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智類

關燈
傅青主知子將死 傅青主徵君山善草書,一日醉後,偶作草書,書畢偃臥,書置幾上,子眉潛以己書易之。

    傅醒見之,歎曰:「我昨醉後偶書,今起視之,中氣已絕,殆將死矣。

    」眉亟白其事,山曰:「然則汝不食麥矣。

    」後果然。

     邵薪傳知死賢於生 常熟邵薪傳刑部燈,順治壬辰進士,嘗言向子平未是達人,既知富不如貧,貴不如賤,便應知死賢於生。

     計甫草知了一生 或問計甫草暇日何以自娛,計雲:「賦詩彈碁,俱增惡業,但能日誦《楞嚴經》兩卷,便足了一生事。

    」 林視公蔔真宅 鄞縣林視公嶽隆,為侍禦祖述子,少宰棟隆兄,家世貴盛,而超曠自喜。

    嘗預為生藏,每春秋佳日,必命僕荷榼相隨,自攜一卷詩,日造飲其所。

    人過問之,林笑答曰:「蔔吾真宅,愛此寂居。

    遊雲翩翩,古今無期。

    」 融和滿漢 順、康間,有以融和滿漢直陳於殿試策中者,溧陽馬章民世俊所對策有雲:「臣尤有進者,唐貞觀時,天子問山東、關中之同異,而其大臣曰:『王者以天下為家,不宜示同異於天下。

    』裴度既平蔡,即用蔡人為牙兵,曰蔡人即吾人。

    今天下遐邇傾心,車書同軌,而猶分滿人漢人之名,恐亦非全盛之世所宜也。

    」宜興儲遯庵方慶所對策有雲:「陛下既為天下主,即當收天下才供天下用,一有偏重於其間,臣恐漢人有所顧忌,滿人無以取信於天下矣。

    」 魏文毅請鄂督移荊州 康熙甲辰,吳三桂定雲南,使鎮之。

    魏文毅公裔介上疏,請命湖廣總督自武昌移駐荊州,從之。

    及三桂反,湖南州縣俱陷,卒不得以隻輪匹馬躪及荊湘,人以是服文毅之先見也。

     查容知吳三桂欲叛 吳三桂之未叛也,幕有查容,敬禮倍至。

    查察其有異志,久欲去之。

    一日,與宴,偽為醉後失儀狀,不告而出。

    瀕行,題一詩於壁,有「將軍有酒能投轄,壯士聞雞已出關」句,三桂亟遣材官往追,查策騎直前,提材官擲之於地曰:「乃公終不為汝留也。

    」材官歸報,三桂大怒,遣人殺之,微服間道乃免。

    容,字漸江,一字韜荒,海寧人。

     顏修來知生死 顏修來,名光敏,字遜甫,曲阜人,官吏部郎中。

    嗜讀書,善鼓琴,精騎射,躭山水,好友,勤於睦族,年四十卒。

    生平不信浮屠、星命之說,嘗言軀體猶炭,神氣猶火也。

    火傳於炭,然後能為功,炭當風則易燼,扇之則立燼,置密室覆以灰則後燼,然則謂人可長生者妄也,謂死有時,不可先不可後者亦妄也。

     聖祖機警 聖祖登極,甫八齡,時鰲拜當國,勢甚張,以帝幼,肆行無忌。

    帝日選小奄之強有力者,令習布庫以為戲。

    布庫,滿語也,相鬬賭力。

    拜入奏事,不之避也。

    拜更以帝弱且好弄,心益坦然。

    一日入內,帝令布庫擒之,十數小奄立執拜,遂伏誅。

     陳圓圓知吳三桂必敗 平西王吳三桂之妾陳圓圓,逆知三桂必敗,出家峨眉山,【在四川嘉定府峨眉縣。

    】其妝閣在雲南五華山華國寺後,曾留影一幀而去。

     劉玄初為吳三桂畫策 蜀人劉玄初客吳三桂幕,康熙癸醜,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皆疏請解職東歸,三桂世子應熊使人緻意於三桂。

