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藝類
關燈
小
中
大
工藝之祕術
吾國之工藝,類有祕術。
造紙處之工程,有相竹者,漚竹者,揭紙者,其法與其程度皆不肯質言。
又景德鎮燒瓷,其用油、造胚、畫花,各有專行,而祕不示人。
山東博山燒料及各色玻璃,皆專業,所製黑色玻璃,能使黑暗不透光,玻璃杯能斟沸水不裂,西人亦不及之。
然其法極祕,僅傳其子,即工匠亦必用其本邑人。
凡商人欲定貨者,先與金若幹,彼即在山中製成,始送出,其製法不使他人得見。
至用藥料時,則帷其屋,雖工人亦不得見矣。
又西人遊歷粵東某縣,見有化礦質者,怪其未嘗習礦學,而化煉頗得法,問之亦不告。
又如粵之竹扇,精者僅一老嫗,嫗死,他人即不能繼之。
福州漆器亦然。
陳子宣勸人興工藝 海外華僑凡數百萬,以閩、粵人為最多,其在南洋羣島者尤以富稱。
雖率以工藝起家,而僑居既久,於祖國之振興工藝諸端,鮮或措意及之。
且以醉心虛榮之故,頗有被人愚弄,而至傾家蕩產者。
陳子宣者,熱心工藝者也。
嘗遊新嘉坡,語華僑許某曰:「比年以來,國民生計日益艱絀,實由工藝萎縮所緻。
君慷慨好義,正宜投資祖國,延聘技師,歸興工藝,勿再為人所紿,徒使有用之財,一往而不復也。
」 吳吉人教部卒以工藝 吳吉人總戎傑常言:「國家招兵易,退兵難,解甲而欲歸無田者,無以為生,必悍者跳梁,弱者凍餒而後已。
」心恆憫之,乃延治銅、治木、治錫諸技師,居於營,使部卒於操練之暇,兼習工藝,人精一技,待退伍,鹹能各就所業以治生。
吳嘗掀髯曰:「此吾為同袍諸昆弟籌備之穩固養老年金也。
」 青海工藝 青海柴達木之特別出品,如氆氌、氈毯、毛布、乳酥等,久已著名。
產鐵之區,土人尤能鍊純鋼,所鑄刀犀利無匹。
毛布昔以木鍼穿織,後則已有紡機。
毛絨昔以木鎚搥成,絨之精者至三四搥,後則已不搥而彈。
氈毯鋪於闆。
層層堆垛,沙質不淨,後則仿用竹簾,渣滓已可下漏。
且能築土為爐,斫木為薪,拾石燒之而為灰,靛草之汁拌以石灰而為靛青。
至若皮帽、皮鞾,費省而工速。
又有麻布、麻繩、帳幕、魚網,皆以本地麻製之。
有連縧草,長數尺,縷細而強韌,搓成巨細繩索,為用更多,此皆漢人之工藝也。
青海女工勤巧 青海蒙古女工勤巧,如翦皮毛,織氈布,製乳湩酥酪,半出於婦人之手。
家多畜牧兼製造工者,則招番民任放牧之役,番婦任烹飪採汲之役。
傭工論值不以錢,畜牧布疋惟其欲,飲食衣服與主家同。
拉薩工藝 西藏人民有自涅泊爾、不丹地方移住者,多居拉薩,專業金、銀、銅、錫、玉石之細工。
凡金、銀、銅、錫、珠玉、縫箔及婦女之首飾,均極精巧,人物花卉,無不逼真。
萬年少多材多藝 淮安萬年少孝廉壽祺多材多藝,自詩文畫之外,琴棋劍器,百工技藝,細而女紅刺繡,觕而革工縫紉,無不通曉。
唐叔升歎曰:「我輩十指雖具,乃如懸槌,君具何種慧性,乃能至此!」 黃履莊能作諸技巧 黃履莊少聰穎,尤喜出新意,作諸技巧。
七八歲時在塾,嘗背其師,竊匠氏刀,錐鑿木人,長寸許,置案上能自行走,手足皆自動,觀者詫以為神。
十歲外,因聞泰西幾何比例輪捩機軸之學,而其巧因以益進,嘗作小物自怡,見者多競出重價購之。
體素弱,不耐人事,惡劇嬲,因竟不作,於是所製始不可多得。
戴文昭嘗見其作雙輪小車一輛,長三尺餘,約可坐一人,不煩推挽,能自行,以手挽軸旁曲拐,則復如初,隨住隨挽,日可行八十裡。
作木狗,置門側,卷臥如常,惟人入戶,觸機則吠不止,吠之聲與犬無二,雖黠者不能辨其為真偽也。
作木鳥,置竹籠中,能自跳舞飛鳴,鳴如畫眉,悽越可聽。
作水器,以水置器中,水從下上射如線,高五六尺,移時不斷。
