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烈類
關燈
小
中
大
病亟,畢自割左腕,取肉投藥餌進之,舅姑掩面哭失聲,左右皆泣,血流被體,弗恤也。
既而病不起,舅姑老,又失壯子,畢以未亡人枝柱其間。
壬辰,長子甲病卒。
乙未、丙申間,舅姑又相繼棄養。
畢哭踴治喪,葬祭悉遵禮。
歸侍母王氏左右者又數年,與事舅姑無以異也。
王卒,乃還家,含飴弄孫,顧而樂之,曰:「吾不自意未亡人卒瘏之餘,乃得有今日也。
」幼子稭,丈夫孫一,女子孫二。
陳丐婦拒丐全節 道光季年,京師厚載門內陳丐婦,貌端好,早寡,羣丐爭欲犯之,誓死不從。
有內監聞而義之,育為女。
王三娘守節 姑蘇逆旅主人有王三娘者,嫠而貞,供具精潔,清談能解紛,每論興衰代謝,動人感慨,如春夢婆也。
惠秋韶孝廉嘗主於其家,作詩贈之雲:「巷比烏衣客易尋,畫堂生小燕知音。
莫疑秀實因緣女,最得林宗灑掃心。
白髮蹉跎花富貴,紅樓閱歷絮光陰。
等閒廣廈男女庇,娃館春殘草自深。
」 蔣氏削髮守節 道光庚子,張亨甫孝廉際亮從姚石甫觀察瑩於京師而病卒,年四十五也。
其妾蔣氏在淮浦,年逾笄,聞張歿,大慟,誓死守。
或勸之嫁,乃披剃為尼。
一小婢感焉,亦從之削髮。
河、漕二督及善張者,鹹重其才,高其義,又歎異蔣氏,皆憐而資之。
陳氏誓死全節 道光時,江西新城王氏有兄弟甲乙同居。
甲妻李,乙妻陳。
陳美而賢,李妒很,貌亦中人。
乙為土寇所掠,數年無耗,甲與李謀曰:「乙久不歸,殆死矣。
今有婦在,惰而能食,不如嫁之,且姿美,可得厚聘。
」他日示意於陳,不可,強之,以死自誓。
由是變易素服,深自謹飭。
李言於夫曰:「是不可以善處,若與媒氏議之,第求多金,強載而去,何患不從!」甲曰:「善。
」 城有富人將納妾,以百金聘之。
甲既得金,私與媒氏約曰:「陳善作偽,語以為妾必不願,若夜以火入,見白飾髻者載之,及城而後改妝焉,事諧矣。
」屆期,甲先出,若為不知者。
陳將臥,聞門外喧擾聲,既又刺刺作私語,知有變,急滅燈,為投繯計。
李遽闖入,曳陳出。
陳不從,互相支柱,兩人假髻皆墮地。
時迎娶之人催促擾攘,李曰:「勿亟,行即出矣。
」匆遽間,足蹴地上有物,拾之,髻也,戴之而出。
眾見髻髮白飾,勢洶洶,曳登輿。
李呼誤,眾皆不聞。
及城,妝易,李復自辨非是。
富人舉酒笑曰:「是遁辭也,新人豈有誤者!即誤,不可反矣。
」代解衣扣,遂與成婚。
明日,甲歸,大恚。
陳初不解其故,至是,始知李之誤代己行也。
甲欲反婦,詐索富人多金,不允,將訟諸官。
眾調停未定,而乙竟還家。
陳訴知變服之由,相持大哭。
甲聞乙返,棄婦於富室而遁,終身不復歸。
張氏女守節 湖北有張氏女許嫁胡氏子,婚有日矣,而胡病甚,乃使媒請絕於張。
張不可,曰:「女子既以身許人,死生以之。
」遂適胡氏。
而胡病有間,又踰數年,生二子,始死,張撫其二子以終。
新安汪氏四節 四節皆出於新安汪氏,為汪允中之家屬。
三其姑也,一其姊也。
姑及姊皆與允中同祖。
一姑行四,適方氏,未兩載而夫亡,遺孤殤焉,嗣族人子為子,以存先祀,三代未葬之柩,悉為營葬,是節而兼孝者,四姑也。
五姑適許氏,夫臨卒,執其手,以父老為託,謹識之。
翁疾,刲臂療之,又籲天,請以身代,其節孝與四姑同。
六姑適楊氏,夫病且死,六姑語家人曰:「治斂具必二。
」家人知其意,備之嚴,乘間,自墜樓死,蓋其志趣與四姑、五姑異矣。
姊適程氏,夫亡,撫遺孤成立,承襲其先世所得世職。
子亦能稟母教,不墜其家聲。
允中名定執,與俞曲園太史樾雅故,乃為作《新安汪氏四節圖說序》以表之。
周麗卿為好女子 周麗卿者,本名族女,少讀劉向《烈女傳》,頗慕節烈事。
及長,光艷罕儔,而性嚴重,寡語笑,婢媼多憚之,戚串中不可幹以非禮語。
既笄,適馮叔衡秀才,伉儷甚相得。
時粵寇竄杭州,披猖甚,烽隧疊警,人皆惴惴慮朝夕不相保,多有徙居以避其鋒者。
馮為眾紳公舉主守城事,義不得他往。
繼而丹陽陷,張忠武公國樑殉,馮氏盡族將行,周勉其夫曰:「此報國效忠之時也。
萬一不濟,以死繼之。
」城破,馮猶率家丁巷戰,短兵相拒,斃寇無算。
後力竭而蹶,偃臥積屍中,寇意其死,舍之去。
其家丁李升者,健兒也,天未明,匍匐趨往視之,則氣猶咻咻焉,乃負之出城,寘空屋中,灌以湯,漸甦。
翌日,避居鄉村,以探寇耗。
不十日,江蘇諸城盡沒,歎曰:「是不可為也!」急走江北大營請兵,大帥留之幕府焉。
周知城已破,內外衣悉自密縫,肘底挾雙白刃,坐中堂待死。
