於腎,見點復隱,則不可藥,吾故驚之,俾毒提於肝,乃可著手。
」眾愈擁之,求為作劑,秦曰:「某家病方亟。
離此數裡,有某姓者,術頗工,可延之來。
」某至,即舉手賀曰:「是兒,我早知其痘險,今幸作驚痘,非絕症矣。
」眾告以秦事,某乃執弟子禮以事秦,終其身。
秦技絕人,惟好博。
嘉定之南翔有富家,兄弟俱卒,妯娌共一子,年數歲,出痘,其母飛舟迎之,限以晷刻。
至則秦在博局,託以潮逆,遲遲而來。
至翔臨視,已成反關,不可為矣,拂衣欲去。
延賓者尼之,謂遠道來,不一飯而去,非禮也。
延入別室,則兒母已出,一手提其鬚,一手握刀曰:「我今飛棹來迎,此間非長江,何有潮汛?即畏顛播,輕輿急鞚,我不吝數十金。
前時許,點尚顯,復隱之故,由汝緻之。
兒不能生,我不欲生,若亦不得生也。
我刺若,即自刺,不忍見兒之絕耳。
」秦大窘,曰:「孽矣。
」婦復激之曰:「若有仙名,而不能療一兒,殊盜名耳。
」秦俯仰間,曰:「有一策,姑試之。
」乃令掘一坑,置席其上,臥兒坑中,畚黃土,徧擁其身,惟露面目,煎藥水灑之,復以席覆其上。
婦鑰其門,偕秦共守之。
夜半,忽奇臭不可耐,秦躍然曰:「生矣。
」出兒視之,痘已復顯,但皮敗肉腐,悉成通漿矣。
秦又欲歸,婦仍尼之曰:「留此半月,願奉千金為壽,即於我鎮懸壺。
君家中事,令徒可了之。
」復日約數人,與之局戲,秦亦樂而忘歸。
張本元善針人 臨邛張本元,先世務耕,不聞以醫傳,本元亦未從醫遊,忽自許能醫善針。
人莫知所授,不敢試,技無所效,於是時人為之諺曰:「偽大夫張本元。
」會彭端淑之戚張氏婦艱於產,數日,舉家惶怖,不知所為。
本元至,命取婦褻衣一,履一,以箕加其上,口吐鍼,鍼之,囑曰:「產時頂上有鍼孔,須泥以飯。
」張氏漫應之。
俄而生子,視頂上,果然,急如囑。
張驚且喜,始知其能。
端淑之世父楚錫苦瘧疾,請鍼之。
本元曰:「鍼其腓。
」楚錫戲之曰:「吾病在首而子鍼吾腓,可乎?」本元漫應之。
鍼甫半,忽折,徐試其踵,呼曰:「出。
」鍼躍然出,達於梁。
又為人治癆疾,鍼其脊,終身無恙。
自此而本元之名漸著,聞者爭造其門,所試輒效。
與之錢,不辭,不與,亦不責報。
於是時人復為之諺曰:「神鍼張本元。
」其鍼之長,或尺或數寸,約計有七十餘枚。
將用,則取諸口中,言笑飲食率如常,不覺也。
無子,一女。
鍼法傳於女,女死,遂不傳。
李隆古肆力於醫 李雅化,字隆古。
嘗就試於有司,不售,遂棄去,肆力於醫。
居屋方不盈丈,以聯葦間之,外延賓,內置牀席煤竈,與婦處其中。
每客至,啜茗相對,清談竟日,不聞屋中謦欬聲。
屋前多疏竹叢花,列怪石,寂靜如荒村。
有叩門求醫者,不以風雪炎暑辭,與之貲,多寡不較也。
耕雲子自謂非醫 秦產有耕雲子者,順治時隱於楚江之西。
人有扶病過其前者,見而即止之,語其故,治以藥草,遂愈,酬以錢,不受,曰:「吾非醫者,惡用此!」 陳文明善治痢 陳啟見,字文明,祁陽人。
祖籍排山,以醫起家。
順治時,王師征兩粵,貝勒某自衡陽得痢疾,過祁,屬縣令訪名醫,令以文明應。
及入診,投劑立愈。
文明嘗遇異人,傳瘧二方,療治如神。
每歲治藥盈鬥,隨證施予,不稍吝。
陸麗京善醫 錢塘陸麗京,名圻。
善醫,遂藉以養親,所驗甚多。
有人病亟,夢神告之曰:「汝病在腸胃,得九十六兩泥,可生也。
」旦以告其友,友默然,良久曰:「嗟夫,此陸圻先生也。
」圻字,分之為斤為土,其姓為六,合之,乃九十六兩土也。
即迎麗京至,下藥,立愈。
由是名聞吳、越之間,爭求其治疾,戶外屨無算。
