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直類
關燈
小
中
大
抗不遜之罪。
」張曰:「沈某已詳詢明確,令歸,候公處分。
公若必欲誅之,以示威羣僚,公之軍令也,誰敢違!公可遣一緹騎,逮而誅之,亦殊易易。
事後,公如不奏聞,幸甚;倘入告,某亦當另摺具陳。
某不敢以一屬吏抗公令,更不敢以非常事不自奏聞。
日旰公勤,請速斷。
」丁默然良久曰:「終必有以處之。
」張遂出,轅下亦解嚴,沈竟無事。
閻文介杖某弁 官文恭公文督鄂時,閻文介公敬銘署鄂藩。
有某弁為文恭孌童,文恭令帶衞隊,保副將矣。
弁恃寵,勢張甚。
一日,率親兵數人入民家,欲姦其處女,女不從,殺之而逸。
其父母詣府縣訟冤,府縣莫敢問。
文介大怒,亟謁文恭。
弁固知文介知之而必不己赦也,先入求救,文恭匿之。
有頃,文介果上謁,文恭辭以疾。
文介謂有要事必待面陳,如不可以風,即就見於臥室。
閽者出,仍固拒之。
文介曰:「中堂病必有痊時,俟痊,必當傳見,吾即居此以待可耳。
」命從者自輿中出襥被,曰:「吾即以司道官廳為藩司行署矣。
」臥起官廳者三日夜,文恭授意司道,勸歸署,必不可。
文恭窘甚。
以新繁嚴渭春中丞樹森、盩厔李太守宗壽與文介同鄉,急延之至,凂為調人。
嚴、李多方譬喻,文介出誓言,謂不斬弁,不還署。
文恭乃自出見,即長跽。
文介岸然仰視,不為動。
嚴正色曰:「丹初亦太甚矣。
中堂不惜屈體至此,獨不能稍開一面網乎?」文介不得已,趨扶文恭起,與要約,立斥弁職,令健兒押歸原籍,立啟行。
文恭諾,乃呼弁出,令頓首文介前,謝再生恩。
文介忽變色,叱健兒執詣階下,褫其衣,重杖四十,杖畢,立發遣。
事訖,始詣文恭謝。
文恭由是益敬憚之,密疏保奏,乃撫山東。
周漢有鐵老之稱 溈寧周漢性戇直,有「鐵老」之稱。
初以知府需次於陝,左文襄公宗棠督陝時,見之曰:「人英也!」屢齗齗於長官,故為巡撫譚鍾麟所憎惡。
後文襄督師出關,因辟之至幕,賓禮甚至。
新疆平,奏擢道員。
久之,以爭殺降回事,失左恉,告歸。
道出酒泉,謁唐韓愈廟,題聯於楹曰:「百世之師,匹夫有志公可法;三書猶在,宰相無名鬼不靈。
」蓋其平日不滿於文襄者,至是猶有弦外餘音也。
孫衣言怒某令之諂 英翰嘗撫皖,一日,為太夫人祝七十壽。
天長令餽一蘇繡緞幛,以其美麗,懸之中堂,而移藩、臬兩司所贈者於旁。
臬司孫衣言見而大怒,曰:「監司不及縣令耶?」知賓者留其與宴觀劇,均不可,英大惑。
太夫人知其事,翼日,命英設盛筵,為之道歉。
孫卻之。
英固請,乃以見於直隸會館相要。
英如言,屆期,張宴演劇。
英以孫負重望,頗嚴憚之,特肅衣冠,迎於門。
見孫將下輿,即長跪而言曰:「一時糊塗,乞恕罪。
」孫亟下輿,扶之起而謝曰:「非敢傲中丞,特怒某令太諂耳。
」 光緒朝之清流黨 光緒乙亥至己卯間,髮、撚蕩平,左文襄公宗棠戡定新疆,瘡痍漸復,民氣昭蘇,中興之業,號為極盛。
沈文定公桂芬當國,務為安靜。
文定性矜慎而稍刻深,箝束士類,無一毫奮發踔厲之氣,而才士之銳氣陰消沮矣。
