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稟類
關燈
小
中
大
稟氣異常
俗謂男子十四而精通,六十而精絕;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七七而閉,驗之,實不盡然。
曾見有七八十歲之衰翁而娶中年婦者,其家族竊覘之,則固能人道而再接再厲也。
且有八十老人娶少艾而得孿生子者。
至女子受孕,有十二歲而生子者,有六十餘而生二男一女者。
是皆不可以常理測之也。
閩婦孕期 婦人孕,本十閱月而生。
閩婦則十餘月或二三十月,不獨土著為然,即他處人之久居於閩者亦常有之。
有蘇人某,久居閩,其子即三十六月而生,生時與普通產兒無異。
醫家原謂子在母腹,有妨礙發育之感受,產必延期,然若是之久,亦所罕觀,閩則視為固常也。
男生子 順治初,奉賢南橋鎮有鰥夫,年五十餘,本徽人也,以結氈為業。
畜一徒,曰王三。
一日,裸而浴於河,忽為同伴窺見其陰,乃數月不出,或偵之,則產一男矣。
南橋巡檢聞之官,解至松江,曹千裡嘗親見之。
文人多壽 本朝文人多壽,如王文簡公士禎年七十七,朱竹垞檢討彜尊年八十四,尤西堂舍人侗年八十五,沈文愨公德潛年九十五,宋牧仲尚書犖年七十二,查初白編修慎行年七十,方望溪侍郎苞年八十,袁子才太史枚年八十二,錢辛楣學士大昕年七十,紀文達公昀年八十二,彭文勤公元瑞年七十,姚惜抱郎中鼐年八十四,翁覃溪閣學方綱年八十六,梁山舟學士同書年九十二,趙甌北觀察翼年八十二是也。
曹子顧博聞強記 嘉善曹子顧學士爾堪博聞強記,出遊所至,山川阨塞無不能畫其形勢。
士大夫一與之交,積久不忘,且具能識其名氏、爵裡、家世,毫髮無遺。
錢牧齋富記憶力 錢牧齋尚書謙益富記憶力,幼嘗與人舉《四書》語「口」字最多者以角勝負。
或舉「人知之亦囂囂,人不知亦囂囂」二句,得十八「口」字,錢舉「謳歌者不謳歌益,而謳歌啟」得十九「口」字,遂獲勝。
顧亭林強記 顧亭林,名炎武,嘗客京師。
一日,王文簡過其邸舍,語之曰:「先生博學強記,請誦古樂府《蛺蝶行》可乎?」顧即朗誦一過,同坐皆驚。
劉璐十齡不言 劉璐,字石渠,沈邱人。
父學向,順治進士,令於浙江。
長、仲二兄聰慧而夭。
璐時年十齡,尚不能言,狀類癡呆,父憂之。
一日,獨坐長歎,璐侍側,問曰:「父何歎?」父以其忽能言也,喜甚,曰:「家門不幸,汝兄夭折,而汝又不能言。
今能言,吾無憂矣。
」自是,教之讀,過目成誦,恍如有宿慧者。
原襄敏讀書癡獃 陽城原襄敏公髫齡入塾,既一載,書不成誦,亦不甚解。
歲將除,師召其父至,令其偕歸。
中途,父讓之曰:「向與若論世事,頗敏慧,何讀書竟癡獃乃爾?」襄敏曰:「讀書亦如應世事乎?」曰:「然。
」曰:「得之矣。
」復入墊,聽講輒洞徹,久之博洽今古,掇巍科,為世名臣。
周于漆記前世事 汪浦周西水兵部于漆幼不能言,而能記前世事。
自言前世為某邑人,及所常栖止處,嘗於廣庭設一幾,庭有紅薔薇一叢,時時夢到其地。
七歲時,戲門前,有僧過門,顧之曰:「此郎有夙因。
」周應聲,即能言,家人驚喜。
