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友類

關燈
,結茅野處,名曰窺園,與湯貞愍公貽汾結為異姓昆弟。

    貞愍患疥,不時往,小狂怪之,曰:「恆欲得浴。

    」曰:「窺園不可浴耶?」曰:「無抑搔者。

    」乃即劑藥燖湯以浴貞愍,躬抑搔之。

    董所善又有何蕉衫,嘗客遊,圖其形壁間,每飲酒,輒設桮勺,若勸酬。

    何之子曰成兒者幼,小狂愛惜逾己子。

    成兒夭,飲食坐臥及為詩,無非哭成兒。

     花連布友洪稚存 提督花連布,滿洲鑲白旗人,以世職歷官貴州南籠鎮總兵。

    洪稚存太史視黔學,始識之。

    花性質直,與人交,有肝膽,嘗語洪曰:「少時讀書,曾習《論語》、《左傳》。

    襲職後,乃輟讀。

    」學政例歲試武生童,必移文所轄總督,請派副將以下一員,監視騎射,蓋立法之始,恐文臣不諳弓馬也。

    洪試南籠,所派適為花標下之參將。

    洪按定制,正坐演武廳,而參將及充提調官之知府左右坐。

    花聞之,不悅。

    日晚,會讌於花之署齋,花慍見於色,洪笑曰:「非妄自尊大也,例若此耳。

    公不嘗讀《左氏傳》乎?王人敘諸侯之上,左氏言之矣。

    」語未竟,花意頓釋,談甚洽,遂約為異姓兄弟。

    洪之從弟顯吉留太守署中,一日,見花,以花之官稱之,花不悅曰:「吾與若兄交,汝何外我耶?」因強之入內室,令妻子出見,歲時饋問若骨肉焉。

     張東甫交四方名宿 張之杲,號東甫,錢塘人,幼隨其大父宦於湘,繼以家貧母老,思橐筆以遊。

    會曾賓谷侍郎燠方在邗,乃往依之,命居題襟館。

    時四方名宿若汪容甫、魏默深輩鹹聚館中,遍交之。

    侍郎或一月至,或數月至,至則談文藝,無一語及私。

    東甫後官江蘇泰州知州。

     高爽泉愛交遊 高爽泉,名塏,錢塘人,以善書著於時,愛交遊,如何上舍元錫、查刺史揆、陳司馬鴻壽、陳明府文述、郭明經麐、彭上舍兆蓀、陳侍郎嵩慶、朱漕督為弼、慶制軍保、胡中丞克家、陳中丞桂生,鹹相與推襟送抱,跌宕文酒,蓋重其書,並器其人也。

