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勇類
關燈
小
中
大
,令勿動者。
女怒不可遏,超進,捽當先者如提嬰兒,向眾客擲去。
客狂退,女隨出,客悉取擔遙立,作擊勢。
女取童跨過之擔擲空中,拔腰際佩刀,擔下墜,乘勢劈之,擔斷,向客飛去。
女大呼曰:「敢犯吾弟者視此。
」客惶恐,盡逃。
女嘻笑入,飯畢,登轎去。
匕首殺人百步外 某處有土豪,耄而好色,姬妾環侍猶不足。
鄰村有女美,百計求之,女不願,以金噉女叔,叔貧,心動。
女無父母,僅一弟,他出未歸,叔逼女入豪家,豪大喜。
女謂豪曰:「盍釋我歸。
吾弟乃俠士,能飛匕首殺人百步外。
」豪笑。
女不言,但求十日限,豪不聽。
女大哭,覓死,豪計窮,姑待之。
先是,女家有老奴,至忠誠,見女叔逼女入豪門,怒甚,目眥盡裂。
女乃告以其弟所在,奴諾,兼程去。
十日之限既屆,日已落,女失望,欣然靚妝,藏翦衣袋中。
豪喜,大宴賓客。
酒數巡,豪醉,起就鏡,拂其鬚,自贊矍鑠。
突有怪風一陣,見一匕首鏗然中己面,大驚而踣,以手摩面,不覺痛,詳察之,則霜刃長三寸許,插玻璃鏡上。
入室,女不見矣。
末座少年用劍 紀人龍者,善技擊,慷慨任俠,嘗客遊湖湘間。
有潘某,家饒於財,亦以俠聞,四方技勇之士多遊其門。
紀往訪,款接甚至,宴之,座客幾二十人。
酒三巡,各述技擊師承,談論蜂起。
末座有少年,敝衣露肘,短髮突鬢,默不一語。
紀問主人此客來幾時矣,潘曰將半年。
問何能,曰:「不聞所能,但隨堂粥飯已耳。
」眾大笑,少年亦不語。
後數日,復讌集,忽有鐵面漢款門通謁,裝束甚武,拱手向主人曰:「聞今日羣英雅集,敬來觀光。
」乃遍睨座中人,至少年曰:「汝亦在是乎?」少年但俯首不語。
潘乃延客上座,飲啖兼人。
既而曰:「今日之會,良非偶然,諸君曷各奏爾能,餘亦有薄技當呈教也。
」潘大喜,移席射圃,盡出其所用器械,諸人皆臂弓腰劍。
其人笑曰:「諸君可雲技矣,而未神也。
」乃於衣底出二劍,盤旋騰躍,初如雪滾花翻,以後但覺白光周身,旋轉如月。
眾觀時,少年立最遠,既而眾亦漸漸遠避,方愕眙間,其人忽舉劍直擊少年。
少年急走避,袖中砉然有聲,亦出二劍,疾如金蛇,左右騰擊,與白光相激觸,寒氣森森,眾皆卻立十餘步。
久之,白光漸縮,漸歛至土牆邊,戛然長嘯一聲,向東南而逝。
眾驚就視,惟見少年背手立牆陰而已。
急羅拜問故,少年曰:「吾輩皆習劍術者,彼實與我同師,以我技出彼上,不相能,狹路較擊者七次矣。
始我聞主人名,意門下必多奇能之士,倘彼來時,可以相助,豈謂皆碌碌不足數。
子固皮相者,不足與言,吾亦從此逝矣。
」一躍登屋,遂不見。
吳戾晉與垂髫女較劍 吳戾晉富而任俠,精劍術。
嘗客楚,一日,有垂髫女從一叟造門,請較劍,吳問姓名,不告,惟約於郎官湖上。
及期,吳往,女已文服捧劍立。
吳令更劍妝,曰:「無庸也。
」語次,白光已及吳頂,吳亟出劍敵之。
一劍又起,颯颯有聲,女隱約白光中。
吳益退,劍益迫,大懼,奮身躍八九步外,曰:「神技也。
無過偪。
」女乃止,微笑曰:「君能敵我,亦大不易,宜吾師之謂君為高足弟子也。
」吳大愕,詰之,則授女術者,固即吳之師耳。
清霜襟劍 武陟之木欒店寨,河北大鎮也。
寨有巨族宋氏,族紳某有女曰清霜,幼從女冠靜玄習武藝,傳其術,得襟劍真秘。
襟劍者,襟袖一揮,能百步外取人首級也。
女字庠生金某,光緒甲午七月某日為婚期。
女將上輿,忽有白髮翁褰裳入,舉袖拂燭,燭光慘綠,入內,不見。
女戒眾勿喧。
登樓跡之,出劍相較,但聞空中搏擊聲。
眾拾級窺之,劍光閃閃,冷氣逼人,目不得視。
久之,樓上裂帛一聲,眾大驚,女已冉冉下。
眾詰之,女曰:「仇人欲壞我術,不久且復來,姑俟之。
」俄而翁又來,鬬益厲,至夜,終無勝負。
明日又鬬,正酣際,一白祫少年仗劍來助翁,女歛手曰:「賢喬梓劍法誠高,顧以二丈夫欺一弱女子,勝亦不武,不願鬬也。
」翁乃叱去少年,挺劍再鬬,如是三日,不能嫁。
眾患之,請於其地之遊擊,以精兵圍翁。
陡見光芒萬丈,自窗隙出,手足俱震,尖刃盡絕。
遊擊大慚,率其伍而退。
翌晨,鬬方猛,女忽收劍入匣,曰:「翁回劍露隙,一著之失,吾苟相怨見忍,翁無幸矣。
且翁為父輩行,宜見憐,何相逼至是。
」翁掀髯曰:「老夫昏瞶,沾沾於勝敗之間。
既降心以相從,吾復何求。
但誤爾十日琴瑟,奈何奈何!」遂出,乃成禮。
劉王?盛挽弓擊劍 劉王?盛,字蜀生,湖南巴陵人。
幼承母周氏教,周曾於長沙創辦私立周氏女學者。
讀書之暇,復究心武事,能挽強弓,善擊劍,長歸林文釗。
光緒甲申,文釗卒於應山縣典史任所,扶櫬返湘,行次漢口,適馬江有中、法戰事,乃改殯於漢陽十裡鋪,題一聯曰:「五父而今原暫殯,百年以後願同歸。
」殯事畢,挈三子赴南昌,依母族劉碧礽大令以居。
湘省各校爭聘女士為教員,授天算、輿地,繼充奉天女師範監督。
生徒體操之暇,又以挽弓擊劍之術教之,兼及柔術。
居未久,辭職南歸。
馮氏女發袖箭 馮氏女,籍登州,流寓江浙間,嫁吳森祥。
女美豐姿,工挾彈走馬,及秋千、蹴踘、高縆諸技,所至,人遮道觀,其家人即賴以餬口。
一日,售技畢,將返舟,途遇羣少年方逐射,顧見一鷹盤旋樹上,一人出時計一,約曰:「有中此鷹者,以此物相贈。
否則罰如直。
」少年皆不中。
女笑而前曰:「妾請為君彈之。
」一發而鷹墜,乃取時計以去。
逾十年,女賣技黃巖。
黃巖故多盜,某夕,盜眾二十人持械往刦某富室,森祥過其地,見之,大呼捕盜,為盜之偵者所聞,手利刃,刺殺之。
女聞變,帶刀出,大呼於市曰:「好男子,從我殺盜,護室家。
」一時從者數十人。
然苦無械,女又至竹行呼曰:「事急矣,人假一竿,直取諸我。
」此數十人者直抵某富室,時盜猶在內搜括財物,女命眾圍若堵牆,己則往來其間。
未幾,盜飽掠以出,女急發袖箭,一矢出,輒殪一盜,盜連斃者十有二人,餘盜氣懾,伏地乞哀。
女令眾一一擒縛之,送之有司,置諸法。
邑令嘉其功,賞二百金。
女曰:「妾此舉為地方除害,一也,為夫復仇,二也。
今妾志已遂,安用金為?」乃悉散給諸從者。
女自森祥死後,即棄業,不復獻技,遁跡尼菴,作女道士裝,焚香禮佛,喃喃誦經,見者不能狎也。
嘗謂人曰:「妾所以流落江湖間者,以壻非此不活也。
今壻死,奚必復操賤業以自取辱哉?」 劍傷後山林木 合肥李瀚章撫湖北時,一日,為太夫人祝壽,賓樂甚盛。
忽一人便衣至,年可四十許,言欲登堂祝壽。
閽者拒之,其人洶洶欲入,為李所聞,乃命延入。
入,即長揖曰:「君識我乎?」李記憶久之,不能省。
其人乃曰:「君亦記君家有後園樹林被削之事乎?」李愕然,亟改容加禮,請入座與燕。
賓眾鹹莫測所以,爭前問故。
李憮然曰:「斯真大異事。
餘童時與諸弟讀書塾中,一日散塾後,與諸弟嬉門前,見有一人若自他方至者,方蹲而大便。
旁有小包袱,又一小紙裹,中似無物,而呺然若豬尿泡者。
餘等覺其怪,遽與諸弟取紙裹開視之,其人遽呼不可。
已而見吾諸人已取紙裹,亟提褲前,欲奪回,則紙裹已開,瞥然有氣衝出。
其人頓足曰:『殆矣,殆矣。
』即踡縮地上,若甚畏悚困憊者。
頃之,忽如有氣回入紙中,其人亟以手握紙,則已如前狀矣。
餘輩鹹覺可怪,爭問其故,其人悚然曰:『汝等真大福人,餘故能劍術,紙裹之中,乃劍也,向出,必殺人始返。
汝等前程遠大,得無傷,已移於君家後山林木矣。
』餘輩鹹怪其語不情。
次日入塾,以語師,師曰:『是極可怪,殆異人耶?汝等何乃交臂失之。
』亟偕諸童至後山,觀林木,則樹杪枝葉鹹被削去,師及餘等鹹大驚異。
其人微有鬚,若四十許人,今去爾時已二十餘年,而省視容貌,若不異前,豈非真有道之士耶?」 舟中人矢無虛發 舟中人,不知何許人,常駕小舟遊於三吳間。
金陵少年之豪者操弧矢,賭飲於燕子磯,舟中人從而觀之。
一少年引弓而射,矢破的,舟中人笑曰:「藝善矣,惜手平而骨未齊也。
」又一少年進,曰:「骨齊矣,惜氣不固也。
」更一少年進,曰:「氣固矣,惜神不完也。
」諸少年譁曰:「爾善此乎?」曰:「幼習此藝,今老矣,恐為諸君笑。
」乃令立十竿為的,於百步外引彀,呼曰:「中某節。
」盡數十矢,無虛發,少年皆驚,邀上坐。
請言姓名,曰:「吾舟中人耳,無姓名也。
」取酒自酌,既酣,鼓枻而去。
旗人以習射為娛 八旗以騎射為本務,而士夫家居,亦以習射為娛,家有射圃,良朋三五,約期為會。
其射之法不一,曰射鵠子,高懸栖皮,送以響箭,鵠之層亦不一名,最小者名羊眼,然工者仍不事此,或一箭諸圈,皆開而不落,如花籃式,此為至難。
曰射月子,滿語名艾杭,即畫布為正也。
曰射綢,懸方寸之綢於空而射之,此亦難。
又有於暮夜懸香火於空而射之,則更難。
然皆巧也,非力也。
聞之開國之初,其射也,弓用八力,箭長三尺,鏃長五寸,名透甲錐,所中必洞,或連貫二人而有餘力。
巴塘夷人柳林較射 巴塘清真寺下有柳數百株,夷人於秋收後往往移居林內,終日較射賭酒以為樂。
每值八月既望,夷人輒支布為鵠,於五十步外以木箭射之,連中三次者,羣具酒飲之。
惜其箭過笨,不若內地所造巧也。
然亦有連中三次者。
苗人善用弓弩 苗人生子,俟其長大,練鋼以為刀,終身用之。
試刀,必仰刃牛項下,以肩負之,一肩即殊者,良刀也。
弩名偏架,以一足蹶張,手背傳矢,鏃皆附毒,中人立斃,然非怨結者不輕發。
槍名桿,長二丈餘,用以護弩。
有事則一弩一槍,相將而前,執弩者,口銜刀而手射人,或冒刃迫之,槍無所施,乃釋弩,取口中刀奮擊以救。
苗所居無城郭,三十家或五十家據險而居。
每一處,合募一勇士,號曰老虎,飲食供奉有加焉。
與人鬬,則老虎當先,指揮調度。
合諸苗計之,為老虎者不知其幾千百也。
黃芳輈用鐵簡流星鎚 湖南黃芳輈工書畫,能文章,而勇武過人,五十以後,遇人輒恂恂。
光緒初,自北京應廷試,報罷,歸途出山東,囊金三百餘,盜覘知之,以黃附大商幫行,未敢動也。
及臨清,黃始別向東南行,盜三人尾之。
黃坐車中,手一卷,意甚閒暇,乃放哨以驚之。
黃不動,盜莫之測,袖手而已,然不能捨。
已而過濟南,黃宿逆旅,出銀幣六,令僕曰:「門外有三人,方徙倚,汝往,以此犒之。
第言主人雲:『勞諸君相送,今當臨別,特以備一夕芻秣之資。
』」僕如言去。
三盜笑曰:「若主識我耶?既如此,當面談。
」遂趨入,拱手曰:「黃君好眼力,僕等遠道相從,豈為此區區者?君既相識,不得謂非一面之緣。
