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稟類

關燈
略上口。

    又善病,母禁之讀,遂闇記不復出聲,如是十年。

    當十五歲時,冬夜讀書,有所礙,沈思堅坐,心忽開朗,自是穎悟異常,蓋積精所緻也。

     毛西河五官並用 蕭山毛西河檢討奇齡生有異稟,能五官並用。

    嘗以右手改弟子課作,左手撥算珠,耳聽弟子背誦經書,目視小僮澆花,口又答弟子之問難,間與其婦詬誶焉,不稍紊也。

     毛西河博聞強記 毛西河博聞強記,嘗與客言:「《四書》中有一妖、二怪、三女子,五龍、九虎、十先生,又九館、十先生。

    」二怪者,「素隱行怪」,「怪力亂神」是也。

    他昉此。

    毛歷歷數之,客且并《四書》之句而忘之矣。

     毛西河默寫市招 毛西河嘗與友騎而入市,默記兩旁市招,歸而書於冊。

    明日,友持冊至市,校之,一字不差。

     毛西河默寫染肆帳冊 毛西河嘗入染肆,與肆夥閒話,坐定,吸淡巴菰,且閱其帳冊,星火落焉,乘風而燃,冊遂燬。

    肆夥窘而大號,毛曰:「勿懼。

    」取別紙,一一書之,凡染物人姓名、綢布、日期均無訛。

     姜西溟不食豬肉 姜西溟,名宸英,不食豬肉,偶見人食,輒避之,緻有以回教徒稱之者。

    朱竹垞戲曰:「假食豬肉,得淡墨書名,則何如?」西溟不答。

    相傳朱竹垞自定詩集,不肯刪《風懷》二百韻,曰:「我寧不食兩廡特豚耳。

    」若西溟乃真不食特豚者。

     潘次耕闇誦曆書 吳江潘次耕檢討耒,幼有聖童之目,覽曆書一過,即能闇誦,無所譌脫,首尾不遺一字。

     徐健庵飲食之多 崑山徐健庵司寇乾學善飲啖,每早入朝,食餑餑五十、黃雀五十、雞子五十、酒十壺,可竟日不饑。

    及解組言歸,門生餞之,謂將供一日醉飽也。

    安一空腹銅人於座後,凡徐進一觴,則亦傾一觴於銅人腹,殺胾羹湯皆然。

    銅人腹滿而倒換者再,徐則健啖自若也。

     徐健庵十行俱下 徐健庵之記憶力甚強,凡與有一面之緣者,終身不忘。

    無才藝者,不入門下。

    有執贄者,先繕帙以進,十行俱下,頃刻終篇。

    遇不善處,折角志之。

    其人進見,則面命指示,一字不爽。

    且尤能記憶人之面貌也。

     徐健庵橫閱碑文 徐健庵嘗與姜西溟編修觀古碑,碑甚高,徐令人掖之以上,橫閱之。

    已,又橫閱其中下,遂舉其文。

    編修大驚,歎為絕才。

     張玉書飲食之少 丹徒大學士張玉書,古貌清癯,每朝餐,僅食山藥二片、清水一杯,可竟日不飢。

     魏經國飯米八升 魏經國,漢軍正白旗人,少為監者,供役大內,每夜飯米八升,所得不足給一餐,請於主者,願加倍工食,以夜繼之。

    某日漏下,聖祖出遊禁苑,聞力作聲,詢知其情,即命以米如數作飯。

    經國跪食盡之。

    大為稱異,擢厚載門守備,又擢通州副將,代白小民冤。

    後有湖廣提督,復調江南提督,加太子少傅,並尚書銜。

     簡謙居過目不忘 蜀中簡謙居天姿絕人,凡有記覽,過目不忘。

    康熙辛亥,視學江南,按臨各郡,每發榜,輒進諸生而誨之,某某解題中款,某某用古入化,不必攤卷於案,自能背誦其文,無所譌脫。

     周櫟園記憶力 河南周櫟園,名亮工,嘗觀察維揚,簿書稍暇,輒手一編不輟。

    即以參拜大僚、酬訪賓客而出,坐輿幙中,猶以十數卷自隨。

    歸語幕賓,輒能舉其詳曲。

    雖甚久遠,偶析一字之疑,引據證明,必指其出何書載何卷以及行墨之次第,當命掌記依檢,應手而出,不差絫黍。

     陳句山背誦門牓 錢塘陳句山太僕兆崙,幼清警好學。

    嘗遊西湖淨慈寺,讀門牓三過,還家試誦,略無遺脫。

     孫文定過目成誦 孫文定公家淦家世清貧,少耕且讀書,過目輒成誦。

    嘗上山斧薪,值大風雪,斧落層崖間,緣跡手探之,幾至僵仆,而口中猶咿唔也。

     納蘭容若轉世 納蘭容若,名成德,原名性德,太傅明珠子也。