因令讀書,一過目,如宿習。
數月,徧通《左傳》、《國語》、《史記》、《漢書》。
年十四,讀書山中精舍,一日,日向夕,憩溪邊石上,遇老僧,謂曰:「郎忘七歲門前相見時耶?」叩其名,曰:「我寶蘂也,閩人。
」周因留之舍,日夜與論象緯律曆、六壬丁甲、勾股洞章之術,未半載,盡通其說。
瀕行,復以黃河海道九邊授之,且曰:「吾數學未傳人,今當遊四方訪之。
」又密語周以十年之內天下必大亂,若異代人物也。
自明崇禎丙子迄甲申,九年而明果亡,皆如其言。
周入國朝,以明經謁選人,常念寶蘂別時贈詩有「元夕燈前尋賈子,秋風臺下拜鄒生」之句,未詳所謂。
及謁選,得房山令,上元,與僚屬謙於賈公祠,問之,唐詩人賈閬仙祠也。
問有子孫乎,吏對有賈某者,其裔也,見以逋稅繫獄。
周即令出之,代完其逋。
是年秋,調平谷令,抵縣日,即出勘田畝,夜宿山村古廟,比晨,視其額,則鄒衍祠也。
於是悟寶蘂之語,一一無爽,乃述其學,著《三才儒要》三十卷。
洪潤孫有潔癖 錢塘洪潤孫,名景融,以博雅擅名。
乃有潔癖,每靧面,輒自旦達午不休。
陸麗京儇胡同往視之,洪爾時神氣傲邁,旁若無人。
黃庭表童年穎悟 黃與堅,字庭表,號忍菴,太倉人,順治己亥進士。
康熙己未,舉博學宏詞,官贊善。
童年穎悟,詩一目、文二三目即記憶。
三歲能識字,五歲能誦詩,八歲酷好唐人詩。
嘗錄小本,出入輒攜以自隨。
十四,慨然有志於古學,欲徧讀周、秦以下書,甫三年而讀周末諸子及六朝以上者幾盡。
魏昭士二齡誦歸去來辭 寧都魏昭士,名世傚,生甫二十餘月,實年為二齡,母口授《歸去來辭》及《九歌》一二章,久之,輒能背誦。
諸父嘗抱之,誘以果餌,使歌,歌聲悠揚可聽,詫為英物。
博野婦人不飲食 順、康間,博野有婦人,一生不飲食,而生育男女數人,日夕操作與常人無異,亦罕疾病。
克勤郡王無日廢飲 順治時,克勤郡王戰功卓著,性和平,無貴冑氣,旌麾所蒞,恆喜與野老閒話。
又能約束所部,禁淫掠。
聲色狗馬一無所奉,惟嗜酒,一石不醉。
歲時賜宴,世祖知其量,使罄無算爵,不愆於儀,不改常度。
康熙初,天下略定,王移書各督撫,有以酒力稱最者,不問貴賤,資送入都。
時聖祖方幼沖,太後訓政,臺臣劾王招緻酒徒,荒耽縱佚,且主少國疑,迹近樹黨,請下廷尉問狀。
太後以章示王,王對曰:「臣嗜酒,在朝在軍無日廢飲,幸不及亂,先帝不之禁。
賴宗廟之福,海內大寧,臣誠無狀,欲與天下善飲者一角酒力,愚昧不識大體,迹涉樹黨,願伏重誅,請毋付廷尉。
」某王,尊屬也,謂天下雖定,隱患猶多,親藩大臣不兢兢業業贊襄政務,沉湎於酒,又擅與督撫書,招酒人入都角飲,臺臣言是,請治以罪。
太後曰:「彼忠誠無他,先朝所許,姑聽之。
」惟諄諄以勿為酒困、毋邇宵人為戒。
王感謝而退。
即日,以公牘與各督撫,寢前議,而山西撫臣已資送一人至矣。
