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藝類

關燈
以雜物羼之。

    其煎鍋不用平底,且深逾尺半,故蒸發較難。

    而竈又劣,旁無煙囪,以至炭養氣不能排出,旋繞鍋底,而徒耗燃料也。

     製花梅 兩浙所屬引地歲銷,向以梅鹽為大宗,蓋全國通行之糖梅必先經過鹽製而成,專門製造者均至自蘇州,設作坊於杭州艮山門外之半山鎮,以其地為出產之中心點也。

    極盛時代,常年營業價銀五百萬元,宣統時銷數減,遂停製矣。

    花梅以女工雕刻,式極精,專供祭品及朝會之用。

     釀葡萄酒 煙臺張裕釀酒公司主人,風雅士也。

    光緒乙未,創公司於煙台,自赴歐美,採購葡萄佳種運至煙臺,闢地數千畝以栽之。

    於是構廠屋,置機器,設地窖,並建玻璃廠,自造瓶盎。

    聘奧國著名技師駐煙臺之奧國領事哇務男爵駐廠,按西法製造,貲本凡二十餘萬。

    宣統己酉,赴賽南洋勸業會,得有超等獎憑,並向政府註冊,準免稅釐三年。

     製汾酒 汾酒之製造法與他酒不同,他酒原料下缸,七八日之醞釀,一次過淨,酒糟齊出矣。

    汾酒醞釀最緩,原料下缸後須經四次,歷月餘,始能完全排出。

    且其性最易揮發,存積稍久,則變色減秤,暗耗不貲。

     製綠茶 綠茶之製法,將採下之嫩葉入蒸籠蒸之,或置釜中炒之。

    至葉帶黏而發香時,即取出平鋪,以扇扇之使冷,復入焙爐,且焙且揉,使漸乾燥,再移於火力稍弱之焙爐,反覆揉擦,至十分乾燥而後已。

     祁門、婺源、建平三縣向產綠茶,其製法之順序凡五:一晾青,二搓揉,三發酵,四焙烘,五篩分。

     製烏龍茶 烏龍茶,閩、粵等處所產之紅茶也。

    當生葉曬乾變黃後,置槽內揉之,烘之使熱,再移於微火之釜而揉結之,以布掩覆,使醱酵變紅而成。

    香味濃郁,為茶中上品。

     製麵粉 上海所用麪粉,自通商以後,固悉購之於海外也。

    德商某見我國北部農產以小麥為最富,而麥食亦最多,雖麥質不若美產之色白而味厚,然以國人購用國貨,且機粉較磨粉色澤已較舊為佳,無慮其不發達。

    於是購機設廠,命名增裕,而上海始有麪粉廠矣。

    厥後營業日上,歲有盈餘,華商涎之,而壽州孫氏乃有阜豐廠之出現,後且全埠有十餘廠矣。

     製煙草 凡種煙草,其地土肥者,可高四尺,直榦無枝,每本可收葉十餘片至二十片不等。

    及其未萎時,採之曝之,去筋,以清水、菜油拌勻,切為細縷,若其色紅黃者,非佳品。

    蘇州之杜切者,雜以紅土及煙草根,磨為細粉和之,蓋得清水、菜油之力,色即紅潤。

    若色黃者,去紅土,則易萎黃耳。

    大抵真正之閩產,製造亦佳。

    若衡煙,則縷極粗硬,味亦不美。

    濟寧煙粗縷黑色,稍可口。

    蘇州杜切色俱紅黑,北方乾絲油絲,皆粗而黑,惟松江有曰淡黃者,縷極細軟,味淡,性平和。

