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智類
關燈
小
中
大
數百人,將何以舉大事?兗沂曹道距此甚近,帥兵來剿,是卵石之勢也。
若困守孤城,直坐以待斃耳。
君等可先去,我當至各村糾集數百人,庶可成事。
」賊以為然,棄城去。
高奔告各署,僅一武弁,與之商,召集兵民,閉城,城遂完,高自投案,卒免於罪。
穆宗知肅順有異志 穆宗天資英敏,即位時方八歲,知肅順有異志,嘗戲以小刀割菜,呼曰:「殺肅順,剮肅順。
」及見肅,亦周旋無異他人,故肅不之疑也。
左文襄力斥眾論 光緒初,帕夏之未平也,左文襄肅清關內,禡旗啟行。
英使威妥瑪居間調停,倡議封帕夏為外藩,朝士和之,并為一談。
文襄獨引邊荒艱鉅為己任,力斥眾論,而西域遂平。
左文襄見幾而作 左文襄公宗棠入都,僦居東安門內之石鼓閣,其時蓋以節度入樞密也。
初亦銳意欲有所為,而成例具在,絲毫難於展布,且陳奏發行,急於星火,無暇推敲,又有明日上章,而今日甫定稿者,有所建白,為同僚所尼,多中輟。
所以文襄入值未幾,即力疏求去,殆亦見幾而作歟? 曾惠敏夫人賽會急智 曹惠敏公紀澤使英時,夫人從之,嘗與彼都人士相酬酢。
一日,諸貴婦公議,翌日各出所有列會,供人遊覽,以得酬多者勝。
貴婦多富豪,夫人自知不敵,歸商於惠敏。
惠敏殊躊躇,顧又不能毀約。
屆時,夫人挈龍井茶葉以往,是日酷熱,遊者疲而渴,夫人乘時煎茶進,遊者大悅,競擲以資,會既,夫人得酬獨多。
焉敢重為社會之蠹 錢塘徐印香舍人恩綬浮沈下僚,安貧樂道,湘陰左文襄公宗棠、湘鄉蔣果敏公益澧及合肥李筱荃制軍瀚章先後欲疏薦之,輒謝勿受。
任邱邊竹潭鹺尹葆樞嘗勸之,則曰:「吾無經世才,不欲以牧令自效,焉敢朘削膏脂,重為杜會之蠹乎?即此以言,已為分利之人,方滋愧焉。
」吳縣俞小甫通守廷瑛聞而語人曰:「徐君其真明智乎!」 沈文肅慮西人見底蘊 同治甲戌、光緒乙亥間,日本與臺灣生番搆釁,侯官沈文肅公葆楨奉命巡臺,晤日本司令官西鄉從道,告以兩國海軍方萌芽,不宜遽開戰,為西人盡見底蘊,不如各歸,益自治軍,二十年以後可相見也。
西鄉大感動,遂罷兵。
及移督兩江,奏定各行省歲協南北洋二百萬兩,專儲海軍用,期以十年成南北粵三洋大軍。
又恐緩不及事,先助北洋四百萬令成軍。
於是購製鎮遠、定遠鐵甲兩艦,鎮東、鎮泰、鎮南、鎮北四礮艦。
己卯,日本滅琉球,北洋增購緻遠、靖遠、經遠、來遠四艦,雇琅威理督操。
及頤和園工興,海軍費二千餘萬盡輸之,南洋前積費數百萬亦為左文襄公宗棠移治朱家山河工。
甲午戰後,文肅孫翊清赴日閱兵,西鄉從道猶在,語栩清曰:「日本海軍之有今日,不敢忘令祖之贈言,惜其人不再見。
且貴國任事者,不能完其遺志,尤可惜也。
」 張文襄不奉偽詔 凡上飭下曰仰,惟官文書則然,未聞見於諭旨者,諭旨則用著字。
光緒庚子拳匪之變,矯詔南中疆吏讐逐外人,五月某日,鄂督張文襄公之洞奉廷寄,有「仰該督撫等」雲雲,故一望而知其為矯詔也,不奉詔之計益決。