先是,王令既出,疆臣下屬縣羅緻,久而未得.蓋各省所產之酒,惟淅之女兒酒,汾之西魯酒為天下最,而南人不能飲汾酒,北人亦以女兒酒味薄,屏弗禦.南省督撫知王生長朔方,飲醇醪者未必能敵,輒不敢獻;北人善飲者眾,一時於此中求不醉量,殊覺莫衷壹是.壺關某令有酒癖,且能兼收并蓄,浙酒,汾酒汎愛不倦.巡撫聞之,欲以塞責,召某令面諭之.令亦喜,謂催科,撫字之外,杯中物亦能署上考,秣馬整裝,行有日矣.忽急足自涼州至,令之母以疾終於鄉,終天永痛,匍匐星奔.瀕行,為巡撫言:「縣屬羊腸坂有一人,年且七十矣,終身不娶,以酒為命.顧樵採為生,不能以野人溷親藩奈何?」巡撫曰:「斯人之飲,於君何如?」曰:「勝屬吏遠甚.每歲行春,輒賜 酒,觀者掩口,以為是戔戔者,彼固視之如一滴,官何吝也。
次年,舁巨甕置老人前,令罄之,頃刻而盡,若無事者。
此非異人乎?」巡撫曰:「王固不擇人,惟求善飲者,樵採何礙!」急識姓名,檄新令尹送入省,親試之,信,為具裝,遣材官與之俱。
既入都,投邸,王之長史、內奄索巨賄,不得見。
老人怒,謂長史曰:「我奉巡撫命來應王召,為飲酒耳,不聞有婪索事,是以無備。
」長史呵之。
材官為之緩頰,以費不足,終不許入。
旅館羈遲,資用將乏。
材官欲具牘稟巡撫,老人曰:「待巡撫以金來,老人餓且死。
」翌日黎明,出走闤闠,見有輿從過市,輒攀輿訴入都事,並言王人壅遏狀。
輿中為某貝子,急引至王邸,面緻之。
乃革長史,杖奄人,召材官,賚以金帛,問老人年歲、職業。
見其短小精悍,髯長及胸,目灼灼有光,知非常人,置於別室,待入朝奏明,請假一日,為角飲計。
王邸深邃,時值新秋,老人請擇爽塏地以行酒,許之。
問能弈乎,曰:「能。
」王益喜。
曲欄清池,殘荷猶馥,有亭翼然,顧視軒敞,王於此設楸枰,煮苦茗,先與對局。
局半,內侍舁巨甕二,分置於王與老人之前。
甕可三十斤,乃女兒酒之最醇者。
王以老人居汾河,必善飲汾酒,紹酒不易至山西,野老更不能緻,或者不勝巨甕,思有以難之。
席間別無下酒物,各設一圓碟,分貯金華乾脯、巴達杏仁及鮮梨少許。
且飲且弈,自午至於酉,一局未終,老人遽起曰:「王以角飲見徵,不聞以奕。
請置此,姑酣飲以副成命。
」蓋已預計負一子半矣。
王笑從之,以手亂局,促左右進酒。
內侍曰:「甕罄。
」回視老人,神色自若也。
王曰:「爾飲誠豪,然亦未足以勝我。
」對曰:「王之量,包涵萬物,於以上佐天子,緻昇平。
若杯杓之間,終讓野人一籌。
」王不服。
曰:「今猶有說。
」王曰:「何如?」乃指肴碟以對,謂王貴人也,珍錯之奉,度已饜足,非若村野,初嘗異味。
今王食乾脯略盡,杏仁亦過半,野人不然。
以此言之,王固以貴下賤,大得民也。
王爽然,留之匝月,仍賚巨金使返,並為告巡撫,飭所司以時存問。
河南信陽州北鄉有一農,亦酒豪,剌史將為王緻之。
奉行不善,籤差傳提,懼不欲行。
胥徒揮斥叫號,勢洶洶若捕巨盜。
農有邁父,已病踰月,驚悸遂死。
家人典其所有田二畝,賂蠹役,詭報病故,乃免。
惠天牧背誦封禪文 惠天牧初生時,父夢東裡楊文貞公來謁,遂名士奇。
年十二,善為詩,有「柳未成陰夕照多」之句,為名流所激賞。
弱冠,補諸生,或戲謂之曰:「卿熟《史記》、《漢書》,試為我誦封禪文。
」即應聲朗誦終篇,略無譌脫。
王虎兒三歲誦唐詩 王文簡公士禎幼子,小字虎兒,三歲能誦唐詩百首。
