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商類
關燈
小
中
大
聯軍入京,車載其銀去,三日乃盡。
四大恆者,京師有名錢肆也,凡四家,其牌號皆有一「恆」字。
京師書肆 京師正陽門外有琉璃廠,以琉璃瓦窰為名,亦謂之廠甸,實遼時海王村故址也,東西可二裡許。
乾隆時,已為書肆薈萃之所。
未入廠東門,路北一鋪曰聲遙堂,書皆殘破不完。
入門為嵩□堂,名盛堂,皆路北。
又西為帶草堂,同陞閣,皆路南。
又西而路北者,有宗聖堂,聖經堂,聚秀堂。
路南為二酉堂,文錦堂,文繪堂,寶田堂,京兆堂,榮錦堂,經腴堂,宏文堂,英華堂,文茂堂,聚星堂,瑞雲堂。
二酉堂者,明代即有之,謂之老二酉。
而其略有舊書者,惟京兆、積秀二家,餘皆新書,至其裝潢,紙劣而冊薄。
又西而南轉至沙土園北口,路西有文粹堂。
肆賈謝姓,蘇州人,頗精目錄之學。
益都李文藻曾購多書,鈔本如宋《通鑑長編紀事本末》、《蘆蒲筆記》、《麈史》、《寓簡》、《乾坤清氣》、《滏水集》、《呂敬夫詩集》、《段氏二妙集》、《禮學彙編》、《建炎復辟記》、《貢南湖集》、《月屋漫稿》、《王光庵集》、《焦氏經籍》之屬。
刻本如《長安志》、《鷄肋集》、《胡雲峯集》、《黃稼翁集》、《江湖長翁集》、《唐眉山集》。
又北轉至正街為文華堂,在路南,而橋東之肆盡矣。
橋西賣書者僅七家。
先月樓在路南,多內闆書。
又西為寶名堂,在路北,本售仕籍及律例路程記,忽購得果王府書二千餘套,列架而陳之。
其書裝潢精麗,均鈐圖記。
文藻於此,得梁《寅元史略》、《揭文安集》、《讀史方輿紀要》等書,皆鈔本。
《自警編》半部,《溫公書儀》一部,皆宋槧本。
《方望溪》原稿往往有之,更有鈔本《冊府元龜》及明憲宗等實錄。
又西為瑞錦堂,在路南,亦多舊書。
其地即韋叟之舊肆,本名鑑古堂,又西為煥文堂,文西為五柳居,在路北,舊書甚多,與文粹堂皆歲購書於蘇州者,船載而來。
五柳居多潢川吳氏藏書,嘉定錢大昕言,即吳企晉舍人家物也。
又西為延慶堂,在路北,其肆賈即韋叟,前開鑑古堂者也。
韋頗曉事,而好持高價,查編修瑩、李檢討鐸日遊其中,紀文達公昀買其書,日費數十金。
書賈之曉事者,惟五柳之陶,文粹之謝及韋。
韋,湖洲人。
陶、謝皆蘇州人。
其餘不著何許人者,皆江西金谿人也。
正陽門東打磨廠亦有書肆數家,皆金谿人賣新書者也。
內城隆福等寺,遇會期,多有賣書者,謂之趕廟。
散帙滿地,往往不全,而價值甚廉。
朱豫堂日使子弟物色之,積數十年,蓄數十萬卷,皆由不全而至於全。
蓋不全者,多係人家奴婢竊出之物,其全者固在,日日待之而自至矣。
韋年七十餘,面瘦如柴,竟日奔走朝紳之門。
朝紳好書者,韋一見,諗其好何等書,或經濟,或詞章,或掌故,能各投其所好,得重值,少減,輒不售。
文藻性好書,朝食後即至廠,披覽至晡,或典衣買之。
而積秀堂有楊萬裡《洪盤二集》鈔本,索錢三十千,庋數日仍還之,而不能釋念也。
又西為博古堂,在路南。
其西為廠西門,門外無鬻書者矣。
以上皆乾隆前之狀況也。
後惟老二酉仍在,且自鹹豐庚申以後,兵燹累遭,舊書散亡。
而為值至廉,宋槧本所在皆是,洎同治後而漸昂。
沿及光緒初,承平已久,富貴之家附庸風雅,羣思蓄書,意謂築室藏書,既及身而得美名,又得傳貽子孫,并可如田宅之轉鬻。
相習成風,價乃大貴,至以銀塊計值,宋槧本以葉計,葉五錢。
殿闆及孫、錢、黃、顧所刊,均以冊計,冊需銀一二兩。
康、乾舊闆亦以冊計,冊五六錢。
其新梓各書之值,悉視闆紙之美惡,道途之遠近以定之。
甲午以還,降至戊戌,則新學大興,坊間遂多譯本矣。
京師書攤 康熙朝,京官皆至慈仁寺買書,且長年有書攤。
王文簡公士禎晚年名甚高,往訪者率不值,惟於慈仁寺書攤訪之,則無不見。
光緒辛醜,孝欽後率德宗自西安回鑾,都中街市蕭條,惟琉璃廠出賣舊貨之書攤甚多。
有以錢六十文得明《永樂大典》兩本者。
又一攤,有一護書,製作精妙,二金龍踴躍面上,內夾秘戲圖數頁,活躍紙上,小角下方具有英玩二小字,或以錢二千文得之,羣謂為李蓮英物,蓋皆聯軍入宮所刼以售之於市也。
至甲辰,始稍稍有好古朝士,驅車至海王村坊肆而問書價矣。
京師文具店 琉璃廠為文具總薈之所,舉凡書籍、紙、墨、文玩、骨董、碑帖、圖畫等類,文人學士之所需,率多取攜於是。
而松竹齋寅生所鐫之墨盒尤精美工緻,入京者恆購以自用,或攜歸以作贈品。
宣統朝,因百貨昂貴,而文具之筆墨各項,用者日以普通之品從事,精良者日稀矣。
京師藥鋪 京師藥鋪之著名者為同仁堂。
堂主樂姓,明已開設,逾三百年矣。
外省人之入都者,無不購其磠砂膏、萬應錠以為歸裡之贈品。
東安門內有賣靈寶如意丹者,定價不二,先與銀,乃付丹。
每以紋銀之重量若幹,易丹如其數,錢則每百易丹一錢。
治病神效,故人爭市之。
屋僅一廛,懸額為青囊一卷,其人以此起家,傳數代矣。
由是爭相仿效,或書清囊一卷,或誠囊一卷,或菁囊一卷,或精囊一卷,以此相混攘利,而不知其意義不通也。
一巷之中,殆有數十家,門面宏敞,點綴鮮明。
客至,殷勤延坐,奉茶奉煙,先與丹而後付值,銀不必紋,錢不必足,而丹不甚佳。
青囊之門,客仍滿焉,其對客也,亦落落不為禮。
惟關東豬販至,主人出櫃迎揖如不及,其人皆履關東履,俗所謂踢殺虎者。
不襪而纏邪幅,泥漬沒脛,衣藍布大袖之衫,首戴鴨尾氈帽,腰纏整匹大布袋。
面深墨,聲如牛如鵝,手指如木魚搥,握煙筒,長不盈尺而粗如棍,鬥大如酒杯。
迎入櫃,延上坐,主人執禮甚恭。
手捧茶,自吸煙,一一遍奉已,客乃各解其腰纏傾之,則皆纍纍大白鏹,內外櫃皆布滿,為之目眩。
蓋豬服丹則不病,故爭購之也。
京師雀兒市 京師宣武門有雀兒市,珍禽鹹集,蓋京人呼百鳥為雀兒也。
百靈尤為人所嗜,以其能作各種鳥獸聲,然非馴養數年不可,與教八哥、【即鸜鵒也。
】鸚鵡等。
佳者一頭值數千金,宮人多蓄之。
京師鍼刀剪鋪市招 京師前門有鍼刀翦鋪,門豎高坊,上大書三代王麻子。
而外省多有冒之者,所懸市招,猶大出矢言,言「近有假冒者,男盜女娼」雲雲,而不知其實自道也。
