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藎類
關燈
小
中
大
,卒以眾寡不敵,敗竄泉州。
然日人憚之,威逼閩官,謂若不予大獅,當興師問罪。
閩官懼,亟索大獅,獲而囚之。
大獅泣曰:「吾寧見殺於本國,不願被赦於他邦。
」閩官不可,遂畀日人。
日人甚敬之,呼為烈士,欲降之。
大獅不可,乃不屈死。
王四聞古廷忠於德宗 光緒丙申二月,內監寇連才既以上書伏法,同時有王四者,亦孝欽後梳頭房太監,以附德宗發軍臺。
又有聞古廷者,德宗之內侍,本為貢生,雅好文學,甚忠於德宗,為孝欽所忌,發往寧古塔,旋殺之。
禦史楊崇伊劾文廷式疏,謂廷式私通內侍,聯為兄弟,即此人也。
崇伊蓋誤以「聞」為「文」耳。
榮祿調護德宗 光緒戊戌變政,孝欽後不慊於德宗,廢立之意甚亟,榮祿累諫不從。
一日,孝欽又以語榮,榮曰:「必欲議廢立,請先斬臣。
」孝欽無言,事遂寢。
陳文恪保全德宗 陳文恪公學芬素不附孝欽後,後欲廢德宗更立溥儁,文恪聞之,泣數日。
立山以其事告孝欽,且雲:「訓政可,廢立不可。
外廷不以此事為然者,尚不止陳某也。
」後意大沮。
及光緒庚子亂作,孝欽及載漪等頗誅鋤異己,文恪恆以智術自全。
後病卒,贈卹如禮,而不予諡。
久之,始以大學士崑岡言,追諡文恪。
張文襄題三忠祠聯 光緒中,張文襄公之洞督粵時,偶為言者所攻,書三忠祠聯雲:「海氣百重樓,總為浮雲能蔽日;文章千古事,蕭條異代不同時。
」三忠者:虞翻、韓愈、蘇軾也。
借古人以自況,具見懷抱。
袁忠節臨刑吟詩 光緒庚子,袁忠節公昶被害,就刑時,峨冠博帶,跪菜市口,笑謂行刑者曰:「且緩,待我吟一首詩。
」遂朗吟曰:「爽秋居士老維摩,做盡人間好事多。
正統已添新歲月,大清重整舊山河。
功過呂望扶周室,德邁張良散楚歌。
顧我於今歸去也,白雲堆裏笑呵呵。
」呵呵二字未及完而刃已及腹矣。
聯元壽富富壽殉拳難 宗室寶廷子壽富,聯元壻也。
講理學,宗程、朱。
壽語以新學,乃大悟西國富強之故。
光緒庚子拳亂作,聯抗疏力爭,謂必無幸,遂得罪於載瀾。
夜半,瀾遣騎收之。
聯寢矣,跣而履,從邏卒往,斬於菜市。
壽痛哭失聲,語其弟富壽曰:「大事去矣。
」及八國聯軍入都,壽富、富壽均殉焉。
王懿榮合家殉難 王廉生祭酒懿榮官京朝二十年,書法雄健,喜金石書畫,一貧如洗,雖典衣絕糧不顧也,吳縣潘文勤公祖蔭極賞之。
王性耿介,好詼諧,動輒玩世,使酒罵座,同官均側目,有東怪之稱。
至光緒庚子八國聯軍入都,合家殉難,人始歎為不可及。
聶士成中榴彈而殞 光緒庚子春,義和拳起,所過焚掠。
聶士成時官直隸提督,發兵討之,一擊而敗。
拳轉集京師,結連宮庭,端王剛毅遂搆聶,降旨嚴斥。
聶奉旨歎息,謂其下曰:「吾無死所矣!」有勸其避往保定者,聶喟然曰:「死,吾分也,特患不得其名。
且舉吾數年辛苦所成之精銳,誤供兇暴,投諸一燼,為可惜耳。
今國釁既開,天津首當其衝,吾目未瞑,必盡吾職,不許外兵履斯土。
然充吾力,詎足以拒八國聯軍乎?吾死必矣!」五月十八日,大沽失守,聶前軍駐守紫竹林,日軍至,聶一舉而敗之,死者纍纍。
聯軍繼進,聶苦戰累日,殺傷過當。
聯軍知不易勝也,乃用綠氣礮攻之。
聶知無幸,先一日,誡所部曰:「惟吾先自蹈死,汝曹退守他所。
或能稍完吾精銳,備他時國家一用,無俱從也。
」明日,列陣復戰,聶以獨身扼守一橋,聯軍來攻,力斫數十人。
忽一榴彈飛至,聶並其騎俱化灰燼死。
羅榮光以礮臺失陷而殉 大沽形勢,九灣八曲,廣而且深,每曲均有礮臺。
庚子,裕祿督直,駐津門,京師拳匪方熾,端王載漪崇奉倍至,裕亦深信之,得罪各國,議和不成而戰。
八國兵艦數十艘在大沽口外,屢欲進,而懾於礮臺,不敢逼。