今因此故,某等三人請君人犒六十金,當護君安抵湖南,不然,吾儕無因受此區區也。
」黃佯謝,稱實無之。
盜笑曰:「君何必諱?」指一箱曰:「銀在此中,計三百五十兩有奇。
雖給吾輩,君日用尚有餘。
生命為重,區區者何必計較?且吾儕走江湖數十年,豈受人言詞欺飾者。
」黃笑曰:「君果不能稍通融乎?」盜厲聲曰:「然。
」黃曰:「君既獵食江湖,應有尺寸可恃,倘能出以見示,果不謬,當如命。
」盜踴躍而前,舉手作勢,黃略與支拒,出懷中簡一擊,仆二人,其一逃去。
黃命縶之,將以送官。
頃之,逃者復來,將三四人,入門而趨,升堂而跪,具言弟兄輩無知冒昧,務祈容恕,許予赦原,當自加罰。
黃不可。
盜懇至再,念不欲結怨若輩,乃許之。
盜負以去。
黃遂歸,沿途數千裡,無敢犯者。
後,復有廣東之役。
自廣東附帆船北行,行數日,過南澳,舟人言更前有海盜窟,日過午未可行。
黃必欲進,眾亦懼,力止黃,黃笑曰:「汝輩怯耶?乃翁在,盜何能為?」舟人無如何,遂行。
時後艙有客,敝衣槁項,若有阿芙蓉癖者,倚篷凝望,初無一言。
久之,暮靄中忽有小舟傍左舷來,疾如箭,舟人驚曰:「海盜至矣。
」黃生平絕技以鐵簡及流星鎚為最,至是,已戒備,即迎敵艙面。
盜來者四人,不數合,悉殪簡下,騰足蹴之,屍擲起數丈,隕於海,小舟早遁矣。
黃泰然坐船頭。
是夕,船方欲收口,前小舟者已載一老翁至,翁詰黃曰:「吾輩江湖日久,乃不知有君,誠誤犯。
然君獨不能少少留情耶,胡恃強,盡殲之?吾殊不服,今特來為弟子輩復仇。
」黃不待言畢,即叱曰:「鼠輩敢爾?」一聳身,鐵簡即直壓而下。
詎翁微引其手,簡已入翁手中。
黃大驚,然勢不能止,即更擊翁,亦更奪之,黃發流星鎚,又為所接。
翁大笑曰:「豪傑豪傑,如是如是。
」黃窘甚,將自投於海。
忽有拽之者,後艙客也。
客謂翁曰:「為盜者死,古今通例,翁縱徒從為盜,乃嗔人不當傷害耶?而翁尤恃強,何得咎人?今吾在此,翁能一角,當聽翁所為,不然,宜善思之,毋後悔。
」翁聞言,大怒,躍而前,客蹈瑕一蹴,直墜翁海中。
還顧黃曰:「天下奇人甚多,勇未可恃也。
君異日宜戒之。
」黃再拜,求指授,客不答,舟抵煙臺,先登岸去。
張氏女用鐵棒 廣州張氏女,家貧,年二十許,傭城中某富家,操雜役。
一日,自市購物歸,道經米市口,市數十戶,皆米肆。
舂米者多無賴少年,約三百餘人,中有某,尤佻,見女色美,戲之。
女正色曰:「幸勿爾,復爾者,將不利於子。
」某不聽。
時女持一傘,即以傘尖挑其腹,甲果應手倒,於是舂米者羣哄至,謂女白晝殺人,欲甘心焉,各持短梃還攻。
女略無懼色,但以一傘護其身,上下飛舞,眾皆辟易。
女從容退,歸訴之主人。
主人方驚歎,忽門外譁聲大震,閽者入報,知舂米者欲復仇,前後門皆有伏,言必得張氏女自出與鬬。
主人調停之,不獲免,且謂再遲者將火爾居。
主人無奈,商之女,女坦然曰:「吾視此輩如犬羊,烏足污吾刃。
在勢可不遺一矢脫此厄也。
」言已,攜一鐵棒出,顧謂眾曰:「欲何為者,便何為,何狺狺焉?」眾見其鐵棒略如酒杯大,而女乃絕不費力,運用如拾芥然,知非所敵,乃不鬬而走。
後女抵家,家有老母及妹,亦惡若輩之無狀,思有以報之。
一夕,二更向盡,母女尚未寢,有盜數十人攻其家。
女陰念距城僅十數裡,是必若輩無疑,於是母女各持一鐵棒,啟其門。
盜蜂擁遽入,女當先禦之,即連踣其十數人,復斃其五六。
盜方欲散去,女故厲聲止之曰:「勿爾,傷而能逃者,可即去,死於是者,亦悉聽運歸,不汝難也。
」盜逡巡,女自籬內次第擲出之。
於是母欲暫徙城中以避盜,女曰:「世果治也,山居與城郭何異?」母不能強。
女終不為意,日往來市上不輟。
一日,歸抵山麓,距家僅數百武,時夕陽西下,林樹蒼茫,徑少人跡,乍聞轟然一聲,則銃彈已中女股,第二彈繼至,復中其腹,遂倒地。
母妹適採樵返,見之,急負歸,女急怒目視曰:「殺兒者仍米傭也。
」言已始逝。
垂髫女舞短木棍 陳志三孝廉虬,樂清人,以會試在都。
一日,宴於某所,席有一豪客,詢以漫遊南北亦遇勁敵否。
客搖首曰:「難言也。
餘自謂餘子碌碌,非我師,殆無出我右者。
某年北上,以餘師別十餘年,將便道往省。
一日,驅車出驛,有兩童駕犢車迎面而來,餘視之,一男一女,男甫勝衣,女亦垂髫耳。
謂可戲也,阻其所之,女怒曰:『吾輩早行,幹君甚事,阻之何意?』餘笑謂之曰:『喜若輩可兒,能往者即往。
』男捉女袖曰:『姊何絮絮是人,惡賊耳。
』女謂餘曰:『觀君亦是豪客,殆欲鬬耶?』餘曰:『幸甚。
』女曰:『徒手耶,械耶?』餘思不如械,女即持一短木棍,男持其稍長者,往還數合,竟逸去。
明日抵師家,師喜甚,命子女出拜,乃即此兩童也,一笑而入。
餘乃為師賀。
平生所遇惟此耳。
」志三亦能拳,且夙知客精技擊也。
劉綎平舉筵桌 有秦某者,佚其名,無錫人也。
好武略,兩手能舉八百斤,自以為力過人,無與敵。
皖有武狀元某,以力聞,秦慕皖中山水,裹糧往遊,順道訪某。
談次,甚懽洽,夕設筵為秦洗塵。
有劉姓客適至,某為秦紹介。
坐既定,廳事陳柏木桌一,廣方倍於常,設筵其上。
某起立曰:「山肴野蔌,不足以敬嘉客,惟嘉客辱臨,可各獻其技。
」皆曰:「諾。
」某又曰:「桌四足,舉其二,步行,物無動者勝。
」秦技癢,不可耐,持兩足蹲地,竭平生力舉起,勉行,則杯盤狼藉,汗見於額。
某繼之,行不數武,而竭蹶如秦。
及劉,兩手平舉,繞室巡行者三,物無纖毫動者。
某與秦皆歎服。
入席,盡歡而散。
劉為誰?蓋草堂劉綎也。
卞雲西用鐵錢 平陸有巨盜劫富室,殺傷事主,踰月獲盜,解省審訊,供不諱,論斬,而梟首於平陸。
平陸距太原千餘裡,守備廖某押解盜首出省。
廖負拳術,善超距,曾充毅軍材官,頗自負,途中恃無恐。
行至平遙,遇鑣客五六人由京護餉回秦,中有二人,引廖為同鄉,甚暱。
其一姓卞,名雲西,年老而無鬚,鬢蒼白,辮聯假髮,粗盈握,盤於頂而裹以帕,大逾笠,鞋尖包鐵葉,手持煙桿,長二尺,巨如杯口,捫之,鐵也。
廖以此乃鑣客常態,未之奇。
將抵趙城,卞忽謂廖曰:「君知近日之危乎?」廖愕然曰:「不知也。
」曰:「盜首為洪洞人,其黨沿途伺伏,將劫首級以葬,徒以有我輩在,未敢造次。
君不信,明晨盍於牆外驗之。
」迨往驗,果有迹。
廖年少,殊勇往,曰:「今夜當俟其至。
」卞曰:「盜能且眾,君非其敵,來日,行至趙城、洪洞之交,必不能免。
事已至此,請效臂指。
」廖叩謝,曰:「雖然,長者為客,寇至,餘當前驅。
」卞曰:「若是則事當敗。
君但知戰陣之事,礮火相見,無奇可用,未知短刃相接,其機間不容髮,一轉瞬間,敵乘我之瑕而槍機發矣。
君第安睡,毋掣我肘。
」廖唯唯。
次日晚抵豐店,亂山中盜窟也,店主亦猙獰可畏。
廖惴惴,匿盜首於密室。
眾鑣客先寢,卞就地設席。
門窗盡啟,剪燈吸阿芙蓉膏,鐵煙桿在其旁,腰間出大鐵錢二三十枚,其厚分許,置燈下,頻頻合眼,似倦極打盹狀。
夜半,店主與人嚷,漸至格鬬,大聲呼救。
眾鑣客齊起,置不理,屏息伏戶內。
卞息燈,橫臥如前。
時月弦初上,微見人影,廖伸首注視,突見卞奮臂飛一錢出,俄又連飛兩錢,牆外訇然,火光迸裂,聳身起,捷如飛鳥,二鑣客隨之。
旋聞牆土簌簌下落,牆外有聲甚厲,久之寂然。
卞入,復臥。
東方微明,推廖急起,曰:「險哉,老夫幾遭不測。
當店主呼救時,吾料賊徒必乘間而登,先登者,吾以錢傷其目,其次手短槍踵至,吾急以一錢傷其手,一錢傷其目,手槍落地而機震,發其三,吾以桿擊其腦而顛,不死,亦重傷矣。
」遣同伴攜廖踰牆迹之,血點狼藉,草中熒熒然,拾視之,乃鐵錢也,血跡猶殷。
卞乃曰:「店主人為虎作倀,罪在不赦,今且殺卻此獠。
」鑣客領命,大索店中,店主不知何往。
乃赴洪洞縣報明,派差迎接。
縣令張小霞出郭親迎,延廖及眾鑣客入署,飲以酒。
酒半,強卞試技,卞命以生牛皮釘於木闆,畫人形,眉目畢具,相距三丈有奇。
取腰間鐵錢連環飛去,各中一目,近視之,鐵錢穿牛皮深入木,露其半,健夫不能拔。
卞略搖動,應手而落。
喟然曰:「老邁之年,兼犯嗜好,無能為矣。
」眾俱咋舌。
飲畢,張奉二百金出,堅請勿卻,曰:「廖君蒞敝邑,設有不幸,吾獲重咎,不則與廖君二人同受嚴譴,微君,豈有今日?此區區者,曷足言報?」廖亦力勸,卞始受。
自此與廖跬步不離,直送至平陸,珍重而別。
廖率勇役不敢過洪洞,迂道還太原。
石信擲碎石 石信,通州人,初姓李,名四郎。
貌魁梧,孔武有力,能舉數百斤物。
家赤貧,不能自立,乃鬻身於石氏為奴,從其姓,改名信。
鯁直而勤謹。
某年,隨主人入都,中途忽有盜至,拔刃相向,信叱曰:「何物小醜,膽大乃爾,敢在太歲頭上動土耶?」語畢,拾道左碎石,望羣盜擲擊,百發百中,盜乃鳥獸散。
未幾,主人為權閹李蓮英所陷,將下獄,信請以身代,遂瘐死獄中。
村店小兒運鉤 文登縣鄧叟,年六十餘。
一日,策蹇驢至海陽,小飲於道旁酒家,隔座一小兒,年可十三四,尫羸如病,叟憐之。
兒言不食竟日矣,叟推食與之,兒健啖,盡餅三斤,腹始果,遂相將同行。
可十餘裡,地僻無人,忽塵起於前,兒曰:「止。
」徐起當塵來處,出懷中紅線可五尺許,上著小鉤,作玉色,兒運鉤如舞空拳,然馬上人已著鉤,立墜其騎。
兒出小劍,斷騎士首如斷韭薤,剖腹納其首,以刀挖穴瘞其屍,啟襆,得黃金三百。
叟大駭,幾墜驢。
兒曰:「此某令綱紀也。
令坐贓,防掛白簡,以金啗巡撫。
吾惡其貪黷而草菅人命,除僕,所以示警。
今當與公分此金,不義之財,儘吾輩取之,無害也。
」鄧遜謝不敢取,小兒囊金上馬,拱揖,風馳而逝。
拳有大架子小架子二派 光緒朝,馬永貞以大力著名於滬。
一日,有賣藝力士約武伶十餘人與決鬬,皆辟易而退。
馬少時曾為松江正營教師,時副營中有竇教師,亦以拳法名家,惟軀短,年老,馬藐視之,屢欲與之較藝。
一日,謂竇曰:「老教師拳力精能,小子願承教。
」竇曰:「我輩均藉此餬口耳,何必較高低?」馬自恃力大,再三強之,竇始應曰:「如必欲較一日之短長,則請君先動手,否則無以對君之師。
」馬於是短衣窄袖,運全力於腕而以拳擊之,竇不改常態,略聳身軀,而馬之拳已從竇之腕下穿過,擊空而仆,且帽已為竇摘,而馬猶不知,蓋拳出腕下時所摘也。
竇乃笑謂馬曰:「君幸遇僕耳,否則摘帽時,以兩指戳君頂,君即殆矣。
尚其返而求之於師。
」馬赧然退。
有知其事者,謂馬之拳法為大架子,竇之拳法為小架子,家法不同,非馬力之果不及竇也。
馬旋遁至滬,卒不改其性,為馬販子所算。
霍元甲七世善拳 霍元甲,綽號黃面虎,直隸人,以拳鳴於時者七世矣。