劉葆真知拳禍 武進劉葆真太史可毅為光緒壬辰會元,庚子,從事京師大學堂,見拳亂之亟,憂之,乃言於許竹篔侍郎景澄曰:「此非義民也,不戢,將有大禍。
」尋挈其家屬徙通州,拳遇之於途,識之,遂及於難。
汪氏女知前途之憂 輪迴宿命之說,本自不誣,西藏、青海喇嘛近世尚有擅斯術者,但必避人避世,修持於青海中之二島耳。
光緒時有汪孟平者,官河南周家口同知,生數女。
其季女幼而好道,善文字,不教而能。
家固多藏書,女悉發篋,擇其關於道術者讀之。
孟平欲為議婚,女知之,曰:「兒再來人也,幸夙因不昧,二十歲後即入山學道,今暫寄於此。
必苦相迫者,當委蛻去耳。
」孟平以其年幼,姑置之。
孟平倜儻自喜,好聲色,年五十,猶納雛妓為妾,夫人阻之不得,時牴牾。
女勸母曰:「去之可耳。
人世事如朝露,何戀此旦夕為!」於是夫人託辭歸寧,攜女去。
時女年未二十,孟平遣幹僕數輩具車馬送之。
行數舍,女在逆旅中,一日晨起,叱僕使歸,詞意決絕,眉稜威毅,狀若劍客,僕震懾不敢抗,惟顧夫人,夫人無一言。
僕退,羣議曰:「女公子素和易,何忽駭人乃爾?然失夫人與女,責任在吾儕,將何以報?盍陽去而陰尾之。
」是日,女侍母登車,命禦者曰:「聽我命,左則左,右則右。
」禦者不敢違。
車行山野,女左右揮,若甚悉者。
自汴入陝,至華山下,女令母暫寓旅舍,先入山覓地。
已而女至,曰:「得之矣。
」驅車入山。
行數裡,車馬不前,女命禦者負行李以從,而自扶母,緣層崖數疊,至一潭,水清若鏡,潭側一石洞,委裝於內,遣禦者去,遂居之。
僕偵得實,歸白孟平。
孟平大驚,知不能挽,乃使人以芻米之屬周給之。
年餘,夫人病卒,女葬之山中,親負土為墳。
庚子拳匪變起,周家口亦燬一教堂,孟平緣是罣吏議,罷官歸。
甫抵家,女慰藉之函亦至,並隱約及辛亥事,且謂前途之憂方大也。
有乳嫗,女幼時嘗得其鞠養,以孟平命往視,宿山中三日。
言女已辟穀,惟啖黃精,石洞無門,編枝為籬,夜有豹臥籬外,巨若牛,而見女則馴如犬。
女嘗引嫗遊山中,見石洞數十所,或有人,或無人,其在者皆女子,雲有自明末來者,相見亦不甚為禮也。
陸太君不佞佛 光、宣間,錢塘徐印香舍人恩綬之繼室仁和陸太君玉珍居滬上,不持齋而有時茹素,不念佛而終日看經。
女琳、子婦何墨君嘗進言曰:「老年血氣衰,宜肉食,觀書恐耗目力。
」太君則曰:「食植物者多壽,觀書以養心耳。
吾非佞佛也,毋多言!」 新嫁娘知偷兒 蘇州某姓嫁女,奩具豐,觀者如市,夫家亦豪富,有賊見而涎之矣。
婚夕,客散,新郎倦而睡,新婦亦卸裝將寢,瞥見牀下有人,疑為鬧房者。
蓋吳有鬧房之俗,新婚三日內,戚好張讌設飲,嘗至達旦,甚有隱匿幙間牀下,竊聽新人私語為噱。
及見其人以刀剖地上榛栗,知為偷兒,遂搴帳語郎曰:「我欲溲而器滲,奈何?」郎曰:「夜深矣,明日設法補之。
」婦曰:「試探姑睡否?如尚未也,將往謁姑。
」郎如言,女即使郎移燭出,而下鍵於門,詣姑言其狀,謂賊匿此,必有接贓者在外,可潛諭廝養。
於是舉家健丁持械而至,賊不及防,遂就擒,並其黨盡數捕得而送之官。
