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類

關燈
嚴,中國誠知有人在.    悲夫,今已旂常俎豆矣!憶疇昔傾蓋班荊,借阮太傅留遺講舍,明鏡三潭,勸營別墅,從珂裡移將退省庵來.南訪雲棲,北遊花塢,歲歲追陪到煙霞深處,兩翁契合,遂聯兒輩因緣.吾家童孫幼,君家女童亦幼,對穠華桃李,感暮景桑榆.粵嶠初還,舉足已憐蹩躄,吳閶七至,發言益覺(口函)(口胡).鴛水遇歸橈,俄頃流連,便成永訣.數月前於右台仙館,傳報噩音,聞之為潛焉出涕,念酒坐尚溫,琴歌頓杳,老夫何忍拜公祠.」蓋上聯述剛直一生事蹟,下聯述己與剛直交誼,皆包括無遺也. 集四書篇名聯 有集《四書》篇名為聯而極自然者。

    聯雲:「衞靈公遣公冶長祭泰伯於鄉黨中,先進裡仁舞八佾;梁惠王命公孫醜請文公在離婁上,盡心告子讀萬章。

    」可謂鉤心鬬角,具有鬼斧神工之妙矣。

     集句聯 金匱楊子延能集長句為長聯,有雲:「蓋有功德材行志義之美者,豈獨花木土石水泉之適歟?」【上句曾鞏《寄歐陽舍人書》,下句柳宗元《永州韋使君新堂記》。

    】又雲:「放歌自得,心曠神怡,儘教風雪江湖,夢裏不知身是客;逸興遄飛,酒酣耳熱,難得煙花魚鳥,老來專以醉為鄉。

    」【上聯第一句張炎《寄興》詞,第二句範仲淹《嶽陽樓記》,第三句張玉田《歸杭疏》,第四句李後主《浪淘沙》詞。

    下聯第一句王勃《滕王閣序》,第二句魏帝《與吳質書》,第三句李商隱《謝河東公和詩啟》,第四句蘇軾《次韻趙金鑠》詩也。

    】 集佛語經文聯 青浦金有筠與俞曲園神交十年,未一謀面,而函劄往來,輒自署「林陰仰雪翁」,或「無礙翁」。

    曲園贈以聯雲:「心無罣礙;身其康強。

    」以佛語與經文作偶,頗渾成。

     集詞句聯 有集詞句為聯而極自然者,如集玉田、梅溪雲:「石磴拂松陰,幾曲闌幹,古木迷鴉峯六六;煙光搖綠瓦,一屏新繡,芙蓉孔雀夜溫溫。

    」集稼軒、草牕雲:「雲洞插天開,欲往何從,一百八盤狹路;湘屏展翠疊,臨流更好,幾千萬縷垂楊。

    」集晉卿、永叔雲:「海棠開後,燕子來時,黃昏庭院;紅粉牆頭,秋千影裏,臨水人家。

    」集稼軒雲:「素壁寫歸來,畫舫行觴,細雨斜風時候;瑤琴才聽澈,鈞天廣樂,高山流水知音。

    」集清真雲:「錦幄初溫,葡萄架上春籐秀;闌幹四繞,蒼蘚松階秋意濃。

    」集草窗雲:「蓮葉共分題,貯月杯寬,笑拍闌幹呼範蠡;篔屏掩雙扇,避風臺淺,旋移芳檻引流鶯。

    」集梅溪雲:「竹杖敲苔,倚窗小梅覓句;簾波浸筍,閉門明月關心。

    」集夢窗雲:「數曲闌幹,人事迴廊縹緲;一匳越鏡,仙山小隊登臨。

    」竹垞雲:「遊子何之,隻是北燕南楚,落拓江湖,忍負了芳辰,萬事不如歸也;阿儂憊矣,最憐酒釅花濃,逍遙文史,問誰是豪傑,幾回搔首茫然。

    」 集哀啟句聯 張文襄之薨也,有集其公子哀啟中詞句為輓聯者,曰:「無一日不辦事,無一事不用心,疆寄三十年,僅乃如此;行治術十之六,行學術十之四,存詩五百首,嗚呼哀哉。

    」 集節氣名聯 有集節氣之名為聯而極自然者,聯雲:「夜氣大寒,霜降茅簷如小雪;日光端午,清明水底現重陽。

    」 集五行名聯 有集五行之名為聯而頗自然者,凡十字,皆有金木水火土之偏旁。

    上聯曰:「煙鎖池塘柳」,下聯曰:「燈深村寺鐘。

    」 集五行五方名聯 都門名流嘗結絢秋盦詩社,時宗室盛伯羲祭酒昱,方中同治庚午解元,年少氣盛,尤跳盪,嘗摘唐人詩「鑪煙添柳重」五字索對,同人屬句者皆謂不稱。

    丹徒趙曾望對曰:「盅凍灑萳虛。

    」伯羲歎為絕對。

    眾不服,伯羲曰:「吾出句按五行水火木金土,此對句乃按五方東南西北中也。

    」眾猶有不知北字所在者,相與一笑而罷。

     集四季四方名聯 有集四季、四方之名為聯而極自然者,聯雲:「冬夜燈前,夏侯氏讀《春秋傳》;東門樓上,南京人唱北《西廂》。

    」 集四方名聯 高宗南巡,駕次順天之通州,曾出一聯以令侍臣屬對。

    聯曰:「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凡十三字,以南北通州四字貫之。

    紀文達公昀對之曰:「東當鋪,西當鋪,東西當鋪當東西。

    」 集戲名聯 有以戲名集聯而極自然者,如「潘烈士投海」對「孫夫人祭江」,「花園贈珠」對「草船借箭」,「背娃入府」對「打姪上墳」,「武松打店」對「曹操逼宮」,「哪吒鬧海」對「徐策跑城」,「烏龍院」對「白虎堂」,「三岔口」對「十字坡」,「春秋配」對「宇宙瘋」,「紫霞宮」對「白雲塔」,「四郎探母」對「九美奪夫」,「賣身投靠」對「打子放逃」,「問樵鬧府」對「打漁殺家」,「掛印封金」對「贈劍點將」,「花蝴蝶」對「玉麒麟」,「鴛鴦劍」對「雌雄鞭」,「日月圖」對「乾坤帶」,「七星燈」對「五雷陣」,「賣馬」對「偷雞」。

     集俗語聯 有以俗語集為聯而極自然者,如「水底撈月」對「雪上加霜」,「挺腰凸肚」對「擺尾搖頭」,「花言巧語」對「油腔滑調」,「苦中得樂」對「忙裏偷閒」,「靠天吃飯」對「坐地分贓」,「賊頭狗腦」對「人面獸心」,「移花接木」對「牽絲扳藤」,「逢場作戲」對「揀廟燒香」,「黃花閨女」對「白木監生」,「酒肉朋友」對「柴米夫妻」。