所作之奇如此,不能悉載。
鄒文蘇仿製古器 嘉慶辛未,鄒文蘇循資充新化歲貢,而絕意進取,以鄭,賈之學教授鄉裡,自闢精舍為古經堂,其制悉依《周禮》,與弟子肄士禮十七篇中。
嘗屈竹篾為渾儀,製緰(巾匕)為古弁冕,深衣禮服。
又苦車製之難明也,與其子漢紀依江永,戴震所圖古制,以寸代尺,製為假車,窮十畫夜之力成之。
於是鄉曲學徒,始稍稍知有捎藪菑蚤騎駁骹股之目。
戴文開製軍用品 戴文開學士梓,仁和人。
少有機悟,嘗製子母礮,極精巧。
一礮包孕七層,其力可及百步外,每震一聲則破一層,敵人遇之無不糜爛。
康親王南征時,戴以布衣從軍,獻連珠火礮法,江山縣有功,王承制授以道員劄付。
聖祖召見,喜其能文,命以學士銜直尚書房。
戴能作銅鶴,高飛雲間,按時長鳴,又能作木偶人,飾以衣服,客至則捧茶獻客。
戴善天文算法,與西人南懷仁詰論,懷仁為之屈,忌之,因誣其通日本。
上大怒,遣戍黑龍江。
後赦還,卒於旅邸。
徐雪村製軍用品 光緒初,有以格緻理化專精製造名者,為無錫徐雪村封翁壽。
其人質直無華,幼習舉業,繼以為無裨實用,遂專究格物緻知之學。
討論經史,旁及諸子百家,積歲勤搜,凡數學、律呂、幾何、重學、化學、鑛產、汽機、醫學、光學、電學,靡不窮原竟委,而製器尤精。
江督曾文正公以其深明器數,博涉多通,奏舉奇才異能,以賓禮羅置幕下。
文正嘗憤西人專攬製機之利,謀所以抵制之,遂檄委雪村創建機器局於安慶。
乃與華蘅芳、吳嘉廉、龔芸棠及次子建寅潛心研究,造器製機一切事宜皆由手造,不假外人,程功之難,數十倍於今日。
同治丙寅三月,造成木質輪船一艘,長五十餘尺,每小時能行二十餘裡。
文正勘驗得實,激賞之,錫名黃鵠。
既而文正奏設江南製造局於上海,復令雪村總理局務。
閎百事草創,雪村於製造船槍礮彈藥等事多所發明,自製鏹水,棉花藥,汞爆藥,并為化學工業之先導,而塞銀錢出海之漏洞。
山東機器局之成,不用洋匠一人,餘如大冶之煤鐵,徐州開平之煤鑛,漠河之金鑛,西川之機器局,皆由雪村擘畫規制,以是購機選匠,莫不合度,為遠近所宗仰也。
徐仲虎製軍用品 徐建寅,字仲虎,壽之仲子也,從壽精研理化製造之學。
壽與華蘅芳謀造黃鵠輪船時,苦無法程,日夕凝想,仲虎累出奇思以佐之,黃鵠遂成。
旋於上海製造局助成惠吉、操江、測海、澄慶、馭遠等船,及以道員奏留湖北候補,乃督辦保安火藥局。
時外洋火藥不入口,鄂督張文襄公之洞慮告匱,仲虎慨然任之,指授眾工,自造機器,摹倣西製,越三月告成,燃放比驗,與來自外洋者幾無以辨。
漢陽故有鋼藥廠,製造棉藥,嗣因洋工離廠,成藥無期,文襄復檄仲虎兼辦。
仲虎感知遇之隆,忘危機之蹈,期取材本地,以免仰給於外人,日手杵臼,親自研鍊。
光緒庚子春,造成棉質無煙藥,試驗之,可與外洋之藥相仿,至是而喜可以大造也。
日督工人,自為指授,乃於配合時,藥燃而轟,遂遇害,同殉者員弁工人凡十六,肢體均裂。
功在垂成,身忽慘殉,是可傷已。
此二月十二日事也。
華若汀製軍用品 鹹豐辛酉,金匱華若汀太守蘅芳從曾文正公於安慶軍中,領金陵軍械所事,與徐壽繪圖,自造黃鵠輪船一艘,推求動理,測算汽機,實為我國自造輪船之始。
同治初,文正奏設江南機器製造局於上海,則為之建築工廠,安置機器焉。
製造局之火藥廠設於龍華,若汀監理之,自製鏹水以節漏,朝夕巡視。
一日,將至研藥廠查工,途遇西匠,立而小語,轟然一聲,烈焰上騰,相距纔數武耳。
以隔牆堅厚,幸免於難,然卒不以是恐怖而巡視少懈。
若汀之在天津東局也,駐德使臣購歸新式試彈速率電機一具,譯者莫知其用,若汀以微分之理解之,理明而用亦明。
