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勇類
關燈
小
中
大
教子鍊力至千數百斤,人術盡矣。
若有過此者,如古稱拔山扛鼎,乃得天獨厚者,非人人所能也。
」曰:「若然,則竟無術以處此乎?」曰:「此外有能講求服食鍊氣者,宜可更進,然非吾所知也。
子欲求之,當遍遊名山大澤,或一遇異人耳。
」戚於是決然去,先遊於襄、漢,下夔巫,歷衡湘九疑,又從羅浮,歷滇、黔,入巴蜀,皆無所得。
乃出隴右至甘、涼,聞人言大青山某喇嘛者,曾在內廷,獨與侍衞數十人競技,任意提挈之如嬰兒,稱神力,遂往訪之,具述來意。
喇嘛辭不出,謁數次不得見,乃即寓寺中不去,喇嘛始召入見。
喇嘛年耄矣,坐石臺上,髮鬖髿被其肩,皓如銀絲,容古樸,行步蹣跚,如欲仆者。
弟子進飲食,舉手接之,狀至漫緩,類有羸疾,戚甚疑焉。
喇嘛問來意,具以對。
曰:「此細事耳,術至易,然得之,適以自病,不可為也。
吾方悔之,子求之何為?」戚疑喇嘛故為大言,乃曰:「弟子千裡來此,願得一覩大師龍象之力,並求以相授。
大師倘不吝教者,雖死無恨。
」喇嘛曰:「汝意決耶,吾邇來枯槁岑寂,守此不動,即懼以力貽禍之故。
汝果獲此,他日雖欲解之,不可得也。
」戚矢言不悔。
喇嘛乃徐起,環室行數步,所踏磚石皆碎,又以指剌石壁,如以錐畫沙,深且數寸,戚大驚。
喇嘛指山下綠草一叢曰:「拔之,服此三七日,雖蛟龍虎豹不足當一揮也。
然須慎之,尤宜絕房事,不然,禍不救。
」戚取草如法服之,覺通體火出,身手堅壯如鐵石,數日後漸和暢,步以歸。
行及陝,偶背癢,引手隔衣搔之,衣頓碎裂如敗紙。
乘壯騾行,股稍著力,騾腰斬如剪,不覺大駭。
騾夫失騾,挽之索賠,一拂袖,立墜十丈外,眾不敢近,遂去。
一日行七八百裡,所踐木石輒破裂,食,輒碎器皿,折匕箸。
比抵家,衣褲皆盡,心懊甚,知喇嘛言驗矣。
叩家門,門牆俱頹,家人駭絕。
戚自懲其力,自知為力所苦,亦不敢與家人近,但遙立,語以故,家人亦惘然。
戚夜獨寢一室,偶側身,炕為之毀。
比明,向父母妻子痛哭流涕,辭去,將更乞喇嘛解之,一去數載竟不歸。
兒既長,頗知思父,乃求之於大青山中,見戚已披剃為喇嘛,仍從大喇嘛居。
蓋既不能解,又明知塵世不可近也。
其子度父不能歸,乃自返。
才伯伯精技擊 乾隆時,有才伯伯者,姓馮,年六十餘,龍鍾傴僂,若不勝憊,而故精技擊,勇猛絕倫。
裡中來一配犯陳三,以腦門髮白,又呼為白腦門,亦以勇武自詡,藐視馮,積不相能。
偶以事口角,馮揮陳仆地,陳銜之愈深。
一夕,跡馮出門未歸,伏橋畔伺之。
二更後馮還,行抵伏所,陳歘起,提手中鐵尺猛擊之。
馮知有人暗算,即騰一足起,中陳腕,鐵尺脫手飛去數十丈,直墮於某質肆三層更樓瓦上。
馮心知為陳,遙語曰:「黔驢伎倆,欲與而翁角,須更精而藝。
」陳聞之,殊憤恨,自歸,閉門習練,無間寒暑。
三年,技大精,自謂足以勝馮矣。
一日天雨,馮足屐手傘,復托麵一盤,偃蹇度茅橋。
適與陳值,疾擊馮,馮擲盤空中,揮陳仆,仍從容接盤過橋去。
陳自此不復反矣。
唐階元運氣 唐階元者,才伯伯徒也,乾隆時人。
年五十許,短小精悍。
巨室夜遇盜刦,洶洶數十人,明火執械,將破門入。
唐聞之,疾起,一躍登屋,飛瓦擊盜,盜被創,如鳥獸散,因賴以全。
唐能運氣,運氣處,有硬塊墳起,如桃核,刀石不能傷。
或見其運功時,出利七首用尖鋒指其喉,使壯健者力拍刀柄,鏗然有聲,旁觀者鹹股慄,而唐之喉無恙。
張興德用雙刀 少林宗法,以洪家為剛,孔家為柔,介於其間者為俞家,其法甚祕。
乾隆初,潁、鳳之間,時有傳者,宿州張興德即以俞法號專家,尤善雙刀,故有「雙刀張」之稱,亦俠士也。
裡嘗被火,有友人在火中不得出,張躍而入,直上危樓,挾其人自窗騰出,火燎其鬚髮皆盡,臥月餘始愈。
天馬山多狼,數患行旅,張拂刀往伺之,三日獲其九。
鄉裡子弟豔其技,多從學者,張雖指授,然未嘗盡其技也。
張之徒有鄧某者,以事詣鄰邑,與一少年遘逆旅中,與之語,少年自稱湯姓,笑言甚洽。
翼日,鄧歸,又與遇於途,兩人乘騾相先後,復共語,因及張,少年願習拳,於是鄧為之介紹。
少年就學甚勤,顧張則落寞待之,少年時以酒食饗張,並餽諸同學,張間一受之而已。
鄧甚不平,嘗因事餂張所以疏之之故,張終不言。
少年於學殊猛進,同儕皆不及,數請益,張頗難之,顧少年殊厚於鄧,鄧學技時有未至,少年時從而指點焉。
張有健騾,一日走五百裡。
一夕,少年與鄧談技擊,少年曰:「聞俞派以羅漢拳為精,然否?」鄧曰:「然,師最精此。
」少年曰:「此技第八解第十一手作何形式,吾有疑焉,煩君問之。
」鄧曰:「此易事耳。
」少年曰:「不然,師善疑,無端問之,必疑而窮其究竟,將不吾答,宜俟其飲酒微酣時,舉以問之。
且雲外間人議論,謂此解失真已久,今無傳者,此語是否。
師倘見告,必審聽之,毋多問以啟其疑。
」鄧如言,張醉中侈口答之,鄧以告少年,少年稱謝再三。
明日晨起,少年忽失所在,以告張,張頓足曰:「果然,吾所度不謬。
」急使視廄中,騾亡矣。
張召鄧責曰:「昨何故為盜偵?」鄧謝實不知。
張曰:「我故疑之,欲徐觀其變,不意乃為鼠輩先覺。
此人必曾為綿張家手法所困者。
彼審知此技惟俞家能破之,而學之不全,故展轉竊取,其情尚可原。
惟竊騾以往,有意相陷,則殊可恨。
然吾亦度其必為此也。
」亟命鄧速詣州控追,諸弟子以騾行疾,慮不相及,張敦迫曰:「速往速往,不爾,將有禍。
」鄧如言行。
越日,無消息,張又倩人詣官,請為追比,眾聞之,皆笑張以鏢師而遇盜,猶不自閟而張之也。
月餘,歸德以緝捕公文至,雲有貴官南歸,為盜戕於野,盡劫貴重物以去,惟遺其騾,騾身有烙印,有識之者,謂張某物也。
州官以張控追狀移歸德,張遂得免。
因以金取騾歸,聚鄰裡為別,奮曰:「吾走江湖二十年,未嘗失手,今乃敗於豎子,誓必得之,不然者,吾不返矣。
」跨騾逕去。
張故好交遊,江湖豪傑多與往還,年餘,審知少年真姓名為畢五,嵩山大盜也。
求其巢不得,問山中人,則曰:「舊固有之,春間自燬其巢而去。
」張益憤,所過,輒變姓名雜屠沽中,雖所親,亦不覺也。
張有子,絕仁孝,張之出也,年方幼,哭求其父不得,欲往,則其母禁之。
年十四,自塾逃,遺書於案,視之,則訣別辭也,言不得父誓不歸。
母大驚,或慰之曰:「渠雖年幼,頗習父技,且道途間多與翁相識者,但言翁名,皆可得人提撕。
」母心少安,父子杳無消息者復十年。
一日,忽有軍官數人直入村,以馬箠遍叩門戶,問張家所在,出張子手書,則已任海州參將,遣人來迎其母也。
蓋尋父數年,日以賣技餬口,久之,有識張者,雲在南陽,蹤跡之,則又西去,遂展轉至寧夏。
一日,方炫技於市,總兵適出,走辟道周,總兵馬上熟視之,遽呼以前。
張子驚疑,不知所為,總兵徐笑曰:「無慮,受汝年少而有此奇技耳。
雖然,猶有未至,吾為汝指點之。
」張子遂從以歸。
越數日,求去,以情告。
總兵笑曰:「是何難?汝但居此十日,吾令汝見父,且令汝父獲盜,如何?」張子乃留。
又數日,總兵使標下守備某告張子,願妻以女,張子不可,曰:「未請命焉。
」某笑曰:「若堂堂男子,何迂腐乃爾?實告君,總兵之意,尊翁即在此,但必君娶其女,然後令君得見尊翁耳。
」張子乃許之。
總兵女頗敦厚溫順,於武技亦稍知一二,雲總兵所親教也。
越日,總兵將大閱,漏盡,召張子,付以兜鍪鎧甲令著之,更予一錦囊使佩胸前,曰:「今日吾不能不出,然當有異人相刦,彼見為汝,必驚去,汝急以囊書示之,勿忘勿誤,誤者,汝父不得見矣。
」別召心腹四人,擁馬前後。
張子身材與總兵相若,時方昧爽,策騎行道中,晨霧模糊,不辨人面。
將及校場,忽風聲颯然,霧中一黑影若巨鵰,直撲馬上人,從者大驚,張子已墜騎,視捽己者立釋手,欲轉身去,急呼曰:「勿行勿行,吾為總兵送信者。
」其人取囊中書視之,方躊躇,從人忽呼曰:「張公子不識若父耶?」張子頓悟,急抱持痛哭,視總兵者已於從騎中趨出伏地請罪矣。
張至此已無如何,則曳以起曰:「汝智真神矣,吾老匹夫,不意竟墜汝手,已矣何言!」於是父子並轡歸,總兵隆禮以待。
尋署張子百夫長。
戊寅,回部叛,即使張父子往討平之,總兵盡歸功張子,得海州參將。
總兵以曩所學猶未至,亟叩張請益,張掀髯笑曰:「老夫十數年來再敗於君,君之智至矣。
區區之勇,尚欲得之,以擅雙絕耶?老夫今固無靳此。
」乃悉授之。
虬髯漢弄鐵扁拐 某公子,逸其姓名,素奔走某相門。
從京師持三千金歸,道遇一僧,貌猙獰,所肩行李有鐵扁拐,光黑而甚重,伺公子信宿,公子初未介意也。
會抵一旅舍,公子先驅入,止左廂,僧繼至,就右廂炕上臥。
逆旅主人密呼公子告曰:「客從京師來,囊必有重金,否則若奚俱至?」公子始心動,倉皇失措。
主人勸公子勿戀金,第飲酒。
坐甫定,忽一虬髯漢身長七尺餘,腰大十圍,鬚盡赤,激張如蝟,即座上,擲弓刀,呼酒食甚急,叱咤作雷聲。
公子益驚怖,股栗欲仆。
髯微顧曰:「君神色俱殊,度有急,盍言之。
」公子屏息若瘖,主人乃為述持金遇僧狀。
髯曰:「僧今安在?」則指右廂臥炕上者。
髯顧公子毋動,直提刀排闥入,罵曰:「鈍賊,胡不拾糞道上,而行劫耶?」因弄其鐵扁拐屈之成環,擲炕上,曰:「若直此,聽若取客金,不直,則亟引領就刃。
」僧僵臥不動,良久,始匍匐下地請死。
顧視扁拐成環,泣下,請益哀。
髯笑曰:「固料若不能直此,聊為若直之去,毋污乃公刃。
」公子、主人皆咋舌,從門外觀。
已復趨前羅拜,請姓名,髯笑不答,令俱就寢。
旦日,請護公子行,公子大喜。
至揚州,謂公子曰:「今但去,無患,吾行矣。
」公子叩頭謝曰:「某受客大恩,無以報,願進三百金為壽。
且自此抵某家計四日耳,盍俱渡江而南?」髯笑曰:「吾起家行陣,今隻身來,為幕府標官,設貪金,豈止三百哉?吾憑限迫,不能從,或緣公事過江,則訪君,幸為我具麵十五斤,生彘二口,酒一石。
」公子不得已,與別。
居數月,髯果至,呼公子曰:「飢甚。
」公子亟進麵、生彘、酒,如前約。
髯立飲酒至盡,即所佩刀刺殺生彘,而手自揉麵作餅,且炙且啖,盡其半。
公子曰:「參軍力可拔山,度可舉幾百鈞?」髯曰:「吾亦不自知舉幾百鈞,雖然,姑試之。
」乃站庭石上,而令數十人撞之,屹立不少動,曰:「未盡也。
」復豎二指,中開一寸,以繩繞一匝,數健兒併力曳兩端,倔強如鐵,不能動毫末。
於是公子進曰:「今天下盜賊蠭起,外患內憂,訖無寧晷,朝廷方亟用兵,以參軍威武,殺賊中原,如拉朽耳。