林生妻預設米肆 有林生者,家中資,而性嗜博,父母時訓之,始稍斂抑。
及父母亡,遂無所顧忌,家事悉委其妻。
妻固賢而有才識者,勸之不聽,乃密與其母家兄嫂謀曰:「妹夫沈湎於此,將來必至蕩產傾家,妹有金資少許,欲託兄嫂代為經營,以免他日饑寒。
」兄固長者,然之,為設一米肆。
林不知也,惟嗜賭如故,逋負叢集,鬻田產以償。
久之,饔飱不濟,乃就商於妻兄,妻兄曰:「為今之計,謀生為急。
僕設有米鋪,將延一司會計者,誠能改行,不妨即任此事,月可得金若幹。
」林乃自矢以後不賭,遂延之往。
及數年後,妻兄見其無他,始明告之。
白棉線知聊齋為憤世勸世之作 白棉線,李氏女,泗水倡也。
姿不甚都,善脩飾,以能周急濟困,由是名遂振,茶商、鹽販日造其門。
所得纏頭資,買泗水田數十畝,賃隣境宅一區,將為終老計。
亡何,病,田宅皆被人佔,或為之不平曰:「何不訟?」棉線從容言曰:「吾所得,皆不義財,聽之可也。
」暇則聽人講說古事,聞忠孝節義則淚涔涔下,有身墮泥犁追悔莫及之慨。
尤喜聽人說《聊齋誌異》,凡所合意,必請重宣以記之。
客或詰之曰:「卿喜狐乎,喜鬼乎?」棉線笑曰:「煌煌宇宙,何狐何鬼,此蒲留仙憤世語也,勸世文也。
蒲因君子道消,託言比興,何得以稗官野史而忽之耶?」客將更有問,棉線倦而倚幾酣睡矣。
劉桂慶了然去來 京伶劉桂慶工王帽戲,一日,赴內城某宅演劇,侵曉歸,而語其家人曰:「吾心如落葉空山,了無歸宿,恐將逝矣。
」家人以為誕。
劉偃息在牀,日加午,遽卒。
此殆了然於去來者歟? 智僕成人之美 禦史某以清節著於時,一日宴客,見一妓有殊色,席散,遂命僕喚之,既而忽自悔曰:「某不得無禮。
」急命人呼僕返。
僕從屏後轉出,某曰:「汝未去耶?」僕曰:「吾事公久,未見有此舉動,度公之必悔也,是以未去。
」某喜甚,重賞之。
錢邦彥聆音知兵禍 聲音之道,感人至微。
錢俊甫拔貢邦彥以朝考入都,見京朝士夫卑鄙齷齪,拂袖而歸,在鄉授徒自給,布衣脫粟,宴如也。
宣統庚戌,偶入城,聞警局掌號聲,忽歎曰:「將亡矣。
」遇老友某,告之曰:「不出二年,必有兵革之禍,我從此不入城市,君亦宜善自為謀。
」辛亥八月,武昌果起事矣。
楊仁山神明不亂 石埭楊仁山,名文會,以居士而薦佛家尊宿。
父官杭州。
自言十八九時馳逐聲色,二十後始潛心西方聖人之書,屏絕嗜好。
少亦工詩,有「客味鵝兒酒,鄉心燕子魚」句。
宣統辛亥秋,病沒,處分後事,神明不亂。
仁山嘗言:「譚復生臨刑,呼剛毅欲有所言,即此一念,尚須墮入輪迴。
」 村婦殺盜 富川縣僻處廣西邊疆,多崇山峻嶺,羣盜倚之為巢穴。
村婦某生而驍健,有膽識。
嘗孑身歸寧,一盜要於路,婦長跽乞憐,請以釵環代,盜不可,更曰:「願傾吾身所有而與之,何如?」盜曰:「可矣。
」即釋刃,鋪包裹,整置一切。
半晌,婦又曰:「吾解襯衣,請君背我。
」盜信之,急轉身反向,仍料理衣具。
村婦乘隙拾刃,奮力一擊,中其頸部,遂殞。
婦返其物,急奔回。
念遺屍路旁,或且累人,是不可以不一白之,乃自投縣署,訴顛末。