    又一聯雲「山童採栗用筐承,劈栗撲簏」,對「野老賣菱將擔倒,傾菱空籠」。

     姓名聯 有以人之姓名號及成語屬對,而工巧絕倫者,如「張之洞」對「陶然亭」,「烏拉布」對「蠶吐絲」,「葉志超」對「花心動」,【詞牌名。

    】「準良」對「拳匪」,「黃興」對「白墮」,【造酒人。

    】「張人駿」對「通天犀」,「金向辰」【郵傳部之官。

    】對「銀托子」,「湯蟄仙」對「油炸鬼」,「朱介人」對「赤髮鬼」,【見《水滸傳》。

    】「湯化龍」對「油汆蟹」,【汆,土懇切,吞上聲。

    】「李柳溪」對「荷蘭水」,「朱桂辛」對「白瓜子」,「朱桂卿」對「赤松子」,「劉心源」對「弓背路」,【劉,兵器名。

    《書?顧命》「一人冕執劉」。

    俗稱路之直捷者曰弓弦路,迂折者曰弓背路。

    】「蔡鍔」對「蛇矛」,「陸鳳石」對「九龍山」,又對「山雞絲」,「額勒和布」對「腰圍戰裙」,「阿穆爾靈圭」對「又求其寶玉」,【《左傳》句。

    】「劉幼丹」對「康長素」,【以姓字對姓字,別為一格。

    】「汪精衞」對「周自齊」,【自為鼻之本字。

    】「萬青藜」對「雙紅豆」。

    【詞牌名。

    】此種對,尤難於半虛半實之字,銖兩悉稱,「興」對「墮」,猶「匪」對「良」也。

     拆字聯 有拆字為聯而極自然者,如「黑土墨」對「白水泉」,「田心思遠客」對「門口問行人」,「張長弓」對「騎奇馬」,「單戈合戰」對「十口為田」,「種重禾」對「犂利牛」,「凍雨灑窗,東二點,西三點」,對「典木置屋,曲八根,直四根。

    」 汪容甫斥袁子才聯 汪容甫聞袁子才隨園書齋嘗揭一聯以自誇也,思有以折之。

    先馳書,訂期相見。

    袁之聯為「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是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邱」二句。

    及期往,袁不見。

    汪知其出避也,語其僮曰:「爾主人果在者,吾將假其所讀之墳典索邱一觀也。

    」袁歸,僮以告,遂撤其聯。

     紀文達所見馬神廟聯 紀文達在京師,嘗偕友過馬神廟。

    廟門左掩一扇,上有聯雲:「左手牽來千裡馬。

    」友謂文達曰:「且勿觀下聯,試各思之。

    」文達曰:「下聯當為『前身終是九方臯』。

    」及審視,乃「右手牽來千裡駒」也。

     龔定庵喜朱野雲聯 畫師朱野雲遊京師,高冠大屐,絕不作江湖態.與龔定菴交稱莫逆,嘗書聯贈之雲:「灌夫罵座非關酒,江敦移 那算狂.」定菴大喜,懸之聽事.徐垣生太史語人曰:「入門但觀此聯,便知是定菴家也.」 壽袁世凱聯 光緒戊申八月,為直督袁世凱五十壽辰,各部堂司官及直隸之候補者,奔走祝賀。

    壽文、壽聯至多,惟署順天府治中阮忠樞一聯雲:「五嶽視三公,惟嵩峻極;百年稱上壽,如日方中。

    」最工雅,他作皆不及。

    又有自海外緘寄一聯者雲:「戊戌八月,戊申八月;我佛萬年,我公萬年。

    」不知何人所作也。

     下聯不易對 有以蜀漢諸葛亮事衍為上聯,而頗難屬對者,蓋句中含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等字,而皆武侯一人之事實也。

    句雲:「守二川,排八陣,七擒六出,五丈原點四十九盞明燈,祇為一身受三顧。

    」 少尹祭幛懸中堂 曾忠襄公國荃督兩江,光緒庚寅,薨於位。

    開喪時,同城文武大員及各僚屬,並京外各官,均有奠儀,祭幛、輓聯以數百計。

    先數日,有少尹某誇於同僚曰:「餘欲送祭幛一軸,使懸中堂,雖王公大人不能易位也。

    」是日,弔客盈門,視其中堂所懸祭幛,下款果為少尹某。

    中以白布書「兩宮垂淚」四字,蓋指孝欽後及德宗也。

    少尹以末秩浮沈宦海,因此知名。

     詩鐘之名稱及原起 詩鐘之為物,似詩似聯,於文字中別為一體。

    初不名詩鐘也,曰嵌字偶句;【專指嵌字格而言,見《閩雜記》。

    】曰分曹偶句;【專指分詠格而言,桐城張辛田用糦有分曹偶句之輯,見《閩雜記》。

    】曰改詩,則改律句、絕句之詩而為兩句,陳石遺且謂之曰兩詩也;改字,意同截句之截字;曰折枝,則以為詩之一聯,故雲,與改詩用意略同;又曰百衲琴;【吳縣秦雲、秦敏樹二人有《百衲琴》之刻。