今首相某,吾師也。
吾馳一紙書,旦夕且掛大將軍印,烏用隸人麾下為?」髯瞠目而視,仰天大笑,徐謂公子曰:「君顧某相國門下士耶?吾行矣。
」 羅臺山徒手禦捕 羅臺山,名有高,嘗學於贛鄧元昌,修儒者業,於書無所不窺,精思入微,遂喜佛法。
自京師歸,忽登樓縱火自焚,救之得不死,狂走入山,衣沙門服,不薙髮,趺坐,與人言孝弟,而歌哭無時。
下揚子,渡錢塘,過甬東,多託跡佛寺中。
奉化快手怪其服,令儕輩纂臺山,臺山力大,徒手禦之,不可近。
因詣縣,趺坐縣庭,為禪語。
主事邵洪時家居,識臺山,乃釋之。
遂遊普陀,寓西湖。
已復走京師,及歸而卒。
羅臺山以石擊舟子 羅臺山好蓄奇石,有米南宮癖,獨行數千裡外,無僕從。
嘗慕蜀中瞿塘灩澦、峨眉劍閣山水之雄險,束裝獨遊,比返,載石盈舟,壓舟欲沈。
石皆置於囊,上者裹以縑帛,坐舟中,終日摩挲。
舟子竊窺視以為金也,夜相與謀,議殺之而分其有。
舟子四,一老翁,其二為翁子,一為傭。
二子及傭竊竊語,翁入問,初皆祕之,翁詰不已,始以所謀告。
翁驚曰:「烏乎可?」二子曰:「厚利也,且易而無禍,何葸焉?」翁不能止,歎息去。
時羅已寢,忽驚覺,潛起屬耳,察之審,還就枕。
越數日,薄暮,舟泊荒江叢葦間,其儕請曰:「今者享神介福,願以餕餘為客壽,客毋辭。
」羅曰:「甚善。
」舟子喜,以酒肴進。
羅知其酒,鴆也,置不飲。
舟子陰異之,然欺其獨,夜必無所辟匿,亦不之強。
羅自出紹興酒一甕,傾盃大嚼,甕幾罄,佯醉據榻,滅燭寢。
頃之,三人各秉炬持刀入,一人舉刀,就枕下悉力斫之,覺有異,驗之非人,蓋捲被為之,如酣臥狀。
相與大駭,搜索,聞羅在別艙呼曰:「餘在此。
」一人犇之,忽飛一石起,中腕,腕傷刀落,二人次至亦如之。
遂突起,擊三人,俱仆,拽而疊之,拾刀,擬其項,笑曰:「餘能前知,安能犯餘?餘無金,亦無點金術,爾曹何利焉?姑與爾暫戲,故不洩也。
亦藉以殲厥敗類,聊逞餘志。
」三人哀呼乞命,翁亦來跪請。
羅麾之起,曰:「翁無罪,毋恐。
」翁泣曰:「三人者,罪固不宥,然老朽之嗣斬於是矣。
幸仁人寬假之。
」羅從容擲刀,曰:「為翁故,貸爾曹死,亟革乃心,脫萌故態,必血吾刃矣。
且孤蹤遠涉者,類能自保,如某,猶其季指耳。
遇之,悉當善視,毋自取戾,搖尾態不足常恃也。
」眾唯唯。
盧虎兒受教於叟 盧虎兒,臨淮無賴子也,以健鬬橫於市。
市之椎埋惡少以千數,莫不下之,虎兒自以為一世之雄也。
嘗夜飲,大醉而歸,踉蹌與一老叟相觸,遽握拳大罵。
叟笑曰:「若醉矣,我不與若較。
吾居此東五裡之桃村,若仇我者,其明日來。
」拂袖去。
虎兒歸,酒醒,亦忘之矣。
翼日過市,復與叟遇,肩排之,叟不動,虎兒乃倒卻尋丈外,慚且憤,復大罵。
叟笑曰:「我豈又犯汝耶?纖兒,欲索鬬,則鬬耳,洶洶者何為?」虎兒度不能勝,然以在稠人廣眾中不甘退讓,則奮身前搏之。
叟但舉手一揮,虎兒顛數步外,然不傷也。
益憤,出死力觝之,叟三揮,虎兒三仆,仍直進不止。
叟徐步去,虎兒則追而毆之,叟蹙額曰:「豎子何冥頑乃爾?」適過一短柵,叟一揮,虎兒遽落柵內。
柵內,豕圈也。
虎兒墜其中,周身為淤泥溲勃塗幾滿,亟起立躍出,視叟已不知所往。
趨歸沐浴,易衣履,愈憤,憶叟前言,乃懷刃東出求之。
虎兒行數裡,不見有村,黃葉紛紛,積地逾寸,穿林而行,簌簌有聲。
林盡處有茅菴,類有人居,意桃村當不遠,可問訊。
自牆隙窺之,則菴中二人對弈,其一,十二三歲之小兒,其一,即叟也。
幸其未見,急趨伏林間,夜靜,度童叟皆眠矣,乃出。
時室中孤燈熒熒,搖曳欲滅,虎兒疾入,揚刃,向東壁一榻悉力劈之,寂無一聲,揭衾視之,故無人也。
方欲出,忽黑影若鵰鶚然,拂窗直入。
虎兒方迎以刃,不覺身已自仆,刃亦遙擲數步外,蓋日間對弈之童至矣。
叱曰:「若何人,乘吾師不在,欲何為耶?」虎兒支吾,以迷途乞火對。
童指破衾曰:「此何故,汝速自陳。
不爾,便殺卻。
」倉卒間,叟亦至,見虎兒,即令童釋手。
虎兒度不能脫,伏地自陳請死。
叟笑曰:「何至是?」援之起,令去。
虎兒出行數步,思之甚奇,復還伏叟前,請為徒,叟不許,再三請,叟曰:「吾術以退讓為主者也。
汝求學此,以欺人耳,得此術,亦何為?」虎兒再三自陳,願悔改,叟始許之。
自是城市中不見虎兒蹤跡,蓋已隨叟去矣。
蔡三受書於落木翁 椎埋之徒有蔡三者,其勇亞盧虎兒,虎兒既去,蔡三遂長其羣。
居數年,蔡三北遊燕、趙,道遇一客,被服甚華侈,控駿驄四蹄,一騾車載箱篋從之,視其人,若曾相識者。
夜同宿一驛,客呼逆旅主人治酒肴,理行榻,若有待者。
蔡三怪之,佯早眠,偵客起溲,潛入其室,伏梁上。
客至,若不覺者,據案獨酌,飲啖甚豪,夜分乃罷,猶秉燭觀書,不遽寐。
已而有物泠然若流星,穿窗直入,客亦距躍而起,燭光下風聲颯颯,星影散亂。
久之,有虬髯人自空而踣,客端坐如故,虬髯垂手立,若甚懼者。
客指旁椅令坐,復仰首曰:「梁上君子倦乎?可以下矣。
」蔡三大駭,亦躍而下,三人對坐。
客曰:「故人不識我乎?其少思之。
」蔡三聆客音,儼然虎兒也,察其貌,亦十得五六,默識之。
客與虬髯人語刺刺不休,語皆不可曉。
已而出一函,授虬髯人曰:「為我送之雞足山某師處,限五日內得覆音,毋誤。
」虬髯人唯唯,起辭出門,遂不見。
客始謂蔡三曰:「吾,當日盧虎兒也。
幸從師去,今稍稍有得耳。
」蔡三深緻欣羨,問師何人,曰:「落木翁也。
」蔡欲從之學,虎兒曰:「吾師規律,門人不得擅收弟子,須稟命焉。
三日後待我於黃河隄畔,必有以報。
」天明,遂別去。
至期,虎兒來曰:「吾師言子血勇非神勇,不能學也。
今授子一卷書,當不失富貴。
」視之,皆射禦格鬬之術。
習之三年,中武科,官副將。
乾隆丁亥,有緬甸之難,從明瑞擊緬,沒於陣。
黃標善泅水 福文襄王督粵時,簡練水師,募奇材異能之士。
有守備黃標者,以善泅水著,能於海洋中出沒月餘,視波中魚鼈歷歷可數。
王奇其才,立擢參將,洊至總兵,捕海盜多偉績。
嘯馬善射 馬金,乾隆時人。
身長八尺,雙目有稜,富膂力,性戇直,善書能文,由翰林擢禦史,以敢言聞。
時朝政多秕,權奸用事,卒以直言被黜。
既放歸,習武藝,改名馬金,應武試,以侍衞洊至蘇松鎮總兵。
然豪放逾平昔,人因呼之為嘯馬也。
尤善射,百步外能穿楊貫蝨。
一日,有薙髮匠揮刀劈飛蚊,迎刃墜膝上,嘯馬拾視之,兩斷矣。
乃笑謂匠曰:「技精矣,盍一觀吾技乎?」乃叱左右縛匠於轅門,發一矢,中匠之左耳,弦聲又響,則中右耳焉,然匠人膚肉均未傷。
乃令解縛而笑謂之曰:「我技較若技何如?」 其在官時,署畜飛槍手五十人,飲食居處,悉與己等,號曰小嶽軍。
工飛劍襲擊,善矛槊,嘗率之出東郭,演技於大校場,而自乘肥馬,舞長矛,獨立高岡。
小嶽軍俱衣黑衣,披紅纓,左持盾,右手或槍或劍,呼嘯成羣。
眾槊並進,或飛舞雲霧中,摩盤於上;或跳躍馬前後,衝擊於下。
煙塵蔽天,不可辨識,軍笛一聲,截然各止,其整肅如此。
宣宗連中三矢 乾隆己酉,高宗秋獮木蘭,宣宗以諸皇孫隨扈,時聖齡方十歲。
一日,至張家灣行宮,上親率諸王校射,宣宗侍側,俟諸王射畢,亦禦小弓矢,連發中其二。
上大喜,拊其頂曰:「兒能連中三矢,當以黃馬褂為賚。
」果三中之,即置弓矢,跪上前,上問所欲,不對,亦不起。
上大笑曰:「吾知之矣。
」因命侍臣取黃褂衣之,倉卒間不得小者,即以成人之衣被之。
及謝恩起,而裾長拂地,不能行,乃命侍衞抱以歸。
高宗禦製詩有「老我策驄尚武服,幼孫中鹿賜花翎。
是宜誌事成七律,所喜爭先早二齡」之句。
蓋高宗以十二歲時,從獮木蘭,初圍得熊,宣宗則初圍得鹿,年十齡也。
高雙鳳三射三中 乾隆末,吳妓高雙鳳寓揚州小秦淮畔。
天長林道源方與人校射淨香園,高旁觀久,揎袖前,請射,三發而三中。
鏢師女以碎杯屑斃盜 乾、嘉之際,行北道者鹹苦盜賊。
有京宦川人某,欲運銀數十萬旋蜀,往某鏢師行延鏢師,則均他往,惟一十齡丫角女在焉,行主令應召。
屆期,女跨黑衞來,不持寸鐵,宦惴惴。
抵潼關猶未暮也,女命停車,指道旁一大逆旅曰:「可止此。
」及入店,則已有偉丈夫十數人,耽目視銀車。
宦大駭,女坦然若未覩,命將銀車入。
女年稚,沿途皆獨宿一室。
是夕,飯畢,命眾睡,自索茶壺及杯闔門而寢,宦率眾執械,守女室外。
漏三下,微聞屋瓦有聲,自庭隙窺之,盜已滿女室之頂,宦再窺女,方秉燭觀書。
少選,屋瓦移故址,盜注目下窺,女斟茶徐飲,飲盡,覆杯碎之,成細塊一堆,一手執書以閱,一手拈杯屑彈之。
及杯屑盡,滅燭睡。
黎明,女啟扉,命眾登屋收屍,驗之,則盜雙目中微有血點耳。
其死也,蓋杯屑彈入目而貫腦耳。
逆旅老人發矢殪騎 周少谷曾官山東高密縣,世稱三閭大夫者是也。
其行縣,挾一吏一僕,控三驢,驢鞍置闆,可位置筆墨。
吏抱牘前行,民之訟者即驢前伸理,命訟者招其所被訟之人至,為定曲直,就鞍上了之,故有是稱,以閭與驢聲通也。
子辛仲,十九領鄉薦,省之於高密,不挈僕,恆單車,逆旅中有人言盜殺人,行客因之相戒,辛仲亦悚然。
時見同舍中有老人與少年同飯,少年眉宇英特,老人長眉而傴僂。
辛仲請同行,老人似可,然未之答,少年則慨諾無拒。
遲明,車同發,曉色初起,沙磧之上,有人影蠕蠕然聯綴而行,禦者語辛仲曰:「盜也。
」辛仲馳告老人,老人夷然無動,而少年已起戒備。
語未竟,塵土漲天,七騎同來,橫刀馬上作霜氣,少年立下,言曰:「七騎敵一步,非勇。
能下馬與我地鬬者,始男子。
」騎中一髯丈夫曰:「此奚不可!」遂下。
少年出刀如柳葉,上下騰踔,髯丈夫已失其耳。
六騎大呼,出刃剚少年,老人忽即車發矢,殪其一騎,一騎更上,復殪,乃皆奔逸。
老人謂辛仲曰:「吾此去殊險,郎君與我同行,且相累,不如別從廣隊行,盜或以郎君文士而免之。
」辛仲大駭不能答,老人竟挾少年馳去。
定恭王猿臂善射 定恭王綿恩,定安親王次子。
貌頎秀,猿臂善射,馳馬趫捷如飛。
舉止安詳,趨蹌有節,高宗愛之。
弱冠即充火器營統領,凡五十餘年,年七十六,薨。
仁宗震悼,親往奠醊。
卞鐵拳擊斷巨碑 濰縣城北有玉清宮,當乾、嘉之際,道侶繁盛。
鐵工卞某見道侶演技,慕之。
一日,遇方丈於山門,求授業。
笑諾之,使以拳擊扉曰:「人之練技,當專於一,勿徒求多。
爾可擊堅硬物百遍,以練腕力。
腕力足,始授以其他。
」數月後,又遇之,即於方丈前試其技,有小樹一,揮拳擊之,立折。
方丈嘉其純,仍使練拳。
年餘,以內家法授之,又年餘,技大進。
忽有求謁方丈者,三十餘歲偉丈夫也。