緞子王名於京師 乾隆時,京師有王翁者,初為丐,宿於鷄毛房有年矣。
一日,與同宿之旗人某結為兄弟,誓各圖生計。
某歲元旦,分手去,王乃傭於典肆,以勤慎為肆主所重。
是年除夕,主者核計簿,屢舛,王旁睨而笑。
主者詰之,王曰:「此無難。
」主者曰:「子試核之。
」王持籌一核,符合。
主者大喜曰:「吾不能早識子,屈子久,明年當令子司廟市。
」廟市者,隆福、護國諸寺各有定期之市,典肆縑帛之屬,期滿弗贖,則設攤售之也。
屆期,王售速而利三倍。
有太監某往購貨,談甚愜,曰:「以子才,宜為大賈,何小就為?汝明日辭居停,我居東華門內南池子,汝來,我當與汝合為賈。
」王曰:「諾。
」歸,乞假於主者。
交代晴理既訖,越二日,訪太監,太監畀以萬金,俾設緞肆於東華門。
王雖驟得志,然不改其度。
時乾隆乙未也,海外各國歲有例貢,一日,高宗問日本、高麗諸使臣曰:「汝觀我國風俗何如?」稽首而對曰:「中華沐大皇帝教化,不僅士大夫讀書明理,雖市賈亦知信義。
如某緞肆王某者,陪臣與交易,海外遐荒,坦然賒與。
且約觀劇,饋食物,厚意深情,有如無已,實大皇帝時雍之化所緻,非海國所敢望其萬一也。
」奏畢,復稽首稱賀。
高宗大悅,以國體所係,默識王某之姓名矣。
翌日,高宗召見王。
王以布衣奏對,稱旨。
越日,由內務府撥銀五十萬兩,命王司之。
王辭太監,而自設緞肆。
時內務府司員鹹與往來,王亦極意交歡。
越三載,郎中某向之借貸,偶未應,銜之。
郎中司內務府緞疋庫,以庫存老緞五千餘箱,奏明發商變價,以付王。
緞皆朽敗,實欲以害王也。
啟箱,則緞色如漆,質如灰,惟每疋各捲金葉若幹,蓋明代籍沒魏忠賢之物,當時大吏藉以媚魏者,閱兩朝,竟無人知也。
王以此益富,業鹽於豫東長蘆,引地四十八處,鹺務中推巨擘焉。
後王以查引地至河南,問巡撫為誰?則旗人某已以筆帖式洊擢而簡河南巡撫矣。
其柬往謁,啟中門迎於堂。
王與握手而言曰:「猶記在鷄毛房語乎?」巡撫曰:「唯,不教忘。
」各大笑,留讌數日而別。
都人以王之起家由於開設緞肆也,因以緞子王稱之。
京師槓房 京師有所謂槓房者,即儀仗店,專辦人家舉殯之事者也。
有永利號者,其主人王姓,都人鹹呼為槓王。
顯宦出殯之事,皆槓王主辨,然所費殊不貲。
相傳光緒時榮文忠公祿出殯時,耗萬金。
李文忠公鴻章之喪,曲京運柩至通州,初索一萬九千兩,文忠之公子輩欲減一千金,槓王遂不承辦。
徐相國郙柩由東城至長春寺,亦索價至三千兩。
聞其值昂何以至是,則以靈柩由槓王主辦者,無論所經之路,有階級多少,其柩必兩端俱平,絕不斜側。
柩上置水一碗,若傾其一滴,則不取值。
德宗梓官奉移至觀德殿,相去雖不數裡,惟宮廷地多級,且甚高,稍有傾側,即蹈大不敬之咎。
先是,大興、宛平兩縣對於此事不敢率意,當未奉移前,先令習練數日,謂之演槓。
至奉移時,可始終無失事。
主辦者亦槓王也,而所費則五千餘兩。
京師逆旅 京師逆旅有二種,一則備飯不備肴,肴須客自擇,別計錢,飯兼米麥而言之,無論食否,必與房資合算。
一則僅租房屋無飯肴,即水錢亦須由客自給。
李鐵拐斜街三元店,房屋甚多,茶水亦備,飯菜外喚。
回、漢兩館,隨客所欲,故旅客多喜就之。
是店本為回教徒所開,羣呼為在教店。
京師紅果行之專利 京師紅果【即山查紅也。
】行僅在天橋者一家,以呈部立案故,他人不得開設。
然乾隆時,有兩行,皆山東人,爭售貶價,各不相下。
繼有出而調停者,謂:「徒爭無益,我今設餅撐於此,以火炙熱,能坐其上而不呼痛,即任其獨開,不得爭論。
」議定,此設於天橋之主人即解衣坐之,火炙股肉。
須臾,兩股焦爛,即倒地死,而此行遂得獨設,呈部立案,無異議。
餅撐,烙餅之大鐵盤也。
京人爭牙行 京師有甲乙二人,以爭牙行之利,訟數年不得決,最後彼此遣人相謂曰:「請置一鍋於室,滿貯沸油,兩家及其親族分立左右,敢以幼兒投鍋者,得永佔其利。
」甲之幼子方五齡,即舉手投入,遂得勝。
於是甲得佔牙行之利,而供子屍於神龕。
後有舉爭者,輒指子臘曰:「吾家以是乃得此,果欲得者,須仿此為之。
」見者莫不慘然而退。
爭燒鍋 燒鍋者,北方之酒坊也。
京郊有爭燒鍋者,相約曰:「請聚兩家幼兒於一處,置巨石焉。
甲家令兒臥於石,則乙砍之。
乙家令兒臥於石,甲砍之。
如是相循環,有先停手不敢令兒臥者為負。
」皆如約,所殺凡五小兒。
乙家乃不忍復令兒臥,甲遂得直。
京師小販之打鼓 京師細民有以打鼓收買敝物為業者,持小鼓如盞擊之,負箱籠巡行街巷中。
無論破敗殘缺之物,苟有所用,即以賤值買之,而轉售諸肆,可得微息。
然都中夙多巨室,所藏珍物每為奴婢所竊。
更有世家中落者,不知愛惜,急於易錢,舊書古器,塊金礫珠,時或出售,打鼓者往往以薄值而得至寶。
故京師語雲:「怕甚苦,且打鼓。
怕甚餓,日檢貨。
」蓋相傳操是業者,歲必有一暴富者也。
京師達子館貿易 京師禦河西岸之南有達子館,蓋蒙古人年例入都所居,攜土貨於此,貿遷焉。
賈肆櫛比,凡皮物、【裘褐之屬。
】毳物、【氈絨之屬。
】野物、【】山物、【雉兔之屬。
】荋物、【茹茵之屬。
】酪物【乳餅之屬。
】列於廣場,而求售焉。
冬來春去,古之鴈臣也。
此為裏館,安定門外為外館,則更大於此矣。
範芝巖商於張北 介休範氏有至剛者,明初,自城徙居張原村,七傳而至肖山,家大起,賈於邊城,以信義著。
世祖聞之,召至京師,授以官,力辭,因命主貿易事,賜產張家口,即張北廳也。
為世業,歲輸皮幣入內府。
子德淵繼之,中歲感疾歸。
孫毓馪代之,即德淵之子也。
毓馪,字芝巖。
卓犖瓌偉,忠實能任事。
承租父遺業,諳悉邊地阸塞險易,蒙古諸部長往往知其名,謂為魁傑才。
旗戚藉其衣食者,數十百輩,芝巖一見,悉知其人之敏鈍,程才而授之事,事無不舉。
口授指畫,察虛實,燕、楚、兩粵諸大都會,數千裡外無遁情。
蓋坦肝膈示人,人樂為用也。
康熙丙子、丁醜間,聖祖又親征噶爾丹。
官軍餽餉率以百二十金緻一石,且或後期,苦不繼。
辛醜西征,官運視前值為準,芝巖熟籌之而曰:「三之一,足矣。
」遂以家財運饟萬石,贍察漢廋爾軍。