    】又曰羊角對;【見俞廷瑛《百衲琴跋》。

    】皆不知所取義。

    至詩鐘二字,則取擊鉢催詩之意,故又曰戰詩。

    【樊增祥有《樊園五日戰詩記》。

    】要之,此名以詩鐘名為最通行。

    始於道、鹹間,殆仿制藝之截搭題而作,蓋截搭合二題以製一文,詩鐘亦合二題以製一聯也。

    至近代而人盛。

    作俑者為閩人,久之而燕北、江南亦漸有仿效之者矣。

     徐鐵孫觀察榮嘗言,少時與諸友作嵌字聯句。

    鐵孫,為廣州駐防漢軍人,是則粵中亦有之也。

     昔賢作此,社規甚嚴。

    拈題時,綴錢於縷,繫香寸許,承以銅盤,香焚縷斷,錢落盤鳴,其聲鏗然,以為搆思之限,故名詩鐘,即刻燭擊鉢之遺意也。

     詩鐘之製題 詩鐘本為觴政文酒之會,即席鬮題,或以雅對俗,或以人對物,拈絕不相蒙之目,撰十四字聯合之,以語工而成速者為上,優者醇醪,劣者苦茗。

    今則徵人納卷,鉤思累日,猶不愜意。

    此自賢於博簺,然亦不免如韓退之所雲「彫琢愁肝腎」也。

     詩鐘題有詠一事一物者,有詠兩物者,然總以詠一事一物且詠不倫不類之事物為此體之正宗,若憑虛搆題,傑作尤罕。

     憤時嫉俗之士,每於詩鐘出題時,寓其嬉笑怒罵,如天子與獸,官與狗,司法與傀儡,科舉與溺器,選舉與彩票,一薰一蕕,使與並列,可見矣。

     詩鐘之體格 詩鐘分兩體,曰嵌字,曰分詠。

    任舉兩字,分嵌兩句中,嵌字也。

    兩句分詠兩物或兩事,分詠也。

    嵌字之格不一,嘗以通行與否,分為正格、別格。

     正格七:曰鳳頂,一名鶴頂,又名虎頭,嵌第一字。

    曰燕頷,一名鳧頸,嵌第二字。

    曰鳶肩,一名鴛。

    肩,嵌第三字。

    曰蜂腰,嵌第四字,曰鶴膝,嵌第五字。

    曰鳧脛,嵌第六字。

    曰雁足,嵌第七字。

     別格九:曰魁鬥,一字嵌上句之首,一字嵌下句之末。

    曰蟬聯,一字嵌上句之末,一字嵌下句之首。

    曰鼎峙,三字嵌兩句中,不相並。

    曰鴻爪,三字,一嵌上句第四字,二嵌下句首尾。

    曰雙鉤,以四字分嵌兩句首尾。

    曰五雜俎,五字任意嵌於兩句中。

    曰四五捲簾,一嵌上句第五字,一嵌下句第四字。

    曰三四轆轤,一嵌上句第三字,一嵌下句第四字。

    曰碎錦,一名碎流,四字以上,任意分嵌於兩句中。

     或無鳳頂、燕頷諸名,但謂之唱。

    嵌第一字曰一唱,嵌第二字曰二唱,以下仿此。

     分詠者,兩句分詠兩事,或分詠兩物,或一事、一物,要以詠不倫不類之兩事物見長。

     詩鐘之嵌字格舉例 詩鐘之嵌字格甚多,舉例如下.睡星鳳頂格雲:「睡漢金鼇春及第,星河銀雀夜填橋.」兵雀燕頷格雲:「酒兵宵按詩壇築,銅雀春荒霸氣沈.」鴨花鳶肩格雲:「飬得鴨言驚客彈,拈將花笑悟憚機.」姑國蜂腰格雲:「新放鼠姑蜂蝶碿鬧,小營蝸國觸蠻爭.」苔膽鶴膝格雲:「槍染綠沈苔半卦,箏彈銀甲膽初寒.」楚宮鳧脛格雲:「巫峽朝雲歸楚夢,連昌夜月入宮詞.」甲啼雁足格雲:「龍騰滄海頻舒甲,猿聽巫山不住啼.」佛紅魁鬥格雲:「佛子座邊蓮葉碧,美人簾底棗花紅.」子雞蟬聯格雲:「驊騮冀北無餘子,雞犬淮南并得仙.」壽字香鼎峙格雲:「濤真無量人稱佛,書到相思字亦香.」大司馬鴻爪格雲:「大宛職貢來天馬,少昊官司有祝龍.」太常仙蝶雙鉤格雲:「太液聯翩池上蝶,常儀縹緲月中仙.」山冷微有雪五雜俎格雲:「快雪看山晴有約,微波蕩月冷無聲.」袍到四五捲簾格雲:「偶擕遊屐到琴峽,待脫征袍隱鑑湖.」端菜三四轆轤格雲:「紹下端門恭己日,禮成釋菜祭丁時.」雪練西瓜碎錦格雲:「瓜皮雪泛西溪艇,練影江涵北固樓.」天地人碎錦格雲:「雞蹤踏地斜書 ,鯉尾朝天倒寫人.」張三李四碎錦格雲:「四壁圖書三尺劍,半肩行李一張琴.」十二月十二碎錦格雲:「十裡樓台十裡月,二陵風雨二陵秋.」雞魚肉鑼鼓闆碎錦格雲:「雞市鼓喧分社肉,闆橋鑼響賣溪魚.」 詩鐘之限字 龍陽易實甫觀察順鼎曰:「限字體,大率限兩字不對者,分嵌於兩句中第幾字,其用三字、四字以至七八字者,則苛政也,變體也。

