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勇類
關燈
小
中
大
世祖馳馬如飛
順治某年八月十九日,世祖幸南海子校獵,學士範承謨、陳敳永從。
海子縱橫各四十裡,上馳馬如飛。
顧問陳安在,近臣對馬劣不能及,上乃命選天閑之駿使學士騎之。
學士馳及駕,上問曰:「若知馬良否?」學士曰:「馬脊勁而蹄銳,馳而若無動,良馬也。
」上笑頷之。
又問:「習騎乎?」曰:「少而習之,終不如八旗諸臣之嫻習也。
」上笑以為然。
每日合圍四五,奔逐必十餘裡,草深及馬腹,上不以為勞。
舉火讀奏章,命學士批答,一更乃已。
惠順王與喀使角觝 國初諸王披堅執銳,撫定遼瀋,禮烈親王諸子中,如克勤郡王、穎毅王,平定山左,各著勞績。
惟惠王以年幼未從軍,然天授神勇,眾罕與匹。
生有髭鬚數十莖,人鹹異之。
順治中,有喀爾喀使臣至,與近臣角觝,俱莫能攖。
王聞之,請於烈王,飾為護衞,入與使臣鬬,應手而仆。
世祖大悅,賞賚無算,時年甫弱冠也。
後嘗告人曰:「此間殊寂寞惱人,未若諸天樂。
」烈王方訝為不祥,未逾年,薨。
舒穆祿射中太和門 豫德親王下江南,王鐸、錢謙益等迎降,王未察其誠偽,命都統舒穆祿、譚泰往偵之。
舒至太和門,門扉為生鐵包裹,甚堅厚,舒射,洞之,明人驚為神。
嘉、道間,其箭猶存,每值翠華南幸,有司輒飾其楛羽以示威德。
阿裡瑪擲巴圖魯占 國初有驍將阿裡瑪,能自握其髮足懸於地,又能舉盛京實勝寺重踰千斤之石獅,戰功甚鉅。
入京後,所為多不法,世祖欲置於法,恐其難制。
有巴圖魯占者,勇亞於阿,命往擒之。
占至阿邸,故與語,猝握其指。
阿怒,以手拂占,擲於庭外數十武,曰:「汝何等人,敢與吾鬬?」占以上命告。
阿笑曰:「好男兒安惜死為?何用紿也!」因受縛,乘車赴市曹。
至宣武門,阿曰:「死則死耳。
餘滿洲人,終不使漢兒見之,誅於門內可也。
」以足絓城門甕洞間,車不能行,行刑者從其言。
阿延頸受戮,其頸如鐵,刀不能下,阿自命占以佩刀割其筋,始斃。
褚庫巴圖魯縫頸 褚庫巴圖魯,姓薩爾圖氏,少為禮親王牙將,勇冠一時。
攻宣化府城,首登其堞,頸為明兵所刃。
褚左手撫額,右手猶手刃數人,僵於城側,氣僅屬,城因以破。
醫雲其喉未斷,使婦女撫吸其氣,猶可生。
乃命妓如法治之,縫其頸,果復生。
順治中,從世祖幸南苑,彎弓逐獸,馬蹶,頸復斷,遂卒。
胡邇光用銅箸 無錫胡邇光,順治時秀才。
精武藝,善用銅箸,時號無敵,異人授也。
其銅箸有大有小,大者長二尺,粗一指許,臨大敵用之;小者長尺餘,細不盈指,平時應急用之,半藏於袖,半出指端。
一日遊市,見僧索錢某店,邇光謂僧貌非良,店遂無所予,僧齗齗,邇光不措意也。
後往武當禮佛,中途寓一庵,庵僧出款,貌似相識,意殷殷。
晚餐畢,忽聞礪刀聲,心動,視戶已鎖,始憶似某店丐錢僧也。
禮佛例不得攜械,倉卒無所得銅箸。
適見案間餐具未收,有飯箸二擱甑上,取藏於袖以待之。
僧啟門持刀入,叫罵曰:「爾猶憶某年事乎?」挺刀直砍。
邇光以飯箸抵之,少頃,中僧手腕,刀落墮地,僧反跪頓地乞命。
邇光曰:「從此釋怨,可乎?」僧叩首聽命,明晨厚款而別。
陸桴亭梅花鎗法 太倉陸桴亭深曉兵律,通武藝,其梅花鎗法為峨嵋山僧指授。
僧得兩弟子,一為某總制,一即陸。
相傳陸家居時,忽來一遠方人,執弟子禮入謁,請留授業,納之,時與講誦,其人亦能了了。
久之漸諗,乃以技勇炫,陸喜,遂以槍法授之。
數月辭去,不復至。
未幾,鄰境典鋪被盜,其主翁罪保守者曰:「若受千金之聘,而失禦以齎盜,是技之劣也。
贓盜無獲,奈何?」答曰:「餘生平恃以無敵者,一鐵桿耳,獨峨嵋僧梅花鎗能勝餘。
是法傳派在太倉陸某,詰之,盜有在矣。
」主翁以所言為證,請當道問陸。
牒至,州人力辨其誣,事乃寢。
然盜終未獲,保守者以主人不悅去。
陸亦頗疑請業之遠方人,適有所往,舟行晚泊,夜半,忽有人破篷挺鎗入,陸起,奪鎗倒刺之,其人負痛遁,燭之,不知所在。
或曰失事家仇陸,故使賊謀害。
或曰即請業之盜,效逢蒙之殺羿也。
煎海僧用鐵刀 江陰有煎海僧,初為名諸生,所用鐵刀重八十斤,力能舉之。
大兵圍江陰,率壯士五百人守城。
其婦亦能詩畫,至是,乃自殺,曰:「不貽君內顧憂也。
」典史閻應元命其率五百人突圍求救,往返數四,少三十人,獨提刀引之出。
城破,披剃居小島,五百人從之,煮鹽自給,因以煎海僧自號。
嘗擔鹽出賣,鹽重四百餘斤。
大吏遣使招撫不降,遂自殺,五百人皆從死。
三山和尚勇力絕人 和尚,銅仁人,姓吳,名以幻,明故將軍無錫何以培家將也。
勇力絕人,豪俠尚義,避讎襲僧服,順治初棲止無錫之三山,故人字之曰三山和尚。
三山在太湖中,為羣盜出沒地。
有盜夥刼其衣囊,和尚疾避下山,手挈盜舟上,覆豐草中,隱身舟下,匍匐伺之。
盜下,猝覓舟不得,心駭,欲捨舟遁,又無他途可通陸,惶遽甚。
和尚兩手掀舟起,奮呼曰:「舟在此。
」盜視舟倒覆草間,負矗立者赫然一和尚也。
大驚,叩首乞哀,曰:「師,神人也。
後弗敢犯矣。
」乃攜舟,從容置之湖,盜羅拜,謂和尚不可當也。
明總兵黃蜚屯軍湖中,曾分兵攻無錫南門,與大兵戰。
和尚適以事過其地,倉猝無所得兵器,乃入民居,得切麵刀及闆扉各一,左手持扉作盾,捍刀矢,右手舞刀大呼,突陣助蜚兵,橫截馬足,馬仆截人,所向披靡,大兵遂奔避入城。
僧普濤用手槍 王蘭臯,籍江寧。
少遊山左,值謝遷亂,避長山之醴泉寺,與王阮亭、西樵昆仲相友善。
時阮亭未弱冠,詩才清妙,蘭臯歎異之。
寺有異僧曰普濤,自黃山文殊院來,茹葷酒,性伉爽,蔑視大眾,於阮亭獨敬禮有加。
一日,普濤與蘭臯攜酒登長白峰縱飲,仰見羣雀翔飛,出手槍舉手彈數雀隕地。
蘭臯問何術,亦不答。
醉坐盤石,倚大樹,方仰天發嘯。
忽神色變易,抖袖向空,見白光起如匹練,遂騰身躍地,風泠然,觸人作噤,已不知所在。
蘭臯駭甚,亟返寺寢。
夜半,推扉入,手皮囊,滴血涔涔,懼而匿走。
普濤啞然曰:「子勿畏,我去救一方塗炭耳。
」指囊曰:「此中貯巨寇首級,子盍一觀。
」出懷中小匣,取黑丸一,投囊,囊洞然聲裂,洩水鬥餘,蹶然縮。
越日,果有人來山,言賊犯淄川,將肆屠殺,若有神兵鼓風而至,賊首皆斷,餘眾紛竄,又得官兵追殪,新城等處圍已解矣。
始信其有神術,密叩之。
答謂:「今值太平,身當隱,與君有緣,故爾周旋,幸勿語阮亭。
渠貴人,且為當世詩學正宗,不願使形諸歌詠,緻留後人口實也。
然子亦當貴,我有祕字留贈,不有急難勿輕啟。
」出紅紙裹,封甚緊,蘭臯受而藏之,尋別去。
其後蘭皐任兩浙鹽政,閩耿精忠開藩,檄取鹽課助軍,時浙中被兵,庫存不繼,遲未應命。
耿怒,劾逮來閩,將加不利。
正惶懼間,憶及僧所授秘字,夜露禱於空,發其封,乃黃紙符二,旁書焚嚥之。
乃焚一,吞其灰,頃覺體足輕舉,似有人提之空中,有風禦之行,直達耿寢室,抽壁上劍,飛舞帳前。
耿偕其妾裸跪牀下,戰噤惕息,蘭皐斮其鬚寸許,擲劍而去,仍飛行至寓,案上燈熒熒,疑為夢境。
翌日,耿傳帖令王旋任,即乞休,移家紹興。
褚復堂用四平槍 褚復堂,名士寶。
負膂力,好技擊。
及友畢昆陽武君卿,遂精槍法,橫槍旋轉,號曰四平槍。
明末曾官伏波營遊擊。
有獨骨張擎者,橫行市廛,眾請褚除之,褚曰:「必先觀其技而後可。
」眾乃設席宴張,並及褚。
張自誇其勇,酒酣,攘臂而起舞,褚徐以箸向其胸點之,曰:「坐。
」蓋褚善用氣,已運神功,中其要害矣,而張不知也,終席默坐。
翼日,張死於亭橋,徧體色青如靛也。
李賽兒弄九連環 磁州李甲,以同姓娼為妻,既入門,盡棄舊習,夫妻督耕為活。
頻年蝗旱,娼之父母相繼歿,其妹年二十新寡,曰賽兒,有絕世姿,擅跑馬踏繩之戲,尤善用九連環。
蓋以熟銅製環似釧,其數九,嘗擲一環於空際,約三四丈,復擲一環迎而拼之,其聲鏗然,兩環相套如連環式,連擲連拼,九環連絡,誠絕技也。
父母未亡時,蓄一僮,年十三,首雙角,善觔鬥撲跌,曰小三兒。
甲以妻父母歿,招賽與小三同居。
未幾,以年穀不登,與妻謀江湖賣藝,甲固擅拳棒,娼有搬壜翻桌諸術,可假此以避饑饉也。
娼慮賽無依,賽願與俱,謂以薄技佐之,可無慮也。
娼曰:「慮妹青年無偶耳。
」賽曰:「人盡夫也。
小三漸冠,當收為男妾,途中當意者商而擇之,何慮為?」甲大喜,檢點鎗棒戲具,並召徒黨數人,先赴鄭州會場。
賽至鄭州,鳴鑼擊鼓,作連環戲,觀者讚歎。
是夕,有旅鄭之湖州賈,招賽飲,明日,贈綾錦數端,衣服為之一新。
武生某復眷賽,以駿馬繡鞍為纏頭。
於是賽衣新衣,薄施脂粉,獻跑馬之技,以一足立鞍上,鞭馬急奔,蹁躚漫舞,略無喘息。
數夕,賽以所得貲約數百緡盡交甲,曰:「妹聞南人好奇尚新,且多紈袴子,揮金如土,此行或可緻富。
」甲曰:「善。
」即以所得為賽製衣衾,其他稱是,凡所經水陸輻輳之所,獲資無算。
旋由江淛入閩,至建寧一村,居民數千家,有貴人子某生,年二十許,喜拳勇,尚未娶。
甲至,或以告,生具酒食邀至後園空隙處演其藝。
甲與夥奏舞盤、使棒、接毬諸劇畢,娼始登場,紅襖青褲,烏綾束眉際及腰,持小花瓷缸通身環繞。
復疊桌五層,高齊木末,盤旋而上,仰臥其間,以兩小足承大甕,重數十斤,舞弄久之。
去其甕易小木梯,直竪足底,使小三兒束髮金冠,綠緞小襖,披四合雲肩,大紅繡褲,躡登雲履,直立梯上,翻穿梯空,忽大叫一聲,自空下墜,旁立大漢,徐以兩手擎小三兩掌,作竪蜻蜓狀。
飯罷,賽著桃花色小襖,大紅繡袴,弓鞵底繫金鈴,行步有聲,外罩綠大呢合衫以出,向生欠身萬福,生起身還以半禮。
賽卸合衫,以手拍左右腿數下,掣釧作連環戲,歌九連環小曲。
戲畢,賽謂生曰:「聞公子雅善拳法,能賜教否?」生諾。
於是生與賽略走數圍,曰:「同出少林,何分高下?」明日,生使人求婚於甲,願以萬金為聘,甲允之。
聖祖射獲諸獸 聖祖西巡,去臺懷數十裡,突有虎隱見叢薄間,親禦弧矢壹發殪之。
父老皆歡呼曰:「是為害久矣。
鑾輿遠臨,猛獸用殛,殆天之除民害也。
」因號為射虎川。
易州西南有北魏太武禦射三碑,自誇飛矢逾崖,刊石讚功,至於再三。
是役也聖祖禦駕過此,勒馬而射,連發三矢,直逾峯顛,居民遂呼其地曰三箭山。
聖祖嘗以三眼神槍刺虎,又力能挽強,每用十二把長箭,圍中射鹿,率貫腋洞胸。
聖祖晚年嘗於行間幄次諭近禦侍衞諸臣曰:「朕自幼至老,凡用鳥槍、弓矢獲虎一百三十五,熊二十,豹二十五,猞猁猻十,麋鹿十四,狼九十六,野豬一百三十二,哨獲之鹿凡數百,其餘射獲諸獸不勝記矣。
