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祭類
關燈
小
中
大
一書。
當世祖之未入關也。
先征服內蒙古諸部,因與蒙古諸汗約為兄弟,引《三國志》桃園結義事為例,滿洲自認為劉備,而以蒙古為關羽。
其後入帝中夏,恐蒙古之攜貳也,於是累封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聖大帝,以示尊崇蒙古之意。
是以蒙人於信仰喇嘛外,所最尊奉者厥惟關羽。
二百餘年,備北藩而為不侵不叛之臣者,端在於此,其意亦如關羽之於劉備,服事惟謹也。
黎人祀李明 瓊州峒黎祀貍神,水旱疾苦皆禱之。
相傳神降世於三百年前,能以術屠猛獸,驅蛟螭,故祀之。
或謂貍為李之誤,神姓李,名明,乃杜永和部將。
明永曆帝事敗,走之潮州,後入瓊州之黎山。
黎人初欲害之,獨身與羣黎鬬於野,三合三勝,黎人驚服。
有酋長某迎以居,使其人從習武。
當是時,黎人水耕火耨,績木皮為衣,神至,出所攜棉子種之,萌芽怒生,以秀以吐。
實熟之際,纍纍者百頃一白,教之出棉,貿於漢人,多得錢鹽。
黎人喜,又教之招漢人授紡織之法,黎中始有棉布。
黎人居山峒,出入多虎患,獵以標槍,不慎,輒為所傷。
神取黎中毒箭,度虎所經處置之,一夕斃其七,虎為絕跡,黎人始神之。
溪有青螭,人與牛馬往往為所啖,神教於溪旁別穿一陂,堰上流注之,溪水大減,乃以石灰百石傾入溪,溪水皆沸,螭躍出岸畔而死,於是黎人益神之。
粵東有水患,神教黎人招漢人為墾田,收其租。
漢人多全活,而黎人得安享焉,漢黎益洽。
黎人始知有書算矣。
神度黎人信之,益教以大義,黎人屠殺鬬爭之習更為之戢。
因納婦峒中,家焉。
晚歲,有漢人二,披僧服來訪,語剌剌,竟兩日夜不休。
客去,神語妻子曰:「汝曹當為漢人,此間不宜久居。
」家人皆訝之。
夜而寢,晨而不起,視之,血淋漓,已屍解矣。
有遺書一封,面曰:「待無空大師來,付之。
」其子私啟函,書寥寥,無多語,惟雲:「負先皇帝,久應死。
惟以大仇未報,故稽之。
今同志諸君能若此,幸甚。
自恨老邁一無能,謹效田光之送荊軻。
」尋前僧果來,付之,長喟去。
無幾時,吳三桂舉兵,聞有老僧參其軍事。
及三桂僭號,僧憤,面質三桂曰:「向為君畫策,將為興復,何乃自取耶?背義負天,竊恐神之不佑也。
」三桂憚其辭直,使左右扶以出。
僧憤絕,竟嘔血死。
不數年,三桂亦敗。
聞僧亦遺老遯跡者,殆即無空歟? 畲客祀祖 溫、處之畲客極重祀祖,有畫像、赤袋、香爐等。
相傳以木置犬頭,飾以金箔,塗以赤漆,置赤袋中。
其祭也,初服赤色衣,繼改服黑色衣。
祭時需三晝夜。
祭壇之前,以白布圖畫像,形似卷軸,長及數丈,上繪盤瓠啣犬戎將軍首級處,或高辛氏以女妻盤瓠處。
犬頭即盤瓠之儞,乃其鼻祖,故彼等以此為羞。
祭時高歌,且恣飲啖焉。
孫次穀重祀先 孫次穀,名偉男,虞城人。
性敦厚,治家勤儉,尤重祀先之儀。
