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藎類

關燈
之不得,泣曰:「吾武林徐氏兒,清朝赤子也,豈從賊?速縱我。

    不然,請殺耳。

    」寇初以甘言慰之,曰:「從我去,勝爾家也。

    」則怒甚,奪賊手中刃欲自刺,力弱不能得,以手批其頰,復大罵。

    而僕嫗又進前奪之,寇不允,嫗泣求,寇益憤,乃以刃先斬嫗,旋擲之於地。

    頸被刃,遂死。

     張繼賡內應被磔 鹹豐癸醜,粵寇據江寧,廩生張繼賡陷寇中,審寇勢熾盛,非內應有人必不能潰,遂偽降。

    有章氏子者,故無賴,繼賡結之,共謀夜開儀鳳門,俾官兵長驅徑入。

    已而章忽悔,詣繼賡索千金,繼賡無以應,章乃告密,立逮繼賡,搒掠備至。

    時繼賡易姓名為葉某,於是有緩頰於酋者曰:「主謀者張繼賡私逸久矣,葉某無罪。

    」獄將得解,楊秀清改命胡元煒為讞官。

    元煒故廬州知府,陷江忠烈公忠源於死,以城降者也。

    嚴刑峻法,繼賡不能堪,因叱之曰:「若堂堂四品官,吾亦曾為若部民,實承可也。

    茲事至大,非一二江南人所能勝,廣西諸老寇之怨望者多首謀,苦難以屈指盡,請以籍付我,當為汝言。

    」元煒顧左右取籍至,繼賡以食指點名曰:「此主謀也。

    」即逮殺之。

    又點一名曰:「此同謀也。

    」亦逮殺之。

    又點一名曰:「此知情而不舉也。

    」復逮殺之。

    繼賡指點所至,輒立施刀斧,不容置辨,咄嗟間,殺至三十餘人。

    秀清忽大悟曰:「所殺皆吾兄弟,墮姦謀矣。

    」遂車裂繼賡,死狀至慘。

    章氏子歎曰:「張公瀕死,猶能以一指殺賊數十,不可謂非豪傑。

    且我實賣張公,張公不之怨,指點數十人而不及我,是念我嘗與謀,欲留吾身以俟晚蓋。

    懼禍食言,不報張公之德,非夫也。

    」率其黨夜殺守門者至數十,官兵至,稍濡,不能入。

    明日,秀清大索殺人者,迄不可得。

    他日,章與某醫朋飲,酒酣,大言曰:「疇昔之夜,殺守門人數十者,我也。

    吾繼張公之志,實有餘快。

    」醫亟首諸寇,殺章氏子,自是無敢謀內應者。

    醫以事出城,鄉民惡其敗章氏謀,戮之。

     先是,有張沛澤者,嘗與繼賡內應之約。

    適遷官,感甚,願效死,遂背繼賡。

    平日與繼賡交誼頗篤,不忍發其事,寇偵得之,卒置之死地。

     機匠父子殺粵寇 機匠某居江寧西南城隅下浮橋右委巷中,與三子皆絕有力。

    鹹豐癸醜,粵寇初入城,比戶括財物,苟屋非甚華,啟則入,閉則去,於是居人皆閉戶,匠戶獨啟,坐俟寇。

    其室僅三間,各以一子主之,置刀杖隈處,寇眾至者,則傴僂肅送迎,第見其無長物,輒棄去。

    寇若三二人或一人至,則必止之,令入其室。

    甫入,即鍵戶而守,諸子視寇所至室執而殺之,埋於後圃荊棘中。

    既埋,復啟戶,如是者十數日,所殺寇將百。

    其繼也,鄰有老婦人,忽戒一寇毋過其家,事遂露。

    羣寇夜來圍之,與二子皆鬬死,惟仲子得脫。

     張丫頭殺粵寇 江寧張丫頭者,裡巷習拳勇之民,世所稱為無賴子者是也。

    粵寇既據江寧,丫頭浮沈寇中,近一年,能終不為寇所得,蓋其智有過人者。

    鹹豐甲寅二月,張炳垣既與外兵成謀,計非有勇士不能斬關迎外兵,或舉丫頭於張,使人說之,丫頭不可,曰:「張君知我,必自請我,乃為知我者死耳。

    」張聞之,即日過丫頭,丫頭大喜,許之。

    至期,張袖大刀,夜至神策門,盡殺守門寇二三十人,候外兵,外兵迄不至,丫頭遂惘惘歸。

    既而寇推殺人者甚急,適張事已露,有知丫頭附張者,白之,乃捕得丫頭。

    丫頭呼速殺,遂先張死。

    先是,有倪丫頭者,亦以無賴稱。

    於陷城日,見委巷中有寇獨行者,伺左右無人,即袖出刀殺之,凡殺七八人,終不得主名。

    後不知所往。

     劉松濤罵粵寇而死 劉世業,字松濤,川沙人也。

    好讀書,尚氣節,性剛躁不能容物。

    遇權要輒加以白眼,不通一語,見田舍翁作富人態即譏刺之。

    性落拓,不治生計,家產揮霍殆盡。

    鹹豐間,粵寇陷川沙,居民紛紛避,松濤安然如故。

    家人促之,曰:「若曹欲愛惜生命,速自去,無顧我。

    」未幾,眾皆逃,而松濤仍兀坐。

    寇見之,問曰:「汝何人?」不答。

    又問之,則張目怒曰:「汝輩皆小賊,何足與語?速喚賊頭來,我當責以大義。

    」寇怒甚,牽之去。

    時有丁某者,與松濤相識,耳語曰:「此何時耶,何謾罵乃爾?」松濤大聲曰:「汝輩小人,惟知偷生,安明大義?我堂堂七尺之軀,豈肯效賊之所為乎!」寇益怒,以刀刺之,傷臂,血濺衣襟,涔涔然,而神色不稍變,至死,猶罵不絕口。