費一如所計,剋期至,無後者。
雍正己酉,世宗以領侍衞內大臣三等公傅爾丹為靖邊大將軍,出北路;川陝總督三等公嶽鍾琪為寧遠大將軍,出西路,往征準噶爾之噶爾丹策零。
時籌餉孔亟,怡賢親王夙知芝巖運饟有成效,以芝巖名薦,立報可。
感知遇,乃悉力良任。
計穀多寡,差道路遠近,以次受值。
曰洪郭爾鄂倫,曰鄂爾坤推河,曰塔木爾,曰查克拜達裡克蒙古爾拖羅海,曰烏裡雅蘇泰白格爾,曰察漢瘦爾,而以科蔔多為最遠,其值自銀十一兩五錢至二十五兩有差。
先後籌運米石,有請於察漢廋爾官倉所存,借支補運者,有請於直隸、山西州縣及湖灘河所倉粟支給而輸其值歸司庫。
俾出陳易新者,有頓遞於羅鄂波沿途支給者。
擘畫精詳,悉中機要,計臣如所請,不稍掣其肘,於是益自展布,車輸駝負,所需人工、牲畜、器具、資裝、芻糧、鞅靽,率先期集辦,臨時咄嗟應手,得經窮荒沙磧不毛之地,崇山沮澤,接軫銜尾,幕府所在,儲胥充裕,軍得宿飽。
前後十年,運米凡百餘萬石,所節大司農金錢六百餘萬,較最先所定值不啻百億鉅萬矣。
己酉,特恩優予太僕寺少卿銜,再加二級,章服同二品,前所未有也。
辛亥、壬子間,寇犯北路,所失米十三萬餘石,牛馬橐駝稱是。
世宗下詔責令據實報銷。
芝巖以軍興亟,不可懸待,復補運如所失數,費白金百四十有四萬,不以上計部。
至大兵既撤,所運科蔔多米,胥改輸近地。
計臣概以近值覈銷,運戶前所受遠值,當追繳。
芝巖曰:「運戶悉寠人子,所受值,隨手罄,改運已無力,況追所受值乎?且追亦何可得也?」即如所改地,償其值,而代輸所應追者二百六十二萬餘兩。
先以歷年應領米鉛價九十餘萬兩扣抵,餘立五限輸戶部。
癸醜,以部案牽累,削職,而所供辦悉如故。
乾隆戊午,奉命採辦洋銅,運京局,以抵分限應輸之數。
又奉命採參烏蘇裡綏芬,歷三年,所入視前為多,迄不敷成額。
癸亥,部議以應折參價及所逋運值,凡百十四萬兩有奇。
悉辦洋銅,輸陝西、直隸、湖北、江西、江蘇五布政司,備鼓鑄。
銅產日本長崎,賈舶出沒洪濤嶕嶼中,日人居奇留難,承辦官羈十餘年,不得如額,視為畏途。
芝巖曰:「吾受恩深重,此吾分也。
」立遣人駕巨舟赴洋採辦。
營口銀市之變遷 營口之爐銀,即過帳銀也,以爐房為過帳機關,故名。
營口開埠之初,商界交易均用營平現寶。
其後市面日盛,進出口貨交易日鉅,現寶求過於供,不敷周轉,特行此爐銀以代之。
惟定每年三六九十二四個月朔為結碼變現之期,即曰卯期。
到卯,凡有爐銀,一律變成現銀收付,商民稱便。
相沿既久,遂成一種習慣。
及小銀幣通用,營市金融為之一變,小銀幣日漸見多,現寶遂日漸見少。
爐銀到卯變現,自不能不因時勢之所趨而隨與轉移。
於是定有每爐銀一錠計重五十三兩五錢,到卯變為現小銀幣八十一元之價格。
光緒庚子拳匪之變,甲辰日俄之役,奉天商號倒閉頻仍,皆由爐房藉口商業受損,任意操縱,到卯不能變現應付,以緻爐銀信用漸失。
雖歷經當道整頓,終未克規復八十一元之定格也。
然爐銀一錠,市價尚在小洋六七十元之閘。
洮南商情 洮南商務,輸入貨以布疋為大宗,土貨以懷德縣八面城之粳米,新城縣及索倫山之木,烏琛穆沁之鹽,暨棉花、茶葉、蔗糖為大宗。
輸出之貨,每年元豆約六千石,牛馬皮二萬張,羊狗狐狸等皮二萬張,牛馬一萬七八千頭,牛馬往黑龍江省,餘銷奉天。
城中有燒鍋三家,並無經過貨品,本地行銷各貨,日本占十之六,各國十之二,土產十之二而已。
惟索倫之木,係蒙人之產,採伐無多,不能作為有定之林業也。
寧安人易貂以鍋馬 魚皮韃子不貴貂鼠而貴羊皮,凡貂爪褂合縫鑲邊處,必以黑羊皮一線飾之。
寧古塔【即寧安。
】梅勒章京以下,皆著猞猁猻狼皮襖,惟帽則用貂耳。
貂鼠喜食松子,大抵一松林中,或土窟,或樹孔,捕者以網布穴口而煙熏之,貂出避,輒入網中。
又有縱犬守穴口,伺其出而嚙之者。
色紫黑而毛平理密者為上,紫黑而理密者次之,紫黑而疏與毛平而黃者又次之,白斯下矣。
康熙初,易一鐵鍋,必隨鍋大小布貂於內,滿乃已。
後且以一貂易兩鍋矣。
易一馬,必出數十貂,後不過十貂而已。
馬良者乃十四五,亦不以上貂易也。
上貂歲至寧古塔交易者二萬餘,而貢貂不與焉。
寧古塔人得之,七八月間販以鬻京師者,歲以為常。
京師往往賤挹婁而貴索【平聲。
】倫,蓋以索倫貂毛深而皮大也,然不若挹婁之耐久。
呂晚村後裔商於龍江 呂留良,字晚村,以文字之禍獲咎於世宗,時已死矣,猶發塚破棺,全家繫虜。
其裔有曰重軒者,隱居黑龍江之齊齊哈爾,即後之龍江府也。
世為商賈,不敢自言其家世。
龍江之市招 同治以前,黑龍江南大街招牌皆用滿文,後無之。
西站回民招牌必用回字,亦可見回民毅力之足以自存也。
汪長公主鹽筴於汴揚 汪長公業賈,敗於汴,於揚,又敗於訟,由是金立盡。
有吳某者知長公,委金累數千,俾主鹽筴。
人言汪長公寠矣,奈何?吳不聽。
長公為之經紀,卒以贏歸之。
山西多富商 山西富室,多以經商起家。
亢氏號稱數千萬兩,實為最鉅。
今以光緒時資產之七八百萬兩至三十萬兩者,列表如左: 姓資產額住址姓資產額住址 侯七八百萬兩介休縣曹六七百萬兩太谷縣 喬四五百萬兩祁縣渠三四百萬兩祁縣 常百數十萬兩榆次縣劉百萬兩內外太谷縣 侯八十萬兩榆次縣武五十萬兩太谷縣 王五十萬兩榆次縣孟四十萬兩太谷縣 何四十萬兩榆次縣楊三十萬兩太谷縣 冀三十萬兩介休縣郝三十萬兩榆次縣 山西票號 票號,以匯款及放債為業者,其始多山西人為之,分號遍各省,當未設銀行時,全特此以為匯兌。
人以其資本雄厚,多以鉅資存放號中,深信之。
給息存簙,甚有無息者,故獲利頗豐,後乃改依銀行之例矣。
相傳明季李自成擄巨資敗走山西,及死,山西人得其資以設票號。
其號中規則極嚴密,為顧炎武所訂,遵行不廢,故稱雄於商界者二百餘年。
其法,集鉅資,擇信義尤著者數人經理之。
出資者為銀股,出力者為身股,必俟基礎確定,而後從事開拓。
且擇齒近弱冠之年少略知寫算者使習為夥,歷數載,察其可造,酌予身股,不給工資,惟歲給置備衣物之資。
三年結帳,按股分餘利,營業愈盛,餘利愈厚,身股亦因之以增。
以此人人各謀其私,不督責而勤,不檢制而儉。