     蔡木龕愛客若命 錢塘布衣蔡焜,字木龕,居武林門內斜橋河下,家貧,而愛客若命。

    室惟一老嫗給事,門懸竹梆一,客至,擊之,則嫗啟扃出。

    門設題名簿,訪者先書姓氏焉。

    登其堂,修潔無塵,茗碗熏鑪位置妥貼,酒談茶話,惟客之便。

    蔡不作詩而善談論,腹笥極博,待人接物則煦煦作春氣也。

     龔定庵交徧海內 仁和龔定庵,名自珍,為段懋堂外孫。

    兩世禮曹,交徧海內,綺紈附驥,齒挂通人,道光時之名公子也。

     劉孟塗為姚石甫好友 桐城姚石甫,少與劉孟塗為友。

    後石甫成進士歸,裡人招飲,兩人在座,孟塗直斥其文。

    石甫幾不能堪,避席引去,至階,復入席坐,孟塗罵如故。

    石甫避而返者三,終入坐,泣曰:「孟塗真吾好友,吾知過矣,請改之。

    」孟塗罵始息。

     道光末,石甫罷官居裡,過其家,遇孟塗叔某,時年老目眩,問客誰,石甫跪而自呼其名曰:「某在斯。

    」其叔撫摩石甫之頂而言曰:「姚三,汝歸來耶?何久別也!」若不知其曾為廉訪也者。

     曾文正友莫子偲 獨山莫子偲友芝少與鄭子尹珍齊名,精許書,工篆籀,詩亦古樸有味。

    嘗與曾文正公國藩訂交於京師琉璃廠書肆中。

    文正遺莫書雲:「閣下與鄭先生遊,六合之奇,覽之於一匊,千秋之業,信之於寸心。

    」其傾倒可謂至矣。

     澄園八友十友 乾隆時,上齋內直諸臣嘗繪《澄園八友圖》,主之者漳浦蔡文恭公新,凡七人,則陳尚書悳華、程文恭公景伊、張文恪公泰開、觀總憲保、二周學士長發、玉章、梁少詹錫嶼也。