己卯,俄約事起,崇厚以葸苶喪權辱國,言路交章論劾,而清流黨以起。
清流風力,以張文襄公之洞為最著,而鄧承脩、張佩綸、盛昱、陳寶琛等皆知名健者,以文章節氣著稱。
時文定以軍機大臣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當言路之衝,特以矜慎故,孝欽後終倚重之,迨以老病卒,未嘗去位。
而清流黨之名大震,士氣益發抒矣。
清流之盛也,李文正公鴻藻實主之。
文正與文定同事孝欽,權不逮文定,而尚氣,不甘為文定下,文定稍抑之,故不能平。
清流以論劾大臣見風采,中外皆憚之。
甲申三月,樞垣全體皆罷,勢張甚。
法越之役,名士皆主戰,戰不利,佩綸且敗,名士氣懾。
會文襄以山西學政出,寶琛以會辦南洋防務出,佩綸罣誤於福建海防,承脩入總理衙門,而清流黨至是遂星散。
以是而計,十年之間,前五年為文定守太平尚靜謐之時,後五年為士大夫矜才氣好言論之時。
文定沒,樞臣未嘗膺艱鉅,一無所可否,潘祖蔭、翁同龢以金石文學唱導後進,宏獎風流而已。
至恭王及文正、寶文靖公鋆、景廉、翁同龢等同時罷,醇王至軍機處議事,而朝局為之一變。
先是,恭王長樞府,雅善文定所施為,猶有持重之風。
孝欽欲有所興作,輒諫沮之,惜財力,喜寧靜,抑誇張也。
迨醇王入樞垣,國庫漸殷實,意稍恢張,銳意興海軍以緻天下之財,而苑囿宮殿土木大作矣。
醇王不常視事,皆倚任濟寧孫文恪公毓汶。
文恪父為醇師,故雅相親重,權傾中外,以寵賂為時所訾,亦莫敢誰何。
顧醇王主恢張,而是時掌戶部者為閻文介公敬銘,又繼之以翁同龢,皆主節嗇,疆臣有言軍備者,輒沮抑之,甲午之役,戰具皆窳敗不任用,職此之由。
己醜,德宗親政,略無更張。
中日事起,言官八十餘人聯銜劾樞臣,請起恭王主持軍國重事,氣勢甚盛,兩宮為之動容。
故是歲樞臣先後罷,更易殆盡,與甲申相似,而朝局又為之一變,此甲午冬十月、十一月事也。
初,上命設督辦政務處,以恭王、李鴻藻、翁同龢、榮祿、長麟為督辦政務處王大臣。
蓋上意不信任軍機,不欲以國之大政屬之,又不可輕拂慈意而易軍機也,故有是命。
未幾,又命慶王入。
每日,上召見軍機後,復召見督辦政務大臣。
未幾,文正與翁入軍機。
又未幾,恭王入軍機。
未及一月,督辦政務處撤,而國之大政仍屬之軍機,於是而有戊戌之事。
乙未、戊戌間,無大舉動,恭王與文正及翁支拄其間。
戊戌三月恭薨,四月翁同龢罷,五月王文韶入直,八月崇祿入直,是為戊戌政變。
戊戌以後,剛毅頗用事,又援啟秀、趙舒翹以自助,顧頑陋以為學,很愎以為治,無所樹威信,則橫決以求逞,於是而有庚子之禍。
蓋戊戌之事伏於甲午,庚子之禍生於戊戌,導源甚遠,伏流甚細,而禍發最烈,國之淩夷,關繫至鉅,且至是而清流黨亦盡矣。
彭剛直殺李文忠猶子 衡陽彭剛直公玉麟,貌癯,如閒雲野鶴,出語聲細微,至不可辨。
然每盛怒,則見之者皆不寒而慄。
每年巡哨,必戮數人,所至之處,將弁士卒鹹有戒心。
其兵額常缺,自揣不能朦混者,多夜遁。