    」閩人又有五碎、七碎之名。

    小兒未學作詩,先學作對。

    作對之後,又學作碎對者,對他人五字、七字之句。

    碎者,自作一對五字、七字之句,其題則先命兩字,使分嵌於兩句中,亦限嵌於第幾字,但五七碎所限之字,皆相對者。

    分詠體有《申報》、赤壁一題,實甫有一聯雲:「字多英法蛟龍氣,江是孫曹鷸蚌場。

    」 詩鐘之分詠格舉例 詩鐘之分詠格,舉例如下。

    《赤壁賦》、泰山雲:「前後兩篇名士筆,東南千仞丈人峯。

    」壽星、簾鉤雲:「南極經天珠照耀,西山捲雨玉彎環。

    」《紅樓夢》、白髮雲:「應號怡紅公子傳,已非慘綠少年時。

    」醉蟹、情絲雲:「濁世不容公子醒,春愁多為女兒牽。

    」 詩鐘有籠紗嵌珠二格 鹹陽李孟符兵部嶽瑞曰:「詩鐘之作,近世極盛,有籠紗、嵌珠二格。

    籠紗者,取絕不相幹之兩事,以上下句分詠之者也。

    嵌珠者,任取兩字,平仄各一,分嵌於第幾字者也。

    籠紗易穩而難工,嵌珠難穩而易工。

    晚近多尚嵌珠,鄙意頗不喜之。

    」都中相傳有分詠楊貴妃、煤者雲:「秋宵牛女長生殿,故國君王萬歲山。

    」超脫悲渾,當為極格。

    又有朱古微詠山谷、蠹魚雲:「詩派縱橫不羈馬,書叢生死可憐蟲。

    」李西漚詠寶劍、崔雙文雲:「萬裡河山歸赤帝,一生名節誤紅娘。

    」或詠魁星及承塵,魁星手中不持筆而持元寶者雲:「文章自古須錢買,臺閣於今半紙糊。

    」詠《史記》、白糖雲:「傳世文章無礙腐,媚人口舌隻須甜。

    」詠醉蟹、情絲雲:「濁世不容公子醒,春愁多為女兒牽。

    」皆超雋。

     此體閩人最工,魁星、承塵兩聯,皆閩人所為也。

    鄭蘇堪嘗言,某歲福州某社出「女花」兩字,用嵌珠格,因字面太寬,限集唐詩。

    其前列三人皆極工,一雲:「青女素娥俱耐冷,名花傾國兩相歡。

    」一雲:「商女不知亡國恨,落花猶似墜樓人。

    」一雲:「神女生涯原是夢,落花時節又逢君。

    」此非所謂文章天成,妙手偶得者耶!有人欲嵌「雪珠」二字,倩蘇堪為捉刀者,蘇堪應聲曰:「雪膚花貌參差是,珠箔銀屏迤邐開。

    」二語皆在《長恨歌》,尤極自然。

     詩鐘之唱卷 閩人作詩鐘,以唱為重。

    其作詩鐘、閱詩鐘之法,每發題後,人例作四聯,投卷於筒,彙交謄錄,謄錄以小箋紙分謄,每箋例四聯。

    如每會十人,每人四聯,則小箋十紙,即可謄畢。

    每謄畢一紙,即送末座先閱,閱畢,遞傳上座者,以次輪閱,擬取者各另紙錄出。

    所取不過十聯以內,自定甲乙。

    如每會十人,則十人各定所取甲乙也。

    各閱定後,以次宣唱之,優等者有賞。

    唱卷之法,從最後先唱,至元卷而畢。

     詩鐘以唱為樂,但頗費時耳。

    閩人例作四聯,欲多作者,則必作八聯而後可,不許少,亦不許多。

    易實甫每次皆作八聯,然不如僅作四聯之少而易精耳。

    閩派以陳伯潛閣學寶琛為最工,如束年雲:「束脩自笑羊何瘦,年齒誰憐馬又加。

    」羣雪雲:「絕羣新築空山屋,犯雪親拏獨夜舟。

    」乞迷雲:「殘酒乞鄰聊一醉,亂山迷路欲何歸?垂暮迷方終不逕,忍飢乞食定誰門。

    」木安雲:「十年竿木逢場戲,一夢槐安作宦歸。

    」炊季雲:「貧有一炊寧斷飲,老思羣季罷登高。

    」補顏雲:「生際聖朝無補甚,老營陋室自顏之。

    」皆沖遠深微,詩鐘之最上乘也。

     閩派有葉芾棠者,亦作手也。

    其所作,有蟲館限第二字雲:「已蟲琴柱知音杳,久館權門脫穎難。

    」蟲館皆實字,頗難對,此聯竟將蟲館揉成虛字,妙矣。

    葉肖韓則雲:「壁蟲待蟄秋絲盡,颷館無悰晚吹哀。

    」吐屬亦佳。

    又有佚其姓名者兩卷雲:「倮蟲慚愧儂為長,旅館喧嘈客自孤。

    」「號蟲身世如寒士,解館賓朋似落花。

    」存之,亦足以略見閩派矣。

     集唐詩以為詩鐘 詩鐘能以唐人詩句之爛熟人口者,運用得法,而屬對又相稱,自為有目共賞之作。

    然不可失之於淺,淺亦斷不能出色。

    福州某社女花二字所集唐詩之外,亦頗有之。

    如順德羅掞東主政惇曧伏星限第三字雲:「香鑪伏枕京華望,雪涕星關早晚收。

    」又儀徵張丹斧好詩鐘,嘗以《傳簡》、《驚夢》題徵集作者,海寧程摶九所成僅十字,曰:「忽逢青鳥使,打起黃鶯兒。

    」蓋皆集句之渾成者也。

     詩鐘有狀元謄錄 詩鐘甲乙最優者為狀元,最劣者為謄錄。

    梁節庵按察鼎芬嘗言:「陳伯嚴主政三立、繆筱珊編修荃蓀作詩鐘,皆由謄錄升至狀元。

    」言其初皆不工,後乃甚工也。

     施鴻保在閩所見詩鐘 錢塘施鴻保在閩時,所見之詩鐘,佳者甚多,今記其數聯。

    如七才子八鄉兵雲:「七步詩才曹子建,八門兵法武鄉侯。

    」依次分嵌,今無其格。

    七月半燒紙衣雲:「半夜燒燈花落紙,七絃彈月露沾衣。

    」其但拈二字,次第限嵌者,即鳳頂、燕頷等格也,尤巧。

    如子魚限第二字雲:「燕子不歸春寂寂,鯉魚無信路迢迢。

    」斷江限第三字雲:「可憐斷雁無消息,不及江潮有去來。

    」田月限第四字雲:「薄宦無田何日返,故人如月幾時圓?」臯馬限第五字雲:「金玦心傷臯氏宅,玉環魂斷馬嵬坡。

    」雪如限第六字雲:「湖上殘山松雪老,江南春雨六如歸。

    」此數聯俱自然連合,而上下語意仍復相貫,非心露手妙者不辦。

     張施詩鐘之唱和 桐城張辛田明府用糦為詩鐘,以不類事為題,合二題詠七言一聯。

    端午日孔子雲:「赤帝驕人重五日,素王去我二千年。

    」魁星頂篷雲:「曾將綵筆幹牛鬥,未許空梁落燕泥。

    」梳頭朝帽雲:「雲開曉鏡攏蟬鬢,風閃峨冠動雀翎。

    」賣新聞靴襯雲:「事經訪後傳多誤,步太高時穩最難。

    」剔腳人題名錄雲:「足下工天三寸鐵,眼前聲價一文錢。

    」官坐堂養私孩雲:「鼓吹堪憐聲是肉,歡娛誰料禍成胎。

    」枕頭劊子手雲:「黃昏我便思依汝,白晝君偏敢殺人。

    」不應鄉試牛肉雲:「秋戰任人雄拔幟,春耕憶爾病扶犁。

    」告示放屁雲:「鄉老擡頭看日月,通人掩鼻笑文章。

    」吹簫和尚煮狗肉雲:「定知跨鳳終成偶,不比燒豬要避人。

    」褡衣囚車雲:「方外可知無正服,此中幾見有完人?」戒方新經布雲:「子弟不材程白木,女兒有喜驗紅巾。

    」官廚子菊花雲:「饔人公膳更雙鶩,隱士閒情對一鷗。

    」報馬糞桶雲:「鈴聲急雨三更驛,擔影斜陽十畝田。

    」先生解館木芙蓉雲:「化雨已成前日事,拒霜又見此時花。

    」鏡中美人撲滿雲:「彼姝對影總如玉,此虜失聲空守錢。

    」海狗腎木偶雲:「縱使生兒亦豚犬,是誰作俑到公卿?」燕子番狗雲:「三春又見君尋主,諸夏難容爾吠人。

    」辛田索施鴻保效之,鴻保即以燒年紙打紙牌為題雲:「明歲祈神重福我,今宵約伴共由吾。

    」又點燭嬾貓雲:「書成誤處憑燕說,睡正酣時任鼠偷。

    」門神愁酌雲:「笑爾常為門外漢,教兒且覆掌中杯。

    」扳不倒錢雲:「此老平生最倔強,乃兄何處不流通?」溺桶蓋冬菜雲:「掩鼻無須避惡臭,咬根最好解餘酲。

    」鴻保旋自拈數題詠之,賊寶劍雲:「何妨梁上有君子,要使世間無亂人。

    」與友行吟賭場雲:「脫巾微步偕詩客,擲帽狂呼聚博徒。

    」呼狗家信雲:「八尺休憑宣孟嗾,萬金曾記少陵吟。

    」請酒單紗帳雲:「覓醉惟應招大戶,禦風最好製輕容。

    」蛇溺桶雲:「不聞壯士行時畏,好供將軍飯後遺。

    」煙燈正月二十九日雲:「長宵好友伴橫臥,明日古人偕送窮。

    」雪中人傳奇沽酒雲:「不信英雄常乞食,且憑賢聖暫袪愁.」打灘柳雲:「白晝長年閒狎浪,青春少婦倦登樓.」老婆兒許願得孕雲:「此種癡情惟佛諒,最先喜訊祗郎知.」聽鶯弄猢猻雲:「春來好共客攜酒,樹倒便隨人乞錢.」鴻保續又就原題和之,梳頭朝衣雲:「蛾描鴛鏡匳初啟,虎拜螭坳佩共垂.」燕子番狗雲:「代飛候暖催賓雁,入貢時清比旅獒.」告示放屁雲:「官銜有例起頭大,文字無憑下氣市.」戒方新經布雲:「頑心須警木三尺,喜信初傳月一番.」枕頭劊子手雲:「遊仙我戀真佳境,入市人呼好快刀.」褡衣囚車雲:「梵相最宜圖託鉢,土音亦好聽操琴.」官廚子菊花雲:「勞薪有客知真味,晚節惟君傲眾芳。