兄弟十人皆善拳,元甲為巨擘,以是名震南北。
光緒朝,美有大力士方僑滬,絕有力,能載重百斤,聞元甲名,請來滬較藝,元甲應之。
及至,而某懼,不果較。
旋有趙某者亦申此請,不允。
趙以其怯也,作書登報誚之,元甲乃命其徒賽於昧蒓園,勝之。
不數日,趙又邀其友與元甲約賽,乃先令其徒角之,無勝負,然卒為元甲所辱。
元甲乃太息而言曰:「餘來滬者,與異族較短長耳,不欲自殘同胞也。
後此幸勿相擾。
」 元甲旋創辦精武學堂,嘗曰:「欲使強國,非人人尚武不可。
」久之,而為日本之擅柔術者某所忌,思有以傾之,乃約十人至滬,欲與元甲角,然皆懼死,要以勿用拳,元甲拒之,卒以手決勝負。
元甲又使其徒先與賽,日人敗者五,大恚,亟推一最有力者與賽,乘間出臂,欲中傷之,元甲徐格以手而臂折矣。
萬春蕖以氣不以力 南昌萬春蕖精技擊,移家安義之西山,所遇南北棒師劍客皆出己下。
性厭城市,不欲與江湖武士競時名也。
光緒時,德馨撫江西,幕客何某以標自負,並擅拳勇,徧識城中技師,舉不當意。
聞春蕖名,羨且妬之,乃遣使訪之安邑,請入城論技。
使者造其廬,白何意,請俱往,春蕖笑曰:「春蕖,山澤之癯也,不可入撫署,何君欲論技,來山中可乎?」使還,述春蕖語,何不悅,顧急欲一見試其勇,明日,呼使者與俱。
既至,春蕖延之坐,從容叩所習,何以標示之,曰:「請於牆壁畫細圈數十,自上至下,此標不能盡中,某不敢復言技矣。
」春蕖如其言畫訖,則次第悉中。
已,乃揖春蕖而言曰:「君所善者何器耶?」春蕖示以十指,曰:「盡在是,無以器為也。
」少頃,何請試技,婉謝之,再請,觸則仆矣。
何起,數數試之,或墜於近,或墜於遠,或前或後,或左或右,應手輒墜,不能自主。
何再拜請曰:「某平生未嘗少挫於人,君技至此,神矣哉,願受教。
」春蕖曰:「君以力,予以氣,力有盡而氣無窮也。
」何曰:「吾師乎!吾師乎!」既而曰:「君能從某謁府主,不愈於山居乎?」春蕖曰:「君意良厚,予性耽山澗,不欲見貴人矣。
」 丁潛生潛氣內運 丁潛生廉訪峻有神力,嘗於退食之暇,在密室中盤膝坐鐵椅,約半小時,舒兩臂徐徐挈椅起,離地高而歷時久,身不動搖,蓋潛氣內運也。
陳蓉酩能運氣 光緒時,有陳蓉酩孝廉者,幼嗜學,然多疾,讀書數過即喘。
友告以習《易筋經》疾可已,從之,百日,體頓肥,能運氣矣。
一日,方在廳事與客談話,或叩其術,即駢二指於中設之大圓幾,力按之,隨意繞之行,則幾亦旋轉自如。
少選,令人於廳事之東西兩端各置一幾,相距四五尺,置頭於東幾,置足於西幾,其中空如橋,招三友使立於其腹而撼之,蓉酩仍安臥不動也。
李?子指劈空氣 光緒戊子、己醜間,魯人李?子至常州售拳技,時於廣場獻藝,兔起鶻落,剽疾如風,其手指旋轉伸縮之際,劈劃空氣,嗤然作響。
郡有豪家子十餘人,年少好事,聘李為師,授拳術。
李雖恂恂儒雅,而性至暴烈,偶觸其怒,則軒髯怒目,抶之無算,必哀懇求免乃已。
然居常數年,雖日以拳術授弟子,而祕要之處不輕授也。
其弟子某甲者,學技數年,以為盡得其師之祕,請較技,李笑而應之。
既交手,李若不經意,俟其拳至,輒轉側避之,甲以為怯,屢攻其隙,且猱進搏之,欲揕其胸。
李以二指輕點其腕,腕忽暴痛,手不能舉,亟向李請罪。
李笑,以手握其腕,痛良已。
李乃呵之曰:「孺子恃勇,乃欲仆老夫耶?老夫苟為汝所仆者,三十年之名譽掃地盡矣。
」李卒以夜飲醉歸,為無賴所扼,醉甚,不能禦,被箠,幾斃,臥十日乃愈。
往覓無賴之魁者,毆之,折其一股。
無賴將質於官,李亡去,不知所之。
張童子以拳擊井 堠山有張童子者,農人子也。
年十三,戶外有井,童子幼無知,道井旁過,必虛擬拳下擊。
久之,拳下,井水輒大聲澒洞若上騰。
然井深及丈,童子短臂下拳必無能著水面之理,人皆異之。
一日,有鬻拳者過,見而大驚曰:「此童拳著人體,必無救。
」索童子父,謂之曰:「此匪若家子,宜與予,不且為若鄉裡菑。
」父懼,許諾。
後不知所終。
石勇左右肩承石 石勇,溫州人。
少失怙恃,雙眸炯炯,雖黑夜,能遠視數十裡。
力大於牛,食兼人食,家貧,不能得一飽。
有戚奇其量,煮鬥米佐以十肴使啖之,曰:「飽乎?」勇攢眉良久,曰:「否,否。
」主人大窘,以索食廚已空也。
其舅某,墁工也。
毘羅寺僧傭之造殿,乃邀勇往作役。
役徒叢集,擔者負者不下數百人,舅誓於眾曰:「能運磚石一次重百斤者,每百斤,與錢二十,重倍,與亦倍之。
卒役,受傭值仍如例。
」眾皆踴躍,然他人率為力所限,無能多負,而勇獨左右肩承,往往數倍於眾。
顧必繞行避寺中菜畦,路迂遠,而心嫌之,竟破籬率眾橫跨畦過,蹂踐菜蔬,菜傭譁阻。
勇怒,舉肱一揮,仆者數人,餘或辟易走。
赴寺,告主僧,主僧者,曾為右職,亦勇有力者也。
出視,見勇東西逐菜傭,眾譟和之,叱曰:「汝曹何敢爾?」勇嗔目詬曰:「禿,方外人,乃與汝爺事耶?」疾飛擔幹擊僧,僧笑避,伺勇益進,駢兩指,扣勇肩,勇痛而顛,眾竄避。
勇伏地乞宥,僧曰:「豎子有幾斤力,便目無人耶?盍起,隨老僧來。
」手扶勇臂,痛頓失。
隨至寺,僧詢勇何便為此,勇以貧而謀得一飽餐對。
僧曰:「餘寺廚雖寡藏,當足汝啗。
」方顧左右欲有言,勇亟曰:「儻得賜食,幸甚。
奈不慣蔬食何?」僧睨之,笑曰:「寺中例不許食肉,此戒勉為汝破矣。
老僧乃不意汝更饞肉。
」遂命炊飯蒸肉,盛巨盂,佐以雞魚數品,可十人餐。
勇狂喜,大啖,頃刻已盡,撫腹拱謝。
僧命錮一室,三日無與食飲,至期瞰之,則神色自若,僧曰:「孺子可教,誠非碌碌者。
」 時光緒甲午,中、日失和,某大帥備兵閩、浙。
禦日需人才,僧,故大帥僚吏也,作書予勇。
辭其舅,賫往見大帥,得官把總,引卒千人,隨副將張必勝守海口礮臺。
一夕夜半,諸將吏枕戈臥方酣,忽礮聲轟然,副將遣人視,奔告石把總恇擾,擅發礮。
副將怒,縛勇,欲斬之。
申大帥,大帥知有異,傳勇詰責,勇曰:「某豈病狂!適因守視時,遠見數裡外有敵船向臺駛,某恐其乘不備襲我,往復稟報,輾轉誤機事耳。
」副將在旁斥曰:「汝欲誑言欺大帥耶?」正駁詰間,俄海諜報至,言敵船二,駛口外,為礮臺擊沈其一,其一創而走。
大帥知勇言信,喜,釋其縛,謂副將曰:「汝徒高官,乃鹵莽不明功罪若此,是汝才不足以蒞勇也。
今奪汝官與勇,而以勇官畀汝者,汝心甘乎?」副將慚伏不敢言。
韋得道力冠儕輩 海昌陳俠君在嶺南經理武緣鹺務時,有役夫韋得道者,力冠儕輩。
廉州鹽每簍重一百餘斤,東關鹽每包重一百五十六斤,鹽艘至時,自水次運至鹽倉,路若二裡,例以二人舁之。
然岸高途窄,舁夫必於中途暫停,以舒力,惟得道能獨挑廉鹽四簍,東鹽二包,縛以長籐,柔木巨梃荷之,徑至倉中,半途不息也。
自館運錢下船,健者挑至二十千止矣,得道挑必四十千,尚言恨無好扁擔,否則五六十千易易也。
二牛鬭於狹路,四角相抵,不可解,人繞道行,得道手各執其一角,左右排之,中開四尺餘,牧人始分驅而去.陳之臥室窗前有石峯,高可過尋,大可三人抱,欲徙諸牆角以廣中庭,使石工視之,曰:「非用三十人力不可動也.更需 皮作巨綆,繫而舁之,始有濟.」得道在旁笑曰:「此石易徙,但以酒飲小人,方可獨任.」陳喜甚,飲以汾酒,佐以豚肩.得道袒其衣,兩手撼石,岌岌震動,遂曲腰徐步,且推且移,約四丈許,至牆角,安頓之,石工搖首咋舌去. 得道身不逾中人,每飯僅四五椀,飲酒過斤許輒醉而酣寢。
同儕伺其睡,戲以繩縶其手足,比醒而欠伸,則所縶皆斷。
一日,方俛首劈柴,有戲披其頸者,舉三指輕彈其額,崩然有聲,其人額間忽腫起如雞卵,血涔涔流,自是人不敢犯。
得道性溫和緘默,凡用力之事,輒以身先,同輩鹹喜之,莫與忤者。
陳嘉其勇而勤,給與工值獨倍。
後病傷寒,不汗死。
盧幻山以力還人 盧幻山,宜興人。
少習技擊,走江湖,術益精。
嘗以事赴鄉,行經田隴,見綠陰中有桔橰,三五少年據其上,皆裸裎。
幻山亦就陰小憩,謂少年曰:「氣候誠炎熱,然此間近孔道,往來者眾,曷以腰圍布,可蔽其私。
」少年怒,羣唾之,謂:「汝但知飽食,不知盤飱粒粒辛苦,尚敢來此說風涼話耶?」幻山不答。
少年怒不可遏,一時拳足交加,幻山蹲地勿拒,少年盡力毆之而罷。
幻山知不可以理喻,遂拂衣去。
少年以為得計,相與戲謔。
復上桔橰,則四肢無力,不能轉其軸,惶急萬狀,踉蹌歸,以告村人。
有老者沈思良久曰:「此必盧幻山也。
」急入城,踵門請罪,幻山笑曰:「事誠有之,彼各舉力以贈老夫,愧無以報,不圖力已盡。
今既來索,可令彼自來,還之可矣。
」老者拏舟載少年至,幻山謂少年曰:「必欲還爾力者,其速來毆。
」乃蹲地以待。
少年相顧失色,謂胡敢蹈覆轍,且力竭,幾不能握其拳。
幻山促再四,少年跪而前,以掌摩挲其股。
幻山曰:「勿怖,老夫寧肯作誑語?前日費幾許力,今日亦如之,而後力可復。
」少年強應,然心殊愧懼,姑輕擊之,覺有氣自指甲透入,須臾,周全身筋骨舒展,精神亦奮。
幻山躍起曰:「既吝此區區力,則前日之奮勇胡為者?老夫言尚憶之否?」少年唯唯受命,泥首者三,幻山命之起。
劉勝能飯而多力 武當山某寺僧悟心,方丈也。
少習拳於少林,年六十餘而精悍不減少壯,寺僧皆能拳,承其教也。
山下農家子劉勝,有力,善飯,無以為生,叩寺門行乞,眾僧毆之,劉若不覺。
駭而告悟心,悟心問劉曰:「爾何求?」曰:「欲飯耳。
」「爾何能?」曰:「能造飯耳。
」「爾力幾何?」曰:「不知。
」「能食飯幾何?」曰:「亦不知。
」悟心笑之,命食之以飯,將盡二鬥米矣。
飯後,引至隙地,有巨石二,重各八百斤,劉以手左右挾之而舞,殊從容也。
乃授以拳法,而蠢甚,茫然莫解,因置之香積廚,眾藐視之。
一日,來掛單僧,衣履極敝,而神氣奕奕,眾僧加以白眼,劉常私食之。
悟心方教其徒以武藝,掛單僧視之,默不一語。
或謂掛單僧曰:「爾能乎?」曰:「不能。
」習罷,歸食堂,掛單僧獨立,眾莫之顧,劉招其食。
掛單僧謂劉曰:「爾何不學拳?」劉曰:「不知也。
」掛單僧曰:「我教爾。
」於是教以手勢。
夜半,掛單僧引劉對坐,久之,劉忽悟曰:「我知之矣。
」乃盡教以奇正虛實之道,進退起伏之節,戒之曰:「爾由此熟練,無敵於天下。
爾善用之,我去矣。
」遂一躍而逝。
自是,劉輒於夜靜私習之。
越二年,悟心集眾僧語之曰:「吾將往天台,有武藝超羣者,當授以方丈之位。
」最後得一僧,名超凡,將以方丈授之,劉上前曰:「稍遲,我尚未試也。
」眾譁笑之。
劉曰:「爾輩之拳,不過外家之粗淺者耳。
」因解衣跳躍。