須臾,寇酋至,周坐自若。
寇顧其黨曰:「此美人何為?何面凜凜有殺氣,使我見之甚悸?」寇中凡擄婦女,先設女館,俟城中搜括既盡,然後遣配其黨。
周於是亦入女館。
既而有偽王欲選殊麗者備侍禦,或以周薦,乃命以夕見。
館中主事媼具湯請周浴,周涕泣拒之。
頃之,布襦椎髻出,數媼擁至燈下,哽咽不能語。
良久,啼有聲,舉首光耀,與華燈相映射,酋側目睨之曰:「善。
」周厲聲前曰:「餘,士人婦也。
所以忍緩須臾不死者,以未知丈夫消息耳。
冀見天日,以了吾事。
若相迫,願以頸血濺於此。
」突於胸前出一刃,皎若霜雪,寇酋左右皆咋舌,久之,忽喟然歎曰:「汝真好女子,吾知汝矣。
願勿死,必使汝夫婦相見也。
」明晨,寇首命人具舟遣之。
時馮族中尚有居近村者,周訪得之,告以故,舉族相慶其得脫虎口,因送周至江北,仍為伉儷如初。
婦陷寇中,凡閱一百八十日,衣未嘗解帶,刃未嘗離身也。
費恭人守節 孫家泰,壽州巨紳也。
苗沛霖之叛,孫全家皆死於難,獨一妾以居別墅倖免。
妾氏費,籍河南,美而勇,其父精拳藝。
同治紀元,欽差大臣勝克齋宮保保率大軍解潁州圍,勢張甚,聞費美,遣人往劫之。
費曰:「大帥左右豈少姬侍,而必辱及未亡人何也?如不得免,將挾刃以往,俾伏屍二人,流血五步,其無悔!」使者歸報,勝乃罷,費因得守節以終。
撫一子為後,膺四品封,故曰費恭人。
黃母沈氏之節 黃母沈氏,華亭處士東繁女,生而端靜,明大義。
既笄,歸於黃。
夫名祖憲,字徽卿。
母歸黃十年,夫卒,念姑老,夫喪未葬,子家麟且幼,是不可死。
黃故貧,至是益困,嘗啖餅飥充朝夕。
家麟自塾歸,跦跦得食而舞,咽之,糠也,捧之泣,母亦泣。
母以乏食故,時時典衣於質庫。
一帬入以布,出,毳然錦也。
母曰:「其誤耶?如小郎何!」小郎者,質庫中少年司箱篋者也。
卒趣易之。
母尤善教子,凡家麟所與遊,必審其品之端否。
有以訟浼者,痛絕之。
一錢或妄費,輒戒之曰:「汝忘泣餅時耶?」以是家麟自奉絕儉約。
家麟之設義塾於張澤也,張澤人德之甚。
家麟曰:「母志也。
」初,家麟讀書,束脩取給母十指,不繼,則歎曰:「安所得義塾,使兒卒業?」家麟謹誌之。
至是,成其志。
家麟舉於鄉,學使者題黃氏門曰「松貞荻訓」,自是而母節稍稍顯矣。
李睞希青年守節 節母李太君者,仁和汪曼峯茂才嶔之庶曾祖母也,名睞希,贛縣人。
曼峯髫齡孤露,太君提攜抱負之,自墮地以迄於成人,在義又曰慈。
曼峯之曾祖春生太守道森,以庶常改官江右,歷領州縣,所至有聲。
擢守廣信,太君方十七歲,來侍焉。
及以憂去職,時粵寇方張,杭州再陷,既脫險,就養於其子子莊刺史曰敬粵東署,太守年六十矣。
以疊經患難,顛沛流離,遽攖痰疾,起居飲食,扶持抑搔,惟太君能委婉承意以慰之。
逾八年,為同治庚午,太守卒於其孫毅臣鹺尹覲宸之電茂鹺署,時太君年僅二十有四也。
青年守節,惟佐曼峯之母操持家政,料量甘旨,內言不出,宗族稱焉。
逮鹺尹奉諱去官,家益落。
鹺尹之弟方供要差,境稍腴,而太君寧甘淡泊,不舍也。
光緒辛巳,曼峯生,自襁褓即惟太君任提負,同臥起,時其飲食寒暖不稍忽。
曼峯五歲患痘,瀕危,太君未嘗解衣寧息者逾浹旬。
及就傅,則常儲珍羞以待之,於枕上課所業。
壬辰,曼峯喪母。
癸巳,鹺尹歾。
自後境愈蹙,雙棺在殯,一室皆秋,饘粥之供,僅恃曼峯嫡母挈姊妹以鬻繡得食。
太君則親炊爨,操井臼,怡然懌然,無倦意,無怨言。
曼峯晝則挾書就私塾,歸則太君及姊督課所學,一燈熒然,書聲恆與刀尺聲相間雜。
太君亦旁坐督促,溫然如春。
逮讀竟就寢,乃予以果餌,或以所傳說之古訓哲言、懿行美德娓娓言之。
丁酉,曼峯奉柩挈眷言旋。
越歲戊戌,曼峯學於宗文,負篋入塾,朝夕始與太君離。
五月,補博士弟子員,乃囅然一笑,謂襁負稚子,果繼書香。
蓋汪氏自祖以上,均起家科第,鹺尹少年入仕,恆以書香中輟為言太君,嘗謂甲第華膴,固非足榮,惟得一青衿,始無忝儒者家風也。
太君嘗聞之,故以其能繼書香而色喜也。
逮曼峯授室生子,則撫愛嬰兒,一如曼峯之童時焉。
弓氏妾守節撫孤 安平縣某鄉有弓某,年老無子,蓄兩妾,皆不育,不得已,為其猶子某娶一妻,使嗣己房,俗所謂一支雙祧者是也。
未幾,弓卒,妻亦歾,猶子之妻以產殞,第一妾亦下堂改嫁,惟第二妾老三誓志自守,撫諸孫,不他適,時年甫二十餘也。
夫族弟某覬其年少而寡可侮也。
唆使其猶子將諸兒收歸撫養,而逼老三嫁。
猶子愚騃,從其言,於老三備極無禮。