僉呼之為「活閻王」。
彭以欽差大臣巡閱長江水師至皖,時合肥李氏勢方盛,文忠猶子某素骩法,時出奪人財物妻女,官不敢問。
一日,奪某鄉民妻去,鄉民詣剛直訴之。
剛直留鄉民,而命吏以刺邀某至,出鄉民,謂某曰:「此人告若奪其妻,有之乎?」某自恃勢盛,直應曰:「然。
」剛直大怒,命笞之無算。
而府縣官皆至,悚息哀求,剛直不聽。
俄撫藩俱以刺至,請見,剛直命延接,而陰囑吏曰:「趣斫之!」巡撫足甫登舟,而吏持頭來繳令矣。
剛直乃移書文忠曰:「令姪壞公家聲,想亦公所恨也,吾已為公處置訖矣。
」文忠復書謝之。
彭剛直斬管帶 彭剛直衣服樸質,類村叟,偶出行,一奚奴隨之,亦村童也。
一日,過浙江石門灣,石門灣故大鎮,亦往來孔道,有水師管帶駐焉。
時將黃昏,命奚奴候鎮外,自憩於茶寮。
寮中每夜有說文書者,鎮人羣集聽之。
正中一座為管帶席,他人不敢僭,彭即據其座。
寮主勸其移他次,彭婉謝之曰:「俟某大人至,吾當謹避之耳,此時無妨也。
」寮主不得已,諄囑之,彭曰:「諾。
」俄而二弁舁大燈,導管帶至,坐客莫不避席。
寮主即趣彭,彭不聽。
管帶大怒曰:「何物村人,大膽據吾座!」二弁亦大聲嘷叱。
彭徐徙他座,蜷伏無言,管帶猶餘怒未息,坐客莫不悚息。
俄而彭潛去,立召管帶。
管帶至,則見高坐堂皇者,乃適所斥坐上村人也,匍匐如死人。
彭略叱曰:「一管帶,威福至此耶!」命斬之。
彭剛直殺釐卡司事 彭剛直巡閱長江,至某處釐卡,主之者監司也,司巡多不法,行旅寒心。
一日,彭駕小舟至,命兵詣局,請騐行,司事不應。
逾時又請,則哂曰:「汝心躁耶?奈我不樂騐何!」兵覆命,彭大怒,趨至,厲聲曰:「請騐,所以遵功令也。
今有意羈我,豈空舡亦索賄耶?」司事亦怒曰:「便羈汝,敢控我?」彭曰:「吾不控汝,直殺汝耳。
」頤少動,兵遽擁至河幹,殺之。
觀者失色,趨告監司。
監司急出,見彭,大驚,長跪請罪。
彭怒色訶責,良久乃去。
自此沿途局卡司巡,淫威稍減,恆惴惴相戒,不敢如前之傲狠,水面為之肅然。
衞榮光懲旗丁 光緒丁醜六月間,杭州有調自荊州之旗人,以與邊福泰茶葉店口角,忽糾眾滋事,毆傷近二十人。
於是市人洶洶,自鼓樓至鹽橋,皆罷布。
仁和、錢塘兩縣令出為謝,乃始開市。
時衞靜瀾中丞榮光方護撫院,曰:「狠戾如是,是不可長。
」遂直奏其事,並諷杭人宦京者合辭揭參。
於是朝廷震怒,命浙撫嚴辦,乃將為首肇事之人革馬甲,鞭若幹下,以木籠囚之,自是旗人稍斂跡。
袁忠節斥某總管 桐廬袁忠節公昶微時,館京師某相國邸第,一日,某總管來謁,至密室,袁在焉。
談未久,適有他要人求謁相國,相國趨出,留總管在室。
總管偶執袁手,謔之曰:「十指何纖柔乃爾!」袁正色曰:「手雖好,惜不知要錢耳。
」總管面紅耳赤者有頃,不待相國至,即起身去。
易笏山停送乾脩 龍陽易笏山方伯佩紳任蘇布政時,豐裁嚴峻,人皆側目。
凡前任所贈乾脩之人,均持當道函來謁,欲仍舊貫,輒取硃筆書其後曰:「一國將軍一國令,一朝天子一朝臣,停停停!」書畢,擲還之。