方丈懼,辭不見,來人固請之雲:「夙聞大名,願一交手。
」方丈不得已,招卞至,授以意。
卞出見,曰:「壯士不遠千裡而來,當有驚人技,求一賜教。
」其人以非方丈,笑不答。
卞曰:「如某者,第吾師之新徒耳,且無長技,願獻一得之愚於壯士前。
倘壯士亦能如某之練習,則吾師必出而受教矣。
」其人曰:「諾。
」乃躊躇曰:「他亦無須,且試其易者,聊博一笑,可也。
」於是擇一巨碑,作勢運氣,擊之,轟然一聲,碑已中斷,來者驚謝去。
由是玉清宮拳術遠邇鹹聞,而卞尤以鐵拳稱於時。
齊二寡婦用鐵鞭 齊二寡婦者,工技擊,恆用一鐵鞭,所向無敵。
佚其夫之名,母家為王,世稱齊王氏者是也。
魏默深誤以為教首王林妻,乃據當時奏報耳。
齊既倡亂於嘉慶初年,蜀督勒保亟欲緻之,桂涵、羅思舉方投効軍前,因以都司劄付二張、元寶二錠給之,限七日斬齊首級,遲則軍法從事。
桂、羅易服往探,時齊擁眾屯大寺,夜臥紗帳,翹一足帳外,室燃巨燭,露刃侍室外者四十人。
桂、羅登樹伺之,竟夕不得間。
繼思逾限必死,欲以性命博之,乃各執巨斧跳下,護衞者懼而竄。
齊聞變,自榻上飛出鐵鞭,幾為所中。
桂、羅倉猝中以斧斫其一足,疾上樹而遁,持足以獻。
齊王氏既受傷,越日遂死,勒乃優賞桂、羅。
絳綃女較劍 隴右劍客金樹雲矯捷精悍,能日行五百裡,佩雙劍,長不及三尺,其柔可卷為帶,而能削堅石為片。
嘗獨行出嘉峪關,繞柴達木,走青海,窺河源。
復出崑崙,下岷峨,自蜀歸。
途中三遇猛獸皆殪之,無留刃,其劍術蓋得之崆峒道士也。
金負其勇,數犯險,好以氣上人。
嘗至登封,前一日,有盜投書登封某富人索金十萬,逾三日不應者燬其家。
富人懼,聞金來,奉厚幣以聘。
金至,謂富人曰:「使盜不我知而來,將不免決鬬。
盍榜我名於門,使彼見之,自不敢來,不亦善乎。
」富人如言,逾限,盜不至。
居月餘,忽有扣門求謁者,金見之,傖也,手一函曰:「頃採樵山中,見女子,囑我緻書。
」金發之,約與較劍也,期於少室。
如期往,遍覓不見,東峯最高,絕攀援,猿鳥不能上。
聞其巔有笑聲,仰視,見三女子皆衣輕綃,一絳色,一淺碧色,一藕色,皆不施脂粉,而天然明冶。
方仰視,女俯招曰:「君乃在此,胡不登眺耶?」金即出生平絕技,斜趁而上。
女笑曰:「君洵可人。
」金登山巔,乃平坦如鏡面,出劍請試。
女笑曰:「君倦矣,少息何如?」金固請,二女者推絳衣女子曰:「妹當之,足矣。
」女遂出,手一劍,長可二尺許,然不先動,惟俯首視劍跗,若羞怯者。
金亦不動。
旁二女曰:「金君請先舉,無妨也。
」金把劍,狙伏而入,絳綃者視其將近,徐舉劍一拂,白光出劍芒,若秋月蕩水,須臾,光四合,如流冰圍雪,金駭絕,幾不能措手。
須臾,女自收劍,金亦不敢再試。
絳綃者笑曰:「君之技止此耶?向者本無意迕君,見君揭榜,度必有異,不圖君乃僅視流俗高一籌耳。
」金心折,願受教,絳綃女不許。
旁二女慫恿之曰:「妹收之,何妨?」絳綃者諾。
山巔有草屋數楹,蔬數畦,諸女夜不宿於此,晝亦時不知所之,惟間數日或來一指點,或月夜坐峯前鼓琴一闋,琴聲既終,不知所往矣。
金居少室二年,一日,諸女謂曰:「汝技即此已足,於人世可無敵,不必更求矣。
」揮之下山。
年餘,金忽念世有所謂劍仙者,此豈是耶?方更求之,草舍如昨,居三月餘,不一見,始惘然返。
紅娥舞雙劍 紅娥者,荊溪周濟妾也。
濟字保緒,嘉慶朝人。
善古文詞,與張臯文齊名。
又嫻技擊,辟易百人。
性任俠,好作不平鳴,往來齊、魯間,殺盜以百計,盜憾焉。
一日,道出山東,遇劇盜二,陰躡其後,將甘心於濟,濟不知也。
夜宿逆旅,月光斜射入室,明見纖屑。
方滅燈欲寐,戶驟闢,有二盜躍入室,猛撲濟榻,疾若風。
濟驚起,覺二盜藝出己上,且倉卒無刃,勢不敵,皇遽間,一女子自窗外飛入,徑奔二盜。
時盜刃將及濟,間不容髮,突覺有人襲其後,大驚,急還刃,返身迎鬬。
女舞雙劍敵二盜,夭矯若長虹。
刀光閃倏中,一盜喪其元,立仆,其一知不敵,欲奪門遁,女揮劍擊之,亦斃。
乃從容拭劍入鞘,顧謂濟曰:「倉卒不及豫告,緻鼠輩驚君子矣。
妾紅娥,逆旅主人女也。
方君入室時,妾見二盜尾君後,徘徊門外,此故劇盜,夙諗之。
察其意,似將不利於君,君儀表不凡,非橫死盜手者,故來救也。
」方女鬬時,濟錯愕,惟袖手觀。
見女藝遠勝己,大驚異,至是,女與語,始恍然覺。
月光中注視女,則窄袖蠻靴,儀態萬方,一十七八麗人也。
因急揖,謝相援德。
女又曰:「雖然,妾以一念不忍,夜入君室,非禮孰甚,人其謂我何?事已至此,不可別字,請從君。
」濟謝曰:「卿言良是,顧僕有室矣,奈何?」女毅然曰:「無傷,妾我亦可。
」濟大感,許之,女遂去。
翌日,見女母,解佩為贄。
及娶之,偕返,濟妻素悍妒,見夫挾美妾歸,大怒,旦夕詬誶,待女尤酷,日鞭撻之。
然女性和順,未嘗有怨言。
或諷以略顯技勇藉警妒婦,女正色曰:「惡是何言!庶之事嫡,禮固宜是。
雖受譴責,顧皆有以自取,何與夫人事而仇之耶?」 草菴和尚用鐵杖 嘉慶己未和珅之敗,忽有僧至無錫,駐錫某鄉草菴中。
菴故荒僻,四周皆叢塚,無僧尼居住者已數十年。
和尚初來時,僅鐵杖一,革囊一,既至,即圬其墁,除其荊棘,闢菴後地數畝自種植之。
時年五十餘,而精神奕奕,殆如二十許。
平時不茹素,不唸經,亦不詣檀越求佈施,然香積廚中,未嘗匱乏。
性又嗜酒,一引數十觥,酒酣耳熱,則解衣磅礴,舞鐵杖以為戲,盤旋上下,觀者目為之眩。
一夕,盜入室。
和尚覓鐵杖不得,徒手奮鬬,盜盡仆。
一盜持刃入,砍和尚首,鏗然有聲,刃躍出數丈外。
盜大驚,羅拜而去。
居久之,會朝廷捕和黨急,緹騎四出,和尚聞之,歎曰:「此間不可久居矣。
」遂去,不知所終。
李有山用棗木棍 新會李有山習拳棒,少林派也。
遊都門,在豫邸數年。
有某師者,禪杖重數十斤,有山持棗木棍,與較勝負,竟敗之,名噪甚。
中歲歸裡,隱居授徒。
偶值鄉中賽神演劇,往觀,其徒旁侍,徒之徒又旁侍,列其旁者殆數百人。
一日,有一人年約二十,衣服華美,神采煥發,從一翦髮奚童,年十三四,蓋外來人也。
鄉人尊有山稱為師傅,凡師傅過處,輒相避成路,而外來人未之知也,望望然,柴立其中央。
其徒輩訝其不避,厲聲叱之,其人仰首應曰:「是官也耶?」則又叱之曰:「爾盲耶,不識李師傅耶?」其人逡巡欲避,翦髮奴曰:「是尚可忍,主人不動手,奴亦不能恕之矣。
」有山門人皆少年喜事,蜂擁而前,主僕二人舉手提人,擲諸數十步外。
有山不得已,親往交手,一迎拒間,其人喝曰:「止,爾少林派也。
爾師為誰?」有山告之,其人袒臂示有山,貼金刺字一行,則少林傳授世系也,蓋與有山之師同出一門焉。
眇僧用五毒功 嘉慶時,湖州練市鎮有拳師濮煥章,名甚著,嘗應聘四方,後年老倦遊,乃家居。
鄰有魚牙沈大,孔武有力,能以一手斷奔牛脊骨,亦粗通拳腳。
性橫,好鬬。
所居近塘為南北孔道,一日,有商載巨資泊舟河下,二少年保鏢,登岸市魚,偶與沈忤而相競,為沈擊敗,天明解維去。
越歲餘,鎮忽來一眇僧,折臀跛足,若不勝衰邁者。
日乞於市,經沈門,沈呵叱不去,不與,強索。
或勸之行,僧曰:「餘索錢,以時之久暫論數之多寡,此間居士當厚我償。
久立,庸何傷?」沈聞,大怒,罵曰:「禿賊將詐我耶?」直前批其頰。
僧閃過,駢二指捺沈臂,曳之。
沈被曳,遽出檻外,復騰一足起,未及中僧,反顛仆數尺外。
僧乃疾趨而去。
濮時適倚門閒眺,覩狀大疑,追及僧,揖而問曰:「老和尚何來,與沈何仇?」僧笑謝無他。
濮曰:「是必有故,願無深諱。
」僧始自言從少林寺來。
因轉詰姓氏,濮告之。
僧拱手緻敬曰:「慕盛名久矣,既承下問,焉敢固祕?煩代寄聲沈某,曩年遭擊之二鏢師,小徒也,彼如欲活,須於明日往龍翔寺方丈覓餘,過午,則行矣。
」濮駭問何功,曰:「此名五毒功,異人傳授,不在尋常武藝之中。
學此術者,平日搜羅虺蝮等最毒之物和藥啖之,使毒氣深入肌裏,功行既足,凡以一指著人膚者,其人七晝夜後皮肉悉化膿血,無藥可治。
然餘有祕方,可愈也。
」濮亟為沈詳述之。
沈初不信,既而漸覺僧所捺處微癢,搔之,覺甚適。
而創痕漸闊,皮肉應指腐落,血流衣袖,作深黑色,始大怖。
乘夜奔至龍翔寺,果得僧,即長跪乞命。
僧誚讓良久,然後徐徐出藥一丸,如龍眼大,令調水服之,笑曰:「愈矣。
」沈拜謝而返,臂創果愈,但癢處黑毛叢生,剪去復茁。
楊老光與盜獨身鬬 楊老光,湘人。
嘉慶末,以技擊聞。
時川、陝之寇,湖、廣之苗,雖先後平定,而綠林豪客糾合逋匿,因山澤林箐之形勢,探丸鳴鏑,阻截要隘者,所在多有。
鴉片之市,亦於是時始盛。
其中樞為廣州,自廣而北,或取道大庾,出鈔關,下贛水,以入三吳;或泛舟湘、灕,道衡、永間,西通滇、黔、巴、蜀,歲幾數千萬。
以盜故,率以重金雇勇士為衞,猶時時被侵掠,獨楊所護貨,盜犯者輒創之,終不稍失。
晚年輟業為技師於陳氏,陳氏子弟多從之遊。
其左股有創瘢一,闊三寸許,深見骨,嘗舉以示弟子,謂此為平生失敗之迹,當引為鑒。
蓋年三十餘歲時事也。
當是時,湘、粵間有盜踞山而砦,商旅患之。
楊亦知其醜類之繁也,率徒數十人以行。
盜果至,楊揮眾鬬,山逕犖确,蓬蒿荊棘長冒人,彼此錯雜,相為起伏。
良久,盜大敗走,殪其三,楊之徒亦傷其一。
夜宿蘭若,有投刺求見者,一壯士也。
體修偉,髯叢其頰,見楊,遽按劍語曰:「晝間之戰,我徒冒犯,殞君手者三。
我殊不服,今特來一角,請各屏羣從,以獨身鬬。
君勝則我死,我勝則君死,不驚客人,不動財物。
君如不願,即以眾鬬,亦可。
但吾此來,率眾二百,君徒之眾尚不及其半也。
」楊曰:「諾。
」同趣出,即草地試手搏,楊蹈厲奮發,虎躍蛟騰,來者但左右避且應,若不勝支拄者。
楊益喜,數搗其虛,俄而一躍丈餘,直蹴其首,其人遽俯首一避,即自足下斜趁而入。
楊急迫,不及返顧,股被創,幾折,忍痛卻立,張拳以待。
壯士笑曰:「君敗矣,然亦好漢。
吾固不忍墮君名,戕君命,勝敗,君自知之。
」按劍長嘯。
頃刻,其眾自四山出,皆黑衣手刀,插標槍,甚嚴,月光下數之,可二百人,環來者分兩隊徐立。
來者緩步去,二隊合為一列,蜿蜒從之行。
楊目送之,去且遠,乃歸,視創處,肉盡著衣如糜,白骨顯露。
其徒皆驚,藥封之,越數日竟無恙,惟肉終不復生。