     湯貞愍闔門殉難 湯貞愍公貽汾,字雨生,江蘇武進人。

    以難廕起家,官至浙江金華協副將。

    緻仕居江寧。

    粵寇起事,陸立夫制府建瀛奏留在省籌辦軍務,深倚重之。

    及江寧城陷,闔門殉難,時年七十有六。

    臨難,作絕命詩五律一首,其詩曰:「死生輕一瞬,忠義重千秋。

    骨肉非甘棄,兒孫好自謀。

    故鄉魂可到,絕筆淚難收。

    藳葬毋予慟,平生積罪尤。

    」貞愍生時愛才好士,畫筆尤絕倫,張南山輓以詩雲:「父子祖孫同節烈,畫詩詞賦有輝光。

    」 江忠烈殉難廬州 鹹豐癸醜,粵寇攻廬州,撫皖者為江忠烈公忠源,方以赴任道廬,從廬守胡元煒言,守廬城。

    十二月十七日,寇穴東城威武門為隧道,江募死士迎隧出。

    有黃襦寇據隧口下窺,外委馮貴引刀劈削其面,寇驚譟,官軍自城上擲火彈擊之,皆反奔。

    江守水西門,寇據山引矢,射及江幄,江久病,益不支,眾力請江宿城下。

    寇復穴水西門,伏地雷轟城,崩數丈。

    江躍而起,手大旗,緣堞上,督眾連斃寇目,堵築闕口。

    會援師數道皆為寇所敗,城中勢益孤。

    元煒部勇分守北城拱宸門,勇首徐淮,故縣役也,素無賴,與寇交通,夜開門引入,城上兵與寇鏖戰竟夕。

    天且明,霧蓛蓛如雨,左右擁忠烈行,手劍自刎,不殊。

    都司馬良勳負之疾馳,齧其耳,良勳負痛,因墮地,至水關橋,自投古塘死之。

    從死者曰布政使劉裕鉁,知府陳源兗,同知鄒漢勳、胡子雝,副將松安,都司馬良勳、戴文瀾,縣丞艾延煇、興福也。

    元煒竟降於寇。

     孫文節移孝作忠 孫文節公銘恩,號蘭檢,江蘇通州人。

    道光乙未翰林,累遷至兵部右侍郎,簡安徽學政。

    值粵寇之亂,陛辭時,文宗諭曰:「皖有寇警,路途多梗,行何速也?」對曰:「以寇警,愈不敢遲耳。

    」文宗韙之。

     皖學使署在太平,太平當金陵之衝,金陵失守久,太平亦嘗失守而克復,其地城郭不完,兵餉乏竭。

    抵廬州時,廬守胡元煒勸勿輕往,正色拒之。

    舟由廬啟行,途遇寇舟,蔽江而下,舟子及幕友皆泣,請避入巢縣。

    怒曰:「焉有天子大臣而避賊者乎?」寇舟亦未相犯,蠭擁去,遂安抵太平。

     當時大營餉絀,兵多逃亡,蜀兵黃利中、熊正武等先後率數百人至太平,將肆劫焉。

    諭之義,感以誠,均稱孫為好官,願効效奔走,孫以未奉命督師辭焉,皆渡江去。

     旋檄各屬舉團練,捐千金為倡,規模粗具.忽奉其父鼎庵書,略謂「臥牀三月,動輒霈人.速告飬歸省,毋貪富貴,遲恐不見汝矣」.得書驚泣,又以兀坐危城,不能按試,於事無補;父僅一子,父病不歸省,是大不孝,不孝則不忠,遂決計拜疏乞飬.時適有協同河督潘錫恩防堵徽州之命,尚未知也.疏上,朝廷疑其規避,奉嚴旨,準開缺,銷假後以三四品京堂降補.念父甚,將以印信交皖撫,又得其父書曰:「病小愈矣。