劉仁折劉秉璋 劉秉璋督川日,有直隸副貢劉仁援例就教職,後復改就直州判,指省四川。
初抵省,進謁,秉璋閱履歷訖,大言曰:「汝係已就教職而改就州判者耶?是不甘為冷官而思作外吏發財耶?且必指分川省也何故?殆以為易於發財耶?」某直陳曰:「職之由副貢而或改教職,或改州判,均朝廷功令所準,初非骩法。
至州判即可發財,則總督之發財當不可勝計。
若四川州判果易發財,則總督所得當若何?惟明公有以教之。
」秉璋語塞,憤然拂袖入。
會藩司上謁,秉璋餘怒未已,因言頃有直州判劉仁來見,言語挺撞,至為可惡。
可即予以苦差,如稍貽誤,即當登之白簡。
時適修建省垣,因委令監視工程。
劉以直言犯督帥,方鎮日惴惴,忽奉檄委,大喜過望。
孑然一身,無室家友朋之累,遂日坐城上督察。
年餘,凡院司查工,劉鹹拱立以侍。
秉璋聞而大異之,謂宜酌予優差,以獎其勞。
藩司承命,檄署鹽茶道庫大使。
額勒精額正直自矢 額勒精額,字裕如,四川駐防旗人,以進士官農曹,正直自矢,不媕阿。
與屠梅君、毛實君、朱蓉生輩講求為己之學,清介絕俗。
及出為廣東按察使,清名益著。
光緒甲午,中日事急,德宗下詔罪己,采人望,遷河南布政使。
其講學日記,原本儒先,力爭上遊,蓋其樹立者有素也。
周應麟斥布政 光緒朝,鹿傳霖撫汴,屬吏宴之於江蘇會館,演劇焉。
所演有《牧童樂》,花旦牡丹紅方出場,忽有候補知縣周應麟至,遽奪巡士手棍,躍登臺,踢花旦倒,而語布政曰:「此何時也?兩宮宵旰勤勞,何歌舞行樂,竟無心肝至此耶!」鹿聞之,大驚而逸。
歐陽友仙以身殉道 新化歐陽友仙,名佺,性迂謹,以知縣需次江蘇。
光緒丁酉,以解餉入都。
既畢事,仍遵陸而歸,所挈薪資旅費猶六百金,道曲阜,時在德佔膠州之前數月也。
以將謁孔林,寄其金於曲阜令。
令欲留之飲,友仙曰:「吾往謁孔林,就道在即,不能飽德,且姑醉心耳。
」談次太息,極言孔教之衰微,世道人心之不可問,遂匆匆策騎去,信宿不返。
令遣人詗之,則孔林某屋之正樑,赫然有友仙之屍在焉,蓋就縊於此,而以身殉道矣。
夏滌庵守正不阿 光緒朝,富陽夏滌庵主政震武,嘗主京師大學堂講席,守正不阿,篤守程朱學說。
有以成見二字讓之者,滌庵輒曰:「有定見而後可以無成見。
」 李炳甫據理直言 鄞縣李炳甫大令景祥,以光緒乙未進士,為令於奉天,知廣寧。
一日,教士以訟事關說,李曰:「兩造皆吾國人,何與君事?且曲在教民,吾不能宥也。
」教士默然。
李命役杖之二百。
教士乞末減,李不可,決如數。
杖竟,判枷六月,教士又為之哀請,李曰:「姑念其情有可原,當減為一月。
」教士退,訴之將軍,斥李之強項。
將軍旋召李入見,語之曰:「朝廷方壞柔遠人,若何乃爾?」李對曰:「卑職惟據理直言耳。
」將軍亦無以難之。
榮祿持正 光緒庚子,兩宮幸西安,粵人某獻石屏,絕新異,孝欽後將賞以知縣,謀諸榮祿。
榮不可,曰:「以進石屏而賞知縣,更重於石屏者何以待之?」遂返其獻。
拳亂盛時,莊王、端王數矯旨,榮電李鴻章,謂五月二十四日後矯旨不可信,令轉達各省。
時召李入都,榮電江、鄂二督,謂李宜緩行,俟後命,蓋是時莊、端二王方欲害李也。