又於一日內射兔三百一十八。
」 許子遜髮辮上指 康熙時,王文簡公有詩弟子許子遜,由進士官福建知縣。
雖文士,絕擅拳勇。
嘗補武平令,縣境與粵東某縣毗連,兩縣民以爭山地械鬬,許馳赴填戢,粵民殊獷悍,羣起毆抶許,則敗,皆讋服,弗敢肆。
後以年老乞疾歸,息影裡閭,逾古稀矣。
一日,有山東老僧踵門請角藝,許延見,從容語之曰:「若與僕皆老矣,心雄髮短,胡競勝為?矧兩敗必有一傷,夙非怨讎,即亦何忍出此?何如各奏爾能,以優劣為勝負也。
」僧韙之。
於是會射,則皆中的;較力,則舉任相若,旁觀者末由稍稍軒輊。
許窺於微,知僧實有勝己處,乃與之約:「吾曹孰勝負,以翌日為期,視一事之能否為斷。
」則置酒召賓朋,席間,許忽默坐運氣,令髮辮上指,卓立若植竿然,其辮繩菿垂飄拂,若矛戟之繁飾也。
僧無辮,謝不敏,竟伏退。
此沛公所謂吾寧鬬智不能鬬力也。
呂尚義善槍 康熙初,有呂尚義者,大庾人,世居南源山下。
其地在大庾、崇義二縣間,土田肥美,然毗連廣東,層巒峻嶺,為盜淵藪。
山有錫鑛,羣盜囂聚開采,峒老錫竭,則四出剽刦,人莫敢居。
惟尚義結廬其下,數十年盜莫能害。
尚義與妻俱善鳥槍,百步可三發,無不中。
每盜至,夫婦雙槍並放,若連珠然,歲殺盜無算。
廣東萬猴山有盜魁藍姓者,率其黨數百人,白日持槍砲過大庾嶺,昌言往南源殺尚義。
時尚義妻已死,一女亦能用鳥槍,父女二人共殺盜百數十,餘盜皆走匿山谷。
南贛鎮總兵聞之,命兩守備以兵來,尚義曰:「官兵來,甚善。
盜在山谷,第隨我來,可盡擒也。
」兩守備以林深箐密頗憚之,不得已,從尚義往。
尚義鷹目,雖百步外,盜伏草莽中皆見之,發槍即中。
盜驚起,踰山走,官兵莫敢捕也,得所遺器械以歸。
於是大庾、崇義兩令爭欲署尚義為捕頭,悉謝之,曰:「農民不願充役也。
」縣令聞於大吏,大吏召尚義欲官之,尚義曰:「小人不願官也。
苟有事,不敢辭死。
南源有吾女在,可無憂矣。
此外如有山盜入兩縣境,請從官兵捕之,盜聞吾至,即走耳。
」大吏喜,厚賚而遣之。
然山盜自是役大創,終尚義之身,不敢復涉其境。
三賢閣道士善競走 禾郡青鎮三賢閣道院有「門外不泊江北船」之說,其事甚奇。
相傳康熙間之江北船來鎮者,皆泊三賢閣下,舟中人之黠者往往盜院中物,道士得其故,逐之。
江北人怒,糾眾與道士角。
道士精拳勇,善競走,一騰躍間,數十人俱顛撲,眾無如何,乃解維去。
越一載,道士方倚扉閒眺,忽見水次來一小舟,已近岸,道士叱之。
艙中突出一少婦,年二十餘,貌中姿,雙趺纖瘦,手指道士慢罵。
道士怒甚,勢將用武,婦忽躍起,以雙足擬道士肩,道士接而擲之艦首。
婦既踣,默不一語,掉舟竟去。
二年後,閣下又有一舟來泊,道士知為江北船也,又叱之。
中一女郎出,年可十五六,貌美麗,身材嬝娜,弱不勝衣,其雙鉤較前婦益瘦削,見道士亦躍登其肩。
道士念此易與耳,思更擲之。
手甫舉,覺來勢猛捷,一瞥眼間,足趾已及肩窩。
道士知受傷重,即逃歸,女亦不追,一躍登舟,揚帆自去。
道士令徒輩解衣視之,見足趾所著處傷痕暈黑如墨,旋死。
自是以後,奉官命禁止江北船泊三賢閣,著為例。
劉千斤行及奔馬 寧國劉千斤多力,能運四十斤鐵錐,故名。
貌魁梧,行及奔馬,日可五百裡。
嘗仰天而歎,裡有寧某過之,曰:「孺子何歎?」曰:「吾負奇技於天下,而食不飽,故歎耳。
」寧曰:「孰使若負奇技者。
然志在一飽是不難,亦聞有劉將軍乎?」千斤曰:「聞之。
」寧曰:「此吾故人,好奇士,其幕有十友,皆天下之至勇。
近亡其一,孺子可往也。
」千斤遂以寧之介紹書見劉。
劉閱其技,謂可作第十人。
千斤自以天下之豪無出其右,今乃作第十人,頗怏怏。
劉治宴定坐次,千斤居末,視第一坐為一白晳少年,柔弱如處女,陰念曰:「此書生不能勝匹雛者,叱之可倒,烏足以言至勇?」意愈不平。
值烽火起,劉厲兵以待將戰,軍門戒嚴,無敢動。
少年乘小駒出千斤前,語曰:「將軍戰,當以子為前驅。
君姑待,視電光所指,乃摧拉之。
」千斤訝其言。
兵接,少年突圍,果見電光長丈餘,繞敵軍,噪而進,潰其師。
千斤十盪十決皆如意,斬首以百數,獻馘至劉前。
劉坐帳上,方與少年弈,大駭,方知為非常人。
飽食年餘,忽軍中傳少年遁去,遺一書,中無所雲,書項羽垓下歌,將軍惡之。
數日軍覆,將軍歿於陣,千斤倖以身免,以為天下無復有用之者,歸鄉裡為老農。
康熙間,人尚見之,年八十餘。
退讓不類武夫,間談及往事,輒欷歔流涕,謂人曰:「天下清平,諸君無尚勇也。
」 秦光甫手出大車 沈邱秦光甫,偉丈夫也,有僑狄之長,其足尺有四寸。
嘗入市,遇有駕三牛之大車陷泥淖中不能出,禦者知其擔稭之可四十捆,而絕有力也,哀之,則脫三牛於軛,徒手出其車。
康熙乙卯,安親王伐吳三桂,求武士,或薦之,遂為稗將。
以軀幹肥碩,驢馬之健者不能勝載,刀矛入其手輕僄不能用,王乃為鑄三十斤之鐵鎗,並以駝為其坐騎焉。
僧定因用鐵鈀 康熙庚辛間,泉州有僧定因者,膂力絕人,精拳棍,弟子數百人。
每遠行,輒煮米數鬥盡食之,途中可數日不食。
時漳州有虎,食人畜無算,太守必欲殪之,集兵丁持械往,虎負嵎眈眈,無敢近者。
定因適以事至,眾望見之,噪曰:「事濟矣。
」羣走告之。
定因曰:「殺虎,易耳。
顧須鐵鈀五十斤者乃足制之。
」遍擇無當意者,一纔十五六斤,曰:「此稍可用,然恐鈀折,不能制其死,須命弟子持槍同行。
」未至十步外,虎怒,騰起數丈,直撲定因者三。
定因待虎撲落未起時,急以鈀擊虎首,虎哮吼,鈀折,弟子直以鎗刺之,自喉達尻,虎立斃。
官重賞之,曰:「吾為民除害耳,非求賞也。
」不受而去。
時鄭成功方據臺灣,定因弟子精拳勇者多渡海從之。
或勸定因往,定因曰:「老僧閒散久矣,此諸少年事也。
且吾在此,為之訓練勇士,所得顧不多耶?」 宋牧仲精騎射 宋牧仲尚書犖精騎射,百步穿皷子,百發百中。
十歲隨其父文康公於喜峯口,飛騎逐黑白兔,至塞外,得兔而返。
判黃州時,率健卒出獵,一日射三虎,後連殺十餘虎,黃州遂無虎患。
姚啟聖全家武勇 會稽姚尚書啟聖,生而倜儻,以豪聞。
甫冠,以諸生遊通州,得權知州事,杖土豪,殺之。
尋棄官去。
遊蕭山,遇二健兒掠二女子行,有老父隨之哭,持牽洶洶。
姚怒,奪佩刀殺二健兒,縱女去。
乃亡命,隸漢軍。
康熙辛酉,平臺一役功獨多。
夫人何氏亦絕有力,舉石臼如無物,姚奇之,娶焉。
長子儀,雄偉與尚書埒。
嘗驅駟馬駕奔車,自後掣之,馬為之卻。
挽強弓百步外,可洞四劄。
人望見前鋒,曰:「此姚公子旗也。
」以功授知縣,擢部郎,出知開封府。
聖祖諭以京堂用,自請効力從戎,改總兵,終雲南鶴慶總兵官。
國朝文臣自請改武自此始。
沈學仙以摺扇卻盜 康、雍間,有沈學仙者,生平慕項學仙之為人,以學仙自號,兩人居相比,膂力又相亞。
而沈獨文弱如書生,有犯之者,輒趨避恐後,故人莫知其技。
一夕,舟泊洞庭,時際秋仲,月色水光,交相映射。
上流忽來二巨艦,人語嘈雜,門窗深閉,離二丈許,亦繫纜。
沈見之,戒舟子曰:「此盜艦也,毋酣睡,試觀其變。
」三更,盜果麕至,沈起,以摺疊扇揮之,且曰:「行篋無長物,毋徒勞,不堪持贈也。
」言未畢,盜盡仆,沈一一叱之去。
盜或不能起,則擲之岸上。
旋脫衣而臥,迨天明,盜艦已不知所往。
馬和尚屈鐵擔 年羹堯幕中有江寧嚴星標、常熟徐芝仙二叟,雍正癸卯,從年征青海,旋以年驕抗,恐為所累,辭歸,年厚贈金送還。
宿蒲州,有兩騎客來,狀虓猛,心悸之。
又逢二僧,皆獧黠少年,二叟益懼,不敢按站行,十餘裡即宿。
僧來,揚其目而視之曰:「我疑若,書生也,乃亦盜耶?橐內赤金二千從何來?」嚴、徐駭曰:「財必為盜而後得耶?朋友贈,何妨?」僧曰:「若然,二君必年大將軍客也。
」曰:「然。
」曰:「幾殺好人。
」起,挾女尼走東廂。
抵暮,兩騎客亦來,解鞍宿西舍。
入夜,嚴、徐閉門臥,僧獨步簷外,嘖嘖曰:「好馬,好馬。
」亡何,兩騎客去,僧闖然叩門。
嚴窘,挺身出曰:「事至此,尚何言?行李頭顱,都可將去。
」僧笑曰:「我不殺汝,先去之兩騎客,乃殺汝者也。
」詰其故,曰:「凡綠林豪測客囊,皆視馬蹄塵。
兩盜,雛耳,雖相伺而眼眯,誤赤金為錢鏹,故不值一下手。
然非我在此,二君殆矣。
」問僧何來,曰:「餘亦從年大將軍處來也。
今將赴中州,行經此,苦無馬,逢兩盜騎善,故奪之。
」因拉嚴、徐出,視廄,則已將盜所肩鐵擔屈而圓之,束二馬首於內矣。
言畢,挾女尼牽馬拱手作別曰:「二君有戒心,可南去,毋憂也。
」越三十餘年,嚴之孫用晦過河南登封縣,遇少林僧,論拳法,曰:「雍正中有異僧來,傳技尤精。
後總督田文鏡嚴禁,僧轉授永泰寺環師,及環師之亡,其徒曰惠來者能傳其術。
」用晦心知其大父所遇之僧即馬和尚,環師者即僧所暱之金環妓也。
段七與顛和尚混戰 雍正時,石門有段七者,以拳勇聞。
妹名珠,從之學,年十六七時藝更過於七,顧韶麗秀媚,見者不知其能武也。
七常以事往豫,日暮投僧寺止宿,一僧出迎曰:「師他出,不留客也。
」七曰:「一宵何妨?段七非盜賊,何拒之甚也?」僧曰:「爾段七與?師恆言段七武勇,爾即是耶?爾既為段七,今晚宿此,當與我輩一角。
」七曰:「諾。
」夜共僧飯。
僧三十餘,七問貴師何名,僧曰:「顛和尚。
」七夙聞顛名,思其技出己上,其徒必不弱,三十餘人,恐非一己所能勝,忽生一計,語僧曰:「混戰,可乎?」僧曰:「何謂混戰?」七曰:「混戰者,地鋪石灰,猝滅火,暗中互相撲鬬,或撕碎衣服,或顛仆在地,口號一聲,彼此即罷手,然後驗衣服之破碎、石灰之有無以為勝負。
」眾應曰:「甚妙。
」飯後,引至一殿,眾鋪石灰如法。
時值月晦,且陰雨,火滅後黑暗不見手掌,半晌鬬息,三十餘僧無不身沾石灰,衣服破碎,七則點灰不染,寸絲未裂。
明日,七去,顛回,僧言七之勇,並述昨日鬬狀。
顛入殿視之,笑曰:「爾輩受其愚矣。
試看梁上之塵,何以有手指印也?」蓋七乘火滅,即躍上屋梁,俟鬬息始下。
眾仰視,果然。
顛曰:「此辱不可不報也。
」間二年,顛訪七於石門,七適不在家,妹在樓上應之。
顛和尚曰:「往年爾兄訪我,適他出,爾兄與我徒滅燭混戰。
今日我訪爾兄,爾兄亦他出,夜間亦滅燭與爾混戰,豈不勝與乃兄鬬耶?」珠知謔己,大怒,自樓躍下,以鞋尖蹴顛之兩太陽穴,洞入寸餘,目珠突出而死。
僧大嵒膂力過人 雍正間,蜀僧大嵒膂力過人,年四十,黥其身,自頂至腹為一串肉菩提子。
