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量類
關燈
小
中
大
善之。
世宗準明裔襲封 雍正癸卯,世宗於聖祖書笥中檢出未發諭旨一道,以明太祖崛起布衣,統一方夏,經文緯武,漢、唐、宋諸君之所未能及,其後嗣亦未有如前代荒淫暴虐亡國之跡,欲大廓成例,訪求支派一人,量授官職,以奉春秋陳薦,仍令世襲。
甲辰,遂封朱之璉為一等侯,入漢軍正白旗。
鄂文端讀書達旦 鄂文端公爾泰嘗閱兵雒容,會日暮,大雨,從者失道,供給不繼。
獨危坐草室中,讀書達旦,無慍色。
陳木齋以正艙讓人 江右陳木齋侍郎守創居官清介,雍正某年,以詿誤罷倉場侍郎,居京師數載,幾不能舉火。
庚戌冬,蒙恩放歸,及登舟,則有一商人在焉。
商所出賃錢略多於陳,陳遂以正艙讓之,而自與一僕居頭艙。
時陳行李蕭然,商意頗輕之,亦不問為誰也。
至淮上,總河嵇筠遣人以名刺緻意,商猶茫然。
未幾,淮安守以腰輿往迎,始大駭,知為陳,旋匿去。
然陳自以所出錢少,宜讓以正艙,不介意也。
高宗命補載史可法書 高宗嘗閱《睿忠王傳》,以緻明史忠正公可法書未載回劄,因命將內閣庫中所存原稿檢以補載。
法時帆謂睿王之書乃李舒章雯捉刀。
雯,江蘇人,順治初曾宮內閣中書舍人。
答書為侯朝宗方域之筆。
二人皆當時文章巨手,故緻書察時明理,答書義正辭嚴,不惟頡頏一時,洵足並傳千古也。
高宗優容鄂忠烈國柱 高宗雖厭滿人之沿襲漢俗,然遇宿儒耆學,亦優容之。
鄂忠烈公容安不諳滿語,上原加任使,未嘗因一眚廢棄。
國太僕柱校射禁庭,褒衣大冠,侍衞有望之而笑者,上曰:「汝莫姍笑,彼儒士能持弓校射,不忘舊俗,殊可嘉也。
」 阿文成容嶽鍾琪 阿文成公桂從征金川時,曾被大將軍嶽襄勤公鍾琪參劾獲咎。
其後文成總督雲貴,襄勤適任雲南提督,心常惴惴。
文成偶詠詩示之雲:「鳴鏑一聲山響答,長空飛鳥漫相疑。
」襄勤始釋然。
阿文成道歉於李榮吉 阿文成奉命堵青龍岡工,副將李榮吉以為進占得占,大工所深忌,宜緩之,得實而後進,以防陡蟄。
文成斥其撓眾,急趣之。
既合龍,文武皆賀,惟榮吉不至。
召之,則於壩上再拜使者曰:「為榮吉謝公相,壩實未固,榮吉不敢賀。
」乃督土料追壓。
閱兩日,竟不守。
文成中夜聞壩蟄,馳至,榮吉已掛纜落水。
文成令曰:「能生之者,官擢二等,兵吏賞千金。
」未幾,舁榮吉至,文成垂涕親去其溼衣,以上賜黑狐端罩護之,良久始甦。
乃道歉忱,尋即自劾,而薦榮吉。
阿文成馬逸不愁 阿文成有上賜馬,一日,脫疆去,圉人入告。
方觀書,曰:「覓之。
」既獲,復命,徐曰:「好。
」讀書如故,不怒也。
梁文恪犯而不校 會稽梁文恪公國治,乾隆戊辰狀元,入直南書房,累任學使,後以粵東事免,尋被簡為湖南巡撫。
嘗出巡,州縣具供張,家丁索賄不遂,故阻膳脯以激之使怒。
枵腹終日,初無怨容,亦不知為奴所紿也。
及入樞垣,和珅以其懦弱,有意揶揄之,至用佩刀為薙其髮,以為笑樂,亦不與校。
朱石君賴盃水解圍 大興朱文正公珪與兄竹君學士筠對弈,家人以茶至,誤觸文正衣,盡溼。
文正起,顧學士笑曰:「幾為兄敗矣,賴此盃水解圍耳。
」 王西莊恕酒人 嘉定王西莊閣學鳴盛,乾隆甲戌榜眼,官至內閣學士。
尋丁內艱歸,遂不出,家居三十年。