每舉必齋戒,夙興,襄事惟謹,朔望必跪奠進香。
雖身在異鄉,值風雪,屆期亦必至也。
祀煞神 俗傳回煞日,於亡者臥室陳設如生時,列筵款煞神.道光朝,江陰有趙大成者,伉儷最篤,妻亡,慟甚.是夕,設筵房外,備亡人衣履於房中,自伏帳後窺之.三更許,煞神赤髮獰面,一手持叉,一手以索牽其妻入,見酒肴羅列,解索逕坐.妻至榻前,揭帳,坐牀上,歎息曰:「郎君安在?咫尺家庭,不能一見耶?」因泣下.趙突出抱之,妻駭,囑勿聲,以手指外曰:「勿為所覺.」趙問死後如何,曰:「薄有罪罰,今已無事,可望轉生.不恣拋君,故一來相視耳.」趙窺煞神方據案大嚼,抽刀從後刺之,仆地,捉而納之鐔中,封口,畫八卦鎮之.啟棺,抱妻魂納入.至天明,妻起坐,又三十一年而亡. 送羹飯 吳越之人媚鬼,凡有病者,則具酒一盂、飯一罇、紙錢若幹串,並備衣包、雨傘,送之東南方,名曰送羹飯。
常年設主以祀鬼 光緒初,浙有候補縣令錢鍾麟者,字紫霞,吳江人,嘗宰新昌。
有二子五女,僅長女出嫁,歸其裡人費軍門金組。
紫霞歿,餘皆在室,夫人楊氏慟之甚。
四女亦相繼殤,乃為四女設木主,與紫霞之木主合奉於一龕,朝夕祭之,歷數十年,迄宣統辛亥未已也。
直督陳肖石制軍夔龍有愛女曰文官,以病卒,其夫人許氏慟之甚,謂女仙矣。
設木主於寢室,昕夕祭之,既葬矣,不撤也,亦終宣統辛亥而未衰。
建醮驅鬼 光緒時,某中丞方握江寧藩篆時,疹癘大作,夭劄頻聞,中丞愀然曰:「此鬼之為厲也。
」命道士畫符鈐印繫於鍊上,於闤闠間曳之而走,琅琅作響。
已而命備大船數艘,以鍊纏將軍柱,派中軍押解至某鄉而止,謂之驅疫。
且令各廟賽會,以五色塗人面,謂是《周禮》方相之遺。
在大堂設壇建醮,令僧四十九人誦《玉皇經》,以保全四境。
僧有逾卯時至者,罰跪丹墀。
以是一屆黎明,鐘聲佛號,徹於遠近。
中丞衣冠出,盥手拈香,口中喃喃祝禱,蓋自謂為民請命也。
閩人祀鬼 閩人信鬼,鬼且有姓名。
其於子女初生也,即赴叢葬處招新死之鬼,虛奉而歸,永久祀之,以祈終身之福。
更有所謂下爺者,曰地主,亦家祀之,實則所祀者乃病癘而死者也。
每入市,必見餚饌滿地,或十簋,或八簋,以祀地主。
祭品為豬魚雞鴨,品必兩簋,一烹一不烹,亦古血食義也。
內閣祭籐猴 內閣大庫藏弆宋元書籍,且有珍祕罕見之物。
宣統時,張文襄公之洞疏請開內閣大庫檢查藏書,曹舍人元忠司其事。
瞥見最高處有一木匣,黃綢密裹,外加銜封。
異而詢之庫吏,吏謂為庫神,並言歲由閣長緻祭,無敢啟視,違則大不利。
閣長者,內閣侍讀也。
曹不信,遂自取之。
及啟觀,則一天然成形之籐,狀肖獮猴,長約五六寸,眉目悉具。
曹把玩久之,加以封識,仍庋之原處。
祀鐵犀 康熙時,黃河為患,河督張文端公鵬翮令鑄鐵犀十六具,分鎮黃淮各險工,以取蛟龍畏鐵之義。
而鄉人之有子者,於其幼時多拜鐵牛為乾爺,朔望焚香頂禮,敬之如神,歷久相傳。
祖若父拜寄者,則大以牛子牛孫命名。
祀河神 世謂河工合龍,必有河神助順。
其助順也,先以水族現形,其形如小蛇,大王頭方,將軍頭圓。