自置鐵香爐一,燭臺二,重百數十斤,一肩擔之。
遇裡閈不平事,輒挺身解圍,四方勇士投贈金帛無算。
大將軍嶽鍾琪深賞之,大嵒欲往江南,將軍給劄十通,所過舟車行贐迎送不絕。
大嵒不識字,而供奉倉頡聖像,及去蜀,迎像於舟,鐵香爐、燭臺亦載之行。
居天台山十年,移揚州天寧寺,愛天心墩繹經臺,遂即其址為倉聖殿。
其旁有吳園,荒亭花樹,整而新之,復華嚴堂,建山門於姜家墩路西,門內層折石級上,二山門額曰「樂善菴」。
然自來是菴漸富,技勇亦疏。
裡有武生三人,一曰魏五,善騎射,通馬語,狼山總兵閱兵過揚州營,時營馬齊鳴,魏謂人曰:「三月後總戎當死。
」已而果然。
一曰張飲源,善雙刀。
一曰薛三,能挽五十石弓。
人稱之為魏馬、張刀、薛硬弓。
時與大嵒談藝,常不及,而受其睚眦,由是怨之,逡巡二十年。
一日,薛至菴,擎鐵鑪擲之,大嵒接以手,薛嘔血死。
數日後張來,又與之鬬,亦不能勝。
魏五曰:「是非陰謀不能得也。
」大嵒多癬疥,日必入浴池浴,魏俟其入,乘不備,踣而毆之。
大嵒膝斷,勇漸退,後死於菴。
秋紅使鐵丸 雍正間,浙江學使蔡仕舢尚氣節,總督李衞雅敬之,遇事必與商搉。
時總河朱藻與李聲氣相持,各不肯下,李欲伺隙中傷之。
會蔡任滿歸京,贈李一婢曰秋紅,能捷走,如猿猱,為李探訪陰事。
嘗勸李和輯上下,勿近名,李不聽,果敗。
秋紅後為山左豪家侍妾。
主知有異術,令押銀馱至江南,路有犯者,即中標槍斃。
手常使鐵丸拋擊如飛。
人見其密藏一畫軸,有紅眼獸白毛葺葺然。
或雲白猿公,劍術之祖也,所祀毋乃是歟? 智海擲銅錢 環秀菴在無錫北關之蓉湖尖,司香火者為僧智海,即年羹堯部下之材官也。
材官非勇者不得與,而智海實為其曹偶長。
及年敗,散之四方,往往走江湖,為商旅護行,作鏢客。
惟智海為僧,不與俱,以自別於儕輩。
而儕輩護貲貨行,不殊水陸,舟若車,輒插幟以旌,既知智海為僧是菴,載舟出其地,無敢不下幟以示敬者。
一日,日將夕,有鏢者舟過此,其人非智海徒,不知下幟,智海登小樓見之,取銅錢一擲舟中燈,中之,熄其火。
鏢者大驚,止舟登岸謝,智海笑曰:「老僧與子戲耳。
」鏢者則言曰:「師戲,小子心膽墮矣。
」智海慰遣之去。
智海既應無錫鄒翁招居環秀菴,鄒氏子姓乃多請受業為弟子。
初,鄒氏子姓居蓉湖尖者世業售窰器,百廛鱗次,望衡接宇,皆窰器店也,故土稱其地曰缸尖。
尖濱運河,每歲運漕艘出其地者以千計,爭購窰器販他方,歲贏利不下萬金,鄒氏業此緻富者不可以計算。
惟漕卒性蠻橫,往往有意滋事,鄒氏子姓得智海傳者既多,輒亦有以制之。
嘗有漕卒登岸購貨,雙手擎五石缸置計櫃,缸巨,重數百斤,微得五六壯夫者不得舉,而卒取攜如桉盂然。
詢夥曰:「此缸值幾何?」夥應曰幾何。
卒怒曰:「此缸有疵,價乃昂如許,予不欲購矣。
」憤,捨缸計櫃去,聲隆然,壓櫃幾碎。
內一人出,擎缸如卒,呼曰:「客來客來,疵在何所?客示予。
」卒猝無以應。
其人乃曰:「客不能言疵所在,又惡值昂,予亦不售客矣。
」擎缸躍櫃出,仍置原處,卒懾不敢肆。
其人率智海弟子也。
楚二技精力大 無錫環秀菴僧人智海之徒黨甚眾,而尤以楚二為最著。
楚技精而力大,其家在無錫北鄉之前洲。
嘗偕友入城,適邑城隍廟演劇,其友欲往觀,恐眾擁擠,不入。
楚曰:「無害,吾翼子往。
」至,則推其友在前,張兩臂居後為衞,觀者雜進擠楚,屹不動。
終劇人散,友視楚足踐所履磚,陷入地深沒脛矣。
楚叢髯沒頤,故人亦謂之楚二鬍子。
後傳弟子顧二嬤嬤,再傳而為鄒蕙塘。
蕙塘,或謂即年羹堯女所出也。
甘鳳池拳勇 雍、乾時,武勇之士最著者為江寧甘鳳池。
鳳池具絕大神力,於拳法,通內外二家祕奧,以故莫與敵。
偶出行,見二牛鬬於路,勢洶洶,不可近,乃以手徐推之,兩牛皆陷入田中數尺,展轉不能出。
牛主固求鳳池為之出,鳳池復提出之。
夏日被酒,行至嶺上,倦憩於山石。
忽腥風驟起,林木怒號,有白額虎自林間躍出,直撲鳳池。
鳳池舉臂迎擊,僅一拳,虎已涔涔血出而就斃。
汴有無賴子,多勇力,見富家圉人牽馬出,曰:「此馬甚高大,暫借吾乘之。
」圉人曰:「此馬善踢人,勿輕近。
」無賴曰:「如吾者,乃畏馬踢耶?」直牽之,果被馬踢而傷股。
亟起,告其師胡某,胡至富家,索醫金。
富人曰:「彼自乘吾馬,馬自怒踢之。
」胡曰:「然則罪在馬,不給醫金,當踢汝之馬。
」富人見其強悍,知不可理喻,曰:「此任汝。
」胡踢馬股,馬果亦受傷,遂揚揚自得。
適報鳳池至,富人喜,亟延入,因謂胡曰:「汝踢馬股,不為勇,能踢甘老爺腎囊,吾始服汝矣。
」具以前事語鳳池,鳳池曰:「吾與彼無仇,何必然?」胡亦曰:「吾與彼無仇,何必然!」富人激之曰:「甘老爺如許汝,汝敢踢之乎?」胡雖聞鳳池名,遂曰:「彼見允,吾焉有不敢?」富人固請,鳳池笑允之。
於是奮衣當階立,胡果怒踢,鳳池毫不覺,而胡仰跌於地,大呼痛不止,須臾,股腫如鬥矣。
鳳池曰:「此乃汝自願,不得怨吾。
但汝受傷已深,吾出藥與汝服,靜養兩月當愈。
」由是胡某師弟不敢為橫暴,而鳳池之名益著。
鳳池嘗寓太倉張氏,時梅花盛開,眾酌酒讌賞,求獻技,則曰:「諸君皆文士,奚用武為?無已,作落梅之戲何如?」使人暗誌花朵,索棉花一團,摘少許,圓如鈕大,立百步外擲之,梅朵朵墜,無稍差。
鳳池嘗遊濟寧,有李公子者,其地之豪族,且高手也。
知其至,盛筵招飲,初見相揖,鳳池方折腰,李揖之還,於其低首時,以一足由其頭上閃過。
鳳池若不覺者,周旋而退,李方笑其徒負虛名,而自詡也。
鳳池旋遣人送一紙裹至,啟之,見寸許大青白綢二小塊,再四思索,忽悟己所衣夾裩亦此二色,急視之,襠穿一洞。
蓋李舉足時,鳳池已手撮其襠矣。
李遂款留之,請受業焉。
鳳池徧遊全國,未遇其敵,或曰尚係第七手也,第一手為日食人腦三枚之僧也。
僧運大鐵杖 雍、乾間,與甘鳳池同時善技擊者九人,第一手為僧,第十手為白太官。
太官藝不及人,而能騰踔空中。
九人者,以僧淫兇已極,鄉裡備受荼毒,思除其害,約日共往。
僧即日食人腦三枚者也,亦不懼,持大鐵杖重三四百斤,運動如飛。
眾悉力接戰,鬬方酣,不防太官自空中飛下,直劈其首,自頂至項,析為半,猶苦鬬半時也。
白太官誤死其兒 白太官騰踔空中,一躍可數十丈,然性刻,忌勝己。
出門數載歸,將及家,途見一稚兒年不盈十歲,堅握小拳,猛擊道旁人家石獅,火星爆射者數尺。
太官心駭之,曰:「此兒幼小如此,長大不可制矣。
」遂與之角。
小兒不勝,創且死,大號曰:「吾父白太官何不歸,兒被人毆死矣。
」太官大驚,然創重,無能救,泣負其屍而歸。
其婦怒詬曰:「虎豹不食子,若乃過於虎耶?」 金飛以劍斫豆 雍、乾間,蜀有劍客金飛,學於甘隴,得不傳之祕。
既歸蜀,開門授徒,至者千人,惟授鍊目鍊臂之法,日一審視,課其勤惰而已。
三年,徒皆怨,紛紛且散,留者僅數十人,亦疑師之無技也,請試以示。
飛令各握豆盈把,塗以朱墨,擲之,飛斫以劍,豆盡而身無痕,乃命拾豆視之,豆皆著劍痕,於是始服其術之工也。
爭請益,飛曰:「此豈可躐進者?汝曹腕力未靈,目光未聚,雖教汝,不能為也。
」眾力請,乃授以蛺蝶雙飛勢。
眾試之,疾,則人劍相糾而傷;徐,則人劍相妨而滯,知不可猝就也,乃去。
飛歎曰:「千古奇術,豈絕於斯耶?吾得之,豈可輕棄。
」乃衍劍術為八母、九勢、七十二步、三百五十手,精思三月乃成書,藏之小閣。
飛之鄰有秀才鄭樹者,亦稍學武,慕飛術,納交焉,乃請學劍,飛仍以教諸弟子者教之。
樹受教不懈,三年終不變,飛乃以劍術授之。
月餘,飛自郊外來,遙見城關有鬬者,勇捷特甚,馬上矚之,樹也。
策騎自他道返,由是疏樹。
樹偵知其故,度飛必不更授,亦不復至。
數日後,飛他出,樹復來,不遇而去。
是日飛歸,檢閣上書,亡矣,怒,往招樹,樹不知所往。
蓋已挈飛書匿山中讀之矣,年餘盡究其技,遂去之京、津。
京,津旱道多伏莽,樹挾枝遊其間,要挾婪索,無所不至,有不順者,劍戕之乃已.群盜皆惡之,欲害樹,而樹蹻捷甚,往來如風,倉猝不可近.嘗宿妓家,伏盜自下出,砍以刀,不中,中妓,妓殪而樹已破屋騰去.明日,三盜方飲肆中,忽有刀自窗入,斷一人頭,則即前宵牀下人也. 居京、津十數年而南歸,過濟南,見一婦人年近四十,攜幼女甫十三四,操南音。
女立廣場中,把劍舞,作種種形式。
婦號於眾曰:「妾不幸,夫死,隻身無所依,不得已,攜幼女走天涯,將以此技為吾女求雀屏之選。
諸君能垂青者,幸當場一試好男兒身手,何如?」樹視女美,而繞場觀者多人,皆莫敢前,乃橫劍入。
往還數合,婦忽呼曰:「止,君技不凡,奈何不通姓名耶?」樹以告。
婦曰:「鄭君耶,若爾,此地非角技所,東城後有隙地,明日盍往一較。
」樹見其技非勁敵,且疑有意,即應曰:「諾。
」明日,結束即往,女已先在,一縱劍,乃非昨比。
樹悉技禦之,差得相當,良久,氣急汗如雨。
女迫益緊,方著力,忽人叢中一叟呼曰:「妙哉劍乎!」叟者,金飛也。
樹一聞其聲,略錯愕,女劍下,右腕解矣。
旋見武士數十,各操刀奔而前,爭呼曰:「報仇報仇。
」樹知不得免。
叟前,向眾拱揖曰:「承諸君命,已折之矣,幸恕之。
」樹見叟愧甚,叟更為傅以藥,創愈,竟不死。
尋始知樹去後,飛納妾生女,羣盜既久怨樹,訪得飛,招以制之。
妾若女,亦皆具絕技也。
樹所盜書,飛復搜以去。
達某足踢拳打 六合達某,雍、乾時人,以拳勇與甘鳳池齊名。
會邑中來一拳師鬻藝於市,場中竪旗一,大書曰:「足踢黃河兩岸,拳打南北二京。
」達思敗之,而慮不勝,乃密計以綾為襪而著靴,靴亦以綾為之。
既往,求較藝,其人拳法精甚,竟不得間。
移時,達騰一足去,其人接之以手,達亟收足,則綾襪著於綾靴,足滑出,僅空靴在其人手中。
還足一踢,而其人死矣,由是名益噪。
達嘗乘馬出山東道,遇一小兒輦少婦行其前,少婦叱兒曰:「達爺來矣,胡不趣讓?」兒隨手以車端起,移避路旁,達大驚異。
比暮,宿茅店,其主人出,即晝中所遇少婦也,各默會不言。
翌晨,達取錢償店值,數錢桌上,以手按覆,錢皆嵌入桌中。
少婦前,以手掌拍案,錢皆迸出,徐取而一一數入竹筒,則皆立釘於筒底矣,達大服而去。
達在山東為捕十餘年,後以盲歸裡。
嘗自雲奉命至某寨捕盜,寨之前峭壁雙峙,僅一谷可通,谷中守猘犬百頭,入者無幸。
乃縱連環步,以掌擊殺九十餘頭,餘始散去。
復前進,見石級百數十矗其前,最高處有人相招,達聳身上,則寨中人已設筵相待矣。
席次進肴,皆以匕首,即受之以口,而斷其刃。