有無賴子與人賭勝,乘醉罵其門,閽人不能忍,力止之。
次日,無賴子酒醒,其母挈之登堂請罪,笑謝之曰:「昨汝酒醉,我固不怪,惟以後若醉而罵他人,恐獲咎耳。
」無賴子惶恐而歸,戒酒終身,卒無事。
彭定求鋸樓柱 乾隆時,彭定求家中建樓,已立柱矣,有友過訪,述堪輿家言,謂樓太高,固無礙於本宅,第未免有礙鄰家耳。
彭曰:「此甚易,將柱鋸去尺許,即無礙。
」友曰:「公自築樓,當自謀安適,何必為鄰計?」彭曰:「樓稍卑,儘可安居,何必妨及鄰家。
」竟鋸去之。
劉綸被人呼名 乾隆時,常州某太守頗鋒厲,一日,呵殿出門,聞途人有直呼其名者,大怒,飭役鎖拏,絏之回署,繫於獄。
時武進劉繩庵相國綸方讀《禮》家居,微聞其事,適太守往謁之,坐定,語之曰:「此地愚民不諳體制,我有時外出,人皆呼我為劉綸也,亦聽之耳。
」太守爽然,回署立釋之。
劉賓門罷潘姓輸魚 漁家多畜鸕鶿以捕魚,湘潭潘某,明末時,官武弁,隸統兵官同邑劉髦嗣部下。
一日,犯令當誅,劉惜其勇,曲宥之。
後戰死,子孫以漁為業,然皆感劉恩,每年開網,凡三日內所得魚,悉以輸劉。
乾隆朝,劉族益繁,潘仍照常供應不稍衰也。
至劉之五世孫賓門太史時,始罷其饋以全祖德。
姚立德協守東昌之鎮靜 乾隆甲午,山東王倫之亂,姚立德方官河督,值東撫徐績勦匪不克,退駐東昌府城,姚與之協籌守禦。
府東門外人煙輻輳,為南北往來水衢,匪傳檄某日攻城。
先一夕,東廂火起,徐疑匪至,登城,促令放礮。
姚曰:「事未得實,萬有一誤,則城外生靈塗炭,民心惶變,恐失城不待賊至矣。
」相持不已。
徐欲手自然火,姚從後掣其肘。
未幾,報至,則民居失火,非匪也。
徐揖謝姚,姚曰:「君志在急滅賊,不暇思耳。
」人服其雅量。
雷翠庭恕茶遲至 寧化雷翠庭副憲鋐立朝謇諤,貞介絕塵,其雅量亦不可及。
家居時,客至,三呼從人捧茶來,未應,雷怡然。
或問之,曰:「若輩在吾家,廩給薄,自懈於趨承耳。
」 某方伯有一字師 乾隆時,其方伯蒞浙,見文牘有「鼈子亹」三字,投牘於地曰:「此明明是亹字,何得誤讀為門耶?」一吏從容拾牘,援《大雅?鷖鳧》之說以進曰:「舊注亹音門,謂水流峽中,兩峯如門也。
」方伯憮然曰:「微子,幾誤乃公事!子即吾一字師也。
」 吳穀人任人負桌 錢塘吳穀人祭酒錫麒,乾隆乙未通籍,時其家適以中元延僧放燄口,事畢,僕攜雜物進內,有供寒林大士之半桌尚置門外,偷兒乘間竊負而去。
僕出求桌,不得,詢諸人。
吳方默坐廳事,應曰:「適見一人負去矣。
」僕曰:「何不呼?」吳曰:「其人已負去,呼之,奈若人何?」 沈文愨購物不論價 長洲沈文愨公德潛官至禮部尚書,以詩受知高宗。
少時家貧,不蓄僮僕,晨必攜一筐,自購物於市。
售者索值若幹,悉照給,不稍與爭。
久之,市人知其寬厚,亦無有敢欺之者。
董文敏不念舊惡 上元董文敏公教曾以乾隆丁未通籍,當未第時,貧甚,舉拔貢,入都朝考,徒步襥被,自負而往。
至邗上,遇一舟,時尚熱,力憊,求附載。
榜人為請於艙中客,許之。
董坐舵旁,朝夕朗誦不輟。
榜人私語艙中為巨紳某公子兄弟甲乙赴京應試者,勿相擾。
董讀如故。
艙中客方以飲酒度曲為樂,果厭之。
兩少年出,呵問:「爾何人?」具述名姓,並言將應試,遽嗤之曰:「爾寒乞如是,亦欲赴試求名耶?」狎客等從而和之。