張立松善技擊 力士張立松,字孟如,太倉人.短而髯,善技撃,嘗從撃蔡牽.既平,聞南海盜張保,烏石二等未滅,投曾賓谷方伯.比至,困於逆旅,遇武進湯貞愍公貽汾,遂相過從.飲酒微醉後喜舞刀,又善畫松,貞愍嘗贈以詩雲:「襆被天南壯士飢,樓船十萬見君奇.誰知猿臂黃熊掌,能敵顏弓朱亥椎.筆底蛟龍松十丈,胸中塊磊酒千盅.市樓歌哭無人問,一劍如飛去幾時.」 周保緒習易筋經卷簾術 荊谿周保緒教授濟,嘉慶乙醜進士,為淮安府教授。
少工詞章,與張翰風、李申耆善。
又習易筋經、卷簾諸術,拳勇技擊一時無兩。
初客寶山縣署,縣令鉅野田鈞敬禮之為上客。
田丁憂,以交代未清,羈蘇州,時李文成之亂連及山東,田念母柩未葬,慮燬於賊,北望號泣。
周慨然,與武舉任子田往視,兩人單馬持矛出入賊藪,凡刺殺百數十人,葬田母畢,復並騎反,歷十八日以報田,田泣拜之。
官淮安日,與漕督周文忠公天爵、知府周聽松燾並以勇力聞,號淮有三洲,以洲之音同於周也。
城守營參將某以勦川、陝教匪立功,自矜武力,周曰:「姑至敝署一較,何如?」翌日往,共賭躍大成殿,周十上十下,如飛鳥濯翼,超過簷際,某僅得其六,微側,遽墮,折其右足,醫數月,卒跛而行。
山陽有豪胥,士紳多折輩行與交,見周,唱喏而已。
一日,周散步署前,胥適過,呼之來,以所吸煙筒銅鬥徧擊其首,叱曰:「速去。
」胥至家,首暴痛,腫幾如鬥,呼謈求死。
胥妻子知胥罪,泣跪階下求救,命舁至,又以銅鬥微擊數周,痛立時止。
兩江總督孫寄圃制軍重其才,屬統江淮緝私之任,資以厚糈。
乃招置奇材劍客,闢園亭於揚州,日夕訓練,先後捕獲梟匪數輩報孫,凡累緻數萬金。
當其盛時,妖姬曼舞,疊侍左右,醉則使矛如風,或縱筆為巨幅山水,一時盡十數紙,下款署介存。
久而厭之,散遣壯士,斥財立盡,一意閉關著書,遂成《晉略》。
周文忠督鄂日,猶招其一往,未幾卒。
白和尚踏磚使平 拳勇之技,即唐、宋所謂白打,其傳以三峯為內家,少林為外家,大旨以眼明手快為要。
松江白和尚有徒永嘉、石巖,均習手搏,以傷科為業,能自贍。
一日,白偏袒右肩,納涼殿中,或謂其年已八十,餘勇可賈,數十雕面少年非其敵也。
好事者請小試其技,白辭,曰:「垂死之人,氣血衰耗,無以博諸公一粲。
」請於客曰:「晷已將午,荒廚蔬筍,能共飯乎?」眾諾之。
白供淨饌。
時盛暑,多蠅,侍者揮扇。
旁午,白令別取一盋,與客且談且飯,飯已,則盋中之蠅亦滿矣。
眾大詫,白曰:「不過指頭活潑耳。
」眾益嬲之,曰:「此師妙法,更願一觀神勇。
」白曰:「本無勇也,安所得神?惟舊曾學一小技。
」乃引入一精舍,舍中新鋪方磚,膠以灰沙,殊堅緻,白方跣,著椶鞋,自南至北,倚牆微步一周,則闔室之磚皆起矣。
謂客曰:「此磚本未鋪勻,下多軒輊,不必呼匠而需一日工資也。
」眾皆吐舌。
南禪寺僧蹴櫈足陷土 破缽者,閩縣人,忘其姓名,人恆稱之曰破缽。
一日,行經戚南塘紀功坊下,道狹,左右夾池沼,有少年怒馬趣坊下,馬首抵缽胸臆,缽以手舉馬足,馬人立。
少年善騎,幸不墜,然蹄鐵則力蹴破缽之胸,缽若無事者,少年卑詞哀之,始釋去。
又明日,以柬至,言將延南中壯士置酒高會於南澗,請缽較藝。
缽行江湖久,知江淮多異人流寓閩中,計眾集,必非己藝所任,則就南禪寺僧商所可。
僧年三十許,頗溫文,有詩名,亦未聞其能武者,不審缽何由知之。
力陳情於僧求助,僧自言入山久,不與人間事,必不得已者,寺門之限高二尺許,當臥其上,缽能以拳中吾胸者,吾力助汝。
僧起,缽隨出山門,如僧言,累擊,乃不中。
缽益神僧之所為,長跪力請。
僧許諾,曰:「明日裹首為恆人,缽先與會,席半,吾至,易汝歸。
勝負均吾事,無與汝矣。
」至期,缽至南澗,列長筵十數,首座為老媼,白髮被顙,神至堅定。
酒數行,僧入言師家有人病急,趣歸。
座客大譁,僧曰:「師家得劇患,吾留此獻技,乃不可耶?」閩人製長櫈,恆斫巨杉可丈許,自顛及末,安八足,可列坐二十人。
僧舉櫈置廣場,力蹴其上,八足均深陷入土,盡沒。
媼曰:「此猘兒,未易當也。
」釋令去。
馮克善奪門以出 馮克善為林清之黨,後亦被逮。
初授徒獻縣,精技擊。
嘗自入一室,使數徒守門,手利刃而向內刺之。
馮忽大聲曰:「我出矣。
」則已立徒之後,不知其何策以奪門而出也。
七額駙兩手抱成德 嘉慶時,成德行刺,伺仁宗駕幸圓明園時,猝發一袖箭。
一侍衞見箭來,不及禦,輒以身覆禦座,箭洞胸而死。
時七額駙在旁,急以兩手抱成德,眾侍衞羣趨持之,乃就擒。
相傳成德武藝,侍衞中無有敵者。
或於地中釘短柱一行,成德騰一足掃去,柱皆扳起,時七額駙亦能之。
然額駙僅能掃七柱,而成德可掃至十二柱焉。
七額駙擒熊 仁宗駕幸木蘭打圍,羣臣方馳逐,有一熊突至禦前,連傷侍衞數人。
七額駙直前,與熊持良久,為熊所擒,坐身下不得脫。
額駙急屈右足竭力跌熊,熊仆於山麓,糜爛而死,然其足自是跛矣。
謝福魁一手舉石 道光朝,王剛節公錫朋為固原遊擊,舉行冬防。
一日,剛節出巡,有謝福魁者,方習技廣場,場故有巨石,無一能舉者,福魁揮眾人而前曰:「走,走。
」一手舉之。
剛節見而大喜,曰:「健兒也。
」遂錄為親兵,後官把總。
某少年力持船篙 蕭春臺,杭人。
道光乙酉春,有事袁江,道出徒陽運河。
時漕艘擱淺,候潮乃行,民船皆為所阻,遂偕一小舟同泊岸旁。
而漕船水手橫甚,一篙工持篙誤破其鄰船之窗扉,篙之入者尺許,拔不能出,聚數人拔之,亦然。
呼其舵工下視之,則見小舟有一老僕坐船頭,懵騰欲睡,一少年在艙中,左手執書,右手以兩指持其篙,篙遂不出也。
舵工大駭,力戒其水手弗生事,自登小舟,告之曰:「舟人無知,誤有觸犯,乞恕之,弗與較。
」少年未及答,其舟人自後突出曰:「吾扉為所破,須償也。
」舵工與之青蚨千,少年乃一笑釋手。
公子夫婦用斧劍 有九江公子者,省其父於長沙太守任。
及歸,夫婦時年俱二十餘,子尚襁褓,啟行日,服禦鮮華,輿從赫奕。
盜見而心動,駕小舟隨其後,中途將行刼。
而公子頗老成,天明始解纜,未晚即泊,必於人煙稠密之區。
時距九江僅數日程,盜知前無可下手處,議欲回。
一盜曰:「彼長途辛苦,歸必倦。
伺其倦而刦之,是失之於途而取償於家也。
數千裡相隨,乃徒手反乎?」眾以為然,復隨之。
公子既歸,一日,盜懷器械,踰垣進,歷屋數重,直抵臥室。
見左屋內一燈熒然,俯聽之,則公子夫婦方弄其兒以為樂。
凡盜入人家,必先探主人之勇怯以為進退。
一盜乃振其手中叉作聲,以觀室中張皇與否,而公子聞之,即滅其燈,寂無聲,似未嘗聞者然。
盜疑,逡巡不敢下。
少頃,忽見中室扉豁然開,公子與其妻先後出。
公子黑布裹頭,身被一短襖,襖與褌相屬之際束以黑綾,左手執炬,右手操兩斧。
其妻妝束略同,惟裙則曳起兩前幅,拴腰際,以紅綾束之,左手執炬,右手持雙劍。
既出,公子置其炬於左,分執兩斧,面東立,妻置其炬於右,分執雙劍,面西立,背與背相抵。
立既定,公子乃以斧指屋上曰:「下。
」盜大駭,一先下。
妻聞其墮地聲,回顧公子曰:「雛耳,君一人足了之,無俟我為矣。
」即收其手中劍,攜炬入。
公子正立,俟羣盜次第下,乃哂曰:「汝輩伎倆如此,誠不足膏我斧。
今且問,來此奚為?」盜魁觳觫前對曰:「公子之能如此,更何奢望?惟念數千裡從公子來,欲歸無資,倘賜以小資斧,俾不至流落他鄉,幸矣。
」公子曰:「此細事,吾當給汝。
然須靜俟庭中,無稍動,動,則吾不汝宥也。
」乃亦收其雙斧,攜炬入。
少間,手千金自室內遙擲庭中曰:「得此,可歸矣。
雖然,宜小心,毋驚吾役人也。
」言已,闔扉進。
初,羣盜空手來,故能踰垣,及手攜千金,勢不得不由扉出,迤邐而達最外一重門,突聞旁屋有人詰為誰。
盜念出此,即天空任飛矣,復何懼?且聽其聲,年亦甚少,乃不之顧,而爭前拔關。
其人已手一梃,啟戶出,見羣盜,即持梃奮擊,須臾,連撲數盜於地,呻S吟Y不絕,餘盜震懾,羅拜乞哀,兼述公子言。
其人笑曰:「此門,吾所司。
既公子意若此,姑不留汝。
雖然,爾翁連日缺杖頭資,手中物可留下,勿將去也。
」盜唯唯從命。
乃俟其啟門,扶起撲地者鼠竄去。
書院肄業生用劍 道光朝,杭州祟文書院有肄業生某者,貌清癯,若不勝衣,來時,無長物,一敝簏而已。
每晨即他去,不知所往,午夜,則聞其鼾聲雷動矣。
與人殊落落。
眾疑之,私啟其簏,無餘物,一劍僅尺餘,光芒照室成白,乃知劍仙,懼而覆蓋,安置如常。
一日薄暮,數生散步柳陰,某忽至,眾訝其歸之早,敂之,某曰:「僕久溷羣公側,明日,當歸省老母,是以早歸,一點檢敝簏耳。
」眾曰:「與君聚首,良復寡時。
歸修溫凊,奚敢尼君?簏中一劍,何畏人耶?」某笑謝曰:「僕固知某日某時公等曾發吾簏,然嚮所以不言者,恐緻疑耳。
僕少學劍術,觕明擊刺,愛此山水,蹔息萍蹤,乃亦為羣公所知。
」眾曰:「君果仙矣。
然人生蓬轉,交臂易失,幸託同舍,敢求一觀仙術,可乎?」某謝術淺,眾強之,乃出劍曰:「聊以楊枝為戲,幸擇欲中者。
」眾指第三樹,高殆十丈許,曰:「中其杪之某枝,可乎?」某曰:「諾。
」即見劍飛而上,斬某枝,枝未抵地,劍已入手。
某即別眾自歸臥舍,是夜不聞鼾聲,微明,視之,戶闔如故,人簏俱杳。
老者舞鐵練 徒陽運河,每年漕艘歸次後,煞壩興挑,限期四十日而畢。
當煞壩時,南北之路不通,行旅苦之,然為運道計,勢不能已也。
道光癸巳,會試之公車北上,壩猶未開,皆紆道越河閘,出江而前。
有一巨舟亙閘口,挽不能出,問其人,本貫山左也。
問其所載,豆也。
眾恐誤試期,羣起催逐,閘官某亦恐滋事,自至其船,勸令出江。
比至,則有一老者出,年約七十餘,鬚髮如銀,速閘官入而告之曰:「吾非故與眾為難也。
昨已起豆之半上岸,並集多人挽之,無如水淺船膠,人力難施。
今官來,極善。
但有法挽吾舟出口,需費若幹,吾不靳也。
」閘官無如何,乃出。
時有江快某者,平時集無賴數百人橫行於江。
至此,見閘官出而其舟不動也,乃聚眾噪罵於其側,其意非為眾計,蓋意老者必將出資賄己以滅其口耳。
老者初若不聞,已而罵者益眾,語益穢,乃顧其舟中人曰:「若輩如是無禮,勢非用武不可矣。
」即起,持一鐵練長丈餘,粗若小兒臂,從船頭一躍上岸。
眾見其勢猛,各反奔,持械而往。
而老者舞練如舞棍然,但聞空中有聲,如析竹,如裂帛,殆半時許,而眾人手中所持皆成哥舒翰半段槍矣。
於是大駭而散,老者亦一笑歸舟,眾不復迫。
次日,有人至舟,願從之學藝。
老者笑曰:「吾束髮學此,今數十年矣,始得小試其技,諸君又安所用之?不如其已也。
」 楚二鬍子捋腰帶 楚二鬍子,無錫北鄉人,習術於江南某鏢客.三年,術成,恆為客商保衛輜重,往來齊,楚,燕,趙間.蓋保鏢輒懸旗為標識,綠林客見之,縱垂涎,勿與校.楚自以為能,擕旗而勿懸.一日,為某商保二萬金,由