時守臺官羅榮光日夕嚴防,不稍怠,外人無隙可乘。
而京亂愈危,遂運動某道佯求和於裕,謂但得四五艘進港為護僑計,永不敢戰,並盡卸武裝以示意。
裕允之,即以令羅,羅大驚,急詣裕,痛陳外國兵艦入口之禍,不聽。
羅以死爭,裕曰:「已允,奈何?」拂衣自入。
羅歸,外人鼓輪遽前,羅望見之,欲加礮,臺員鹹以事關大局,且有督命,止之。
羅不得已,奔告裕,裕謂既允於前,自聽其人,但嚴加防範耳。
羅無術,奔還防守,則兵艦臨口者已五六艘。
遂自駕飛劃至兵艦旁,勒令繳械。
艦員從之,進如故,將及臺,遽於夾闆下出快礮擊臺。
羅亟往見裕,裕不出,羅大憤,左右有報以洋艦已盡燬礮臺者,則瞠目無語。
從人急扶之歸寓,默坐移時,忽大叫曰:「此天命,吾死時至也。
」遂提刀入內,殺其眷屬,曰:「不可使辱於敵。
」俄礮聲四起,甚烈,羅提刀出奔,有僕隨之。
後聞得其屍於礮臺旁近,僕屍亦在焉。
李秉衡鍾琦殉拳難 光緒庚子七月,李秉衡奉孝欽後懿旨幫辦武衞軍,節制張春發、陳澤霖、萬本華、夏辛酉四軍,將以敵八國之聯軍也。
十二日,出都,從者實僅百餘人。
至河西務,調四軍,不受命,謂先奉懿旨屯此,不能移。
會馬玉崑往謁,謂已於北倉挖長濠,且蓄水,足遏聯軍北上之路,李遣人往勘,實無之。
馬續謁,李詢之曰:「尚能一戰否?」馬曰:「能。
」李曰:「其同赴前敵乎?」馬欣然先行。
李集幕僚語之曰:「萬本華乃萬人敵,夏辛酉亦能戰,惜所部皆不多。
今事已至此,我受國厚恩,自當效死,諸君不必與其難。
」男爵鍾琦者,李所激賞而為出京時奏調八隨員之一也,與李俱。
行約二三裡,聞接仗聲,則非馬軍而為萬軍,馬不知何往。
萬軍駐河西務,夏軍駐廊坊,聯軍以李在河西務,故緣間道,越廊坊而過,先擊萬軍。
萬軍敗,復回攻夏軍。
夏軍彈藥罄,戰一日,傷亡幾二千。
李退至張家灣,吞鴉片煙以殉。
鍾琦為斂之,入都省母,復出,亦自縊。
鄭道湜殉拳亂 鄭道湜,字芷青,桂林人,山西陽城縣典史。
光緒庚子,義和拳入晉。
拳本白蓮教餘孽,齊、魯姦民多習之。
晉初未有拳也,毓賢撫晉,始招之西來。
既戕殺各國傳教士,上下承風旨,益縱之,不旬日,全省靡然。
陽城令葉廷楨簡雅工書畫,而短於吏材,民習拳者日多,耰耡棘矜,時時至城下,袖手而已。
或倡言閉門登陴,廷楨遽從之,拳益橫行。
縣之南有村曰石臼,形勢險阻,昔嘗有據之嘯聚者。
至是,石臼習拳者尤眾,邑人皆有戒心,廷楨集紳耆議剿撫,久之,未有所定。
鄭請遣人解散其黨,不濟而後改圖。
廷楨曰:「誰當行者?」鄭曰:「道湜言之矣,道湜請行。
」外委宋富貴者,廷楨所倚以治防守者也,尤恇怯寡謀。
於是廷楨曰:「若能行,幸甚,吾當使宋弁衞君。
」鄭曰:「多人徒滋其疑,道湜且無從置喙,抑公欲以是已亂耶,是速之也!請以單騎行。
」遂啟門而出。
廷楨顧富貴曰:「速率隊尾典史行,變出意外,庶有援也。
」石臼始聞典史來,議迎拒者不一。
有登巖而望者,曰:「幾墮官計,是何來之多也?」鄭方鞭馬南騖,固不意後之有兵。
方入隘,土石如雨下,富貴倉皇走,鄭遂及於難,遺骸殘燬,兵役死者四人,時閏八月二十六日也。
宋承庠殉拳亂 光緒庚子,八國聯軍入都城,孝欽後率德宗西狩。
華亭宋養初侍禦承庠方巡城,守「城亡與亡」之義,仰藥以殉。
王鐵珊殉拳亂 光緒庚子之變,英山王伯唐主事鐵珊方在都,意謂拳匪排外,適啟外侮,各國必聯合興師以見攻也。
其寄族伯蕊修書雲:「聯軍必至,非驕將亂民所能敵,都城如陷,誓以身殉。
」城破,遂死之。
王煥殉拳亂 光緒庚子,壽山為黑龍江將軍,拳亂起,左右有與通者,壽信之。
幕僚王煥力言其妄,壽不懌,王辭行矣。
拳誣其通洋也,迫壽速之反,既至,即戮之。
煥字輔臣,山陰人,官郎中。
在京邸時,與壽結異姓昆弟,曾濟壽於微時者也。
