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稟類

關燈
文達對語敏捷 阮文達公元對語敏捷,其在翰苑時,一日,仁宗召見便殿,命其自以姓名屬對,文達即應聲而對曰:「伊尹。

    」 李忠毅幼時弄筆 李忠毅公長庚生有異稟,幼時在塾中,好弄筆,輒大書「天生我才必有用」七字。

    其後果為大將,以剿海寇蔡牽、朱濆死事。

     周蓮堂過目不忘 周蓮堂嘗以諸生佐百文敏公幕,兩江案牘日以千計,過目不忘,有問輒答。

     任昭才潛身海底 鄞人任昭才入海底,能歷數時之久,行數十裡之遠。

    阮文達撫浙,獲安南二千餘斤銅礮,遭颶沈於溫州三盤海,命昭才往圖之。

    昭才變通秤象之法,用八船,分二番,一番四船,空其中,四船滿載碎石,自引八巨繩入海底,繫沈船之四隅,以四繩末繫四石船。

    繫定,掇其石,入四空船,則石船空矣,浮起者數尺。

    復以四繩繫二番之石船,繫定,復掇石入第一番空船,浮起者又數尺。

    如此數十番,船與礮皆出水矣。

    後昭才入營,僅得微官,旋以病卒。

     劉文恪酒量 劉文恪公權之酒量至洪,官京朝時,非正陽門湧金樓之酒不飲。

    罷相南歸,門人史望之尚書緻儼核公飲數於樓,樓中人謂其邸第自取者,五十年中不下二十餘萬錢,燕會饋遺不計也。

     諸士毅酒量 青浦黃儼思家有巨觥,幾容半甕之酒。

    一日,集善飲者,謂有能勝此,即相贈。

    客相顧有難色,諸士毅大叫而起,手持一吸,無剩瀝,無醉態。

    席終,逕攜以歸。

    觥以榆樹根為之,雕刻精巧,高二尺,下列三足,每足可盛酒一經。

     松文清費筠圃日飲千杯 松文清公筠督兩江,方南下時,道袁浦,漕督費筠圃就其行館宴之。

    松善飲,日可千杯,與費敵。

    而嫌二人對酌之寂寞也,以袁浦僚屬有無善飲者詢費,費乃招河轅中軍某副將至,令侍末座。

    松、費各手巨盞,談諧間作,副將坐旁默飲,罄爵無算。

    天將曉,松辭歸舟。

    費旋報謁,則松以守風故,訂再飲,仍使材官召副將,材官返,知副將已醉死矣。

     程元恭善飲戴子韶善飯 程元恭善飲,一吸百鍾無酒色,以牛飲著於嘉、道間。

    偶赴友人宴,座客戴子韶獨涓滴不入口,同輩戲之,戴曰:「人各有能有不能,何見侮!」程起而言曰:「君何能?」戴曰:「我善飯,能食肴。

    」程請試之。

    會席上餘豚蹄四、魚三、飯三大盂,爭取以進,頃刻啖盡。

    程曰:「君可得飯桶之稱矣。

    」 某寡婦食驢陽 道光時,清江浦某巨室有寡婦,食性甚奇,嗜驢陽。

    其法,使牡與牝交,俟其酣暢,使人亟以利刃斷其莖,即自牝陰中抽出,烹而食之,謂其味嫩美無比。

    吳清惠公蓉時為清河縣今,執而誅之。

     嚴九能生而識字 歸安嚴九能,名元照,生而識字。

    四歲,作書徑尺,有規矩。

    十齡,於屏風上為四體書,擅其藝者莫能及,人號之為嚴氏奇童。

    九能父樹萼,聚書至數萬卷,其涵育有自來矣。

     焦虎玉童年精算 焦廷琥虎玉,裡堂孝廉子也,讀書具慧心,能傳家學,知平圓三角八線之法。

    阮文達校浙士,以算學別為一科,孝廉佐之閱卷,虎玉隨至杭。

    阮嘗令其步籌摧算,以驗得數,百不失一,時年僅十四也。

     十齡神童 常熟翁祖庚視學貴州,按臨某郡,應試者有十齡童子,羣目之曰神童。

    翁面試之,出一對曰:「公孫醜。

    」童應聲曰:「此對可對大人。

    」翁曰:「大人二字如何能對?」童曰:「對大宗師。

    」翁曰:「不工。

    」童曰:「非也。

    謂即對大宗師之姓名也。

    」翁大笑曰:「誠是。

    我幾忘我之為翁祖庚也。

    」童以是入郡庠。

     洪大全九齡背誦十三經 粵寇有洪大全者,幼敏慧,九齡能背誦《十三經》。

    屢應童子試不售,乃益狂放,往謁秀全,聯宗誼,遂為寇矣。

     蔣礪堂默寫題名錄 蔣礪堂相國攸銛在軍機日,宣宗欲觀會試題名錄,即默寫以進,二百數十名,其差者僅一縣名耳。