    」辛田嘗曰:「此雖遊戲筆墨,然非聰明不能裁對,非博洽不能使俗為雅也。

    」 易實甫開詩鐘社於蜀 光緒乙酉,易實甫隨侍其尊人叔子方伯於川藩任所,趨庭之暇,與弟由甫、妹香畹及妹壻黃玉宗開詩鐘社。

    時張子苾、曾季碩夫婦居署中,而蜀中羣彥有顧印伯、範玉賓、劉健鄉、江叔海諸人,簪裾畢集,同作詩鐘,往往酒闌燭燼,夜分不休。

    刻成四冊,玉賓題簽曰《仿建除體詩》。

    蓋《鮑明遠集》有《建除》詩一首,以建除滿平定執破危成收開閉十二字,分嵌於一詩之中,六朝人多有之。

    有嵌數目者,有嵌五音八音者,亦文人遊戲之一,與詩鐘相似者也。

    實甫命名之取材以此。

     詩鐘風行於京都 光緒庚子初春,易實甫在京師,詩鐘之作,風行一時。

    琉璃廠南紙鋪之門,皆貼有詩鐘題,徵收試卷,標明彩物。

    波及內城,亦有發題並送卷者,不知何人所為也。

    實甫所聞警句,如韓信墨盒雲:「國士自真王自假,兼金其外絮其中。

    」楊柳七夕雲:「三起三眠三月暮,一年一度一魂銷。

    」古書老妓雲:「文字鬱律蛟蛇走,門前冷落車馬稀。

    」零星掇拾秦灰後,去日銷磨楚夢中。

    」逾數月,遂有拳匪之亂,此事亦遂廢矣。

     常州有鯨華社詩鐘 常州有鯨華社詩鐘,先後與社者四十有四人,創於江陰金溎生運副武祥、武進劉葆良兵備樹屏,起光緒辛醜四月,訖癸卯十月,凡四十集。

    其期會之疏數,賓朋之眾寡,無定形,亦無常主。

    或一月再三集,或間三四月一集。

    前集之人,與後集不必相謀。

    蓋同社之中,宦遊四方者什六七,其它或迫於生事,僕僕奔走,或過客,儳焉至止,一集輒去,乍歸復出,倏來倏往,其優遊閭巷無官私之牽率者,無數人焉。

    癸卯以後不復舉,亦以散者不可猝聚,故莫之止而止也。

    史朗存每集必赴,罷,輒裒一日所得句,挾以歸,纂次而藏之,都四千餘聯。

     張文襄好詩鐘 張文襄好作詩鐘,督鄂時,輒於政暇召集僚友作詩鐘,往往限以難字。

    嘗以奇態二字命題,某用杜詩分點一聯雲:「弟兄陳氏奇皆好,姊妹楊家態並濃。

    」 一日,傳某某入署為詩鐘。

    一被傳者,婦病方殆,不敢辭,勉具衣冠而往。

    文襄不衫不履,劇談久之,始出題,乃皆搆思。

    某哀急萬分,知其婦於此數分時,必已不起。

    瞥見其僕在窗外探望,若有言而不敢入者,心益痛,不覺涕泗交流。

    文襄見之,大笑曰:「做不出,亦常事,何哭為?」某起立,言實婦病垂危,痛極而流此急淚耳。

    文襄雲:「何不早言!」即揮之出。

     文襄入樞垣,結習未除,嘗限蛟斷二字分嵌一聯。

    梁節庵作雲:「射虎斬蛟三害去,房謀杜斷兩心同。

    」文襄大悅。

     蔡伯浩好詩鐘 蔡伯浩觀察乃煌好詩鐘,其官江蘇蘇松太道時,尤喜為之。

    與幕賓競字鬬格,擊鉢相催,一聯既成,電傳金陵。

    樊雲門嘗為之評判甲乙,誠可謂極文人之好事矣。

     伯浩當時有《絜園詩鐘》之刻,佳構頗多。

    如睡宮鳳頂雲:「睡足海棠春色豔,宮深槐樹午陰長。

    」門六鳶肩雲:「火樹六街城不夜,碧蕪門館地無埃。

    」綠繩鳶肩雲:「相看綠鬢菱花鏡,自寫繩頭貝葉經。

    」人粉蜂腰雲:「三策天人新著作,六朝金粉舊河山。

    」翠油蜂腰雲:「一水如油浮艇去,四山將翠入城來。

    」皆警句也。

     李孟符開詩鐘會於粵 李孟符曰:「嵌珠難穩而易工。

    」良然。

    顧其佳者,亦正可諷。

    光緒丁未旅粵,暇輒從朋輩為詩鐘之會。

    一日,拈得臣滿二字,皆用嵌珠中之虎頭格。

    【虎頭格即鳳頂格。

    】虞和甫觀察雲:「臣門車馬登龍日,滿屋圖書伏蠹年。

    」況晴臯大令雲:「臣門冷落容羅雀,滿地淒涼怕聽鵑。

    」陳伯瀾刺史雲:「臣心常與葵同向,滿鬢羞將菊亂簪。

    」自然名雋。

    又用燕頷格嵌屋心二字,伯瀾雲:「老屋欲傾松作柱,禪心未定絮沾泥。

    」用鳶肩格嵌人南二字,晴臯雲:「杜陵人日淒涼甚,庾信南來感慨多。

    」陳少衡大令雲:「天上人間今夜月,南征北下隔年霜。

    」又陳壎伯大令用虎頭格嵌臭珠二字雲:「臭逐不妨來海上,珠還何日返天南?」皆佳句也。

    拙作臭珠雲:「臭如蘭蕙交如水,珠辟塵埃玉辟寒。

    」又千土二字,用蜂腰格雲:「隔院秋千雜絲竹,東華塵土夢觚棱。

    」嗜痂者以為後一聯感喟蒼涼,別有懷抱。

     高乃超詩鐘好嵌字 高乃超,名超,閩人。

    其先世為揚關榷吏,遂家於揚。

    嘗於揚之教場,設可可居小酒肆。

    營業日起,乃增益資本而擴之。

    閩人好作嵌字詩鐘,高尤嗜之,日夕集文士從事吟詠。

    其司簿籍之某,亦能詩能棊。

    有客過其門,輙聞吚唔之聲。

    店小二報帳,而居停與司帳者方閉目推敲,其營業遂因詩鐘以敗。

     謎之名稱及原起 謎必用燈,不知何人作俑。

    古名「商燈」,又曰「春燈」,或呼為「文虎」,一曰「燈虎」,而又疑其為「燈糊」。

    虎字必有所本,殆取以矢射之之義也。

    商則取商搉之義。

    惟「春燈」之名甚雅,蓋春市一燈,文人小集,必在上元良夜金吾不禁時也。

     古無謎字,但謂之隱語。

    麥麴、河魚、庚癸等詞,見於《左傳》。

    其次則《國語》之「秦客為廋詞於晉之朝」,而《新序》之狐白羊皮,《曹娥碑》之「絕妙好辭」,孔北海之「魯國孔融文舉」,皆是也。

    北海作離合體詩,其詩曰:「漁父屈節,水潛匿方。

    與時進止,出寺弛張。

    呂公饑釣,闔口謂旁。

    九域有聖,無土不王。

    好是正直,安固子藏。

    海外有截,隼逝鷹揚,六翩不奮,羽儀未彰。

    龍蛇之蟄,其它可忘,玫旋隱曜,美玉韜光。

    無名無譽,放言深藏。

    按轡安行,誰謂路長!」此詩離合「魯國孔融文舉」六字。

    如第一句漁字,第二句水字,漁去水為魚。

    第三句時字,第四句寺字,時去寺為日。

    離魚與日而合之,則為魯字。

    餘倣此。

     《文心雕龍》曰:「謎者,回互其詞,使昏迷也。

    」《七修類稿》曰:「隱語轉而為謎。

    至蘇、黃而始盛,有編集四冊,曰《文戲》。

    」 謎之體格 謎有體有格。

    以體言之,有會意、象形、諧聲、增損、離合、假借、分詠之別。

    大抵用格必須在旁註明,體則不能先為表示。

    至古人所謂重門垂柳,不知是何體裁,今失傳矣。

     謎之格甚多,自「黃絹幼婦,外孫齎臼」八字合為「絕妙好辭」始,其後踵事增華,而格日多。

    曰白描,曰集錦,曰繫鈴,曰解鈴,曰捲簾,曰落帽,曰脫靴,曰折腰,曰錦屏,又謂之鴛鴦。

     謎之神品能品逸品 謎為文人之餘事,張文襄好猜之,嘗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射《易經》「中心疑者其辭枝」,神傳阿堵,餘味盎然,是為神品。

    葉奐彬之「末座少年,異日必是有名卿相」射《詩經》「綠衣黃裳」,文章天成,妙手偶得,是為能品。

    某之「伯姬歸于宋」【見《春秋》。

    】射《唐詩》「老大嫁作商人婦」,別開生面,妙造自然,是為逸品。

     謎以摹神見長 謎之以摹神見長者,不在以面底字義相配合,如潘文勤之「臣東鄰有女子窺臣三年矣」射「總是玉關情」,不著一字,儘得風流,純然一片靈機,非笨伯所能夢見。

    張味鱸以「臣至今未許也」,射《西廂》「不要東牆」,則自謂差堪髣髴。

    又以「聞甬道中屐齒聲甚厲」射「庾公之斯至」;「彼可取而代也」,射「為政不難」;「汝視阿嬌好否」射「姑將以為親」;「孔子亦矙其亡也,而往拜之」,射「立於虎門之外」,皆意在言外。