悟心驚曰:「爾何能此?此等拳法,我尚不如也。
」劉乃自道掛單僧所傳授,遂為某寺方丈,改名天禪,於是武當之拳法得與少林齊名。
跛僧取棍如拾芥 馮某性曠達,好作汗漫遊。
某年夏,避暑杭州,遊某寺,見一僧跛一足,而行步仍自若,奇之,叩而問曰:「大僧足雖跛而精神矍鑠,何術以得此耶?」僧笑曰:「餘,徽人也。
祖業獵,入山求鹿兔以為生。
餘生有武力,父兄愛餘,授以拳棒,幼時遂通武術。
憶十歲時,共諸兄戲,諸兄各持木梃擬餘,餘取柴一束,上下左右舞,諸兄十餘輩不能近也。
及諸兄襲父業,而近山之獸盡矣,乃裹糗糧,挾弓彈,覓獸於百裡之外。
餘以年弱留家中,數日,諸兄歸,所得獸倍於曩昔,皆甚喜,由此諸兄時獵於遠處,出則數日方歸。
某歲春,諸兄盡往獵,家中僅餘一人。
而五日後,諸兄皆不歸,心滋惑,往跡之。
及中途,見一人臥地呻S吟Y,視之,兄也。
兄曰:『餘等獵五日,大獲,方欲歸,遇羣虎,與鬬,而數日獵已疲極,不能復鬬,皆被害,我亦受傷。
』餘乃負之村,為之調治,傷重不得愈,三日而死。
餘痛甚,念一家盡喪於虎,誓必盡殺之,遂葬兄而歸,悉售所有以為資,挾械入山,尋兄骨,不可得矣,愈恨。
窮搜山谷,得虎,輒斃之,更往他山,亦如之,數年,斃虎數十矣。
旋入某山,遇一虎,負矢而奔,即持鐵棍擊之,斃焉。
方欲負以去,見一少年挾隻弓,呵曰:『莽男子何得奪我虎?』餘與之爭,不相讓,遂互鬬。
餘持棍左右揮,迄不得中,少年惟以弓拒之。
逾時,餘憊,少年伺餘隙,以弓擊餘腿,遂倒地。
少年去,餘足折矣,不能起。
臥地一日,有一長老過,憐餘,攜至此,削髮皈依。
今年五十矣,幸尚強健,然不敢自誇武力。
」室有棍一,馮等四五人持之不能舉,僧取之如拾芥,即當年斃虎之武器也。
小沙彌撮石桃 杭州虎跑之勝,同於理安寺,山路愈入愈幽,竹柏交光,小徑純綠,所謂紫李黃瓜者,雖不多見,然烏紗白祫,道衣固已涼也。
祖塔院有二泉,範之以石,厥狀如井,水色清深,東坡七律尚鐫之壁間。
西嚮,則宋僧濟顛師塔在焉,坊表尚存,然師塔窪下,塔上有積水,草木陰穢,似久弗治。
院中列石桃五,重可五六斤,其最巨者殆二十餘斤。
頂尖而滑,若常經撮取者,尖上尚帶汗漬。
光緒時,閩人林紓之弟子陳某,恆自負多力,則力撮其小者,久撮莫起,寺僧微哂。
林前請曰:「石桃滑如是,非日撮之者不得是形。
大師設此,必精少林之學,幸試撮之,以廣眼福。
」僧遜謝不可。
林再三請,乃出一小沙彌,令撮其小者,則從容如掇饅頭,其力之大可想。
沙彌指堅硬如鐵,意此二十餘斤之石桃,必此僧撮之,第對客不欲自炫其技耳。
載漪一手舉百斤 載漪粗鄙甚,本冊立為瑞親王,受命後,讀瑞為端,孝欽後聞之,即仍其誤,迺易瑞為端。
嗜拳藝,孔武有力,能一手舉百餘斤物,凡花拳繡腿一流人物,悉以重金延緻,間有萑苻餘孽懼攖文網而出其門下以為護身符者。
有一僧,得少林派真傳,亡命江湖間十餘年矣,後亦依附之,頗蒙倚任。
光緒庚子,拳匪之變死於火。
曹大舉千斤 曹大,常州人,鬻南貨為業,家可中資。
好拳勇,兩手能舉千斤。
有遊僧過,聞其名,詣曹購胡桃,以二指捏碎,皆雲不佳。
曹乃出胡桃鬥餘,略拂以手,皆碎,僧頷之而去。
常城每九月,商人鹹詣靈官廟報賽,演劇無虛日。
曹往觀,立臺前,千人推挽,屹然不動,歲以為常。
一日,有矮人,長不過三尺,微鬚窄面,逕立曹前,以背貼曹腹,曹推之,不覺,又力推之,仍不動。
其人回首顧曹曰:「何為?」駢二指捺曹脅,從人叢中去。
曹急以手按脅,面色如紙,口不能言。
隣人見,立扶歸,嘔血數升而死。
死後左肋青黑,按之,骨條條斷,而矮人不知所往。
章中臂負三百斤 章中,字受庸。
幼負奇稟,體魁偉。
初讀書,鄙舉子業,塾師強之,憤而走,因學將略。
年十七,即善騎射,兩臂能負重三百斤,鄉人鹹以章大力呼之。
為人精細果勁,結束支架,無不驍駿。
年十九,補武生,越五載,舉於鄉。
尤善控悍馬。
嘗騎入市,忽奔逸,人仆,攬韁逸過,力稍猛,顛,旋從尻尾躍而登。
時馬騁飆迅,卒坐是傷臂,屢延醫治療,創口不合,逾歲卒。
馬如飛鉤右手食指 馬如飛,北人,以力稱於時。
某歲遊上海,西人聞其勇,與較輒敗,英人乃請於馬,欲選香港捕房之最有力者至滬相角,以決勝負。
馬允之,惟曰:「中西異術,防衞滋難,姑各以右手食指相鉤,被鉤直者為負。
」方鉤時,英人大號,遂止。
越數年,馬為眾圉夫圍擊而斃,蓋嘗為所困以洩忿也。
楊某兩指攝鐵槓 楊某,善釣,精拳術,駢五指能切磚石。
或詢所自學,曰:「吾父官都司,嘗過蘇州靈巖山,與化雲道人較藝,結為異姓兄弟,從之學。
期年,父以捕梟中彈死,予遂專心從道人。
道人授徒有律,晨授解法,過午令汲水。
庭列巨缸四十,同學者三,山無泉,井居山趺,上下無堦砌,初行,苦之,久亦不覺其憊。
井有石蓋,重莫測,但記初學時,四人掀之不起,師助,始動。
水既汲,又蓋之,缸受水幾十擔。
師曰:『道人烹茗,甌水足矣,何須缸,悉潑之。
』盡四人力,缸始側,水汨汨如瀑布,如是以為常。
五六年後,則自能掀蓋如摘帽,潑水如覆杯,上下如履坦。
師又削園後鐵竹為竿,令釣於山下溪。
鐵竹色黑質堅,以供釣著名,遠近求者眾,每空林焉。
釣三月,師鑽竹節,注入鐵沙,竿漸重,得魚不易,隆冬碎冰而釣,不以為苦。
五年餘,鐵屑滿竿,重莫埒,乃易鐵竿,亦縷節紋,以掩人目。
二指挾竿端,上下如意,釣得,互衡以輕重為殿最,或終日不得魚,則罰以杯酒。
居山十五年,道人死,徒四散,乃始作漫遊。
」 太湖劇盜大毛子以勇雄,訪楊於野,拳楊顱,楊猱避,手輕拍盜股,盜蹶,醫三月始愈,然猶蹩。
某校鐵槓重百斤,楊以兩指攝一端,槓平,面色自若。
臂香 蘇俗賽神,輿神而遊於市。
【俗謂之出會。
】前導有臂香者,袒裼張兩臂,以銅絲穿臂肉,僅參黍,懸銅錫香鑪,爇栴檀其中,或懸鉅銅鉦,皆重數十斤。
數十人振臂而行,歷遠而弗墜。
此蓋梁僧智泉鐵鉤挂體然千燈之遺法也。
某少年撼樹而斷 光緒朝,龔某自嶽州東下,過洞庭,遇風,泊小港,時港中避風之舟以十數,岸上有茅屋數間,酒肆也,乃登岸河飲.時肆中已有三客在,一年可工十許,一二十以來,一可十七八.主人鞠跽奉觴,屏息旁立,若侍貴客.最少者獨南面坐,二客東西坐,執禮殊下.龔顧而異之.見三客飲啖甚豪,酒兩甕,肉數斤,皆盡之,復索供饌,主人亦不敢辭,直出豕於牢,立宰以奉.時竈旁薪盡,主人揮斧伐門外巨柳,將析之,南面客忽起,顧二人曰:「主人勞甚,我為彼了之,可乎?」皆曰:「善.」客即趨出,手握樹,左右撼之,磞然有聲,數圍之大樹中斷如劈.客更擘之踐之,應手碎裂,如鎚斧所撃,木屑紛紛遍地.主人徐拾以焚之.自晨至日昃,客不停箸,不歇杯,盡酒五甕豕全體乃罷. 客瀕行,召主人,絮絮語良久,手布包授主人,主人不受,客遽作色,受之乃去。
龔初以船上客也,驚其大力,乃蹤之,立岸畔,窺各船皆無是人。
乃歸問主人,時日暮,風不止,龔度舟不可行,即假宿主人家,以向客問。
主人曰:「噫,此吾早歲一舊事也。
今十年矣,不圖於此相遇,更不圖君窺見之也。
」龔請其說,主人曰:「餘二十歲時,亦一武士也,善用鐵槍。
嘗獵獸山中,遇人熊三,挺槍力鬬,悉刺殺之,由是以武聞於時。
東南武師有名者來角技,餘數勝之,以是自滿,授徒幾千人,所過常恃武力,輒騷動鄉裡,淩慢主客。
久之,聞甘肅有某技師者,為當世技擊大家,立意訪之。
自漢口出襄、鄧,行數千裡至偃師,宿逆旅。
對房有客,一白皙少年,即今日之東向坐者是也。
時餘既挾鐵槍,少年則目餘微哂。
及晨,飱將發,少年又直據上坐不辭,餘益忿之。
早發,即策騎,尾以行。
少年回顧問餘:『君好武技否?』餘曰:『然。
』少年請一試。
餘出鐵槍,少年曰:『此無用物耳。
』取槍糾之,開合提拏數次,團團如玉輪吐彩,須臾,嗶剝有聲,而槍折矣。
餘大驚服。
少年出鐵胎彈弓曰:『吾習此,試之何如?』餘力拽之,弓開不及半。
時羣鳥噪而過,少年發五彈五中,鳥墜地,須臾復翔去,視地上五羽在焉,蓋不欲傷之也。
餘心悸,欲挽轡就歧路。
少年忽挽餘臂,問餘來意,餘不及答,少年則拽餘墜馬,叱曰:『若非某某耶?平日作奸犯科,餘知之已久,今日乃敢捋虎鬚,自尋死路?今姑赦汝歸去,其改之,如不然,他日決不相容也。
』時餘懷中有金百七十兩餘,少年盡取之,乃見釋。
自是餘不敢更西,乃歸隱於此。
豈意少年忽見臨,飲畢,即以前金見還。
餘不敢受,彼力擲之始去。
去時猶顧餘曰:『汝能悔改,甚善甚善。
不然,死矣。
』餘心為慄然,目送其出門,瞬即失之,不知何往。
」龔俯視主人所用析薪之斧,亦巨大非常,問之,雲重四十斤。
丁仲芳以指彈缽 長安丁氏,望族也。
有子曰仲芳,甚慧,嗜技擊,日與江湖術士遊。
後得異師,潛心從之學,不數年技成,能赤手搏人於鋒鏑之下。
一日在某肆,有丐僧托石缽來,缽重可百斤,入門,以缽置櫃,肆中人以一錢投之,僧微哂曰:「貧衲非為一錢來,畀我二百,則當去,否則不足遣我。
」肆中人雖怒而不敢言也。
丁徐起,以指彈缽,缽墮地碎焉。
僧揚目視丁曰:「公子解武事耶?其能與貧衲角?公子而勝,則埋首山林,終當不出。
不然,則缽為貧衲傳世寶,萬金不可易,當請公之償之。
」丁怒,與之較,僧三起三仆,人盡笑之,而僧殊不慚,合掌對丁曰:「勇哉公子,貧衲拜下風矣。
」遂去。
丁意頗自得。
隔月餘,丁忽病肺,嗽甚,遷某寺養疴。
寺僧年九十餘,而神采飄然,好清潔。
丁偶與談,唾地,僧睨之良久,丁愧謝。
僧曰:「非謂污我地也。
視公子所唾,似有傷,公子得毋與人鬬勇乎?此內傷,將不救矣。
」丁懼,具以告。
僧曰:「公子千金之軀,何乃與丐僧鬬?敗則可憂,勝亦何喜?」遂裹藥投之,數劑而愈。
自是丁絕口不言武事,從師讀書,卒成名儒。
王遂拳鐵塊陷土 山東王遂者,客京師,傭為人僕,力能擎大柵欄關帝廟前石獅,躍垣,高丈許,土人相傳石獅重五六百斤,無不伏遂之神勇。
遂少時,為盜燕、趙,繫鈴於矢,去其鏃,弢矢躍馬郊外,伺行道者車載貲過,嚮空發,作鏘鳴聲,意止車毋行也。
道行者遇之,無不傾橐獻其貲。
後以事與同輩齬,棄去不為,投京師萬盛鏢局。
其主人年六十餘矣,見遂,請藝,遂曰:「若何而可。
」引視後院,有鐵塊一,縱橫廣三尺,高如之,主人曰:「拳之,拳之。
」鐵下陷土者寸許,頗自矜負。
主人乃頷首曰:「可。
」意似不甚隆異也。
遂心慍,還請主人試之,鐵沒地,視遂三倍之又有奇,遂不覺氣折。
主人語之曰:「若新來,無任大事,茲有某宦者裝貲八千金歸濟南,若其不嫌小試乎?」遂