    康熙時,蘇州亦有香絲一種,殊似淡黃,而香味過之。

    然煙草實不香,其有香者,雜以蘭花子也。

    北人或逕取乾葉揉碎,燃以吸之,不經製造,雲如此方得真味也。

     煙葉被風雨所傷及蟲蝕傷者,味皆不佳。

    若製成而經潮濕或受黴鬱之氣,亦不可吸。

    故其大緻有二,一種非峻火不爇,既爇又易滅者,性潮濕,且油水重也。

    一種觸火便燃,不俟呼吸,自能不滅者,日久乾燥,又有硝也,久之能令人喉痛。

     製紙 紙為人工所製造,為用甚廣。

    相傳為後漢蔡倫所創,以破布魚網等廢物為之,硬黃勻碧,歷代相仍。

    其後乃用楮、松、杉、桑、梧桐等樹皮及稻藁與竹,製時先煮沸,搗爛和成粘汁,勻置漉於筐中,使結薄膜,俟稍乾用重物壓其上,即成。

    產地以江西、浙江、福建為最多,湖南亦有之。

     吾國之紙,大抵缺乏堅靭及光澤,製造純用舊法,不求改良。

    輓近科學昌明,凡植物類纖維質之柔靭者,悉可取為原枓,不僅向時所用之數種植物而已。

     新法製紙,均以機器造之,尤注重於化學藥品。

    其能使原料速爛者,輕養化鈉之力也。

    使潔白者,綠化鈣、硫酸之力也。

    夏日不至腐敗者,硫酸亞鉛之力也。

    使堅靭有光澤者,靛牛膠松香之力也。

    上海有仿造者,質頗佳,惜出品未盛耳。

     製炭磚 四川太平縣有炭磚,蓋貧家冬日取煖,無篾籠,多用鐵盆,其燃料為炭磚。

    法用煤炭舂碎,如黃泥和水調成,作長方形,有似於磚。

    每盆以數塊或十餘塊累之而成,上糊以稀炭,用一日,炭可不加。

    無煙無硫磺氣,價亦廉,每塊長四寸,寬厚約一寸,值制錢一枚。

     製火柴 火柴,以細木條蘸取燐硫等易燃之物,藉化學作用,摩擦而生火也。

    十九世紀之初,歐人製此者頗多,其通用之品二。

    一、奧人潑來歇耳所製。

    其法,以木條蘸已熔之硫磺,外覆以用燐質、綠酸鉀及膠水、紅料製成之糊,隨處摩擦,即能生火,如市肆所售之紅頭火柴是也。

    一、瑞典人倫特斯脫路姆所製。

    其法,以硫化銻易去糊內之燐質,加入重鉻酸鉀、鉛丹,必與匣面所塗之紅燐及硫化銻摩撓,始能發火,謂之安全火柴,如市上所售黑頭火柴是也。

    日本人稱之曰燐寸,輸入我國者甚多。

    宣統時,已有人於天津、上海、杭州、長沙設廠自製矣。

     製糠燈 寧古塔無燭,所燃為糠燈。

    其製以麻梗為本,蘇子油渣及小米糠拌勻,粘於麻梗,曬乾,長三四尺,構插木架,風吹不息,然此乃就順、康間而言也。

     製料絲燈 料絲燈者,煉石成絲,織之為燈也。

    其法,用瑪瑙、紫石英諸石搗為屑,煮腐為粉,以北方天花菜點之使凝,然後繅之為絲,織如絹狀,上繪人物山水,晶瑩可愛,價亦昂。

    蓋以煮料成絲,故謂之料絲。