年羹堯解三字經 年羹堯七歲,父延師教之讀,開學日,師授以《三字經》,即問其師曰:「人之初,性本善,其解如何?」師曰:「人之初生,性質本美,所有惡人,皆日後受社會之薰染而成。
」年曰:「我意不然。
初生之人,性質皆惡,必有人教之,以漸而改。
苟不然者,吾父何必請先生來教我乎?」師默然。
又一日,讀《千字文》,亦問曰:「天地玄黃,其解如何?」師曰:「天玄色,地黃色。
」年又曰:「地果黃。
天青色,有時或蒼色,至下雨時亦灰色,固無玄色也。
」 章言在以筆狀顴額鬚眉 仁和章言在,名谷,幼從塾師學,師出,有友訪之,比歸,羣兒告以客至,而忘其姓氏。
師怒,呵羣兒。
章曰:「師毋怒,我猶能約略記之。
」因以筆狀其顴額鬚眉,栩栩然也。
師見而笑曰:「是得非某乎?」已而叩之,果然。
王文簡前身為高麗國王 王文簡前身為高麗國王。
將誕之夕,有人止村廟中,見途中羽葆鼓吹,儀衞甚盛。
其人駭懼,詢之從者,雲:「高麗國王降生新城王家。
」其人素善封翁,急入城探訪,文簡已墮地矣。
王文簡目覽文書口決報 王文簡為揚州司李時,地殷務劇,座客日滿。
晨起,坐堂皇,目覽文書,口決報,呼謈之聲沸耳,案牘成於手中。
及放衙,召客刻燭賦詩,清言霏霏,久而不絕。
座客見而詫曰:「王公真天才也。
」 閻百詩先魯後敏 阮應韶之父,少時與閻百詩同受業於靳茶坡。
日暮,各抱書歸,閻愚魯,獨吟不置,必背誦如翻水乃已。
後發憤,將書拆散,讀一頁,輒用麵糊黏幾,背誦既熟,即焚之,終身不再讀。
一夕,胸前膈下豁然洞開,若有聲震耳,後閱書,一過目即成誦。
嘗集陶貞白、皇甫士安語題其柱曰:「一物不知,以為深恥;遭人而問,少有寧日。
」 或謂閻幼時口吃資鈍,讀書至千百過始
曾見有七八十歲之衰翁而娶中年婦者,其家族竊覘之,則固能人道而再接再厲也。
且有八十老人娶少艾而得孿生子者。
至女子受孕,有十二歲而生子者,有六十餘而生二男一女者。
是皆不可以常理測之也。
閩婦孕期 婦人孕,本十閱月而生。
閩婦則十餘月或二三十月,不獨土著為然,即他處人之久居於閩者亦常有之。
有蘇人某,久居閩,其子即三十六月而生,生時與普通產兒無異。
醫家原謂子在母腹,有妨礙發育之感受,產必延期,然若是之久,亦所罕觀,閩則視為固常也。
男生子 順治初,奉賢南橋鎮有鰥夫,年五十餘,本徽人也,以結氈為業。
畜一徒,曰王三。
一日,裸而浴於河,忽為同伴窺見其陰,乃數月不出,或偵之,則產一男矣。
南橋巡檢聞之官,解至松江,曹千裡嘗親見之。
文人多壽 本朝文人多壽,如王文簡公士禎年七十七,朱竹垞檢討彜尊年八十四,尤西堂舍人侗年八十五,沈文愨公德潛年九十五,宋牧仲尚書犖年七十二,查初白編修慎行年七十,方望溪侍郎苞年八十,袁子才太史枚年八十二,錢辛楣學士大昕年七十,紀文達公昀年八十二,彭文勤公元瑞年七十,姚惜抱郎中鼐年八十四,翁覃溪閣學方綱年八十六,梁山舟學士同書年九十二,趙甌北觀察翼年八十二是也。
曹子顧博聞強記 嘉善曹子顧學士爾堪博聞強記,出遊所至,山川阨塞無不能畫其形勢。
士大夫一與之交,積久不忘,且具能識其名氏、爵裡、家世,毫髮無遺。