其發起之人及効力年久者,於其身後,必給身股以贍其家。
子孫而賢仍可入號,未得身股以前不得歸。
毫釐有差立擯之,他號亦不錄用,以是作姦者少。
其在蒙古者通蒙語,在滿洲者通滿語,在俄邊者通俄語。
每日昏暮,夥友皆手一編,習語言文字,村塾生徒無其勤也。
山西票號之沿革 山西票號雖創於明季,乾、嘉以後,始漸發達,同、光間,則為鼎盛時代。
宣統以前,姑置勿論,其在宣統時,票號凡二十二,此中有天順祥者,其主人為雲南幫,餘二十一皆山西幫。
二十一家之中,又分為三幫,三幫者,祁、太、平是也,祁為祁縣,太為太谷,平為平遙。
三幫之中,平遙為最先。
其規章一切,亦較祁、太兩幫為嚴。
試以存款論,平遙幫之存款利息至高三釐,祁、太兩幫可由三釐至四釐,甚且有得四釐半者。
以放款論,平遙幫放出之款,多僅六釐,至多亦僅七釐而止,甚且有僅取五釐者。
若祁、太兩幫,則往往多至一分,平均之數,亦七八釐。
此其大較也。
蓋山西票號向重信用,不重契據,不做押款,此為各幫所同。
至以博取重息,懸為大禁,則為平遙幫所獨也。
【祁、太兩幫亦非專取重利,不過就比較上言之耳。
】就各幫之大端言之,其執事者種種固執不通之處,不勝枚舉,每因是而為世所詬病,然其所以能歷百年而不敗者,亦未始非固執不通四字之效也。
祁、太、平三幫之中,祁幫六家,太幫五家,平遙幫十家。
祁幫為大德恒、大德通、存義公、合盛元、三晉源、大盛川。
太谷幫為錦生潤、志一堂【即志成信。
】協成乾、大德川、大德玉。
平遙幫為日昇昌、協同慶、百川通、寶豐隆、天成亨、蔚泰厚、新泰厚、蔚盛長、蔚豐厚、蔚長厚。
其牌號之名,皆三字也。
日昇昌為票號中之創設最先者。
最初營業為顏料行,西幫人名之曰西綠。
其在漢口、童慶等處者,尚售西綠,買賣批發,不忘本也。
道光初,改匯兌業,至同、光間,營業遂為同行之冠。
設立分號,有二十四處之多,各省幾無不有日昇昌招牌。
其中堅在漢口,蓋亦經營於南而不於北也。
山西行商有車幫 晉中行商,運貨來往關外諸地,慮有盜,往往結為車幫,此即泰西之商隊也。
每幫多者百餘輛,其車略似大古魯車,【達呼利之車名。
】輪差小,一車約可載重五百斤,駕一牛。
一禦者可禦十餘車,日入而駕,夜半而止。
白晝牧牛,必求有水之地而露宿焉,以此無定程,日率以行三四十裡為常。
每幫車必挈犬數頭,行則繫諸車中。
止宿,則列車為兩行,成橢圓形,以為營衞。
禦者聚帳棚中,鏢師數人更番巡邏,人寢,則以犬代之,謂之衞犬。
某商鋪所畜之犬尤猛,能以鼻嗅,得宵人蹤跡,遂以破獲。
陝有木廂 陝西岐山三才峽,有木商集於老林,伐木作薪,貿易山外,謂之木廂,傭作者多無賴子也。
青海商務 青海交易,以貨易貨,向不通行銀錢,亦不識銀色之真贋、銀量之重輕。
漢人入境辦貨,無物不收,即非經商,而飲食之料,駝運之價,在在有其交涉,輒以貨物相抵。
牛羊為此之所需,糖、茶、布疋為彼之所需,以物易物,事誠兩便。
即以馱價而論,內地行程,每日每馱銀七錢,兩馱需一兩四錢,番地兩馱僅費二號茶甎,已足相抵矣。
茶之重僅三斤,計價僅七錢,是兩馱僅發一馱之價也。
至老販戶有以糖一斤抵一馱、粗布一疋抵數馱者,則又例外矣。
倘不以物而以銀,雖數倍之,而猶視乎彼之願否。
近邊一帶或有之,遠則絕無用處矣。
沿途商人之收貨者,數人或十數人為一起,所在皆是,以最賤之布、茶、糖易其珍貴之金玉、毳革、茸角、香黃、藥料、材木、犛毛、良駟。
蒙、番甘以利權相讓,而遐方遠陬,所入者僅衣食粗賤品,無銀錢分文之浸灌。
至蒙婦、番婦頭耳之飾,鬬巧爭妍,寧以珍物易銀,不願以土產易銀。
千百年來,習俗不變,適體養生之具,吉兇嘉賓之需,無不仰給於外來。
窳惰偷生,脂膏罄竭,強賓奪主,生計益艱,番地之不能繁富,實以此也。
青海商隊 青海層冰峨峨,飛沙布滿。
有冰坎未合者,水勢淵然渟蓄,遇風即合。
有疑結成阜者。
或高或下,如蒼海之島嶼,冰山也。
海中央之山,如琉璃屏,瑩然眩目,蓋峯巒已積雪矣。
島番蔽地而來,牲畜隨隊行,有氣如霧以護之,蓋沍寒相迸人畜呼氣凝合所緻也。
窮目力之所及,覺蠕蠕然者,遠如蟻之陣,近如雁之陣,天然圖畫,瞬息千變,奇觀哉!及入口,迫而視之,有僧有俗,或騎行,或徒步,人持一竹,杖,蓋踏冰時必不可少之物也。
初僅有東來者,一旬以後,有東來者,有西還者,至臘盡春來,僅有西還者矣。
其形貌衣冠與常番無甚差別,特身材短小,鮮有頎而長者。
島番數萬人,資遊牧以生,竟有不穀食者,茹毛飲血,能終其身。
若輩不輕上岸,其常入內地者,每至冬,結伴驅駝馬牛羊,使負島中物產,踏冰而渡,赴邊邑購買糧茶與布疋,足一歲之食用。
行不攜鍋帳,自山口至岸邊,一日不能達岸,中途須露宿一宵,披毳衣,拳手足,倚牲畜而假寐。
飢則啖羊脯牛馬吮冰而飲,無食也。
不可一處宿,不敢通宵睡,且行且止,夜數易其臥處。
每起,有一二熟地理識冰性者為前導,驗有水淺冰堅之處,令眾卸裝休息。
相距務疏,占地務廣,有人更番巡邏。
若遇冰融水淹。
呼眾起,行一程,再息。
否則人畜氣聚,冰塊易泮,不陷溺亦僵仆矣,否則牲畜因飢而橫逸,匪類乘機而伺竊。
駝馬之常往來冰上者,亦識冰性,息片時,便仰首長鳴,驚人醒而他徙。
如自內地還山,人畜負重,行程滯頓,或於冰上行三日而兩宿焉。
還山之期,務在立春以前,遲則東風解凍,盈盈一水,不得渡矣。
或於入口之後,貨物寄頓於歇家,先赴寺院朝佛,事畢,忽忽過冬而不能返者亦有之。
斯時則寄食於寺院,否則行乞道路,流落一年而後得還。
羌海歇家 羌海沿邊要邑,有行戶,曰歇家。
蒙、番出人,羣就之卸裝,蓋招待蒙、番寄頓番貨之所也。
完納賦稅,歇家為之包辦,交易貨物,歇家為之介紹,漁利甚多,蒙、番安之。
而寄居之漢族多與通聲氣,旅行出關,必令代辦駝馬,乃可沿途暢行,得其一紙護符,且可邀蒙、番之保護也。
歇家之赴番地也,彼族待為上賓,不敢稍拂其意。
其家屬能操蒙、番語,常衣蒙、番衣,亦有私相結婚者。
其人在不蒙不番不漢之間,雜於毳衣革履中,指為蒙,若亦蒙,指為番,若亦番焉。