更進糕,糕裹鐵釘無數,則啣糕而噴之壁,釘皆著壁上。
主席乃首肯,命廚下火夫隨去覆命。
達無奈,從之。
自後門出,後門以石為之,重可千觔,所謂火夫者,以雙手取移,達乃得過。
既覆命,遂自將兩目揉盲,不敢再執此役矣。
顧威名猶震於鄉裡。
一日,偕其幼姪至城外茶肆品茗,聞道上有鈴鐸聲,命其姪出視,曰:「若但向驅騾人乞其鞭,可耳,他勿受也。
」姪如言,驅騾人怒曰:「若何人?」曰:「吾達某姪也。
」驚曰:「達某猶在乎?吾固願見。
」姪乃導見達,談移時,語多不能解。
別時,解背上草履一贈達。
既去,解視之,則草履中瑟瑟者皆金葉,驅騾人蓋大盜也。
高宗習射 乾隆初,高宗每月朝孝聖後於暢春園者九,因於討源書室聽政。
己巳秋,上習射苑門側,發二十矢,中者十九,侍班諸臣無不悅服。
齊召南曾紀以詩,上賜和其韻,即命鐫諸壁上,以示武焉。
漢文臣射鹿 每歲射布靶時,漢文臣有能射者亦許與及,特賜花翎以旌之。
趙謙士侍郎每歲貫侯,屢為文員冠,高宗甚嘉之。
戴文端公衢亨任修撰時,隨從木蘭,射鹿以獻,高宗大悅,曾賦天章以紀焉。
惟江畹香中丞蘭甫彎弓,其鞢忽壞,弓矢盡落於地,上大笑,時謂之江三丟。
虎槍處將校遞頭槍 選各營將校精銳者習虎槍,此定例也。
上巡狩日任導引,大獵時,其部長率有技勇者十人,入深林密箐中覓虎蹤跡,列槍以伺。
虎躍至猛,先以槍刺其胸,仆之,謂之遞頭槍,然後羣搶攢刺。
其中頭槍者賞賚優渥。
高宗朝,凡殺虎為虎嚙斃及被創者,照軍營殉難受傷例賜卹。
善撲營兵角觝 選八旗精練勇士為角觝之戲,名善撲營。
凡大燕享,皆呈其伎。
或與藩部之角觝者較優劣,勝者賜茶繒以旌之。
高宗最喜其伎。
著名者為大五格海秀,其名皆上所呼。
有自士卒拔至專閫者,以其勇鷙有素也。
和珅當軸,令巡捕營將士亦選是伎,及文遠臯金吾寧蒞任,奏罷之。
河卒角觝 河督顧琮所部河上兵卒,皆文弱少年,教以兵法技藝。
嘗與李敏達公衞遇,李素以知兵自負,其親隨率關西壯偉之士,笑謂顧曰:「若此,何以禦敵?」顧笑曰:「狄武襄以少俊為西夏所輕,故製滲金面具,接戰輒多奇捷,安用外貌偉哉?」命與角觝,李兵應聲而倒,李慙而謝之。
汪瑚曳三十餘人從水中行 宜都汪瑚,幼時賣菜為業,晨興,輒荷擔寄蕭寺,疾走還家,而後鬻菜於市。
寺僧訊之,為市餅餌啖母也。
僧曰:「孝哉!孺子可教。
」於是教以技擊、丁甲、壬遁諸祕術。
及術成,嘗乘舟渡河,笠為風落水,汪踏水而取之。
有舅氏宦成而歸,富甲鄉裡,汪往省,見急裝客徘徊門外,汪曰:「此非孔道,客殆為舅來耶?」舅恐,問計,汪難之。
舅曰:「甥能識客,必能禦客,毋辭。
」汪不得已,應之,曰:「此特偵者耳,後當大至。
可備白金千,盛筵二,至時,烹茗待之。
」後三夕,閉從者於室,舅從隙瞷汪。
時夜將半,汪獨在中庭,忽一人自空而下,汪呼茗,茗自牖出,已而纍纍者十餘人相繼下,汪連呼茗,舉箑向牖,茗置於箑,累十餘椀不墜,因徧餉客。
汪曰:「公等來,僕已喻指。
顧主人非他,僕舅也,僕非他,某師弟子也。
雖然,主人已治具餉客,且奉千金為壽。
」眾唯唯,飲食既,取金去。
蓋素讋服某寺僧,而隱知有汪者也。
由是舅大寵異之,為納粟作令,數歲,解組歸,遂閉門謝客。
乾隆初,汪年踰六十矣。
川督某眷屬道出宜都,被盜喪重貲,污其婦女,督聞之,大怒,檄縣令剋期捕盜,否則罪。
令惶懼,計無所出,或謂汪可辦盜,乃急踵門求汪。
汪始託辭他出,既而察令為廉吏,卒許之,語令曰:「此去入蜀境,巫山中羣盜在焉。
請具大舶在彼俟我。
」汪乃乘小舟晝夜達,則巍峯峻嶺中,羣盜結砦自衞。
汪上及半阪,遇邏者,大呼曰:「速告爾酋,汪瑚來也。
」盜魁聞之,跪迓於砦口,請曰:「茲事重大,願公終貸此三十餘人。
」汪曰:「攫不義金,本不足問,淫惡者不可宥也。
」羣盜意汪隻身來,可攢斃之,方動念,手足已如縶,乃皆大驚異失色。
魁曰:「止。
」汪徐徐出袖中緶,悉綰之而去。
還至水次,汪先登小舟,繫三十餘人於舟尾,曳之。
從水中行,過大舶,始加桎梏,遂按治如律。
金陵樵者能神行 靜安舒四,長好拳勇,閱數師矣,顧自謂不善,去之金陵,登甘鳳池之門而學焉,居數年,略盡其技。
一日,甘率諸徒遊於市,舒與焉。
樵者負薪過,誤裂徒某衣,樵惶恐謝過,甘怒,摑其面。
樵慍曰:「誤而謝焉,亦足矣,何遽摑我?」甘以己平素摑人無不仆者,樵乃不仆,且抗言,愈怒,遂拳之。
手未及樵,反仆,其徒皆駭,相顧莫敢近。
樵責讓數言,徐徐負薪去。
舒異而潛尾之,出城數裡,有荒村,茅屋一區,樵者入焉。
舒拜於門外,乞為弟子。
樵反顧,訝曰:「子何為者?」舒曰:「公適所仆者,吾師也。
知公神勇,故舍而從公,請為弟子。
」樵辭以無能,徑入不出。
舒徘徊門外,詢其隣,隣曰:「是不久徙此,莫知姓名。
有母焉,老矣。
日給於樵,甚孝也。
」舒遂歸,旦日復往,伺樵既出,登堂拜其母,出百金為壽。
母大詫,不肯納,舒具陳己意,欲母語樵,使卒為弟子。
母許之。
樵歸,得母命,且感其誠意,謂舒曰:「苟有薄長,敢不以相授?然請兄我,毋師我。
」舒從之。
樵引至屋後,有石坡甚峻,軌轍如繩,下有鎧,重三四百斤,使舒掇之,僅能舉。
樵以足蹴鎧轆而上,及於坡頂,復轆於下,又蹴之,如是者十數,無困色,曰:「筋力久弛,聊以當運甓耳。
」飲舒以藥,使日習之,久而能焉。
遂教以練形攝氣之法,周身如鐵,巨梃撲之,皆反躍。
以腹貼牆壁及梁柱,能行而不墜。
積數年,乃辭歸,賣漿豫章城,遇人謙謹,若無能者。
或言舒若無敵矣,聞者多不信,羣不逞詣之,請與角。
舒謝曰:「諸公皆壯士,予何能?」請不已,乃曰:「雖嘗學之,然甚劣,竊欲博觀諸公技勇,使習而進焉,幸甚。
」眾許之,相與之野外,各呈其能。
舒觀而哂曰:「甚善。
」眾欲試舒,舒曰:「若欲試我者,則毆我。
」一少年應聲毆之,甫引拳,忽反撲,少年羞怒,出鐵杵悉力擊之,舒挾持其杵,作色曰:「大惡作劇,是欲死我乎?」乃弛衣裸而立,曰:「來,來。
共攻我,我不畏。
」於是手足器械交至如雨,舒屹然受之,眾紛紛顛躓,黠者乘虛力擊其外腎,如擊石焉,眾始懼,羅拜,請長其曹,乞勿揚於人,以敗其譽。
舒笑曰:「吾以自娛耳,豈欲與諸君競短長哉?幸毋慮此。
」眾益服其量,由是舒名噪一時。
嘗曰:「吾能氣行耳。
樵乃能神行,不可及也。
」樵蓋秦人,嘗為盜,已乃改行,變姓名,遁居金陵,奉其母終身。
飛蝴蝶善走 飛蝴蝶,乾隆時大盜也。
善走,往來飄倏,人莫測其蹤跡,故以飛蝴蝶名之,當時江湖大盜無出其右者。
王老虎,捕役也,力能舉數千斤,精武藝,以善舞鐵鞭聞,飛懾之。
時大內失玉環,牒捕甚急,偵者知為飛所竊,然莫敢誰何,官吏令王追之。
飛知事急,逃至瓊州島,傭於僧寺為夥夫,人不知其為飛也。
有石生,讀書其中,偶散步郊外,見其以巨擔擔水,遠望之,擔齊於耳,非以肩承之者,至近,則仍著於肩,心惑之。
初以為目眩也,於是日往偵之,皆如是,知非目眩也。
一日,先伏井旁伺之,見其來,伏手向井一捺,復桶傾之,水隨手出,注滿桶中,然後置肩上,即懸與耳齊。
潛蹤之,至寺門,則又著於肩。
生知為異人,次日,乃具酒食邀之。
食有間,徐謂之曰:「子何技之神耶?汲水不以繩,擔水不以肩,子盍以教我乎?」飛遽失色,曰:「子偵知之乎?」生曰:「然,非一日矣。
」曰:「實告君,我飛蝴蝶也。
君請無洩,否則死無地矣。
」生力矢不洩,且堅請受教。
飛曰:「吾老矣,不能授汝,且捕者將至,欲轉至他處。
子,富貴中人也,學之何為?」生力請不已,曰:「無已,吾之技盡傳吾女,子願壻我,當以女妻汝,可授汝以技也。
」生諾之。
於是出一卷書授生,曰:「讀此,則吾畢生之技胥於是可得。
」生安之,日讀其書,暇則請益於飛。
又月餘矣,一日,忽謂生曰:「王老虎不日將至此。
」生詰之曰:「何以知之?」曰:「吾昨晚於廣州市上見之,吾欲行矣,尚當與老虎一試也,子可為我備大錢數十枚。
」生從之。
飛乃以錢橫疊之,成二串。
又三日,謂生曰:「今晚王當至,子可伏於暗處窺之。
吾去後,當使吾女至也。
」生諾。
夜三更,月明如晝,飛促生起曰:「王至矣,汝潛窺之。
」生起,飛乃闢寺門,一手執錢一串,貼身於寺門牆上。
無何,見一老者偕一少年踏月而至,將及寺門,飛以兩手作翅形,向上一閃,於是騰起空中數丈。
老者見之,以鞭向空擲去,鞭及跨下,以兩足鉗之,隨墮於地。
少年向前欲執,老者止之,不聽,乃以兩手捺飛兩足趾。
須臾,飛忽騰空而去,砉然一聲,少年手中尚捺住鞋底一兩,乃與老者太息而去。
生住月餘,果有女郎來訪,偕住數日,遂同返廣州。
生後舉孝廉,亦未嘗以技聞,生一子,能傳母業。
打人王被擲於甘鳳池 打人王,泰州黃橋農家子,膂力絕倫,能飛身踰重屋,履數丈官河若平地,屐不沾溼。
好勇者與鬬多被創,遠近震其名,遂真以為天下無與敵矣。
然拳法無師傳,性又蠢,不可以情理喻,識者不屑與之搏也。
甘鳳池以拳勇聞江湖間,一日,過黃橋,行囊告乏,售技於市東,觀者雲集。
王聞之大憤,黎明,奔甘寓,叱曰:「何物狂奴,目無餘子,獨不聞黃橋有打人王耶?」甘曰:「初經上國,實出不知,乞宥疏忽。
」王不答,遽觸以首,甘退身避,且曰:「窮途行乞,非得已也,容竭誠負荊,可乎?」王搖首,復力觸之,甘猶退讓。
既見觸不已,乃腹禦之,徐曰:「得罪得罪。
」王踉蹌,踣敗牆側,牆壞,顛糞窖中,力掙,乃得出,抱首遁。
晌午,見一四十許人鬚髮如蝟,持酒榼入門,問姓名,則王之兄也。
甘大駭,疑必負絕技為其弟報復者,聳身躍數十步外俟之。
其兄笑曰:「勿爾,予非角力者。
劣弟屢戒勿悛,今受創,始知天下尚有偉人,從此當不敢萌故智矣。
今特以鬥酒酬大德也。
」甘始釋然,與為禮。
明日,詣其家謝罪,王慚弗見。
周振國膂力過人 思州千總周振國膂力過人,能負五百斤之物。
脅有六骨。
嘗遇虎,張口欲噬,周以兩手力開其頤頷使不得合,乃令兵卒猛戳其臀孔而斃,背負以歸,且行且歌,略不喘息也。
戚某為力所苦 戚某,乾隆時人,河間農家子也。
幼尩弱,與羣兒戲,恆不勝,恨之,乃銳意習武。
河間故多劍客,得間,輒從之遊,及壯,遂以拳勇聞。
一日,戚遇遊方僧手鉢乞食,揚臂過之,觸鉢墜地,反罵僧無目犯行客,不知趨避,僧微笑不答。
怒擊之,僧不動,自仆數步外,於是知技未足。
詢知僧自少林來,乃走少林,學之數年,以為成矣。
他日,戚遊塞外,見有徒手格熊者,皆應手斷頭折脅,訝之,試與角,乃被提擲澗中。