錢牧齋富記憶力 錢牧齋尚書謙益富記憶力,幼嘗與人舉《四書》語「口」字最多者以角勝負。
或舉「人知之亦囂囂,人不知亦囂囂」二句,得十八「口」字,錢舉「謳歌者不謳歌益,而謳歌啟」得十九「口」字,遂獲勝。
顧亭林強記 顧亭林,名炎武,嘗客京師。
一日,王文簡過其邸舍,語之曰:「先生博學強記,請誦古樂府《蛺蝶行》可乎?」顧即朗誦一過,同坐皆驚。
劉璐十齡不言 劉璐,字石渠,沈邱人。
父學向,順治進士,令於浙江。
長、仲二兄聰慧而夭。
璐時年十齡,尚不能言,狀類癡呆,父憂之。
一日,獨坐長歎,璐侍側,問曰:「父何歎?」父以其忽能言也,喜甚,曰:「家門不幸,汝兄夭折,而汝又不能言。
今能言,吾無憂矣。
」自是,教之讀,過目成誦,恍如有宿慧者。
原襄敏讀書癡獃 陽城原襄敏公髫齡入塾,既一載,書不成誦,亦不甚解。
歲將除,師召其父至,令其偕歸。
中途,父讓之曰:「向與若論世事,頗敏慧,何讀書竟癡獃乃爾?」襄敏曰:「讀書亦如應世事乎?」曰:「然。
」曰:「得之矣。
」復入墊,聽講輒洞徹,久之博洽今古,掇巍科,為世名臣。
周于漆記前世事 汪浦周西水兵部于漆幼不能言,而能記前世事。
自言前世為某邑人,及所常栖止處,嘗於廣庭設一幾,庭有紅薔薇一叢,時時夢到其地。
七歲時,戲門前,有僧過門,顧之曰:「此郎有夙因。
」周應聲,即能言,家人驚喜。
因令讀書,一過目,如宿習。
數月,徧通《左傳》、《國語》、《史記》、《漢書》。
年十四,讀書山中精舍,一日,日向夕,憩溪邊石上,遇老僧,謂曰:「郎忘七歲門前相見時耶?」叩其名,曰:「我寶蘂也,閩人。
」周因留之舍,日夜與論象緯律曆、六壬丁甲、勾股洞章之術,未半載,盡通其說。
瀕行,復以黃河海道九邊授之,且曰:「吾數學未傳人,今當遊四方訪之。
」又密語周以十年之內天下必大亂,若異代人物也。
自明崇禎丙子迄甲申,九年而明果亡,皆如其言。
周入國朝,以明經謁選人,常念寶蘂別時贈詩有「元夕燈前尋賈子,秋風臺下拜鄒生」之句,未詳所謂。
及謁選,得房山令,上元,與僚屬謙於賈公祠,問之,唐詩人賈閬仙祠也。
問有子孫乎,吏對有賈某者,其裔也,見以逋稅繫獄。
周即令出之,代完其逋。
是年秋,調平谷令,抵縣日,即出勘田畝,夜宿山村古廟,比晨,視其額,則鄒衍祠也。
於是悟寶蘂之語,一一無爽,乃述其學,著《三才儒要》三十卷。
洪潤孫有潔癖 錢塘洪潤孫,名景融,以博雅擅名。
乃有潔癖,每靧面,輒自旦達午不休。
陸麗京儇胡同往視之,洪爾時神氣傲邁,旁若無人。
黃庭表童年穎悟 黃與堅,字庭表,號忍菴,太倉人,順治己亥進士。
康熙己未,舉博學宏詞,官贊善。
童年穎悟,詩一目、文二三目即記憶。
三歲能識字,五歲能誦詩,八歲酷好唐人詩。
嘗錄小本,出入輒攜以自隨。
十四,慨然有志於古學,欲徧讀周、秦以下書,甫三年而讀周末諸子及六朝以上者幾盡。
魏昭士二齡誦歸去來辭 寧都魏昭士,名世傚,生甫二十餘月,實年為二齡,母口授《歸去來辭》及《九歌》一二章,久之,輒能背誦。
諸父嘗抱之,誘以果餌,使歌,歌聲悠揚可聽,詫為英物。
博野婦人不飲食 順、康間,博野有婦人,一生不飲食,而生育男女數人,日夕操作與常人無異,亦罕疾病。