     某侍郎有妾不禦 某侍郎之夫人甚賢淑,侍郎以二百金買一妾,絕色也,嬖之,恆與妾同宿,然絕不聞笑語,某秉燭觀書,妾為之添香捧硯而已。

    逾年,夫人探之,猶處子也,詫而問之,某笑曰:「譬之天上一輪好月,人間一枝好花,流連玩賞,生趣無窮,若距躍攀折,則俗子所為矣。

    」夫人大笑。

     湯文端臨死不昧 蕭山湯文端公金釗卒之日,尚披衣坐於床,使進酒,飲畢,取帳頂所庋預書遺摺展閱一過,乃臥,未幾逝矣。

     徐少薇前生為華林子 錢塘徐少薇孝廉暲,嘗應嘉慶庚辰、道光壬午春試,俱不利,頗鬱鬱。

    以次年試期近,遂留居京邸。

    一夕,假寐,夢至一所,修篁夾路,中有棋聲,因自吟曰:「飛來碎玉度棋聲,修竹蟬娟畫不成。

    」忽有人應曰:「惆悵碧溪相別後,煙霞深處五峯青。

    」尋聲而住,則一樵者在焉,訝曰:「華林子,來何速乎?錢某猶未至也。

    既來此,可與子一觀。

    」乃導與俱往,至一朱門,類官廨。

    入門,有女郎六七人,執帚掃花,相視無語,堂楹懸一聯曰:「天下今宵共明月,人間何處有仙山。

    」堂之左右書櫥八九,有野服者挾冊諷誦。

    樵者信手取一卷示之,則生平所作詩文皆載其上,初不解何祥。

    惟錢為同硯友也,私念前生或與同在一處。

    乃未及數日,錢訃至。

    自知將不起,乃記其事藏書篋中。

     秋露軒淨眼 山陰秋女士瑾之大父露軒,嘗自言為天生淨眼,見鬼甚多,青天白日,朝野市井皆有鬼往來其間,惟見人則避道而行,餘朝夕遇之,亦不辨孰為鬼,孰為人矣。

    有兩次則毛骨悚然。

    一日,飲逾量,至道旁小遺,遊見牆隅有鬼僅尺許,心鄙其小,輕之。

    溲未畢,忽高逾屋檐,蹣跚而前,駭絕,狂呼而逸。

    閩有會館,曠大無比,傳聞有厲鬼,常出為祟,餘居之,宴如也。

    又一日遊園,見一老者衣紅袍,蹣跚道左,餘以為同居之人也,趨前叩詢,乃掉頭不顧而去。

    至舍後,冉冉而沒,大駭,翌日詢之館丁,始知前數日有老者縊死於園中小舍也。

     陸阿昭能視鬼 青浦吳小南有僕曰陸祥,其子阿昭,年十餘,目有雙眸子,日中能見鬼,凡小兒有疾者,使阿昭在外導魂歸,病輒愈。

    會小南之長子育光病,令往覓之,曰:「無庸,官人在牀自坐腹上。

    」隔日,曰:「在枕次。

    」又隔日,曰:「在牀檻,在牕次。

    」末一日,急報曰:「官人外走,我強曳之,亦不欲歸矣。

    」入視而育光果氣絕。

    俄而其母病,阿昭謂有人索祭,祥不應,旁人勸之,祥猶喃喃罵,問阿昭何所見,則曰:「老翁面短而髯,左頰有痣。

    」言未畢,祥已長跪,蓋即祥父也,死二十餘年矣。

     馬葵好潔緻死 道、鹹間,京師阜成門外三裡河有民馬葵,美豐姿,性好潔,衣無纖塵。

    每值炎暑,日數易衣,惡汗垢也。

    好食瓜,賣瓜者果衣服清潔,筐筥齊整,無美惡必購之以嘗。

    鰥居無偶,井臼自操,所用器物不假手於人,或有手觸之者,即棄置不禦。

    偶入肆飲酒,必戒肆人洗盃箸,淨刀杓,遠座客,據獨案。

    或唾於旁,即推箸不復食,目炯炯,口喃喃,遽拂衣去。

    一日,雨後入廁,則穢水溢流,蛆蟲蠕蠕,覩之欲嘔。

    顧腹痛,亟欲遺矢,倉卒赴村市,又腐草雜泥濘。

    瞥見鄰家有短垣,綠草蒙茸,雅可愛玩,躍登而遺。

    適鄰翁種豆垣下,俯首剷土,磞然一聲,矢淋漓滿頭。

    翁大驚,舉首見之,遽以鐮刀刺其臀。

    馬大痛,墜垣外,翁痛詈之。

    至是,衣履盡污穢,蹣跚自歸。

     馬好潔成癖,飲食衣服之資遂較普通為費。

    久之,家財蕩盡,乃謀入綠營,博微餉以自贍。

    而雜處儕偶中,憎其穢,遂相忤。

    未幾,退伍,鄰嫗憐之,時餽以飯,亦憎其穢不食。

    一日,仰天歎曰:「污濁世界,誰可同羣?人不我憐,我亦不欲受人憐也,不如死。

    」將投河,見水濁,悽然曰:「吾雖死,豈可為穢水所污哉!」岸旁有古墓,其地青松若蓋,綠草如茵,野花送香,快人心意,乃欣然曰:「此吾死所也。

    」遽擇佳木,投環死。