女怒不可遏,超進,捽當先者如提嬰兒,向眾客擲去。
客狂退,女隨出,客悉取擔遙立,作擊勢。
女取童跨過之擔擲空中,拔腰際佩刀,擔下墜,乘勢劈之,擔斷,向客飛去。
女大呼曰:「敢犯吾弟者視此。
」客惶恐,盡逃。
女嘻笑入,飯畢,登轎去。
匕首殺人百步外 某處有土豪,耄而好色,姬妾環侍猶不足。
鄰村有女美,百計求之,女不願,以金噉女叔,叔貧,心動。
女無父母,僅一弟,他出未歸,叔逼女入豪家,豪大喜。
女謂豪曰:「盍釋我歸。
吾弟乃俠士,能飛匕首殺人百步外。
」豪笑。
女不言,但求十日限,豪不聽。
女大哭,覓死,豪計窮,姑待之。
先是,女家有老奴,至忠誠,見女叔逼女入豪門,怒甚,目眥盡裂。
女乃告以其弟所在,奴諾,兼程去。
十日之限既屆,日已落,女失望,欣然靚妝,藏翦衣袋中。
豪喜,大宴賓客。
酒數巡,豪醉,起就鏡,拂其鬚,自贊矍鑠。
突有怪風一陣,見一匕首鏗然中己面,大驚而踣,以手摩面,不覺痛,詳察之,則霜刃長三寸許,插玻璃鏡上。
入室,女不見矣。
末座少年用劍 紀人龍者,善技擊,慷慨任俠,嘗客遊湖湘間。
有潘某,家饒於財,亦以俠聞,四方技勇之士多遊其門。
紀往訪,款接甚至,宴之,座客幾二十人。
酒三巡,各述技擊師承,談論蜂起。
末座有少年,敝衣露肘,短髮突鬢,默不一語。
紀問主人此客來幾時矣,潘曰將半年。
問何能,曰:「不聞所能,但隨堂粥飯已耳。
」眾大笑,少年亦不語。
後數日,復讌集,忽有鐵面漢款門通謁,裝束甚武,拱手向主人曰:「聞今日羣英雅集,敬來觀光。
」乃遍睨座中人,至少年曰:「汝亦在是乎?」少年但俯首不語。
潘乃延客上座,飲啖兼人。
既而曰:「今日之會,良非偶然,諸君曷各奏爾能,餘亦有薄技當呈教也。
」潘大喜,移席射圃,盡出其所用器械,諸人皆臂弓腰劍。
其人笑曰:「諸君可雲技矣,而未神也。
」乃於衣底出二劍,盤旋騰躍,初如雪滾花翻,以後但覺白光周身,旋轉如月。
眾觀時,少年立最遠,既而眾亦漸漸遠避,方愕眙間,其人忽舉劍直擊少年。
少年急走避,袖中砉然有聲,亦出二劍,疾如金蛇,左右騰擊,與白光相激觸,寒氣森森,眾皆卻立十餘步。
久之,白光漸縮,漸歛至土牆邊,戛然長嘯一聲,向東南而逝。
眾驚就視,惟見少年背手立牆陰而已。
急羅拜問故,少年曰:「吾輩皆習劍術者,彼實與我同師,以我技出彼上,不相能,狹路較擊者七次矣。
始我聞主人名,意門下必多奇能之士,倘彼來時,可以相助,豈謂皆碌碌不足數。
子固皮相者,不足與言,吾亦從此逝矣。
」一躍登屋,遂不見。
吳戾晉與垂髫女較劍 吳戾晉富而任俠,精劍術。
嘗客楚,一日,有垂髫女從一叟造門,請較劍,吳問姓名,不告,惟約於郎官湖上。
及期,吳往,女已文服捧劍立。
吳令更劍妝,曰:「無庸也。
」語次,白光已及吳頂,吳亟出劍敵之。
一劍又起,颯颯有聲,女隱約白光中。
吳益退,劍益迫,大懼,奮身躍八九步外,曰:「神技也。
無過偪。
」女乃止,微笑曰:「君能敵我,亦大不易,宜吾師之謂君為高足弟子也。
」吳大愕,詰之,則授女術者,固即吳之師耳。
清霜襟劍 武陟之木欒店寨,河北大鎮也。
寨有巨族宋氏,族紳某有女曰清霜,幼從女冠靜玄習武藝,傳其術,得襟劍真秘。
襟劍者,襟袖一揮,能百步外取人首級也。
女字庠生金某,光緒甲午七月某日為婚期。
女將上輿,忽有白髮翁褰裳入,舉袖拂燭,燭光慘綠,入內,不見。
女戒眾勿喧。
登樓跡之,出劍相較,但聞空中搏擊聲。
眾拾級窺之,劍光閃閃,冷氣逼人,目不得視。
久之,樓上裂帛一聲,眾大驚,女已冉冉下。
眾詰之,女曰:「仇人欲壞我術,不久且復來,姑俟之。
」俄而翁又來,鬬益厲,至夜,終無勝負。
明日又鬬,正酣際,一白祫少年仗劍來助翁,女歛手曰:「賢喬梓劍法誠高,顧以二丈夫欺一弱女子,勝亦不武,不願鬬也。
」翁乃叱去少年,挺劍再鬬,如是三日,不能嫁。
眾患之,請於其地之遊擊,以精兵圍翁。
陡見光芒萬丈,自窗隙出,手足俱震,尖刃盡絕。
遊擊大慚,率其伍而退。
翌晨,鬬方猛,女忽收劍入匣,曰:「翁回劍露隙,一著之失,吾苟相怨見忍,翁無幸矣。
且翁為父輩行,宜見憐,何相逼至是。
」翁掀髯曰:「老夫昏瞶,沾沾於勝敗之間。
既降心以相從,吾復何求。
但誤爾十日琴瑟,奈何奈何!」遂出,乃成禮。
劉王?盛挽弓擊劍 劉王?盛,字蜀生,湖南巴陵人。
幼承母周氏教,周曾於長沙創辦私立周氏女學者。
讀書之暇,復究心武事,能挽強弓,善擊劍,長歸林文釗。
光緒甲申,文釗卒於應山縣典史任所,扶櫬返湘,行次漢口,適馬江有中、法戰事,乃改殯於漢陽十裡鋪,題一聯曰:「五父而今原暫殯,百年以後願同歸。
」殯事畢,挈三子赴南昌,依母族劉碧礽大令以居。
湘省各校爭聘女士為教員,授天算、輿地,繼充奉天女師範監督。
生徒體操之暇,又以挽弓擊劍之術教之,兼及柔術。
居未久,辭職南歸。
馮氏女發袖箭 馮氏女,籍登州,流寓江浙間,嫁吳森祥。
女美豐姿,工挾彈走馬,及秋千、蹴踘、高縆諸技,所至,人遮道觀,其家人即賴以餬口。
一日,售技畢,將返舟,途遇羣少年方逐射,顧見一鷹盤旋樹上,一人出時計一,約曰:「有中此鷹者,以此物相贈。
否則罰如直。
」少年皆不中。
女笑而前曰:「妾請為君彈之。
」一發而鷹墜,乃取時計以去。
逾十年,女賣技黃巖。
黃巖故多盜,某夕,盜眾二十人持械往刦某富室,森祥過其地,見之,大呼捕盜,為盜之偵者所聞,手利刃,刺殺之。
女聞變,帶刀出,大呼於市曰:「好男子,從我殺盜,護室家。
」一時從者數十人。
然苦無械,女又至竹行呼曰:「事急矣,人假一竿,直取諸我。
」此數十人者直抵某富室,時盜猶在內搜括財物,女命眾圍若堵牆,己則往來其間。
未幾,盜飽掠以出,女急發袖箭,一矢出,輒殪一盜,盜連斃者十有二人,餘盜氣懾,伏地乞哀。
女令眾一一擒縛之,送之有司,置諸法。
邑令嘉其功,賞二百金。
女曰:「妾此舉為地方除害,一也,為夫復仇,二也。
今妾志已遂,安用金為?」乃悉散給諸從者。
女自森祥死後,即棄業,不復獻技,遁跡尼菴,作女道士裝,焚香禮佛,喃喃誦經,見者不能狎也。
嘗謂人曰:「妾所以流落江湖間者,以壻非此不活也。
今壻死,奚必復操賤業以自取辱哉?」 劍傷後山林木 合肥李瀚章撫湖北時,一日,為太夫人祝壽,賓樂甚盛。
忽一人便衣至,年可四十許,言欲登堂祝壽。
閽者拒之,其人洶洶欲入,為李所聞,乃命延入。
入,即長揖曰:「君識我乎?」李記憶久之,不能省。
其人乃曰:「君亦記君家有後園樹林被削之事乎?」李愕然,亟改容加禮,請入座與燕。
賓眾鹹莫測所以,爭前問故。
李憮然曰:「斯真大異事。
餘童時與諸弟讀書塾中,一日散塾後,與諸弟嬉門前,見有一人若自他方至者,方蹲而大便。
旁有小包袱,又一小紙裹,中似無物,而呺然若豬尿泡者。
餘等覺其怪,遽與諸弟取紙裹開視之,其人遽呼不可。
已而見吾諸人已取紙裹,亟提褲前,欲奪回,則紙裹已開,瞥然有氣衝出。
其人頓足曰:『殆矣,殆矣。
』即踡縮地上,若甚畏悚困憊者。
頃之,忽如有氣回入紙中,其人亟以手握紙,則已如前狀矣。
餘輩鹹覺可怪,爭問其故,其人悚然曰:『汝等真大福人,餘故能劍術,紙裹之中,乃劍也,向出,必殺人始返。
汝等前程遠大,得無傷,已移於君家後山林木矣。
』餘輩鹹怪其語不情。
次日入塾,以語師,師曰:『是極可怪,殆異人耶?汝等何乃交臂失之。
』亟偕諸童至後山,觀林木,則樹杪枝葉鹹被削去,師及餘等鹹大驚異。
其人微有鬚,若四十許人,今去爾時已二十餘年,而省視容貌,若不異前,豈非真有道之士耶?」 舟中人矢無虛發 舟中人,不知何許人,常駕小舟遊於三吳間。
金陵少年之豪者操弧矢,賭飲於燕子磯,舟中人從而觀之。
一少年引弓而射,矢破的,舟中人笑曰:「藝善矣,惜手平而骨未齊也。
」又一少年進,曰:「骨齊矣,惜氣不固也。
」更一少年進,曰:「氣固矣,惜神不完也。
」諸少年譁曰:「爾善此乎?」曰:「幼習此藝,今老矣,恐為諸君笑。
」乃令立十竿為的,於百步外引彀,呼曰:「中某節。
」盡數十矢,無虛發,少年皆驚,邀上坐。
請言姓名,曰:「吾舟中人耳,無姓名也。
」取酒自酌,既酣,鼓枻而去。
旗人以習射為娛 八旗以騎射為本務,而士夫家居,亦以習射為娛,家有射圃,良朋三五,約期為會。
其射之法不一,曰射鵠子,高懸栖皮,送以響箭,鵠之層亦不一名,最小者名羊眼,然工者仍不事此,或一箭諸圈,皆開而不落,如花籃式,此為至難。
曰射月子,滿語名艾杭,即畫布為正也。
曰射綢,懸方寸之綢於空而射之,此亦難。
又有於暮夜懸香火於空而射之,則更難。
然皆巧也,非力也。
聞之開國之初,其射也,弓用八力,箭長三尺,鏃長五寸,名透甲錐,所中必洞,或連貫二人而有餘力。
巴塘夷人柳林較射 巴塘清真寺下有柳數百株,夷人於秋收後往往移居林內,終日較射賭酒以為樂。
每值八月既望,夷人輒支布為鵠,於五十步外以木箭射之,連中三次者,羣具酒飲之。
惜其箭過笨,不若內地所造巧也。
然亦有連中三次者。
苗人善用弓弩 苗人生子,俟其長大,練鋼以為刀,終身用之。
試刀,必仰刃牛項下,以肩負之,一肩即殊者,良刀也。
弩名偏架,以一足蹶張,手背傳矢,鏃皆附毒,中人立斃,然非怨結者不輕發。
槍名桿,長二丈餘,用以護弩。
有事則一弩一槍,相將而前,執弩者,口銜刀而手射人,或冒刃迫之,槍無所施,乃釋弩,取口中刀奮擊以救。
苗所居無城郭,三十家或五十家據險而居。
每一處,合募一勇士,號曰老虎,飲食供奉有加焉。
與人鬬,則老虎當先,指揮調度。
合諸苗計之,為老虎者不知其幾千百也。
黃芳輈用鐵簡流星鎚 湖南黃芳輈工書畫,能文章,而勇武過人,五十以後,遇人輒恂恂。
光緒初,自北京應廷試,報罷,歸途出山東,囊金三百餘,盜覘知之,以黃附大商幫行,未敢動也。
及臨清,黃始別向東南行,盜三人尾之。
黃坐車中,手一卷,意甚閒暇,乃放哨以驚之。
黃不動,盜莫之測,袖手而已,然不能捨。
已而過濟南,黃宿逆旅,出銀幣六,令僕曰:「門外有三人,方徙倚,汝往,以此犒之。
第言主人雲:『勞諸君相送,今當臨別,特以備一夕芻秣之資。
』」僕如言去。
三盜笑曰:「若主識我耶?既如此,當面談。
」遂趨入,拱手曰:「黃君好眼力,僕等遠道相從,豈為此區區者?君既相識,不得謂非一面之緣。
今因此故,某等三人請君人犒六十金,當護君安抵湖南,不然,吾儕無因受此區區也。
」黃佯謝,稱實無之。
盜笑曰:「君何必諱?」指一箱曰:「銀在此中,計三百五十兩有奇。