董不能堪,負氣奔岸,又走數百裡,勉賃小車抵都,朝考列二等,授小京官。
旋鄉會試聯捷,中探花,授職編修,數年京察,由監司洊擢四川布政使。
某公子甲方以貳尹同官一省,憶及前事,不自安,謀引退。
董聞之,召之入見,好言慰之。
詢其弟乙,則已死,乃笑語之曰:「韓信不讎胯下之辱,餘豈不逮古人,勿以往事介懷也。
」此事嘗於為閩督時自述以戒人,且雲:「當時以負重徒步遠行,至今左膊逢陰雨時輒酸痛也。
」 董文恭宥竊珠奴 富陽董文恭公誥,未冠成進士,入直樞府幾四十年。
和珅當軸,謙沖自居,不為用。
仁宗親政,寵眷日隆,終身無過,時人賢之。
嘗有上賜朝珠,價值數萬,一旦失之,絕不介意,但責有司捕治。
後知為奴所盜,因訓之曰:「餘待汝甚厚,何得為此不肖事?使餘逐汝,終身無倚矣。
」仍令服役。
奴感終身,及董薨,以身殉。
黃南薰以屋地假人 嘉慶甲子,嘉善大水,米價驟騰,縣官令行平糶。
時眾多避匿,黃南薰封翁凱鈞獨以身倡,大暑烈日,持蓋步行,按戶之上下,定米之多寡,罔有漏失,全活甚夥。
嘗以屋旁隙地假人,其後久假不歸,且加辱焉,南薰笑置不問。
又買鄰人之屋,而其屋已先出賃為商店,慮其他徙失利,券垂成,毀之。
李翁謂金鎔有耗 烏程新市鎮李翁饒於資,將嫁女,出赤餘數斤,召匠製奩具。
製畢,權之,幾少其十之二,舉室大譁,謂匠竊金,議欲褫其衣而搜之。
匠初亦嘵嘵置辨,已而面赤不發一言。
適翁自升至,笑曰:「金就鎔,豈無耗。
」以好言慰匠,遣之。
匠歸,其夕即死。
蓋匠實竊金,每夕必攜少許歸。
是日亦藏少許於身,聞將搜之,亟納於口,而不圖爭辨時誤吞之也。
設非翁置而不校,則匠死於翁家,而其家
世宗準明裔襲封 雍正癸卯,世宗於聖祖書笥中檢出未發諭旨一道,以明太祖崛起布衣,統一方夏,經文緯武,漢、唐、宋諸君之所未能及,其後嗣亦未有如前代荒淫暴虐亡國之跡,欲大廓成例,訪求支派一人,量授官職,以奉春秋陳薦,仍令世襲。
甲辰,遂封朱之璉為一等侯,入漢軍正白旗。
鄂文端讀書達旦 鄂文端公爾泰嘗閱兵雒容,會日暮,大雨,從者失道,供給不繼。
獨危坐草室中,讀書達旦,無慍色。
陳木齋以正艙讓人 江右陳木齋侍郎守創居官清介,雍正某年,以詿誤罷倉場侍郎,居京師數載,幾不能舉火。
庚戌冬,蒙恩放歸,及登舟,則有一商人在焉。
商所出賃錢略多於陳,陳遂以正艙讓之,而自與一僕居頭艙。
時陳行李蕭然,商意頗輕之,亦不問為誰也。
至淮上,總河嵇筠遣人以名刺緻意,商猶茫然。
未幾,淮安守以腰輿往迎,始大駭,知為陳,旋匿去。
然陳自以所出錢少,宜讓以正艙,不介意也。
高宗命補載史可法書 高宗嘗閱《睿忠王傳》,以緻明史忠正公可法書未載回劄,因命將內閣庫中所存原稿檢以補載。
法時帆謂睿王之書乃李舒章雯捉刀。
雯,江蘇人,順治初曾宮內閣中書舍人。
答書為侯朝宗方域之筆。
二人皆當時文章巨手,故緻書察時明理,答書義正辭嚴,不惟頡頏一時,洵足並傳千古也。
高宗優容鄂忠烈國柱 高宗雖厭滿人之沿襲漢俗,然遇宿儒耆學,亦優容之。
鄂忠烈公容安不諳滿語,上原加任使,未嘗因一眚廢棄。
國太僕柱校射禁庭,褒衣大冠,侍衞有望之而笑者,上曰:「汝莫姍笑,彼儒士能持弓校射,不忘舊俗,殊可嘉也。
」 阿文成容嶽鍾琪 阿文成公桂從征金川時,曾被大將軍嶽襄勤公鍾琪參劾獲咎。