    惟所射為書句,不及詩詞流宕有緻耳。

    但此種謎面,必用成語為佳。

    若後人以「《紅樓夢》中女」亦射「總是玉關情」者,雖同一用心,未免相形見絀耳。

    味鱸,名啟南,閩人。

     謎有書家意江湖意之別 光緒戊申,番禺沈太侔禮部宗畸在京師刊行《國學萃編》,其徵謎語有雲:「書家意者方能照登,江湖意者恕不登錄。

    」此語直得謎中三昧。

    謎之最忌者二:一曰俗,如鄉人所猜之謎是也;一曰呆,如蘇滬各地茶肆中丐者所書之謎是也,是皆太侔所謂江湖者是也。

    一染此習,便失文人身分。

    故謎雖屬遊戲,必非胸無點墨者所能從事。

     以「政」射書名「正字通」,以「五經無陣字」射「陳代」,「菊」射「鞠通」,此謎之通於字學者也。

    唐薇卿中丞景崧以「虛帳不必實給」射「花開堪折直須折」,此與書注之彼此通同而無折閱者相合。

    以「李憲之有韋」射「言及之而不言」,以「寺」射「己欲立而立人」,此謎之通於訓詁者也。

    以「期期艾艾」射「蓋三百年於此矣」,【古文】以「萬取千焉,千取百焉」射「其實皆什一也」,此謎之通於數學者也。

    以「水火金木土」射「其下維穀」,以「詩賦」射「自葛始」,以「檮杌」射「南國之紀」,以「當與夢時同」射「有覺其楹」,以「召公奭、太公望」射「旦畢中」,以「二十號」射「冠而字之」,以「非徒無益,而又害之」射「謂語助者」,以「崔雙文」射「在南山之下」,此謎之通於經者也。

    必如是,始可謂之得書家意。

     王嘯桐孝廉風雅能文,謎雖非其所長,偶一為之,亦皆膾炙人口。

    如「白牡丹」射「素富貴」,「伯牙終身不復鼓琴」射「為期之喪」,「松子」射「父為大夫」,「右徵角,左宮羽」射「商也不及」,「德行、言語、政事、文學」射「夫子之設科也」,「戊辰」射「天數五,地數五」,「塞翁吟」射「思馬斯作」,「族譜」射「在宗載考」,「太顛、閎夭、散宜生、南宮适」射「亂為四輔」,「非實中心好吳也」射「越在外服」,「泥馬」射「康王跨之」,「管仲不死」射「生夷吾」,「甲長」射「龜為前列」等謎,皆嘖嘖人口。

    或以運典見長,或以底面現成取勝,自非江湖諸家所能望其項背也。

     謎之有書家、江湖之別者,雅俗耳。

    然亦有意俗而詞不俗者,並有詞亦俗而不厭其俗,一似無傷雅道者。

    如「使女擇焉」射「決汝漢」,「打胎」射「既欲其生,又欲其死」,「人盡夫也」射「漢之廣矣」,「太監」射「為其嫌於旡陽也」,「娘子誇才郎」射「能官人」,「賴債」射「借曰未知」,「視之男也」射「相其陰陽」,「宮」射「滅下陽」,「怎當他臨去秋波那一轉」射「離騷」,「退婚證據」射「前漢書」,「閨門」射「黃花地」,「太史公下蠶室」射「畢竟是文章誤我,我誤妻房」,「宮辟疑赦,其罰六百鍰」射「有錢有勢」,「其勢不佳」射「如之何不弔」,【梨花】皆足令人捧腹,然仍不脫書家意,洵為文人之遊戲也。

     謎須面底相扣 尋常之謎,其面與底之相扣,恆不外正反二義。

    其以正義扣者,如「眾善奉行」射「好事者為之也」,「和尚還俗」射「釋新民」,「命舜浚井」射「使虞敦匠事」,「施恩不求報」射「賜也何敢望回」,「拙荊」射「柴也愚」,「偷香」射「竊聞之」,「竹書」射「簡而文」,「昌黎」射「文王之民」,「雁足傳書」射「飛鳥之遺音」,「監生」射「觀其所養也」,「詩思在驢子背上」射「有懷於衞」,「是謂過矣」射「可以為錯」,「閨怨」射「婦歎於室」,「夜半鐘聲」射「牢曰子雲」,「諸峯羅列是兒孫」射「太嶽之胤也」,「都禦史上白簡」射「從臺上彈人」,「鴉背夕陽明」射「日在翼」,「告別」射「歸去來辭」,「吐氣如虹」射「長息」,「爭座位」射「鬬班」,「心喪三年」射「師服」,「楊柳樓臺」射「絮閣」,【劇名。

    】「一鞭殘照裏」射「馬兒向西」之類皆是。

    雖確切不移,終有天地即乾坤之嫌,猶之行文不重正面而重反面,故謎之以正義扣者,不若反扣之為曲折而多趣。

    如「日入而息」射「不昏作勞」,「非實中心好吳也」射「越在外服」,「閫教」射「夫有所受之也」,「樵子」射「其父析薪」,「予天民之先覺者也」射「我不以後人迷」,「直呼其名」射「或不知叫號」,「不貳過」射「惟一經」,「圓轉如意」射「不可方思」,「師也辟」射「夫子未出於正也」,「惟正之供」射「弗納於邪」,「輕減了小腰圍」射「帶則有餘」,「逝不相好」射「人在情在」,「南元」射「北方之學者未能或之先也」,「俯允」射「不肯把頭擡」,「願聞己過」射「許人尤之」,「受用」射「不辭費」,「正面著想」射「反是不思」,「娘子軍」射「出夫家之征」,「蓋有之矣」射「乃底滅亡」,「曲有誤」射「直不疑」,是皆以反面字扣正面也。

     六經謎 《六經》謎雖較《四子書》為易作,然所易者,不過材料較多耳,於謎之真際無與也。

    《詩經》謎之佳者,如「指囷相贈」射「予所蓄租」,「牧童遙指杏花村」射「彼有旨酒」,是皆指點得神者。

    「一二梅花烘夕照」射「三五在東」,「雞」射「二三其德」,是以數字扣合者。

    他如「聞雞起舞」射「先祖是聽」,「髀肉復生」射「無使君勞」,「懊儂歌」射「亂我心曲」,「此非吾君也,何其聲之似我君也」,射「明明魯侯」,「天地一孤舟」射「載玄載黃」。