    既奉嚴旨,須代者至然後去職,脫先行者,非吾子也。

    」乃遵父命,坐待後任。

    嘗寓書其子雲:「城外金柱關火起,居民驚避,僕從以開缺為辭,請暫出城。

    餘思一日不去職,即一日不可避難,儻遇賊劫,正可明心。

    」蓋死志決矣。

     鹹豐甲寅四月,寇竄太平,孫升廨大罵,與僕範源被執至金陵。

    孫守義不食,寇百計說降,而湯水不進,終日大罵,遂被害,範亦死焉。

     葛壯節父子之忠 葛壯節公有二子,長曰以簡,字小淩,季曰以敦,字小臺。

    壯節殉後,宣宗震悼,始用一品例賞世職,復以文武二舉人分賜二子。

    及歲,召見,並命入官,小淩官甘肅同知,小臺官湖北守備。

    二子皆骨鯁有父風,小淩以不肯媚上官被劾,宣宗念壯節忠烈,寢其奏,不行。

    小臺以安陸營守備擢都司,擊河南潰寇,有功,文宗賞花翎。

    鹹豐乙卯,與寇力戰,殉難隨州,上命以遊擊例優卹。

     馮福基自謂大清人 馮福基,代州人。

    幼隨父焯於潛山縣天堂巡檢任。

    九歲解《周易》大義,眾稱神童。

    鹹豐丁巳,粵寇犯潛山,福基年十四,匿母他所,袖利刃奮身出。

    寇執之,思刃其酋,弗得。

    隨至黃梅,宿藥肆,夜竊藥置寇飯裹中,中毒死者十七人。

    懼事洩,吞餘藥而瞑,寇委之去。

    越二日,福基蘇,自度必不活,寓書訣父母及天堂父老。

    父老得書,遴弓兵之故執役巡檢署者,走訪得之。

    福基猝見,益悲慟,創裂腸斷。

    臨死,猶握弓兵手,厲齒曰:「我大清人,殮以大清服,勿效賊為也。

    」弓兵輿屍行九日,達天堂,面如生。

     溫壯勇陣亡六合 鹹豐戊午,溫壯勇公紹源以布政使銜道員權六合縣事,禦粵寇,而四眼狗圍之。

    總統張國樑率師赴援,至,陣闆橋,去城三裡,大霧不得進,停軍一時許以待之。

    天明霧開,疾趨六合,則城已先一時陷矣。

    溫遇害,寇刳其腹,殘其屍,聞大軍至,即棄城去。

    事聞,贈溫布政使,諡壯勇。

     李武愍不屈於陳玉成 鹹豐戊午,粵寇擾皖,巡撫李武愍公孟群既克六安,駐軍 埠,進規廬州,陳玉成攻陷其壘,被執.玉成接之以禮,欲降之,李不屈,絕食祈死.玉成嘆曰:「李公大節皎然,可當從其志.」擇日設台,置李台上,生祭之,率諸將羅拜於下.既退,李旋自經,玉成斂之,冠服如禮,遣遺卒持其喪歸.玉成馳驅江淮積年,既敗,其部下多矢死無二,殆亦感其生祭武愍而然歟? 葉名琛猶知不食外國之物 鹹豐己未七月,廣東布政使畢承昭奏稱:「本年四月初,廣東省城傳聞已革督臣葉名琛有在五印度地方病故之信.正在飭查間,即於四月十三日,據英官巴夏禮等照會,內稱『本年三月初八日,貴國前任兩廣總督葉名琛在印度城內病故,當經裝殮妥協,派委向來陪侍之英官阿查利一路護送,於四月十二日晚到粵.本日已將棺柩及所遺銀物均交南海縣收領,所有上岸停放各事宜,隨後妥商辦理』等因,當即劄縣查明驗收妥辦去後.旋據署南海縣知縣朱燮親往洋船,將葉名琛棺柩驗收,移至東大門外鬥姥宮內妥為停放,并將帯回所遺銀物逐一點明,封存縣庫.訊據隨行家人許慶,胡福同供:『鹹豐八年正月初三日,小的們與武巡捕藍繽眼隨葉主人由省坐輪船到香港,并廚子劉喜,薙頭匠劉四一同擕帯食物隨行.初七日由香港開船,十六日到嗎喇國,即新加坡.十八日由新加坡到孟喀喇,即五印度.二月初一日搬上砲台居住.三月二十五日又遷往相距十五裡之大裡恩寺花園樓上居住.自到大裡恩寺後,洋人預備車馬,屢請遊玩,主人不允.迨至九年二月二十日後,帯去食物已盡,小的們請在彼處添買,主人不允,且雲:「我之所以不死而來者,當時聞夷人欲送我到英國,聞其國王素稱明理,意欲得見該國王,留面理論.既經和好,何以無端起釁,究竟孰是孰非,以冀 折服其心,而存國家體制,彼時此身已置諸度外.不意日望一日,總不能到該國,淹留此地,要生何為?所帯糧食既完,何顏食外國之物?」屢經繙譯官將食物送來,一概杜絕不用,小的們屢勸不從.於二月二十九日得病不食,至三月初七日戌時病故。