朱色者,俗呼為朱大王,河督朱之錫是也;栗色者,俗呼為栗大王,河督栗毓美是也。
河工、漕船諸人皆祀之維謹。
某為河南同知,一日,吏白龍見,視之,三寸小蛇也,圓首方脊,身甚光澤.大吏立命以盆盛之,更演劇娛之.蛇居於盆,昂首四顧,躁動不已.吏以戲單進,置盆中,龍首觸之,則曰:「此龍王所點劇目也.」如所點扮演.演未半,一鷹忽下啄而食之.某大驚,吏白龍王頃跨鶴去矣.台上仍演戲如故,大吏猶鞠(月巹)奉觴不稍懈也.河上之舟有膠於沙者,則曰龍取之,明春當還,船貨無恙.凡值之者,捨舟去,俟春水至乃行雲.主此舟者,必大獲.光緒乙未,有布商舟擱淺,信之,即捨去.月餘更至,舟乃不見,惘惘乘他舟去.過河渚,則見曩舟蕩漾中流,已有乘之者矣.詰之,不承,乃訟於官.其乘者,數無賴也,即妄言龍實使之.官不信.曰:「能使龍為我證.」即驗舷側,果有小蛇延緣其間,捧之入,曰:「龍來為我證矣.」以示商人,商忿曰:「龍王乃助賊輩耶?」攫之擲地,足踐成糜,觀者皆駭.訟既罷,商資僅還其半,然竟無恙. 梧州祀青龍 梧州府城對河之三角嘴,有三界廟,相傳內多小青蛇,土人呼為青龍,謂神所憑依也。
愚民偶因細故,爭論不決,輒相約往摩青龍。
司祝僧又故神其說,謂摩者必問心無愧方可,苟內省有疚,青龍必噬之,迷信者每多附會。
司祝又謂青龍無他嗜,惟啖雞卵,於是羣以雞卵敬神,纍纍然置神座。
司祝者煮以武夷茶,恣大嚼焉。
祀蛙 江西撫州一帶有青蛙神,土人呼為將軍。
杭州亦有所謂金華將軍者,亦蛙也。
當世祖之未入關也。
先征服內蒙古諸部,因與蒙古諸汗約為兄弟,引《三國志》桃園結義事為例,滿洲自認為劉備,而以蒙古為關羽。
其後入帝中夏,恐蒙古之攜貳也,於是累封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聖大帝,以示尊崇蒙古之意。
是以蒙人於信仰喇嘛外,所最尊奉者厥惟關羽。
二百餘年,備北藩而為不侵不叛之臣者,端在於此,其意亦如關羽之於劉備,服事惟謹也。
黎人祀李明 瓊州峒黎祀貍神,水旱疾苦皆禱之。
相傳神降世於三百年前,能以術屠猛獸,驅蛟螭,故祀之。
或謂貍為李之誤,神姓李,名明,乃杜永和部將。
明永曆帝事敗,走之潮州,後入瓊州之黎山。
黎人初欲害之,獨身與羣黎鬬於野,三合三勝,黎人驚服。
有酋長某迎以居,使其人從習武。
當是時,黎人水耕火耨,績木皮為衣,神至,出所攜棉子種之,萌芽怒生,以秀以吐。
實熟之際,纍纍者百頃一白,教之出棉,貿於漢人,多得錢鹽。
黎人喜,又教之招漢人授紡織之法,黎中始有棉布。
黎人居山峒,出入多虎患,獵以標槍,不慎,輒為所傷。
神取黎中毒箭,度虎所經處置之,一夕斃其七,虎為絕跡,黎人始神之。
溪有青螭,人與牛馬往往為所啖,神教於溪旁別穿一陂,堰上流注之,溪水大減,乃以石灰百石傾入溪,溪水皆沸,螭躍出岸畔而死,於是黎人益神之。
粵東有水患,神教黎人招漢人為墾田,收其租。
漢人多全活,而黎人得安享焉,漢黎益洽。