老三大怒,訟諸官,對簿時侃侃而陳,歷數夫之族弟與其猶子諸惡狀,且出白刃以相示,謂必欲逼我改嫁,即請死於此以明志。
官乃責二人,而直老三,老三自是益自檢束刻苦。
及諸孫成立,使之就學授室,經紀內外,罔不井井有條。
年六十餘,已有元孫十餘人,資產較前尤富,親族鄉黨不復以老三呼之,且為之懸匾立坊焉。
劉節婦割髮守節 劉節婦,父韓姓,業冶工,所入差足自給。
節婦有殊色,富室劉某謀娶之為妾,啗以重金,韓意奪,節婦泫然曰:「父迺鬻女邪?且彼以利來,父許之,為所輕,女亦終不能為人,請先死父前。
」韓迺謝劉。
已而劉妻死,使風示韓,願以正室待節婦。
韓曰:「乃今許之邪?」節婦弗語,涕泣而已,遂允之。
節婦入門,伉儷甚篤,而家人廝僕以節婦出小家,竊竊誹薄之,劉母尤弗善子所為。
節婦雖竭力承歡,而動輒得咎。
姑有愛婢秋菊,陰險工讒,劉嘗私焉。
既娶節婦,漸遠之,秋菊以故怨節婦,謗毀萬端,甚或面辱之。
劉聞而怒,將逐秋菊,節婦止之曰:「不可。
姑非秋菊,食不飽,寢不安。
姑老矣,君既不樂,又奪所愛,人其謂君何?」劉迺止。
秋菊既失劉歡,因與小僮惠全暱。
會盛暑,同浴於室,節婦偶過之,聞嘻笑聲,大疑,然弗敢窺,疾趨過之。
而秋菊已知,懼甚,搆節婦益急,且流言節婦在家時與族兄某有染,母聞,怒責劉,令出之。
劉力辨節婦賢,益怒,痛哭,自撾無算。
節婦聞,毅然出,跪姑前,泣請息怒,且曰:「姑意婦知之。
事之虛實,婦雖百喙弗敢辨,要之,眾口鑠金,流長飛短,終非一家福,敢有不從,以怒姑心,請歸死於家。
」斂袵而退,無戚容,亦無憂色。
母意沮。
劉返,持節婦手哭,節婦慨然曰:「本知非偶,所以從君者,以君拳拳,意良弗忍負。
且人生聚散,命也,今孽緣已滿,復奚言!」因取酒與劉飲,盡醉,泣數行下。
翌日,盡易敝服,作農家妝束,辭姑,弗見;別劉,劉挽持之不使行。
節婦責之曰:「君背慈命而殉私情,非人子之道也。
」劉釋手痛哭,目盡腫。
節婦亦哭,哭盡血,匆匆行,竟去。
韓怒,將訟之官,節婦泣曰:「為人婦,不能孝養,緻遭驅斥,又從而抗之,滋益罪也。
且彼豔女色,父羨彼財,利始者,寧以義終,固早知今日也。
」宵深人靜,懸梁而縊,帶絕,墜,驚韓,亟救之,幸無恙。
韓泣曰:「彼即絕女,女顧弗為父地?」節婦迺止。
劉聞,奔訪節婦,節婦避弗見,使父禮之,且語之曰:「讒夫高張,搆我二人,弗自遠嫌,禍終未已。
請速歸,益修孝道,毋令有所藉口。
至於妾,生為劉家人,死亦作劉家鬼,君固信之矣。
」劉涕泣去。
秋菊既逐節婦,姑委以家政,益肆,旋虐及主人,金錢器具輒竊去。
嫗某,事劉氏三代,自姑以下皆下之,頗弗直所為,隱誚之。
秋菊指戶曰:「幾日而不我從!」嫗怒,罷去,秋菊輒引其姊代之。
姑漸不能忍,略讓之,秋菊裂眥相向,姑轉懼之,事事為所持,因頗思節婦。
節婦雖出,常遣使存問,所餽遺甚夥,悉手製。
姑始拒弗見,至是,又以人至,母迺歎曰:「吾有賢婦而弗能容,迺受惡婢愚。
」使謂節婦:「若家窮,毋再相餽。
」報以百金。
節婦受之,遣使道謝。
姑止使,且以酒食餉之,縷縷問節婦近狀。
秋菊聞之,怒,直入斥姑,逐使者去。
姑不能堪,大哭。
劉亦怒,批秋菊頰,將逐之。
窺母意已悔,間請迎節婦回。
節婦至,姑持其手而哭,哀甚,節婦亦哭。
秋菊自知罪重,為節婦既入而懼,挈姊某及惠全,席捲姑所有,將奔。
節婦預知之,以告劉,擒治之,凡搜出金寶之屬無算。
節婦懼傷姑心,且不欲結怨小人,釋令去。
姑年老,又以事多逆,因疾病,醫至,曰:「疾不可為也,恐弗及新,速具身後事。
」節婦晝夜侍,衣不解帶者一月,卒不瘳,因刲股和藥進,良已,而姑弗知也。
劉見其創而怪之,詰得故,益驚愛之。
事漸洩,母益大感動,孝聲著四遠。
節婦歸劉一年而出,出半年而還,更年餘,舉一子,而劉死。
節婦哭之慟,勺飲不入口,割髮殉之曰:「君戴老母而履弱息,孝養方新。
吾責未盡,不能從君地下,割髮殉君,見髮如見妾也。
」既葬,事姑益謹,姑大慰。
子長,延師教讀,頗慧,能文。
母年八十而歿。
孔氏守節 舒城黃先楷,娶妻孔氏,時孔年十六也。
祖姑嬰痼疾,臥榻逾十年,侍疾無倦,而事翁姑特嚴。
鹹豐時,粵寇起,江淮大震,先楷讀書好任俠,銳思犯大難,騁厥奇,孔恆泣諫之。
未幾,有友刦於兵,危甚,先楷運奇策拔之,友脫而身竟死。
當是時,孔鞠子女兩人,姑沒,翁益老,次子書霖方在震,閱五月始生。
而江淮亂熾,則泣手遺孤,日數徙,事急,伏蘆澤逾旬,乳缺,米絕貴,囊餘金約指一,易米啜遺孤,以其半奉堂上。
垂老述其狀,猶涕泣不置。