其在天津武備學堂也,德國教習購得法越交戰時所用行軍瞭望之已敝輕氣球一具,欲令學生演習試放,而教習居奇,久之而功不就。
若汀乃督工別製一徑五尺之小球,用鏹水發輕氣以實其中,演放飛升,觀者贊歎,德教習內慚,工遂速竣。
漢冶萍製鋼 胡寄塵曰:光緒初,恭王奕訢柄國,創自建蘆漢鐵路之議。
時張文襄公之洞督粵。
謂必先造鋼軌,又必先辦煉鋼廠,乃先後電駐英公使劉芝田中丞瑞芬、薛叔耘副憲福成,定購煉鋼廠機爐,委之英機器廠名梯賽特者,令其承辦。
梯廠中人答之曰:「欲辦鋼廠,必先將所有之鐵石煤焦寄廠化驗,然後知煤鐵之質若何,可煉何種鋼,即可以配何樣爐,差之毫釐,謬以千裡,未可冒昧從事也。
」薛據以復張,張大言曰:「我國之大,何所不有,豈必先覓煤鐵而後購機爐?但依英人所用者,購辦一分可耳。
」薜以告梯廠,廠主唯唯而已。
蓋其時,張雖有創鋼廠之偉畫,而煤在何處,鐵在何處,固未遑計及也。
張在粵督任時,創議設廠煉鋼,意欲位置於粵東,迨機爐已定,而調任兩湖。
繼兩廣之任者為李筱荃制軍瀚章,不以辦廠之議為然,而所購機爐瞬將運華,乃議移廠於湖北。
會盛杏蓀尚書宣懷以事謁張,言及近議煉鋼,尚無鐵礦,盛乃貢獻大冶鐵礦於張,而移廠湖北之議遂定。
大冶鐵礦者,於光緒初發明於盛雇之英礦師某,盛以廉價得之,不知其可寶,故舉而贈之不惜也。
張既得冶礦,乃擇建廠之地,有議設爐於大冶者,張嫌其照料不便,久之乃得地於龜山之麓,襟江帶河,形勢雖便,而地址狹小,一帶水田,不得不以鉅資經營之。
又各處尋覓煤礦,四出鑽掘,如大冶之王三石、道士洑、康中等,最後,乃得馬鞍山煤礦,所費又不資。
既得煤矣,不知煉焦,又懸賞徵求煉焦之法。
掘地為坎,終日營營,而不知馬鞍山等處之煤,灰礦並重,萬不合煉焦之用。
不得已,乃購德國焦炭數千噸,與馬煤所煉土焦攙合。
巨舶載來,寶若琳琅,自始至終,實未煉得合用生鐵一頓,而鋼軌更茫無畔岸矣。
當張請款設廠時,謂得銀二百萬兩即可周轉不竭,戶部允之。
至款盡而鐵未出,計臣責言,日以撥款為難,左支右吾,百計羅掘。
自光緒庚寅至丙甲止,凡耗母財五百六十餘萬兩,其中馬鞍山及各處煤礦耗數十萬,廠基填土耗百餘萬。
廠中共用洋員四十餘人,華員數倍之,無煤可用,無鐵可煉,終日酣嬉,所糜費者又不知凡幾。
官力斷斷不支,於是有招商承辦之議。
會盛以某案事,奉旨交張查辦,張為之洗刷,而以承辦鐵廠屬之,盛諾,集股一百萬兩冒昧從事。
初以外國焦價太昂,改用開平焦,然每噸尚須銀十四兩,成本太巨,知非得廉焦不能辦。
又四出搜覓煤礦,據礦師報告,謂萍鄉之煤足合煉焦之用,驗之而信。
遂又集股一百萬兩,開挖萍礦,既得煤矣,居然煉成鋼軌。
而各處鐵路洋員化驗,謂漢廠鋼軌萬不能用,以其含燐多,易脆裂也,費千回百折之力,而所製之鋼不能合用。
其時盛所招商股二百萬寶已罄盡,所負之債倍於股本,焦急無策,乃禮聘李一琴郎中維格到廠,籌畫補救之法。
李謂非出洋考察不得實際,盛允之。
遂攜大冶礦石、萍鄉焦炭及鐵廠所製鋼軌零件偕洋員彭脫赴歐,由英倫鏑鐵會介紹會員中一鋼鐵化學名家,將冶礦萍礦化驗,謂二者均係無上佳品,可以煉成至佳之鋼。
而漢廠所煉之軌,前含燐太多,實為劣品,惟所帶零件,又係極佳之鋼,再四攷求,始知原定機爐,用酸法不能去燐,而冶鐵含燐太多,適相反,惟所有零件則鹽法所煉,可去燐,故又成佳品。
蓋梯廠初定機爐時,以不知我國煤鐵之性質,故依英人所用酸法,配置大鑪,別以鹽法製一小鑪媵之,其意不過為敷衍主顧而已。
而我則已糜十餘年之光陰,耗千餘萬之成本,方若夜行得燭,回首思之,真笑談也。
李回國建議,謂非購置新機,改造新鑪,不能挽救。