」張曰:「沈某已詳詢明確,令歸,候公處分。
公若必欲誅之,以示威羣僚,公之軍令也,誰敢違!公可遣一緹騎,逮而誅之,亦殊易易。
事後,公如不奏聞,幸甚;倘入告,某亦當另摺具陳。
某不敢以一屬吏抗公令,更不敢以非常事不自奏聞。
日旰公勤,請速斷。
」丁默然良久曰:「終必有以處之。
」張遂出,轅下亦解嚴,沈竟無事。
閻文介杖某弁 官文恭公文督鄂時,閻文介公敬銘署鄂藩。
有某弁為文恭孌童,文恭令帶衞隊,保副將矣。
弁恃寵,勢張甚。
一日,率親兵數人入民家,欲姦其處女,女不從,殺之而逸。
其父母詣府縣訟冤,府縣莫敢問。
文介大怒,亟謁文恭。
弁固知文介知之而必不己赦也,先入求救,文恭匿之。
有頃,文介果上謁,文恭辭以疾。
文介謂有要事必待面陳,如不可以風,即就見於臥室。
閽者出,仍固拒之。
文介曰:「中堂病必有痊時,俟痊,必當傳見,吾即居此以待可耳。
」命從者自輿中出襥被,曰:「吾即以司道官廳為藩司行署矣。
」臥起官廳者三日夜,文恭授意司道,勸歸署,必不可。
文恭窘甚。
以新繁嚴渭春中丞樹森、盩厔李太守宗壽與文介同鄉,急延之至,凂為調人。
嚴、李多方譬喻,文介出誓言,謂不斬弁,不還署。
文恭乃自出見,即長跽。
文介岸然仰視,不為動。
嚴正色曰:「丹初亦太甚矣。
中堂不惜屈體至此,獨不能稍開一面網乎?」文介不得已,趨扶文恭起,與要約,立斥弁職,令健兒押歸原籍,立啟行。
文恭諾,乃呼弁出,令頓首文介前,謝再生恩。
文介忽變色,叱健兒執詣階下,褫其衣,重杖四十,杖畢,立發遣。
事訖,始詣文恭謝。
文恭由是益敬憚之,密疏保奏,乃撫山東。
周漢有鐵老之稱 溈寧周漢性戇直,有「鐵老」之稱。
初以知府需次於陝,左文襄公宗棠督陝時,見之曰:「人英也!」屢齗齗於長官,故為巡撫譚鍾麟所憎惡。
後文襄督師出關,因辟之至幕,賓禮甚至。
新疆平,奏擢道員。
久之,以爭殺降回事,失左恉,告歸。
道出酒泉,謁唐韓愈廟,題聯於楹曰:「百世之師,匹夫有志公可法;三書猶在,宰相無名鬼不靈。
」蓋其平日不滿於文襄者,至是猶有弦外餘音也。
孫衣言怒某令之諂 英翰嘗撫皖,一日,為太夫人祝七十壽。
天長令餽一蘇繡緞幛,以其美麗,懸之中堂,而移藩、臬兩司所贈者於旁。
臬司孫衣言見而大怒,曰:「監司不及縣令耶?」知賓者留其與宴觀劇,均不可,英大惑。
太夫人知其事,翼日,命英設盛筵,為之道歉。
孫卻之。
英固請,乃以見於直隸會館相要。
英如言,屆期,張宴演劇。
英以孫負重望,頗嚴憚之,特肅衣冠,迎於門。
見孫將下輿,即長跪而言曰:「一時糊塗,乞恕罪。
」孫亟下輿,扶之起而謝曰:「非敢傲中丞,特怒某令太諂耳。
」 光緒朝之清流黨 光緒乙亥至己卯間,髮、撚蕩平,左文襄公宗棠戡定新疆,瘡痍漸復,民氣昭蘇,中興之業,號為極盛。
沈文定公桂芬當國,務為安靜。
文定性矜慎而稍刻深,箝束士類,無一毫奮發踔厲之氣,而才士之銳氣陰消沮矣。
己卯,俄約事起,崇厚以葸苶喪權辱國,言路交章論劾,而清流黨以起。