無何,翁又沒,獨身畢喪葬,莫克生,而湘鄉王仁和書適至。
初,先楷喜結納,仁和方俊少,見而大奇之,曰:「將才也。
」以其女字之,盟成,先楷沒。
不十年,仁和為大將,乃遣材官賫婚約,逆其女入湘,且迎養,孔始挈二子與俱。
伯子長能軍,書霖幼羸甚,四歲不能行,孔顧復特摯。
久之,書霖長且健,課讀尤嚴,夜分必成誦乃寢,稍怠,則聲淚俱下,書霖亦涕泣不敢嬉。
已而伯子累戰功,擢隴西統將,乃挈書霖至隴西。
左文襄駐節蘭州,課諸生,得書霖卷,大奇之。
時奏分陝、甘闈,特許僑人入試,書霖遂以光緒壬午登賢書。
未幾,伯子西征,中丸彈。
乙酉,傷劇,沒於軍。
書霖試禮部,李文忠為北帥,詫其才,疏請返原籍,聘授北洋武校生,佽迎孔,挈家返旅舍。
書霖久不第,名乃動公卿間。
辛卯,官日本理事。
三年,擢知府,之浙江,攝嚴州府事,晉道員。
丙午,任閩塞總司令官,乞養歸。
庚戌,任講武堂於皖,所至靡不奉孔以行。
劉丐婦守節撫子 劉丐婦,新陽人,粗知文理,稍長,事女紅。
年十六,母患肝鬱,醫藥罔效,婦割臂肉煎湯藥以進。
卒不起,悲痛甚,欲以身殉。
戚屬往勸之,且曰:「棄生父而殉死母,非大義也。
」婦乃免。
然富於才,母在日,嘗以家中瑣務令任之。
至是,佐父理家事,事無大小,悉佈置妥善,家賴以治。
同邑李生,窶人子也,性靈敏,才過人,年甫十八,譽望翕然。
以貧故,尚未聘,聞婦賢而孝,遣媒妁求婚。
父以李賢,諾之。
六禮既成,贅李入,婦事之唯謹,並勗其務實學,李為肅然。
期年,舉一子。
未幾,遭火,婦與子從火中出,父夫燼焉。
時遺孤甫五齡,婦以遭家不造,家計蕭條,遂寄身戚屬,願服勞為餬口計,然戚屬恆薄遇之,乃出而行乞焉。
婦既行乞,至夜,則宿尼庵。
自朝至暮,偶得暇,則勤針黹,口授子以《四子書》,折枝畫地為字以教之。
後乃乞得殘書數部,並以錢十二文購筆一,令蘸水習字於大磚,如是者以為常,晏如也。
其衣履雖破碎而整潔,不類丐。
當行乞時,子攜書喃喃誦,人以此益賢之,金錢之賜,亦視他丐為多。
宣統庚戌疫行,婦傳染將死,語其子曰:「劉、李兩族,今僅留兒,兒當從事於學,力求上進,勿以貧乏不讀書,勿因行乞污品行。
彼吹蕭吳市者,英傑固自在也。
吾已矣,兒其勉之!」言已,卒於觀音庵,時年三十有五。
子名建猷,肄業於貧民學校。
陳丐女守節 丐女,姓陳氏,幼喪父,母瞽。
女年七八齡,常從母乞食於鄉,人以其殘廢幼弱,憐而厚給之。
得食,必奉母,己則啜其餘。
如是六七年,女稍長,而母病死,無以為殮,不得已,乃哀於人曰:「有能葬吾母者,以身事之,豐儉所不計,但得吾母骸骨不至暴露足矣。
」裡有苦力少年某甲聞之,出薄資,為葬於山麓,於是涕泣而女於某甲,時年僅十五齡耳。
女操作甚勤,日夜紡績不少懈,室無燈火,則就月下為之,寒暑不輟也。
而甲自得婦後,傭所入,絕不浪費,相處年餘,頗足自給。
是年疫癘盛行,某甲罹疫死,女哭之慟,為摒擋衣飾,質錢以葬之。
自後刻苦益甚,常為村鄰傭工以自給。
甲有弟乙,無賴子也,利其少艾,迫使改醮,堅不可。
乙詭計百出,一夕,女獨坐未眠,忽見十餘健者排闥入,女以為匪,急哀之,曰:「吾家貧如此,無物可獻,請恕我。
」眾不顧,擄女出。
至中途,有輿相俟,即置女於輿。
輿夫舁至一巨室,則燈燭輝燦,設盛筵,始知為人所鬻也,搶地哀號。
主人勸之,不聽,強之,則求死。
主人大恐,送諸官而追原聘焉。
主人為某巨室,以正妻無出,欲納妾以承宗祧。
有媒媼來,謂乙有寡嫂,願充側室,乃議遣輿迎歸,固不知其事之原委也。
乙知女必不從,乃賄矚徒黨,劫女於室,復潛囑輿夫迎於途,意事必諧。
不圖次晨甫起,衙役羣集,縶以去。
官傳乙至,論如律。
遣人送女歸,且大書節婦二字,令其族之長者,為製額懸於堂以旌之,時宣統辛亥春也。
沈太恭人撫遺腹子 同治丁卯十月初一日,仁和盛赤文司馬元煒需次江蘇,以奉檄赴都北上,深夜,溲於船首,舟欹,失足,落水而死。
妻沈太恭人年二十三歲,方有孕,十二月初九日生男,即幼文觀察鍾俊,俗所稱遺腹子者是也。
盛氏家故富,粵寇擾浙,家貲蕩然。
太恭人拮據撫孤,自教之,遂以成立。
幼文喜任俠,在杭人中為具有特性者,且有聲於時,稟母教也。
太恭人名靜貞,山陰人,為飽山文學定年女弟。
十七歲而嫁,嫁八年而寡。
張太君守節撫孤 武進孟節母張太君,為蒓生茂才森、庸生孝廉昭常、潮生副貢鑫之母也。
年十九,嬪於同裡駿譽封翁為繼室。
時同治壬戌冬,兩家方避亂江介,蓋成禮於患難之中也。
