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藎類

關燈
洛翰削指衞上 太祖創業之初,有洛翰者,本劉姓,以傭至遼,初給事建州,頗勤儉,有勇力,拔為侍衞。

    覺羅某叛,夜懷刃入太祖寢帳,洛覺,以手格之,四指皆落,卒衞上出。

    後猶能執銳禦敵,太祖嘉之,倚如左右手。

    卒於起義之前,故不得預五大臣之列,其裔後隸內務府。

     揚武勳王因公緻命 揚古利以開國功封武勳王,尚主,為異姓臣冠。

    晚年從太宗征朝鮮,大捷。

    後巡視山谷,大霧,中伏弩,遂緻命焉。

     費英東額亦都世篤忠貞 異姓勳臣以滿洲信勇公費英東、宏毅公額亦都為最著。

    信勇公子昭勳公圖賴、宏毅公子忠義公圖爾格,又能世篤忠貞,兩世皆侑食太廟。

     範忠貞不屈於耿精忠 康熙初年,撤藩議起,吳三桂反於滇,閩藩耿精忠遙應之,巡撫劉秉政降。

    精忠環兵刃脅總督範忠貞公,範挺身前嚼齒大罵,精忠執之,復使秉政往說。

    秉政時已為偽樞密使,範蹴之仆地,笑曰:「逆賊分即死,予先褫其魄矣。

    」精忠見範無屈意,乃使人問曰:「聞公昔與水月和尚遊,和尚何言屬公邪?」範叱之曰:「吾家世讀孔孟書,忠孝大節,豈死生所能奪?即彼緇流,稍有識,亦必以忠孝勸人,豈肯妄言禍福?歸語爾主?善自為計,無自取族滅也。