雖給吾輩,君日用尚有餘。
生命為重,區區者何必計較?且吾儕走江湖數十年,豈受人言詞欺飾者。
」黃笑曰:「君果不能稍通融乎?」盜厲聲曰:「然。
」黃曰:「君既獵食江湖,應有尺寸可恃,倘能出以見示,果不謬,當如命。
」盜踴躍而前,舉手作勢,黃略與支拒,出懷中簡一擊,仆二人,其一逃去。
黃命縶之,將以送官。
頃之,逃者復來,將三四人,入門而趨,升堂而跪,具言弟兄輩無知冒昧,務祈容恕,許予赦原,當自加罰。
黃不可。
盜懇至再,念不欲結怨若輩,乃許之。
盜負以去。
黃遂歸,沿途數千裡,無敢犯者。
後,復有廣東之役。
自廣東附帆船北行,行數日,過南澳,舟人言更前有海盜窟,日過午未可行。
黃必欲進,眾亦懼,力止黃,黃笑曰:「汝輩怯耶?乃翁在,盜何能為?」舟人無如何,遂行。
時後艙有客,敝衣槁項,若有阿芙蓉癖者,倚篷凝望,初無一言。
久之,暮靄中忽有小舟傍左舷來,疾如箭,舟人驚曰:「海盜至矣。
」黃生平絕技以鐵簡及流星鎚為最,至是,已戒備,即迎敵艙面。
盜來者四人,不數合,悉殪簡下,騰足蹴之,屍擲起數丈,隕於海,小舟早遁矣。
黃泰然坐船頭。
是夕,船方欲收口,前小舟者已載一老翁至,翁詰黃曰:「吾輩江湖日久,乃不知有君,誠誤犯。
然君獨不能少少留情耶,胡恃強,盡殲之?吾殊不服,今特來為弟子輩復仇。
」黃不待言畢,即叱曰:「鼠輩敢爾?」一聳身,鐵簡即直壓而下。
詎翁微引其手,簡已入翁手中。
黃大驚,然勢不能止,即更擊翁,亦更奪之,黃發流星鎚,又為所接。
翁大笑曰:「豪傑豪傑,如是如是。
」黃窘甚,將自投於海。
忽有拽之者,後艙客也。
客謂翁曰:「為盜者死,古今通例,翁縱徒從為盜,乃嗔人不當傷害耶?而翁尤恃強,何得咎人?今吾在此,翁能一角,當聽翁所為,不然,宜善思之,毋後悔。
」翁聞言,大怒,躍而前,客蹈瑕一蹴,直墜翁海中。
還顧黃曰:「天下奇人甚多,勇未可恃也。
君異日宜戒之。
」黃再拜,求指授,客不答,舟抵煙臺,先登岸去。
張氏女用鐵棒 廣州張氏女,家貧,年二十許,傭城中某富家,操雜役。
一日,自市購物歸,道經米市口,市數十戶,皆米肆。
舂米者多無賴少年,約三百餘人,中有某,尤佻,見女色美,戲之。
女正色曰:「幸勿爾,復爾者,將不利於子。
」某不聽。
時女持一傘,即以傘尖挑其腹,甲果應手倒,於是舂米者羣哄至,謂女白晝殺人,欲甘心焉,各持短梃還攻。
女略無懼色,但以一傘護其身,上下飛舞,眾皆辟易。
女從容退,歸訴之主人。
主人方驚歎,忽門外譁聲大震,閽者入報,知舂米者欲復仇,前後門皆有伏,言必得張氏女自出與鬬。
主人調停之,不獲免,且謂再遲者將火爾居。
主人無奈,商之女,女坦然曰:「吾視此輩如犬羊,烏足污吾刃。
在勢可不遺一矢脫此厄也。
」言已,攜一鐵棒出,顧謂眾曰:「欲何為者,便何為,何狺狺焉?」眾見其鐵棒略如酒杯大,而女乃絕不費力,運用如拾芥然,知非所敵,乃不鬬而走。
後女抵家,家有老母及妹,亦惡若輩之無狀,思有以報之。
一夕,二更向盡,母女尚未寢,有盜數十人攻其家。
女陰念距城僅十數裡,是必若輩無疑,於是母女各持一鐵棒,啟其門。
盜蜂擁遽入,女當先禦之,即連踣其十數人,復斃其五六。
盜方欲散去,女故厲聲止之曰:「勿爾,傷而能逃者,可即去,死於是者,亦悉聽運歸,不汝難也。
」盜逡巡,女自籬內次第擲出之。
於是母欲暫徙城中以避盜,女曰:「世果治也,山居與城郭何異?」母不能強。
女終不為意,日往來市上不輟。
一日,歸抵山麓,距家僅數百武,時夕陽西下,林樹蒼茫,徑少人跡,乍聞轟然一聲,則銃彈已中女股,第二彈繼至,復中其腹,遂倒地。
母妹適採樵返,見之,急負歸,女急怒目視曰:「殺兒者仍米傭也。
」言已始逝。
垂髫女舞短木棍 陳志三孝廉虬,樂清人,以會試在都。
一日,宴於某所,席有一豪客,詢以漫遊南北亦遇勁敵否。
客搖首曰:「難言也。
餘自謂餘子碌碌,非我師,殆無出我右者。
某年北上,以餘師別十餘年,將便道往省。
一日,驅車出驛,有兩童駕犢車迎面而來,餘視之,一男一女,男甫勝衣,女亦垂髫耳。
謂可戲也,阻其所之,女怒曰:『吾輩早行,幹君甚事,阻之何意?』餘笑謂之曰:『喜若輩可兒,能往者即往。
』男捉女袖曰:『姊何絮絮是人,惡賊耳。
』女謂餘曰:『觀君亦是豪客,殆欲鬬耶?』餘曰:『幸甚。
』女曰:『徒手耶,械耶?』餘思不如械,女即持一短木棍,男持其稍長者,往還數合,竟逸去。
明日抵師家,師喜甚,命子女出拜,乃即此兩童也,一笑而入。
餘乃為師賀。
平生所遇惟此耳。
」志三亦能拳,且夙知客精技擊也。
劉綎平舉筵桌 有秦某者,佚其名,無錫人也。
好武略,兩手能舉八百斤,自以為力過人,無與敵。
皖有武狀元某,以力聞,秦慕皖中山水,裹糧往遊,順道訪某。
談次,甚懽洽,夕設筵為秦洗塵。
有劉姓客適至,某為秦紹介。
坐既定,廳事陳柏木桌一,廣方倍於常,設筵其上。
某起立曰:「山肴野蔌,不足以敬嘉客,惟嘉客辱臨,可各獻其技。
」皆曰:「諾。
」某又曰:「桌四足,舉其二,步行,物無動者勝。
」秦技癢,不可耐,持兩足蹲地,竭平生力舉起,勉行,則杯盤狼藉,汗見於額。
某繼之,行不數武,而竭蹶如秦。
及劉,兩手平舉,繞室巡行者三,物無纖毫動者。
某與秦皆歎服。
入席,盡歡而散。
劉為誰?蓋草堂劉綎也。
卞雲西用鐵錢 平陸有巨盜劫富室,殺傷事主,踰月獲盜,解省審訊,供不諱,論斬,而梟首於平陸。
平陸距太原千餘裡,守備廖某押解盜首出省。
廖負拳術,善超距,曾充毅軍材官,頗自負,途中恃無恐。
行至平遙,遇鑣客五六人由京護餉回秦,中有二人,引廖為同鄉,甚暱。
其一姓卞,名雲西,年老而無鬚,鬢蒼白,辮聯假髮,粗盈握,盤於頂而裹以帕,大逾笠,鞋尖包鐵葉,手持煙桿,長二尺,巨如杯口,捫之,鐵也。
廖以此乃鑣客常態,未之奇。
將抵趙城,卞忽謂廖曰:「君知近日之危乎?」廖愕然曰:「不知也。
」曰:「盜首為洪洞人,其黨沿途伺伏,將劫首級以葬,徒以有我輩在,未敢造次。
君不信,明晨盍於牆外驗之。
」迨往驗,果有迹。
廖年少,殊勇往,曰:「今夜當俟其至。
」卞曰:「盜能且眾,君非其敵,來日,行至趙城、洪洞之交,必不能免。
事已至此,請效臂指。
」廖叩謝,曰:「雖然,長者為客,寇至,餘當前驅。
」卞曰:「若是則事當敗。
君但知戰陣之事,礮火相見,無奇可用,未知短刃相接,其機間不容髮,一轉瞬間,敵乘我之瑕而槍機發矣。
君第安睡,毋掣我肘。
」廖唯唯。
次日晚抵豐店,亂山中盜窟也,店主亦猙獰可畏。
廖惴惴,匿盜首於密室。
眾鑣客先寢,卞就地設席。
門窗盡啟,剪燈吸阿芙蓉膏,鐵煙桿在其旁,腰間出大鐵錢二三十枚,其厚分許,置燈下,頻頻合眼,似倦極打盹狀。
夜半,店主與人嚷,漸至格鬬,大聲呼救。
眾鑣客齊起,置不理,屏息伏戶內。
卞息燈,橫臥如前。
時月弦初上,微見人影,廖伸首注視,突見卞奮臂飛一錢出,俄又連飛兩錢,牆外訇然,火光迸裂,聳身起,捷如飛鳥,二鑣客隨之。
旋聞牆土簌簌下落,牆外有聲甚厲,久之寂然。
卞入,復臥。
東方微明,推廖急起,曰:「險哉,老夫幾遭不測。
當店主呼救時,吾料賊徒必乘間而登,先登者,吾以錢傷其目,其次手短槍踵至,吾急以一錢傷其手,一錢傷其目,手槍落地而機震,發其三,吾以桿擊其腦而顛,不死,亦重傷矣。
」遣同伴攜廖踰牆迹之,血點狼藉,草中熒熒然,拾視之,乃鐵錢也,血跡猶殷。
卞乃曰:「店主人為虎作倀,罪在不赦,今且殺卻此獠。
」鑣客領命,大索店中,店主不知何往。
乃赴洪洞縣報明,派差迎接。
縣令張小霞出郭親迎,延廖及眾鑣客入署,飲以酒。
酒半,強卞試技,卞命以生牛皮釘於木闆,畫人形,眉目畢具,相距三丈有奇。
取腰間鐵錢連環飛去,各中一目,近視之,鐵錢穿牛皮深入木,露其半,健夫不能拔。
卞略搖動,應手而落。
喟然曰:「老邁之年,兼犯嗜好,無能為矣。
」眾俱咋舌。
飲畢,張奉二百金出,堅請勿卻,曰:「廖君蒞敝邑,設有不幸,吾獲重咎,不則與廖君二人同受嚴譴,微君,豈有今日?此區區者,曷足言報?」廖亦力勸,卞始受。
自此與廖跬步不離,直送至平陸,珍重而別。
廖率勇役不敢過洪洞,迂道還太原。
石信擲碎石 石信,通州人,初姓李,名四郎。
貌魁梧,孔武有力,能舉數百斤物。
家赤貧,不能自立,乃鬻身於石氏為奴,從其姓,改名信。
鯁直而勤謹。
某年,隨主人入都,中途忽有盜至,拔刃相向,信叱曰:「何物小醜,膽大乃爾,敢在太歲頭上動土耶?」語畢,拾道左碎石,望羣盜擲擊,百發百中,盜乃鳥獸散。
未幾,主人為權閹李蓮英所陷,將下獄,信請以身代,遂瘐死獄中。
村店小兒運鉤 文登縣鄧叟,年六十餘。
一日,策蹇驢至海陽,小飲於道旁酒家,隔座一小兒,年可十三四,尫羸如病,叟憐之。
兒言不食竟日矣,叟推食與之,兒健啖,盡餅三斤,腹始果,遂相將同行。
可十餘裡,地僻無人,忽塵起於前,兒曰:「止。
」徐起當塵來處,出懷中紅線可五尺許,上著小鉤,作玉色,兒運鉤如舞空拳,然馬上人已著鉤,立墜其騎。
兒出小劍,斷騎士首如斷韭薤,剖腹納其首,以刀挖穴瘞其屍,啟襆,得黃金三百。
叟大駭,幾墜驢。
兒曰:「此某令綱紀也。
令坐贓,防掛白簡,以金啗巡撫。
吾惡其貪黷而草菅人命,除僕,所以示警。
今當與公分此金,不義之財,儘吾輩取之,無害也。
」鄧遜謝不敢取,小兒囊金上馬,拱揖,風馳而逝。
拳有大架子小架子二派 光緒朝,馬永貞以大力著名於滬。
一日,有賣藝力士約武伶十餘人與決鬬,皆辟易而退。
馬少時曾為松江正營教師,時副營中有竇教師,亦以拳法名家,惟軀短,年老,馬藐視之,屢欲與之較藝。
一日,謂竇曰:「老教師拳力精能,小子願承教。
」竇曰:「我輩均藉此餬口耳,何必較高低?」馬自恃力大,再三強之,竇始應曰:「如必欲較一日之短長,則請君先動手,否則無以對君之師。
」馬於是短衣窄袖,運全力於腕而以拳擊之,竇不改常態,略聳身軀,而馬之拳已從竇之腕下穿過,擊空而仆,且帽已為竇摘,而馬猶不知,蓋拳出腕下時所摘也。
竇乃笑謂馬曰:「君幸遇僕耳,否則摘帽時,以兩指戳君頂,君即殆矣。
尚其返而求之於師。
」馬赧然退。
有知其事者,謂馬之拳法為大架子,竇之拳法為小架子,家法不同,非馬力之果不及竇也。
馬旋遁至滬,卒不改其性,為馬販子所算。
霍元甲七世善拳 霍元甲,綽號黃面虎,直隸人,以拳鳴於時者七世矣。
兄弟十人皆善拳,元甲為巨擘,以是名震南北。
光緒朝,美有大力士方僑滬,絕有力,能載重百斤,聞元甲名,請來滬較藝,元甲應之。