黎人始知有書算矣。
神度黎人信之,益教以大義,黎人屠殺鬬爭之習更為之戢。
因納婦峒中,家焉。
晚歲,有漢人二,披僧服來訪,語剌剌,竟兩日夜不休。
客去,神語妻子曰:「汝曹當為漢人,此間不宜久居。
」家人皆訝之。
夜而寢,晨而不起,視之,血淋漓,已屍解矣。
有遺書一封,面曰:「待無空大師來,付之。
」其子私啟函,書寥寥,無多語,惟雲:「負先皇帝,久應死。
惟以大仇未報,故稽之。
今同志諸君能若此,幸甚。
自恨老邁一無能,謹效田光之送荊軻。
」尋前僧果來,付之,長喟去。
無幾時,吳三桂舉兵,聞有老僧參其軍事。
及三桂僭號,僧憤,面質三桂曰:「向為君畫策,將為興復,何乃自取耶?背義負天,竊恐神之不佑也。
」三桂憚其辭直,使左右扶以出。
僧憤絕,竟嘔血死。
不數年,三桂亦敗。
聞僧亦遺老遯跡者,殆即無空歟? 畲客祀祖 溫、處之畲客極重祀祖,有畫像、赤袋、香爐等。
相傳以木置犬頭,飾以金箔,塗以赤漆,置赤袋中。
其祭也,初服赤色衣,繼改服黑色衣。
祭時需三晝夜。
祭壇之前,以白布圖畫像,形似卷軸,長及數丈,上繪盤瓠啣犬戎將軍首級處,或高辛氏以女妻盤瓠處。
犬頭即盤瓠之儞,乃其鼻祖,故彼等以此為羞。
祭時高歌,且恣飲啖焉。
孫次穀重祀先 孫次穀,名偉男,虞城人。
性敦厚,治家勤儉,尤重祀先之儀。
每舉必齋戒,夙興,襄事惟謹,朔望必跪奠進香。
雖身在異鄉,值風雪,屆期亦必至也。
祀煞神 俗傳回煞日,於亡者臥室陳設如生時,列筵款煞神.道光朝,江陰有趙大成者,伉儷最篤,妻亡,慟甚.是夕,設筵房外,備亡人衣履於房中,自伏帳後窺之.三更許,煞神赤髮獰面,一手持叉,一手以索牽其妻入,見酒肴羅列,解索逕坐.妻至榻前,揭帳,坐牀上,歎息曰:「郎君安在?咫尺家庭,不能一見耶?」因泣下.趙突出抱之,妻駭,囑勿聲,以手指外曰:「勿為所覺.」趙問死後如何,曰:「薄有罪罰,今已無事,可望轉生.不恣拋君,故一來相視耳.」趙窺煞神方據案大嚼,抽刀從後刺之,仆地,捉而納之鐔中,封口,畫八卦鎮之.啟棺,抱妻魂納入.至天明,妻起坐,又三十一年而亡. 送羹飯 吳越之人媚鬼,凡有病者,則具酒一盂、飯一罇、紙錢若幹串,並備衣包、雨傘,送之東南方,名曰送羹飯。
常年設主以祀鬼 光緒初,浙有候補縣令錢鍾麟者,字紫霞,吳江人,嘗宰新昌。
有二子五女,僅長女出嫁,歸其裡人費軍門金組。
紫霞歿,餘皆在室,夫人楊氏慟之甚。
四女亦相繼殤,乃為四女設木主,與紫霞之木主合奉於一龕,朝夕祭之,歷數十年,迄宣統辛亥未已也。
直督陳肖石制軍夔龍有愛女曰文官,以病卒,其夫人許氏慟之甚,謂女仙矣。
設木主於寢室,昕夕祭之,既葬矣,不撤也,亦終宣統辛亥而未衰。
建醮驅鬼 光緒時,某中丞方握江寧藩篆時,疹癘大作,夭劄頻聞,中丞愀然曰:「此鬼之為厲也。
」命道士畫符鈐印繫於鍊上,於闤闠間曳之而走,琅琅作響。
已而命備大船數艘,以鍊纏將軍柱,派中軍押解至某鄉而止,謂之驅疫。
且令各廟賽會,以五色塗人面,謂是《周禮》方相之遺。