盛諾之,而憂無款,乃設法定預支礦石價金三百萬圓之約,即以此款為改良舊廠之用。
著手甫竟,而全球馳名之馬丁鋼出現,西報宣布,詫為黃禍,預定之券紛至沓來,其時預支礦石三百萬圓早已用罄,後以重息借債,頻歲積累,又不能支,乃定改為完全商辦公司,赴部註冊,加招商股。
於是漢冶萍三字合併為一名詞,正如千裡來龍,結為一穴,其始願固不及此也。
綜計官辦時代,用銀五百六十餘萬,除廠地、機鑪可作成本二百萬餘兩外,餘皆係浮費,於公司毫無利益,而每噸一兩之抽捐,則永永無已也。
製火藥 乾隆朝,阿文成公桂平定伊犂時,捕一瑪哈沁,問其何處得火藥,曰:「蜣螂曝乾為末,以鹿血調之,可代硝磺,惟力少弱。
」又一蒙古台吉雲:「鳥銃儲火藥鋁丸後,再取一乾蜣螂,以細杖送入,則比尋常可遠出一二十步。
」文成試之,均驗。
製炸彈 炸彈為西人所發明,外國暗殺家輒以之為制勝之具,吾國初固無之也。
光緒丁亥,上海製造局曾以新式爆藥供水雷之用,國人之善製者,首推無錫徐建寅,後因製藥不慎,爆死於湖北保安火藥局。
其弟子郭道殷及其子某,皆擅是術,然亦惟製為軍事用品,與政治無關也。
乙未,粵人張某以研究西藥,遂及此,顧第精於銀爆藥之普通製法,尚未精深也。
史堅如習其術,用以轟粵督德壽而未成。
至壬寅,日本留學生大唱革命,始欲藉此以暗殺政府人物,然無人悉其製法,乃祕密謀之於日本社會黨,卒因警察幹涉,無從購取原料,僅得其製法而試驗之,又以手術未純,不甚合用,黨人大懊喪。
癸卯春,始有李某至東京,以製藥法授留學生。
李某者,橫濱中華學堂理化教員也,此為日本留學生習製炸彈之始。
至實用於暗殺,則始於吳樾之轟五大臣。
留學生以樾一擊不中,深扼腕,益謀所以改良之者,而未得其術。
會日俄開戰,日購春日戰艦於英,潛藏智利國大爆藥家某於艦中,載至日本。
智利者,硝礦產出地也,故擅此術者頗多。
其藥之製法有五十餘種,試驗最良者則以流質爆藥為最。
傾藥出瓶後,與養氣化合,有逾十分鐘爆發者,有由十五分以遞至五十分者。
其他如銀汞、牛乳、雞卵諸原料所製者,尤稱善品。
既至東京,留學生聞之,競往學,然得其傳者僅二人,其一即建寅之高足弟子,曾學於橫濱李某者也,故成績最優,然未嘗一用。
在炸彈史上有名者,為徐錫麟。
錫麟習警察於日本,以其暇研究理化學,後遇日人某,授以銀爆藥之簡易製法,錫麟苦心孤詣以習之。
自錫麟案出後,黨人之用炸彈者乃羣趨於銀爆藥一途,製法既簡,取攜亦便,即彈面之包皮,亦畧有進步。
至丁未、戊申間,黨中急進派有與俄國虛無黨聯合者,探得彼黨所製炸藥,亦以銀爆藥為佳品。
最佳者為牛乳藥,黨人嘗至津滬一帶演馬戲,津滬黨人間有習其製法者,其後汪精衞、黃某之炸攝政王,及廣東之李準、鳳山兩案,均用此藥。
即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廣州之役,轟督署之炸彈,亦銀爆藥所製也,有用牛乳製者,則未收效。
製鹽 鹽以滷成,無論為煎為曬,不能自由製造,竈戶持有舍帖,版戶持有版照,以為製鹽之憑證。
製糖稈 出義烏城而西,至佛堂鎮,迤邐三十裡,彌望皆糖稈也。
糖稈為甘蔗之別種,莖幹較細,水分亦多,其所含糖分不及唐棲及廣東之所產者。
惟土人種作殊勤,四月下種,十月刈之,以菜餅為肥料。
其地以溪流近旁為適,蓋土多沙質,輕鬆柔軟,地下莖易於發育也。
刈時,婦孺均出,削其尖端及外包之葉,捆送於製糖之廠。
廠屋極樸陋,且塵滓滿地,不加潔除。
器皆木造,以堅木製螺旋之二軸,外附以活動之木孔,糖稈自孔中入兩軸之間,用兩牛之力,旋轉其軸,軸動則稈被壓,糖汁下流,導之入溝,灌注於埋土之缸中,盛滿入於尖底鍋,煎熬成糖。