丹城歇家都凡四十餘戶,若欲開設行棧,必得同業互相作保,青海辦事長官再給予執照。
亦有與蒙人合股謀利者,戶口詞訟,由長官直接管理。
故其挾制商戶,刻待遐氓,無所忌憚。
向例,內地員役自青海入關,無論車馬騾驢,盡歸馱戶承僱,出關則由歇家代僱。
馬騾鮮有出界,車行尤非所宜,惟健驢可送出境,而馱負又不過數十斤。
行過界口,遇有插帳之蒙、番,即行交卸接替,易以駱駝犛牛,每馱重在二百斤以內。
復送至下站之番帳,再用牛駝更換。
沿途以次遞運,往返皆如之,馱價較內地幾昂兩倍,又必持有長官信牌,若輩始克承認。
然長官信牌實不若歇家憑證之可恃,有其憑證,處處可得蒙、番優待,行程不緻遷延,駝價不緻昂貴也。
孫春陽設肆於蘇 蘇人講求飲饌,無不推蘇州孫春陽店之小食為精品。
孫春陽者,寧波人。
明萬曆時應童子試,不售,遂棄舉子業,為懋遷術。
始至吳閶,設一小肆,在吳趨坊北口,地為唐六如居士讀書處。
有梓樹一株,其大合抱,僅存皮骨,舊物也。
鋪中辦事分六房,曰南貨房,曰北貨房
四大恆者,京師有名錢肆也,凡四家,其牌號皆有一「恆」字。
京師書肆 京師正陽門外有琉璃廠,以琉璃瓦窰為名,亦謂之廠甸,實遼時海王村故址也,東西可二裡許。
乾隆時,已為書肆薈萃之所。
未入廠東門,路北一鋪曰聲遙堂,書皆殘破不完。
入門為嵩□堂,名盛堂,皆路北。
又西為帶草堂,同陞閣,皆路南。
又西而路北者,有宗聖堂,聖經堂,聚秀堂。
路南為二酉堂,文錦堂,文繪堂,寶田堂,京兆堂,榮錦堂,經腴堂,宏文堂,英華堂,文茂堂,聚星堂,瑞雲堂。
二酉堂者,明代即有之,謂之老二酉。
而其略有舊書者,惟京兆、積秀二家,餘皆新書,至其裝潢,紙劣而冊薄。
又西而南轉至沙土園北口,路西有文粹堂。
肆賈謝姓,蘇州人,頗精目錄之學。
益都李文藻曾購多書,鈔本如宋《通鑑長編紀事本末》、《蘆蒲筆記》、《麈史》、《寓簡》、《乾坤清氣》、《滏水集》、《呂敬夫詩集》、《段氏二妙集》、《禮學彙編》、《建炎復辟記》、《貢南湖集》、《月屋漫稿》、《王光庵集》、《焦氏經籍》之屬。
刻本如《長安志》、《鷄肋集》、《胡雲峯集》、《黃稼翁集》、《江湖長翁集》、《唐眉山集》。
又北轉至正街為文華堂,在路南,而橋東之肆盡矣。
橋西賣書者僅七家。
先月樓在路南,多內闆書。
又西為寶名堂,在路北,本售仕籍及律例路程記,忽購得果王府書二千餘套,列架而陳之。
其書裝潢精麗,均鈐圖記。
文藻於此,得梁《寅元史略》、《揭文安集》、《讀史方輿紀要》等書,皆鈔本。
《自警編》半部,《溫公書儀》一部,皆宋槧本。
《方望溪》原稿往往有之,更有鈔本《冊府元龜》及明憲宗等實錄。
又西為瑞錦堂,在路南,亦多舊書。
其地即韋叟之舊肆,本名鑑古堂,又西為煥文堂,文西為五柳居,在路北,舊書甚多,與文粹堂皆歲購書於蘇州者,船載而來。
五柳居多潢川吳氏藏書,嘉定錢大昕言,即吳企晉舍人家物也。
又西為延慶堂,在路北,其肆賈即韋叟,前開鑑古堂者也。
韋頗曉事,而好持高價,查編修瑩、李檢討鐸日遊其中,紀文達公昀買其書,日費數十金。
書賈之曉事者,惟五柳之陶,文粹之謝及韋。
韋,湖洲人。
陶、謝皆蘇州人。
其餘不著何許人者,皆江西金谿人也。
正陽門東打磨廠亦有書肆數家,皆金谿人賣新書者也。
內城隆福等寺,遇會期,多有賣書者,謂之趕廟。
散帙滿地,往往不全,而價值甚廉。
朱豫堂日使子弟物色之,積數十年,蓄數十萬卷,皆由不全而至於全。
蓋不全者,多係人家奴婢竊出之物,其全者固在,日日待之而自至矣。
韋年七十餘,面瘦如柴,竟日奔走朝紳之門。
朝紳好書者,韋一見,諗其好何等書,或經濟,或詞章,或掌故,能各投其所好,得重值,少減,輒不售。
文藻性好書,朝食後即至廠,披覽至晡,或典衣買之。
而積秀堂有楊萬裡《洪盤二集》鈔本,索錢三十千,庋數日仍還之,而不能釋念也。
又西為博古堂,在路南。
其西為廠西門,門外無鬻書者矣。
以上皆乾隆前之狀況也。
後惟老二酉仍在,且自鹹豐庚申以後,兵燹累遭,舊書散亡。
而為值至廉,宋槧本所在皆是,洎同治後而漸昂。
沿及光緒初,承平已久,富貴之家附庸風雅,羣思蓄書,意謂築室藏書,既及身而得美名,又得傳貽子孫,并可如田宅之轉鬻。
相習成風,價乃大貴,至以銀塊計值,宋槧本以葉計,葉五錢。
殿闆及孫、錢、黃、顧所刊,均以冊計,冊需銀一二兩。
康、乾舊闆亦以冊計,冊五六錢。
其新梓各書之值,悉視闆紙之美惡,道途之遠近以定之。
甲午以還,降至戊戌,則新學大興,坊間遂多譯本矣。
京師書攤 康熙朝,京官皆至慈仁寺買書,且長年有書攤。
王文簡公士禎晚年名甚高,往訪者率不值,惟於慈仁寺書攤訪之,則無不見。
光緒辛醜,孝欽後率德宗自西安回鑾,都中街市蕭條,惟琉璃廠出賣舊貨之書攤甚多。
有以錢六十文得明《永樂大典》兩本者。
又一攤,有一護書,製作精妙,二金龍踴躍面上,內夾秘戲圖數頁,活躍紙上,小角下方具有英玩二小字,或以錢二千文得之,羣謂為李蓮英物,蓋皆聯軍入宮所刼以售之於市也。
至甲辰,始稍稍有好古朝士,驅車至海王村坊肆而問書價矣。
京師文具店 琉璃廠為文具總薈之所,舉凡書籍、紙、墨、文玩、骨董、碑帖、圖畫等類,文人學士之所需,率多取攜於是。
而松竹齋寅生所鐫之墨盒尤精美工緻,入京者恆購以自用,或攜歸以作贈品。
宣統朝,因百貨昂貴,而文具之筆墨各項,用者日以普通之品從事,精良者日稀矣。
京師藥鋪 京師藥鋪之著名者為同仁堂。
堂主樂姓,明已開設,逾三百年矣。
外省人之入都者,無不購其磠砂膏、萬應錠以為歸裡之贈品。
東安門內有賣靈寶如意丹者,定價不二,先與銀,乃付丹。
每以紋銀之重量若幹,易丹如其數,錢則每百易丹一錢。
治病神效,故人爭市之。
屋僅一廛,懸額為青囊一卷,其人以此起家,傳數代矣。
由是爭相仿效,或書清囊一卷,或誠囊一卷,或菁囊一卷,或精囊一卷,以此相混攘利,而不知其意義不通也。
一巷之中,殆有數十家,門面宏敞,點綴鮮明。
客至,殷勤延坐,奉茶奉煙,先與丹而後付值,銀不必紋,錢不必足,而丹不甚佳。
青囊之門,客仍滿焉,其對客也,亦落落不為禮。
惟關東豬販至,主人出櫃迎揖如不及,其人皆履關東履,俗所謂踢殺虎者。