在大堂設壇建醮,令僧四十九人誦《玉皇經》,以保全四境。
僧有逾卯時至者,罰跪丹墀。
以是一屆黎明,鐘聲佛號,徹於遠近。
中丞衣冠出,盥手拈香,口中喃喃祝禱,蓋自謂為民請命也。
閩人祀鬼 閩人信鬼,鬼且有姓名。
其於子女初生也,即赴叢葬處招新死之鬼,虛奉而歸,永久祀之,以祈終身之福。
更有所謂下爺者,曰地主,亦家祀之,實則所祀者乃病癘而死者也。
每入市,必見餚饌滿地,或十簋,或八簋,以祀地主。
祭品為豬魚雞鴨,品必兩簋,一烹一不烹,亦古血食義也。
內閣祭籐猴 內閣大庫藏弆宋元書籍,且有珍祕罕見之物。
宣統時,張文襄公之洞疏請開內閣大庫檢查藏書,曹舍人元忠司其事。
瞥見最高處有一木匣,黃綢密裹,外加銜封。
異而詢之庫吏,吏謂為庫神,並言歲由閣長緻祭,無敢啟視,違則大不利。
閣長者,內閣侍讀也。
曹不信,遂自取之。
及啟觀,則一天然成形之籐,狀肖獮猴,長約五六寸,眉目悉具。
曹把玩久之,加以封識,仍庋之原處。
祀鐵犀 康熙時,黃河為患,河督張文端公鵬翮令鑄鐵犀十六具,分鎮黃淮各險工,以取蛟龍畏鐵之義。
而鄉人之有子者,於其幼時多拜鐵牛為乾爺,朔望焚香頂禮,敬之如神,歷久相傳。
祖若父拜寄者,則大以牛子牛孫命名。
祀河神 世謂河工合龍,必有河神助順。
其助順也,先以水族現形,其形如小蛇,大王頭方,將軍頭圓。
朱色者,俗呼為朱大王,河督朱之錫是也;栗色者,俗呼為栗大王,河督栗毓美是也。
河工、漕船諸人皆祀之維謹。
某為河南同知,一日,吏白龍見,視之,三寸小蛇也,圓首方脊,身甚光澤.大吏立命以盆盛之,更演劇娛之.蛇居於盆,昂首四顧,躁動不已.吏以戲單進,置盆中,龍首觸之,則曰:「此龍王所點劇目也.」如所點扮演.演未半,一鷹忽下啄而食之.某大驚,吏白龍王頃跨鶴去矣.台上仍演戲如故,大吏猶鞠(月巹)奉觴不稍懈也.河上之舟有膠於沙者,則曰龍取之,明春當還,船貨無恙.凡值之者,捨舟去,俟春水至乃行雲.主此舟者,必大獲.光緒乙未,有布商舟擱淺,信之,即捨去.月餘更至,舟乃不見,惘惘乘他舟去.過河渚,則見曩舟蕩漾中流,已有乘之者矣.詰之,不承,乃訟於官.其乘者,數無賴也,即妄言龍實使之.官不信.曰:「能使龍為我證.」即驗舷側,果有小蛇延緣其間,捧之入,曰:「龍來為我證矣.」以示商人,商忿曰:「龍王乃助賊輩耶?」攫之擲地,足踐成糜,觀者皆駭.訟既罷,商資僅還其半,然竟無恙. 梧州祀青龍 梧州府城對河之三角嘴,有三界廟,相傳內多小青蛇,土人呼為青龍,謂神所憑依也。
愚民偶因細故,爭論不決,輒相約往摩青龍。
司祝僧又故神其說,謂摩者必問心無愧方可,苟內省有疚,青龍必噬之,迷信者每多附會。
司祝又謂青龍無他嗜,惟啖雞卵,於是羣以雞卵敬神,纍纍然置神座。
司祝者煮以武夷茶,恣大嚼焉。
祀蛙 江西撫州一帶有青蛙神,土人呼為將軍。
杭州亦有所謂金華將軍者,亦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