    三桂命玄初擬草,玄初曰:「上久思調王,特難啟口,王疏朝上而夕調矣。

    」三桂怒,出玄初為鹽井提舉。

    貴州變,三桂駐兵松滋,三月不進,玄初上啟曰:「愚計此時當直擣黃龍而痛飲矣,乃阻兵不進,河上逍遙,坐失機宜,以待四方之兵集,愚不知其為何說也。

    意者王特送諸大臣入朝,為王請乎?諸大臣救死不暇,烏能為王請也!若曰待世子歸乎?愚以為朝廷寧失四海,決不令世子返國也。

    夫弱者與強者鬬,弱者利於乘捷,而強者利於角力;富者與貧者訟,貧者樂於速結,而富者樂於持久。

    今雲南一隅之地,不足當東南一郡,而吳越之財貨,山陝之武勇,皆雲翔蝟集於荊襄江漢之間,乃按兵不舉,思與久持,是何異弱者與強者角力,而貧者與富者競財也。

    噫!惟望天早生聖人以靖中華耳。

    」三桂不答。

     天然和尚知蕭牆之禍 廣州海雲寺林巒秀蔚,為海山佛國之佳境。

    明末,僧今湛主之。

    鼎革後,天然和尚主講焉。

    平南王尚可喜鎮粵時,為之廣寺田,鑄佛像,土木之盛,近代罕有,遂為海邦上剎。

    天然即曾起辛,明末以名孝廉教授鄉裡,知時事不可為,披剃出家,父母姊妹鹹為僧尼,人多異之。

    及國變,縉紳父老多遁跡空門,天然為之汲引,世人始服其先見焉。

    可喜仰慕高蹤,禮聘至邸,一宿即告歸。

    或問之,曰:「平南具佛性,而無定力,遊豫多忍,蕭牆之禍不旋踵矣,遑計其他耶!」後悉如其言。

     南征小校以計驚賊 康熙乙卯,大兵討吳三桂,涿州有小校從軍行。

    校初入伍,無他技,惟善烹飪,遂留為軍士具食。

    一日,爇飯初熟,賊刦營入,眾奔潰。

    校以飯囊繫馬後,囊蒸馬背,馬咆哮,轉入賊隊,賊將驚懼,因轉敗為勝,大破賊眾。

    主將嘉之,拔為隊長,後累功至護軍參領。

     費武襄防黷武窮兵之漸 費武襄公以國戚封伯爵,大兵征噶爾丹,出為撫遠大將軍。

    康熙丁醜,既奏凱,眾欲露布揚功績,費不謂然。

    其疏惟言「兵至某處迷道,某處敗績,某處絕糧,此行屢蹈危機,皆臣失算之故。

    今憑藉聖天子洪福,徼幸成功,實非意料所及」。

    幕客皆咎其失體,費曰:「天子深居九重,如見策勛太易,必至好大喜功,士卒勞瘁,不可不使上聞之,庶異日無窮兵黷武之患也。

    」人皆懾服。

     毛稚黃自相審矣 有客薦相者陳生於毛稚黃,謂其術比許負。

    毛曰:「貧賤吾所自有,富貴本非所望。

    夭壽不貳,修身俟之。

    僕自相審矣,故無煩此公饒舌也。

    」 王丹麓謂天幸德我 王丹麓年踰四十,益困,其婦語之曰:「同學少年皆不賤,奈何夫子獨長貧?」王曰:「昊廬少詹有言,貧者上天所設以待學者之清俸。

    金陵吳介茲亦言,天以貧德人。

    今處儔類之中,天幸德我,特頒清俸,義難獨享,願以共卿。

    」婦曰:「君意良厚,但不知何日俸滿耳。

    」 喬文衣悟人世升沈 內邱喬文衣司城鉢官京師時,嘗於夜半過午門,踽踽獨行。

    萬籟俱寂,猛思日中百億生靈,今歸何處,乃悟人世升沈,如此而已。

     羅瑕公看春夏光景 上元羅瑕公孚尹嘗雲:「樓居受用天氣,看春夏過接處,光景絕微。

    」 陸麗京善思誤書 陸麗京誦讀明敏,善思誤書,嘗閱《韓非子》,至「一從而成危」句,曰:「是一徙而成邑也.」後令他人覆射,無一合者,惟其弟左右為(土戚)中之. 任待庵悟盜金者為裴愛 康熙時,安西估魏丙貿卉布於上海,夜就逆旅醉臥,風雨大作,失橐金三百兩。