    舊產漠南之金齒衞,其後,丹陽人潘鳳得其法,歸而仿之,於是丹陽有料絲燈。

    海寧查初白太史填行有《料絲燈》詩。

     製霞棚 霞棚出蒙古,蓬梗為幹,穀糠和膏傅之,以代燭。

    燃之,青光熒熒,煙浩如雲。

     京師之搭棚裱褙紮彩 搭棚匠,裱褙匠,紮彩匠,所在有之,而以京師為精。

    棚雖縱橫十丈,可以平地立起,絕無隻木寸椽,僅見洞然一宇而已。

    其尤奇者,為大工三腳手架。

    光緒甲午,重修鼓樓,其架自地至樓脊,高三十丈,闊十餘丈,庋木數十層,層凡百許,自下望之,竟不知其何從結構也。

    若裱褙之工,尤妙者為屋宇,自承塵至四壁,無不一色瑩潔,謂之四白落地,梁棟凹凸,皆隨形而曲折,紙之花紋,平直如一綫,不稍參差。

    紮彩,則宮室、器物、禽獸。

    鱗介,無不惟妙惟肖。

     製水泥 水泥,譯稱塞門德,又稱水門汀。

    製法,以黏土與苛性石灰相和,水澄洗之,燒為堅塊,復用機器碾之成粉。

    用時,更於其中和入細砂,加以水,既乾,堅硬如石,經水愈固,土木工程多用之,橋梁道路尤宜。

    初由歐美各國輸入甚夥,其後則湖北、直隸、廣東等省設廠製造,行銷漸廣矣。

    光、宣問,啟新洋灰公司以製造精良,得南洋勸業會奏獎者,即水泥也。

     製風箱 風箱以木為之,中設鞲鞴,箱旁附一空櫃,前後各有孔與箱通,孔設活門,僅能向一面開放,使空氣由箱入櫃,不能由櫃入箱。

    櫃旁有風口、藉以噴出空氣。

    用時,抽鞲鞴之柄使前進,則鞲鞴後之空氣稀薄,箱外空氣自箱後之活門入箱。

    鞲鞴前之空氣由箱入櫃,自風口出。

    再推鞲鞴之柄使後退,則空氣自箱後之活門入箱,鞲鞴之空氣自風口出。

    於是箱中空氣噴出不絕,遂能使爐火盛燃。

     製水機 水機,高岸之田用以取水者也。

    以一寸五六分厚竹為輪,堅木為軸,再用鐵箍,中抽雙眼,安車心,其輪圈以竹片為之,復以粗竹筒斜置輪外,每距三尺,置一筒,水激輪轉,每筒起水二三斤,自高而下,水即傾入別製之木槽,以轉瀉於田。

     製水磨 水磨,水勢湍急之處藉水力以轉磨也。

    其制,建矮屋跨於水上,下鋪木闆穴之,中貫鐵柱,柱端施木盤承磨,柱下作鐵輪置水中,磨旁為木櫃,以機器持籮篩,磨行,則籮篩自與櫃相觸,較之用驢者為便。

     以大豆製煙筒 首先發明大豆之用途者,為高陽李石曾煜瀛,文正公鴻藻之子也。

    光、宣間,嘗以大豆製成肴饌,並製為煙筒,則以大豆中之一種元素造成,能不著火。

     王盧仿周製 周製之法,惟揚州有之。

    明未,有周某者始創此,故名。

    其法以金,銀,寶石,真珠,珊瑚,碧玉,翡翠,瑪瑙,玳瑁,硨磲,青金,石綠,松石,螺甸,象牙,蜜蠟,沉香,雕為山水,人物,樹木,樓台,花卉,翎毛,崁於花梨漆闆之上,大而屏風,桌椅,窗戶,書架,小而筆,茶具,硯匣,五色陸離,真未有之奇玩也。