    臨絕並無別話,隻說辜負國恩,死不瞑目。

    當時有繙譯官阿查利在場料理,於初八日酉時用棺裝殮,二十四日將棺木運上火船,繙譯官帶同小的們坐火船運回廣東,四月十三日到省。

    』藍鑌已於九年正月二十二日在孟喀喇病故,寄葬客地。

    謹奏。

    」名琛,漢陽人,道光乙未進士。

    由翰林外任知府,洊擢巡撫。

    己酉,與鹿邑徐仲升制軍因辦理夷人進城事宜,得旨嘉獎,徐封子爵,葉封男爵。

    後徐罷職,葉遂總督兩廣,晉大學士。

    丁巳冬,粵城變作,被虜。

     胡文忠効忠桑梓 鹹豐季年,安徽布衣胡文忠當粵寇破定遠時,家毀於難,鬻其女隻身赴京師。

    謂林遠村侍禦之望曰:「勝保督師久無功,又驕縱,好聲色,皖名城多陷。

    苗沛霖跋扈,反形日露,勝若不知。

    民無生望,吾當為桑梓痛哭矣。

    使袁甲三終不去,皖何至是?君有言責,當入告。

    」林唯唯。

    胡不及待,即自縊死,死猶懷書責林,語益激。

    林以其書並奏之。

    未幾,勝以喪,詔許其去,仍以袁往。

     陳右銘勸田友梅勤王 鹹豐庚申之變,圓明園被燬,時義寧陳右銘中丞寶箴客京都,方飲於旗亭,登樓望之,痛哭流涕。

    未罄酌,倉皇返逆旅,馳書田友梅於河南,速其勤王。

    右銘倜儻好奇計,其為文類魏叔子,都人頗以狂士目之。

     張忠武歿於河 鹹豐丙辰,張忠武公國樑奉旨幫辦軍務,佐向忠武公榮勦粵寇。

    及向薨於軍,欽差大臣某不諳軍旅,餉不時給,忌者益多方沮撓,先後屢失事機。

    度寇未易滅,誓以身殉,抉一齒畀家人歸報,示無還期。

    江寧寇受圍久,勢憊甚,城垂破者屢矣。

    為出柙計,乃集各路悍黨,思並力一決勝負。

    亡何,官軍缺餉已五閱月,士卒洶洶,張不得已,躬詣某所,長跪告急,繼之以泣,卒弗許。

    退而念此饑軍終不支,亟檄召副統帥某,冀相與戮力,一鼓下省城,擒寇首,出萬死不顧一生,事或濟。

    副帥將行,何桂清尼之,羽書七往返,不至。

    寇聞之,急攻官軍,官軍譟於營,某帥遁,師大潰。

    張聞變,搏膺而呼,墜馬幾絕,立自鎮江馳至丹陽城下與寇戰。

    傷重,知不免,探懷中印授材官某,令走報。

    下馬,向闕再拜曰:「臣力盡矣。

    」復上馬大呼,望寇營而馳,亂流渡河,人馬俱歿於水,時庚申閏三月二十九日也。

     羅壯節清忠大節 羅壯節公遵殿通籍後,以知縣發直隸,屢治劇邑,循績遠聞。

    在清苑,以保舉卓異引見,宣宗諭廷臣曰:「此本色書生也。