及至,而某懼,不果較。
旋有趙某者亦申此請,不允。
趙以其怯也,作書登報誚之,元甲乃命其徒賽於昧蒓園,勝之。
不數日,趙又邀其友與元甲約賽,乃先令其徒角之,無勝負,然卒為元甲所辱。
元甲乃太息而言曰:「餘來滬者,與異族較短長耳,不欲自殘同胞也。
後此幸勿相擾。
」 元甲旋創辦精武學堂,嘗曰:「欲使強國,非人人尚武不可。
」久之,而為日本之擅柔術者某所忌,思有以傾之,乃約十人至滬,欲與元甲角,然皆懼死,要以勿用拳,元甲拒之,卒以手決勝負。
元甲又使其徒先與賽,日人敗者五,大恚,亟推一最有力者與賽,乘間出臂,欲中傷之,元甲徐格以手而臂折矣。
萬春蕖以氣不以力 南昌萬春蕖精技擊,移家安義之西山,所遇南北棒師劍客皆出己下。
性厭城市,不欲與江湖武士競時名也。
光緒時,德馨撫江西,幕客何某以標自負,並擅拳勇,徧識城中技師,舉不當意。
聞春蕖名,羨且妬之,乃遣使訪之安邑,請入城論技。
使者造其廬,白何意,請俱往,春蕖笑曰:「春蕖,山澤之癯也,不可入撫署,何君欲論技,來山中可乎?」使還,述春蕖語,何不悅,顧急欲一見試其勇,明日,呼使者與俱。
既至,春蕖延之坐,從容叩所習,何以標示之,曰:「請於牆壁畫細圈數十,自上至下,此標不能盡中,某不敢復言技矣。
」春蕖如其言畫訖,則次第悉中。
已,乃揖春蕖而言曰:「君所善者何器耶?」春蕖示以十指,曰:「盡在是,無以器為也。
」少頃,何請試技,婉謝之,再請,觸則仆矣。
何起,數數試之,或墜於近,或墜於遠,或前或後,或左或右,應手輒墜,不能自主。
何再拜請曰:「某平生未嘗少挫於人,君技至此,神矣哉,願受教。
」春蕖曰:「君以力,予以氣,力有盡而氣無窮也。
」何曰:「吾師乎!吾師乎!」既而曰:「君能從某謁府主,不愈於山居乎?」春蕖曰:「君意良厚,予性耽山澗,不欲見貴人矣。
」 丁潛生潛氣內運 丁潛生廉訪峻有神力,嘗於退食之暇,在密室中盤膝坐鐵椅,約半小時,舒兩臂徐徐挈椅起,離地高而歷時久,身不動搖,蓋潛氣內運也。
陳蓉酩能運氣 光緒時,有陳蓉酩孝廉者,幼嗜學,然多疾,讀書數過即喘。
友告以習《易筋經》疾可已,從之,百日,體頓肥,能運氣矣。
一日,方在廳事與客談話,或叩其術,即駢二指於中設之大圓幾,力按之,隨意繞之行,則幾亦旋轉自如。
少選,令人於廳事之東西兩端各置一幾,相距四五尺,置頭於東幾,置足於西幾,其中空如橋,招三友使立於其腹而撼之,蓉酩仍安臥不動也。
李?子指劈空氣 光緒戊子、己醜間,魯人李?子至常州售拳技,時於廣場獻藝,兔起鶻落,剽疾如風,其手指旋轉伸縮之際,劈劃空氣,嗤然作響。
郡有豪家子十餘人,年少好事,聘李為師,授拳術。
李雖恂恂儒雅,而性至暴烈,偶觸其怒,則軒髯怒目,抶之無算,必哀懇求免乃已。
然居常數年,雖日以拳術授弟子,而祕要之處不輕授也。
其弟子某甲者,學技數年,以為盡得其師之祕,請較技,李笑而應之。
既交手,李若不經意,俟其拳至,輒轉側避之,甲以為怯,屢攻其隙,且猱進搏之,欲揕其胸。
李以二指輕點其腕,腕忽暴痛,手不能舉,亟向李請罪。
李笑,以手握其腕,痛良已。
李乃呵之曰:「孺子恃勇,乃欲仆老夫耶?老夫苟為汝所仆者,三十年之名譽掃地盡矣。
」李卒以夜飲醉歸,為無賴所扼,醉甚,不能禦,被箠,幾斃,臥十日乃愈。
往覓無賴之魁者,毆之,折其一股。
無賴將質於官,李亡去,不知所之。
張童子以拳擊井 堠山有張童子者,農人子也。
年十三,戶外有井,童子幼無知,道井旁過,必虛擬拳下擊。
久之,拳下,井水輒大聲澒洞若上騰。
然井深及丈,童子短臂下拳必無能著水面之理,人皆異之。
一日,有鬻拳者過,見而大驚曰:「此童拳著人體,必無救。
」索童子父,謂之曰:「此匪若家子,宜與予,不且為若鄉裡菑。
」父懼,許諾。
後不知所終。
石勇左右肩承石 石勇,溫州人。
少失怙恃,雙眸炯炯,雖黑夜,能遠視數十裡。
力大於牛,食兼人食,家貧,不能得一飽。
有戚奇其量,煮鬥米佐以十肴使啖之,曰:「飽乎?」勇攢眉良久,曰:「否,否。
」主人大窘,以索食廚已空也。
其舅某,墁工也。
毘羅寺僧傭之造殿,乃邀勇往作役。
役徒叢集,擔者負者不下數百人,舅誓於眾曰:「能運磚石一次重百斤者,每百斤,與錢二十,重倍,與亦倍之。
卒役,受傭值仍如例。
」眾皆踴躍,然他人率為力所限,無能多負,而勇獨左右肩承,往往數倍於眾。
顧必繞行避寺中菜畦,路迂遠,而心嫌之,竟破籬率眾橫跨畦過,蹂踐菜蔬,菜傭譁阻。
勇怒,舉肱一揮,仆者數人,餘或辟易走。
赴寺,告主僧,主僧者,曾為右職,亦勇有力者也。
出視,見勇東西逐菜傭,眾譟和之,叱曰:「汝曹何敢爾?」勇嗔目詬曰:「禿,方外人,乃與汝爺事耶?」疾飛擔幹擊僧,僧笑避,伺勇益進,駢兩指,扣勇肩,勇痛而顛,眾竄避。
勇伏地乞宥,僧曰:「豎子有幾斤力,便目無人耶?盍起,隨老僧來。
」手扶勇臂,痛頓失。
隨至寺,僧詢勇何便為此,勇以貧而謀得一飽餐對。
僧曰:「餘寺廚雖寡藏,當足汝啗。
」方顧左右欲有言,勇亟曰:「儻得賜食,幸甚。
奈不慣蔬食何?」僧睨之,笑曰:「寺中例不許食肉,此戒勉為汝破矣。
老僧乃不意汝更饞肉。
」遂命炊飯蒸肉,盛巨盂,佐以雞魚數品,可十人餐。
勇狂喜,大啖,頃刻已盡,撫腹拱謝。
僧命錮一室,三日無與食飲,至期瞰之,則神色自若,僧曰:「孺子可教,誠非碌碌者。
」 時光緒甲午,中、日失和,某大帥備兵閩、浙。
禦日需人才,僧,故大帥僚吏也,作書予勇。
辭其舅,賫往見大帥,得官把總,引卒千人,隨副將張必勝守海口礮臺。
一夕夜半,諸將吏枕戈臥方酣,忽礮聲轟然,副將遣人視,奔告石把總恇擾,擅發礮。
副將怒,縛勇,欲斬之。
申大帥,大帥知有異,傳勇詰責,勇曰:「某豈病狂!適因守視時,遠見數裡外有敵船向臺駛,某恐其乘不備襲我,往復稟報,輾轉誤機事耳。
」副將在旁斥曰:「汝欲誑言欺大帥耶?」正駁詰間,俄海諜報至,言敵船二,駛口外,為礮臺擊沈其一,其一創而走。
大帥知勇言信,喜,釋其縛,謂副將曰:「汝徒高官,乃鹵莽不明功罪若此,是汝才不足以蒞勇也。
今奪汝官與勇,而以勇官畀汝者,汝心甘乎?」副將慚伏不敢言。
韋得道力冠儕輩 海昌陳俠君在嶺南經理武緣鹺務時,有役夫韋得道者,力冠儕輩。
廉州鹽每簍重一百餘斤,東關鹽每包重一百五十六斤,鹽艘至時,自水次運至鹽倉,路若二裡,例以二人舁之。
然岸高途窄,舁夫必於中途暫停,以舒力,惟得道能獨挑廉鹽四簍,東鹽二包,縛以長籐,柔木巨梃荷之,徑至倉中,半途不息也。
自館運錢下船,健者挑至二十千止矣,得道挑必四十千,尚言恨無好扁擔,否則五六十千易易也。
二牛鬭於狹路,四角相抵,不可解,人繞道行,得道手各執其一角,左右排之,中開四尺餘,牧人始分驅而去.陳之臥室窗前有石峯,高可過尋,大可三人抱,欲徙諸牆角以廣中庭,使石工視之,曰:「非用三十人力不可動也.更需 皮作巨綆,繫而舁之,始有濟.」得道在旁笑曰:「此石易徙,但以酒飲小人,方可獨任.」陳喜甚,飲以汾酒,佐以豚肩.得道袒其衣,兩手撼石,岌岌震動,遂曲腰徐步,且推且移,約四丈許,至牆角,安頓之,石工搖首咋舌去. 得道身不逾中人,每飯僅四五椀,飲酒過斤許輒醉而酣寢。
同儕伺其睡,戲以繩縶其手足,比醒而欠伸,則所縶皆斷。
一日,方俛首劈柴,有戲披其頸者,舉三指輕彈其額,崩然有聲,其人額間忽腫起如雞卵,血涔涔流,自是人不敢犯。
得道性溫和緘默,凡用力之事,輒以身先,同輩鹹喜之,莫與忤者。
陳嘉其勇而勤,給與工值獨倍。
後病傷寒,不汗死。
盧幻山以力還人 盧幻山,宜興人。
少習技擊,走江湖,術益精。
嘗以事赴鄉,行經田隴,見綠陰中有桔橰,三五少年據其上,皆裸裎。
幻山亦就陰小憩,謂少年曰:「氣候誠炎熱,然此間近孔道,往來者眾,曷以腰圍布,可蔽其私。
」少年怒,羣唾之,謂:「汝但知飽食,不知盤飱粒粒辛苦,尚敢來此說風涼話耶?」幻山不答。
少年怒不可遏,一時拳足交加,幻山蹲地勿拒,少年盡力毆之而罷。
幻山知不可以理喻,遂拂衣去。
少年以為得計,相與戲謔。
復上桔橰,則四肢無力,不能轉其軸,惶急萬狀,踉蹌歸,以告村人。
有老者沈思良久曰:「此必盧幻山也。
」急入城,踵門請罪,幻山笑曰:「事誠有之,彼各舉力以贈老夫,愧無以報,不圖力已盡。
今既來索,可令彼自來,還之可矣。
」老者拏舟載少年至,幻山謂少年曰:「必欲還爾力者,其速來毆。
」乃蹲地以待。
少年相顧失色,謂胡敢蹈覆轍,且力竭,幾不能握其拳。
幻山促再四,少年跪而前,以掌摩挲其股。
幻山曰:「勿怖,老夫寧肯作誑語?前日費幾許力,今日亦如之,而後力可復。
」少年強應,然心殊愧懼,姑輕擊之,覺有氣自指甲透入,須臾,周全身筋骨舒展,精神亦奮。
幻山躍起曰:「既吝此區區力,則前日之奮勇胡為者?老夫言尚憶之否?」少年唯唯受命,泥首者三,幻山命之起。
劉勝能飯而多力 武當山某寺僧悟心,方丈也。
少習拳於少林,年六十餘而精悍不減少壯,寺僧皆能拳,承其教也。
山下農家子劉勝,有力,善飯,無以為生,叩寺門行乞,眾僧毆之,劉若不覺。
駭而告悟心,悟心問劉曰:「爾何求?」曰:「欲飯耳。
」「爾何能?」曰:「能造飯耳。
」「爾力幾何?」曰:「不知。
」「能食飯幾何?」曰:「亦不知。
」悟心笑之,命食之以飯,將盡二鬥米矣。
飯後,引至隙地,有巨石二,重各八百斤,劉以手左右挾之而舞,殊從容也。
乃授以拳法,而蠢甚,茫然莫解,因置之香積廚,眾藐視之。
一日,來掛單僧,衣履極敝,而神氣奕奕,眾僧加以白眼,劉常私食之。
悟心方教其徒以武藝,掛單僧視之,默不一語。
或謂掛單僧曰:「爾能乎?」曰:「不能。
」習罷,歸食堂,掛單僧獨立,眾莫之顧,劉招其食。
掛單僧謂劉曰:「爾何不學拳?」劉曰:「不知也。
」掛單僧曰:「我教爾。
」於是教以手勢。
夜半,掛單僧引劉對坐,久之,劉忽悟曰:「我知之矣。
」乃盡教以奇正虛實之道,進退起伏之節,戒之曰:「爾由此熟練,無敵於天下。
爾善用之,我去矣。
」遂一躍而逝。
自是,劉輒於夜靜私習之。
越二年,悟心集眾僧語之曰:「吾將往天台,有武藝超羣者,當授以方丈之位。
」最後得一僧,名超凡,將以方丈授之,劉上前曰:「稍遲,我尚未試也。
」眾譁笑之。
劉曰:「爾輩之拳,不過外家之粗淺者耳。
」因解衣跳躍。
悟心驚曰:「爾何能此?此等拳法,我尚不如也。
」劉乃自道掛單僧所傳授,遂為某寺方丈,改名天禪,於是武當之拳法得與少林齊名。