及江南平,歸裡,而燹後赤貧,太君安之若素,烹餁浣濯,飢渴有無,勞苦
既而病不起,舅姑老,又失壯子,畢以未亡人枝柱其間。
壬辰,長子甲病卒。
乙未、丙申間,舅姑又相繼棄養。
畢哭踴治喪,葬祭悉遵禮。
歸侍母王氏左右者又數年,與事舅姑無以異也。
王卒,乃還家,含飴弄孫,顧而樂之,曰:「吾不自意未亡人卒瘏之餘,乃得有今日也。
」幼子稭,丈夫孫一,女子孫二。
陳丐婦拒丐全節 道光季年,京師厚載門內陳丐婦,貌端好,早寡,羣丐爭欲犯之,誓死不從。
有內監聞而義之,育為女。
王三娘守節 姑蘇逆旅主人有王三娘者,嫠而貞,供具精潔,清談能解紛,每論興衰代謝,動人感慨,如春夢婆也。
惠秋韶孝廉嘗主於其家,作詩贈之雲:「巷比烏衣客易尋,畫堂生小燕知音。
莫疑秀實因緣女,最得林宗灑掃心。
白髮蹉跎花富貴,紅樓閱歷絮光陰。
等閒廣廈男女庇,娃館春殘草自深。
」 蔣氏削髮守節 道光庚子,張亨甫孝廉際亮從姚石甫觀察瑩於京師而病卒,年四十五也。
其妾蔣氏在淮浦,年逾笄,聞張歿,大慟,誓死守。
或勸之嫁,乃披剃為尼。
一小婢感焉,亦從之削髮。
河、漕二督及善張者,鹹重其才,高其義,又歎異蔣氏,皆憐而資之。
陳氏誓死全節 道光時,江西新城王氏有兄弟甲乙同居。
甲妻李,乙妻陳。
陳美而賢,李妒很,貌亦中人。
乙為土寇所掠,數年無耗,甲與李謀曰:「乙久不歸,殆死矣。
今有婦在,惰而能食,不如嫁之,且姿美,可得厚聘。
」他日示意於陳,不可,強之,以死自誓。
由是變易素服,深自謹飭。
李言於夫曰:「是不可以善處,若與媒氏議之,第求多金,強載而去,何患不從!」甲曰:「善。
」 城有富人將納妾,以百金聘之。
甲既得金,私與媒氏約曰:「陳善作偽,語以為妾必不願,若夜以火入,見白飾髻者載之,及城而後改妝焉,事諧矣。
」屆期,甲先出,若為不知者。
陳將臥,聞門外喧擾聲,既又刺刺作私語,知有變,急滅燈,為投繯計。
李遽闖入,曳陳出。
陳不從,互相支柱,兩人假髻皆墮地。
時迎娶之人催促擾攘,李曰:「勿亟,行即出矣。
」匆遽間,足蹴地上有物,拾之,髻也,戴之而出。
眾見髻髮白飾,勢洶洶,曳登輿。
李呼誤,眾皆不聞。
及城,妝易,李復自辨非是。
富人舉酒笑曰:「是遁辭也,新人豈有誤者!即誤,不可反矣。
」代解衣扣,遂與成婚。
明日,甲歸,大恚。
陳初不解其故,至是,始知李之誤代己行也。
甲欲反婦,詐索富人多金,不允,將訟諸官。
眾調停未定,而乙竟還家。
陳訴知變服之由,相持大哭。
甲聞乙返,棄婦於富室而遁,終身不復歸。
張氏女守節 湖北有張氏女許嫁胡氏子,婚有日矣,而胡病甚,乃使媒請絕於張。
張不可,曰:「女子既以身許人,死生以之。
」遂適胡氏。
而胡病有間,又踰數年,生二子,始死,張撫其二子以終。
新安汪氏四節 四節皆出於新安汪氏,為汪允中之家屬。
三其姑也,一其姊也。
姑及姊皆與允中同祖。
一姑行四,適方氏,未兩載而夫亡,遺孤殤焉,嗣族人子為子,以存先祀,三代未葬之柩,悉為營葬,是節而兼孝者,四姑也。
五姑適許氏,夫臨卒,執其手,以父老為託,謹識之。
翁疾,刲臂療之,又籲天,請以身代,其節孝與四姑同。
六姑適楊氏,夫病且死,六姑語家人曰:「治斂具必二。
」家人知其意,備之嚴,乘間,自墜樓死,蓋其志趣與四姑、五姑異矣。
姊適程氏,夫亡,撫遺孤成立,承襲其先世所得世職。
子亦能稟母教,不墜其家聲。
允中名定執,與俞曲園太史樾雅故,乃為作《新安汪氏四節圖說序》以表之。
周麗卿為好女子 周麗卿者,本名族女,少讀劉向《烈女傳》,頗慕節烈事。
及長,光艷罕儔,而性嚴重,寡語笑,婢媼多憚之,戚串中不可幹以非禮語。
既笄,適馮叔衡秀才,伉儷甚相得。
時粵寇竄杭州,披猖甚,烽隧疊警,人皆惴惴慮朝夕不相保,多有徙居以避其鋒者。
馮為眾紳公舉主守城事,義不得他往。
繼而丹陽陷,張忠武公國樑殉,馮氏盡族將行,周勉其夫曰:「此報國效忠之時也。
萬一不濟,以死繼之。
」城破,馮猶率家丁巷戰,短兵相拒,斃寇無算。
後力竭而蹶,偃臥積屍中,寇意其死,舍之去。
其家丁李升者,健兒也,天未明,匍匐趨往視之,則氣猶咻咻焉,乃負之出城,寘空屋中,灌以湯,漸甦。
翌日,避居鄉村,以探寇耗。
不十日,江蘇諸城盡沒,歎曰:「是不可為也!」急走江北大營請兵,大帥留之幕府焉。
周知城已破,內外衣悉自密縫,肘底挾雙白刃,坐中堂待死。
須臾,寇酋至,周坐自若。
寇顧其黨曰:「此美人何為?何面凜凜有殺氣,使我見之甚悸?」寇中凡擄婦女,先設女館,俟城中搜括既盡,然後遣配其黨。