歸復遊少林,問於師,師曰:「凡力,有人有天,吾
海子縱橫各四十裡,上馳馬如飛。
顧問陳安在,近臣對馬劣不能及,上乃命選天閑之駿使學士騎之。
學士馳及駕,上問曰:「若知馬良否?」學士曰:「馬脊勁而蹄銳,馳而若無動,良馬也。
」上笑頷之。
又問:「習騎乎?」曰:「少而習之,終不如八旗諸臣之嫻習也。
」上笑以為然。
每日合圍四五,奔逐必十餘裡,草深及馬腹,上不以為勞。
舉火讀奏章,命學士批答,一更乃已。
惠順王與喀使角觝 國初諸王披堅執銳,撫定遼瀋,禮烈親王諸子中,如克勤郡王、穎毅王,平定山左,各著勞績。
惟惠王以年幼未從軍,然天授神勇,眾罕與匹。
生有髭鬚數十莖,人鹹異之。
順治中,有喀爾喀使臣至,與近臣角觝,俱莫能攖。
王聞之,請於烈王,飾為護衞,入與使臣鬬,應手而仆。
世祖大悅,賞賚無算,時年甫弱冠也。
後嘗告人曰:「此間殊寂寞惱人,未若諸天樂。
」烈王方訝為不祥,未逾年,薨。
舒穆祿射中太和門 豫德親王下江南,王鐸、錢謙益等迎降,王未察其誠偽,命都統舒穆祿、譚泰往偵之。
舒至太和門,門扉為生鐵包裹,甚堅厚,舒射,洞之,明人驚為神。
嘉、道間,其箭猶存,每值翠華南幸,有司輒飾其楛羽以示威德。
阿裡瑪擲巴圖魯占 國初有驍將阿裡瑪,能自握其髮足懸於地,又能舉盛京實勝寺重踰千斤之石獅,戰功甚鉅。
入京後,所為多不法,世祖欲置於法,恐其難制。
有巴圖魯占者,勇亞於阿,命往擒之。
占至阿邸,故與語,猝握其指。
阿怒,以手拂占,擲於庭外數十武,曰:「汝何等人,敢與吾鬬?」占以上命告。
阿笑曰:「好男兒安惜死為?何用紿也!」因受縛,乘車赴市曹。
至宣武門,阿曰:「死則死耳。
餘滿洲人,終不使漢兒見之,誅於門內可也。
」以足絓城門甕洞間,車不能行,行刑者從其言。
阿延頸受戮,其頸如鐵,刀不能下,阿自命占以佩刀割其筋,始斃。
褚庫巴圖魯縫頸 褚庫巴圖魯,姓薩爾圖氏,少為禮親王牙將,勇冠一時。
攻宣化府城,首登其堞,頸為明兵所刃。
褚左手撫額,右手猶手刃數人,僵於城側,氣僅屬,城因以破。
醫雲其喉未斷,使婦女撫吸其氣,猶可生。
乃命妓如法治之,縫其頸,果復生。
順治中,從世祖幸南苑,彎弓逐獸,馬蹶,頸復斷,遂卒。
胡邇光用銅箸 無錫胡邇光,順治時秀才。
精武藝,善用銅箸,時號無敵,異人授也。
其銅箸有大有小,大者長二尺,粗一指許,臨大敵用之;小者長尺餘,細不盈指,平時應急用之,半藏於袖,半出指端。
一日遊市,見僧索錢某店,邇光謂僧貌非良,店遂無所予,僧齗齗,邇光不措意也。
後往武當禮佛,中途寓一庵,庵僧出款,貌似相識,意殷殷。
晚餐畢,忽聞礪刀聲,心動,視戶已鎖,始憶似某店丐錢僧也。
禮佛例不得攜械,倉卒無所得銅箸。
適見案間餐具未收,有飯箸二擱甑上,取藏於袖以待之。
僧啟門持刀入,叫罵曰:「爾猶憶某年事乎?」挺刀直砍。
邇光以飯箸抵之,少頃,中僧手腕,刀落墮地,僧反跪頓地乞命。
邇光曰:「從此釋怨,可乎?」僧叩首聽命,明晨厚款而別。
陸桴亭梅花鎗法 太倉陸桴亭深曉兵律,通武藝,其梅花鎗法為峨嵋山僧指授。
僧得兩弟子,一為某總制,一即陸。
相傳陸家居時,忽來一遠方人,執弟子禮入謁,請留授業,納之,時與講誦,其人亦能了了。
久之漸諗,乃以技勇炫,陸喜,遂以槍法授之。
數月辭去,不復至。
未幾,鄰境典鋪被盜,其主翁罪保守者曰:「若受千金之聘,而失禦以齎盜,是技之劣也。
贓盜無獲,奈何?」答曰:「餘生平恃以無敵者,一鐵桿耳,獨峨嵋僧梅花鎗能勝餘。
是法傳派在太倉陸某,詰之,盜有在矣。
」主翁以所言為證,請當道問陸。
牒至,州人力辨其誣,事乃寢。
然盜終未獲,保守者以主人不悅去。
陸亦頗疑請業之遠方人,適有所往,舟行晚泊,夜半,忽有人破篷挺鎗入,陸起,奪鎗倒刺之,其人負痛遁,燭之,不知所在。
或曰失事家仇陸,故使賊謀害。
或曰即請業之盜,效逢蒙之殺羿也。
煎海僧用鐵刀 江陰有煎海僧,初為名諸生,所用鐵刀重八十斤,力能舉之。
大兵圍江陰,率壯士五百人守城。
其婦亦能詩畫,至是,乃自殺,曰:「不貽君內顧憂也。
」典史閻應元命其率五百人突圍求救,往返數四,少三十人,獨提刀引之出。
城破,披剃居小島,五百人從之,煮鹽自給,因以煎海僧自號。
嘗擔鹽出賣,鹽重四百餘斤。
大吏遣使招撫不降,遂自殺,五百人皆從死。
三山和尚勇力絕人 和尚,銅仁人,姓吳,名以幻,明故將軍無錫何以培家將也。
勇力絕人,豪俠尚義,避讎襲僧服,順治初棲止無錫之三山,故人字之曰三山和尚。
三山在太湖中,為羣盜出沒地。
有盜夥刼其衣囊,和尚疾避下山,手挈盜舟上,覆豐草中,隱身舟下,匍匐伺之。
盜下,猝覓舟不得,心駭,欲捨舟遁,又無他途可通陸,惶遽甚。
和尚兩手掀舟起,奮呼曰:「舟在此。
」盜視舟倒覆草間,負矗立者赫然一和尚也。
大驚,叩首乞哀,曰:「師,神人也。
後弗敢犯矣。
」乃攜舟,從容置之湖,盜羅拜,謂和尚不可當也。
明總兵黃蜚屯軍湖中,曾分兵攻無錫南門,與大兵戰。
和尚適以事過其地,倉猝無所得兵器,乃入民居,得切麵刀及闆扉各一,左手持扉作盾,捍刀矢,右手舞刀大呼,突陣助蜚兵,橫截馬足,馬仆截人,所向披靡,大兵遂奔避入城。
僧普濤用手槍 王蘭臯,籍江寧。
少遊山左,值謝遷亂,避長山之醴泉寺,與王阮亭、西樵昆仲相友善。
時阮亭未弱冠,詩才清妙,蘭臯歎異之。
寺有異僧曰普濤,自黃山文殊院來,茹葷酒,性伉爽,蔑視大眾,於阮亭獨敬禮有加。
一日,普濤與蘭臯攜酒登長白峰縱飲,仰見羣雀翔飛,出手槍舉手彈數雀隕地。
蘭臯問何術,亦不答。
醉坐盤石,倚大樹,方仰天發嘯。
忽神色變易,抖袖向空,見白光起如匹練,遂騰身躍地,風泠然,觸人作噤,已不知所在。
蘭臯駭甚,亟返寺寢。
夜半,推扉入,手皮囊,滴血涔涔,懼而匿走。
普濤啞然曰:「子勿畏,我去救一方塗炭耳。
」指囊曰:「此中貯巨寇首級,子盍一觀。
」出懷中小匣,取黑丸一,投囊,囊洞然聲裂,洩水鬥餘,蹶然縮。
越日,果有人來山,言賊犯淄川,將肆屠殺,若有神兵鼓風而至,賊首皆斷,餘眾紛竄,又得官兵追殪,新城等處圍已解矣。
始信其有神術,密叩之。
答謂:「今值太平,身當隱,與君有緣,故爾周旋,幸勿語阮亭。
渠貴人,且為當世詩學正宗,不願使形諸歌詠,緻留後人口實也。
然子亦當貴,我有祕字留贈,不有急難勿輕啟。
」出紅紙裹,封甚緊,蘭臯受而藏之,尋別去。
其後蘭皐任兩浙鹽政,閩耿精忠開藩,檄取鹽課助軍,時浙中被兵,庫存不繼,遲未應命。
耿怒,劾逮來閩,將加不利。
正惶懼間,憶及僧所授秘字,夜露禱於空,發其封,乃黃紙符二,旁書焚嚥之。
乃焚一,吞其灰,頃覺體足輕舉,似有人提之空中,有風禦之行,直達耿寢室,抽壁上劍,飛舞帳前。
耿偕其妾裸跪牀下,戰噤惕息,蘭皐斮其鬚寸許,擲劍而去,仍飛行至寓,案上燈熒熒,疑為夢境。
翌日,耿傳帖令王旋任,即乞休,移家紹興。
褚復堂用四平槍 褚復堂,名士寶。
負膂力,好技擊。
及友畢昆陽武君卿,遂精槍法,橫槍旋轉,號曰四平槍。
明末曾官伏波營遊擊。
有獨骨張擎者,橫行市廛,眾請褚除之,褚曰:「必先觀其技而後可。
」眾乃設席宴張,並及褚。
張自誇其勇,酒酣,攘臂而起舞,褚徐以箸向其胸點之,曰:「坐。
」蓋褚善用氣,已運神功,中其要害矣,而張不知也,終席默坐。
翼日,張死於亭橋,徧體色青如靛也。
李賽兒弄九連環 磁州李甲,以同姓娼為妻,既入門,盡棄舊習,夫妻督耕為活。
頻年蝗旱,娼之父母相繼歿,其妹年二十新寡,曰賽兒,有絕世姿,擅跑馬踏繩之戲,尤善用九連環。
蓋以熟銅製環似釧,其數九,嘗擲一環於空際,約三四丈,復擲一環迎而拼之,其聲鏗然,兩環相套如連環式,連擲連拼,九環連絡,誠絕技也。
父母未亡時,蓄一僮,年十三,首雙角,善觔鬥撲跌,曰小三兒。
甲以妻父母歿,招賽與小三同居。
未幾,以年穀不登,與妻謀江湖賣藝,甲固擅拳棒,娼有搬壜翻桌諸術,可假此以避饑饉也。
娼慮賽無依,賽願與俱,謂以薄技佐之,可無慮也。
娼曰:「慮妹青年無偶耳。
」賽曰:「人盡夫也。
小三漸冠,當收為男妾,途中當意者商而擇之,何慮為?」甲大喜,檢點鎗棒戲具,並召徒黨數人,先赴鄭州會場。
賽至鄭州,鳴鑼擊鼓,作連環戲,觀者讚歎。
是夕,有旅鄭之湖州賈,招賽飲,明日,贈綾錦數端,衣服為之一新。
武生某復眷賽,以駿馬繡鞍為纏頭。
於是賽衣新衣,薄施脂粉,獻跑馬之技,以一足立鞍上,鞭馬急奔,蹁躚漫舞,略無喘息。
數夕,賽以所得貲約數百緡盡交甲,曰:「妹聞南人好奇尚新,且多紈袴子,揮金如土,此行或可緻富。
」甲曰:「善。
」即以所得為賽製衣衾,其他稱是,凡所經水陸輻輳之所,獲資無算。
旋由江淛入閩,至建寧一村,居民數千家,有貴人子某生,年二十許,喜拳勇,尚未娶。
甲至,或以告,生具酒食邀至後園空隙處演其藝。
甲與夥奏舞盤、使棒、接毬諸劇畢,娼始登場,紅襖青褲,烏綾束眉際及腰,持小花瓷缸通身環繞。
復疊桌五層,高齊木末,盤旋而上,仰臥其間,以兩小足承大甕,重數十斤,舞弄久之。
去其甕易小木梯,直竪足底,使小三兒束髮金冠,綠緞小襖,披四合雲肩,大紅繡褲,躡登雲履,直立梯上,翻穿梯空,忽大叫一聲,自空下墜,旁立大漢,徐以兩手擎小三兩掌,作竪蜻蜓狀。
飯罷,賽著桃花色小襖,大紅繡袴,弓鞵底繫金鈴,行步有聲,外罩綠大呢合衫以出,向生欠身萬福,生起身還以半禮。
賽卸合衫,以手拍左右腿數下,掣釧作連環戲,歌九連環小曲。
戲畢,賽謂生曰:「聞公子雅善拳法,能賜教否?」生諾。
於是生與賽略走數圍,曰:「同出少林,何分高下?」明日,生使人求婚於甲,願以萬金為聘,甲允之。
聖祖射獲諸獸 聖祖西巡,去臺懷數十裡,突有虎隱見叢薄間,親禦弧矢壹發殪之。
父老皆歡呼曰:「是為害久矣。
鑾輿遠臨,猛獸用殛,殆天之除民害也。
」因號為射虎川。
易州西南有北魏太武禦射三碑,自誇飛矢逾崖,刊石讚功,至於再三。
是役也聖祖禦駕過此,勒馬而射,連發三矢,直逾峯顛,居民遂呼其地曰三箭山。
聖祖嘗以三眼神槍刺虎,又力能挽強,每用十二把長箭,圍中射鹿,率貫腋洞胸。
聖祖晚年嘗於行間幄次諭近禦侍衞諸臣曰:「朕自幼至老,凡用鳥槍、弓矢獲虎一百三十五,熊二十,豹二十五,猞猁猻十,麋鹿十四,狼九十六,野豬一百三十二,哨獲之鹿凡數百,其餘射獲諸獸不勝記矣。
又於一日內射兔三百一十八。
」 許子遜髮辮上指 康熙時,王文簡公有詩弟子許子遜,由進士官福建知縣。