    汪文端公由敦、秦文恭公蕙田作記,武進劉文定公綸作長歌,鉛山蔣侍禦士銓代塗少空逢震作二律,中有雲:「地鄰海澱兼三島,人異淮南正八公。

    」至鹹豐朝,倭文端公仁亦嘗繪《澄懷十友圖》,孫方伯衣言《遜學齋集》中有記,圖中姓名惜未全舉也。

     林琴南友菜傭 林琴南早年貧甚,授徒奉母,時苦不給。

    一日,有賣菜傭弛擔息其門首,出見,與語。

    菜傭自言家止一母,負販所得,以供甘旨外,無他求。

    林歎曰:「若然,我儕之友也。

    」菜傭謝弗敢當,林曰:「若無然。

    我儕操業不同,能孝母一也,我今友汝矣。

    」 郭午橋交譚復堂 同治癸亥,仁和譚復堂大令獻在閩,銅梁郭午橋偕南昌朱蓮峯訪之。

    譚、郭相見於分水縣,僅再面耳,情誼懇摯,有如素交。

    聞譚遇汀州之變,愴惋累月。

    既而知其尚在人間,又不知蹤跡,與桐廬江退谷亂後相見,輒動色以告。

    及至閩,訪求甚堅,得蓮峯,始知譚所在,以得見為歡幸。

     高譚之交誼 同治己巳,仁和高古民卒,譚復堂大令哭之慟,嘗曰:「追懷癸醜以來,論交羣紀之間,與昭伯結昆弟之好,又唱酬相得。

    仲瀛、白叔童幼親密,予弟畜之。

    昭伯得心疾,沈緜不瘳。

    予南北奔走,與高氏蹤跡遂隔。

    亂定言歸,昭伯歾於越州,有子歧嶷,而仲瀛好學深思,白叔才氣飈舉,皆可一日千裡。

    丈周甲之年,神明強固,猶跌宕文酒之場。

    家素封,遇亂,不能無折閱。

    父子兄弟,怡悅家衖,授受文史。

    丁卯秋,白叔與予同舉於鄉,通家之誼,視予加親。

    禮闈報罷,與丈猶數見。

    秋初嬰疾,奄忽閱歲,遂以不起。

    遺詩二三十卷,尚未刊布,意趣在梅村、竹垞間。

    言念疇昔,愴懷老成,如何可言!」 譚樊定交於都門 同治甲戌春二月,譚復堂大令以計偕入都,與恩施樊雲門方伯增祥定交。

    下第後贈言,以為古君子勿為今名士相勗,謂宜讀有用書,成偉人,斯為交遊光寵耳。

     高逋孫與陳石遺善 侯官高逋孫文學鍾泉之婦邵氏,幼隨父宦江南,嘗與逋孫談太湖山水,為之神往,以語其友陳石遺。

    時陳亦蜷曲鄉井,往往出門寫憂,意行原野,則迴汀斷港,頹榭荒龕,與高相遻而笑,買山果菱芡之屬以充飢渴。

    日既入,不忍舍去,有千百錢,則沽酒相從老屋中,談諧動鄰壁,蓋高與陳固相善也。

     德宗有小友 德宗登極,方四齡,初入宮時,以乳姆未至,大哭。

    故事,無官者不得入宮門。

    孝欽後乃賞乳姆四品服,召之入,哭乃止。

    翌晨又哭,孝欽問故,乳姆告之,蓋帝在醇邸時,邸有禦者某之子,與帝年相若,朝夕嬉戲,極相得,因禦者之子不至故哭也。

    又賞禦者之子四品服,召入宮,帝乃嬉戲如常。

     譚復堂與莊中白為心交 譚復堂大令與莊中白至相善也,光緒戊寅,中白卒於揚州,大令哭之慟,復筆之於日記曰:「月餘日出入寡歡,心志慘沮,覺非佳朕。

    忽得揚州書,乃莊中白訃也。

    郢人逝矣,臣質已淪,茫茫六合,此身遂孤,懷寧一別,竟終古矣。

    二十餘年,心交無第二人,素車之約,亦不能踐,夢魂搖搖,更無熟路。

    再展遺文,遂有昨猶見佛,今日已稱我聞之歎。

    」中白,名棫,丹徒人。

     譚復堂引夏薪卿為小友 錢塘夏薪卿,名曾傳,為子儀農曹之子,紫笙中書之姪,從宦於京。

    時當舞象之年,適譚復堂大令都,時以詩就質。

    大令以其製題結調有成人風,引之為小友。

     黃體芳友何金壽 光緒初,京朝官中有五虎之名,其最著稱者,則以何金壽、黃體芳為尤著。

    二人本相友善,皆以抗直聞。

    未幾,何以忤朝貴謫官揚州府,黃適督學江南。

    何到任後,卒於官,黃挽以聯雲:「清慎勤萬口成碑,即今宦橐蕭然,剩有西臺留諫草;詩書畫一朝絕筆,令我征帆到此,不填東閣弔官梅。

    」 陳兆甲與扮黃天霸之武生締交 歸安陳兆甲,字友三,官戶部雲南司主事,素不諳事。

    一日,忽大悟曰:「今豈猶是閉門寂處時乎?正須廣求天下英雄豪傑而與之結交,斯可矣。

    」逾時,往觀四喜班所演戲劇,見扮黃天霸某武生,拍案大喜曰:「真英雄在此矣。

    」觀戲畢,亟往求其人而與之締交,並結為異姓兄弟。

    更求武生之友而徧與之交,飲食往還無虛日。

    又時括家中金,或質貸得金而與之,緣是落拓殊甚。

    其妻,粵東某方伯之妹也,與議曰:「汝為京官,貧欲死。