    與無錫顧梁汾舍人貞觀交最密,嘗賦《賀新郎》詞為梁汾題照雲:「一日心期千劫在,後身緣恐結他生裏。

    」梁盼答詞亦有「結託來生休悔」之語。

    容若沒,梁汾亦歸裡,一夕,夢容若至,曰:「文章知己,念不去懷,泡影石光,願尋息壤。

    」是夜,舉一孫,梁汾視之,面目與容若無二,灼然知為再來也。

    梁汾喜甚。

    彌月,忽得疾。

    梁汾一日晨臥未醒,驟夢容若來別,驚寤,聞哭聲,則已殤矣,「泡影石光」之言亦驗。

    容若故有小像在梁汾處,梁汾乃賦詞題其上,詞中隱寓其事,一時名流和者甚眾。

    像存惠山草庵貫華閣。

     錢芳標為飯頭陀轉世 錢芳標,華亭人,或言其父少司寇艱於嗣,與夫人往寧波之天童求子,大師為集眾僧,問誰願隨錢居士往,眾皆不答,一飯頭陀老矣,自言願往。

    已而果得子。

    名鼎瑞,字寶汾,後易名芳標,字葆馚。

    詞華麗藻,有名東南。

    中康熙丙午順天鄉試,官中書舍人,既而假歸。

    康熙戊午,以博學宏詞薦,值丁內艱,不赴。

    一日,力與客坐書齋,有僧至門,持一椷書,雲自天童來。

    舍人啟視之,殊不駭訝,但雲:「倉卒奈何?」明日晨起,徧召親故與決,索筆書一偈雲:「來從白雲來,去從白雲去,笑至天童山,是我舊遊處。

    」微笑而逝。

     趙撝謙百有六歲舉子女 閩人趙撝謙善容成禦女術,康熙中,有人見之,年百有六歲矣,猶蓄數姬,舉子女十餘人。

    偶遊京師,朝貴爭相延緻,競作詩歌以贈之,且有執贄門庭稱弟子者,羣尊之為趙老仙人。

     李蟠食三十六餑餑 康熙丁醜狀元李蟠,字根大,書法不甚精,文思亦蹇澀。

    廷試日,試者薄暮皆出,蟠獨留,殿前護軍催督甚急,蟠泣告曰:「畢生之業在此一朝,幸毋相促,以成鄙人功名。

    」護軍哂而諾之。

    直至四鼓,始獲完卷。

    聖祖廉知之,意為苦心之士,拔置一甲一名,同榜探花則慈谿姜宸英也。

    姜作五言贈之雲:「望重彭城郡,名高進士科。

    儀容如絳、勃,刀筆似蕭何。

    木下還生子,蟲邊更著番。

    一般難學處,三十六餑餑。

    」蟠偉幹虬鬚,狀似武人,其為諸生時,以刀筆聞。

    廷試,懷麪餅三十六枚餐之至盡。

    餑餑,都下方言也。

     澎禹峯飲食之豪 鄧州彭禹峯,名而述,長身修髯,聲若洪鐘,一飲能舉數升,一食能盡一彘肩,汪鈍翁目為撥亂之異才。

     允礽起居飲食之奇 康熙己醜,聖祖以太子允礽肆惡虐眾,暴戾淫亂,特下詔廢為庶人。

    即其起居飲食以言,則晝多沈睡,夜半方食,飲酒數十巨觥不醉。

    每對越神明,則驚懼不能成禮,遇陰雨雷電,則畏沮不知所措。

    居處失常,語言顛倒,為鬼魅所憑,不安寢處,屢遷其居。

    啖飯七八碗尚不知飽,飲酒二三十觥亦不至醉。

     方穉官飲酒數鬥 方穉官天懷坦易,飲酒數鬥不亂,每良辰令節,輒攜友詣獅山,劇飲歡呼,曠然自放。

    間獨行道中,諸田父相謂曰:「村釀新熟,翁能從吾飲乎?但苦無佐酒具耳。

    」方亟歸,左提魚,右持蓋,行烈日中,就其家酣醉,達旦始罷。

     盧西寧斷乳後不食他物 仁和盧西寧學士琦少有異秉,斷乳後不食他物,晝夜飲酒三五升,一吸輒盡,家人謂之酒仙。

     高士奇盛暑無汗 錢塘高江村官詹士奇生有異質,身禦盛服,雖時嘗酷暑,曾無點汗,便遺之事,終日不行。

    以是出入禁闥,從容中禮,侍從諸臣俱莫能及。

     邵僧彌有潔癖 長洲邵僧彌,名彌,性舒緩,有潔癖。

    整拂巾屐,經營幾硯,皆人世所不急之事,乃為之煩數纖悉,雖僮僕患苦,妻子竊罵,不為意也。

     陳氏婦有潔癖 海寧陳家有孀婦某氏,富而有潔癖。

    嘗駕舟赴鄧尉探梅,行數裡,於船窗內見他舟傾糞溺於河,己舟方汲水為炊,遂命返棹。

    婢媼力言己炊乃自攜雪水,已早熟。

    不聽,竟歸。

    氏平日飲食淡泊,一切腥膩從不沾唇,嫌穢濁也。

    最憎穩婆,望而卻走,去後,必覓其茶盃棄之。