    乾隆時,有王國瑹,盧映之者精此技,映之之孫葵生亦能之。

     製漆器 江西之龍南,僻處萬山中,與廣東連平接壤,交通艱阻,風氣蔽塞,其民碌碌無所長,農事而外,飲博嬉戲而已。

    惟數千年以來,有一工藝為其邑之特色,髹漆之煙盒、果盒。

    帽筒是也。

    其漆色之光膩,雕鏤之精緻,雖三吳巧工,無以過之,其製法,為內實泥沙,裹以絺布,而外加以漆,漆成,則與木製者無異也。

     製四棄香 太和殿元旦視朝,金鑪所爇之香曰四棄香。

    清微澹遠,迥殊常品,蓋以梨及蘋婆等四種果皮曬乾製成者也。

     製安息香 安息香樹之脂,堅凝成黃黑色塊者可為香,並可製藥。

    今通用之安息香則多以他種香料合木屑作線香狀,但襲安息香之名,實無安息香料也。

     製蕨根杯 蕨根色黑而嵌空,形如蛙蚛之石,鏤其中,磨之使光,薦以白金,可為器。

    長洲戴延年曾製二杯,較犀觥、玉碗,雖華樸不侔,而獨饒雅韻。

     製翠花碗 蒙人胸次所懷之木碗以樺木製成,貴者以劄批野【楠木根有翠色花紋。

    】製之,曰翠花碗。

    製時,須以核桃油擦摩使潤,鑲以銀。

    碗中鑲銀約三錢許,佳者值銀二十餘兩,樺木者值數兩。

     製金箔 成都城外有隙地數十畝,附近居民專以金葉鍛紅搥成金箔,計金一兩,所成金箔,可闊如三畝之地。

    無論何官鹵簿經過,砰(石訇)之聲,未嘗或輟,惟總督過,則停讓三槌以緻敬。

     吳尚賢開茂隆山銀廠 吳尚賢,雲南石屏州人也,家貧,走徼外之葫蘆國,其酋大山王蜂築信任之,與開茂隆山銀廠。

    廠例,無尊卑,皆以兄弟稱,一人主廠,次一人統眾,次一人出兵,而尚賢為廠主。

    時華人赴緬者甚眾,廠既旺,聚至數十萬人,有警,則兄弟全出,尚賢身自臨陣,蠻人見者輒驚走,廠徒多財力,為連弩,共以手挽而發之。

    凡在緬開廠者,相互聯絡,有蠻人欲攻某廠,而憚為茂隆所阻,用重幣假道,尚賢陽許之,而陰告某廠使為備,蠻大敗,歸途過茂隆,截之無一脫者,所獲不可勝計。

    眾大歡,飲讌間,尚賢大哭不止,眾驚請故,尚賢曰:「吾與眾兄弟忍饑寒開此廠,一旦有此旡妄之災,父母妻子,我一人能支乎?為蠻有矣!」諸人各被酒為豪舉,探懷中所掠者棄之淵。