糖色紅褐,味亦不惡,土人常
造紙處之工程,有相竹者,漚竹者,揭紙者,其法與其程度皆不肯質言。
又景德鎮燒瓷,其用油、造胚、畫花,各有專行,而祕不示人。
山東博山燒料及各色玻璃,皆專業,所製黑色玻璃,能使黑暗不透光,玻璃杯能斟沸水不裂,西人亦不及之。
然其法極祕,僅傳其子,即工匠亦必用其本邑人。
凡商人欲定貨者,先與金若幹,彼即在山中製成,始送出,其製法不使他人得見。
至用藥料時,則帷其屋,雖工人亦不得見矣。
又西人遊歷粵東某縣,見有化礦質者,怪其未嘗習礦學,而化煉頗得法,問之亦不告。
又如粵之竹扇,精者僅一老嫗,嫗死,他人即不能繼之。
福州漆器亦然。
陳子宣勸人興工藝 海外華僑凡數百萬,以閩、粵人為最多,其在南洋羣島者尤以富稱。
雖率以工藝起家,而僑居既久,於祖國之振興工藝諸端,鮮或措意及之。
且以醉心虛榮之故,頗有被人愚弄,而至傾家蕩產者。
陳子宣者,熱心工藝者也。
嘗遊新嘉坡,語華僑許某曰:「比年以來,國民生計日益艱絀,實由工藝萎縮所緻。
君慷慨好義,正宜投資祖國,延聘技師,歸興工藝,勿再為人所紿,徒使有用之財,一往而不復也。
」 吳吉人教部卒以工藝 吳吉人總戎傑常言:「國家招兵易,退兵難,解甲而欲歸無田者,無以為生,必悍者跳梁,弱者凍餒而後已。
」心恆憫之,乃延治銅、治木、治錫諸技師,居於營,使部卒於操練之暇,兼習工藝,人精一技,待退伍,鹹能各就所業以治生。
吳嘗掀髯曰:「此吾為同袍諸昆弟籌備之穩固養老年金也。
」 青海工藝 青海柴達木之特別出品,如氆氌、氈毯、毛布、乳酥等,久已著名。
產鐵之區,土人尤能鍊純鋼,所鑄刀犀利無匹。
毛布昔以木鍼穿織,後則已有紡機。
毛絨昔以木鎚搥成,絨之精者至三四搥,後則已不搥而彈。
氈毯鋪於闆。
層層堆垛,沙質不淨,後則仿用竹簾,渣滓已可下漏。
且能築土為爐,斫木為薪,拾石燒之而為灰,靛草之汁拌以石灰而為靛青。
至若皮帽、皮鞾,費省而工速。
又有麻布、麻繩、帳幕、魚網,皆以本地麻製之。
有連縧草,長數尺,縷細而強韌,搓成巨細繩索,為用更多,此皆漢人之工藝也。
青海女工勤巧 青海蒙古女工勤巧,如翦皮毛,織氈布,製乳湩酥酪,半出於婦人之手。
家多畜牧兼製造工者,則招番民任放牧之役,番婦任烹飪採汲之役。
傭工論值不以錢,畜牧布疋惟其欲,飲食衣服與主家同。
拉薩工藝 西藏人民有自涅泊爾、不丹地方移住者,多居拉薩,專業金、銀、銅、錫、玉石之細工。
凡金、銀、銅、錫、珠玉、縫箔及婦女之首飾,均極精巧,人物花卉,無不逼真。
萬年少多材多藝 淮安萬年少孝廉壽祺多材多藝,自詩文畫之外,琴棋劍器,百工技藝,細而女紅刺繡,觕而革工縫紉,無不通曉。
唐叔升歎曰:「我輩十指雖具,乃如懸槌,君具何種慧性,乃能至此!」 黃履莊能作諸技巧 黃履莊少聰穎,尤喜出新意,作諸技巧。
七八歲時在塾,嘗背其師,竊匠氏刀,錐鑿木人,長寸許,置案上能自行走,手足皆自動,觀者詫以為神。
十歲外,因聞泰西幾何比例輪捩機軸之學,而其巧因以益進,嘗作小物自怡,見者多競出重價購之。
體素弱,不耐人事,惡劇嬲,因竟不作,於是所製始不可多得。
戴文昭嘗見其作雙輪小車一輛,長三尺餘,約可坐一人,不煩推挽,能自行,以手挽軸旁曲拐,則復如初,隨住隨挽,日可行八十裡。
作木狗,置門側,卷臥如常,惟人入戶,觸機則吠不止,吠之聲與犬無二,雖黠者不能辨其為真偽也。
作木鳥,置竹籠中,能自跳舞飛鳴,鳴如畫眉,悽越可聽。
作水器,以水置器中,水從下上射如線,高五六尺,移時不斷。
所作之奇如此,不能悉載。
鄒文蘇仿製古器 嘉慶辛未,鄒文蘇循資充新化歲貢,而絕意進取,以鄭,賈之學教授鄉裡,自闢精舍為古經堂,其制悉依《周禮》,與弟子肄士禮十七篇中。