    所用物或為婦人所跨,即棄不用,以其穢也。

    或以此物適加他物上,則又大聲疾呼,謂以穢遇穢也。

    晨起,面巾不用布,以績時出婦人跨下,不可施之頭面,以竹紙拭之。

    日啖蓮實、山藥及香稻米粥等物而已。

    此康、雍間事也。

     汪積山好潔 雍正時,錢塘汪積山惟憲善為詩,尤工五言,論者謂覽其詩,非徒愔愔有雅緻,乃別見貞白之性,有《積山集》六卷。

    少補諸生,好潔成癖,每受知於學使者,終不肯畢鄉試,以塲屋儲積汙穢,易霑垢漬也。

     齊次風敏悟強識 天台齊次風侍郎召南,敏悟強識,觀書每十行下,既覽則終身不忘。

    其應徵北上時,謁某邑宰,留宿署中,見架有異書八冊,請借觀,宰諾。

    次日,將登程,宰奉書以出,齊曰:「已閱訖矣。

    」宰未信,抽一二冊詢之,探喉而出,不譌一字。

     齊次風記軍籍簿 齊次風嘗客杭州,將軍某延其午飯,幾有軍籍簿,齊披閱,皆能記其姓名。

    翌晨,代將軍傳呼,不誤一名,並皆識其狀貌,遇於道輒呼之,皆應聲而答。

     李穆堂有夙慧 臨川李穆堂侍郎紱有夙慧,少貧,無貲買書,貸於鄰,每一披覽,無不成誦。

    及官翰林,庫中舊藏有《永樂大典》,皆讀之。

    同僚取架上書以難之,無不立對。

    典試江南,闈中試卷幾及萬本,一一批示,無不中肯。

     李穆堂查閱冊籍 李穆堂嘗由侍郎降光祿卿,履任之日,檢閱冊籍,復至實錄館,同僚問以今日何事,李歷舉筵宴器物制度,背誦無遺。

    蓋一過目,輒能至老不改也。

     嚴冬友十行並下 江寧嚴冬友侍讀長明,幼讀書十行並下。

    年十一歲時,值李穆堂奉命典試江南,聞其早慧,欲見之,因介編修熊本往謁。

    李舉「子夏」二字令對,即應聲曰:「亥唐。

    」大奇之。

    謂方侍郎苞、楊編修繩武曰:「此將來國器也,公等善視之。

    」嚴遂執經二人之門,學以大成。

     全祖謙為聖童 鄞縣全祖謙,謝山太史祖望之兄也。

    四齡入塾,即通諸經章句,蔣寥涯見而奇之,曰:「此聖童也。

    」一日,戲以小翦翦紙,傷指,感風而疾,遂篤。

    臨危,大書「鯉也死」三字於幾,而作破題以示意曰:「聖人不得有子,聖人之不幸也。

    」竟卒,時年僅六歲耳。

     朱氏兩神童 大興朱竹君學士筠、石君太傅珪,均幼負美才。

    太傅甫成童,受知於府丞石首鄭太常其儲,擢第一,學士次之,遂同入學,人稱朱氏兩神童。

    明年,府尹常州蔣炳約其同鄉劉文定公綸、程文恭公景伊、錢文敏公維城、莊侍郎存設筵,招兩神童面試。

    文定授題《崑田雙玉歌》,詩成,合座驚喜,明日皆先就訪焉。

     焦裡堂早慧 甘泉焦裡堂,名循,早慧,八歲至人家,客有舉馮夷音如縫尼者,焦曰:「此出《楚辭》,馮字讀皮冰切。

    」客大驚。

     和珅為世宗某妃轉世 世宗朝某妃,貌姣豔,高宗年將冠,以事入宮,過妃側,見妃方對鏡理髮,遽自後以兩手掩其目,蓋與之戲耳。

    妃不知為太子,大驚,遽持梳向後擊之,中其額。

    高宗覺痛,遂舍之。

    翌日為月朔,高宗往謁孝聖後,後瞥見其額有傷痕,問之,高宗隱不言。

    嚴詰之,始具以對。

    後大怒,疑妃之調太子也,立賜妃死。

    高宗大駭,欲白其冤,逡巡不敢發,乃染硃於指,迅往妃所,則妃已繯帛,氣垂絕,亟以指硃印妃頸,曰:「我害爾矣。

    魂而有靈,俟二十年後,其復與吾相聚乎!」 乾隆中葉,珅以滿洲官學生入鑾儀衞,選舁禦輿。

    一日,駕將出,倉猝求黃蓋不得,高宗曰:「是誰之過歟?」珅應聲曰:「典守者不得辭其責。

    」高宗聞而視之,則似曾相識者,驟思之於何處相遇,竟不可得,然心終不能忘也。

    既回宮,追憶自少至壯事,恍然於珅之貌與妃相似。

    因密召珅入,令跪近禦座,俯視其頸,指痕宛在。

    因默認珅為妃之後身,倍憐之。

    不數年,遂由內務府總管而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