    吾當至粵,向家兄貸金若幹,與汝捐一直隸州,差堪自活。

    」陳唯唯。

    妻遂至粵,籌得數千金,攜至京與陳。

    陳則不報捐,又不還債,而悉貸與武生及其諸友。

    歲暮,債戶蝟集,陳惟視天無一語。

    其妻微怨之,陳愧甚,遽吞鴉片煙而死。

     金友筠與俞曲園神交 青浦有金友筠者,自號無礙翁,又號林陰仰雪翁,家園養晦,以著述自娛。

    與德清俞曲園太史樾初未相見也,光緒丁亥、戊子間,忽上書於曲園,與訂神交,而不署真姓名,曲園謂其如漫郎聱叟之姓名未許人知也。

    自是尺素往來,辭意肫摯,時而為文字之商量,時而為縞紵之投報,拳拳敬愛,久而不渝。

    通問之明年,乃始以真姓名告曲園。

     王蘭生寡交遊 侯官王蘭生孝廉景寡交遊,惟與陳琇瑩、陳衍、陳念祖、許貞幹諸人善,無三日不過從,多集念祖所。

    念祖家近市,對門有酒樓,飲輒彌日,恆言詩,同飲者厭其酸,目笑之。

    景性復不廣,遇生客則斂容不一語,人亦多弗之喜,故獨與琇瑩及衍之交為最親且久也。

     王文敏謁客之名刺 福山王文敏公懿榮,光緒庚辰進士,蚤負博雅名。

    居京師久,士子公車入都,鹹以得一識面為榮。

    王答拜之名刺有三種:僅工制舉文者,用楷書刺;稍知古今學不名一體者,用隸書;嫥精漢學旁通金石者,用小篆。

    歙縣汪仲伊與王為同年,或問曰:「王與先生何如」?答曰:「用隸書,猶以其為同年也。

    」因大笑。

     俞筱甫友譚復堂 教人以事者曰師,然古之君子互相切磋,固兼師資友誼而言也。

    光緒中葉,吳縣俞筱甫通守廷瑛官浙中時,譚復堂大令方自皖罷官,休於裡門。

    譚以經學文學負海內重望,俞與之友,每有撰著,輒攜以就正,奉以為師,風瀟雨晦,時相過從,不厭不倦也。

    譚曰:「俞君非風塵中人,老而好學,固自有千秋也。

    」 丁徐久敬不衰 丁竹舟主政松生大令與徐印香舍人恩綬,皆錢塘人。

    舍化家居時,裡閈近接,數相過從。

    別後,書劄往還無虛月。

    結契垂四十年,以道義文字相切磋,久敬不衰。

    丁富而徐貧,徐不諂,丁亦不驕也。

     徐朱沈廣交遊 光緒中葉,浙江京官有三人,皆以廣交遊名於時:一,仁和徐花農侍郎琪;一,海鹽朱桂卿講學福詵;一,秀水沈淇泉編修衞。

    自在京之王公百官外,各省入都之官吏士子無不相與往還。

    有葛雲垣者,嘗過其邸寓,謂輿人僕從填咽戶外,途為之塞,若權門焉。

     三人皆負時望,而宮室、車馬、衣服之自奉,儗於素封,蓋亦以門閥之異於尋常耳。

    其宴客也,且旬日而九。

    有見其門籍者,謂一日間往謁之客,多者以百計,審其籍,則漢、滿、蒙及二十二行省之人幾已悉具,而徐為尤多。

    三人皆相識,徐、朱且為姻婭也。

     林暾谷交名流 侯官林暾谷京卿旭嘗遊武昌,徧識一時名流,若陳寶箴三立父子、梁鼎芬、蒯光典、屠寄之倫。

    光緒癸巳,旋裡,應童子試,三試冠其曹,為邑諸生。

    旋領鄉薦第一,其闈作傳誦天下,年十有九耳。

    入都,知名之士爭與交,乃遂交黃紹基、沈曾植、康有為、梁啟超、嚴復諸人。

     汪穰卿好客 汪穰卿舍人康年好客,出於天性,嘗分校兩湖書院,凡名士之客於張文襄者,無不結納。

    光緒戊戌,設《時務報》於上海,則凡寓公之於政治、學術、藝能、商業負有聲譽與夫道滬者,無不踵門投刺。

    穰卿聞其來,亦無不迎候訪問,夕則設讌以款之,相與談天下大計,或諮詢其所長,或徵求其所聞見,故於各省之人情風俗與夫其人性情品行之奚若,無不明瞭於胸。

    嘗手輯一書,以平日所見之人分省記載,并詳著其所長,顏曰《曹倉人物志》。

     穰卿好客之名既著,故四方人士無不求與一面。

    日本人之能作華語者,亦與相周旋,某且舉其家藏之寶刀以為贈。

     穰卿有弟曰仲閣者,則反是,以耳聾,須與人筆談,人恆厭之故也。

     譚鑫培交李某 名伶譚鑫培好立崖岸,與之交者頗不久,惟內務府茶庫李某與狎,久而不衰,歲貸金錢不可勝數。

    而李固不吝,以獲交偉伶為榮。

    人家婚誕演劇,欲延譚而不得者,往往卑禮厚幣,介李以請,得李一諾,譚必至矣。

    故李因譚,亦終歲受人餽遺讌飲無虛日,頗用是以自多,光寵交遊,此之謂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