清流風力,以張文襄公之洞為最著,而鄧承脩、張佩綸、盛昱、陳寶琛等皆知名健者,以文章節氣著稱。
時文定以軍機大臣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當言路之衝,特以矜慎故,孝欽後終倚重之,迨以老病卒,未嘗去位。
而清流黨之名大震,士氣益發抒矣。
清流之盛也,李文正公鴻藻實主之。
文正與文定同事孝欽,權不逮文定,而尚氣,不甘為文定下,文定稍抑之,故不能平。
清流以論劾大臣見風采,中外皆憚之。
甲申三月,樞垣全體皆罷,勢張甚。
法越之役,名士皆主戰,戰不利,佩綸且敗,名士氣懾。
會文襄以山西學政出,寶琛以會辦南洋防務出,佩綸罣誤於福建海防,承脩入總理衙門,而清流黨至是遂星散。
以是而計,十年之間,前五年為文定守太平尚靜謐之時,後五年為士大夫矜才氣好言論之時。
文定沒,樞臣未嘗膺艱鉅,一無所可否,潘祖蔭、翁同龢以金石文學唱導後進,宏獎風流而已。
至恭王及文正、寶文靖公鋆、景廉、翁同龢等同時罷,醇王至軍機處議事,而朝局為之一變。
先是,恭王長樞府,雅善文定所施為,猶有持重之風。
孝欽欲有所興作,輒諫沮之,惜財力,喜寧靜,抑誇張也。
迨醇王入樞垣,國庫漸殷實,意稍恢張,銳意興海軍以緻天下之財,而苑囿宮殿土木大作矣。
醇王不常視事,皆倚任濟寧孫文恪公毓汶。
文恪父為醇師,故雅相親重,權傾中外,以寵賂為時所訾,亦莫敢誰何。
顧醇王主恢張,而是時掌戶部者為閻文介公敬銘,又繼之以翁同龢,皆主節嗇,疆臣有言軍備者,輒沮抑之,甲午之役,戰具皆窳敗不任用,職此之由。
己醜,德宗親政,略無更張。
中日事起,言官八十餘人聯銜劾樞臣,請起恭王主持軍國重事,氣勢甚盛,兩宮為之動容。
故是歲樞臣先後罷,更易殆盡,與甲申相似,而朝局又為之一變,此甲午冬十月、十一月事也。
初,上命設督辦政務處,以恭王、李鴻藻、翁同龢、榮祿、長麟為督辦政務處王大臣。
蓋上意不信任軍機,不欲以國之大政屬之,又不可輕拂慈意而易軍機也,故有是命。
未幾,又命慶王入。
每日,上召見軍機後,復召見督辦政務大臣。
未幾,文正與翁入軍機。
又未幾,恭王入軍機。
未及一月,督辦政務處撤,而國之大政仍屬之軍機,於是而有戊戌之事。
乙未、戊戌間,無大舉動,恭王與文正及翁支拄其間。
戊戌三月恭薨,四月翁同龢罷,五月王文韶入直,八月崇祿入直,是為戊戌政變。
戊戌以後,剛毅頗用事,又援啟秀、趙舒翹以自助,顧頑陋以為學,很愎以為治,無所樹威信,則橫決以求逞,於是而有庚子之禍。
蓋戊戌之事伏於甲午,庚子之禍生於戊戌,導源甚遠,伏流甚細,而禍發最烈,國之淩夷,關繫至鉅,且至是而清流黨亦盡矣。
彭剛直殺李文忠猶子 衡陽彭剛直公玉麟,貌癯,如閒雲野鶴,出語聲細微,至不可辨。
然每盛怒,則見之者皆不寒而慄。
每年巡哨,必戮數人,所至之處,將弁士卒鹹有戒心。
其兵額常缺,自揣不能朦混者,多夜遁。
僉呼之為「活閻王」。
彭以欽差大臣巡閱長江水師至皖,時合肥李氏勢方盛,文忠猶子某素骩法,時出奪人財物妻女,官不敢問。