嘗屈竹篾為渾儀,製緰(巾匕)為古弁冕,深衣禮服。
又苦車製之難明也,與其子漢紀依江永,戴震所圖古制,以寸代尺,製為假車,窮十畫夜之力成之。
於是鄉曲學徒,始稍稍知有捎藪菑蚤騎駁骹股之目。
戴文開製軍用品 戴文開學士梓,仁和人。
少有機悟,嘗製子母礮,極精巧。
一礮包孕七層,其力可及百步外,每震一聲則破一層,敵人遇之無不糜爛。
康親王南征時,戴以布衣從軍,獻連珠火礮法,江山縣有功,王承制授以道員劄付。
聖祖召見,喜其能文,命以學士銜直尚書房。
戴能作銅鶴,高飛雲間,按時長鳴,又能作木偶人,飾以衣服,客至則捧茶獻客。
戴善天文算法,與西人南懷仁詰論,懷仁為之屈,忌之,因誣其通日本。
上大怒,遣戍黑龍江。
後赦還,卒於旅邸。
徐雪村製軍用品 光緒初,有以格緻理化專精製造名者,為無錫徐雪村封翁壽。
其人質直無華,幼習舉業,繼以為無裨實用,遂專究格物緻知之學。
討論經史,旁及諸子百家,積歲勤搜,凡數學、律呂、幾何、重學、化學、鑛產、汽機、醫學、光學、電學,靡不窮原竟委,而製器尤精。
江督曾文正公以其深明器數,博涉多通,奏舉奇才異能,以賓禮羅置幕下。
文正嘗憤西人專攬製機之利,謀所以抵制之,遂檄委雪村創建機器局於安慶。
乃與華蘅芳、吳嘉廉、龔芸棠及次子建寅潛心研究,造器製機一切事宜皆由手造,不假外人,程功之難,數十倍於今日。
同治丙寅三月,造成木質輪船一艘,長五十餘尺,每小時能行二十餘裡。
文正勘驗得實,激賞之,錫名黃鵠。
既而文正奏設江南製造局於上海,復令雪村總理局務。
閎百事草創,雪村於製造船槍礮彈藥等事多所發明,自製鏹水,棉花藥,汞爆藥,并為化學工業之先導,而塞銀錢出海之漏洞。
山東機器局之成,不用洋匠一人,餘如大冶之煤鐵,徐州開平之煤鑛,漠河之金鑛,西川之機器局,皆由雪村擘畫規制,以是購機選匠,莫不合度,為遠近所宗仰也。
徐仲虎製軍用品 徐建寅,字仲虎,壽之仲子也,從壽精研理化製造之學。
壽與華蘅芳謀造黃鵠輪船時,苦無法程,日夕凝想,仲虎累出奇思以佐之,黃鵠遂成。
旋於上海製造局助成惠吉、操江、測海、澄慶、馭遠等船,及以道員奏留湖北候補,乃督辦保安火藥局。
時外洋火藥不入口,鄂督張文襄公之洞慮告匱,仲虎慨然任之,指授眾工,自造機器,摹倣西製,越三月告成,燃放比驗,與來自外洋者幾無以辨。
漢陽故有鋼藥廠,製造棉藥,嗣因洋工離廠,成藥無期,文襄復檄仲虎兼辦。
仲虎感知遇之隆,忘危機之蹈,期取材本地,以免仰給於外人,日手杵臼,親自研鍊。
光緒庚子春,造成棉質無煙藥,試驗之,可與外洋之藥相仿,至是而喜可以大造也。
日督工人,自為指授,乃於配合時,藥燃而轟,遂遇害,同殉者員弁工人凡十六,肢體均裂。
功在垂成,身忽慘殉,是可傷已。
此二月十二日事也。
華若汀製軍用品 鹹豐辛酉,金匱華若汀太守蘅芳從曾文正公於安慶軍中,領金陵軍械所事,與徐壽繪圖,自造黃鵠輪船一艘,推求動理,測算汽機,實為我國自造輪船之始。
同治初,文正奏設江南機器製造局於上海,則為之建築工廠,安置機器焉。
製造局之火藥廠設於龍華,若汀監理之,自製鏹水以節漏,朝夕巡視。
一日,將至研藥廠查工,途遇西匠,立而小語,轟然一聲,烈焰上騰,相距纔數武耳。
以隔牆堅厚,幸免於難,然卒不以是恐怖而巡視少懈。
若汀之在天津東局也,駐德使臣購歸新式試彈速率電機一具,譯者莫知其用,若汀以微分之理解之,理明而用亦明。
其在天津武備學堂也,德國教習購得法越交戰時所用行軍瞭望之已敝輕氣球一具,欲令學生演習試放,而教習居奇,久之而功不就。