馮夏威為國犧牲 光緒乙巳六月,南海馮夏威以美國苛虐華工事,自戕於滬上美領事館,粵人震悼。
丙午六月,龍州廣東會館紳商開追悼會,某撰聯輓之雲:「論四千年義烈人才,用抵制伸民權,君真不死,當二十世競爭時代,以和平存國體,我敬先生。
」 鹹水妹愛國 粵東鹹水妹,率自他省拐販而售之蛋戶者,衣服詭異,不與常妓同,人以其侍西人也,多賤視之。
然是中人亦各有意志,大率為鹹水妹者,多立志不至歐洲,不入西教,非嫁西人則不改西裝。
其言曰:「吾之為是,以迫於不得已也。
若遂欲吾心向西人,豈有是哉?」又雖與西人相接,多物色國人,擇年相當之可事者,俟蓄積稍富,則嫁之。
既嫁,則不復與舊時儕偶通,以恐為夫所賤視也,夫若不嫌,始來往如平昔。
其嫁西人者,十不一二也。
有名聯桂者,嘗為某船主所暱,計月給資,儼然妻室也。
自港至申,中途,見一民船將覆,船主無救意,聯請船主救之,船主曰:「此中國人船,何與我事?」聯桂怒曰:「汝如此輕視中國人,則吾亦中國人,以後請與汝絕。
」船主又曰:「汝何必如是?此非粵人船。
」聯桂愈怒曰:「此雖非粵人船,然亦中國船也。
汝何為於我中國加以區別乎?」船主不得已,始停舟施救焉。
西人之至我國者,多與鹹水妹相昵,久之,或月給值以養之,或竟娶為妻,至禮拜堂成禮,並登報宣告。
其稍有身分者,雖與相處如夫婦,告人,則仍稱之為妓也。
然娶鹹水妹者,大率安於我國,不復為歸計。
即歸,女亦不從,以離國則親友盡絕,且勢孤也。
髯閹殉德宗 光緒末,有髯監者往來燕市中,自述其入宮之歷史。
謂少生於楊村,年七歲,以小刀嬉戲,勢去其半,暈絕。
父母痛甚,延醫治之,如法閹割,逾數十日而創平。
適村中人有與某內監識者,夤緣得入宮,事德宗,年十五矣。
時帝年亦十四五,典學之餘,好嬉戲,於擊毬尤昕夕不廢。
餘遂嫻其術。
帝謂餘能事己也,寵逾他監。
一日,帝以他監多不能識字,謂餘曰:「汝能誦《四子書》乎?」曰:「能。
」「能誦《五經》乎?」曰:「不能。
」曰:「朕教汝,汝為朕弟子。
」於是朝夕授以經。
餘頗自奮,帝亦謂餘敏而好學。
不二年,《五經》觕畢業,帝曰:「朕不能為汝師矣!」從上書房取子史及唐、宋人詩文,命餘讀之,謂得奇解,當以相質證。
自是而學遂大進,帝輒曰:「豎子可教也。
」洎帝大婚,以餘值內書房。
餘年亦稍長,鬑鬑髭根,忽漸現於餘頰,宮中頗疑餘為偉男子,顧帝甚寵餘。
一夕,屏他侍謂餘曰:「汝亦思室家乎?」餘長跪對曰:「不敢。
」帝曰:「朕不汝罪,汝第言之,朕當遣汝出宮,還汝室家也。
」餘涕泣以對曰:「蒙陛下恩寵,不敢不直言。
小臣自幼閹割,不意近日陽莖旁挺。
但此身已不完,出宮,恐亦無以自立家室,惟陛下哀憐之。
」帝曰:「既若是,恐居此間不便。
朕不汝罪,第恐他人不能汝容耳。
」乃賜餘內帑五百金,命出宮,還覓婚配。
餘叩頭謝,謂蒙皇上再造之恩,沒世不忘,當力圖報稱。
不意餘出宮後,覓父母不得,詢之鄰裡,則已亡去數載矣。
求戚族,亦不可得。
自念此身已殘廢,決計終身不娶,今鬑鬑者已滿顋矣。
戊申冬,德宗上賓,髯監遂縊於蘆溝橋畔。
衣帶中有絕命詩雲:「無端毀體憶髫年,供奉黃門荷寵憐。
今日龍髯攀未得,小臣應許負登天。
」 李六更欲救國 宣統朝,天津有李叟者,痛時事之日非、人心之漸死也,輒痛哭於衢,有時持柝巡行裡巷,而打六更,高呼「中國將亡」、「同胞速醒」等語。
不衫不履,形同瘋癲,至京亦如之。
人問其姓名,則曰李六更。
宣統辛亥死事諸臣 宣統辛亥八月十九日,革命事起,武漢軍興,死綏將士、殉節官僚亦復不少,茲記其最著者如下: 黃忠浩為湖南防營統領,民軍攻撫署時,黃出阻被戕,事聞,詔卹。
王毓江為候選道,充湖南營務處總辦,同時被殺,詔卹。