雖文士,絕擅拳勇。
嘗補武平令,縣境與粵東某縣毗連,兩縣民以爭山地械鬬,許馳赴填戢,粵民殊獷悍,羣起毆抶許,則敗,皆讋服,弗敢肆。
後以年老乞疾歸,息影裡閭,逾古稀矣。
一日,有山東老僧踵門請角藝,許延見,從容語之曰:「若與僕皆老矣,心雄髮短,胡競勝為?矧兩敗必有一傷,夙非怨讎,即亦何忍出此?何如各奏爾能,以優劣為勝負也。
」僧韙之。
於是會射,則皆中的;較力,則舉任相若,旁觀者末由稍稍軒輊。
許窺於微,知僧實有勝己處,乃與之約:「吾曹孰勝負,以翌日為期,視一事之能否為斷。
」則置酒召賓朋,席間,許忽默坐運氣,令髮辮上指,卓立若植竿然,其辮繩菿垂飄拂,若矛戟之繁飾也。
僧無辮,謝不敏,竟伏退。
此沛公所謂吾寧鬬智不能鬬力也。
呂尚義善槍 康熙初,有呂尚義者,大庾人,世居南源山下。
其地在大庾、崇義二縣間,土田肥美,然毗連廣東,層巒峻嶺,為盜淵藪。
山有錫鑛,羣盜囂聚開采,峒老錫竭,則四出剽刦,人莫敢居。
惟尚義結廬其下,數十年盜莫能害。
尚義與妻俱善鳥槍,百步可三發,無不中。
每盜至,夫婦雙槍並放,若連珠然,歲殺盜無算。
廣東萬猴山有盜魁藍姓者,率其黨數百人,白日持槍砲過大庾嶺,昌言往南源殺尚義。
時尚義妻已死,一女亦能用鳥槍,父女二人共殺盜百數十,餘盜皆走匿山谷。
南贛鎮總兵聞之,命兩守備以兵來,尚義曰:「官兵來,甚善。
盜在山谷,第隨我來,可盡擒也。
」兩守備以林深箐密頗憚之,不得已,從尚義往。
尚義鷹目,雖百步外,盜伏草莽中皆見之,發槍即中。
盜驚起,踰山走,官兵莫敢捕也,得所遺器械以歸。
於是大庾、崇義兩令爭欲署尚義為捕頭,悉謝之,曰:「農民不願充役也。
」縣令聞於大吏,大吏召尚義欲官之,尚義曰:「小人不願官也。
苟有事,不敢辭死。
南源有吾女在,可無憂矣。
此外如有山盜入兩縣境,請從官兵捕之,盜聞吾至,即走耳。
」大吏喜,厚賚而遣之。
然山盜自是役大創,終尚義之身,不敢復涉其境。
三賢閣道士善競走 禾郡青鎮三賢閣道院有「門外不泊江北船」之說,其事甚奇。
相傳康熙間之江北船來鎮者,皆泊三賢閣下,舟中人之黠者往往盜院中物,道士得其故,逐之。
江北人怒,糾眾與道士角。
道士精拳勇,善競走,一騰躍間,數十人俱顛撲,眾無如何,乃解維去。
越一載,道士方倚扉閒眺,忽見水次來一小舟,已近岸,道士叱之。
艙中突出一少婦,年二十餘,貌中姿,雙趺纖瘦,手指道士慢罵。
道士怒甚,勢將用武,婦忽躍起,以雙足擬道士肩,道士接而擲之艦首。
婦既踣,默不一語,掉舟竟去。
二年後,閣下又有一舟來泊,道士知為江北船也,又叱之。
中一女郎出,年可十五六,貌美麗,身材嬝娜,弱不勝衣,其雙鉤較前婦益瘦削,見道士亦躍登其肩。
道士念此易與耳,思更擲之。
手甫舉,覺來勢猛捷,一瞥眼間,足趾已及肩窩。
道士知受傷重,即逃歸,女亦不追,一躍登舟,揚帆自去。
道士令徒輩解衣視之,見足趾所著處傷痕暈黑如墨,旋死。
自是以後,奉官命禁止江北船泊三賢閣,著為例。
劉千斤行及奔馬 寧國劉千斤多力,能運四十斤鐵錐,故名。
貌魁梧,行及奔馬,日可五百裡。
嘗仰天而歎,裡有寧某過之,曰:「孺子何歎?」曰:「吾負奇技於天下,而食不飽,故歎耳。
」寧曰:「孰使若負奇技者。
然志在一飽是不難,亦聞有劉將軍乎?」千斤曰:「聞之。
」寧曰:「此吾故人,好奇士,其幕有十友,皆天下之至勇。
近亡其一,孺子可往也。
」千斤遂以寧之介紹書見劉。
劉閱其技,謂可作第十人。
千斤自以天下之豪無出其右,今乃作第十人,頗怏怏。
劉治宴定坐次,千斤居末,視第一坐為一白晳少年,柔弱如處女,陰念曰:「此書生不能勝匹雛者,叱之可倒,烏足以言至勇?」意愈不平。
值烽火起,劉厲兵以待將戰,軍門戒嚴,無敢動。
少年乘小駒出千斤前,語曰:「將軍戰,當以子為前驅。
君姑待,視電光所指,乃摧拉之。
」千斤訝其言。
兵接,少年突圍,果見電光長丈餘,繞敵軍,噪而進,潰其師。
千斤十盪十決皆如意,斬首以百數,獻馘至劉前。
劉坐帳上,方與少年弈,大駭,方知為非常人。
飽食年餘,忽軍中傳少年遁去,遺一書,中無所雲,書項羽垓下歌,將軍惡之。
數日軍覆,將軍歿於陣,千斤倖以身免,以為天下無復有用之者,歸鄉裡為老農。
康熙間,人尚見之,年八十餘。
退讓不類武夫,間談及往事,輒欷歔流涕,謂人曰:「天下清平,諸君無尚勇也。
」 秦光甫手出大車 沈邱秦光甫,偉丈夫也,有僑狄之長,其足尺有四寸。
嘗入市,遇有駕三牛之大車陷泥淖中不能出,禦者知其擔稭之可四十捆,而絕有力也,哀之,則脫三牛於軛,徒手出其車。
康熙乙卯,安親王伐吳三桂,求武士,或薦之,遂為稗將。
以軀幹肥碩,驢馬之健者不能勝載,刀矛入其手輕僄不能用,王乃為鑄三十斤之鐵鎗,並以駝為其坐騎焉。
僧定因用鐵鈀 康熙庚辛間,泉州有僧定因者,膂力絕人,精拳棍,弟子數百人。
每遠行,輒煮米數鬥盡食之,途中可數日不食。
時漳州有虎,食人畜無算,太守必欲殪之,集兵丁持械往,虎負嵎眈眈,無敢近者。
定因適以事至,眾望見之,噪曰:「事濟矣。
」羣走告之。
定因曰:「殺虎,易耳。
顧須鐵鈀五十斤者乃足制之。
」遍擇無當意者,一纔十五六斤,曰:「此稍可用,然恐鈀折,不能制其死,須命弟子持槍同行。
」未至十步外,虎怒,騰起數丈,直撲定因者三。
定因待虎撲落未起時,急以鈀擊虎首,虎哮吼,鈀折,弟子直以鎗刺之,自喉達尻,虎立斃。
官重賞之,曰:「吾為民除害耳,非求賞也。
」不受而去。
時鄭成功方據臺灣,定因弟子精拳勇者多渡海從之。
或勸定因往,定因曰:「老僧閒散久矣,此諸少年事也。
且吾在此,為之訓練勇士,所得顧不多耶?」 宋牧仲精騎射 宋牧仲尚書犖精騎射,百步穿皷子,百發百中。
十歲隨其父文康公於喜峯口,飛騎逐黑白兔,至塞外,得兔而返。
判黃州時,率健卒出獵,一日射三虎,後連殺十餘虎,黃州遂無虎患。
姚啟聖全家武勇 會稽姚尚書啟聖,生而倜儻,以豪聞。
甫冠,以諸生遊通州,得權知州事,杖土豪,殺之。
尋棄官去。
遊蕭山,遇二健兒掠二女子行,有老父隨之哭,持牽洶洶。
姚怒,奪佩刀殺二健兒,縱女去。
乃亡命,隸漢軍。
康熙辛酉,平臺一役功獨多。
夫人何氏亦絕有力,舉石臼如無物,姚奇之,娶焉。
長子儀,雄偉與尚書埒。
嘗驅駟馬駕奔車,自後掣之,馬為之卻。
挽強弓百步外,可洞四劄。
人望見前鋒,曰:「此姚公子旗也。
」以功授知縣,擢部郎,出知開封府。
聖祖諭以京堂用,自請効力從戎,改總兵,終雲南鶴慶總兵官。
國朝文臣自請改武自此始。
沈學仙以摺扇卻盜 康、雍間,有沈學仙者,生平慕項學仙之為人,以學仙自號,兩人居相比,膂力又相亞。
而沈獨文弱如書生,有犯之者,輒趨避恐後,故人莫知其技。
一夕,舟泊洞庭,時際秋仲,月色水光,交相映射。
上流忽來二巨艦,人語嘈雜,門窗深閉,離二丈許,亦繫纜。
沈見之,戒舟子曰:「此盜艦也,毋酣睡,試觀其變。
」三更,盜果麕至,沈起,以摺疊扇揮之,且曰:「行篋無長物,毋徒勞,不堪持贈也。
」言未畢,盜盡仆,沈一一叱之去。
盜或不能起,則擲之岸上。
旋脫衣而臥,迨天明,盜艦已不知所往。
馬和尚屈鐵擔 年羹堯幕中有江寧嚴星標、常熟徐芝仙二叟,雍正癸卯,從年征青海,旋以年驕抗,恐為所累,辭歸,年厚贈金送還。
宿蒲州,有兩騎客來,狀虓猛,心悸之。
又逢二僧,皆獧黠少年,二叟益懼,不敢按站行,十餘裡即宿。
僧來,揚其目而視之曰:「我疑若,書生也,乃亦盜耶?橐內赤金二千從何來?」嚴、徐駭曰:「財必為盜而後得耶?朋友贈,何妨?」僧曰:「若然,二君必年大將軍客也。
」曰:「然。
」曰:「幾殺好人。
」起,挾女尼走東廂。
抵暮,兩騎客亦來,解鞍宿西舍。
入夜,嚴、徐閉門臥,僧獨步簷外,嘖嘖曰:「好馬,好馬。
」亡何,兩騎客去,僧闖然叩門。
嚴窘,挺身出曰:「事至此,尚何言?行李頭顱,都可將去。
」僧笑曰:「我不殺汝,先去之兩騎客,乃殺汝者也。
」詰其故,曰:「凡綠林豪測客囊,皆視馬蹄塵。
兩盜,雛耳,雖相伺而眼眯,誤赤金為錢鏹,故不值一下手。
然非我在此,二君殆矣。
」問僧何來,曰:「餘亦從年大將軍處來也。
今將赴中州,行經此,苦無馬,逢兩盜騎善,故奪之。
」因拉嚴、徐出,視廄,則已將盜所肩鐵擔屈而圓之,束二馬首於內矣。
言畢,挾女尼牽馬拱手作別曰:「二君有戒心,可南去,毋憂也。
」越三十餘年,嚴之孫用晦過河南登封縣,遇少林僧,論拳法,曰:「雍正中有異僧來,傳技尤精。
後總督田文鏡嚴禁,僧轉授永泰寺環師,及環師之亡,其徒曰惠來者能傳其術。
」用晦心知其大父所遇之僧即馬和尚,環師者即僧所暱之金環妓也。
段七與顛和尚混戰 雍正時,石門有段七者,以拳勇聞。
妹名珠,從之學,年十六七時藝更過於七,顧韶麗秀媚,見者不知其能武也。
七常以事往豫,日暮投僧寺止宿,一僧出迎曰:「師他出,不留客也。
」七曰:「一宵何妨?段七非盜賊,何拒之甚也?」僧曰:「爾段七與?師恆言段七武勇,爾即是耶?爾既為段七,今晚宿此,當與我輩一角。
」七曰:「諾。
」夜共僧飯。
僧三十餘,七問貴師何名,僧曰:「顛和尚。
」七夙聞顛名,思其技出己上,其徒必不弱,三十餘人,恐非一己所能勝,忽生一計,語僧曰:「混戰,可乎?」僧曰:「何謂混戰?」七曰:「混戰者,地鋪石灰,猝滅火,暗中互相撲鬬,或撕碎衣服,或顛仆在地,口號一聲,彼此即罷手,然後驗衣服之破碎、石灰之有無以為勝負。
」眾應曰:「甚妙。
」飯後,引至一殿,眾鋪石灰如法。
時值月晦,且陰雨,火滅後黑暗不見手掌,半晌鬬息,三十餘僧無不身沾石灰,衣服破碎,七則點灰不染,寸絲未裂。
明日,七去,顛回,僧言七之勇,並述昨日鬬狀。
顛入殿視之,笑曰:「爾輩受其愚矣。
試看梁上之塵,何以有手指印也?」蓋七乘火滅,即躍上屋梁,俟鬬息始下。
眾仰視,果然。
顛曰:「此辱不可不報也。
」間二年,顛訪七於石門,七適不在家,妹在樓上應之。
顛和尚曰:「往年爾兄訪我,適他出,爾兄與我徒滅燭混戰。
今日我訪爾兄,爾兄亦他出,夜間亦滅燭與爾混戰,豈不勝與乃兄鬬耶?」珠知謔己,大怒,自樓躍下,以鞋尖蹴顛之兩太陽穴,洞入寸餘,目珠突出而死。
僧大嵒膂力過人 雍正間,蜀僧大嵒膂力過人,年四十,黥其身,自頂至腹為一串肉菩提子。
自置鐵香爐一,燭臺二,重百數十斤,一肩擔之。
遇裡閈不平事,輒挺身解圍,四方勇士投贈金帛無算。
大將軍嶽鍾琪深賞之,大嵒欲往江南,將軍給劄十通,所過舟車行贐迎送不絕。