不襪而纏邪幅,泥漬沒脛,衣藍布大袖之衫,首戴鴨尾氈帽,腰纏整匹大布袋。
面深墨,聲如牛如鵝,手指如木魚搥,握煙筒,長不盈尺而粗如棍,鬥大如酒杯。
迎入櫃,延上坐,主人執禮甚恭。
手捧茶,自吸煙,一一遍奉已,客乃各解其腰纏傾之,則皆纍纍大白鏹,內外櫃皆布滿,為之目眩。
蓋豬服丹則不病,故爭購之也。
京師雀兒市 京師宣武門有雀兒市,珍禽鹹集,蓋京人呼百鳥為雀兒也。
百靈尤為人所嗜,以其能作各種鳥獸聲,然非馴養數年不可,與教八哥、【即鸜鵒也。
】鸚鵡等。
佳者一頭值數千金,宮人多蓄之。
京師鍼刀剪鋪市招 京師前門有鍼刀翦鋪,門豎高坊,上大書三代王麻子。
而外省多有冒之者,所懸市招,猶大出矢言,言「近有假冒者,男盜女娼」雲雲,而不知其實自道也。
緞子王名於京師 乾隆時,京師有王翁者,初為丐,宿於鷄毛房有年矣。
一日,與同宿之旗人某結為兄弟,誓各圖生計。
某歲元旦,分手去,王乃傭於典肆,以勤慎為肆主所重。
是年除夕,主者核計簿,屢舛,王旁睨而笑。
主者詰之,王曰:「此無難。
」主者曰:「子試核之。
」王持籌一核,符合。
主者大喜曰:「吾不能早識子,屈子久,明年當令子司廟市。
」廟市者,隆福、護國諸寺各有定期之市,典肆縑帛之屬,期滿弗贖,則設攤售之也。
屆期,王售速而利三倍。
有太監某往購貨,談甚愜,曰:「以子才,宜為大賈,何小就為?汝明日辭居停,我居東華門內南池子,汝來,我當與汝合為賈。
」王曰:「諾。
」歸,乞假於主者。
交代晴理既訖,越二日,訪太監,太監畀以萬金,俾設緞肆於東華門。
王雖驟得志,然不改其度。
時乾隆乙未也,海外各國歲有例貢,一日,高宗問日本、高麗諸使臣曰:「汝觀我國風俗何如?」稽首而對曰:「中華沐大皇帝教化,不僅士大夫讀書明理,雖市賈亦知信義。
如某緞肆王某者,陪臣與交易,海外遐荒,坦然賒與。
且約觀劇,饋食物,厚意深情,有如無已,實大皇帝時雍之化所緻,非海國所敢望其萬一也。
」奏畢,復稽首稱賀。
高宗大悅,以國體所係,默識王某之姓名矣。
翌日,高宗召見王。
王以布衣奏對,稱旨。
越日,由內務府撥銀五十萬兩,命王司之。
王辭太監,而自設緞肆。
時內務府司員鹹與往來,王亦極意交歡。
越三載,郎中某向之借貸,偶未應,銜之。
郎中司內務府緞疋庫,以庫存老緞五千餘箱,奏明發商變價,以付王。
緞皆朽敗,實欲以害王也。
啟箱,則緞色如漆,質如灰,惟每疋各捲金葉若幹,蓋明代籍沒魏忠賢之物,當時大吏藉以媚魏者,閱兩朝,竟無人知也。
王以此益富,業鹽於豫東長蘆,引地四十八處,鹺務中推巨擘焉。
後王以查引地至河南,問巡撫為誰?則旗人某已以筆帖式洊擢而簡河南巡撫矣。
其柬往謁,啟中門迎於堂。
王與握手而言曰:「猶記在鷄毛房語乎?」巡撫曰:「唯,不教忘。
」各大笑,留讌數日而別。
都人以王之起家由於開設緞肆也,因以緞子王稱之。
京師槓房 京師有所謂槓房者,即儀仗店,專辦人家舉殯之事者也。
有永利號者,其主人王姓,都人鹹呼為槓王。
顯宦出殯之事,皆槓王主辨,然所費殊不貲。
相傳光緒時榮文忠公祿出殯時,耗萬金。
李文忠公鴻章之喪,曲京運柩至通州,初索一萬九千兩,文忠之公子輩欲減一千金,槓王遂不承辦。
徐相國郙柩由東城至長春寺,亦索價至三千兩。
聞其值昂何以至是,則以靈柩由槓王主辦者,無論所經之路,有階級多少,其柩必兩端俱平,絕不斜側。
柩上置水一碗,若傾其一滴,則不取值。
德宗梓官奉移至觀德殿,相去雖不數裡,惟宮廷地多級,且甚高,稍有傾側,即蹈大不敬之咎。
先是,大興、宛平兩縣對於此事不敢率意,當未奉移前,先令習練數日,謂之演槓。
至奉移時,可始終無失事。
主辦者亦槓王也,而所費則五千餘兩。
京師逆旅 京師逆旅有二種,一則備飯不備肴,肴須客自擇,別計錢,飯兼米麥而言之,無論食否,必與房資合算。
一則僅租房屋無飯肴,即水錢亦須由客自給。
李鐵拐斜街三元店,房屋甚多,茶水亦備,飯菜外喚。
回、漢兩館,隨客所欲,故旅客多喜就之。
是店本為回教徒所開,羣呼為在教店。
京師紅果行之專利 京師紅果【即山查紅也。
】行僅在天橋者一家,以呈部立案故,他人不得開設。
然乾隆時,有兩行,皆山東人,爭售貶價,各不相下。
繼有出而調停者,謂:「徒爭無益,我今設餅撐於此,以火炙熱,能坐其上而不呼痛,即任其獨開,不得爭論。
」議定,此設於天橋之主人即解衣坐之,火炙股肉。
須臾,兩股焦爛,即倒地死,而此行遂得獨設,呈部立案,無異議。
餅撐,烙餅之大鐵盤也。
京人爭牙行 京師有甲乙二人,以爭牙行之利,訟數年不得決,最後彼此遣人相謂曰:「請置一鍋於室,滿貯沸油,兩家及其親族分立左右,敢以幼兒投鍋者,得永佔其利。
」甲之幼子方五齡,即舉手投入,遂得勝。
於是甲得佔牙行之利,而供子屍於神龕。
後有舉爭者,輒指子臘曰:「吾家以是乃得此,果欲得者,須仿此為之。
」見者莫不慘然而退。
爭燒鍋 燒鍋者,北方之酒坊也。
京郊有爭燒鍋者,相約曰:「請聚兩家幼兒於一處,置巨石焉。
甲家令兒臥於石,則乙砍之。
乙家令兒臥於石,甲砍之。
如是相循環,有先停手不敢令兒臥者為負。
」皆如約,所殺凡五小兒。
乙家乃不忍復令兒臥,甲遂得直。
京師小販之打鼓 京師細民有以打鼓收買敝物為業者,持小鼓如盞擊之,負箱籠巡行街巷中。
無論破敗殘缺之物,苟有所用,即以賤值買之,而轉售諸肆,可得微息。
然都中夙多巨室,所藏珍物每為奴婢所竊。
更有世家中落者,不知愛惜,急於易錢,舊書古器,塊金礫珠,時或出售,打鼓者往往以薄值而得至寶。
故京師語雲:「怕甚苦,且打鼓。
怕甚餓,日檢貨。
」蓋相傳操是業者,歲必有一暴富者也。
京師達子館貿易 京師禦河西岸之南有達子館,蓋蒙古人年例入都所居,攜土貨於此,貿遷焉。
賈肆櫛比,凡皮物、【裘褐之屬。
】毳物、【氈絨之屬。
】野物、【】山物、【雉兔之屬。
】荋物、【茹茵之屬。
】酪物【乳餅之屬。
】列於廣場,而求售焉。
冬來春去,古之鴈臣也。
此為裏館,安定門外為外館,則更大於此矣。