    」賞加同知銜。

    羅之受知自此始。

    鹹豐庚申二月,粵寇陷杭州,羅適撫浙,死之。

    文宗溫旨褒卹,予謚忠愍。

    未幾,禦史高延祜摭浮議劾之,有旨罷卹典。

    同治壬戌,曾文正公訟羅清忠大節,穆宗特諭,仍遵文宗初次諭旨,照巡撫例從優議卹,贈銜賜葬,予謚壯節,並給騎都尉世職,入祀京師及本籍昭忠祠。

    一人兩謚,已為古今所稀聞,而妻徐氏、孀女陳羅氏、姪婦周氏同時殉難者,均令配食專祠,並以雇婦金梅氏、家丁顧斌祔祀賜卹,為尤渥也。

     林汝霖全家殉粵寇難 林汝霖,字小巖,上杭人。

    鹹豐己未冬,署仁和典史。

    庚申,粵寇擾浙,杭州陷,其母、妻、二姊、長女皆先自縊。

    寇至,危坐堂皇,瞋目大罵。

    寇婉言勸降,大呼曰:「生不能啖汝肉,死亦當為厲鬼殺汝。

    」隨舉案上硯擊寇首,破,寇怒,遂遇害。

    長子懋生旋投効軍中,冀復仇,死於諸暨包村之難。

    辛酉,次子涇生遇寇不屈,又為所戕。

    越七年,重葺典史署,得一門忠骸,杭人為之附葬西湖孤山林處士墓側。

     王壯愍為忠臣 鹹豐辛酉十一月,杭州再陷於粵寇,巡撫王壯愍公有齡死之。

    當未陷時,壯愍力求救於曾文正,文正先以他事與壯愍有隙,故遲之。

    而李秀成兵入杭州矣,壯愍自縊於院署桂花樹下。

    秀成入,歎為忠臣,以王者冠服葬之,故杭人多秀成,少文正也。

    是年,杭人以城陷死者七十餘萬。

     曾文正李文忠効忠王室 曾文正公國藩駐軍祁門時,王某獻詩,嘗諷以聯合粵寇而自取之,曾不能用,拂衣遂去。

    李文忠公鴻章既平撚,握重兵,部將頗有欲擁戴之者,李喻其意,假他事逐之。

     程忠烈以創傷卒 同治癸亥三月,遇缺題奏提督江西南贛鎮總兵勃勇巴圖魯程忠烈公學啟之卒,以傷重也。

    程,桐城人。

    嘗陷粵寇中,某酋甚重之,而不為用。

    鹹豐庚申,逸出,投曾文正營,破安慶,多得其力。

    及隨李文忠至滬,所部開字營僅五六千人,破寇數萬,李奇其才,為增至萬人而專任之,遂收省會,成大功。

    每戰,必扼要搗虛,制寇死命,故所至皆捷。

    治軍嚴,所過無秋毫犯。

    自被創回蘇,李旦夕往視。

    既而創漸合,留敗骨為梗,醫雲不可去,乃自拔之,因傷腦及喉舌,不復能飲食。

    卒之日,命侍者進黃馬褂,起服之,繞室行,顧取茗碗,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