陳瀛為湖南長沙縣知縣,被執不屈,卒以槍斃,詔卹。
陸鍾琦為山西巡撫,殉於任,詔照總督例從優賜卹,賞二等輕車都尉世職,予諡文烈。
陸唐氏,鍾琦妻也,與鍾琦同殉,詔旌表。
陸光熙為翰林院侍講,鍾琦子也,同殉,詔贈三品京堂,照三品京員例從優賜卹,予諡文節。
譚振德為山西某協協統,與鍾琦同殉,詔照協都統例賜卹。
熊國斌充山西某營管帶,與鍾琦同殉,詔照正參領例賜卹。
李升、馬八、牛萬春,均鍾琦僕役也,同殉,詔照兵丁陣亡例賜卹。
松壽為閩浙總督,與城殉,詔贈太子少保,賞二等輕車都尉世職,照總督例賜卹,予諡忠節。
樸壽為福州將軍,被執不屈死,詔贈太子太保,賞二等輕車都尉世職,照將軍例賜卹,並予諡。
馮汝騤為江西巡撫,殉難於九江,詔照總督例賜卹,予諡忠愍。
趙國賢為廣東潮州鎮總兵,與城殉,詔照提督例賜卹,予諡忠壯。
端方為署理四川總督,中途遇害,詔贈太子太保,賞二等輕車都尉世職,照總督例賜卹,予諡忠愍。
端錦為三品銜河南候補知府,端方弟也,同殉,詔照三品官陣亡例賜卹。
志銳為伊犁將軍,與城殉,詔贈太子少保,照將軍例賜卹,予諡文貞。
鍾麟同為雲南統制官,兵變陣亡,詔贈副都統,照副都統例賜卹,並予諡。
王振畿為候選道,充雲南兵備處總辦,與麟同同殉,詔照協都統例賜卹。
範鍾嶽為雲南輜重營管帶,中彈陣亡,詔照正參領例賜卹。
良弼為鑲白旗漢軍副都統,兼軍諮府軍諮使,被炸受傷,身殞,詔照副都統例賜卹。
載穆,宗室也,抵京口副都統任甫四月,江蘇獨立,民軍約之繳駐防各營軍械。
載知事急,集眾議之,願殉身而保全鎮江人民,遂於繳械之夜,闔戶自縊。
桂城,字仲藩,為憲兵科協軍校,江南陸軍警察營管帶官。
江、浙民軍會攻江寧,統制徐紹楨督第九鎮新兵駐秣陵關,桂以事往謁,被拘留,閉荒祠中。
會第九鎮新兵敗於雨花臺,退守秣陵關,眾遷怒於桂,擁之出,不屈死,距蒞事未五月也。
事聞,予諡剛愍。
京口駐防員弁奉差於新兵營而同被難者有國全、海靖、文馨、秉陞,江寧駐防有某營教練官恩錫及海祥等十餘人。
楊調元,號龢甫,貴築人。
宦陝西,以宣統辛亥正月權渭南令。
先是,江、浙革命軍數起,皆挫衂,始改計,以學生之隸籍新軍者徧結其將校卒伍,俾効援應,海內新軍無慮皆躍躍思一試矣。
陝軍頗荏弱,恐不足集事,則又陰餌會黨以厚其力。
方伺隙待發,祕謀亦稍稍洩,遂決計大舉。
八月十九日,武昌事起,洎九月朔,陝變繼作,諸守令靡所為計,多委而去之。
楊獨毅然,謂守土吏當與城存亡,西安既有變,州縣土匪且旦夕起,必痡毒閭左,亟召紳民議城守。
陝之東境沿渭南北有所謂刀客者,皆椎埋屠沽輩,殺人報仇,數冒縣官法,然頗有約束,不甚為暴鄉裡。
至是,感楊義,爭自效,誓以死衞桑梓,數日間,集者萬餘人,檄邑紳韓有書統之。
有書故武進士,諸刀客所敬憚者也。
於是鄰匪蠭起,羨渭南富實,謀入境寇鈔屢矣,先後悉為有書所擊走,眾賴少安。
已而有臨潼武生張士原者,無賴子也,矯軍政府命,率眾至渭南宣諭,城扃不克入,則呼譟,將進攻。
楊念大勢已去,戰守亦徒苦吾民,乃登陴語之曰:「若果自謂義師,當勿傷吾民,其釋兵而入。
吾為民故,故推誠,與若商搉,不者,城決不啟。
且此邑民兵萬數,非不能一戰也。
」士原知不可詘,即釋兵入見,言省中餉絀,議賦捐於民。
楊不可,自出俸錢五千金與之。
士原意未愜,忿怒,語侵楊。
楊慨然曰:「吾為朝廷守土吏,誼以城為存亡,所以委曲遷就者,欲脫吾民於兵禍而後歸死耳。
今訽辱至此,其尚可偷生乎?」遂投井死之,時九月十一日也。
汪承第,鎮洋人,字棣園,四川候補縣丞。
宣統辛亥九月,署雙流縣知縣。
一日,革命軍撲城,汪率小隊禦之,中三鎗而死。
時吳縣曹元忠方辦內閣制誥局第三科事,以其時已十二月二十五日,同鄉官皆已出京,無可具結,即為代辦,擬旨用璽,照知府陣亡例賜卹,並加道銜。
