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謹類

關燈
其手耳,可手刃之。

    」洪章一笑而罷。

    後終雲南鶴麗鎮總兵。

     陳湜自稱小使 陳舫仙廉訪湜,於中興時崛起,轉戰河南北,膺懋賞,洊擢江西臬司。

    然以老於行伍,秉質麤豪,官場儀注,置之不講。

    一日,有太守詣轅請謁,脅肩諂笑,執禮殊恭,「卑府」之聲不去口。

    陳思有以答之,乃除去老兄、兄弟之通稱,而自謙按察使為「小使」,聞者鬨然。

     文文忠待士 蔡毅若觀察錫勇,以幼童入廣東同文館習英文。

    其後,選送京師同文館肄業,偕同學入都。

    抵館門,方下車卸裝,見一長髯老翁笑而相迎,慰勞備至,遂導之入,引觀各室,每至一處,則告之曰:「此齋舍也,此講堂也,此膳堂也。

    」指示殆遍。

    其貌溫然,其言藹然,諸生但知為長者,而不知為誰也。

    老翁詢諸生以已否午餐,諸生答曰:「未。

    」老翁即傳呼提調官。

    旋見一紅頂花翎者旁立,貌甚恭,諸生始知適所見者,乃相國文文忠公慶也。

     楊勇恪示龐鴻書以謙 法越事起,楊勇恪公載福奉特旨,募勇援臺。

    時龐鴻書為巡撫,重其名,先為募勇數營。

    楊至省,見多市井之徒,不可用,改募之。

    龐又薦某為將,楊以其曾隸部下而僨事者,告以不可用,龐銜之。

     是月,適屆太後萬壽期,文武官紳皆詣萬壽宮慶祝。

    初,所司置拜墊,楊與紳士伍。

    適楊先時至,拜位列大府後。

    藩司某至,見楊墊居第三,曰:「公昔為總督,今為欽差,朝廷班次宜有序。

    」楊謙謝。

    藩司固請之,親移拜墊於巡撫之左。

    龐至,即行禮,不知其前之謙也,見而益恨之,乃日催其拔隊,陰按餉不給。

    藩司請示,不置可否。

    長沙民習於兵,見鄉兵至,輒欺侮之。

    兵怒,數鬬詈。

    或延燒居民草房一間,龐遂命閉城門,且榜示,民得誅亂兵,格殺勿論,陰欲激變。

    即日以縱兵焚掠入告,且謂彭玉麟受命即行,而楊乃逗留長沙,久不去。

    於是楊部將多憤懣,幕賓亦慫楊疏辯,楊曰:「朝廷方憂邊,何忍更以瑣屑煩聖慮耶!降罪,我自當之。

    」然德宗知楊,卒未下龐奏。

     楊勇恪以入告事讓守臣 楊勇恪既以援臺事至閩,與守官等議辦防守機宜,幕府欲其入告,楊曰:「此守臣事,吾特助為之耳。

    若我入告,是佔守臣顏面也。

    」卒不奏。

    時須渡臺,而我海軍悉已為法人所殲,將軍、總督等欲留楊省中,因問渡臺事,楊曰:「吾奉朝命渡臺,自當即行。

    」問行期,不語。

    翌日,巡閱礮臺,提督方留宴,楊起如廁,久不出,眾候,不敢散,逾日,始知已改裝附舟渡海矣。

    後和議成,遂歸。

    楊在家,與諸紳齊列;出門,但坐平常肩輿;至鄉,即乘竹轎,與田夫野老問答如平交。

     潘文勤慰謝司員 吳縣潘文勤公祖蔭長刑部時,司員某送稿,文勤欲其改易,某不服,文勤大怒,擲稿於地。

    某指地下稿詈曰:「拾此者為忘八旦。

    」憤憤而出。

    文勤命僕拾之,北人習慣,雖下流社會,辱及其親,必怒,僉以司員某有「忘八旦」之誓,相顧不前。

    文勤乃自起拾之,笑曰:「我做忘八旦,何如?」散衙後,親詣某司員宅慰謝焉。

     閻文介自謂不及王安石 朝邑閻文介公敬銘既以相國告歸,屢徵不起,謝摺有雲:「宋臣王安石小官則受,大官則辭,況臣不及安石萬一乎?」 潘嶧琴自言少讀書 山陰胡梅臣,名元鼎,嘗應歲考經古試,題為《莊周夢為蝴蝶賦》,以題為韻。