    時上海令為蕭山任待庵辰旦,素善讞,而是獄乃不能定。

    因詣城隍廟禱之,請神以實告,乃留捕之隨往者,使待命於神寢宮。

    入夜,捕夢寢官有幼婦出,右手抱細女,左手挈衣與之,及接視,則裙襴也。

    歸以告令。

    令俯首再三,仰而言曰:「賜衣而得裙襴,非衣也。

    非衣者,裴也。

    豈有裴姓其人者耶?」捕叩頭曰:「似也。

    閭左有裴愛,無賴也,不事家人生產作業,而僦旅舍旁以居,得出入於舍,此當是也。

    」任曰:「然。

    然則其抱細女者抑可知矣。

    夫細女,愛女耳。

    吾聞納音之數,陽姓從左,今左非衣而右愛女,其為裴愛無可疑者。

    」遂收裴,拷之,得實。

     趙洞門知吳薗次可恃 趙洞門為禦史大夫,賓客盈庭,車馬輻輳,望塵者接踵於道。

    及罷歸,出國門,送者纔三數人。

    尋召還,前去者復來如初。

    歙縣吳薗次太守綺獨落落然不以欣戚改觀,趙每目送之,顧謂子友沂曰:「吾百年後,終當恃此人力耳。

    」未幾,友沂卒,趙亦以痛子歾於京邸,兩孫孤立,薗次哀而振之,撫其幼者如子,字以愛女,一時鹹歎趙有知人之明。

     聖祖知張伯行為清官 儀封張伯行尚書通籍,用內閣中書,總河張文端公異其才,題赴河工,以勞績補濟寧道,旋遷江寧按察使。

    康熙己卯,聖祖南巡,以伯行為江南第一清官,徧問大學士督撫以下,推獎無異詞,大悅,曰:「汝等何不保舉?朕保之,將來居官好,天下以朕為明君;若貪贓壞法,天下人笑朕不識人。

    」駕至松江,即擢福建巡撫。

    又伯行撫蘇時,以緝海盜及科場二事,與總督噶禮互訐,廷臣多袒噶者,上諭削噶禮職,而伯行留原任。

    時江左士民歡聲徧朝野,榜於門曰:「天子聖明,還我天下第一清官。

    」焚香結綵,拜龍亭,呼萬歲者,至數十萬人。

    復有數萬人赴京師暢春園,跪疏謝恩,願各減一齡,益聖壽萬萬歲,以申真實感激之忱。

     聖祖知施世綸偏執 康熙辛巳,漕督施世綸方官淮徐道,適湖南按察使闕員,大學士伊桑阿等以九卿保舉世綸入奏。

    諭曰:「施世綸,朕深知之,其操守果廉,但遇事偏執,百姓與生員訟,彼必護庇百姓;生員與縉紳訟,彼必護庇生員。

    夫處事惟求得中,豈可偏私!如施世綸者,委以錢穀之事,則相宜耳。

    」 聖祖知熊文端遺疏之偽 孝感相國熊文端賜履引退後,初留京師,嗣疏辭食俸,歸老江寧。

    康熙己醜卒,遺疏至京,其同姓編修熊本竄入薦己語。

    上覽疏,諭廷臣曰:「熊賜履學問既優,人品亦端,此遺疏內薦舉其姪熊本,必係虛偽。

    」命總督噶禮確察。

    噶禮取其疏草以進,果無是語,下法司鞫勘,論熊本罪如律。

    或曰,噶禮迎合忮忌,所呈疏草未可據也。

     聖祖知三藩之宜撤 康熙甲寅,尚可喜請撤藩,吳三桂、耿精忠亦陽請以覘廷議。

    滿洲米敏果公堅言宜撤。

    既而三桂、精忠相繼叛,人謂撤藩速變,聖祖諭廷臣曰:「朕少時即以三藩勢燄日熾,不可不撤,豈因其叛,遂委過於人耶!」 富春知王亶望不久 宗室輔國公富春任杭州將軍,撫軍王亶望,貪吏也,耽聲色,元旦拜聖牌,王困酒,日中始至,富正色責曰:「元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