    其操縱人皆類此。

     乾隆乙醜,尚賢說葫蘆王蜂築以茂隆廠獻中朝,抽課報解作貢,又自以銀介我耿馬宣撫司獻之,且言吉茂隆山銀廠自前明開採,至今興旺不一雲雲。

    未幾,尚賢之黨黃耀祖襲據葫蘆國,與尚賢分雄邊外,而茂隆出銀不可思議,公私大充。

    ,當是時,羣蠻最畏者,尚賢及桂家官裏雁,桂家與緬搆戰,尚賢欲和解之,不聽。

    癸酉,尚賢說緬人入貢,貢馴象、塗金塔,尚賢亦來滇,謀請命於中朝,給以葫蘆國王劄付,不能得,己辭大吏而返廠矣。

    滇吏忽令人追回,餓死之,羣蠻自是輕漢人。

     製景泰藍 景泰藍者,始於明代宗景泰時,今都人能製之。

    其製法,銅器之表面塗以琺瑯質,燒成花鳥人物等種種花紋,花紋之周廓,或界以細銅絲,或否,日本謂之七寶燒,因其光色璀璨,若有各種寶玉雜於其中也。

     劉貞甫製準提像 國初劉貞甫,碭山人。

    造銅器精巧絕倫,嘗為彭城萬壽祺造準提像,高二尺許,三年而成。

    臂十八,手中各有所持,一手擎七級浮圖,每級四面各有佛一尊,法象莊嚴,無毫髮遺憾。

     蟹鉗製銅 有蟹鉗者,初不詳其姓氏,嘗往來於黃山、白嶽間。

    善製銅,右手僅存食將兩指,以指鉗物,伸屈自如,若蟹螯然,遂以是得名。

     王某仿製古銅器 鐵匠王某居敗屋半椽,一爐一錘,鑤刀箝夾之屬,樊然雜列。

    貌黧黑,衣鶉衣,首如囚,終日孜孜,工作不輟。

    經歲所入,豢妻子有餘輒蓄積之,人無不以巧匠呼之。

    有新奇詭怪淫巧之物敝,不能自理,則往修之,巧匠無不井井焉,如未敝者,雖極巧之物,曾未足以難巧匠也。

    間能偽作古銅器,篆刻花紋,尺度形式無一差者,且詭於眾曰:「此某地掘土所得物也。

    」不知者或受其愚,所作古戈幾能亂真。

     鐵匠以巧故聞名於西洋某教士,教士以西洋最新之槍一語之曰:「若能拆之而後合之,則酬以重金。

    」蓋此槍為最新式者,雖工藝專家,或未能明其搆造也。

    鐵匠若無事然,盡拆之,不終日,復合之,並能言其搆造之理。

    某教士無以難,而心折其人,許以重金,邀置西洋某工廠。

    鐵匠聞之,訑訑然曰:「我華人也,安能為外國用?雖萬金,不屑也。

    」某教士亦無知之何。

     張弼士論仿製洋釘 李文忠公鴻章督粵時,張弼土方辦粵漢鐵路,以張善經商,進謁時,詢以粵可興利之事,張對以「興利事甚多,第空談無益耳」。

    必欲強之言,乃對以「粵省營造房屋,以及大小木器裝貨闆箱,近皆不用自造鐵釘而用洋釘。

    香港已設廠製造,每日出釘若幹,獲利甚厚。

    計省中銷數若幹,倘亦設廠製造,國中產鐵甚富,省城工值較廉,購機建廠,應需幾何,事輕易舉,利可倍蓗」。

    言之滔滔,文忠喜之。

    於是文忠擬即撥款委辦,張乃力辭,詢其故,則以不能獲利對。

    文忠詰其何以前後矛盾,張謂:「今必舉辦,當未興工製造之前,設局之款需若幹,購機之款需若幹,度地建廠之款又需若幹,總辦也,會辦也,提調也,收支也,司事也,所需薪費又若幹,速則一二年,遲或三五年,未成一釘,而資本去其大半矣。

    加以折扣浮冒,種種積弊虧耗,尤不可以數計,如何能獲利耶?」文忠以其言之切直也,笑頷之。

     黃元吉製茶具 黃元吉,國初錫工也,所造茶具,種種精巧,其色晶瑩,與銀無別。

     製草珠 草珠,假珍珠也,為廣東之細工品。

    其製法,以鯉魚鱗浸漬研碎,和入魚膠,成糊質物,以玻璃之小珠加適宜之溫度調合之,而包其外,狀如真珠,婦女多用以為飾品。

     製瓷 瓷器為我國之特產,其原料,用瓷土、黏土或長石、石英等,研細沈澱,製以為坯,入窰燒之,始成粗瓷。

    再加釉,入窰重燒,器之表面乃有光澤。

     瓷之製法,先以白泥、【陶土。

    】石砂【長石、石英之粉末。

    】與水相和作漿,而後範以模型,或刻以轆轤,置日光之陰處乾之,乃敷油設色。

    此時依所製之種類而異其先後,大別之有三。

    一、先設色而後敷油者,二、先敷油而後設色者,三、油色同投者。

    凡敷油後,即須投燒,浮花之瓷,必經火而後設色,復須投燒。

    瓷有四要素,曰質,曰色,曰畫,日式,欲鑒辨古瓷者,必注意於是。

    質以堅厚而重或輕薄而透亮者為佳。

    我國瓷色,當以翠綠為最古。

    宋成宗尚藍色,猶不過油面藍而已,底粗,微帶黃色。

    至明,則紅、白、黃、紫、黑等色均用,而彩釉亦以是始。

    康熙時,各色較光亮分明,茶褐色、棕色漸多採用,無論瓶盤,其緣輒有光耀之棕色。

    然是時尚無黑、紅彩釉,故康熙之黑地,常敷綠油,與乾隆之黑釉截然不同。

    胭脂紅色彩,雍正時始有之,其影由淡紅入紫,亦有用全紅色作釉者。

    瓷所帶畫者,為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