範芝巖商於張北 介休範氏有至剛者,明初,自城徙居張原村,七傳而至肖山,家大起,賈於邊城,以信義著。
世祖聞之,召至京師,授以官,力辭,因命主貿易事,賜產張家口,即張北廳也。
為世業,歲輸皮幣入內府。
子德淵繼之,中歲感疾歸。
孫毓馪代之,即德淵之子也。
毓馪,字芝巖。
卓犖瓌偉,忠實能任事。
承租父遺業,諳悉邊地阸塞險易,蒙古諸部長往往知其名,謂為魁傑才。
旗戚藉其衣食者,數十百輩,芝巖一見,悉知其人之敏鈍,程才而授之事,事無不舉。
口授指畫,察虛實,燕、楚、兩粵諸大都會,數千裡外無遁情。
蓋坦肝膈示人,人樂為用也。
康熙丙子、丁醜間,聖祖又親征噶爾丹。
官軍餽餉率以百二十金緻一石,且或後期,苦不繼。
辛醜西征,官運視前值為準,芝巖熟籌之而曰:「三之一,足矣。
」遂以家財運饟萬石,贍察漢廋爾軍。
費一如所計,剋期至,無後者。
雍正己酉,世宗以領侍衞內大臣三等公傅爾丹為靖邊大將軍,出北路;川陝總督三等公嶽鍾琪為寧遠大將軍,出西路,往征準噶爾之噶爾丹策零。
時籌餉孔亟,怡賢親王夙知芝巖運饟有成效,以芝巖名薦,立報可。
感知遇,乃悉力良任。
計穀多寡,差道路遠近,以次受值。
曰洪郭爾鄂倫,曰鄂爾坤推河,曰塔木爾,曰查克拜達裡克蒙古爾拖羅海,曰烏裡雅蘇泰白格爾,曰察漢瘦爾,而以科蔔多為最遠,其值自銀十一兩五錢至二十五兩有差。
先後籌運米石,有請於察漢廋爾官倉所存,借支補運者,有請於直隸、山西州縣及湖灘河所倉粟支給而輸其值歸司庫。
俾出陳易新者,有頓遞於羅鄂波沿途支給者。
擘畫精詳,悉中機要,計臣如所請,不稍掣其肘,於是益自展布,車輸駝負,所需人工、牲畜、器具、資裝、芻糧、鞅靽,率先期集辦,臨時咄嗟應手,得經窮荒沙磧不毛之地,崇山沮澤,接軫銜尾,幕府所在,儲胥充裕,軍得宿飽。
前後十年,運米凡百餘萬石,所節大司農金錢六百餘萬,較最先所定值不啻百億鉅萬矣。
己酉,特恩優予太僕寺少卿銜,再加二級,章服同二品,前所未有也。
辛亥、壬子間,寇犯北路,所失米十三萬餘石,牛馬橐駝稱是。
世宗下詔責令據實報銷。
芝巖以軍興亟,不可懸待,復補運如所失數,費白金百四十有四萬,不以上計部。
至大兵既撤,所運科蔔多米,胥改輸近地。
計臣概以近值覈銷,運戶前所受遠值,當追繳。
芝巖曰:「運戶悉寠人子,所受值,隨手罄,改運已無力,況追所受值乎?且追亦何可得也?」即如所改地,償其值,而代輸所應追者二百六十二萬餘兩。
先以歷年應領米鉛價九十餘萬兩扣抵,餘立五限輸戶部。
癸醜,以部案牽累,削職,而所供辦悉如故。
乾隆戊午,奉命採辦洋銅,運京局,以抵分限應輸之數。
又奉命採參烏蘇裡綏芬,歷三年,所入視前為多,迄不敷成額。
癸亥,部議以應折參價及所逋運值,凡百十四萬兩有奇。
悉辦洋銅,輸陝西、直隸、湖北、江西、江蘇五布政司,備鼓鑄。
銅產日本長崎,賈舶出沒洪濤嶕嶼中,日人居奇留難,承辦官羈十餘年,不得如額,視為畏途。
芝巖曰:「吾受恩深重,此吾分也。
」立遣人駕巨舟赴洋採辦。
營口銀市之變遷 營口之爐銀,即過帳銀也,以爐房為過帳機關,故名。
營口開埠之初,商界交易均用營平現寶。
其後市面日盛,進出口貨交易日鉅,現寶求過於供,不敷周轉,特行此爐銀以代之。
惟定每年三六九十二四個月朔為結碼變現之期,即曰卯期。
到卯,凡有爐銀,一律變成現銀收付,商民稱便。
相沿既久,遂成一種習慣。
及小銀幣通用,營市金融為之一變,小銀幣日漸見多,現寶遂日漸見少。
爐銀到卯變現,自不能不因時勢之所趨而隨與轉移。
於是定有每爐銀一錠計重五十三兩五錢,到卯變為現小銀幣八十一元之價格。
光緒庚子拳匪之變,甲辰日俄之役,奉天商號倒閉頻仍,皆由爐房藉口商業受損,任意操縱,到卯不能變現應付,以緻爐銀信用漸失。
雖歷經當道整頓,終未克規復八十一元之定格也。
然爐銀一錠,市價尚在小洋六七十元之閘。
洮南商情 洮南商務,輸入貨以布疋為大宗,土貨以懷德縣八面城之粳米,新城縣及索倫山之木,烏琛穆沁之鹽,暨棉花、茶葉、蔗糖為大宗。
輸出之貨,每年元豆約六千石,牛馬皮二萬張,羊狗狐狸等皮二萬張,牛馬一萬七八千頭,牛馬往黑龍江省,餘銷奉天。
城中有燒鍋三家,並無經過貨品,本地行銷各貨,日本占十之六,各國十之二,土產十之二而已。
惟索倫之木,係蒙人之產,採伐無多,不能作為有定之林業也。
寧安人易貂以鍋馬 魚皮韃子不貴貂鼠而貴羊皮,凡貂爪褂合縫鑲邊處,必以黑羊皮一線飾之。
寧古塔【即寧安。
】梅勒章京以下,皆著猞猁猻狼皮襖,惟帽則用貂耳。
貂鼠喜食松子,大抵一松林中,或土窟,或樹孔,捕者以網布穴口而煙熏之,貂出避,輒入網中。
又有縱犬守穴口,伺其出而嚙之者。
色紫黑而毛平理密者為上,紫黑而理密者次之,紫黑而疏與毛平而黃者又次之,白斯下矣。
康熙初,易一鐵鍋,必隨鍋大小布貂於內,滿乃已。
後且以一貂易兩鍋矣。
易一馬,必出數十貂,後不過十貂而已。
馬良者乃十四五,亦不以上貂易也。
上貂歲至寧古塔交易者二萬餘,而貢貂不與焉。
寧古塔人得之,七八月間販以鬻京師者,歲以為常。
京師往往賤挹婁而貴索【平聲。
】倫,蓋以索倫貂毛深而皮大也,然不若挹婁之耐久。
呂晚村後裔商於龍江 呂留良,字晚村,以文字之禍獲咎於世宗,時已死矣,猶發塚破棺,全家繫虜。
其裔有曰重軒者,隱居黑龍江之齊齊哈爾,即後之龍江府也。
世為商賈,不敢自言其家世。
龍江之市招 同治以前,黑龍江南大街招牌皆用滿文,後無之。
西站回民招牌必用回字,亦可見回民毅力之足以自存也。
汪長公主鹽筴於汴揚 汪長公業賈,敗於汴,於揚,又敗於訟,由是金立盡。
有吳某者知長公,委金累數千,俾主鹽筴。
人言汪長公寠矣,奈何?吳不聽。
長公為之經紀,卒以贏歸之。
山西多富商 山西富室,多以經商起家。
亢氏號稱數千萬兩,實為最鉅。
今以光緒時資產之七八百萬兩至三十萬兩者,列表如左: 姓資產額住址姓資產額住址 侯七八百萬兩介休縣曹六七百萬兩太谷縣 喬四五百萬兩祁縣渠三四百萬兩祁縣 常百數十萬兩榆次縣劉百萬兩內外太谷縣 侯八十萬兩榆次縣武五十萬兩太谷縣 王五十萬兩榆次縣孟四十萬兩太谷縣 何四十萬兩榆次縣楊三十萬兩太谷縣 冀三十萬兩介休縣郝三十萬兩榆次縣 山西票號 票號,以匯款及放債為業者,其始多山西人為之,分號遍各省,當未設銀行時,全特此以為匯兌。