邑令王甲榮嘉其能殺賊也,優禮之,贈額曰「勇比健男」。
此宣統辛亥事也。
若困守孤城,直坐以待斃耳。
君等可先去,我當至各村糾集數百人,庶可成事。
」賊以為然,棄城去。
高奔告各署,僅一武弁,與之商,召集兵民,閉城,城遂完,高自投案,卒免於罪。
穆宗知肅順有異志 穆宗天資英敏,即位時方八歲,知肅順有異志,嘗戲以小刀割菜,呼曰:「殺肅順,剮肅順。
」及見肅,亦周旋無異他人,故肅不之疑也。
左文襄力斥眾論 光緒初,帕夏之未平也,左文襄肅清關內,禡旗啟行。
英使威妥瑪居間調停,倡議封帕夏為外藩,朝士和之,并為一談。
文襄獨引邊荒艱鉅為己任,力斥眾論,而西域遂平。
左文襄見幾而作 左文襄公宗棠入都,僦居東安門內之石鼓閣,其時蓋以節度入樞密也。
初亦銳意欲有所為,而成例具在,絲毫難於展布,且陳奏發行,急於星火,無暇推敲,又有明日上章,而今日甫定稿者,有所建白,為同僚所尼,多中輟。
所以文襄入值未幾,即力疏求去,殆亦見幾而作歟? 曾惠敏夫人賽會急智 曹惠敏公紀澤使英時,夫人從之,嘗與彼都人士相酬酢。
一日,諸貴婦公議,翌日各出所有列會,供人遊覽,以得酬多者勝。
貴婦多富豪,夫人自知不敵,歸商於惠敏。
惠敏殊躊躇,顧又不能毀約。
屆時,夫人挈龍井茶葉以往,是日酷熱,遊者疲而渴,夫人乘時煎茶進,遊者大悅,競擲以資,會既,夫人得酬獨多。
焉敢重為社會之蠹 錢塘徐印香舍人恩綬浮沈下僚,安貧樂道,湘陰左文襄公宗棠、湘鄉蔣果敏公益澧及合肥李筱荃制軍瀚章先後欲疏薦之,輒謝勿受。
任邱邊竹潭鹺尹葆樞嘗勸之,則曰:「吾無經世才,不欲以牧令自效,焉敢朘削膏脂,重為杜會之蠹乎?即此以言,已為分利之人,方滋愧焉。
」吳縣俞小甫通守廷瑛聞而語人曰:「徐君其真明智乎!」 沈文肅慮西人見底蘊 同治甲戌、光緒乙亥間,日本與臺灣生番搆釁,侯官沈文肅公葆楨奉命巡臺,晤日本司令官西鄉從道,告以兩國海軍方萌芽,不宜遽開戰,為西人盡見底蘊,不如各歸,益自治軍,二十年以後可相見也。
西鄉大感動,遂罷兵。
及移督兩江,奏定各行省歲協南北洋二百萬兩,專儲海軍用,期以十年成南北粵三洋大軍。
又恐緩不及事,先助北洋四百萬令成軍。
於是購製鎮遠、定遠鐵甲兩艦,鎮東、鎮泰、鎮南、鎮北四礮艦。
己卯,日本滅琉球,北洋增購緻遠、靖遠、經遠、來遠四艦,雇琅威理督操。
及頤和園工興,海軍費二千餘萬盡輸之,南洋前積費數百萬亦為左文襄公宗棠移治朱家山河工。
甲午戰後,文肅孫翊清赴日閱兵,西鄉從道猶在,語栩清曰:「日本海軍之有今日,不敢忘令祖之贈言,惜其人不再見。
且貴國任事者,不能完其遺志,尤可惜也。
」 張文襄不奉偽詔 凡上飭下曰仰,惟官文書則然,未聞見於諭旨者,諭旨則用著字。
光緒庚子拳匪之變,矯詔南中疆吏讐逐外人,五月某日,鄂督張文襄公之洞奉廷寄,有「仰該督撫等」雲雲,故一望而知其為矯詔也,不奉詔之計益決。
劉葆真知拳禍 武進劉葆真太史可毅為光緒壬辰會元,庚子,從事京師大學堂,見拳亂之亟,憂之,乃言於許竹篔侍郎景澄曰:「此非義民也,不戢,將有大禍。