    」 耿精忠母責子受偽命 耿精忠母周氏,賢母也。

    當滇氛初起,精忠密受偽命,周氏屢責不悛,即憤鬱絕食而死,範忠貞公往唁之。

     甘忠果殉藩亂 甘文焜,遼東人,康熙壬子為雲貴總督。

    吳三桂反,緻書貴州提督李本深,慷慨數千言,約共勦禦,而本深以安順應賊。

    甘知貴陽不可守,【時總督駐貴陽。

    】遂馳下鎮遠,殺其妾以饗士,冀招楚兵扼隘,而副將姜義先已從賊,甘知事不可為,乃自縊於吉羊寺。

    事聞,贈兵部尚書,諡忠果。

     葉映榴罵賊自刎 康熙乙醜,裁湖北總督缺及其標兵。

    楚兵故剽悍,有夏逢龍者,尤桀黠。

    裁檄下,向巡撫索月餉,不得,則聚眾謀山中,將為亂。

    武昌同知某倡議勦捕,眾益怒,露刃入轅門。

    糧道葉映榴急入,白巡撫,請撫之。

    巡撫出,眾語不遜,罵曰:「若欲反耶?」眾揮刃曰:「反也,將奈何?」蜂湧上,巡撫逸。

    映榴冒刃前,諭以朝廷威德,不應。

    擁歸,逼從逆,瞋目叱之,乘間,欲奪刃自刎。

    眾大呼曰:「殺好官,不祥。

    」遂以兵環之。

    巡撫既遁,餘或亡或降,賊勢大振。

    映榴困孤城中,誓一死全志,獨念老母無所託,未即引決,後謂其妻陳氏曰:「以付若。

    」陳慨然曰:「夫盡忠,婦盡孝,分也,敢不如命?」遂奉姑易服遁。

    映榴計母妻已出險,迺曰:「吾今可以死矣。

    」立繕遺疏,北向九拜,升公座,罵賊自刎,瞋目良久乃瞑。

    賊大驚,羅拜而去。

     臣民為聖祖禳疾 康熙癸酉,聖祖有疾,諭諸王大臣修齋禱禳,初僅宗室及滿大臣行之,繼而上自漢六部九卿,下至富商大賈,亦莫不效之。

    或三晝夜,或七晝夜,或九晝夜,各於就近寺觀設壇以禱。

    皇城內外,黃冠絡繹,月餘乃止。

     顧天成輓聖祖詩 世宗以蔡嵩依附年羹堯,籍其家,得顧天成《詠星星草》詩稿。

    疑語涉譏諷,命蔡索全集進呈,則見有恭輓聖祖詩,詩有「已過虞舜巡方日,尚少唐堯在位年」之句。

    上淚下曰:「草莽之間,乃有此臣耶!」因召入,特賜編修,使直上書房。

     朱軾不以疾引去 朱軾以晚歲多病,恩重不得乞身。

    時方望谿侍郎苞方困於憂虞,屢欲告歸,朱固止之曰:「譬如巨室虛無人,雖老疾者偃臥其中,盜賊猶有戒焉。

    吾輩三數人,尚可以疾自引去乎?」言罷欷歔。

     李恭勤忠愛 李恭勤公世傑,貴州黔西州人。

    初為江南某司巡檢。

    高宗南巡,司船跳木,時雨後泥滑,上登舟偶失足,遽起扶之,督撫縛之以請命。

    上笑曰:「此彼忠愛之意也。

    」命立擢知州。

    後官四川、江南總督,以廉能稱。

    上屢欲以為閣臣,尼之者言其不由科目,例不可,乃止。

     顏希深母為國為民 乾隆時,顏中丞希深官平度知州,于役省垣。

    州遭大水,城不沒者數版,災民嗷嗷,流冗載道。

    太夫人聞而惻然,命發倉粟盡數賑饑,民賴以甦。

    大吏以擅動倉穀劾罷中丞官,上覽疏,大怒曰:「有此賢母好官,為國為民,宜保。

    反劾,何以示勸?」立擢知府,並賜其母三品,封為淑人。

     拉傅以誅朱爾墨特紮布而自死 乾隆戊辰,拉忠襄公布敦奉命與傅襄烈公清同為駐藏大臣。

    傅為孝賢後兄,性忠鯁,其弟文忠公貴,尚於人前呵叱之。

    西藏達賴喇嘛頗羅鼐新故,子朱爾墨特紮布性兇悍,與準夷勾通謀逆,計日舉事。

    拉、傅密劾之,上命嶽襄勤公鍾琪率兵討之,未至,而逆謀日熾。

    拉、傅計曰:「語雲『千裡裹糧,士有饑色』,況萬裡乎?今賊謀日甚,若不矯詔誅之,使羽翼已成,吾二人亦必為屠害,而嶽公不獲進討,非惟徒死無益,是棄二藏地也。

    不若先發制人,雖死猶生,繼之者亦易為力。

    」因矯詔,召朱至樓上,宣詔,豫去其梯,朱跪拜,傅自後斷其首。

    賊圍樓數重,傅遂自刎死。

    拉揮淚挾刃,跳樓下,殺數十人,自剖腸死。

    事聞,上震悼,均追封一等伯,敕建雙忠祠。

     策淩世篤忠貞 雍正壬子,有光顯寺之戰,超勇親王策淩威名鎮漠北,虜騎震懾,不敢南牧。

    及高宗即位,授王定邊左副將軍,鎮烏裡雅蘇台。

    傅閣峯尚書歸定和議,上命王會議。

    虜使哈柳,辯士也,謁王於京邸,誚王曰:「聞王漠北有營帳,奚必居京邸?」王曰:「皇帝都於此,我隨皇帝而居,即為吾土。

    喀爾喀乃藩部,何足道?」柳又言幼子思歸,欲傳緻之。

    王曰:「公主所育,為吾嫡長,其餘孽何足齒及?汝部縱放歸,吾請於皇上,必戮於宗也。

    」哈嗒然退。

    王復面奏高宗曰:「今北虜挾臣子以為重,臣若許之,適足以長其驕心,恐無益於國事,況此子不肖.不即隕滅,赧顏偷生,無足存也.」上詔獎之,比之樂羊,復命王修書答之,和議乃成. 王長子成袞紮布後亦掌定邊左副將軍印。