若有過此者,如古稱拔山扛鼎,乃得天獨厚者,非人人所能也。
」曰:「若然,則竟無術以處此乎?」曰:「此外有能講求服食鍊氣者,宜可更進,然非吾所知也。
子欲求之,當遍遊名山大澤,或一遇異人耳。
」戚於是決然去,先遊於襄、漢,下夔巫,歷衡湘九疑,又從羅浮,歷滇、黔,入巴蜀,皆無所得。
乃出隴右至甘、涼,聞人言大青山某喇嘛者,曾在內廷,獨與侍衞數十人競技,任意提挈之如嬰兒,稱神力,遂往訪之,具述來意。
喇嘛辭不出,謁數次不得見,乃即寓寺中不去,喇嘛始召入見。
喇嘛年耄矣,坐石臺上,髮鬖髿被其肩,皓如銀絲,容古樸,行步蹣跚,如欲仆者。
弟子進飲食,舉手接之,狀至漫緩,類有羸疾,戚甚疑焉。
喇嘛問來意,具以對。
曰:「此細事耳,術至易,然得之,適以自病,不可為也。
吾方悔之,子求之何為?」戚疑喇嘛故為大言,乃曰:「弟子千裡來此,願得一覩大師龍象之力,並求以相授。
大師倘不吝教者,雖死無恨。
」喇嘛曰:「汝意決耶,吾邇來枯槁岑寂,守此不動,即懼以力貽禍之故。
汝果獲此,他日雖欲解之,不可得也。
」戚矢言不悔。
喇嘛乃徐起,環室行數步,所踏磚石皆碎,又以指剌石壁,如以錐畫沙,深且數寸,戚大驚。
喇嘛指山下綠草一叢曰:「拔之,服此三七日,雖蛟龍虎豹不足當一揮也。
然須慎之,尤宜絕房事,不然,禍不救。
」戚取草如法服之,覺通體火出,身手堅壯如鐵石,數日後漸和暢,步以歸。
行及陝,偶背癢,引手隔衣搔之,衣頓碎裂如敗紙。
乘壯騾行,股稍著力,騾腰斬如剪,不覺大駭。
騾夫失騾,挽之索賠,一拂袖,立墜十丈外,眾不敢近,遂去。
一日行七八百裡,所踐木石輒破裂,食,輒碎器皿,折匕箸。
比抵家,衣褲皆盡,心懊甚,知喇嘛言驗矣。
叩家門,門牆俱頹,家人駭絕。
戚自懲其力,自知為力所苦,亦不敢與家人近,但遙立,語以故,家人亦惘然。
戚夜獨寢一室,偶側身,炕為之毀。
比明,向父母妻子痛哭流涕,辭去,將更乞喇嘛解之,一去數載竟不歸。
兒既長,頗知思父,乃求之於大青山中,見戚已披剃為喇嘛,仍從大喇嘛居。
蓋既不能解,又明知塵世不可近也。
其子度父不能歸,乃自返。
才伯伯精技擊 乾隆時,有才伯伯者,姓馮,年六十餘,龍鍾傴僂,若不勝憊,而故精技擊,勇猛絕倫。
裡中來一配犯陳三,以腦門髮白,又呼為白腦門,亦以勇武自詡,藐視馮,積不相能。
偶以事口角,馮揮陳仆地,陳銜之愈深。
一夕,跡馮出門未歸,伏橋畔伺之。
二更後馮還,行抵伏所,陳歘起,提手中鐵尺猛擊之。
馮知有人暗算,即騰一足起,中陳腕,鐵尺脫手飛去數十丈,直墮於某質肆三層更樓瓦上。
馮心知為陳,遙語曰:「黔驢伎倆,欲與而翁角,須更精而藝。
」陳聞之,殊憤恨,自歸,閉門習練,無間寒暑。
三年,技大精,自謂足以勝馮矣。
一日天雨,馮足屐手傘,復托麵一盤,偃蹇度茅橋。
適與陳值,疾擊馮,馮擲盤空中,揮陳仆,仍從容接盤過橋去。
陳自此不復反矣。
唐階元運氣 唐階元者,才伯伯徒也,乾隆時人。
年五十許,短小精悍。
巨室夜遇盜刦,洶洶數十人,明火執械,將破門入。
唐聞之,疾起,一躍登屋,飛瓦擊盜,盜被創,如鳥獸散,因賴以全。
唐能運氣,運氣處,有硬塊墳起,如桃核,刀石不能傷。
或見其運功時,出利七首用尖鋒指其喉,使壯健者力拍刀柄,鏗然有聲,旁觀者鹹股慄,而唐之喉無恙。
張興德用雙刀 少林宗法,以洪家為剛,孔家為柔,介於其間者為俞家,其法甚祕。
乾隆初,潁、鳳之間,時有傳者,宿州張興德即以俞法號專家,尤善雙刀,故有「雙刀張」之稱,亦俠士也。
裡嘗被火,有友人在火中不得出,張躍而入,直上危樓,挾其人自窗騰出,火燎其鬚髮皆盡,臥月餘始愈。
天馬山多狼,數患行旅,張拂刀往伺之,三日獲其九。
鄉裡子弟豔其技,多從學者,張雖指授,然未嘗盡其技也。
張之徒有鄧某者,以事詣鄰邑,與一少年遘逆旅中,與之語,少年自稱湯姓,笑言甚洽。
翼日,鄧歸,又與遇於途,兩人乘騾相先後,復共語,因及張,少年願習拳,於是鄧為之介紹。
少年就學甚勤,顧張則落寞待之,少年時以酒食饗張,並餽諸同學,張間一受之而已。
鄧甚不平,嘗因事餂張所以疏之之故,張終不言。
少年於學殊猛進,同儕皆不及,數請益,張頗難之,顧少年殊厚於鄧,鄧學技時有未至,少年時從而指點焉。
張有健騾,一日走五百裡。
一夕,少年與鄧談技擊,少年曰:「聞俞派以羅漢拳為精,然否?」鄧曰:「然,師最精此。
」少年曰:「此技第八解第十一手作何形式,吾有疑焉,煩君問之。
」鄧曰:「此易事耳。
」少年曰:「不然,師善疑,無端問之,必疑而窮其究竟,將不吾答,宜俟其飲酒微酣時,舉以問之。
且雲外間人議論,謂此解失真已久,今無傳者,此語是否。
師倘見告,必審聽之,毋多問以啟其疑。
」鄧如言,張醉中侈口答之,鄧以告少年,少年稱謝再三。
明日晨起,少年忽失所在,以告張,張頓足曰:「果然,吾所度不謬。
」急使視廄中,騾亡矣。
張召鄧責曰:「昨何故為盜偵?」鄧謝實不知。
張曰:「我故疑之,欲徐觀其變,不意乃為鼠輩先覺。
此人必曾為綿張家手法所困者。
彼審知此技惟俞家能破之,而學之不全,故展轉竊取,其情尚可原。
惟竊騾以往,有意相陷,則殊可恨。
然吾亦度其必為此也。
」亟命鄧速詣州控追,諸弟子以騾行疾,慮不相及,張敦迫曰:「速往速往,不爾,將有禍。
」鄧如言行。
越日,無消息,張又倩人詣官,請為追比,眾聞之,皆笑張以鏢師而遇盜,猶不自閟而張之也。
月餘,歸德以緝捕公文至,雲有貴官南歸,為盜戕於野,盡劫貴重物以去,惟遺其騾,騾身有烙印,有識之者,謂張某物也。
州官以張控追狀移歸德,張遂得免。
因以金取騾歸,聚鄰裡為別,奮曰:「吾走江湖二十年,未嘗失手,今乃敗於豎子,誓必得之,不然者,吾不返矣。
」跨騾逕去。
張故好交遊,江湖豪傑多與往還,年餘,審知少年真姓名為畢五,嵩山大盜也。
求其巢不得,問山中人,則曰:「舊固有之,春間自燬其巢而去。
」張益憤,所過,輒變姓名雜屠沽中,雖所親,亦不覺也。
張有子,絕仁孝,張之出也,年方幼,哭求其父不得,欲往,則其母禁之。
年十四,自塾逃,遺書於案,視之,則訣別辭也,言不得父誓不歸。
母大驚,或慰之曰:「渠雖年幼,頗習父技,且道途間多與翁相識者,但言翁名,皆可得人提撕。
」母心少安,父子杳無消息者復十年。
一日,忽有軍官數人直入村,以馬箠遍叩門戶,問張家所在,出張子手書,則已任海州參將,遣人來迎其母也。
蓋尋父數年,日以賣技餬口,久之,有識張者,雲在南陽,蹤跡之,則又西去,遂展轉至寧夏。
一日,方炫技於市,總兵適出,走辟道周,總兵馬上熟視之,遽呼以前。
張子驚疑,不知所為,總兵徐笑曰:「無慮,受汝年少而有此奇技耳。
雖然,猶有未至,吾為汝指點之。
」張子遂從以歸。
越數日,求去,以情告。
總兵笑曰:「是何難?汝但居此十日,吾令汝見父,且令汝父獲盜,如何?」張子乃留。
又數日,總兵使標下守備某告張子,願妻以女,張子不可,曰:「未請命焉。
」某笑曰:「若堂堂男子,何迂腐乃爾?實告君,總兵之意,尊翁即在此,但必君娶其女,然後令君得見尊翁耳。
」張子乃許之。
總兵女頗敦厚溫順,於武技亦稍知一二,雲總兵所親教也。
越日,總兵將大閱,漏盡,召張子,付以兜鍪鎧甲令著之,更予一錦囊使佩胸前,曰:「今日吾不能不出,然當有異人相刦,彼見為汝,必驚去,汝急以囊書示之,勿忘勿誤,誤者,汝父不得見矣。
」別召心腹四人,擁馬前後。
張子身材與總兵相若,時方昧爽,策騎行道中,晨霧模糊,不辨人面。
將及校場,忽風聲颯然,霧中一黑影若巨鵰,直撲馬上人,從者大驚,張子已墜騎,視捽己者立釋手,欲轉身去,急呼曰:「勿行勿行,吾為總兵送信者。
」其人取囊中書視之,方躊躇,從人忽呼曰:「張公子不識若父耶?」張子頓悟,急抱持痛哭,視總兵者已於從騎中趨出伏地請罪矣。
張至此已無如何,則曳以起曰:「汝智真神矣,吾老匹夫,不意竟墜汝手,已矣何言!」於是父子並轡歸,總兵隆禮以待。
尋署張子百夫長。
戊寅,回部叛,即使張父子往討平之,總兵盡歸功張子,得海州參將。
總兵以曩所學猶未至,亟叩張請益,張掀髯笑曰:「老夫十數年來再敗於君,君之智至矣。
區區之勇,尚欲得之,以擅雙絕耶?老夫今固無靳此。
」乃悉授之。
虬髯漢弄鐵扁拐 某公子,逸其姓名,素奔走某相門。
從京師持三千金歸,道遇一僧,貌猙獰,所肩行李有鐵扁拐,光黑而甚重,伺公子信宿,公子初未介意也。
會抵一旅舍,公子先驅入,止左廂,僧繼至,就右廂炕上臥。
逆旅主人密呼公子告曰:「客從京師來,囊必有重金,否則若奚俱至?」公子始心動,倉皇失措。
主人勸公子勿戀金,第飲酒。
坐甫定,忽一虬髯漢身長七尺餘,腰大十圍,鬚盡赤,激張如蝟,即座上,擲弓刀,呼酒食甚急,叱咤作雷聲。
公子益驚怖,股栗欲仆。
髯微顧曰:「君神色俱殊,度有急,盍言之。
」公子屏息若瘖,主人乃為述持金遇僧狀。
髯曰:「僧今安在?」則指右廂臥炕上者。
髯顧公子毋動,直提刀排闥入,罵曰:「鈍賊,胡不拾糞道上,而行劫耶?」因弄其鐵扁拐屈之成環,擲炕上,曰:「若直此,聽若取客金,不直,則亟引領就刃。
」僧僵臥不動,良久,始匍匐下地請死。
顧視扁拐成環,泣下,請益哀。
髯笑曰:「固料若不能直此,聊為若直之去,毋污乃公刃。
」公子、主人皆咋舌,從門外觀。
已復趨前羅拜,請姓名,髯笑不答,令俱就寢。
旦日,請護公子行,公子大喜。
至揚州,謂公子曰:「今但去,無患,吾行矣。
」公子叩頭謝曰:「某受客大恩,無以報,願進三百金為壽。
且自此抵某家計四日耳,盍俱渡江而南?」髯笑曰:「吾起家行陣,今隻身來,為幕府標官,設貪金,豈止三百哉?吾憑限迫,不能從,或緣公事過江,則訪君,幸為我具麵十五斤,生彘二口,酒一石。
」公子不得已,與別。
居數月,髯果至,呼公子曰:「飢甚。
」公子亟進麵、生彘、酒,如前約。
髯立飲酒至盡,即所佩刀刺殺生彘,而手自揉麵作餅,且炙且啖,盡其半。
公子曰:「參軍力可拔山,度可舉幾百鈞?」髯曰:「吾亦不自知舉幾百鈞,雖然,姑試之。
」乃站庭石上,而令數十人撞之,屹立不少動,曰:「未盡也。
」復豎二指,中開一寸,以繩繞一匝,數健兒併力曳兩端,倔強如鐵,不能動毫末。
於是公子進曰:「今天下盜賊蠭起,外患內憂,訖無寧晷,朝廷方亟用兵,以參軍威武,殺賊中原,如拉朽耳。
今首相某,吾師也。
吾馳一紙書,旦夕且掛大將軍印,烏用隸人麾下為?」髯瞠目而視,仰天大笑,徐謂公子曰:「君顧某相國門下士耶?吾行矣。