一日,奪某鄉民妻去,鄉民詣剛直訴之。
剛直留鄉民,而命吏以刺邀某至,出鄉民,謂某曰:「此人告若奪其妻,有之乎?」某自恃勢盛,直應曰:「然。
」剛直大怒,命笞之無算。
而府縣官皆至,悚息哀求,剛直不聽。
俄撫藩俱以刺至,請見,剛直命延接,而陰囑吏曰:「趣斫之!」巡撫足甫登舟,而吏持頭來繳令矣。
剛直乃移書文忠曰:「令姪壞公家聲,想亦公所恨也,吾已為公處置訖矣。
」文忠復書謝之。
彭剛直斬管帶 彭剛直衣服樸質,類村叟,偶出行,一奚奴隨之,亦村童也。
一日,過浙江石門灣,石門灣故大鎮,亦往來孔道,有水師管帶駐焉。
時將黃昏,命奚奴候鎮外,自憩於茶寮。
寮中每夜有說文書者,鎮人羣集聽之。
正中一座為管帶席,他人不敢僭,彭即據其座。
寮主勸其移他次,彭婉謝之曰:「俟某大人至,吾當謹避之耳,此時無妨也。
」寮主不得已,諄囑之,彭曰:「諾。
」俄而二弁舁大燈,導管帶至,坐客莫不避席。
寮主即趣彭,彭不聽。
管帶大怒曰:「何物村人,大膽據吾座!」二弁亦大聲嘷叱。
彭徐徙他座,蜷伏無言,管帶猶餘怒未息,坐客莫不悚息。
俄而彭潛去,立召管帶。
管帶至,則見高坐堂皇者,乃適所斥坐上村人也,匍匐如死人。
彭略叱曰:「一管帶,威福至此耶!」命斬之。
彭剛直殺釐卡司事 彭剛直巡閱長江,至某處釐卡,主之者監司也,司巡多不法,行旅寒心。
一日,彭駕小舟至,命兵詣局,請騐行,司事不應。
逾時又請,則哂曰:「汝心躁耶?奈我不樂騐何!」兵覆命,彭大怒,趨至,厲聲曰:「請騐,所以遵功令也。
今有意羈我,豈空舡亦索賄耶?」司事亦怒曰:「便羈汝,敢控我?」彭曰:「吾不控汝,直殺汝耳。
」頤少動,兵遽擁至河幹,殺之。
觀者失色,趨告監司。
監司急出,見彭,大驚,長跪請罪。
彭怒色訶責,良久乃去。
自此沿途局卡司巡,淫威稍減,恆惴惴相戒,不敢如前之傲狠,水面為之肅然。
衞榮光懲旗丁 光緒丁醜六月間,杭州有調自荊州之旗人,以與邊福泰茶葉店口角,忽糾眾滋事,毆傷近二十人。
於是市人洶洶,自鼓樓至鹽橋,皆罷布。
仁和、錢塘兩縣令出為謝,乃始開市。
時衞靜瀾中丞榮光方護撫院,曰:「狠戾如是,是不可長。
」遂直奏其事,並諷杭人宦京者合辭揭參。
於是朝廷震怒,命浙撫嚴辦,乃將為首肇事之人革馬甲,鞭若幹下,以木籠囚之,自是旗人稍斂跡。
袁忠節斥某總管 桐廬袁忠節公昶微時,館京師某相國邸第,一日,某總管來謁,至密室,袁在焉。
談未久,適有他要人求謁相國,相國趨出,留總管在室。
總管偶執袁手,謔之曰:「十指何纖柔乃爾!」袁正色曰:「手雖好,惜不知要錢耳。
」總管面紅耳赤者有頃,不待相國至,即起身去。
易笏山停送乾脩 龍陽易笏山方伯佩紳任蘇布政時,豐裁嚴峻,人皆側目。
凡前任所贈乾脩之人,均持當道函來謁,欲仍舊貫,輒取硃筆書其後曰:「一國將軍一國令,一朝天子一朝臣,停停停!」書畢,擲還之。
劉仁折劉秉璋 劉秉璋督川日,有直隸副貢劉仁援例就教職,後復改就直州判,指省四川。