跛僧取棍如拾芥 馮某性曠達,好作汗漫遊。
某年夏,避暑杭州,遊某寺,見一僧跛一足,而行步仍自若,奇之,叩而問曰:「大僧足雖跛而精神矍鑠,何術以得此耶?」僧笑曰:「餘,徽人也。
祖業獵,入山求鹿兔以為生。
餘生有武力,父兄愛餘,授以拳棒,幼時遂通武術。
憶十歲時,共諸兄戲,諸兄各持木梃擬餘,餘取柴一束,上下左右舞,諸兄十餘輩不能近也。
及諸兄襲父業,而近山之獸盡矣,乃裹糗糧,挾弓彈,覓獸於百裡之外。
餘以年弱留家中,數日,諸兄歸,所得獸倍於曩昔,皆甚喜,由此諸兄時獵於遠處,出則數日方歸。
某歲春,諸兄盡往獵,家中僅餘一人。
而五日後,諸兄皆不歸,心滋惑,往跡之。
及中途,見一人臥地呻S吟Y,視之,兄也。
兄曰:『餘等獵五日,大獲,方欲歸,遇羣虎,與鬬,而數日獵已疲極,不能復鬬,皆被害,我亦受傷。
』餘乃負之村,為之調治,傷重不得愈,三日而死。
餘痛甚,念一家盡喪於虎,誓必盡殺之,遂葬兄而歸,悉售所有以為資,挾械入山,尋兄骨,不可得矣,愈恨。
窮搜山谷,得虎,輒斃之,更往他山,亦如之,數年,斃虎數十矣。
旋入某山,遇一虎,負矢而奔,即持鐵棍擊之,斃焉。
方欲負以去,見一少年挾隻弓,呵曰:『莽男子何得奪我虎?』餘與之爭,不相讓,遂互鬬。
餘持棍左右揮,迄不得中,少年惟以弓拒之。
逾時,餘憊,少年伺餘隙,以弓擊餘腿,遂倒地。
少年去,餘足折矣,不能起。
臥地一日,有一長老過,憐餘,攜至此,削髮皈依。
今年五十矣,幸尚強健,然不敢自誇武力。
」室有棍一,馮等四五人持之不能舉,僧取之如拾芥,即當年斃虎之武器也。
小沙彌撮石桃 杭州虎跑之勝,同於理安寺,山路愈入愈幽,竹柏交光,小徑純綠,所謂紫李黃瓜者,雖不多見,然烏紗白祫,道衣固已涼也。
祖塔院有二泉,範之以石,厥狀如井,水色清深,東坡七律尚鐫之壁間。
西嚮,則宋僧濟顛師塔在焉,坊表尚存,然師塔窪下,塔上有積水,草木陰穢,似久弗治。
院中列石桃五,重可五六斤,其最巨者殆二十餘斤。
頂尖而滑,若常經撮取者,尖上尚帶汗漬。
光緒時,閩人林紓之弟子陳某,恆自負多力,則力撮其小者,久撮莫起,寺僧微哂。
林前請曰:「石桃滑如是,非日撮之者不得是形。
大師設此,必精少林之學,幸試撮之,以廣眼福。
」僧遜謝不可。
林再三請,乃出一小沙彌,令撮其小者,則從容如掇饅頭,其力之大可想。
沙彌指堅硬如鐵,意此二十餘斤之石桃,必此僧撮之,第對客不欲自炫其技耳。
載漪一手舉百斤 載漪粗鄙甚,本冊立為瑞親王,受命後,讀瑞為端,孝欽後聞之,即仍其誤,迺易瑞為端。
嗜拳藝,孔武有力,能一手舉百餘斤物,凡花拳繡腿一流人物,悉以重金延緻,間有萑苻餘孽懼攖文網而出其門下以為護身符者。
有一僧,得少林派真傳,亡命江湖間十餘年矣,後亦依附之,頗蒙倚任。
光緒庚子,拳匪之變死於火。
曹大舉千斤 曹大,常州人,鬻南貨為業,家可中資。
好拳勇,兩手能舉千斤。
有遊僧過,聞其名,詣曹購胡桃,以二指捏碎,皆雲不佳。
曹乃出胡桃鬥餘,略拂以手,皆碎,僧頷之而去。
常城每九月,商人鹹詣靈官廟報賽,演劇無虛日。
曹往觀,立臺前,千人推挽,屹然不動,歲以為常。
一日,有矮人,長不過三尺,微鬚窄面,逕立曹前,以背貼曹腹,曹推之,不覺,又力推之,仍不動。
其人回首顧曹曰:「何為?」駢二指捺曹脅,從人叢中去。
曹急以手按脅,面色如紙,口不能言。
隣人見,立扶歸,嘔血數升而死。
死後左肋青黑,按之,骨條條斷,而矮人不知所往。
章中臂負三百斤 章中,字受庸。
幼負奇稟,體魁偉。
初讀書,鄙舉子業,塾師強之,憤而走,因學將略。
年十七,即善騎射,兩臂能負重三百斤,鄉人鹹以章大力呼之。
為人精細果勁,結束支架,無不驍駿。
年十九,補武生,越五載,舉於鄉。
尤善控悍馬。
嘗騎入市,忽奔逸,人仆,攬韁逸過,力稍猛,顛,旋從尻尾躍而登。
時馬騁飆迅,卒坐是傷臂,屢延醫治療,創口不合,逾歲卒。
馬如飛鉤右手食指 馬如飛,北人,以力稱於時。
某歲遊上海,西人聞其勇,與較輒敗,英人乃請於馬,欲選香港捕房之最有力者至滬相角,以決勝負。
馬允之,惟曰:「中西異術,防衞滋難,姑各以右手食指相鉤,被鉤直者為負。
」方鉤時,英人大號,遂止。
越數年,馬為眾圉夫圍擊而斃,蓋嘗為所困以洩忿也。
楊某兩指攝鐵槓 楊某,善釣,精拳術,駢五指能切磚石。
或詢所自學,曰:「吾父官都司,嘗過蘇州靈巖山,與化雲道人較藝,結為異姓兄弟,從之學。
期年,父以捕梟中彈死,予遂專心從道人。
道人授徒有律,晨授解法,過午令汲水。
庭列巨缸四十,同學者三,山無泉,井居山趺,上下無堦砌,初行,苦之,久亦不覺其憊。
井有石蓋,重莫測,但記初學時,四人掀之不起,師助,始動。
水既汲,又蓋之,缸受水幾十擔。
師曰:『道人烹茗,甌水足矣,何須缸,悉潑之。
』盡四人力,缸始側,水汨汨如瀑布,如是以為常。
五六年後,則自能掀蓋如摘帽,潑水如覆杯,上下如履坦。
師又削園後鐵竹為竿,令釣於山下溪。
鐵竹色黑質堅,以供釣著名,遠近求者眾,每空林焉。
釣三月,師鑽竹節,注入鐵沙,竿漸重,得魚不易,隆冬碎冰而釣,不以為苦。
五年餘,鐵屑滿竿,重莫埒,乃易鐵竿,亦縷節紋,以掩人目。
二指挾竿端,上下如意,釣得,互衡以輕重為殿最,或終日不得魚,則罰以杯酒。
居山十五年,道人死,徒四散,乃始作漫遊。
」 太湖劇盜大毛子以勇雄,訪楊於野,拳楊顱,楊猱避,手輕拍盜股,盜蹶,醫三月始愈,然猶蹩。
某校鐵槓重百斤,楊以兩指攝一端,槓平,面色自若。
臂香 蘇俗賽神,輿神而遊於市。
【俗謂之出會。
】前導有臂香者,袒裼張兩臂,以銅絲穿臂肉,僅參黍,懸銅錫香鑪,爇栴檀其中,或懸鉅銅鉦,皆重數十斤。
數十人振臂而行,歷遠而弗墜。
此蓋梁僧智泉鐵鉤挂體然千燈之遺法也。
某少年撼樹而斷 光緒朝,龔某自嶽州東下,過洞庭,遇風,泊小港,時港中避風之舟以十數,岸上有茅屋數間,酒肆也,乃登岸河飲.時肆中已有三客在,一年可工十許,一二十以來,一可十七八.主人鞠跽奉觴,屏息旁立,若侍貴客.最少者獨南面坐,二客東西坐,執禮殊下.龔顧而異之.見三客飲啖甚豪,酒兩甕,肉數斤,皆盡之,復索供饌,主人亦不敢辭,直出豕於牢,立宰以奉.時竈旁薪盡,主人揮斧伐門外巨柳,將析之,南面客忽起,顧二人曰:「主人勞甚,我為彼了之,可乎?」皆曰:「善.」客即趨出,手握樹,左右撼之,磞然有聲,數圍之大樹中斷如劈.客更擘之踐之,應手碎裂,如鎚斧所撃,木屑紛紛遍地.主人徐拾以焚之.自晨至日昃,客不停箸,不歇杯,盡酒五甕豕全體乃罷. 客瀕行,召主人,絮絮語良久,手布包授主人,主人不受,客遽作色,受之乃去。
龔初以船上客也,驚其大力,乃蹤之,立岸畔,窺各船皆無是人。
乃歸問主人,時日暮,風不止,龔度舟不可行,即假宿主人家,以向客問。
主人曰:「噫,此吾早歲一舊事也。
今十年矣,不圖於此相遇,更不圖君窺見之也。
」龔請其說,主人曰:「餘二十歲時,亦一武士也,善用鐵槍。
嘗獵獸山中,遇人熊三,挺槍力鬬,悉刺殺之,由是以武聞於時。
東南武師有名者來角技,餘數勝之,以是自滿,授徒幾千人,所過常恃武力,輒騷動鄉裡,淩慢主客。
久之,聞甘肅有某技師者,為當世技擊大家,立意訪之。
自漢口出襄、鄧,行數千裡至偃師,宿逆旅。
對房有客,一白皙少年,即今日之東向坐者是也。
時餘既挾鐵槍,少年則目餘微哂。
及晨,飱將發,少年又直據上坐不辭,餘益忿之。
早發,即策騎,尾以行。
少年回顧問餘:『君好武技否?』餘曰:『然。
』少年請一試。
餘出鐵槍,少年曰:『此無用物耳。
』取槍糾之,開合提拏數次,團團如玉輪吐彩,須臾,嗶剝有聲,而槍折矣。
餘大驚服。
少年出鐵胎彈弓曰:『吾習此,試之何如?』餘力拽之,弓開不及半。
時羣鳥噪而過,少年發五彈五中,鳥墜地,須臾復翔去,視地上五羽在焉,蓋不欲傷之也。
餘心悸,欲挽轡就歧路。
少年忽挽餘臂,問餘來意,餘不及答,少年則拽餘墜馬,叱曰:『若非某某耶?平日作奸犯科,餘知之已久,今日乃敢捋虎鬚,自尋死路?今姑赦汝歸去,其改之,如不然,他日決不相容也。
』時餘懷中有金百七十兩餘,少年盡取之,乃見釋。
自是餘不敢更西,乃歸隱於此。
豈意少年忽見臨,飲畢,即以前金見還。
餘不敢受,彼力擲之始去。
去時猶顧餘曰:『汝能悔改,甚善甚善。
不然,死矣。
』餘心為慄然,目送其出門,瞬即失之,不知何往。
」龔俯視主人所用析薪之斧,亦巨大非常,問之,雲重四十斤。
丁仲芳以指彈缽 長安丁氏,望族也。
有子曰仲芳,甚慧,嗜技擊,日與江湖術士遊。
後得異師,潛心從之學,不數年技成,能赤手搏人於鋒鏑之下。
一日在某肆,有丐僧托石缽來,缽重可百斤,入門,以缽置櫃,肆中人以一錢投之,僧微哂曰:「貧衲非為一錢來,畀我二百,則當去,否則不足遣我。
」肆中人雖怒而不敢言也。
丁徐起,以指彈缽,缽墮地碎焉。
僧揚目視丁曰:「公子解武事耶?其能與貧衲角?公子而勝,則埋首山林,終當不出。
不然,則缽為貧衲傳世寶,萬金不可易,當請公之償之。
」丁怒,與之較,僧三起三仆,人盡笑之,而僧殊不慚,合掌對丁曰:「勇哉公子,貧衲拜下風矣。
」遂去。
丁意頗自得。
隔月餘,丁忽病肺,嗽甚,遷某寺養疴。
寺僧年九十餘,而神采飄然,好清潔。
丁偶與談,唾地,僧睨之良久,丁愧謝。
僧曰:「非謂污我地也。
視公子所唾,似有傷,公子得毋與人鬬勇乎?此內傷,將不救矣。
」丁懼,具以告。
僧曰:「公子千金之軀,何乃與丐僧鬬?敗則可憂,勝亦何喜?」遂裹藥投之,數劑而愈。
自是丁絕口不言武事,從師讀書,卒成名儒。
王遂拳鐵塊陷土 山東王遂者,客京師,傭為人僕,力能擎大柵欄關帝廟前石獅,躍垣,高丈許,土人相傳石獅重五六百斤,無不伏遂之神勇。
遂少時,為盜燕、趙,繫鈴於矢,去其鏃,弢矢躍馬郊外,伺行道者車載貲過,嚮空發,作鏘鳴聲,意止車毋行也。
道行者遇之,無不傾橐獻其貲。
後以事與同輩齬,棄去不為,投京師萬盛鏢局。
其主人年六十餘矣,見遂,請藝,遂曰:「若何而可。
」引視後院,有鐵塊一,縱橫廣三尺,高如之,主人曰:「拳之,拳之。
」鐵下陷土者寸許,頗自矜負。
主人乃頷首曰:「可。
」意似不甚隆異也。
遂心慍,還請主人試之,鐵沒地,視遂三倍之又有奇,遂不覺氣折。
主人語之曰:「若新來,無任大事,茲有某宦者裝貲八千金歸濟南,若其不嫌小試乎?」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