其後文成總督雲貴,襄勤適任雲南提督,心常惴惴。
文成偶詠詩示之雲:「鳴鏑一聲山響答,長空飛鳥漫相疑。
」襄勤始釋然。
阿文成道歉於李榮吉 阿文成奉命堵青龍岡工,副將李榮吉以為進占得占,大工所深忌,宜緩之,得實而後進,以防陡蟄。
文成斥其撓眾,急趣之。
既合龍,文武皆賀,惟榮吉不至。
召之,則於壩上再拜使者曰:「為榮吉謝公相,壩實未固,榮吉不敢賀。
」乃督土料追壓。
閱兩日,竟不守。
文成中夜聞壩蟄,馳至,榮吉已掛纜落水。
文成令曰:「能生之者,官擢二等,兵吏賞千金。
」未幾,舁榮吉至,文成垂涕親去其溼衣,以上賜黑狐端罩護之,良久始甦。
乃道歉忱,尋即自劾,而薦榮吉。
阿文成馬逸不愁 阿文成有上賜馬,一日,脫疆去,圉人入告。
方觀書,曰:「覓之。
」既獲,復命,徐曰:「好。
」讀書如故,不怒也。
梁文恪犯而不校 會稽梁文恪公國治,乾隆戊辰狀元,入直南書房,累任學使,後以粵東事免,尋被簡為湖南巡撫。
嘗出巡,州縣具供張,家丁索賄不遂,故阻膳脯以激之使怒。
枵腹終日,初無怨容,亦不知為奴所紿也。
及入樞垣,和珅以其懦弱,有意揶揄之,至用佩刀為薙其髮,以為笑樂,亦不與校。
朱石君賴盃水解圍 大興朱文正公珪與兄竹君學士筠對弈,家人以茶至,誤觸文正衣,盡溼。
文正起,顧學士笑曰:「幾為兄敗矣,賴此盃水解圍耳。
」 王西莊恕酒人 嘉定王西莊閣學鳴盛,乾隆甲戌榜眼,官至內閣學士。
尋丁內艱歸,遂不出,家居三十年。
有無賴子與人賭勝,乘醉罵其門,閽人不能忍,力止之。
次日,無賴子酒醒,其母挈之登堂請罪,笑謝之曰:「昨汝酒醉,我固不怪,惟以後若醉而罵他人,恐獲咎耳。
」無賴子惶恐而歸,戒酒終身,卒無事。
彭定求鋸樓柱 乾隆時,彭定求家中建樓,已立柱矣,有友過訪,述堪輿家言,謂樓太高,固無礙於本宅,第未免有礙鄰家耳。
彭曰:「此甚易,將柱鋸去尺許,即無礙。
」友曰:「公自築樓,當自謀安適,何必為鄰計?」彭曰:「樓稍卑,儘可安居,何必妨及鄰家。
」竟鋸去之。
劉綸被人呼名 乾隆時,常州某太守頗鋒厲,一日,呵殿出門,聞途人有直呼其名者,大怒,飭役鎖拏,絏之回署,繫於獄。
時武進劉繩庵相國綸方讀《禮》家居,微聞其事,適太守往謁之,坐定,語之曰:「此地愚民不諳體制,我有時外出,人皆呼我為劉綸也,亦聽之耳。
」太守爽然,回署立釋之。
劉賓門罷潘姓輸魚 漁家多畜鸕鶿以捕魚,湘潭潘某,明末時,官武弁,隸統兵官同邑劉髦嗣部下。
一日,犯令當誅,劉惜其勇,曲宥之。
後戰死,子孫以漁為業,然皆感劉恩,每年開網,凡三日內所得魚,悉以輸劉。
乾隆朝,劉族益繁,潘仍照常供應不稍衰也。
至劉之五世孫賓門太史時,始罷其饋以全祖德。
姚立德協守東昌之鎮靜 乾隆甲午,山東王倫之亂,姚立德方官河督,值東撫徐績勦匪不克,退駐東昌府城,姚與之協籌守禦。
府東門外人煙輻輳,為南北往來水衢,匪傳檄某日攻城。
先一夕,東廂火起,徐疑匪至,登城,促令放礮。
姚曰:「事未得實,萬有一誤,則城外生靈塗炭,民心惶變,恐失城不待賊至矣。
」相持不已。
徐欲手自然火,姚從後掣其肘。
未幾,報至,則民居失火,非匪也。
徐揖謝姚,姚曰:「君志在急滅賊,不暇思耳。
」人服其雅量。
雷翠庭恕茶遲至 寧化雷翠庭副憲鋐立朝謇諤,貞介絕塵,其雅量亦不可及。