周於是亦入女館。
既而有偽王欲選殊麗者備侍禦,或以周薦,乃命以夕見。
館中主事媼具湯請周浴,周涕泣拒之。
頃之,布襦椎髻出,數媼擁至燈下,哽咽不能語。
良久,啼有聲,舉首光耀,與華燈相映射,酋側目睨之曰:「善。
」周厲聲前曰:「餘,士人婦也。
所以忍緩須臾不死者,以未知丈夫消息耳。
冀見天日,以了吾事。
若相迫,願以頸血濺於此。
」突於胸前出一刃,皎若霜雪,寇酋左右皆咋舌,久之,忽喟然歎曰:「汝真好女子,吾知汝矣。
願勿死,必使汝夫婦相見也。
」明晨,寇首命人具舟遣之。
時馮族中尚有居近村者,周訪得之,告以故,舉族相慶其得脫虎口,因送周至江北,仍為伉儷如初。
婦陷寇中,凡閱一百八十日,衣未嘗解帶,刃未嘗離身也。
費恭人守節 孫家泰,壽州巨紳也。
苗沛霖之叛,孫全家皆死於難,獨一妾以居別墅倖免。
妾氏費,籍河南,美而勇,其父精拳藝。
同治紀元,欽差大臣勝克齋宮保保率大軍解潁州圍,勢張甚,聞費美,遣人往劫之。
費曰:「大帥左右豈少姬侍,而必辱及未亡人何也?如不得免,將挾刃以往,俾伏屍二人,流血五步,其無悔!」使者歸報,勝乃罷,費因得守節以終。
撫一子為後,膺四品封,故曰費恭人。
黃母沈氏之節 黃母沈氏,華亭處士東繁女,生而端靜,明大義。
既笄,歸於黃。
夫名祖憲,字徽卿。
母歸黃十年,夫卒,念姑老,夫喪未葬,子家麟且幼,是不可死。
黃故貧,至是益困,嘗啖餅飥充朝夕。
家麟自塾歸,跦跦得食而舞,咽之,糠也,捧之泣,母亦泣。
母以乏食故,時時典衣於質庫。
一帬入以布,出,毳然錦也。
母曰:「其誤耶?如小郎何!」小郎者,質庫中少年司箱篋者也。
卒趣易之。
母尤善教子,凡家麟所與遊,必審其品之端否。
有以訟浼者,痛絕之。
一錢或妄費,輒戒之曰:「汝忘泣餅時耶?」以是家麟自奉絕儉約。
家麟之設義塾於張澤也,張澤人德之甚。
家麟曰:「母志也。
」初,家麟讀書,束脩取給母十指,不繼,則歎曰:「安所得義塾,使兒卒業?」家麟謹誌之。
至是,成其志。
家麟舉於鄉,學使者題黃氏門曰「松貞荻訓」,自是而母節稍稍顯矣。
李睞希青年守節 節母李太君者,仁和汪曼峯茂才嶔之庶曾祖母也,名睞希,贛縣人。
曼峯髫齡孤露,太君提攜抱負之,自墮地以迄於成人,在義又曰慈。
曼峯之曾祖春生太守道森,以庶常改官江右,歷領州縣,所至有聲。
擢守廣信,太君方十七歲,來侍焉。
及以憂去職,時粵寇方張,杭州再陷,既脫險,就養於其子子莊刺史曰敬粵東署,太守年六十矣。
以疊經患難,顛沛流離,遽攖痰疾,起居飲食,扶持抑搔,惟太君能委婉承意以慰之。
逾八年,為同治庚午,太守卒於其孫毅臣鹺尹覲宸之電茂鹺署,時太君年僅二十有四也。
青年守節,惟佐曼峯之母操持家政,料量甘旨,內言不出,宗族稱焉。
逮鹺尹奉諱去官,家益落。
鹺尹之弟方供要差,境稍腴,而太君寧甘淡泊,不舍也。
光緒辛巳,曼峯生,自襁褓即惟太君任提負,同臥起,時其飲食寒暖不稍忽。
曼峯五歲患痘,瀕危,太君未嘗解衣寧息者逾浹旬。
及就傅,則常儲珍羞以待之,於枕上課所業。
壬辰,曼峯喪母。
癸巳,鹺尹歾。
自後境愈蹙,雙棺在殯,一室皆秋,饘粥之供,僅恃曼峯嫡母挈姊妹以鬻繡得食。
太君則親炊爨,操井臼,怡然懌然,無倦意,無怨言。
曼峯晝則挾書就私塾,歸則太君及姊督課所學,一燈熒然,書聲恆與刀尺聲相間雜。
太君亦旁坐督促,溫然如春。
逮讀竟就寢,乃予以果餌,或以所傳說之古訓哲言、懿行美德娓娓言之。
丁酉,曼峯奉柩挈眷言旋。
越歲戊戌,曼峯學於宗文,負篋入塾,朝夕始與太君離。
五月,補博士弟子員,乃囅然一笑,謂襁負稚子,果繼書香。
蓋汪氏自祖以上,均起家科第,鹺尹少年入仕,恆以書香中輟為言太君,嘗謂甲第華膴,固非足榮,惟得一青衿,始無忝儒者家風也。
太君嘗聞之,故以其能繼書香而色喜也。
逮曼峯授室生子,則撫愛嬰兒,一如曼峯之童時焉。
弓氏妾守節撫孤 安平縣某鄉有弓某,年老無子,蓄兩妾,皆不育,不得已,為其猶子某娶一妻,使嗣己房,俗所謂一支雙祧者是也。
未幾,弓卒,妻亦歾,猶子之妻以產殞,第一妾亦下堂改嫁,惟第二妾老三誓志自守,撫諸孫,不他適,時年甫二十餘也。
夫族弟某覬其年少而寡可侮也。
唆使其猶子將諸兒收歸撫養,而逼老三嫁。
猶子愚騃,從其言,於老三備極無禮。
老三大怒,訟諸官,對簿時侃侃而陳,歷數夫之族弟與其猶子諸惡狀,且出白刃以相示,謂必欲逼我改嫁,即請死於此以明志。
官乃責二人,而直老三,老三自是益自檢束刻苦。
及諸孫成立,使之就學授室,經紀內外,罔不井井有條。