克勤郡王無日廢飲 順治時,克勤郡王戰功卓著,性和平,無貴冑氣,旌麾所蒞,恆喜與野老閒話。
又能約束所部,禁淫掠。
聲色狗馬一無所奉,惟嗜酒,一石不醉。
歲時賜宴,世祖知其量,使罄無算爵,不愆於儀,不改常度。
康熙初,天下略定,王移書各督撫,有以酒力稱最者,不問貴賤,資送入都。
時聖祖方幼沖,太後訓政,臺臣劾王招緻酒徒,荒耽縱佚,且主少國疑,迹近樹黨,請下廷尉問狀。
太後以章示王,王對曰:「臣嗜酒,在朝在軍無日廢飲,幸不及亂,先帝不之禁。
賴宗廟之福,海內大寧,臣誠無狀,欲與天下善飲者一角酒力,愚昧不識大體,迹涉樹黨,願伏重誅,請毋付廷尉。
」某王,尊屬也,謂天下雖定,隱患猶多,親藩大臣不兢兢業業贊襄政務,沉湎於酒,又擅與督撫書,招酒人入都角飲,臺臣言是,請治以罪。
太後曰:「彼忠誠無他,先朝所許,姑聽之。
」惟諄諄以勿為酒困、毋邇宵人為戒。
王感謝而退。
即日,以公牘與各督撫,寢前議,而山西撫臣已資送一人至矣。
先是,王令既出,疆臣下屬縣羅緻,久而未得.蓋各省所產之酒,惟淅之女兒酒,汾之西魯酒為天下最,而南人不能飲汾酒,北人亦以女兒酒味薄,屏弗禦.南省督撫知王生長朔方,飲醇醪者未必能敵,輒不敢獻;北人善飲者眾,一時於此中求不醉量,殊覺莫衷壹是.壺關某令有酒癖,且能兼收并蓄,浙酒,汾酒汎愛不倦.巡撫聞之,欲以塞責,召某令面諭之.令亦喜,謂催科,撫字之外,杯中物亦能署上考,秣馬整裝,行有日矣.忽急足自涼州至,令之母以疾終於鄉,終天永痛,匍匐星奔.瀕行,為巡撫言:「縣屬羊腸坂有一人,年且七十矣,終身不娶,以酒為命.顧樵採為生,不能以野人溷親藩奈何?」巡撫曰:「斯人之飲,於君何如?」曰:「勝屬吏遠甚.每歲行春,輒賜 酒,觀者掩口,以為是戔戔者,彼固視之如一滴,官何吝也。
次年,舁巨甕置老人前,令罄之,頃刻而盡,若無事者。
此非異人乎?」巡撫曰:「王固不擇人,惟求善飲者,樵採何礙!」急識姓名,檄新令尹送入省,親試之,信,為具裝,遣材官與之俱。
既入都,投邸,王之長史、內奄索巨賄,不得見。
老人怒,謂長史曰:「我奉巡撫命來應王召,為飲酒耳,不聞有婪索事,是以無備。
」長史呵之。
材官為之緩頰,以費不足,終不許入。
旅館羈遲,資用將乏。
材官欲具牘稟巡撫,老人曰:「待巡撫以金來,老人餓且死。
」翌日黎明,出走闤闠,見有輿從過市,輒攀輿訴入都事,並言王人壅遏狀。
輿中為某貝子,急引至王邸,面緻之。
乃革長史,杖奄人,召材官,賚以金帛,問老人年歲、職業。
見其短小精悍,髯長及胸,目灼灼有光,知非常人,置於別室,待入朝奏明,請假一日,為角飲計。
王邸深邃,時值新秋,老人請擇爽塏地以行酒,許之。
問能弈乎,曰:「能。
」王益喜。
曲欄清池,殘荷猶馥,有亭翼然,顧視軒敞,王於此設楸枰,煮苦茗,先與對局。
局半,內侍舁巨甕二,分置於王與老人之前。
甕可三十斤,乃女兒酒之最醇者。
王以老人居汾河,必善飲汾酒,紹酒不易至山西,野老更不能緻,或者不勝巨甕,思有以難之。
席間別無下酒物,各設一圓碟,分貯金華乾脯、巴達杏仁及鮮梨少許。