」 羅臺山徒手禦捕 羅臺山,名有高,嘗學於贛鄧元昌,修儒者業,於書無所不窺,精思入微,遂喜佛法。
自京師歸,忽登樓縱火自焚,救之得不死,狂走入山,衣沙門服,不薙髮,趺坐,與人言孝弟,而歌哭無時。
下揚子,渡錢塘,過甬東,多託跡佛寺中。
奉化快手怪其服,令儕輩纂臺山,臺山力大,徒手禦之,不可近。
因詣縣,趺坐縣庭,為禪語。
主事邵洪時家居,識臺山,乃釋之。
遂遊普陀,寓西湖。
已復走京師,及歸而卒。
羅臺山以石擊舟子 羅臺山好蓄奇石,有米南宮癖,獨行數千裡外,無僕從。
嘗慕蜀中瞿塘灩澦、峨眉劍閣山水之雄險,束裝獨遊,比返,載石盈舟,壓舟欲沈。
石皆置於囊,上者裹以縑帛,坐舟中,終日摩挲。
舟子竊窺視以為金也,夜相與謀,議殺之而分其有。
舟子四,一老翁,其二為翁子,一為傭。
二子及傭竊竊語,翁入問,初皆祕之,翁詰不已,始以所謀告。
翁驚曰:「烏乎可?」二子曰:「厚利也,且易而無禍,何葸焉?」翁不能止,歎息去。
時羅已寢,忽驚覺,潛起屬耳,察之審,還就枕。
越數日,薄暮,舟泊荒江叢葦間,其儕請曰:「今者享神介福,願以餕餘為客壽,客毋辭。
」羅曰:「甚善。
」舟子喜,以酒肴進。
羅知其酒,鴆也,置不飲。
舟子陰異之,然欺其獨,夜必無所辟匿,亦不之強。
羅自出紹興酒一甕,傾盃大嚼,甕幾罄,佯醉據榻,滅燭寢。
頃之,三人各秉炬持刀入,一人舉刀,就枕下悉力斫之,覺有異,驗之非人,蓋捲被為之,如酣臥狀。
相與大駭,搜索,聞羅在別艙呼曰:「餘在此。
」一人犇之,忽飛一石起,中腕,腕傷刀落,二人次至亦如之。
遂突起,擊三人,俱仆,拽而疊之,拾刀,擬其項,笑曰:「餘能前知,安能犯餘?餘無金,亦無點金術,爾曹何利焉?姑與爾暫戲,故不洩也。
亦藉以殲厥敗類,聊逞餘志。
」三人哀呼乞命,翁亦來跪請。
羅麾之起,曰:「翁無罪,毋恐。
」翁泣曰:「三人者,罪固不宥,然老朽之嗣斬於是矣。
幸仁人寬假之。
」羅從容擲刀,曰:「為翁故,貸爾曹死,亟革乃心,脫萌故態,必血吾刃矣。
且孤蹤遠涉者,類能自保,如某,猶其季指耳。
遇之,悉當善視,毋自取戾,搖尾態不足常恃也。
」眾唯唯。
盧虎兒受教於叟 盧虎兒,臨淮無賴子也,以健鬬橫於市。
市之椎埋惡少以千數,莫不下之,虎兒自以為一世之雄也。
嘗夜飲,大醉而歸,踉蹌與一老叟相觸,遽握拳大罵。
叟笑曰:「若醉矣,我不與若較。
吾居此東五裡之桃村,若仇我者,其明日來。
」拂袖去。
虎兒歸,酒醒,亦忘之矣。
翼日過市,復與叟遇,肩排之,叟不動,虎兒乃倒卻尋丈外,慚且憤,復大罵。
叟笑曰:「我豈又犯汝耶?纖兒,欲索鬬,則鬬耳,洶洶者何為?」虎兒度不能勝,然以在稠人廣眾中不甘退讓,則奮身前搏之。
叟但舉手一揮,虎兒顛數步外,然不傷也。
益憤,出死力觝之,叟三揮,虎兒三仆,仍直進不止。
叟徐步去,虎兒則追而毆之,叟蹙額曰:「豎子何冥頑乃爾?」適過一短柵,叟一揮,虎兒遽落柵內。
柵內,豕圈也。
虎兒墜其中,周身為淤泥溲勃塗幾滿,亟起立躍出,視叟已不知所往。
趨歸沐浴,易衣履,愈憤,憶叟前言,乃懷刃東出求之。
虎兒行數裡,不見有村,黃葉紛紛,積地逾寸,穿林而行,簌簌有聲。
林盡處有茅菴,類有人居,意桃村當不遠,可問訊。
自牆隙窺之,則菴中二人對弈,其一,十二三歲之小兒,其一,即叟也。
幸其未見,急趨伏林間,夜靜,度童叟皆眠矣,乃出。
時室中孤燈熒熒,搖曳欲滅,虎兒疾入,揚刃,向東壁一榻悉力劈之,寂無一聲,揭衾視之,故無人也。
方欲出,忽黑影若鵰鶚然,拂窗直入。
虎兒方迎以刃,不覺身已自仆,刃亦遙擲數步外,蓋日間對弈之童至矣。
叱曰:「若何人,乘吾師不在,欲何為耶?」虎兒支吾,以迷途乞火對。
童指破衾曰:「此何故,汝速自陳。
不爾,便殺卻。
」倉卒間,叟亦至,見虎兒,即令童釋手。
虎兒度不能脫,伏地自陳請死。
叟笑曰:「何至是?」援之起,令去。
虎兒出行數步,思之甚奇,復還伏叟前,請為徒,叟不許,再三請,叟曰:「吾術以退讓為主者也。
汝求學此,以欺人耳,得此術,亦何為?」虎兒再三自陳,願悔改,叟始許之。
自是城市中不見虎兒蹤跡,蓋已隨叟去矣。
蔡三受書於落木翁 椎埋之徒有蔡三者,其勇亞盧虎兒,虎兒既去,蔡三遂長其羣。
居數年,蔡三北遊燕、趙,道遇一客,被服甚華侈,控駿驄四蹄,一騾車載箱篋從之,視其人,若曾相識者。
夜同宿一驛,客呼逆旅主人治酒肴,理行榻,若有待者。
蔡三怪之,佯早眠,偵客起溲,潛入其室,伏梁上。
客至,若不覺者,據案獨酌,飲啖甚豪,夜分乃罷,猶秉燭觀書,不遽寐。
已而有物泠然若流星,穿窗直入,客亦距躍而起,燭光下風聲颯颯,星影散亂。
久之,有虬髯人自空而踣,客端坐如故,虬髯垂手立,若甚懼者。
客指旁椅令坐,復仰首曰:「梁上君子倦乎?可以下矣。
」蔡三大駭,亦躍而下,三人對坐。
客曰:「故人不識我乎?其少思之。
」蔡三聆客音,儼然虎兒也,察其貌,亦十得五六,默識之。
客與虬髯人語刺刺不休,語皆不可曉。
已而出一函,授虬髯人曰:「為我送之雞足山某師處,限五日內得覆音,毋誤。
」虬髯人唯唯,起辭出門,遂不見。
客始謂蔡三曰:「吾,當日盧虎兒也。
幸從師去,今稍稍有得耳。
」蔡三深緻欣羨,問師何人,曰:「落木翁也。
」蔡欲從之學,虎兒曰:「吾師規律,門人不得擅收弟子,須稟命焉。
三日後待我於黃河隄畔,必有以報。
」天明,遂別去。
至期,虎兒來曰:「吾師言子血勇非神勇,不能學也。
今授子一卷書,當不失富貴。
」視之,皆射禦格鬬之術。
習之三年,中武科,官副將。
乾隆丁亥,有緬甸之難,從明瑞擊緬,沒於陣。
黃標善泅水 福文襄王督粵時,簡練水師,募奇材異能之士。
有守備黃標者,以善泅水著,能於海洋中出沒月餘,視波中魚鼈歷歷可數。
王奇其才,立擢參將,洊至總兵,捕海盜多偉績。
嘯馬善射 馬金,乾隆時人。
身長八尺,雙目有稜,富膂力,性戇直,善書能文,由翰林擢禦史,以敢言聞。
時朝政多秕,權奸用事,卒以直言被黜。
既放歸,習武藝,改名馬金,應武試,以侍衞洊至蘇松鎮總兵。
然豪放逾平昔,人因呼之為嘯馬也。
尤善射,百步外能穿楊貫蝨。
一日,有薙髮匠揮刀劈飛蚊,迎刃墜膝上,嘯馬拾視之,兩斷矣。
乃笑謂匠曰:「技精矣,盍一觀吾技乎?」乃叱左右縛匠於轅門,發一矢,中匠之左耳,弦聲又響,則中右耳焉,然匠人膚肉均未傷。
乃令解縛而笑謂之曰:「我技較若技何如?」 其在官時,署畜飛槍手五十人,飲食居處,悉與己等,號曰小嶽軍。
工飛劍襲擊,善矛槊,嘗率之出東郭,演技於大校場,而自乘肥馬,舞長矛,獨立高岡。
小嶽軍俱衣黑衣,披紅纓,左持盾,右手或槍或劍,呼嘯成羣。
眾槊並進,或飛舞雲霧中,摩盤於上;或跳躍馬前後,衝擊於下。
煙塵蔽天,不可辨識,軍笛一聲,截然各止,其整肅如此。
宣宗連中三矢 乾隆己酉,高宗秋獮木蘭,宣宗以諸皇孫隨扈,時聖齡方十歲。
一日,至張家灣行宮,上親率諸王校射,宣宗侍側,俟諸王射畢,亦禦小弓矢,連發中其二。
上大喜,拊其頂曰:「兒能連中三矢,當以黃馬褂為賚。
」果三中之,即置弓矢,跪上前,上問所欲,不對,亦不起。
上大笑曰:「吾知之矣。
」因命侍臣取黃褂衣之,倉卒間不得小者,即以成人之衣被之。
及謝恩起,而裾長拂地,不能行,乃命侍衞抱以歸。
高宗禦製詩有「老我策驄尚武服,幼孫中鹿賜花翎。
是宜誌事成七律,所喜爭先早二齡」之句。
蓋高宗以十二歲時,從獮木蘭,初圍得熊,宣宗則初圍得鹿,年十齡也。
高雙鳳三射三中 乾隆末,吳妓高雙鳳寓揚州小秦淮畔。
天長林道源方與人校射淨香園,高旁觀久,揎袖前,請射,三發而三中。
鏢師女以碎杯屑斃盜 乾、嘉之際,行北道者鹹苦盜賊。
有京宦川人某,欲運銀數十萬旋蜀,往某鏢師行延鏢師,則均他往,惟一十齡丫角女在焉,行主令應召。
屆期,女跨黑衞來,不持寸鐵,宦惴惴。
抵潼關猶未暮也,女命停車,指道旁一大逆旅曰:「可止此。
」及入店,則已有偉丈夫十數人,耽目視銀車。
宦大駭,女坦然若未覩,命將銀車入。
女年稚,沿途皆獨宿一室。
是夕,飯畢,命眾睡,自索茶壺及杯闔門而寢,宦率眾執械,守女室外。
漏三下,微聞屋瓦有聲,自庭隙窺之,盜已滿女室之頂,宦再窺女,方秉燭觀書。
少選,屋瓦移故址,盜注目下窺,女斟茶徐飲,飲盡,覆杯碎之,成細塊一堆,一手執書以閱,一手拈杯屑彈之。
及杯屑盡,滅燭睡。
黎明,女啟扉,命眾登屋收屍,驗之,則盜雙目中微有血點耳。
其死也,蓋杯屑彈入目而貫腦耳。
逆旅老人發矢殪騎 周少谷曾官山東高密縣,世稱三閭大夫者是也。
其行縣,挾一吏一僕,控三驢,驢鞍置闆,可位置筆墨。
吏抱牘前行,民之訟者即驢前伸理,命訟者招其所被訟之人至,為定曲直,就鞍上了之,故有是稱,以閭與驢聲通也。
子辛仲,十九領鄉薦,省之於高密,不挈僕,恆單車,逆旅中有人言盜殺人,行客因之相戒,辛仲亦悚然。
時見同舍中有老人與少年同飯,少年眉宇英特,老人長眉而傴僂。
辛仲請同行,老人似可,然未之答,少年則慨諾無拒。
遲明,車同發,曉色初起,沙磧之上,有人影蠕蠕然聯綴而行,禦者語辛仲曰:「盜也。
」辛仲馳告老人,老人夷然無動,而少年已起戒備。
語未竟,塵土漲天,七騎同來,橫刀馬上作霜氣,少年立下,言曰:「七騎敵一步,非勇。
能下馬與我地鬬者,始男子。
」騎中一髯丈夫曰:「此奚不可!」遂下。
少年出刀如柳葉,上下騰踔,髯丈夫已失其耳。
六騎大呼,出刃剚少年,老人忽即車發矢,殪其一騎,一騎更上,復殪,乃皆奔逸。
老人謂辛仲曰:「吾此去殊險,郎君與我同行,且相累,不如別從廣隊行,盜或以郎君文士而免之。
」辛仲大駭不能答,老人竟挾少年馳去。
定恭王猿臂善射 定恭王綿恩,定安親王次子。
貌頎秀,猿臂善射,馳馬趫捷如飛。
舉止安詳,趨蹌有節,高宗愛之。
弱冠即充火器營統領,凡五十餘年,年七十六,薨。
仁宗震悼,親往奠醊。
卞鐵拳擊斷巨碑 濰縣城北有玉清宮,當乾、嘉之際,道侶繁盛。
鐵工卞某見道侶演技,慕之。
一日,遇方丈於山門,求授業。
笑諾之,使以拳擊扉曰:「人之練技,當專於一,勿徒求多。
爾可擊堅硬物百遍,以練腕力。
腕力足,始授以其他。
」數月後,又遇之,即於方丈前試其技,有小樹一,揮拳擊之,立折。
方丈嘉其純,仍使練拳。
年餘,以內家法授之,又年餘,技大進。
忽有求謁方丈者,三十餘歲偉丈夫也。
方丈懼,辭不見,來人固請之雲:「夙聞大名,願一交手。
」方丈不得已,招卞至,授以意。
卞出見,曰:「壯士不遠千裡而來,當有驚人技,求一賜教。