家居時,客至,三呼從人捧茶來,未應,雷怡然。
或問之,曰:「若輩在吾家,廩給薄,自懈於趨承耳。
」 某方伯有一字師 乾隆時,其方伯蒞浙,見文牘有「鼈子亹」三字,投牘於地曰:「此明明是亹字,何得誤讀為門耶?」一吏從容拾牘,援《大雅?鷖鳧》之說以進曰:「舊注亹音門,謂水流峽中,兩峯如門也。
」方伯憮然曰:「微子,幾誤乃公事!子即吾一字師也。
」 吳穀人任人負桌 錢塘吳穀人祭酒錫麒,乾隆乙未通籍,時其家適以中元延僧放燄口,事畢,僕攜雜物進內,有供寒林大士之半桌尚置門外,偷兒乘間竊負而去。
僕出求桌,不得,詢諸人。
吳方默坐廳事,應曰:「適見一人負去矣。
」僕曰:「何不呼?」吳曰:「其人已負去,呼之,奈若人何?」 沈文愨購物不論價 長洲沈文愨公德潛官至禮部尚書,以詩受知高宗。
少時家貧,不蓄僮僕,晨必攜一筐,自購物於市。
售者索值若幹,悉照給,不稍與爭。
久之,市人知其寬厚,亦無有敢欺之者。
董文敏不念舊惡 上元董文敏公教曾以乾隆丁未通籍,當未第時,貧甚,舉拔貢,入都朝考,徒步襥被,自負而往。
至邗上,遇一舟,時尚熱,力憊,求附載。
榜人為請於艙中客,許之。
董坐舵旁,朝夕朗誦不輟。
榜人私語艙中為巨紳某公子兄弟甲乙赴京應試者,勿相擾。
董讀如故。
艙中客方以飲酒度曲為樂,果厭之。
兩少年出,呵問:「爾何人?」具述名姓,並言將應試,遽嗤之曰:「爾寒乞如是,亦欲赴試求名耶?」狎客等從而和之。
董不能堪,負氣奔岸,又走數百裡,勉賃小車抵都,朝考列二等,授小京官。
旋鄉會試聯捷,中探花,授職編修,數年京察,由監司洊擢四川布政使。
某公子甲方以貳尹同官一省,憶及前事,不自安,謀引退。
董聞之,召之入見,好言慰之。
詢其弟乙,則已死,乃笑語之曰:「韓信不讎胯下之辱,餘豈不逮古人,勿以往事介懷也。
」此事嘗於為閩督時自述以戒人,且雲:「當時以負重徒步遠行,至今左膊逢陰雨時輒酸痛也。
」 董文恭宥竊珠奴 富陽董文恭公誥,未冠成進士,入直樞府幾四十年。
和珅當軸,謙沖自居,不為用。
仁宗親政,寵眷日隆,終身無過,時人賢之。
嘗有上賜朝珠,價值數萬,一旦失之,絕不介意,但責有司捕治。
後知為奴所盜,因訓之曰:「餘待汝甚厚,何得為此不肖事?使餘逐汝,終身無倚矣。
」仍令服役。
奴感終身,及董薨,以身殉。
黃南薰以屋地假人 嘉慶甲子,嘉善大水,米價驟騰,縣官令行平糶。
時眾多避匿,黃南薰封翁凱鈞獨以身倡,大暑烈日,持蓋步行,按戶之上下,定米之多寡,罔有漏失,全活甚夥。
嘗以屋旁隙地假人,其後久假不歸,且加辱焉,南薰笑置不問。
又買鄰人之屋,而其屋已先出賃為商店,慮其他徙失利,券垂成,毀之。
李翁謂金鎔有耗 烏程新市鎮李翁饒於資,將嫁女,出赤餘數斤,召匠製奩具。
製畢,權之,幾少其十之二,舉室大譁,謂匠竊金,議欲褫其衣而搜之。
匠初亦嘵嘵置辨,已而面赤不發一言。
適翁自升至,笑曰:「金就鎔,豈無耗。
」以好言慰匠,遣之。
匠歸,其夕即死。
蓋匠實竊金,每夕必攜少許歸。
是日亦藏少許於身,聞將搜之,亟納於口,而不圖爭辨時誤吞之也。
設非翁置而不校,則匠死於翁家,而其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