年六十餘,已有元孫十餘人,資產較前尤富,親族鄉黨不復以老三呼之,且為之懸匾立坊焉。
劉節婦割髮守節 劉節婦,父韓姓,業冶工,所入差足自給。
節婦有殊色,富室劉某謀娶之為妾,啗以重金,韓意奪,節婦泫然曰:「父迺鬻女邪?且彼以利來,父許之,為所輕,女亦終不能為人,請先死父前。
」韓迺謝劉。
已而劉妻死,使風示韓,願以正室待節婦。
韓曰:「乃今許之邪?」節婦弗語,涕泣而已,遂允之。
節婦入門,伉儷甚篤,而家人廝僕以節婦出小家,竊竊誹薄之,劉母尤弗善子所為。
節婦雖竭力承歡,而動輒得咎。
姑有愛婢秋菊,陰險工讒,劉嘗私焉。
既娶節婦,漸遠之,秋菊以故怨節婦,謗毀萬端,甚或面辱之。
劉聞而怒,將逐秋菊,節婦止之曰:「不可。
姑非秋菊,食不飽,寢不安。
姑老矣,君既不樂,又奪所愛,人其謂君何?」劉迺止。
秋菊既失劉歡,因與小僮惠全暱。
會盛暑,同浴於室,節婦偶過之,聞嘻笑聲,大疑,然弗敢窺,疾趨過之。
而秋菊已知,懼甚,搆節婦益急,且流言節婦在家時與族兄某有染,母聞,怒責劉,令出之。
劉力辨節婦賢,益怒,痛哭,自撾無算。
節婦聞,毅然出,跪姑前,泣請息怒,且曰:「姑意婦知之。
事之虛實,婦雖百喙弗敢辨,要之,眾口鑠金,流長飛短,終非一家福,敢有不從,以怒姑心,請歸死於家。
」斂袵而退,無戚容,亦無憂色。
母意沮。
劉返,持節婦手哭,節婦慨然曰:「本知非偶,所以從君者,以君拳拳,意良弗忍負。
且人生聚散,命也,今孽緣已滿,復奚言!」因取酒與劉飲,盡醉,泣數行下。
翌日,盡易敝服,作農家妝束,辭姑,弗見;別劉,劉挽持之不使行。
節婦責之曰:「君背慈命而殉私情,非人子之道也。
」劉釋手痛哭,目盡腫。
節婦亦哭,哭盡血,匆匆行,竟去。
韓怒,將訟之官,節婦泣曰:「為人婦,不能孝養,緻遭驅斥,又從而抗之,滋益罪也。
且彼豔女色,父羨彼財,利始者,寧以義終,固早知今日也。
」宵深人靜,懸梁而縊,帶絕,墜,驚韓,亟救之,幸無恙。
韓泣曰:「彼即絕女,女顧弗為父地?」節婦迺止。
劉聞,奔訪節婦,節婦避弗見,使父禮之,且語之曰:「讒夫高張,搆我二人,弗自遠嫌,禍終未已。
請速歸,益修孝道,毋令有所藉口。
至於妾,生為劉家人,死亦作劉家鬼,君固信之矣。
」劉涕泣去。
秋菊既逐節婦,姑委以家政,益肆,旋虐及主人,金錢器具輒竊去。
嫗某,事劉氏三代,自姑以下皆下之,頗弗直所為,隱誚之。
秋菊指戶曰:「幾日而不我從!」嫗怒,罷去,秋菊輒引其姊代之。
姑漸不能忍,略讓之,秋菊裂眥相向,姑轉懼之,事事為所持,因頗思節婦。
節婦雖出,常遣使存問,所餽遺甚夥,悉手製。
姑始拒弗見,至是,又以人至,母迺歎曰:「吾有賢婦而弗能容,迺受惡婢愚。
」使謂節婦:「若家窮,毋再相餽。
」報以百金。
節婦受之,遣使道謝。
姑止使,且以酒食餉之,縷縷問節婦近狀。
秋菊聞之,怒,直入斥姑,逐使者去。
姑不能堪,大哭。
劉亦怒,批秋菊頰,將逐之。
窺母意已悔,間請迎節婦回。
節婦至,姑持其手而哭,哀甚,節婦亦哭。
秋菊自知罪重,為節婦既入而懼,挈姊某及惠全,席捲姑所有,將奔。
節婦預知之,以告劉,擒治之,凡搜出金寶之屬無算。
節婦懼傷姑心,且不欲結怨小人,釋令去。
姑年老,又以事多逆,因疾病,醫至,曰:「疾不可為也,恐弗及新,速具身後事。
」節婦晝夜侍,衣不解帶者一月,卒不瘳,因刲股和藥進,良已,而姑弗知也。
劉見其創而怪之,詰得故,益驚愛之。
事漸洩,母益大感動,孝聲著四遠。
節婦歸劉一年而出,出半年而還,更年餘,舉一子,而劉死。
節婦哭之慟,勺飲不入口,割髮殉之曰:「君戴老母而履弱息,孝養方新。
吾責未盡,不能從君地下,割髮殉君,見髮如見妾也。
」既葬,事姑益謹,姑大慰。
子長,延師教讀,頗慧,能文。
母年八十而歿。
孔氏守節 舒城黃先楷,娶妻孔氏,時孔年十六也。
祖姑嬰痼疾,臥榻逾十年,侍疾無倦,而事翁姑特嚴。
鹹豐時,粵寇起,江淮大震,先楷讀書好任俠,銳思犯大難,騁厥奇,孔恆泣諫之。
未幾,有友刦於兵,危甚,先楷運奇策拔之,友脫而身竟死。
當是時,孔鞠子女兩人,姑沒,翁益老,次子書霖方在震,閱五月始生。
而江淮亂熾,則泣手遺孤,日數徙,事急,伏蘆澤逾旬,乳缺,米絕貴,囊餘金約指一,易米啜遺孤,以其半奉堂上。
垂老述其狀,猶涕泣不置。
無何,翁又沒,獨身畢喪葬,莫克生,而湘鄉王仁和書適至。
初,先楷喜結納,仁和方俊少,見而大奇之,曰:「將才也。
」以其女字之,盟成,先楷沒。