且飲且弈,自午至於酉,一局未終,老人遽起曰:「王以角飲見徵,不聞以奕。
請置此,姑酣飲以副成命。
」蓋已預計負一子半矣。
王笑從之,以手亂局,促左右進酒。
內侍曰:「甕罄。
」回視老人,神色自若也。
王曰:「爾飲誠豪,然亦未足以勝我。
」對曰:「王之量,包涵萬物,於以上佐天子,緻昇平。
若杯杓之間,終讓野人一籌。
」王不服。
曰:「今猶有說。
」王曰:「何如?」乃指肴碟以對,謂王貴人也,珍錯之奉,度已饜足,非若村野,初嘗異味。
今王食乾脯略盡,杏仁亦過半,野人不然。
以此言之,王固以貴下賤,大得民也。
王爽然,留之匝月,仍賚巨金使返,並為告巡撫,飭所司以時存問。
河南信陽州北鄉有一農,亦酒豪,剌史將為王緻之。
奉行不善,籤差傳提,懼不欲行。
胥徒揮斥叫號,勢洶洶若捕巨盜。
農有邁父,已病踰月,驚悸遂死。
家人典其所有田二畝,賂蠹役,詭報病故,乃免。
惠天牧背誦封禪文 惠天牧初生時,父夢東裡楊文貞公來謁,遂名士奇。
年十二,善為詩,有「柳未成陰夕照多」之句,為名流所激賞。
弱冠,補諸生,或戲謂之曰:「卿熟《史記》、《漢書》,試為我誦封禪文。
」即應聲朗誦終篇,略無譌脫。
王虎兒三歲誦唐詩 王文簡公士禎幼子,小字虎兒,三歲能誦唐詩百首。
年羹堯解三字經 年羹堯七歲,父延師教之讀,開學日,師授以《三字經》,即問其師曰:「人之初,性本善,其解如何?」師曰:「人之初生,性質本美,所有惡人,皆日後受社會之薰染而成。
」年曰:「我意不然。
初生之人,性質皆惡,必有人教之,以漸而改。
苟不然者,吾父何必請先生來教我乎?」師默然。
又一日,讀《千字文》,亦問曰:「天地玄黃,其解如何?」師曰:「天玄色,地黃色。
」年又曰:「地果黃。
天青色,有時或蒼色,至下雨時亦灰色,固無玄色也。
」 章言在以筆狀顴額鬚眉 仁和章言在,名谷,幼從塾師學,師出,有友訪之,比歸,羣兒告以客至,而忘其姓氏。
師怒,呵羣兒。
章曰:「師毋怒,我猶能約略記之。
」因以筆狀其顴額鬚眉,栩栩然也。
師見而笑曰:「是得非某乎?」已而叩之,果然。
王文簡前身為高麗國王 王文簡前身為高麗國王。
將誕之夕,有人止村廟中,見途中羽葆鼓吹,儀衞甚盛。
其人駭懼,詢之從者,雲:「高麗國王降生新城王家。
」其人素善封翁,急入城探訪,文簡已墮地矣。
王文簡目覽文書口決報 王文簡為揚州司李時,地殷務劇,座客日滿。
晨起,坐堂皇,目覽文書,口決報,呼謈之聲沸耳,案牘成於手中。
及放衙,召客刻燭賦詩,清言霏霏,久而不絕。
座客見而詫曰:「王公真天才也。
」 閻百詩先魯後敏 阮應韶之父,少時與閻百詩同受業於靳茶坡。
日暮,各抱書歸,閻愚魯,獨吟不置,必背誦如翻水乃已。
後發憤,將書拆散,讀一頁,輒用麵糊黏幾,背誦既熟,即焚之,終身不再讀。
一夕,胸前膈下豁然洞開,若有聲震耳,後閱書,一過目即成誦。
嘗集陶貞白、皇甫士安語題其柱曰:「一物不知,以為深恥;遭人而問,少有寧日。
」 或謂閻幼時口吃資鈍,讀書至千百過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