大嵒不識字,而供奉倉頡聖像,及去蜀,迎像於舟,鐵香爐、燭臺亦載之行。
居天台山十年,移揚州天寧寺,愛天心墩繹經臺,遂即其址為倉聖殿。
其旁有吳園,荒亭花樹,整而新之,復華嚴堂,建山門於姜家墩路西,門內層折石級上,二山門額曰「樂善菴」。
然自來是菴漸富,技勇亦疏。
裡有武生三人,一曰魏五,善騎射,通馬語,狼山總兵閱兵過揚州營,時營馬齊鳴,魏謂人曰:「三月後總戎當死。
」已而果然。
一曰張飲源,善雙刀。
一曰薛三,能挽五十石弓。
人稱之為魏馬、張刀、薛硬弓。
時與大嵒談藝,常不及,而受其睚眦,由是怨之,逡巡二十年。
一日,薛至菴,擎鐵鑪擲之,大嵒接以手,薛嘔血死。
數日後張來,又與之鬬,亦不能勝。
魏五曰:「是非陰謀不能得也。
」大嵒多癬疥,日必入浴池浴,魏俟其入,乘不備,踣而毆之。
大嵒膝斷,勇漸退,後死於菴。
秋紅使鐵丸 雍正間,浙江學使蔡仕舢尚氣節,總督李衞雅敬之,遇事必與商搉。
時總河朱藻與李聲氣相持,各不肯下,李欲伺隙中傷之。
會蔡任滿歸京,贈李一婢曰秋紅,能捷走,如猿猱,為李探訪陰事。
嘗勸李和輯上下,勿近名,李不聽,果敗。
秋紅後為山左豪家侍妾。
主知有異術,令押銀馱至江南,路有犯者,即中標槍斃。
手常使鐵丸拋擊如飛。
人見其密藏一畫軸,有紅眼獸白毛葺葺然。
或雲白猿公,劍術之祖也,所祀毋乃是歟? 智海擲銅錢 環秀菴在無錫北關之蓉湖尖,司香火者為僧智海,即年羹堯部下之材官也。
材官非勇者不得與,而智海實為其曹偶長。
及年敗,散之四方,往往走江湖,為商旅護行,作鏢客。
惟智海為僧,不與俱,以自別於儕輩。
而儕輩護貲貨行,不殊水陸,舟若車,輒插幟以旌,既知智海為僧是菴,載舟出其地,無敢不下幟以示敬者。
一日,日將夕,有鏢者舟過此,其人非智海徒,不知下幟,智海登小樓見之,取銅錢一擲舟中燈,中之,熄其火。
鏢者大驚,止舟登岸謝,智海笑曰:「老僧與子戲耳。
」鏢者則言曰:「師戲,小子心膽墮矣。
」智海慰遣之去。
智海既應無錫鄒翁招居環秀菴,鄒氏子姓乃多請受業為弟子。
初,鄒氏子姓居蓉湖尖者世業售窰器,百廛鱗次,望衡接宇,皆窰器店也,故土稱其地曰缸尖。
尖濱運河,每歲運漕艘出其地者以千計,爭購窰器販他方,歲贏利不下萬金,鄒氏業此緻富者不可以計算。
惟漕卒性蠻橫,往往有意滋事,鄒氏子姓得智海傳者既多,輒亦有以制之。
嘗有漕卒登岸購貨,雙手擎五石缸置計櫃,缸巨,重數百斤,微得五六壯夫者不得舉,而卒取攜如桉盂然。
詢夥曰:「此缸值幾何?」夥應曰幾何。
卒怒曰:「此缸有疵,價乃昂如許,予不欲購矣。
」憤,捨缸計櫃去,聲隆然,壓櫃幾碎。
內一人出,擎缸如卒,呼曰:「客來客來,疵在何所?客示予。
」卒猝無以應。
其人乃曰:「客不能言疵所在,又惡值昂,予亦不售客矣。
」擎缸躍櫃出,仍置原處,卒懾不敢肆。
其人率智海弟子也。
楚二技精力大 無錫環秀菴僧人智海之徒黨甚眾,而尤以楚二為最著。
楚技精而力大,其家在無錫北鄉之前洲。
嘗偕友入城,適邑城隍廟演劇,其友欲往觀,恐眾擁擠,不入。
楚曰:「無害,吾翼子往。
」至,則推其友在前,張兩臂居後為衞,觀者雜進擠楚,屹不動。
終劇人散,友視楚足踐所履磚,陷入地深沒脛矣。
楚叢髯沒頤,故人亦謂之楚二鬍子。
後傳弟子顧二嬤嬤,再傳而為鄒蕙塘。
蕙塘,或謂即年羹堯女所出也。
甘鳳池拳勇 雍、乾時,武勇之士最著者為江寧甘鳳池。
鳳池具絕大神力,於拳法,通內外二家祕奧,以故莫與敵。
偶出行,見二牛鬬於路,勢洶洶,不可近,乃以手徐推之,兩牛皆陷入田中數尺,展轉不能出。
牛主固求鳳池為之出,鳳池復提出之。
夏日被酒,行至嶺上,倦憩於山石。
忽腥風驟起,林木怒號,有白額虎自林間躍出,直撲鳳池。
鳳池舉臂迎擊,僅一拳,虎已涔涔血出而就斃。
汴有無賴子,多勇力,見富家圉人牽馬出,曰:「此馬甚高大,暫借吾乘之。
」圉人曰:「此馬善踢人,勿輕近。
」無賴曰:「如吾者,乃畏馬踢耶?」直牽之,果被馬踢而傷股。
亟起,告其師胡某,胡至富家,索醫金。
富人曰:「彼自乘吾馬,馬自怒踢之。
」胡曰:「然則罪在馬,不給醫金,當踢汝之馬。
」富人見其強悍,知不可理喻,曰:「此任汝。
」胡踢馬股,馬果亦受傷,遂揚揚自得。
適報鳳池至,富人喜,亟延入,因謂胡曰:「汝踢馬股,不為勇,能踢甘老爺腎囊,吾始服汝矣。
」具以前事語鳳池,鳳池曰:「吾與彼無仇,何必然?」胡亦曰:「吾與彼無仇,何必然!」富人激之曰:「甘老爺如許汝,汝敢踢之乎?」胡雖聞鳳池名,遂曰:「彼見允,吾焉有不敢?」富人固請,鳳池笑允之。
於是奮衣當階立,胡果怒踢,鳳池毫不覺,而胡仰跌於地,大呼痛不止,須臾,股腫如鬥矣。
鳳池曰:「此乃汝自願,不得怨吾。
但汝受傷已深,吾出藥與汝服,靜養兩月當愈。
」由是胡某師弟不敢為橫暴,而鳳池之名益著。
鳳池嘗寓太倉張氏,時梅花盛開,眾酌酒讌賞,求獻技,則曰:「諸君皆文士,奚用武為?無已,作落梅之戲何如?」使人暗誌花朵,索棉花一團,摘少許,圓如鈕大,立百步外擲之,梅朵朵墜,無稍差。
鳳池嘗遊濟寧,有李公子者,其地之豪族,且高手也。
知其至,盛筵招飲,初見相揖,鳳池方折腰,李揖之還,於其低首時,以一足由其頭上閃過。
鳳池若不覺者,周旋而退,李方笑其徒負虛名,而自詡也。
鳳池旋遣人送一紙裹至,啟之,見寸許大青白綢二小塊,再四思索,忽悟己所衣夾裩亦此二色,急視之,襠穿一洞。
蓋李舉足時,鳳池已手撮其襠矣。
李遂款留之,請受業焉。
鳳池徧遊全國,未遇其敵,或曰尚係第七手也,第一手為日食人腦三枚之僧也。
僧運大鐵杖 雍、乾間,與甘鳳池同時善技擊者九人,第一手為僧,第十手為白太官。
太官藝不及人,而能騰踔空中。
九人者,以僧淫兇已極,鄉裡備受荼毒,思除其害,約日共往。
僧即日食人腦三枚者也,亦不懼,持大鐵杖重三四百斤,運動如飛。
眾悉力接戰,鬬方酣,不防太官自空中飛下,直劈其首,自頂至項,析為半,猶苦鬬半時也。
白太官誤死其兒 白太官騰踔空中,一躍可數十丈,然性刻,忌勝己。
出門數載歸,將及家,途見一稚兒年不盈十歲,堅握小拳,猛擊道旁人家石獅,火星爆射者數尺。
太官心駭之,曰:「此兒幼小如此,長大不可制矣。
」遂與之角。
小兒不勝,創且死,大號曰:「吾父白太官何不歸,兒被人毆死矣。
」太官大驚,然創重,無能救,泣負其屍而歸。
其婦怒詬曰:「虎豹不食子,若乃過於虎耶?」 金飛以劍斫豆 雍、乾間,蜀有劍客金飛,學於甘隴,得不傳之祕。
既歸蜀,開門授徒,至者千人,惟授鍊目鍊臂之法,日一審視,課其勤惰而已。
三年,徒皆怨,紛紛且散,留者僅數十人,亦疑師之無技也,請試以示。
飛令各握豆盈把,塗以朱墨,擲之,飛斫以劍,豆盡而身無痕,乃命拾豆視之,豆皆著劍痕,於是始服其術之工也。
爭請益,飛曰:「此豈可躐進者?汝曹腕力未靈,目光未聚,雖教汝,不能為也。
」眾力請,乃授以蛺蝶雙飛勢。
眾試之,疾,則人劍相糾而傷;徐,則人劍相妨而滯,知不可猝就也,乃去。
飛歎曰:「千古奇術,豈絕於斯耶?吾得之,豈可輕棄。
」乃衍劍術為八母、九勢、七十二步、三百五十手,精思三月乃成書,藏之小閣。
飛之鄰有秀才鄭樹者,亦稍學武,慕飛術,納交焉,乃請學劍,飛仍以教諸弟子者教之。
樹受教不懈,三年終不變,飛乃以劍術授之。
月餘,飛自郊外來,遙見城關有鬬者,勇捷特甚,馬上矚之,樹也。
策騎自他道返,由是疏樹。
樹偵知其故,度飛必不更授,亦不復至。
數日後,飛他出,樹復來,不遇而去。
是日飛歸,檢閣上書,亡矣,怒,往招樹,樹不知所往。
蓋已挈飛書匿山中讀之矣,年餘盡究其技,遂去之京、津。
京,津旱道多伏莽,樹挾枝遊其間,要挾婪索,無所不至,有不順者,劍戕之乃已.群盜皆惡之,欲害樹,而樹蹻捷甚,往來如風,倉猝不可近.嘗宿妓家,伏盜自下出,砍以刀,不中,中妓,妓殪而樹已破屋騰去.明日,三盜方飲肆中,忽有刀自窗入,斷一人頭,則即前宵牀下人也. 居京、津十數年而南歸,過濟南,見一婦人年近四十,攜幼女甫十三四,操南音。
女立廣場中,把劍舞,作種種形式。
婦號於眾曰:「妾不幸,夫死,隻身無所依,不得已,攜幼女走天涯,將以此技為吾女求雀屏之選。
諸君能垂青者,幸當場一試好男兒身手,何如?」樹視女美,而繞場觀者多人,皆莫敢前,乃橫劍入。
往還數合,婦忽呼曰:「止,君技不凡,奈何不通姓名耶?」樹以告。
婦曰:「鄭君耶,若爾,此地非角技所,東城後有隙地,明日盍往一較。
」樹見其技非勁敵,且疑有意,即應曰:「諾。
」明日,結束即往,女已先在,一縱劍,乃非昨比。
樹悉技禦之,差得相當,良久,氣急汗如雨。
女迫益緊,方著力,忽人叢中一叟呼曰:「妙哉劍乎!」叟者,金飛也。
樹一聞其聲,略錯愕,女劍下,右腕解矣。
旋見武士數十,各操刀奔而前,爭呼曰:「報仇報仇。
」樹知不得免。
叟前,向眾拱揖曰:「承諸君命,已折之矣,幸恕之。
」樹見叟愧甚,叟更為傅以藥,創愈,竟不死。
尋始知樹去後,飛納妾生女,羣盜既久怨樹,訪得飛,招以制之。
妾若女,亦皆具絕技也。
樹所盜書,飛復搜以去。
達某足踢拳打 六合達某,雍、乾時人,以拳勇與甘鳳池齊名。
會邑中來一拳師鬻藝於市,場中竪旗一,大書曰:「足踢黃河兩岸,拳打南北二京。
」達思敗之,而慮不勝,乃密計以綾為襪而著靴,靴亦以綾為之。
既往,求較藝,其人拳法精甚,竟不得間。
移時,達騰一足去,其人接之以手,達亟收足,則綾襪著於綾靴,足滑出,僅空靴在其人手中。
還足一踢,而其人死矣,由是名益噪。
達嘗乘馬出山東道,遇一小兒輦少婦行其前,少婦叱兒曰:「達爺來矣,胡不趣讓?」兒隨手以車端起,移避路旁,達大驚異。
比暮,宿茅店,其主人出,即晝中所遇少婦也,各默會不言。
翌晨,達取錢償店值,數錢桌上,以手按覆,錢皆嵌入桌中。
少婦前,以手掌拍案,錢皆迸出,徐取而一一數入竹筒,則皆立釘於筒底矣,達大服而去。
達在山東為捕十餘年,後以盲歸裡。
嘗自雲奉命至某寨捕盜,寨之前峭壁雙峙,僅一谷可通,谷中守猘犬百頭,入者無幸。
乃縱連環步,以掌擊殺九十餘頭,餘始散去。
復前進,見石級百數十矗其前,最高處有人相招,達聳身上,則寨中人已設筵相待矣。
席次進肴,皆以匕首,即受之以口,而斷其刃。
更進糕,糕裹鐵釘無數,則啣糕而噴之壁,釘皆著壁上。
主席乃首肯,命廚下火夫隨去覆命。
達無奈,從之。
自後門出,後門以石為之,重可千觔,所謂火夫者,以雙手取移,達乃得過。