若汀乃督工別製一徑五尺之小球,用鏹水發輕氣以實其中,演放飛升,觀者贊歎,德教習內慚,工遂速竣。
漢冶萍製鋼 胡寄塵曰:光緒初,恭王奕訢柄國,創自建蘆漢鐵路之議。
時張文襄公之洞督粵。
謂必先造鋼軌,又必先辦煉鋼廠,乃先後電駐英公使劉芝田中丞瑞芬、薛叔耘副憲福成,定購煉鋼廠機爐,委之英機器廠名梯賽特者,令其承辦。
梯廠中人答之曰:「欲辦鋼廠,必先將所有之鐵石煤焦寄廠化驗,然後知煤鐵之質若何,可煉何種鋼,即可以配何樣爐,差之毫釐,謬以千裡,未可冒昧從事也。
」薛據以復張,張大言曰:「我國之大,何所不有,豈必先覓煤鐵而後購機爐?但依英人所用者,購辦一分可耳。
」薜以告梯廠,廠主唯唯而已。
蓋其時,張雖有創鋼廠之偉畫,而煤在何處,鐵在何處,固未遑計及也。
張在粵督任時,創議設廠煉鋼,意欲位置於粵東,迨機爐已定,而調任兩湖。
繼兩廣之任者為李筱荃制軍瀚章,不以辦廠之議為然,而所購機爐瞬將運華,乃議移廠於湖北。
會盛杏蓀尚書宣懷以事謁張,言及近議煉鋼,尚無鐵礦,盛乃貢獻大冶鐵礦於張,而移廠湖北之議遂定。
大冶鐵礦者,於光緒初發明於盛雇之英礦師某,盛以廉價得之,不知其可寶,故舉而贈之不惜也。
張既得冶礦,乃擇建廠之地,有議設爐於大冶者,張嫌其照料不便,久之乃得地於龜山之麓,襟江帶河,形勢雖便,而地址狹小,一帶水田,不得不以鉅資經營之。
又各處尋覓煤礦,四出鑽掘,如大冶之王三石、道士洑、康中等,最後,乃得馬鞍山煤礦,所費又不資。
既得煤矣,不知煉焦,又懸賞徵求煉焦之法。
掘地為坎,終日營營,而不知馬鞍山等處之煤,灰礦並重,萬不合煉焦之用。
不得已,乃購德國焦炭數千噸,與馬煤所煉土焦攙合。
巨舶載來,寶若琳琅,自始至終,實未煉得合用生鐵一頓,而鋼軌更茫無畔岸矣。
當張請款設廠時,謂得銀二百萬兩即可周轉不竭,戶部允之。
至款盡而鐵未出,計臣責言,日以撥款為難,左支右吾,百計羅掘。
自光緒庚寅至丙甲止,凡耗母財五百六十餘萬兩,其中馬鞍山及各處煤礦耗數十萬,廠基填土耗百餘萬。
廠中共用洋員四十餘人,華員數倍之,無煤可用,無鐵可煉,終日酣嬉,所糜費者又不知凡幾。
官力斷斷不支,於是有招商承辦之議。
會盛以某案事,奉旨交張查辦,張為之洗刷,而以承辦鐵廠屬之,盛諾,集股一百萬兩冒昧從事。
初以外國焦價太昂,改用開平焦,然每噸尚須銀十四兩,成本太巨,知非得廉焦不能辦。
又四出搜覓煤礦,據礦師報告,謂萍鄉之煤足合煉焦之用,驗之而信。
遂又集股一百萬兩,開挖萍礦,既得煤矣,居然煉成鋼軌。
而各處鐵路洋員化驗,謂漢廠鋼軌萬不能用,以其含燐多,易脆裂也,費千回百折之力,而所製之鋼不能合用。
其時盛所招商股二百萬寶已罄盡,所負之債倍於股本,焦急無策,乃禮聘李一琴郎中維格到廠,籌畫補救之法。
李謂非出洋考察不得實際,盛允之。
遂攜大冶礦石、萍鄉焦炭及鐵廠所製鋼軌零件偕洋員彭脫赴歐,由英倫鏑鐵會介紹會員中一鋼鐵化學名家,將冶礦萍礦化驗,謂二者均係無上佳品,可以煉成至佳之鋼。
而漢廠所煉之軌,前含燐太多,實為劣品,惟所帶零件,又係極佳之鋼,再四攷求,始知原定機爐,用酸法不能去燐,而冶鐵含燐太多,適相反,惟所有零件則鹽法所煉,可去燐,故又成佳品。
蓋梯廠初定機爐時,以不知我國煤鐵之性質,故依英人所用酸法,配置大鑪,別以鹽法製一小鑪媵之,其意不過為敷衍主顧而已。
而我則已糜十餘年之光陰,耗千餘萬之成本,方若夜行得燭,回首思之,真笑談也。
李回國建議,謂非購置新機,改造新鑪,不能挽救。
盛諾之,而憂無款,乃設法定預支礦石價金三百萬圓之約,即以此款為改良舊廠之用。