    《易》謎如「凱風何以不怨」射「蓋取諸小過」,「西廂記」射「兼三才而兩之」,「眾賓望之以為神仙」射「觀泰同人既濟」,亦靈變可喜。

    《書經》謎如「畫」射「聿求元聖」,「欲有謀焉則就之」射「王來自商」,「覺」射「三江既入」,「二十四朝事略」射「三八政」,皆顯切渾成,無一毫餖飣習氣者也。

     謎詩 遂安毛鶴舫際可嘗賦謎詩十二首,每首隱四人名,均在一部書中。

    清奪晉人,覆發漢主,取當老參禪,留作韻事譜。

    長洲褚人穫為之解釋於下。

    《聖瑞圖》雲:「美玉無瑕輯瑞同,【白圭。

    】岐豐佳氣慶雲中。

    【周霄。

    】從天產下鱗蟲長,【龍子。

    】兩道祥光一色紅。

    【丹朱。

    】」《太平樂》雲:「虎旅歸來已罷兵,【畢戰。

    】關梁無禁任遙征。

    【許行。

    】九重天子稱仁聖,【王良。

    】異獸趨朝負輦行。

    【象。

    】」《王會圖》雲:「節屆陽和萬彙蘇,【景春。

    】降藩歸化效前驅。

    【王順。

    】北門鎖鑰推良佐,【司城貞子。

    】絕域從今按版圖。

    【貉稽。

    】」《嘲一家低碁》雲:「滿院碁聲暑氣收,【弈秋。

    】乃翁局敗少機謀。

    【公輸子。

    】君家季父還猶豫,【子叔疑。

    】為語兒童且退休。

    【子莫。

    】」《金蘭會》雲:「綠柳陰中點絳紅,【楊朱。

    】良材勝任棟方隆。

    【杞梁。

    】少年意氣真堪託,【季任。

    】一諾何妨縞紵通。

    【然友。

    】」《高隱》雲:「垂楊枝上漏春光,【洩柳。

    】歸去來辭獨擅長。

    【晉文。

    】聖主南山容霧隱,【王豹。

    】素絲白馬為誰忙。

    【綿駒。

    】」《家慶》雲:「舊識傳家有雋才,【陳良。

    】長男濟困散家財。

    【孟施舍。

    】更傳遲暮添丁好,【晏子。

    】疑是籛鏗改姓來。

    【彭更。

    】」《宮詞》雲:「春日問花花解語,【桃應。

    】良緣欲就轉橫波。

    【成覵。

    】東隣相對憐嬌小,【西子。

    】爭比椒房絕豔何?【宮之奇。

    】」《山行》雲:「岧嶢西嶽接西京,【華周。

    】天際冥鴻物外情。

    【飛廉。

    】莫道路遙頻顧僕,【百裡奚。

    】衰年負荷歎勞生。

    【戴不勝。

    】」《嘲村學究》雲:「身長九尺皓鬚眉,【高叟。

    】俯首常如持滿時。

    【戴盈之。

    】村塾全然無約束,【師曠。

    】任兒攜幼浴清池。

    【子濯孺子。

    】」《宮怨》雲:「夜永雞鳴漏未收,【景醜。

    】官家沉醉百無憂。

    【王驩。

    】娥眉一色誰相讓,【顏般。

    】南院光輝相對幽。

    【北宮黝。

    】」《老農》雲:「中男驅犢出前村,【牧仲。

    】須避南山百獸尊。

    【陽虎。

    】更與諸兒相共語,【告子。

    】年來齒落復生根。

    【易牙。

    】」 諺語謎 以諺語為謎,非扣以成語不可,況五方異宜,語亦不同,作謎者尤須在楚言楚,在齊言齊。

    如「幸而獲之,坐以待旦」射「不曉得」,以「鼓鐘送屍」射「不留神」,以「閱後付丙」射「一目了然」,皆諺語之普通者。

    外此,如以「強得易貧」射「四十弗富」,蘇諺也;以「吉利吉利」射「雙料曹操」,京諺也,則各限一方,不相通用。

    非特底也,面亦有之。

    如以「乖覺」射「是知津矣」,蓋用京諺之以乖為婦人口也。

    以「東風」射「西瓜」,京音瓜近刮,言起東風時,向西吹也。

    以「城外麵餅極多」射唐詩「野火燒不盡」,蓋以京都麵餅小厚而無芝麻者稱曰火燒,故雲。

    諺謎之不可通也如是。

     孝欽後喜謎 孝欽後喜製春燈謎,其得意者,射中之,每條賞銀五十兩。

     唐薇卿謎有絕詣 唐薇卿嘗著有《謎拾》一書,佳者頗多,炙膾人口。

    如以「夫陽子本以布衣處於蓬蒿之下」射「城非不高也」,以「本以」字反振「非不」字,何等自然,似韓文公當日下筆時,特為此句而設。

    又以「送之至湖口」射「視我邁邁」,底面皆極渾成,又恰合口吻,可稱謎中絕詣。

     張味鱸在辰所見之謎 光緒甲午,張味鱸客長沙,值孝欽後萬壽,滿城金碧,士女殷闐。

    而好事文人,亦於此時分曹射覆,點綴昇平。

    入夜,輒往觀之。

    至一處,偶一瞻眺,見他人所射中者,鄙俗不堪,令人欲嘔,望望然去之。

    如「妓女入大成殿謁聖」射「陽貨欲見孔子」,【落帽。

    】已極可笑。

    又有一梨花格,面為「孔子為魯司寇,鑿壁俞光」射《四子》二句,其雜湊不通,蔑以加矣。

    及揭出,乃「聽訟吾猶人也」。

    以「吾猶」諧為「無油」,真可謂想入非非矣。

    繼至一家,則表裏均甚大方,確為文人之筆,其披露者數條。

    如「萬國衣冠拜冕旒」射一「命」字,【捲簾。

    】分之為「叩一人」,語合頌揚,故為佳耳。

    「不是因緣也並頭」射一「韻」字,以諧聲兼會意,頗具匠心。

    「乃審厥象,俾以形旁求于天下」射一「像」字,以底面為增損,亦甚佳妙。

    他如「綠林豪傑舊知名」射「昔者竊聞之」,「外孫豐度鼠姑馨」射「好色富貴」,「自寫家書寄弟兄」射「啟予足啟予手」。

    味鱸則曰:「此雖非成語,而措詞不俗,亦謎中能手也。

    」 張味鱸設謎社於辰 張味鱸弱冠以前,專喜猜謎而未嘗自製.光緒辛醜客辰州,襄 局事,時值上元將屆,辰郡燈火甚盛,戲蚌舞獅,魚龍曼衍,遊人肩摩轂撃,絡繹於衢,偶然興動,於是懸一燈於廛市,備紙筆為酬庸.辰人最喜食粿,即俗呼為元宵者,及檳榔諸食物,亦因其所嗜以為贈品焉.彼中文人素不諳此,訝為剏見.初時僅就其淺近者射之,經味鱸指示要領,開陳窽竅,并述古謎為比例,遂得舉一反三之效.既而靈思日闢,嗜者益多,昕夕過從,竟成莫逆.味鱸與辰人士訂交,實以謎為之作合焉. 張味鱸論謎 張味鱸曰:「作謎必求人猜,佳者尤望其發表,如賈者之奇貨得售,庶幾不負,非若軍人之臨敵,惴惴然惟恐彈丸之注射也。

    嘗見他人之出謎者,或專事艱深,以僻典異書,自矜博,洽苦人所難。

    或多方挑剔,猜者字句間偶有小誤,即斥為非是。

    雖勝於原作,亦堅不認可,其居心惟恐人之猜中耳。

    既畏人猜,何如勿出,作此醜態,甚無謂也。

    餘則反其所為,遇有佳製,竊恐人之不中,有時微示其意,指點迷途,俾不誤厥眼光,終能達其目的,或亦吾儒忠恕之一道乎!」 張味鱸以新式燈猜謎 普通所張之燈,大都長一二尺許,分兩層,中然小燭,所出亦僅數十百條而止。

    張味鱸則變通其法而擴充之,製一巨架,長四五尺,上下作三級,籠以兩巨煤氣燈,光明如晝。

    謎則《四子》、《五經》、雜俎,各從其類,凡數百條。

    已猜中者,則將原紙標明謎底,黏示其旁,俾觀者知其用意之淺深,以為模範。

    故人皆樂於從事,歎為春燈之大觀也。

     張修五有謎癖 有不善猜謎而有此癖者,張修五也.修五為味鱸之族叔,幼相親,長相得,復同舉茂才,同辦辰州 務;連床話雨,樽酒論文,數十年如一日也.修五勤於學,博聞強記,有書廚之目.見味鱸製謎,必一一諮詢,與語,亦領悟,出題時,必從旁坐聽.遇有佳製為人射中,則眉飛色舞,若自己出.夜漏三四下,無倦容,觀者不散,不去也.然始終末嘗自猜一謎,以天性篤厚,不諳機變也. 鄧舜欽不能猜謎 有精於詞章而性不相近者,江右鄧舜欽孝廉是也。