    其族貝勒青滾雜蔔,因兄額林沁多爾濟故縱阿睦爾撒納,奉旨賜死,陰煽惑諸喀爾喀蒙古諸藩曰:「元太祖裔無正法理。

    」謀共叛。

    檄至王所,王大怒曰:「焉有人臣犯而復仇之理?吾家世篤忠貞,豈可自蹈誅夷也。

    」首發其謀,復寄劄於哲蔔尊丹巴呼圖克圖,令其諭所部知大義,俾勿惑。

    事聞,高宗嘉之,即命王統師勦之,曰:「大義滅親,王茂宏所以仗安東節也。

    」王率諸喀爾喀藩部追捕,青滾雜蔔計窮,擁兵自衞。

    王傳檄諸部,宣布國家威德,其黨皆散,惟青滾雜蔔父子數人宛轉沙漠中,迷失道路,為官兵所擒。

    上大悅,賜王黃金帶,敕封其子為世子。

     庚午,王薨於軍,遺表請歸祔公主園寢,上惋惜之,命配享太廟及賢良祠。

    外藩得預侑食者,惟王一人,蓋異數也。

     嘉慶甲戌,禮部尚書成寧以王為外藩,撤賢良祠牌位於後殿。

    事聞,仁宗震怒,立褫成職。

     瑪木特為烈士 信勇公瑪木特,額魯特人。

    初為準噶爾宰桑。

    乾隆癸酉,杜爾伯特汗策淩來降,達瓦齊遣瑪追之,既入邊,復逸出,副都統達青阿誘擒之。

    高宗諭曰:「瑪木特儻召之不至,或至,心懷不服,則擒之可。

    今遣使往輒至,不明懲其罪,反誘擒,非也。

    」詔宥罪,遣歸,給衣冠。

    瑪感上恩,稽首而還。

    後我兵入,瑪感前事,且念達瓦齊不足事,乃赴副將軍薩拉爾軍請內徙。

    入覲,上念其誠,授內大臣。

    時議征達瓦齊,以阿睦爾撒納為左副將軍,以瑪為參贊。

    瑪密奏曰:「阿睦爾撒納,豺狼也,往必為殃。

    」上以不逆詐諭之。

    軍抵伊犂,瑪多贊畫功,封三等信勇公,賞雙眼孔雀翎,四團龍服,命守劄哈泌,以疾留伊犂。

    阿叛,為逆黨所擒。

    阿慰之曰:「準噶爾與天朝疆域殊異,爾欲內向,何也?不如歸我,當善視之。

    」瑪怒,唾而言曰:「天下豈有無君之國哉!達瓦齊篡虐,聖天子討其罪,噶爾丹策淩嗣已絕,我不內附,將焉往?且天朝已擒我,不即誅,復釋還,此所謂生死而肉骨也,何忍背之?爾先我往,聖天子待爾厚,爾乃謀逆,今既擒我,我何懼!死則死爾。

    大軍至,將磔汝,犬不食爾肉也。

    」阿慚,縊殺之。

    事聞,上震悼,禦製《烈士行》以獎之。

     鄂剛烈力戰自盡 襄勤伯鄂容安,文端公長子也。

    家傳方略,勇敢性成,連任疆圻,多所籌畫。

    乾隆乙亥,偕班第駐守伊犂,值阿睦爾撒納叛逆,力戰自盡,上深軫悼。

    及閣臣議諡,以其由詞苑起家,議文剛、文烈以進,高宗抹去二文字,取剛烈二字以賜。

    蓋夙知其忠義果毅,不復以常例拘之也。

     楊重英節過蘇武 乾隆中葉,廣州漢軍楊重英官雲南按察使,率兵駐滇、緬界上之新街,為緬人所虜,縶之,而縱其隨員知縣某某等歸國。

    高宗怒,命執兩員磔諸境上,不許入國界,且諭令滇督,如重英他日歸時,即照此辦理。

    重英既被虜,終不入緬都,緬人舍之於新街,欲其降,譬說萬端,卒不屈。

    重英在新街,先後二十五年,足跡未出閾一步,其眷亦囚之請室。

    己醜,緬乞和,且值高宗七旬萬壽,始釋重英歸。

    甫及境,滇督某遵前旨,執而梏之,亟馳奏。

    時上春秋高,頗悔當時治此案過嚴,乃下詔旌其忠,獎以節過蘇武,且令滇督驛送來京,預備召見。

    旨至滇,重英已病卒。

    重英為雲貴總督拜滿缺大學士應琚之子也。

     馬壯節死木果木難 馬壯節公銓,初中乾隆壬申武探花,因與同僚角觝罷官,入京營充武弁,傅文忠公恆倚任之。

    復中庚辰探花,洊至四川提督,從征金川。

    時相國溫福擁兵不進,馬慨然曰:「金川蕞爾小夷,經大兵兩度撻伐,不能獲尺寸之利,屯駐經年,老師糜餉,安用將帥為?今相國以台司重臣不能出險用奇,使彼畏威革面,惟置酒高會,撻辱士卒,將何歸報天子?」溫斥其妄。