著手甫竟,而全球馳名之馬丁鋼出現,西報宣布,詫為黃禍,預定之券紛至沓來,其時預支礦石三百萬圓早已用罄,後以重息借債,頻歲積累,又不能支,乃定改為完全商辦公司,赴部註冊,加招商股。
於是漢冶萍三字合併為一名詞,正如千裡來龍,結為一穴,其始願固不及此也。
綜計官辦時代,用銀五百六十餘萬,除廠地、機鑪可作成本二百萬餘兩外,餘皆係浮費,於公司毫無利益,而每噸一兩之抽捐,則永永無已也。
製火藥 乾隆朝,阿文成公桂平定伊犂時,捕一瑪哈沁,問其何處得火藥,曰:「蜣螂曝乾為末,以鹿血調之,可代硝磺,惟力少弱。
」又一蒙古台吉雲:「鳥銃儲火藥鋁丸後,再取一乾蜣螂,以細杖送入,則比尋常可遠出一二十步。
」文成試之,均驗。
製炸彈 炸彈為西人所發明,外國暗殺家輒以之為制勝之具,吾國初固無之也。
光緒丁亥,上海製造局曾以新式爆藥供水雷之用,國人之善製者,首推無錫徐建寅,後因製藥不慎,爆死於湖北保安火藥局。
其弟子郭道殷及其子某,皆擅是術,然亦惟製為軍事用品,與政治無關也。
乙未,粵人張某以研究西藥,遂及此,顧第精於銀爆藥之普通製法,尚未精深也。
史堅如習其術,用以轟粵督德壽而未成。
至壬寅,日本留學生大唱革命,始欲藉此以暗殺政府人物,然無人悉其製法,乃祕密謀之於日本社會黨,卒因警察幹涉,無從購取原料,僅得其製法而試驗之,又以手術未純,不甚合用,黨人大懊喪。
癸卯春,始有李某至東京,以製藥法授留學生。
李某者,橫濱中華學堂理化教員也,此為日本留學生習製炸彈之始。
至實用於暗殺,則始於吳樾之轟五大臣。
留學生以樾一擊不中,深扼腕,益謀所以改良之者,而未得其術。
會日俄開戰,日購春日戰艦於英,潛藏智利國大爆藥家某於艦中,載至日本。
智利者,硝礦產出地也,故擅此術者頗多。
其藥之製法有五十餘種,試驗最良者則以流質爆藥為最。
傾藥出瓶後,與養氣化合,有逾十分鐘爆發者,有由十五分以遞至五十分者。
其他如銀汞、牛乳、雞卵諸原料所製者,尤稱善品。
既至東京,留學生聞之,競往學,然得其傳者僅二人,其一即建寅之高足弟子,曾學於橫濱李某者也,故成績最優,然未嘗一用。
在炸彈史上有名者,為徐錫麟。
錫麟習警察於日本,以其暇研究理化學,後遇日人某,授以銀爆藥之簡易製法,錫麟苦心孤詣以習之。
自錫麟案出後,黨人之用炸彈者乃羣趨於銀爆藥一途,製法既簡,取攜亦便,即彈面之包皮,亦畧有進步。
至丁未、戊申間,黨中急進派有與俄國虛無黨聯合者,探得彼黨所製炸藥,亦以銀爆藥為佳品。
最佳者為牛乳藥,黨人嘗至津滬一帶演馬戲,津滬黨人間有習其製法者,其後汪精衞、黃某之炸攝政王,及廣東之李準、鳳山兩案,均用此藥。
即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廣州之役,轟督署之炸彈,亦銀爆藥所製也,有用牛乳製者,則未收效。
製鹽 鹽以滷成,無論為煎為曬,不能自由製造,竈戶持有舍帖,版戶持有版照,以為製鹽之憑證。
製糖稈 出義烏城而西,至佛堂鎮,迤邐三十裡,彌望皆糖稈也。
糖稈為甘蔗之別種,莖幹較細,水分亦多,其所含糖分不及唐棲及廣東之所產者。
惟土人種作殊勤,四月下種,十月刈之,以菜餅為肥料。
其地以溪流近旁為適,蓋土多沙質,輕鬆柔軟,地下莖易於發育也。
刈時,婦孺均出,削其尖端及外包之葉,捆送於製糖之廠。
廠屋極樸陋,且塵滓滿地,不加潔除。
器皆木造,以堅木製螺旋之二軸,外附以活動之木孔,糖稈自孔中入兩軸之間,用兩牛之力,旋轉其軸,軸動則稈被壓,糖汁下流,導之入溝,灌注於埋土之缸中,盛滿入於尖底鍋,煎熬成糖。
糖色紅褐,味亦不惡,土人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