然日人憚之,威逼閩官,謂若不予大獅,當興師問罪。
閩官懼,亟索大獅,獲而囚之。
大獅泣曰:「吾寧見殺於本國,不願被赦於他邦。
」閩官不可,遂畀日人。
日人甚敬之,呼為烈士,欲降之。
大獅不可,乃不屈死。
王四聞古廷忠於德宗 光緒丙申二月,內監寇連才既以上書伏法,同時有王四者,亦孝欽後梳頭房太監,以附德宗發軍臺。
又有聞古廷者,德宗之內侍,本為貢生,雅好文學,甚忠於德宗,為孝欽所忌,發往寧古塔,旋殺之。
禦史楊崇伊劾文廷式疏,謂廷式私通內侍,聯為兄弟,即此人也。
崇伊蓋誤以「聞」為「文」耳。
榮祿調護德宗 光緒戊戌變政,孝欽後不慊於德宗,廢立之意甚亟,榮祿累諫不從。
一日,孝欽又以語榮,榮曰:「必欲議廢立,請先斬臣。
」孝欽無言,事遂寢。
陳文恪保全德宗 陳文恪公學芬素不附孝欽後,後欲廢德宗更立溥儁,文恪聞之,泣數日。
立山以其事告孝欽,且雲:「訓政可,廢立不可。
外廷不以此事為然者,尚不止陳某也。
」後意大沮。
及光緒庚子亂作,孝欽及載漪等頗誅鋤異己,文恪恆以智術自全。
後病卒,贈卹如禮,而不予諡。
久之,始以大學士崑岡言,追諡文恪。
張文襄題三忠祠聯 光緒中,張文襄公之洞督粵時,偶為言者所攻,書三忠祠聯雲:「海氣百重樓,總為浮雲能蔽日;文章千古事,蕭條異代不同時。
」三忠者:虞翻、韓愈、蘇軾也。
借古人以自況,具見懷抱。
袁忠節臨刑吟詩 光緒庚子,袁忠節公昶被害,就刑時,峨冠博帶,跪菜市口,笑謂行刑者曰:「且緩,待我吟一首詩。
」遂朗吟曰:「爽秋居士老維摩,做盡人間好事多。
正統已添新歲月,大清重整舊山河。
功過呂望扶周室,德邁張良散楚歌。
顧我於今歸去也,白雲堆裏笑呵呵。
」呵呵二字未及完而刃已及腹矣。
聯元壽富富壽殉拳難 宗室寶廷子壽富,聯元壻也。
講理學,宗程、朱。
壽語以新學,乃大悟西國富強之故。
光緒庚子拳亂作,聯抗疏力爭,謂必無幸,遂得罪於載瀾。
夜半,瀾遣騎收之。
聯寢矣,跣而履,從邏卒往,斬於菜市。
壽痛哭失聲,語其弟富壽曰:「大事去矣。
」及八國聯軍入都,壽富、富壽均殉焉。
王懿榮合家殉難 王廉生祭酒懿榮官京朝二十年,書法雄健,喜金石書畫,一貧如洗,雖典衣絕糧不顧也,吳縣潘文勤公祖蔭極賞之。
王性耿介,好詼諧,動輒玩世,使酒罵座,同官均側目,有東怪之稱。
至光緒庚子八國聯軍入都,合家殉難,人始歎為不可及。
聶士成中榴彈而殞 光緒庚子春,義和拳起,所過焚掠。
聶士成時官直隸提督,發兵討之,一擊而敗。
拳轉集京師,結連宮庭,端王剛毅遂搆聶,降旨嚴斥。
聶奉旨歎息,謂其下曰:「吾無死所矣!」有勸其避往保定者,聶喟然曰:「死,吾分也,特患不得其名。
且舉吾數年辛苦所成之精銳,誤供兇暴,投諸一燼,為可惜耳。
今國釁既開,天津首當其衝,吾目未瞑,必盡吾職,不許外兵履斯土。
然充吾力,詎足以拒八國聯軍乎?吾死必矣!」五月十八日,大沽失守,聶前軍駐守紫竹林,日軍至,聶一舉而敗之,死者纍纍。
聯軍繼進,聶苦戰累日,殺傷過當。
聯軍知不易勝也,乃用綠氣礮攻之。
聶知無幸,先一日,誡所部曰:「惟吾先自蹈死,汝曹退守他所。
或能稍完吾精銳,備他時國家一用,無俱從也。
」明日,列陣復戰,聶以獨身扼守一橋,聯軍來攻,力斫數十人。
忽一榴彈飛至,聶並其騎俱化灰燼死。
羅榮光以礮臺失陷而殉 大沽形勢,九灣八曲,廣而且深,每曲均有礮臺。
庚子,裕祿督直,駐津門,京師拳匪方熾,端王載漪崇奉倍至,裕亦深信之,得罪各國,議和不成而戰。
八國兵艦數十艘在大沽口外,屢欲進,而懾於礮臺,不敢逼。
時守臺官羅榮光日夕嚴防,不稍怠,外人無隙可乘。
而京亂愈危,遂運動某道佯求和於裕,謂但得四五艘進港為護僑計,永不敢戰,並盡卸武裝以示意。