」其人以非方丈,笑不答。
卞曰:「如某者,第吾師之新徒耳,且無長技,願獻一得之愚於壯士前。
倘壯士亦能如某之練習,則吾師必出而受教矣。
」其人曰:「諾。
」乃躊躇曰:「他亦無須,且試其易者,聊博一笑,可也。
」於是擇一巨碑,作勢運氣,擊之,轟然一聲,碑已中斷,來者驚謝去。
由是玉清宮拳術遠邇鹹聞,而卞尤以鐵拳稱於時。
齊二寡婦用鐵鞭 齊二寡婦者,工技擊,恆用一鐵鞭,所向無敵。
佚其夫之名,母家為王,世稱齊王氏者是也。
魏默深誤以為教首王林妻,乃據當時奏報耳。
齊既倡亂於嘉慶初年,蜀督勒保亟欲緻之,桂涵、羅思舉方投効軍前,因以都司劄付二張、元寶二錠給之,限七日斬齊首級,遲則軍法從事。
桂、羅易服往探,時齊擁眾屯大寺,夜臥紗帳,翹一足帳外,室燃巨燭,露刃侍室外者四十人。
桂、羅登樹伺之,竟夕不得間。
繼思逾限必死,欲以性命博之,乃各執巨斧跳下,護衞者懼而竄。
齊聞變,自榻上飛出鐵鞭,幾為所中。
桂、羅倉猝中以斧斫其一足,疾上樹而遁,持足以獻。
齊王氏既受傷,越日遂死,勒乃優賞桂、羅。
絳綃女較劍 隴右劍客金樹雲矯捷精悍,能日行五百裡,佩雙劍,長不及三尺,其柔可卷為帶,而能削堅石為片。
嘗獨行出嘉峪關,繞柴達木,走青海,窺河源。
復出崑崙,下岷峨,自蜀歸。
途中三遇猛獸皆殪之,無留刃,其劍術蓋得之崆峒道士也。
金負其勇,數犯險,好以氣上人。
嘗至登封,前一日,有盜投書登封某富人索金十萬,逾三日不應者燬其家。
富人懼,聞金來,奉厚幣以聘。
金至,謂富人曰:「使盜不我知而來,將不免決鬬。
盍榜我名於門,使彼見之,自不敢來,不亦善乎。
」富人如言,逾限,盜不至。
居月餘,忽有扣門求謁者,金見之,傖也,手一函曰:「頃採樵山中,見女子,囑我緻書。
」金發之,約與較劍也,期於少室。
如期往,遍覓不見,東峯最高,絕攀援,猿鳥不能上。
聞其巔有笑聲,仰視,見三女子皆衣輕綃,一絳色,一淺碧色,一藕色,皆不施脂粉,而天然明冶。
方仰視,女俯招曰:「君乃在此,胡不登眺耶?」金即出生平絕技,斜趁而上。
女笑曰:「君洵可人。
」金登山巔,乃平坦如鏡面,出劍請試。
女笑曰:「君倦矣,少息何如?」金固請,二女者推絳衣女子曰:「妹當之,足矣。
」女遂出,手一劍,長可二尺許,然不先動,惟俯首視劍跗,若羞怯者。
金亦不動。
旁二女曰:「金君請先舉,無妨也。
」金把劍,狙伏而入,絳綃者視其將近,徐舉劍一拂,白光出劍芒,若秋月蕩水,須臾,光四合,如流冰圍雪,金駭絕,幾不能措手。
須臾,女自收劍,金亦不敢再試。
絳綃者笑曰:「君之技止此耶?向者本無意迕君,見君揭榜,度必有異,不圖君乃僅視流俗高一籌耳。
」金心折,願受教,絳綃女不許。
旁二女慫恿之曰:「妹收之,何妨?」絳綃者諾。
山巔有草屋數楹,蔬數畦,諸女夜不宿於此,晝亦時不知所之,惟間數日或來一指點,或月夜坐峯前鼓琴一闋,琴聲既終,不知所往矣。
金居少室二年,一日,諸女謂曰:「汝技即此已足,於人世可無敵,不必更求矣。
」揮之下山。
年餘,金忽念世有所謂劍仙者,此豈是耶?方更求之,草舍如昨,居三月餘,不一見,始惘然返。
紅娥舞雙劍 紅娥者,荊溪周濟妾也。
濟字保緒,嘉慶朝人。
善古文詞,與張臯文齊名。
又嫻技擊,辟易百人。
性任俠,好作不平鳴,往來齊、魯間,殺盜以百計,盜憾焉。
一日,道出山東,遇劇盜二,陰躡其後,將甘心於濟,濟不知也。
夜宿逆旅,月光斜射入室,明見纖屑。
方滅燈欲寐,戶驟闢,有二盜躍入室,猛撲濟榻,疾若風。
濟驚起,覺二盜藝出己上,且倉卒無刃,勢不敵,皇遽間,一女子自窗外飛入,徑奔二盜。
時盜刃將及濟,間不容髮,突覺有人襲其後,大驚,急還刃,返身迎鬬。
女舞雙劍敵二盜,夭矯若長虹。
刀光閃倏中,一盜喪其元,立仆,其一知不敵,欲奪門遁,女揮劍擊之,亦斃。
乃從容拭劍入鞘,顧謂濟曰:「倉卒不及豫告,緻鼠輩驚君子矣。
妾紅娥,逆旅主人女也。
方君入室時,妾見二盜尾君後,徘徊門外,此故劇盜,夙諗之。
察其意,似將不利於君,君儀表不凡,非橫死盜手者,故來救也。
」方女鬬時,濟錯愕,惟袖手觀。
見女藝遠勝己,大驚異,至是,女與語,始恍然覺。
月光中注視女,則窄袖蠻靴,儀態萬方,一十七八麗人也。
因急揖,謝相援德。
女又曰:「雖然,妾以一念不忍,夜入君室,非禮孰甚,人其謂我何?事已至此,不可別字,請從君。
」濟謝曰:「卿言良是,顧僕有室矣,奈何?」女毅然曰:「無傷,妾我亦可。
」濟大感,許之,女遂去。
翌日,見女母,解佩為贄。
及娶之,偕返,濟妻素悍妒,見夫挾美妾歸,大怒,旦夕詬誶,待女尤酷,日鞭撻之。
然女性和順,未嘗有怨言。
或諷以略顯技勇藉警妒婦,女正色曰:「惡是何言!庶之事嫡,禮固宜是。
雖受譴責,顧皆有以自取,何與夫人事而仇之耶?」 草菴和尚用鐵杖 嘉慶己未和珅之敗,忽有僧至無錫,駐錫某鄉草菴中。
菴故荒僻,四周皆叢塚,無僧尼居住者已數十年。
和尚初來時,僅鐵杖一,革囊一,既至,即圬其墁,除其荊棘,闢菴後地數畝自種植之。
時年五十餘,而精神奕奕,殆如二十許。
平時不茹素,不唸經,亦不詣檀越求佈施,然香積廚中,未嘗匱乏。
性又嗜酒,一引數十觥,酒酣耳熱,則解衣磅礴,舞鐵杖以為戲,盤旋上下,觀者目為之眩。
一夕,盜入室。
和尚覓鐵杖不得,徒手奮鬬,盜盡仆。
一盜持刃入,砍和尚首,鏗然有聲,刃躍出數丈外。
盜大驚,羅拜而去。
居久之,會朝廷捕和黨急,緹騎四出,和尚聞之,歎曰:「此間不可久居矣。
」遂去,不知所終。
李有山用棗木棍 新會李有山習拳棒,少林派也。
遊都門,在豫邸數年。
有某師者,禪杖重數十斤,有山持棗木棍,與較勝負,竟敗之,名噪甚。
中歲歸裡,隱居授徒。
偶值鄉中賽神演劇,往觀,其徒旁侍,徒之徒又旁侍,列其旁者殆數百人。
一日,有一人年約二十,衣服華美,神采煥發,從一翦髮奚童,年十三四,蓋外來人也。
鄉人尊有山稱為師傅,凡師傅過處,輒相避成路,而外來人未之知也,望望然,柴立其中央。
其徒輩訝其不避,厲聲叱之,其人仰首應曰:「是官也耶?」則又叱之曰:「爾盲耶,不識李師傅耶?」其人逡巡欲避,翦髮奴曰:「是尚可忍,主人不動手,奴亦不能恕之矣。
」有山門人皆少年喜事,蜂擁而前,主僕二人舉手提人,擲諸數十步外。
有山不得已,親往交手,一迎拒間,其人喝曰:「止,爾少林派也。
爾師為誰?」有山告之,其人袒臂示有山,貼金刺字一行,則少林傳授世系也,蓋與有山之師同出一門焉。
眇僧用五毒功 嘉慶時,湖州練市鎮有拳師濮煥章,名甚著,嘗應聘四方,後年老倦遊,乃家居。
鄰有魚牙沈大,孔武有力,能以一手斷奔牛脊骨,亦粗通拳腳。
性橫,好鬬。
所居近塘為南北孔道,一日,有商載巨資泊舟河下,二少年保鏢,登岸市魚,偶與沈忤而相競,為沈擊敗,天明解維去。
越歲餘,鎮忽來一眇僧,折臀跛足,若不勝衰邁者。
日乞於市,經沈門,沈呵叱不去,不與,強索。
或勸之行,僧曰:「餘索錢,以時之久暫論數之多寡,此間居士當厚我償。
久立,庸何傷?」沈聞,大怒,罵曰:「禿賊將詐我耶?」直前批其頰。
僧閃過,駢二指捺沈臂,曳之。
沈被曳,遽出檻外,復騰一足起,未及中僧,反顛仆數尺外。
僧乃疾趨而去。
濮時適倚門閒眺,覩狀大疑,追及僧,揖而問曰:「老和尚何來,與沈何仇?」僧笑謝無他。
濮曰:「是必有故,願無深諱。
」僧始自言從少林寺來。
因轉詰姓氏,濮告之。
僧拱手緻敬曰:「慕盛名久矣,既承下問,焉敢固祕?煩代寄聲沈某,曩年遭擊之二鏢師,小徒也,彼如欲活,須於明日往龍翔寺方丈覓餘,過午,則行矣。
」濮駭問何功,曰:「此名五毒功,異人傳授,不在尋常武藝之中。
學此術者,平日搜羅虺蝮等最毒之物和藥啖之,使毒氣深入肌裏,功行既足,凡以一指著人膚者,其人七晝夜後皮肉悉化膿血,無藥可治。
然餘有祕方,可愈也。
」濮亟為沈詳述之。
沈初不信,既而漸覺僧所捺處微癢,搔之,覺甚適。
而創痕漸闊,皮肉應指腐落,血流衣袖,作深黑色,始大怖。
乘夜奔至龍翔寺,果得僧,即長跪乞命。
僧誚讓良久,然後徐徐出藥一丸,如龍眼大,令調水服之,笑曰:「愈矣。
」沈拜謝而返,臂創果愈,但癢處黑毛叢生,剪去復茁。
楊老光與盜獨身鬬 楊老光,湘人。
嘉慶末,以技擊聞。
時川、陝之寇,湖、廣之苗,雖先後平定,而綠林豪客糾合逋匿,因山澤林箐之形勢,探丸鳴鏑,阻截要隘者,所在多有。
鴉片之市,亦於是時始盛。
其中樞為廣州,自廣而北,或取道大庾,出鈔關,下贛水,以入三吳;或泛舟湘、灕,道衡、永間,西通滇、黔、巴、蜀,歲幾數千萬。
以盜故,率以重金雇勇士為衞,猶時時被侵掠,獨楊所護貨,盜犯者輒創之,終不稍失。
晚年輟業為技師於陳氏,陳氏子弟多從之遊。
其左股有創瘢一,闊三寸許,深見骨,嘗舉以示弟子,謂此為平生失敗之迹,當引為鑒。
蓋年三十餘歲時事也。
當是時,湘、粵間有盜踞山而砦,商旅患之。
楊亦知其醜類之繁也,率徒數十人以行。
盜果至,楊揮眾鬬,山逕犖确,蓬蒿荊棘長冒人,彼此錯雜,相為起伏。
良久,盜大敗走,殪其三,楊之徒亦傷其一。
夜宿蘭若,有投刺求見者,一壯士也。
體修偉,髯叢其頰,見楊,遽按劍語曰:「晝間之戰,我徒冒犯,殞君手者三。
我殊不服,今特來一角,請各屏羣從,以獨身鬬。
君勝則我死,我勝則君死,不驚客人,不動財物。
君如不願,即以眾鬬,亦可。
但吾此來,率眾二百,君徒之眾尚不及其半也。
」楊曰:「諾。
」同趣出,即草地試手搏,楊蹈厲奮發,虎躍蛟騰,來者但左右避且應,若不勝支拄者。
楊益喜,數搗其虛,俄而一躍丈餘,直蹴其首,其人遽俯首一避,即自足下斜趁而入。
楊急迫,不及返顧,股被創,幾折,忍痛卻立,張拳以待。
壯士笑曰:「君敗矣,然亦好漢。
吾固不忍墮君名,戕君命,勝敗,君自知之。
」按劍長嘯。
頃刻,其眾自四山出,皆黑衣手刀,插標槍,甚嚴,月光下數之,可二百人,環來者分兩隊徐立。
來者緩步去,二隊合為一列,蜿蜒從之行。
楊目送之,去且遠,乃歸,視創處,肉盡著衣如糜,白骨顯露。
其徒皆驚,藥封之,越數日竟無恙,惟肉終不復生。
張立松善技擊 力士張立松,字孟如,太倉人.短而髯,善技撃,嘗從撃蔡牽.既平,聞南海盜張保,烏石二等未滅,投曾賓谷方伯.比至,困於逆旅,遇武進湯貞愍公貽汾,遂相過從.飲酒微醉後喜舞刀,又善畫松,貞愍嘗贈以詩雲:「襆被天南壯士飢,樓船十萬見君奇.誰知猿臂黃熊掌,能敵顏弓朱亥椎.筆底蛟龍松十丈,胸中塊磊酒千盅.市樓歌哭無人問,一劍如飛去幾時.」 周保緒習易筋經卷簾術 荊谿周保緒教授濟,嘉慶乙醜進士,為淮安府教授。