醫方書藥別名 德州田山薑侍郎雯癖好新奇,凡病,醫以方進,必書藥別名,如人參曰琥珀孫,黃耆曰英華庫,甘草曰偷蜜珊瑚之類,【唐進士侯寧極譔《藥譜》一卷,盡出新意,改立別名,凡一百九十品。
宋陶穀《清異錄》亦有之,蓋迻述侯籍也。
】書俗名者不飲也。
沈去矜醫愈毛稚黃姬 毛稚黃有小姬,嘗病療,勢日殆,瘠甚,見骨矣,遣人速沈去矜臨診。
沈至,曰:「毋恐。
」以一刀圭愈之。
毛大驚,歎曰:「曾聞敵二豎過於五丁,東陽顧影,腰帶幾何,何竟具神力乃爾?」 孫翁有神針 陽城東郭有孫翁者,善針灸。
所居鄰大道,多逆旅,一日,徘徊門外,遇一過客,鼻懸瘤如罌。
孫見之,曰:「胡不去諸?」客曰:「固所願也。
」孫曰:「姑試之。
」客曰:「刀剞乎?」孫曰:「否。
」客曰:「藥線乎?」孫曰:「否。
」乃令客赤足踏針跗,有頃,孫曰:「覺有氣自頸而注乎?」客曰:「然。
」又有頃,孫曰:「瘤之帶覺若癢而濕內注乎?」客曰:「然。
」又有頃,去針,而瘤若失,僅結痂鼻端,如錢許。
客大喜,詢姓名,欲酬之,而孫已避去。
客固巡撫委員,採硫於陽者也。
事已,復命,撫駭問瘤去狀,客以實對。
撫有母,四體不仁,臥三載矣,飛書陽城令,使速孫.孫至省,謁撫,問故,撫揖之以答曰:「吾母抱疾三載矣,諸君之能,願起廢焉.」孫入診,母僵臥於榻,熟視良久而診脈,曰:「姑試之.」針焉,而後茶.茶已,令二婢扶以坐,能坐矣.再針而進餌,餌已,令扶至床前,揉股而垂足,足能垂矣.再針而進飯,飯已,令四婢扶以行,能行矣.撫大喜,授餐適館,有加禮,酬以金帛,辭不受.撫詢其家口,孫曰:「止一子,方肆武,未售也.」談次,詢其術,且曰:「吾母之疾,經多醫不能愈,子能立起沉疴,何也?」孫曰:「秦越人有言,吾非能生人,能生夫不死之人也.漠然無分,天道自運,針之謂矣.蓋頭為精明之府,鼻屬足,陽明胃經,餘故針某吏之跗也.風中腑者多著,四肢手足拘急不仁,面加五色,惡風寒,餘故三針太夫人而除其風也.平之寧之,將之盈之.然則餘非能起人,能起夫不終痿之人也.」撫拍案而歎之曰:「 乎禕乎,神如斯乎?」居久之,孫之子忽峨冠鮮衣而入,孫駭曰:「若何來?」則新中是科武解元矣.蓋子本魁梧,撫亦以此報德也.子名紹武,是年為康熙己酉科也. 董道士治疽 董道士,康熙時居江寧信府河之土地廟,與人語,或莊或誕,羣目為顛,一日,手木魚,入市狂走,口喃喃作誦經狀。
羣小兒環而譁曰:「道士又顛矣。
」曰:「毋慁我,此地將焚,亟為禳解。
」居人怒曰:「顛漢欲放火。
」告縣官,寘諸獄。
不數日,其地果有火災,始得釋,人以此競異之。
某家有狐祟,招董至,以紙燭照室四隅,祟遂絕。
見人病,雖甚危,掇塊拾草以與食,皆立愈。
富貴貧賤之人爭邀緻之,無難色,其不往者必不起矣。
龍江關抽分郎中某疽發於背,晝夜呼號,羣醫束手。
董往視,曰:「易耳。
」令袒伏,索熨鬥,熾炭舉置創上。
家人駭絕,而病者寂然,俄熟睡,董竟去。
郎中醒,曰:「不知渠以何物置吾背,涼爽沁心,所苦頓失。
」視其創,已結痂。
追及之,謝以金帛,不受。
漢口李道士亦顛者,忽徧告人曰:「江寧董道士,今日死矣。
」有賈於楚者,歸問之,果以是日死,人始驚為仙也。
潁州道士醫某少年 潁州某少年為邪所侵,疾深矣,家人謂不可活,置之路旁。
忽有道士過之,自言能醫,命取重數十斤之鐵鎚,鎚病者頭面。
父母泣曰:「病已至此,鎚一下,頭立碎矣。
」道士笑曰:「無傷也。
」及鎚下,病者若不知,輒有二寸許美人自口躍出而滅。
凡百鎚,口出百美人,形狀如一,少年立愈。
病者之見美人,目眩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