初抵省,進謁,秉璋閱履歷訖,大言曰:「汝係已就教職而改就州判者耶?是不甘為冷官而思作外吏發財耶?且必指分川省也何故?殆以為易於發財耶?」某直陳曰:「職之由副貢而或改教職,或改州判,均朝廷功令所準,初非骩法。
至州判即可發財,則總督之發財當不可勝計。
若四川州判果易發財,則總督所得當若何?惟明公有以教之。
」秉璋語塞,憤然拂袖入。
會藩司上謁,秉璋餘怒未已,因言頃有直州判劉仁來見,言語挺撞,至為可惡。
可即予以苦差,如稍貽誤,即當登之白簡。
時適修建省垣,因委令監視工程。
劉以直言犯督帥,方鎮日惴惴,忽奉檄委,大喜過望。
孑然一身,無室家友朋之累,遂日坐城上督察。
年餘,凡院司查工,劉鹹拱立以侍。
秉璋聞而大異之,謂宜酌予優差,以獎其勞。
藩司承命,檄署鹽茶道庫大使。
額勒精額正直自矢 額勒精額,字裕如,四川駐防旗人,以進士官農曹,正直自矢,不媕阿。
與屠梅君、毛實君、朱蓉生輩講求為己之學,清介絕俗。
及出為廣東按察使,清名益著。
光緒甲午,中日事急,德宗下詔罪己,采人望,遷河南布政使。
其講學日記,原本儒先,力爭上遊,蓋其樹立者有素也。
周應麟斥布政 光緒朝,鹿傳霖撫汴,屬吏宴之於江蘇會館,演劇焉。
所演有《牧童樂》,花旦牡丹紅方出場,忽有候補知縣周應麟至,遽奪巡士手棍,躍登臺,踢花旦倒,而語布政曰:「此何時也?兩宮宵旰勤勞,何歌舞行樂,竟無心肝至此耶!」鹿聞之,大驚而逸。
歐陽友仙以身殉道 新化歐陽友仙,名佺,性迂謹,以知縣需次江蘇。
光緒丁酉,以解餉入都。
既畢事,仍遵陸而歸,所挈薪資旅費猶六百金,道曲阜,時在德佔膠州之前數月也。
以將謁孔林,寄其金於曲阜令。
令欲留之飲,友仙曰:「吾往謁孔林,就道在即,不能飽德,且姑醉心耳。
」談次太息,極言孔教之衰微,世道人心之不可問,遂匆匆策騎去,信宿不返。
令遣人詗之,則孔林某屋之正樑,赫然有友仙之屍在焉,蓋就縊於此,而以身殉道矣。
夏滌庵守正不阿 光緒朝,富陽夏滌庵主政震武,嘗主京師大學堂講席,守正不阿,篤守程朱學說。
有以成見二字讓之者,滌庵輒曰:「有定見而後可以無成見。
」 李炳甫據理直言 鄞縣李炳甫大令景祥,以光緒乙未進士,為令於奉天,知廣寧。
一日,教士以訟事關說,李曰:「兩造皆吾國人,何與君事?且曲在教民,吾不能宥也。
」教士默然。
李命役杖之二百。
教士乞末減,李不可,決如數。
杖竟,判枷六月,教士又為之哀請,李曰:「姑念其情有可原,當減為一月。
」教士退,訴之將軍,斥李之強項。
將軍旋召李入見,語之曰:「朝廷方壞柔遠人,若何乃爾?」李對曰:「卑職惟據理直言耳。
」將軍亦無以難之。
榮祿持正 光緒庚子,兩宮幸西安,粵人某獻石屏,絕新異,孝欽後將賞以知縣,謀諸榮祿。
榮不可,曰:「以進石屏而賞知縣,更重於石屏者何以待之?」遂返其獻。
拳亂盛時,莊王、端王數矯旨,榮電李鴻章,謂五月二十四日後矯旨不可信,令轉達各省。
時召李入都,榮電江、鄂二督,謂李宜緩行,俟後命,蓋是時莊、端二王方欲害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