裕允之,即以令羅,羅大驚,急詣裕,痛陳外國兵艦入口之禍,不聽。
羅以死爭,裕曰:「已允,奈何?」拂衣自入。
羅歸,外人鼓輪遽前,羅望見之,欲加礮,臺員鹹以事關大局,且有督命,止之。
羅不得已,奔告裕,裕謂既允於前,自聽其人,但嚴加防範耳。
羅無術,奔還防守,則兵艦臨口者已五六艘。
遂自駕飛劃至兵艦旁,勒令繳械。
艦員從之,進如故,將及臺,遽於夾闆下出快礮擊臺。
羅亟往見裕,裕不出,羅大憤,左右有報以洋艦已盡燬礮臺者,則瞠目無語。
從人急扶之歸寓,默坐移時,忽大叫曰:「此天命,吾死時至也。
」遂提刀入內,殺其眷屬,曰:「不可使辱於敵。
」俄礮聲四起,甚烈,羅提刀出奔,有僕隨之。
後聞得其屍於礮臺旁近,僕屍亦在焉。
李秉衡鍾琦殉拳難 光緒庚子七月,李秉衡奉孝欽後懿旨幫辦武衞軍,節制張春發、陳澤霖、萬本華、夏辛酉四軍,將以敵八國之聯軍也。
十二日,出都,從者實僅百餘人。
至河西務,調四軍,不受命,謂先奉懿旨屯此,不能移。
會馬玉崑往謁,謂已於北倉挖長濠,且蓄水,足遏聯軍北上之路,李遣人往勘,實無之。
馬續謁,李詢之曰:「尚能一戰否?」馬曰:「能。
」李曰:「其同赴前敵乎?」馬欣然先行。
李集幕僚語之曰:「萬本華乃萬人敵,夏辛酉亦能戰,惜所部皆不多。
今事已至此,我受國厚恩,自當效死,諸君不必與其難。
」男爵鍾琦者,李所激賞而為出京時奏調八隨員之一也,與李俱。
行約二三裡,聞接仗聲,則非馬軍而為萬軍,馬不知何往。
萬軍駐河西務,夏軍駐廊坊,聯軍以李在河西務,故緣間道,越廊坊而過,先擊萬軍。
萬軍敗,復回攻夏軍。
夏軍彈藥罄,戰一日,傷亡幾二千。
李退至張家灣,吞鴉片煙以殉。
鍾琦為斂之,入都省母,復出,亦自縊。
鄭道湜殉拳亂 鄭道湜,字芷青,桂林人,山西陽城縣典史。
光緒庚子,義和拳入晉。
拳本白蓮教餘孽,齊、魯姦民多習之。
晉初未有拳也,毓賢撫晉,始招之西來。
既戕殺各國傳教士,上下承風旨,益縱之,不旬日,全省靡然。
陽城令葉廷楨簡雅工書畫,而短於吏材,民習拳者日多,耰耡棘矜,時時至城下,袖手而已。
或倡言閉門登陴,廷楨遽從之,拳益橫行。
縣之南有村曰石臼,形勢險阻,昔嘗有據之嘯聚者。
至是,石臼習拳者尤眾,邑人皆有戒心,廷楨集紳耆議剿撫,久之,未有所定。
鄭請遣人解散其黨,不濟而後改圖。
廷楨曰:「誰當行者?」鄭曰:「道湜言之矣,道湜請行。
」外委宋富貴者,廷楨所倚以治防守者也,尤恇怯寡謀。
於是廷楨曰:「若能行,幸甚,吾當使宋弁衞君。
」鄭曰:「多人徒滋其疑,道湜且無從置喙,抑公欲以是已亂耶,是速之也!請以單騎行。
」遂啟門而出。
廷楨顧富貴曰:「速率隊尾典史行,變出意外,庶有援也。
」石臼始聞典史來,議迎拒者不一。
有登巖而望者,曰:「幾墮官計,是何來之多也?」鄭方鞭馬南騖,固不意後之有兵。
方入隘,土石如雨下,富貴倉皇走,鄭遂及於難,遺骸殘燬,兵役死者四人,時閏八月二十六日也。
宋承庠殉拳亂 光緒庚子,八國聯軍入都城,孝欽後率德宗西狩。
華亭宋養初侍禦承庠方巡城,守「城亡與亡」之義,仰藥以殉。
王鐵珊殉拳亂 光緒庚子之變,英山王伯唐主事鐵珊方在都,意謂拳匪排外,適啟外侮,各國必聯合興師以見攻也。
其寄族伯蕊修書雲:「聯軍必至,非驕將亂民所能敵,都城如陷,誓以身殉。
」城破,遂死之。
王煥殉拳亂 光緒庚子,壽山為黑龍江將軍,拳亂起,左右有與通者,壽信之。
幕僚王煥力言其妄,壽不懌,王辭行矣。
拳誣其通洋也,迫壽速之反,既至,即戮之。
煥字輔臣,山陰人,官郎中。
在京邸時,與壽結異姓昆弟,曾濟壽於微時者也。
馮夏威為國犧牲 光緒乙巳六月,南海馮夏威以美國苛虐華工事,自戕於滬上美領事館,粵人震悼。