少工詞章,與張翰風、李申耆善。
又習易筋經、卷簾諸術,拳勇技擊一時無兩。
初客寶山縣署,縣令鉅野田鈞敬禮之為上客。
田丁憂,以交代未清,羈蘇州,時李文成之亂連及山東,田念母柩未葬,慮燬於賊,北望號泣。
周慨然,與武舉任子田往視,兩人單馬持矛出入賊藪,凡刺殺百數十人,葬田母畢,復並騎反,歷十八日以報田,田泣拜之。
官淮安日,與漕督周文忠公天爵、知府周聽松燾並以勇力聞,號淮有三洲,以洲之音同於周也。
城守營參將某以勦川、陝教匪立功,自矜武力,周曰:「姑至敝署一較,何如?」翌日往,共賭躍大成殿,周十上十下,如飛鳥濯翼,超過簷際,某僅得其六,微側,遽墮,折其右足,醫數月,卒跛而行。
山陽有豪胥,士紳多折輩行與交,見周,唱喏而已。
一日,周散步署前,胥適過,呼之來,以所吸煙筒銅鬥徧擊其首,叱曰:「速去。
」胥至家,首暴痛,腫幾如鬥,呼謈求死。
胥妻子知胥罪,泣跪階下求救,命舁至,又以銅鬥微擊數周,痛立時止。
兩江總督孫寄圃制軍重其才,屬統江淮緝私之任,資以厚糈。
乃招置奇材劍客,闢園亭於揚州,日夕訓練,先後捕獲梟匪數輩報孫,凡累緻數萬金。
當其盛時,妖姬曼舞,疊侍左右,醉則使矛如風,或縱筆為巨幅山水,一時盡十數紙,下款署介存。
久而厭之,散遣壯士,斥財立盡,一意閉關著書,遂成《晉略》。
周文忠督鄂日,猶招其一往,未幾卒。
白和尚踏磚使平 拳勇之技,即唐、宋所謂白打,其傳以三峯為內家,少林為外家,大旨以眼明手快為要。
松江白和尚有徒永嘉、石巖,均習手搏,以傷科為業,能自贍。
一日,白偏袒右肩,納涼殿中,或謂其年已八十,餘勇可賈,數十雕面少年非其敵也。
好事者請小試其技,白辭,曰:「垂死之人,氣血衰耗,無以博諸公一粲。
」請於客曰:「晷已將午,荒廚蔬筍,能共飯乎?」眾諾之。
白供淨饌。
時盛暑,多蠅,侍者揮扇。
旁午,白令別取一盋,與客且談且飯,飯已,則盋中之蠅亦滿矣。
眾大詫,白曰:「不過指頭活潑耳。
」眾益嬲之,曰:「此師妙法,更願一觀神勇。
」白曰:「本無勇也,安所得神?惟舊曾學一小技。
」乃引入一精舍,舍中新鋪方磚,膠以灰沙,殊堅緻,白方跣,著椶鞋,自南至北,倚牆微步一周,則闔室之磚皆起矣。
謂客曰:「此磚本未鋪勻,下多軒輊,不必呼匠而需一日工資也。
」眾皆吐舌。
南禪寺僧蹴櫈足陷土 破缽者,閩縣人,忘其姓名,人恆稱之曰破缽。
一日,行經戚南塘紀功坊下,道狹,左右夾池沼,有少年怒馬趣坊下,馬首抵缽胸臆,缽以手舉馬足,馬人立。
少年善騎,幸不墜,然蹄鐵則力蹴破缽之胸,缽若無事者,少年卑詞哀之,始釋去。
又明日,以柬至,言將延南中壯士置酒高會於南澗,請缽較藝。
缽行江湖久,知江淮多異人流寓閩中,計眾集,必非己藝所任,則就南禪寺僧商所可。
僧年三十許,頗溫文,有詩名,亦未聞其能武者,不審缽何由知之。
力陳情於僧求助,僧自言入山久,不與人間事,必不得已者,寺門之限高二尺許,當臥其上,缽能以拳中吾胸者,吾力助汝。
僧起,缽隨出山門,如僧言,累擊,乃不中。
缽益神僧之所為,長跪力請。
僧許諾,曰:「明日裹首為恆人,缽先與會,席半,吾至,易汝歸。
勝負均吾事,無與汝矣。
」至期,缽至南澗,列長筵十數,首座為老媼,白髮被顙,神至堅定。
酒數行,僧入言師家有人病急,趣歸。
座客大譁,僧曰:「師家得劇患,吾留此獻技,乃不可耶?」閩人製長櫈,恆斫巨杉可丈許,自顛及末,安八足,可列坐二十人。
僧舉櫈置廣場,力蹴其上,八足均深陷入土,盡沒。
媼曰:「此猘兒,未易當也。
」釋令去。
馮克善奪門以出 馮克善為林清之黨,後亦被逮。
初授徒獻縣,精技擊。
嘗自入一室,使數徒守門,手利刃而向內刺之。
馮忽大聲曰:「我出矣。
」則已立徒之後,不知其何策以奪門而出也。
七額駙兩手抱成德 嘉慶時,成德行刺,伺仁宗駕幸圓明園時,猝發一袖箭。
一侍衞見箭來,不及禦,輒以身覆禦座,箭洞胸而死。
時七額駙在旁,急以兩手抱成德,眾侍衞羣趨持之,乃就擒。
相傳成德武藝,侍衞中無有敵者。
或於地中釘短柱一行,成德騰一足掃去,柱皆扳起,時七額駙亦能之。
然額駙僅能掃七柱,而成德可掃至十二柱焉。
七額駙擒熊 仁宗駕幸木蘭打圍,羣臣方馳逐,有一熊突至禦前,連傷侍衞數人。
七額駙直前,與熊持良久,為熊所擒,坐身下不得脫。
額駙急屈右足竭力跌熊,熊仆於山麓,糜爛而死,然其足自是跛矣。
謝福魁一手舉石 道光朝,王剛節公錫朋為固原遊擊,舉行冬防。
一日,剛節出巡,有謝福魁者,方習技廣場,場故有巨石,無一能舉者,福魁揮眾人而前曰:「走,走。
」一手舉之。
剛節見而大喜,曰:「健兒也。
」遂錄為親兵,後官把總。
某少年力持船篙 蕭春臺,杭人。
道光乙酉春,有事袁江,道出徒陽運河。
時漕艘擱淺,候潮乃行,民船皆為所阻,遂偕一小舟同泊岸旁。
而漕船水手橫甚,一篙工持篙誤破其鄰船之窗扉,篙之入者尺許,拔不能出,聚數人拔之,亦然。
呼其舵工下視之,則見小舟有一老僕坐船頭,懵騰欲睡,一少年在艙中,左手執書,右手以兩指持其篙,篙遂不出也。
舵工大駭,力戒其水手弗生事,自登小舟,告之曰:「舟人無知,誤有觸犯,乞恕之,弗與較。
」少年未及答,其舟人自後突出曰:「吾扉為所破,須償也。
」舵工與之青蚨千,少年乃一笑釋手。
公子夫婦用斧劍 有九江公子者,省其父於長沙太守任。
及歸,夫婦時年俱二十餘,子尚襁褓,啟行日,服禦鮮華,輿從赫奕。
盜見而心動,駕小舟隨其後,中途將行刼。
而公子頗老成,天明始解纜,未晚即泊,必於人煙稠密之區。
時距九江僅數日程,盜知前無可下手處,議欲回。
一盜曰:「彼長途辛苦,歸必倦。
伺其倦而刦之,是失之於途而取償於家也。
數千裡相隨,乃徒手反乎?」眾以為然,復隨之。
公子既歸,一日,盜懷器械,踰垣進,歷屋數重,直抵臥室。
見左屋內一燈熒然,俯聽之,則公子夫婦方弄其兒以為樂。
凡盜入人家,必先探主人之勇怯以為進退。
一盜乃振其手中叉作聲,以觀室中張皇與否,而公子聞之,即滅其燈,寂無聲,似未嘗聞者然。
盜疑,逡巡不敢下。
少頃,忽見中室扉豁然開,公子與其妻先後出。
公子黑布裹頭,身被一短襖,襖與褌相屬之際束以黑綾,左手執炬,右手操兩斧。
其妻妝束略同,惟裙則曳起兩前幅,拴腰際,以紅綾束之,左手執炬,右手持雙劍。
既出,公子置其炬於左,分執兩斧,面東立,妻置其炬於右,分執雙劍,面西立,背與背相抵。
立既定,公子乃以斧指屋上曰:「下。
」盜大駭,一先下。
妻聞其墮地聲,回顧公子曰:「雛耳,君一人足了之,無俟我為矣。
」即收其手中劍,攜炬入。
公子正立,俟羣盜次第下,乃哂曰:「汝輩伎倆如此,誠不足膏我斧。
今且問,來此奚為?」盜魁觳觫前對曰:「公子之能如此,更何奢望?惟念數千裡從公子來,欲歸無資,倘賜以小資斧,俾不至流落他鄉,幸矣。
」公子曰:「此細事,吾當給汝。
然須靜俟庭中,無稍動,動,則吾不汝宥也。
」乃亦收其雙斧,攜炬入。
少間,手千金自室內遙擲庭中曰:「得此,可歸矣。
雖然,宜小心,毋驚吾役人也。
」言已,闔扉進。
初,羣盜空手來,故能踰垣,及手攜千金,勢不得不由扉出,迤邐而達最外一重門,突聞旁屋有人詰為誰。
盜念出此,即天空任飛矣,復何懼?且聽其聲,年亦甚少,乃不之顧,而爭前拔關。
其人已手一梃,啟戶出,見羣盜,即持梃奮擊,須臾,連撲數盜於地,呻S吟Y不絕,餘盜震懾,羅拜乞哀,兼述公子言。
其人笑曰:「此門,吾所司。
既公子意若此,姑不留汝。
雖然,爾翁連日缺杖頭資,手中物可留下,勿將去也。
」盜唯唯從命。
乃俟其啟門,扶起撲地者鼠竄去。
書院肄業生用劍 道光朝,杭州祟文書院有肄業生某者,貌清癯,若不勝衣,來時,無長物,一敝簏而已。
每晨即他去,不知所往,午夜,則聞其鼾聲雷動矣。
與人殊落落。
眾疑之,私啟其簏,無餘物,一劍僅尺餘,光芒照室成白,乃知劍仙,懼而覆蓋,安置如常。
一日薄暮,數生散步柳陰,某忽至,眾訝其歸之早,敂之,某曰:「僕久溷羣公側,明日,當歸省老母,是以早歸,一點檢敝簏耳。
」眾曰:「與君聚首,良復寡時。
歸修溫凊,奚敢尼君?簏中一劍,何畏人耶?」某笑謝曰:「僕固知某日某時公等曾發吾簏,然嚮所以不言者,恐緻疑耳。
僕少學劍術,觕明擊刺,愛此山水,蹔息萍蹤,乃亦為羣公所知。
」眾曰:「君果仙矣。
然人生蓬轉,交臂易失,幸託同舍,敢求一觀仙術,可乎?」某謝術淺,眾強之,乃出劍曰:「聊以楊枝為戲,幸擇欲中者。
」眾指第三樹,高殆十丈許,曰:「中其杪之某枝,可乎?」某曰:「諾。
」即見劍飛而上,斬某枝,枝未抵地,劍已入手。
某即別眾自歸臥舍,是夜不聞鼾聲,微明,視之,戶闔如故,人簏俱杳。
老者舞鐵練 徒陽運河,每年漕艘歸次後,煞壩興挑,限期四十日而畢。
當煞壩時,南北之路不通,行旅苦之,然為運道計,勢不能已也。
道光癸巳,會試之公車北上,壩猶未開,皆紆道越河閘,出江而前。
有一巨舟亙閘口,挽不能出,問其人,本貫山左也。
問其所載,豆也。
眾恐誤試期,羣起催逐,閘官某亦恐滋事,自至其船,勸令出江。
比至,則有一老者出,年約七十餘,鬚髮如銀,速閘官入而告之曰:「吾非故與眾為難也。
昨已起豆之半上岸,並集多人挽之,無如水淺船膠,人力難施。
今官來,極善。
但有法挽吾舟出口,需費若幹,吾不靳也。
」閘官無如何,乃出。
時有江快某者,平時集無賴數百人橫行於江。
至此,見閘官出而其舟不動也,乃聚眾噪罵於其側,其意非為眾計,蓋意老者必將出資賄己以滅其口耳。
老者初若不聞,已而罵者益眾,語益穢,乃顧其舟中人曰:「若輩如是無禮,勢非用武不可矣。
」即起,持一鐵練長丈餘,粗若小兒臂,從船頭一躍上岸。
眾見其勢猛,各反奔,持械而往。
而老者舞練如舞棍然,但聞空中有聲,如析竹,如裂帛,殆半時許,而眾人手中所持皆成哥舒翰半段槍矣。
於是大駭而散,老者亦一笑歸舟,眾不復迫。
次日,有人至舟,願從之學藝。
老者笑曰:「吾束髮學此,今數十年矣,始得小試其技,諸君又安所用之?不如其已也。
」 楚二鬍子捋腰帶 楚二鬍子,無錫北鄉人,習術於江南某鏢客.三年,術成,恆為客商保衛輜重,往來齊,楚,燕,趙間.蓋保鏢輒懸旗為標識,綠林客見之,縱垂涎,勿與校.楚自以為能,擕旗而勿懸.一日,為某商保二萬金,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