既覆命,遂自將兩目揉盲,不敢再執此役矣。
顧威名猶震於鄉裡。
一日,偕其幼姪至城外茶肆品茗,聞道上有鈴鐸聲,命其姪出視,曰:「若但向驅騾人乞其鞭,可耳,他勿受也。
」姪如言,驅騾人怒曰:「若何人?」曰:「吾達某姪也。
」驚曰:「達某猶在乎?吾固願見。
」姪乃導見達,談移時,語多不能解。
別時,解背上草履一贈達。
既去,解視之,則草履中瑟瑟者皆金葉,驅騾人蓋大盜也。
高宗習射 乾隆初,高宗每月朝孝聖後於暢春園者九,因於討源書室聽政。
己巳秋,上習射苑門側,發二十矢,中者十九,侍班諸臣無不悅服。
齊召南曾紀以詩,上賜和其韻,即命鐫諸壁上,以示武焉。
漢文臣射鹿 每歲射布靶時,漢文臣有能射者亦許與及,特賜花翎以旌之。
趙謙士侍郎每歲貫侯,屢為文員冠,高宗甚嘉之。
戴文端公衢亨任修撰時,隨從木蘭,射鹿以獻,高宗大悅,曾賦天章以紀焉。
惟江畹香中丞蘭甫彎弓,其鞢忽壞,弓矢盡落於地,上大笑,時謂之江三丟。
虎槍處將校遞頭槍 選各營將校精銳者習虎槍,此定例也。
上巡狩日任導引,大獵時,其部長率有技勇者十人,入深林密箐中覓虎蹤跡,列槍以伺。
虎躍至猛,先以槍刺其胸,仆之,謂之遞頭槍,然後羣搶攢刺。
其中頭槍者賞賚優渥。
高宗朝,凡殺虎為虎嚙斃及被創者,照軍營殉難受傷例賜卹。
善撲營兵角觝 選八旗精練勇士為角觝之戲,名善撲營。
凡大燕享,皆呈其伎。
或與藩部之角觝者較優劣,勝者賜茶繒以旌之。
高宗最喜其伎。
著名者為大五格海秀,其名皆上所呼。
有自士卒拔至專閫者,以其勇鷙有素也。
和珅當軸,令巡捕營將士亦選是伎,及文遠臯金吾寧蒞任,奏罷之。
河卒角觝 河督顧琮所部河上兵卒,皆文弱少年,教以兵法技藝。
嘗與李敏達公衞遇,李素以知兵自負,其親隨率關西壯偉之士,笑謂顧曰:「若此,何以禦敵?」顧笑曰:「狄武襄以少俊為西夏所輕,故製滲金面具,接戰輒多奇捷,安用外貌偉哉?」命與角觝,李兵應聲而倒,李慙而謝之。
汪瑚曳三十餘人從水中行 宜都汪瑚,幼時賣菜為業,晨興,輒荷擔寄蕭寺,疾走還家,而後鬻菜於市。
寺僧訊之,為市餅餌啖母也。
僧曰:「孝哉!孺子可教。
」於是教以技擊、丁甲、壬遁諸祕術。
及術成,嘗乘舟渡河,笠為風落水,汪踏水而取之。
有舅氏宦成而歸,富甲鄉裡,汪往省,見急裝客徘徊門外,汪曰:「此非孔道,客殆為舅來耶?」舅恐,問計,汪難之。
舅曰:「甥能識客,必能禦客,毋辭。
」汪不得已,應之,曰:「此特偵者耳,後當大至。
可備白金千,盛筵二,至時,烹茗待之。
」後三夕,閉從者於室,舅從隙瞷汪。
時夜將半,汪獨在中庭,忽一人自空而下,汪呼茗,茗自牖出,已而纍纍者十餘人相繼下,汪連呼茗,舉箑向牖,茗置於箑,累十餘椀不墜,因徧餉客。
汪曰:「公等來,僕已喻指。
顧主人非他,僕舅也,僕非他,某師弟子也。
雖然,主人已治具餉客,且奉千金為壽。
」眾唯唯,飲食既,取金去。
蓋素讋服某寺僧,而隱知有汪者也。
由是舅大寵異之,為納粟作令,數歲,解組歸,遂閉門謝客。
乾隆初,汪年踰六十矣。
川督某眷屬道出宜都,被盜喪重貲,污其婦女,督聞之,大怒,檄縣令剋期捕盜,否則罪。
令惶懼,計無所出,或謂汪可辦盜,乃急踵門求汪。
汪始託辭他出,既而察令為廉吏,卒許之,語令曰:「此去入蜀境,巫山中羣盜在焉。
請具大舶在彼俟我。
」汪乃乘小舟晝夜達,則巍峯峻嶺中,羣盜結砦自衞。
汪上及半阪,遇邏者,大呼曰:「速告爾酋,汪瑚來也。
」盜魁聞之,跪迓於砦口,請曰:「茲事重大,願公終貸此三十餘人。
」汪曰:「攫不義金,本不足問,淫惡者不可宥也。
」羣盜意汪隻身來,可攢斃之,方動念,手足已如縶,乃皆大驚異失色。
魁曰:「止。
」汪徐徐出袖中緶,悉綰之而去。
還至水次,汪先登小舟,繫三十餘人於舟尾,曳之。
從水中行,過大舶,始加桎梏,遂按治如律。
金陵樵者能神行 靜安舒四,長好拳勇,閱數師矣,顧自謂不善,去之金陵,登甘鳳池之門而學焉,居數年,略盡其技。
一日,甘率諸徒遊於市,舒與焉。
樵者負薪過,誤裂徒某衣,樵惶恐謝過,甘怒,摑其面。
樵慍曰:「誤而謝焉,亦足矣,何遽摑我?」甘以己平素摑人無不仆者,樵乃不仆,且抗言,愈怒,遂拳之。
手未及樵,反仆,其徒皆駭,相顧莫敢近。
樵責讓數言,徐徐負薪去。
舒異而潛尾之,出城數裡,有荒村,茅屋一區,樵者入焉。
舒拜於門外,乞為弟子。
樵反顧,訝曰:「子何為者?」舒曰:「公適所仆者,吾師也。
知公神勇,故舍而從公,請為弟子。
」樵辭以無能,徑入不出。
舒徘徊門外,詢其隣,隣曰:「是不久徙此,莫知姓名。
有母焉,老矣。
日給於樵,甚孝也。
」舒遂歸,旦日復往,伺樵既出,登堂拜其母,出百金為壽。
母大詫,不肯納,舒具陳己意,欲母語樵,使卒為弟子。
母許之。
樵歸,得母命,且感其誠意,謂舒曰:「苟有薄長,敢不以相授?然請兄我,毋師我。
」舒從之。
樵引至屋後,有石坡甚峻,軌轍如繩,下有鎧,重三四百斤,使舒掇之,僅能舉。
樵以足蹴鎧轆而上,及於坡頂,復轆於下,又蹴之,如是者十數,無困色,曰:「筋力久弛,聊以當運甓耳。
」飲舒以藥,使日習之,久而能焉。
遂教以練形攝氣之法,周身如鐵,巨梃撲之,皆反躍。
以腹貼牆壁及梁柱,能行而不墜。
積數年,乃辭歸,賣漿豫章城,遇人謙謹,若無能者。
或言舒若無敵矣,聞者多不信,羣不逞詣之,請與角。
舒謝曰:「諸公皆壯士,予何能?」請不已,乃曰:「雖嘗學之,然甚劣,竊欲博觀諸公技勇,使習而進焉,幸甚。
」眾許之,相與之野外,各呈其能。
舒觀而哂曰:「甚善。
」眾欲試舒,舒曰:「若欲試我者,則毆我。
」一少年應聲毆之,甫引拳,忽反撲,少年羞怒,出鐵杵悉力擊之,舒挾持其杵,作色曰:「大惡作劇,是欲死我乎?」乃弛衣裸而立,曰:「來,來。
共攻我,我不畏。
」於是手足器械交至如雨,舒屹然受之,眾紛紛顛躓,黠者乘虛力擊其外腎,如擊石焉,眾始懼,羅拜,請長其曹,乞勿揚於人,以敗其譽。
舒笑曰:「吾以自娛耳,豈欲與諸君競短長哉?幸毋慮此。
」眾益服其量,由是舒名噪一時。
嘗曰:「吾能氣行耳。
樵乃能神行,不可及也。
」樵蓋秦人,嘗為盜,已乃改行,變姓名,遁居金陵,奉其母終身。
飛蝴蝶善走 飛蝴蝶,乾隆時大盜也。
善走,往來飄倏,人莫測其蹤跡,故以飛蝴蝶名之,當時江湖大盜無出其右者。
王老虎,捕役也,力能舉數千斤,精武藝,以善舞鐵鞭聞,飛懾之。
時大內失玉環,牒捕甚急,偵者知為飛所竊,然莫敢誰何,官吏令王追之。
飛知事急,逃至瓊州島,傭於僧寺為夥夫,人不知其為飛也。
有石生,讀書其中,偶散步郊外,見其以巨擔擔水,遠望之,擔齊於耳,非以肩承之者,至近,則仍著於肩,心惑之。
初以為目眩也,於是日往偵之,皆如是,知非目眩也。
一日,先伏井旁伺之,見其來,伏手向井一捺,復桶傾之,水隨手出,注滿桶中,然後置肩上,即懸與耳齊。
潛蹤之,至寺門,則又著於肩。
生知為異人,次日,乃具酒食邀之。
食有間,徐謂之曰:「子何技之神耶?汲水不以繩,擔水不以肩,子盍以教我乎?」飛遽失色,曰:「子偵知之乎?」生曰:「然,非一日矣。
」曰:「實告君,我飛蝴蝶也。
君請無洩,否則死無地矣。
」生力矢不洩,且堅請受教。
飛曰:「吾老矣,不能授汝,且捕者將至,欲轉至他處。
子,富貴中人也,學之何為?」生力請不已,曰:「無已,吾之技盡傳吾女,子願壻我,當以女妻汝,可授汝以技也。
」生諾之。
於是出一卷書授生,曰:「讀此,則吾畢生之技胥於是可得。
」生安之,日讀其書,暇則請益於飛。
又月餘矣,一日,忽謂生曰:「王老虎不日將至此。
」生詰之曰:「何以知之?」曰:「吾昨晚於廣州市上見之,吾欲行矣,尚當與老虎一試也,子可為我備大錢數十枚。
」生從之。
飛乃以錢橫疊之,成二串。
又三日,謂生曰:「今晚王當至,子可伏於暗處窺之。
吾去後,當使吾女至也。
」生諾。
夜三更,月明如晝,飛促生起曰:「王至矣,汝潛窺之。
」生起,飛乃闢寺門,一手執錢一串,貼身於寺門牆上。
無何,見一老者偕一少年踏月而至,將及寺門,飛以兩手作翅形,向上一閃,於是騰起空中數丈。
老者見之,以鞭向空擲去,鞭及跨下,以兩足鉗之,隨墮於地。
少年向前欲執,老者止之,不聽,乃以兩手捺飛兩足趾。
須臾,飛忽騰空而去,砉然一聲,少年手中尚捺住鞋底一兩,乃與老者太息而去。
生住月餘,果有女郎來訪,偕住數日,遂同返廣州。
生後舉孝廉,亦未嘗以技聞,生一子,能傳母業。
打人王被擲於甘鳳池 打人王,泰州黃橋農家子,膂力絕倫,能飛身踰重屋,履數丈官河若平地,屐不沾溼。
好勇者與鬬多被創,遠近震其名,遂真以為天下無與敵矣。
然拳法無師傳,性又蠢,不可以情理喻,識者不屑與之搏也。
甘鳳池以拳勇聞江湖間,一日,過黃橋,行囊告乏,售技於市東,觀者雲集。
王聞之大憤,黎明,奔甘寓,叱曰:「何物狂奴,目無餘子,獨不聞黃橋有打人王耶?」甘曰:「初經上國,實出不知,乞宥疏忽。
」王不答,遽觸以首,甘退身避,且曰:「窮途行乞,非得已也,容竭誠負荊,可乎?」王搖首,復力觸之,甘猶退讓。
既見觸不已,乃腹禦之,徐曰:「得罪得罪。
」王踉蹌,踣敗牆側,牆壞,顛糞窖中,力掙,乃得出,抱首遁。
晌午,見一四十許人鬚髮如蝟,持酒榼入門,問姓名,則王之兄也。
甘大駭,疑必負絕技為其弟報復者,聳身躍數十步外俟之。
其兄笑曰:「勿爾,予非角力者。
劣弟屢戒勿悛,今受創,始知天下尚有偉人,從此當不敢萌故智矣。
今特以鬥酒酬大德也。
」甘始釋然,與為禮。
明日,詣其家謝罪,王慚弗見。
周振國膂力過人 思州千總周振國膂力過人,能負五百斤之物。
脅有六骨。
嘗遇虎,張口欲噬,周以兩手力開其頤頷使不得合,乃令兵卒猛戳其臀孔而斃,背負以歸,且行且歌,略不喘息也。
戚某為力所苦 戚某,乾隆時人,河間農家子也。
幼尩弱,與羣兒戲,恆不勝,恨之,乃銳意習武。
河間故多劍客,得間,輒從之遊,及壯,遂以拳勇聞。
一日,戚遇遊方僧手鉢乞食,揚臂過之,觸鉢墜地,反罵僧無目犯行客,不知趨避,僧微笑不答。
怒擊之,僧不動,自仆數步外,於是知技未足。
詢知僧自少林來,乃走少林,學之數年,以為成矣。
他日,戚遊塞外,見有徒手格熊者,皆應手斷頭折脅,訝之,試與角,乃被提擲澗中。
歸復遊少林,問於師,師曰:「凡力,有人有天,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