丙午六月,龍州廣東會館紳商開追悼會,某撰聯輓之雲:「論四千年義烈人才,用抵制伸民權,君真不死,當二十世競爭時代,以和平存國體,我敬先生。
」 鹹水妹愛國 粵東鹹水妹,率自他省拐販而售之蛋戶者,衣服詭異,不與常妓同,人以其侍西人也,多賤視之。
然是中人亦各有意志,大率為鹹水妹者,多立志不至歐洲,不入西教,非嫁西人則不改西裝。
其言曰:「吾之為是,以迫於不得已也。
若遂欲吾心向西人,豈有是哉?」又雖與西人相接,多物色國人,擇年相當之可事者,俟蓄積稍富,則嫁之。
既嫁,則不復與舊時儕偶通,以恐為夫所賤視也,夫若不嫌,始來往如平昔。
其嫁西人者,十不一二也。
有名聯桂者,嘗為某船主所暱,計月給資,儼然妻室也。
自港至申,中途,見一民船將覆,船主無救意,聯請船主救之,船主曰:「此中國人船,何與我事?」聯桂怒曰:「汝如此輕視中國人,則吾亦中國人,以後請與汝絕。
」船主又曰:「汝何必如是?此非粵人船。
」聯桂愈怒曰:「此雖非粵人船,然亦中國船也。
汝何為於我中國加以區別乎?」船主不得已,始停舟施救焉。
西人之至我國者,多與鹹水妹相昵,久之,或月給值以養之,或竟娶為妻,至禮拜堂成禮,並登報宣告。
其稍有身分者,雖與相處如夫婦,告人,則仍稱之為妓也。
然娶鹹水妹者,大率安於我國,不復為歸計。
即歸,女亦不從,以離國則親友盡絕,且勢孤也。
髯閹殉德宗 光緒末,有髯監者往來燕市中,自述其入宮之歷史。
謂少生於楊村,年七歲,以小刀嬉戲,勢去其半,暈絕。
父母痛甚,延醫治之,如法閹割,逾數十日而創平。
適村中人有與某內監識者,夤緣得入宮,事德宗,年十五矣。
時帝年亦十四五,典學之餘,好嬉戲,於擊毬尤昕夕不廢。
餘遂嫻其術。
帝謂餘能事己也,寵逾他監。
一日,帝以他監多不能識字,謂餘曰:「汝能誦《四子書》乎?」曰:「能。
」「能誦《五經》乎?」曰:「不能。
」曰:「朕教汝,汝為朕弟子。
」於是朝夕授以經。
餘頗自奮,帝亦謂餘敏而好學。
不二年,《五經》觕畢業,帝曰:「朕不能為汝師矣!」從上書房取子史及唐、宋人詩文,命餘讀之,謂得奇解,當以相質證。
自是而學遂大進,帝輒曰:「豎子可教也。
」洎帝大婚,以餘值內書房。
餘年亦稍長,鬑鬑髭根,忽漸現於餘頰,宮中頗疑餘為偉男子,顧帝甚寵餘。
一夕,屏他侍謂餘曰:「汝亦思室家乎?」餘長跪對曰:「不敢。
」帝曰:「朕不汝罪,汝第言之,朕當遣汝出宮,還汝室家也。
」餘涕泣以對曰:「蒙陛下恩寵,不敢不直言。
小臣自幼閹割,不意近日陽莖旁挺。
但此身已不完,出宮,恐亦無以自立家室,惟陛下哀憐之。
」帝曰:「既若是,恐居此間不便。
朕不汝罪,第恐他人不能汝容耳。
」乃賜餘內帑五百金,命出宮,還覓婚配。
餘叩頭謝,謂蒙皇上再造之恩,沒世不忘,當力圖報稱。
不意餘出宮後,覓父母不得,詢之鄰裡,則已亡去數載矣。
求戚族,亦不可得。
自念此身已殘廢,決計終身不娶,今鬑鬑者已滿顋矣。
戊申冬,德宗上賓,髯監遂縊於蘆溝橋畔。
衣帶中有絕命詩雲:「無端毀體憶髫年,供奉黃門荷寵憐。
今日龍髯攀未得,小臣應許負登天。
」 李六更欲救國 宣統朝,天津有李叟者,痛時事之日非、人心之漸死也,輒痛哭於衢,有時持柝巡行裡巷,而打六更,高呼「中國將亡」、「同胞速醒」等語。
不衫不履,形同瘋癲,至京亦如之。
人問其姓名,則曰李六更。
宣統辛亥死事諸臣 宣統辛亥八月十九日,革命事起,武漢軍興,死綏將士、殉節官僚亦復不少,茲記其最著者如下: 黃忠浩為湖南防營統領,民軍攻撫署時,黃出阻被戕,事聞,詔卹。
王毓江為候選道,充湖南營務處總辦,同時被殺,詔卹。
陳瀛為湖南長沙縣知縣,被執不屈,卒以槍斃,詔卹。
陸鍾琦為山西巡撫,殉於任,詔照總督例從優賜卹,賞二等輕車都尉世職,予諡文烈。
陸唐氏,鍾琦妻也,與鍾琦同殉,詔旌表。