    時學使為南海潘嶧琴學士衍桐,胡衣冠登堂,問:「蝴蝶之蝴字,在詩韻第幾韻?」潘怫然曰:「汝為秀才,蝴字在七虞,尚不知乎?」胡唯唯而退。

    其第五段押蝴字,有雲:「看殘三月鶯花,花間有蝶;繙徧七虞詩韻,韻內無蝴。

    」及揭曉,列第一。

    考畢發落時,潘下座揖胡,謂:「弟年輕,少讀書,竟忘詩韻無蝴字,緻貽笑柄,幸乞弗責。

    」 恭親王待張文襄 光緒朝,大阿哥溥儁既廢,恭親王溥偉覬覦儲位甚力。

    適張文襄由鄂督入為軍機大臣,溥偉以文襄碩德重望,謂可樹以為援,於是待遇文襄禮極恭謹,每言必稱以太世伯,而自稱再姪,蓋以其祖忠王與文襄同朝也。

    文襄每入朝,與溥偉遇,升階踰閾,必從旁扶掖之惟謹。

    戊申十月,孝欽後萬壽,賞王大臣聽戲。

    故事,臣工聽戲者,皆於兩廊設地褥,盤膝坐聽。

    文襄已篤老,坐久,不支,無休息所,深以為苦。

    溥偉忽至,曳其袂,邀與散步。

    文襄起,隨之出,曲折達小院,闐其無人。

    文襄不敢前,則曰:「無妨也。

    」因趨前啟簾,肅文襄入室,有短榻橫窗下,隱囊裀褥無不精,地下茶鼎方謖謖作聲,一小璫持箑扇火,幾陳果餌數盤,悉上廚精製也。

    文襄方饑渴不可忍,得此,則大喜。

    餐畢,且讓文襄偃臥,而己則旁坐相陪。

    文襄終數日聽戲大典,而精力不少憊,以此。

    文襄常語人曰:「恭邸乃親王,乃敬禮我若是。

    澤公僅一公爵,齒尚較恭邸為少,乃直呼我香濤,人之相去懸絕,乃如是耶!」然後來定策時,詔旨逕從中出,文襄竟未嘗與聞也。

     姚端恪議條例之謹 桐城姚端恪公文然長刑部日,方更定條例,嘗曰:「刃殺人有限,例殺人無窮,吾曹可無慎乎!」虛衷詳議,去其太甚,劑於寬平。

    決獄有所平反,歸輒色喜。

    嘗有囚誤刺字,爭之不得,及歸而以長跪自罰。

     張文貞少端重 丹徒張文貞公玉書,性穎悟,少端重,寡言笑。

    嘗與賓讌,竟夕危坐,比去,雙趺宛然。

     沈甸華自警 錢塘沈甸華,名蘭先,性慎密,聞人有過,輒自警曰:「吾得毋有是乎?」亦時以此訓其子弟。

    又嘗言人多讀書則識進,且能自見瑕疵,故終身都無足處。

     張文端宅心安定 桐城張文端公英,康熙朝之名臣也。

    儤直禁廷,頗極榮遇,然宅心自守,不為外誘。

    居恆嘗自語曰:「年來得一法,守方寸之地,製為堅城,堅閉四門,不許榮辱、升沉、生死、得失之念闌入其中。

    更有安心一法,非理事決不做,費力挽回事決不做,不可告人事決不做。

    衙門中事,因物付物,不將迎於事前,不留滯於事後。

    」是以每臥輒酣,當食輒飽。

     朱文端用志不紛 高安朱文端公軾,少好學,用志不紛。

    塾師嘗招飲,不往,讀書不輟。

    師命爨夫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