     張文達為簡雍後身 南皮張文達公之萬嘗佩一私印,曰「簡雍後身」。

    蓋嘗夢至一殿,伏拜其王,王起與為禮,承命旁坐。

    忽有一官上白,謂下界事已勘定,須暫釋諸囚,王頷之。

    少選,諸囚麕集,王一一點名,最後,有監者繫一囚至,睫下有二大黑子。

    王顧張,大聲叱曰:「此吾簡雍先生也,苟有犯,決不貸。

    」復顧張曰:「頃釋諸囚,下界恐有不靖,先生好為之。

    」張拜謝而出。

    後粵寇難作,其酋有綽號四眼狗者,為陳玉成,睫下有雙黑子,所向無敵,惟聞有張在,輒引避。

     啞子能言 紹興有孫氏婦,嫠也,年且五十矣,與比鄰徐叟通,生一子,不忍棄。

    而婦有女已嫁,亦早寡無子,乃使女子之。

    女甚喜,託言得之育嬰堂者,撫之如所出。

    子五歲不能言,而性甚悍,年浸長,恆操刀與母鬬,女患之。

    其母適至,女以告。

    時女之夫族有花坐者,曰:「此兒本非己出,又悍無人理,養虎畜狼,甚無謂也,不如逐之。

    」母素愛此兒,不信女言,齗齗與辯。

    兒忽大聲謂女曰:「我本爾弟也,何得子我!」母女皆失色。

    族人以其素不能言,亦甚駭異,細詰之,則不復語矣。

    知其有異,亦不窮究。

    於是復留數年,年益長,性益暴。

    而是時其母已與徐叟合而同居,若夫婦矣。

    女之夫族竟以此兒歸之二老,二老亦受之不辭。

    兒歸徐,遂能言,與常兒無異,後為木工。

     蔣劍人有神童之譽 鹹豐時,寶山蔣劍人有神童之譽,當六七歲時,塾師指幾上墨令對,蔣即應聲曰:「泉。

    」塾師以為未工,蔣曰:「白水對黑土,何謂不工?」塾師大奇之。

     陳允升允文豪飲 吳江陳允升,字玉泉,以資雄於鹹、同間,性亢爽,豪於飲。

    嘗以事上郡,飲數十酒家不醉。

    暇則與其弟允文字秋泉者飲,時節宴會,客恒滿坐,二人輒相與歌呼行令以為樂,非各罄百盞,不達旦不止也。

    允文子去病,亦善飲,能文,有聲於時。

     三奇童背壽文 無錫邵某,幼時與同邑丁松年、惠遠二人,並稱三奇童。

    舊同遊洞虛宮,嗣龍山房道士時年八十餘矣,既見,謂之曰:「君等聰穎,聞之久矣。

    有王學士壽先師祖文千餘言,能誦十過,記之,當烹白鵝以進。

    」於是丁誦一過,背之,不失一字。

    惠二過,訛四五字。

    邵細讀三過,又側聽二子背誦各一,訛十餘字。

    道士大笑,進鵝。

    既去,謂其弟子曰:「邵子深沉寡言,舉止不苟,乃遠大之器。

    二子質敏而氣浮,非其倫也。

    」時三人皆十餘歲。

    又三年,丁以儒士第一人應舉,不第,尋卒。

    惠仕終順天通判,邵至尚書。

     裘日照默寫漢書 同治朝有裘日照者,博聞強記,能詩,善屬文。

    或疑之,乃當眾攜紙吮筆,寫《前漢書》十一卷,并臣瓚、師古等注,無一字遺脫,未及二小時畢矣。

     王濤日記千言 寶應王濤生有異稟,五歲時,客以「魯男子」三字屬對,濤即曰:「徐夫人。

    」四座歎賞。

    客有難其更對者,濤又曰:「莽大夫。

    」客愈驚。

    方入塾,師教之讀《神童詩》,濤笑曰:「吾能作也,何必讀!請讀九經。

    」日記千言,三年而畢。

    年十九,不娶婦,父母亦無如何。

     王漸默寫文告 臨江王元瀚,名漸,嘗至蘇州,與客閱市,見某官文告列數十事,約萬餘言,漸與客俱覽一過。

    歸逆旅,呼酒共酌,問客以所覽事,客僅記一二,乃援筆引紙默寫,須臾而畢。

    復偕客過其地,相與對讀,不誤一字。

    常謂舉世齷齪,無足當意者,而其志欲將大有為,故其傲誕,下視一世如無人。

    鬱鬱之氣久不得伸,而疽發於背,遂卒。

    無妻子,其友為殯之僧舍。

     孟昭暹早慧不壽 安慶諸生有孟昭暹者,年十二,補博士弟子員,其詩文、書法具臻完美,尤善屬對,嘗以「盤庚」對「箕子」,名噪一時。

    曾文正駐師安慶,聞而召見之,詢家世,知其祖亦諸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