    鄧工書畫,尤嫻於詩詞,於謎獨懵然罔覺,且視之索然無味。

    張味鱸識之,嘗以古謎之極佳者為之稱說,其如何命意,如何扣題,及著眼下手之法,罕譬曲喻,當時似亦了了,及易一題,而仍茫然。

    雖以極淺之謎,如「夏以水德王」射「黨」字者,令其試猜,亦決不能中。

    不知天賦聰明,何以優於彼而絀於此也。

     陳白水謎不耐思 有性極靈敏而不耐思索者,如湘潭陳白水者,風雅士也,八法六法,皆獨步一時,金石刻畫,亦駸駸入秦、漢人之室。

    嘗假館於張味鱸家數年,晨夕與共,每讀報章,見有謎語,輒邀與同觀,品評優劣。

    所言悉中肯綮,其感覺之敏速,有時為味鱸所不及。

    一日,見報載以「力」字射「二之中四之下」也。

    味鱸尚未悟,白水見之,即知其從「五」字中心抉出。

    惟性不喜沈潛,一擊不中,則躁急不可復耐,便爾棄去,雖強嬲之,弗顧也。

     沈中路善燈虎戲 沈中路為文定公裔,其於燈虎之戲,有出人意表者。

    如「聞說康成讀書處,而今賸有刧餘灰」射「不其然乎」,「一自漢家驂乘禍,編詩怕誦《黍離》篇」射「霍亂傷風」,皆不失詞人吐屬,尤絕倒者,如「笑拈髭鬚問夫壻」射「汝何生在上」,一時聞者鹹為捧腹。

     繙書房 崇德己卯,太宗患滿人不識漢字,命巴克什文成公達海繙譯滿語《孟子》、《通鑑》、《六韜》及《三國志演義》各一部,頒賜耆舊,以為臨政規範。

    定鼎後,設繙書房於太和門西廊下,揀擇旗員中諳習滿文者充之,無定員。

    凡《資治通鑑》、《性理精義》、《古文淵鑑》諸書,皆譯之以行。

     國初,滿洲武將不識漢文者,類多得力於《三國志》。

    嘉慶時,額勒登保初以侍衞從超勇公海蘭察帳下,每戰輒陷陣。

    超勇曰:「爾將材,可造,須略識古兵法。

    」以滿文《三國演義》授之,卒經略三省。

    教匪平,論功第一,蓋超勇亦追溯舊聞也。

     李濤能以滿文譯漢文 當奉詔飭漢翰林習學滿文之時,李司寇濤方在館,亦與焉,日夕肄之,矻矻不稍休。

    能以滿文譯漢文,並通滿語,滿翰林亦贊之。

    其後為浙中監司,時撫軍、藩司皆滿人,將於鹺務有所變更,司寇不聽。

    一日,撫作滿語謂藩曰:「事可徑行,計須爾爾,不關傖父事。

    」司寇俯而笑。

    撫遽悟,掩面語曰:「渠是清字翰林出身。

    」 清字經館 乾隆壬辰,高宗以大藏佛經有天竺番字、漢文、蒙古諸繙譯,然禪悟深邃,漢經中之咒偈,代以翻切,未得祕旨,清文句意明暢,轉可得其三昧。

    故設清字經館於西華門內,命章嘉國師婃其事,以達天達筏諸僧助之。

    考取滿謄錄、纂修若幹員,繙譯經卷。

    先後凡十餘年,《大藏》告蕆,四體經字始備。

    初存經闆於館中,後改為實錄館,乃移其闆於五鳳樓。

     滿文金瓶梅 京師琉璃廠書肆有滿文之《金瓶梅》,人名旁注漢字,蓋為內務府刻本,戶部郎中和泰所譯者也。

    此書而外,尚有《西廂記》。

    蓋國初雖有繙書房之設,此或當時在事諸人以遊戲出之,未必奉勅也。

     雙譯 佛經有名雙譯者,乃印度所著,唐古忒所譯,而此土重譯之本。

    有名單譯者,則譯唐古忒所著之本。

    惟《楞嚴經》為此土所著,未入西域。

     裕思元以唐古忒字譯校佛經 宗室裕瑞,字思元,豫通親王裔,封輔國公。

    嘗畫鸚鵡地圖,即西洋地球圖也。

    通西番語。

    嘗謂佛經皆自唐時流入西藏,近日佛藏皆是一本,無可校讐,乃取唐古忒字譯校,以復佛經唐本之舊,凡十餘麗,悉存於家。

    盛伯羲於光緒時猶及見之。

     徐雪村主譯西書 無錫徐雪村封翁壽,為仲虎觀察建寅之尊人,精理化學,於造船、造槍礮彈藥等事,多所發明,並自製鏹水棉花藥汞爆藥。

    我國軍械既賴以利用,不受西人之居奇抑勒。

    顧猶不自滿,進求其船堅礮利工藝精良之原,始知悉本於專門之學,乃創議繙譯泰西有用之書,以探索根柢。

    曾文正公深韙其言,於是聘訂西士偉力亞利、傅蘭雅、林樂知、金楷理等,復集同志華蘅芳、李鳳苞、王德均、趙元益諸人以研究之。

    閱數年,書成數百種,於是泰西聲光化電、營陣軍械各種實學,遂以大明,此為歐西文明輸入我國之嚆矢也。

     總署章京譯俄相書 光緒癸巳,駐華俄使以其國相所上德宗之書及討論稅則者,交由總理衙門堂官轉呈。

    以原文質直,令章京譯而書之,乃始呈進。

    或詢原書,則曰:「雜置書庫中矣。

    」索觀所譯,乃皆諛頌之辭,絕類章奏,咋舌而詢之曰:「俄之文法,似不爾爾。

    」則曰:「原書言質,豈可使皇上見之耶?」 葉清漪論譯西書 仁和葉瀚,字清漪,以我國所譯西書淩雜不合,嘗於光緒丁酉春論其弊。

    其言曰:「自中外通商以來,譯事始起,京師有同文館,江南有製造局,廣州有醫士所譯各書,登州有文會館所譯學堂便用各書,上海益智書會又譯印各種圖說,總稅務司赫德譯有《西學啟蒙》十六種,傅蘭雅譯有《格緻彙編》、《格緻須知》各種。

    館譯之書,政學為多,製局所譯,初以算學、地學、化學、醫學為優,兵學、法學皆非專家,不得綱領。

    書會稅司各學館之書,皆師弟專習,口說明暢,條理秩然,講學之書,斷推善本。

    然綜論其弊,皆未合也。

    一曰不合師授次第。

    統觀所譯各書,大多類編專門,無次第,無層級,無全具文義卷帙,無譯印次第章程,一也。

    一曰不合政學綱要。

    其總綱則有天然理數測驗要法,師授先造通才,後講專家。

    我國譯書,不明授學次第,餘則或祇零種,為報章摘錄之作,為教門傅翼之書,讀者不能觀厥會通,且罔識其門逕。

    政學則以史志為據,法律為綱,條約、章程、案據為具,而尤以格學理法為本。

    我國尤不達其大本所在,隨用逐名,實有名而無用,二也。

    一曰文義難精。

    泰西無論政學,有新造之字,有沿古之字,非專門不能通習。

    又西文切音,可由意拚造,孳乳日多。

    漢字尚形,不能改造,僅能借用切音,則字多詰屈,閱者生厭。

    譯義則見功各異,心志難齊,此字法之難也。

    泰西文法,如古詞例,不是詞法,語有定法,法各不同,皆是創造,不如我國古文、駢文之虛橅砌用,故照常行文法,必至扞格不通,倘仿子史文法,於西文例固相合,又恐初學難解,此文法之難也,三也。

    一曰書既不純,讀法難定。

    我國所譯,有成法可遵者,有新理瑣事可取者,有專門深純著作前尚有數層功夫,越級而進,萬難心解者,取材一書,則嫌不備,合觀各書,又病難通,起例發凡,蓋甚難焉,四也。

    坐此四弊,則用少而功費,讀之甚難。

    欲讀之而標明大要,以便未讀之人,又難之難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