陸光熙為翰林院侍講,鍾琦子也,同殉,詔贈三品京堂,照三品京員例從優賜卹,予諡文節。
譚振德為山西某協協統,與鍾琦同殉,詔照協都統例賜卹。
熊國斌充山西某營管帶,與鍾琦同殉,詔照正參領例賜卹。
李升、馬八、牛萬春,均鍾琦僕役也,同殉,詔照兵丁陣亡例賜卹。
松壽為閩浙總督,與城殉,詔贈太子少保,賞二等輕車都尉世職,照總督例賜卹,予諡忠節。
樸壽為福州將軍,被執不屈死,詔贈太子太保,賞二等輕車都尉世職,照將軍例賜卹,並予諡。
馮汝騤為江西巡撫,殉難於九江,詔照總督例賜卹,予諡忠愍。
趙國賢為廣東潮州鎮總兵,與城殉,詔照提督例賜卹,予諡忠壯。
端方為署理四川總督,中途遇害,詔贈太子太保,賞二等輕車都尉世職,照總督例賜卹,予諡忠愍。
端錦為三品銜河南候補知府,端方弟也,同殉,詔照三品官陣亡例賜卹。
志銳為伊犁將軍,與城殉,詔贈太子少保,照將軍例賜卹,予諡文貞。
鍾麟同為雲南統制官,兵變陣亡,詔贈副都統,照副都統例賜卹,並予諡。
王振畿為候選道,充雲南兵備處總辦,與麟同同殉,詔照協都統例賜卹。
範鍾嶽為雲南輜重營管帶,中彈陣亡,詔照正參領例賜卹。
良弼為鑲白旗漢軍副都統,兼軍諮府軍諮使,被炸受傷,身殞,詔照副都統例賜卹。
載穆,宗室也,抵京口副都統任甫四月,江蘇獨立,民軍約之繳駐防各營軍械。
載知事急,集眾議之,願殉身而保全鎮江人民,遂於繳械之夜,闔戶自縊。
桂城,字仲藩,為憲兵科協軍校,江南陸軍警察營管帶官。
江、浙民軍會攻江寧,統制徐紹楨督第九鎮新兵駐秣陵關,桂以事往謁,被拘留,閉荒祠中。
會第九鎮新兵敗於雨花臺,退守秣陵關,眾遷怒於桂,擁之出,不屈死,距蒞事未五月也。
事聞,予諡剛愍。
京口駐防員弁奉差於新兵營而同被難者有國全、海靖、文馨、秉陞,江寧駐防有某營教練官恩錫及海祥等十餘人。
楊調元,號龢甫,貴築人。
宦陝西,以宣統辛亥正月權渭南令。
先是,江、浙革命軍數起,皆挫衂,始改計,以學生之隸籍新軍者徧結其將校卒伍,俾効援應,海內新軍無慮皆躍躍思一試矣。
陝軍頗荏弱,恐不足集事,則又陰餌會黨以厚其力。
方伺隙待發,祕謀亦稍稍洩,遂決計大舉。
八月十九日,武昌事起,洎九月朔,陝變繼作,諸守令靡所為計,多委而去之。
楊獨毅然,謂守土吏當與城存亡,西安既有變,州縣土匪且旦夕起,必痡毒閭左,亟召紳民議城守。
陝之東境沿渭南北有所謂刀客者,皆椎埋屠沽輩,殺人報仇,數冒縣官法,然頗有約束,不甚為暴鄉裡。
至是,感楊義,爭自效,誓以死衞桑梓,數日間,集者萬餘人,檄邑紳韓有書統之。
有書故武進士,諸刀客所敬憚者也。
於是鄰匪蠭起,羨渭南富實,謀入境寇鈔屢矣,先後悉為有書所擊走,眾賴少安。
已而有臨潼武生張士原者,無賴子也,矯軍政府命,率眾至渭南宣諭,城扃不克入,則呼譟,將進攻。
楊念大勢已去,戰守亦徒苦吾民,乃登陴語之曰:「若果自謂義師,當勿傷吾民,其釋兵而入。
吾為民故,故推誠,與若商搉,不者,城決不啟。
且此邑民兵萬數,非不能一戰也。
」士原知不可詘,即釋兵入見,言省中餉絀,議賦捐於民。
楊不可,自出俸錢五千金與之。
士原意未愜,忿怒,語侵楊。
楊慨然曰:「吾為朝廷守土吏,誼以城為存亡,所以委曲遷就者,欲脫吾民於兵禍而後歸死耳。
今訽辱至此,其尚可偷生乎?」遂投井死之,時九月十一日也。
汪承第,鎮洋人,字棣園,四川候補縣丞。
宣統辛亥九月,署雙流縣知縣。
一日,革命軍撲城,汪率小隊禦之,中三鎗而死。
時吳縣曹元忠方辦內閣制誥局第三科事,以其時已十二月二十五日,同鄉官皆已出京,無可具結,即為代辦,擬旨用璽,照知府陣亡例賜卹,並加道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