」尋挈其家屬徙通州,拳遇之於途,識之,遂及於難。
汪氏女知前途之憂 輪迴宿命之說,本自不誣,西藏、青海喇嘛近世尚有擅斯術者,但必避人避世,修持於青海中之二島耳。
光緒時有汪孟平者,官河南周家口同知,生數女。
其季女幼而好道,善文字,不教而能。
家固多藏書,女悉發篋,擇其關於道術者讀之。
孟平欲為議婚,女知之,曰:「兒再來人也,幸夙因不昧,二十歲後即入山學道,今暫寄於此。
必苦相迫者,當委蛻去耳。
」孟平以其年幼,姑置之。
孟平倜儻自喜,好聲色,年五十,猶納雛妓為妾,夫人阻之不得,時牴牾。
女勸母曰:「去之可耳。
人世事如朝露,何戀此旦夕為!」於是夫人託辭歸寧,攜女去。
時女年未二十,孟平遣幹僕數輩具車馬送之。
行數舍,女在逆旅中,一日晨起,叱僕使歸,詞意決絕,眉稜威毅,狀若劍客,僕震懾不敢抗,惟顧夫人,夫人無一言。
僕退,羣議曰:「女公子素和易,何忽駭人乃爾?然失夫人與女,責任在吾儕,將何以報?盍陽去而陰尾之。
」是日,女侍母登車,命禦者曰:「聽我命,左則左,右則右。
」禦者不敢違。
車行山野,女左右揮,若甚悉者。
自汴入陝,至華山下,女令母暫寓旅舍,先入山覓地。
已而女至,曰:「得之矣。
」驅車入山。
行數裡,車馬不前,女命禦者負行李以從,而自扶母,緣層崖數疊,至一潭,水清若鏡,潭側一石洞,委裝於內,遣禦者去,遂居之。
僕偵得實,歸白孟平。
孟平大驚,知不能挽,乃使人以芻米之屬周給之。
年餘,夫人病卒,女葬之山中,親負土為墳。
庚子拳匪變起,周家口亦燬一教堂,孟平緣是罣吏議,罷官歸。
甫抵家,女慰藉之函亦至,並隱約及辛亥事,且謂前途之憂方大也。
有乳嫗,女幼時嘗得其鞠養,以孟平命往視,宿山中三日。
言女已辟穀,惟啖黃精,石洞無門,編枝為籬,夜有豹臥籬外,巨若牛,而見女則馴如犬。
女嘗引嫗遊山中,見石洞數十所,或有人,或無人,其在者皆女子,雲有自明末來者,相見亦不甚為禮也。
陸太君不佞佛 光、宣間,錢塘徐印香舍人恩綬之繼室仁和陸太君玉珍居滬上,不持齋而有時茹素,不念佛而終日看經。
女琳、子婦何墨君嘗進言曰:「老年血氣衰,宜肉食,觀書恐耗目力。
」太君則曰:「食植物者多壽,觀書以養心耳。
吾非佞佛也,毋多言!」 新嫁娘知偷兒 蘇州某姓嫁女,奩具豐,觀者如市,夫家亦豪富,有賊見而涎之矣。
婚夕,客散,新郎倦而睡,新婦亦卸裝將寢,瞥見牀下有人,疑為鬧房者。
蓋吳有鬧房之俗,新婚三日內,戚好張讌設飲,嘗至達旦,甚有隱匿幙間牀下,竊聽新人私語為噱。
及見其人以刀剖地上榛栗,知為偷兒,遂搴帳語郎曰:「我欲溲而器滲,奈何?」郎曰:「夜深矣,明日設法補之。
」婦曰:「試探姑睡否?如尚未也,將往謁姑。
」郎如言,女即使郎移燭出,而下鍵於門,詣姑言其狀,謂賊匿此,必有接贓者在外,可潛諭廝養。
於是舉家健丁持械而至,賊不及防,遂就擒,並其黨盡數捕得而送之官。
林生妻預設米肆 有林生者,家中資,而性嗜博,父母時訓之,始稍斂抑。
及父母亡,遂無所顧忌,家事悉委其妻。