不十年,仁和為大將,乃遣材官賫婚約,逆其女入湘,且迎養,孔始挈二子與俱。
伯子長能軍,書霖幼羸甚,四歲不能行,孔顧復特摯。
久之,書霖長且健,課讀尤嚴,夜分必成誦乃寢,稍怠,則聲淚俱下,書霖亦涕泣不敢嬉。
已而伯子累戰功,擢隴西統將,乃挈書霖至隴西。
左文襄駐節蘭州,課諸生,得書霖卷,大奇之。
時奏分陝、甘闈,特許僑人入試,書霖遂以光緒壬午登賢書。
未幾,伯子西征,中丸彈。
乙酉,傷劇,沒於軍。
書霖試禮部,李文忠為北帥,詫其才,疏請返原籍,聘授北洋武校生,佽迎孔,挈家返旅舍。
書霖久不第,名乃動公卿間。
辛卯,官日本理事。
三年,擢知府,之浙江,攝嚴州府事,晉道員。
丙午,任閩塞總司令官,乞養歸。
庚戌,任講武堂於皖,所至靡不奉孔以行。
劉丐婦守節撫子 劉丐婦,新陽人,粗知文理,稍長,事女紅。
年十六,母患肝鬱,醫藥罔效,婦割臂肉煎湯藥以進。
卒不起,悲痛甚,欲以身殉。
戚屬往勸之,且曰:「棄生父而殉死母,非大義也。
」婦乃免。
然富於才,母在日,嘗以家中瑣務令任之。
至是,佐父理家事,事無大小,悉佈置妥善,家賴以治。
同邑李生,窶人子也,性靈敏,才過人,年甫十八,譽望翕然。
以貧故,尚未聘,聞婦賢而孝,遣媒妁求婚。
父以李賢,諾之。
六禮既成,贅李入,婦事之唯謹,並勗其務實學,李為肅然。
期年,舉一子。
未幾,遭火,婦與子從火中出,父夫燼焉。
時遺孤甫五齡,婦以遭家不造,家計蕭條,遂寄身戚屬,願服勞為餬口計,然戚屬恆薄遇之,乃出而行乞焉。
婦既行乞,至夜,則宿尼庵。
自朝至暮,偶得暇,則勤針黹,口授子以《四子書》,折枝畫地為字以教之。
後乃乞得殘書數部,並以錢十二文購筆一,令蘸水習字於大磚,如是者以為常,晏如也。
其衣履雖破碎而整潔,不類丐。
當行乞時,子攜書喃喃誦,人以此益賢之,金錢之賜,亦視他丐為多。
宣統庚戌疫行,婦傳染將死,語其子曰:「劉、李兩族,今僅留兒,兒當從事於學,力求上進,勿以貧乏不讀書,勿因行乞污品行。
彼吹蕭吳市者,英傑固自在也。
吾已矣,兒其勉之!」言已,卒於觀音庵,時年三十有五。
子名建猷,肄業於貧民學校。
陳丐女守節 丐女,姓陳氏,幼喪父,母瞽。
女年七八齡,常從母乞食於鄉,人以其殘廢幼弱,憐而厚給之。
得食,必奉母,己則啜其餘。
如是六七年,女稍長,而母病死,無以為殮,不得已,乃哀於人曰:「有能葬吾母者,以身事之,豐儉所不計,但得吾母骸骨不至暴露足矣。
」裡有苦力少年某甲聞之,出薄資,為葬於山麓,於是涕泣而女於某甲,時年僅十五齡耳。
女操作甚勤,日夜紡績不少懈,室無燈火,則就月下為之,寒暑不輟也。
而甲自得婦後,傭所入,絕不浪費,相處年餘,頗足自給。
是年疫癘盛行,某甲罹疫死,女哭之慟,為摒擋衣飾,質錢以葬之。
自後刻苦益甚,常為村鄰傭工以自給。
甲有弟乙,無賴子也,利其少艾,迫使改醮,堅不可。
乙詭計百出,一夕,女獨坐未眠,忽見十餘健者排闥入,女以為匪,急哀之,曰:「吾家貧如此,無物可獻,請恕我。
」眾不顧,擄女出。
至中途,有輿相俟,即置女於輿。
輿夫舁至一巨室,則燈燭輝燦,設盛筵,始知為人所鬻也,搶地哀號。
主人勸之,不聽,強之,則求死。
主人大恐,送諸官而追原聘焉。
主人為某巨室,以正妻無出,欲納妾以承宗祧。
有媒媼來,謂乙有寡嫂,願充側室,乃議遣輿迎歸,固不知其事之原委也。
乙知女必不從,乃賄矚徒黨,劫女於室,復潛囑輿夫迎於途,意事必諧。
不圖次晨甫起,衙役羣集,縶以去。
官傳乙至,論如律。
遣人送女歸,且大書節婦二字,令其族之長者,為製額懸於堂以旌之,時宣統辛亥春也。
沈太恭人撫遺腹子 同治丁卯十月初一日,仁和盛赤文司馬元煒需次江蘇,以奉檄赴都北上,深夜,溲於船首,舟欹,失足,落水而死。
妻沈太恭人年二十三歲,方有孕,十二月初九日生男,即幼文觀察鍾俊,俗所稱遺腹子者是也。
盛氏家故富,粵寇擾浙,家貲蕩然。
太恭人拮據撫孤,自教之,遂以成立。
幼文喜任俠,在杭人中為具有特性者,且有聲於時,稟母教也。
太恭人名靜貞,山陰人,為飽山文學定年女弟。
十七歲而嫁,嫁八年而寡。
張太君守節撫孤 武進孟節母張太君,為蒓生茂才森、庸生孝廉昭常、潮生副貢鑫之母也。
年十九,嬪於同裡駿譽封翁為繼室。
時同治壬戌冬,兩家方避亂江介,蓋成禮於患難之中也。
及江南平,歸裡,而燹後赤貧,太君安之若素,烹餁浣濯,飢渴有無,勞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