    其後木果木之敗,馬殿後隊,手戮數十賊,力盡死焉。

     溫福陣亡於大金川之木果木 乾隆癸巳,溫福以定邊將軍征金川,陣亡於木果木。

    時總兵宋元俊方乘勝直搗美諾,若厚集兵力,一鼓殲滅,金川可定。

    溫乃狃於易勝,不復檄調各路兵馬,惟日與提督董天弼輩置酒高宴。

    額駙色布騰巴爾珠爾屢勸阻,溫乃謂其煽惑軍心,上疏劾之。

     護軍統領伍岱,遼東驍士也,見溫所為,歎曰:「吾聞速拙,未聞遲巧,焉有屯兵賊境而日以宴會為務?吾固遼海健兒,未審有若此能緻勝者。

    」溫大怒,以他罪遣戍。

    遣綠營兵三五十人取碉卡,有緻傷者,溫反責之,人心益懈。

    超勇公海蘭察至扣刀誚溫曰:「身為大將,苟安旦夕,非夫也。

    今師雖老,使某督之,猶可緻勝。

    」溫拂袖起。

    遷延月餘,賊偵官兵弱,乃整勁旅數千東攻,官兵不戰自潰。

    海初對敵,即咤曰:「雲氣已頹散,不可戰,餘馬首欲東,與諸公期會於美諾寨。

    」因馳馬破圍去。

     溫方雅服督戰,為賊所擒,董天弼、牛天畀、張大經等皆死之。

    師遂大潰,自相踐踏,終夜有聲,渡鐵鎖橋,人相擁擠,鎖崩橋斷,落水死者以千計。

    參政明亮方結營美諾,見潰兵如蟻,往來山嶺間,遣人止之。

    潰兵知明在,止者數千,收留犒賞,兵少安。

    適有持銅匜沃水者,誤落於地,驚曰:「追者至矣。

    」羣起東走,勢不可遏,其喪膽也若此。

     楊夢槎殪賊而死 乾隆朝,無錫楊夢槎明府以孝廉令四川酆都。

    丁卯,金川酋逆命,調赴前敵,監製礮位,屢有功。

    癸巳六月,大軍至木果木山,夜半賊劫礮局,遂擁之去。

    環叩用礮之法,明府陽教之,而陰詭其製,反裂,殪賊無算。

    賊酋切齒,剁其屍如泥。

    事聞,詔贈兵備道,賜祭葬,蔭一子如其官。

     李侍堯處置臺灣 乾隆丙午,李侍堯督閩。

    時值臺灣之變,高宗以常青非將材,恐不能守,令全師歸,待福文襄王康安至,再籌進取。

    李以臺為巖疆,一旦失守,非十萬兵不易取,恐失機宜,節諭旨數語寄常青,具疏請罪。

    高宗嘉其忠,以為處置得宜,有古大臣風,賜雙眼孔雀翎獎之。

     壽同春謀復廳城而死 乾隆丙午,會稽壽同春以布衣客臺灣淡水廳幕。

    值林爽文之變,淡水陷,廳官及於難,壽展轉賊中,密約忠義士反正,城立復,乃搜捕羣不逞,斬刈無算,而撫定其孑遺,賙卹備至,威惠大著。

    草萬言書,渡海達大府,大府疏告。

    上驚賞,即命知淡水廳。

    後罵賊不屈死。

    事聞,贈太僕寺卿,蔭官立祠。

     奎壯烈願馬革裹屍 孝賢後之猶子奎壯烈公林,嘗於乾隆壬子從福文襄征廓爾喀,疽發於項,仍力疾從軍。

    孫文靖公士毅往視其疾,執手曰:「疾何必問?大丈夫不能馬革裹屍,殗殢床簀,實可醜也。

    」及卒,惟以軍務未蕆為憂,語不及他。