妻固賢而有才識者,勸之不聽,乃密與其母家兄嫂謀曰:「妹夫沈湎於此,將來必至蕩產傾家,妹有金資少許,欲託兄嫂代為經營,以免他日饑寒。
」兄固長者,然之,為設一米肆。
林不知也,惟嗜賭如故,逋負叢集,鬻田產以償。
久之,饔飱不濟,乃就商於妻兄,妻兄曰:「為今之計,謀生為急。
僕設有米鋪,將延一司會計者,誠能改行,不妨即任此事,月可得金若幹。
」林乃自矢以後不賭,遂延之往。
及數年後,妻兄見其無他,始明告之。
白棉線知聊齋為憤世勸世之作 白棉線,李氏女,泗水倡也。
姿不甚都,善脩飾,以能周急濟困,由是名遂振,茶商、鹽販日造其門。
所得纏頭資,買泗水田數十畝,賃隣境宅一區,將為終老計。
亡何,病,田宅皆被人佔,或為之不平曰:「何不訟?」棉線從容言曰:「吾所得,皆不義財,聽之可也。
」暇則聽人講說古事,聞忠孝節義則淚涔涔下,有身墮泥犁追悔莫及之慨。
尤喜聽人說《聊齋誌異》,凡所合意,必請重宣以記之。
客或詰之曰:「卿喜狐乎,喜鬼乎?」棉線笑曰:「煌煌宇宙,何狐何鬼,此蒲留仙憤世語也,勸世文也。
蒲因君子道消,託言比興,何得以稗官野史而忽之耶?」客將更有問,棉線倦而倚幾酣睡矣。
劉桂慶了然去來 京伶劉桂慶工王帽戲,一日,赴內城某宅演劇,侵曉歸,而語其家人曰:「吾心如落葉空山,了無歸宿,恐將逝矣。
」家人以為誕。
劉偃息在牀,日加午,遽卒。
此殆了然於去來者歟? 智僕成人之美 禦史某以清節著於時,一日宴客,見一妓有殊色,席散,遂命僕喚之,既而忽自悔曰:「某不得無禮。
」急命人呼僕返。
僕從屏後轉出,某曰:「汝未去耶?」僕曰:「吾事公久,未見有此舉動,度公之必悔也,是以未去。
」某喜甚,重賞之。
錢邦彥聆音知兵禍 聲音之道,感人至微。
錢俊甫拔貢邦彥以朝考入都,見京朝士夫卑鄙齷齪,拂袖而歸,在鄉授徒自給,布衣脫粟,宴如也。
宣統庚戌,偶入城,聞警局掌號聲,忽歎曰:「將亡矣。
」遇老友某,告之曰:「不出二年,必有兵革之禍,我從此不入城市,君亦宜善自為謀。
」辛亥八月,武昌果起事矣。
楊仁山神明不亂 石埭楊仁山,名文會,以居士而薦佛家尊宿。
父官杭州。
自言十八九時馳逐聲色,二十後始潛心西方聖人之書,屏絕嗜好。
少亦工詩,有「客味鵝兒酒,鄉心燕子魚」句。
宣統辛亥秋,病沒,處分後事,神明不亂。
仁山嘗言:「譚復生臨刑,呼剛毅欲有所言,即此一念,尚須墮入輪迴。
」 村婦殺盜 富川縣僻處廣西邊疆,多崇山峻嶺,羣盜倚之為巢穴。
村婦某生而驍健,有膽識。
嘗孑身歸寧,一盜要於路,婦長跽乞憐,請以釵環代,盜不可,更曰:「願傾吾身所有而與之,何如?」盜曰:「可矣。
」即釋刃,鋪包裹,整置一切。
半晌,婦又曰:「吾解襯衣,請君背我。
」盜信之,急轉身反向,仍料理衣具。
村婦乘隙拾刃,奮力一擊,中其頸部,遂殞。
婦返其物,急奔回。
念遺屍路旁,或且累人,是不可以不一白之,乃自投縣署,訴顛末。
邑令王甲榮嘉其能殺賊也,優禮之,贈額曰「勇比健男」。
此宣統辛亥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