    奎嘗讀《元史》,王述菴侍郎問所慕,奎曰:「耶律文正非餘所及,得及王保保之忠貞足矣!」 謝家瓚雪仇報國 謝家瓄,湖南 陽富室也.居高村,村故與苗接壤.乾隆乙卯,苗民石三保叛,大掠於 陽,家瓄盡散其家財數十萬募鄉裡壯士禦之,殺三保兵無算,三保深仇之.一日,家瓄率眾守溪口,三保聚悉,兵圍高村,曰:「出家瓄,乃免.」家泰,家瓄族弟也,聞之,挺身出,語村父老曰:「賊必欲得吾兄而後快,不獲吾兄,村人必無幸矣.」徑投三保軍,大罵曰:「我即家瓄也.」三保親剸刃家泰胸,剝其皮,家泰罵不絕口,終死無異辭.三保心以為信家瓄也,然意猶未饜,復威索村人獻家瓄妻子,縛以歸,始知所殺者非家瓄.迨家瓄馳率兵歸救,而事無及矣,大憤,於是與三保戰益力.事聞於朝,天子嘉之,予之官.將軍福康安嘗伺其罷戰歸,勞之有加禮.家瓄曰:「瓄受國恩,義當為國家效死戮力.且苗,吾仇也,吾弟死焉,吾家殲焉,瓄自雪仇報國而已.」三保既知家瓄實不死,必欲甘心家瓄,亟攻溪口.家瓄力不支,其下有勸之者,曰:「賊指名懸購吾子亟甚,殆難免矣,盍易服而行,以求援也.」從之,斃於路.賊退,收其屍葬焉。

     花連布勦苗陣亡 花連布,滿洲人,以世職洊至南籠鎮總兵。

    性質直,有肝膽。

    少習《左傳》,精戰法。

    乾隆乙卯春,入覲,中途值銅仁紅苗反,福康安以總督進勦,檄留花隨營,素稔其勇,令解永綏圍。

    乃率百餘騎長驅直入,破苗寨數十。

    苗人皆烏合,未見大敵,驚曰:「神兵至矣!何勇健乃爾。

    」花著豹皮戰裙,苗人呼為花老虎。

    永綏圍解,大軍至,令花當大營前,結營禦賊,悉以勦事委之。

    王日置酒宴,雜以歌舞。

    花晝夜巡徼,饑不及食,倦不及寢。

    苗偵知王持重不戰,乃一日數至,花竭力防堵百晝夜,鬢髮盡白。

    小竹山賊叛,黔督勒保檄其督兵往勦,遇賊山梁上,轉戰益奮,中鳥槍,墮山澗中,詬罵不絕口,賊欲鉤出之,乃自轉入巖石中,折頸而死。

    事定,將弁百計出其屍,顱骨寸斷矣。

    事聞,仁宗震悼,特賜祭葬。

     王文雄為楚匪支解 嘉慶丙辰春,楚匪滋事,當事者過於持重,遂至蔓延三省,用兵十載方撲滅。

    其中殉難者:提督為王文雄、花連布、富成、穆克登額,總兵為諸神保、朱射鬥、袁國鐄、何元卿、施縉、凝德、劄爾杭阿、李紹祖,而文雄死事尤烈。

     文雄,貴州人也,由行伍洊至通州協副將,率直隸兵往援鄖陽。

    陝撫秦承恩性懦弱,不知兵,賊遂入陝境,至盩厔。

    秦惟閉城哭,目盡腫。

    文雄倉卒率直兵繞道擊之,陝境保全。

    事聞,秦受上賞。

    王累擊賊,賊畏恨之。

    庚申夏,於棧道中猝遇賊,賊覘知其兵弱,四出紛擊,轉戰竟日,路既險峻,糧復絕,遂為賊擒,噴血痛罵。

    賊首曰:「此手戮吾三十二首領,不可令其速死。

    」乃支解竟日。

    賊既退,軍士於草中尋遺骸,一臂而已。

    事聞,上震悼,賜世襲一等子。

     李壯烈以死報國 嘉慶丁卯,蔡牽寇台灣,浙江提督李壯烈公長庚率兵討之.漁山之戰,坐船遭風失信,閩督阿林保遂誣李逃寇不知所之,賴浙撫阮元以李受傷入告,仁宗優詔獎之.嘉慶丁卯,戰於黑水洋,蔡牽窮迫,以三舟艤島,去李艇半裡耳.李因山為壘,以逸待勞,四面圍之,計日可獲.而閩督飛檄催戰,責以逗撓.幕客勸李封章入奏,李斫舷怒曰:「大丈夫以死報國,不受唾面辱也.」因整軍進,下令皆持短兵,為必死計.及戰,浙軍無不一當百,有卒躍登牽船,牽幾被擒,以眾寡不敵死.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