人以其資本雄厚,多以鉅資存放號中,深信之。
給息存簙,甚有無息者,故獲利頗豐,後乃改依銀行之例矣。
相傳明季李自成擄巨資敗走山西,及死,山西人得其資以設票號。
其號中規則極嚴密,為顧炎武所訂,遵行不廢,故稱雄於商界者二百餘年。
其法,集鉅資,擇信義尤著者數人經理之。
出資者為銀股,出力者為身股,必俟基礎確定,而後從事開拓。
且擇齒近弱冠之年少略知寫算者使習為夥,歷數載,察其可造,酌予身股,不給工資,惟歲給置備衣物之資。
三年結帳,按股分餘利,營業愈盛,餘利愈厚,身股亦因之以增。
以此人人各謀其私,不督責而勤,不檢制而儉。
其發起之人及効力年久者,於其身後,必給身股以贍其家。
子孫而賢仍可入號,未得身股以前不得歸。
毫釐有差立擯之,他號亦不錄用,以是作姦者少。
其在蒙古者通蒙語,在滿洲者通滿語,在俄邊者通俄語。
每日昏暮,夥友皆手一編,習語言文字,村塾生徒無其勤也。
山西票號之沿革 山西票號雖創於明季,乾、嘉以後,始漸發達,同、光間,則為鼎盛時代。
宣統以前,姑置勿論,其在宣統時,票號凡二十二,此中有天順祥者,其主人為雲南幫,餘二十一皆山西幫。
二十一家之中,又分為三幫,三幫者,祁、太、平是也,祁為祁縣,太為太谷,平為平遙。
三幫之中,平遙為最先。
其規章一切,亦較祁、太兩幫為嚴。
試以存款論,平遙幫之存款利息至高三釐,祁、太兩幫可由三釐至四釐,甚且有得四釐半者。
以放款論,平遙幫放出之款,多僅六釐,至多亦僅七釐而止,甚且有僅取五釐者。
若祁、太兩幫,則往往多至一分,平均之數,亦七八釐。
此其大較也。
蓋山西票號向重信用,不重契據,不做押款,此為各幫所同。
至以博取重息,懸為大禁,則為平遙幫所獨也。
【祁、太兩幫亦非專取重利,不過就比較上言之耳。
】就各幫之大端言之,其執事者種種固執不通之處,不勝枚舉,每因是而為世所詬病,然其所以能歷百年而不敗者,亦未始非固執不通四字之效也。
祁、太、平三幫之中,祁幫六家,太幫五家,平遙幫十家。
祁幫為大德恒、大德通、存義公、合盛元、三晉源、大盛川。
太谷幫為錦生潤、志一堂【即志成信。
】協成乾、大德川、大德玉。
平遙幫為日昇昌、協同慶、百川通、寶豐隆、天成亨、蔚泰厚、新泰厚、蔚盛長、蔚豐厚、蔚長厚。
其牌號之名,皆三字也。
日昇昌為票號中之創設最先者。
最初營業為顏料行,西幫人名之曰西綠。
其在漢口、童慶等處者,尚售西綠,買賣批發,不忘本也。
道光初,改匯兌業,至同、光間,營業遂為同行之冠。
設立分號,有二十四處之多,各省幾無不有日昇昌招牌。
其中堅在漢口,蓋亦經營於南而不於北也。
山西行商有車幫 晉中行商,運貨來往關外諸地,慮有盜,往往結為車幫,此即泰西之商隊也。
每幫多者百餘輛,其車略似大古魯車,【達呼利之車名。
】輪差小,一車約可載重五百斤,駕一牛。
一禦者可禦十餘車,日入而駕,夜半而止。
白晝牧牛,必求有水之地而露宿焉,以此無定程,日率以行三四十裡為常。
每幫車必挈犬數頭,行則繫諸車中。
止宿,則列車為兩行,成橢圓形,以為營衞。
禦者聚帳棚中,鏢師數人更番巡邏,人寢,則以犬代之,謂之衞犬。
某商鋪所畜之犬尤猛,能以鼻嗅,得宵人蹤跡,遂以破獲。
陝有木廂 陝西岐山三才峽,有木商集於老林,伐木作薪,貿易山外,謂之木廂,傭作者多無賴子也。
青海商務 青海交易,以貨易貨,向不通行銀錢,亦不識銀色之真贋、銀量之重輕。
漢人入境辦貨,無物不收,即非經商,而飲食之料,駝運之價,在在有其交涉,輒以貨物相抵。
牛羊為此之所需,糖、茶、布疋為彼之所需,以物易物,事誠兩便。
即以馱價而論,內地行程,每日每馱銀七錢,兩馱需一兩四錢,番地兩馱僅費二號茶甎,已足相抵矣。
茶之重僅三斤,計價僅七錢,是兩馱僅發一馱之價也。
至老販戶有以糖一斤抵一馱、粗布一疋抵數馱者,則又例外矣。
倘不以物而以銀,雖數倍之,而猶視乎彼之願否。
近邊一帶或有之,遠則絕無用處矣。
沿途商人之收貨者,數人或十數人為一起,所在皆是,以最賤之布、茶、糖易其珍貴之金玉、毳革、茸角、香黃、藥料、材木、犛毛、良駟。
蒙、番甘以利權相讓,而遐方遠陬,所入者僅衣食粗賤品,無銀錢分文之浸灌。
至蒙婦、番婦頭耳之飾,鬬巧爭妍,寧以珍物易銀,不願以土產易銀。
千百年來,習俗不變,適體養生之具,吉兇嘉賓之需,無不仰給於外來。
窳惰偷生,脂膏罄竭,強賓奪主,生計益艱,番地之不能繁富,實以此也。
青海商隊 青海層冰峨峨,飛沙布滿。
有冰坎未合者,水勢淵然渟蓄,遇風即合。
有疑結成阜者。
或高或下,如蒼海之島嶼,冰山也。
海中央之山,如琉璃屏,瑩然眩目,蓋峯巒已積雪矣。
島番蔽地而來,牲畜隨隊行,有氣如霧以護之,蓋沍寒相迸人畜呼氣凝合所緻也。
窮目力之所及,覺蠕蠕然者,遠如蟻之陣,近如雁之陣,天然圖畫,瞬息千變,奇觀哉!及入口,迫而視之,有僧有俗,或騎行,或徒步,人持一竹,杖,蓋踏冰時必不可少之物也。
初僅有東來者,一旬以後,有東來者,有西還者,至臘盡春來,僅有西還者矣。
其形貌衣冠與常番無甚差別,特身材短小,鮮有頎而長者。
島番數萬人,資遊牧以生,竟有不穀食者,茹毛飲血,能終其身。
若輩不輕上岸,其常入內地者,每至冬,結伴驅駝馬牛羊,使負島中物產,踏冰而渡,赴邊邑購買糧茶與布疋,足一歲之食用。
行不攜鍋帳,自山口至岸邊,一日不能達岸,中途須露宿一宵,披毳衣,拳手足,倚牲畜而假寐。
飢則啖羊脯牛馬吮冰而飲,無食也。
不可一處宿,不敢通宵睡,且行且止,夜數易其臥處。
每起,有一二熟地理識冰性者為前導,驗有水淺冰堅之處,令眾卸裝休息。
相距務疏,占地務廣,有人更番巡邏。
若遇冰融水淹。
呼眾起,行一程,再息。
否則人畜氣聚,冰塊易泮,不陷溺亦僵仆矣,否則牲畜因飢而橫逸,匪類乘機而伺竊。
駝馬之常往來冰上者,亦識冰性,息片時,便仰首長鳴,驚人醒而他徙。
如自內地還山,人畜負重,行程滯頓,或於冰上行三日而兩宿焉。
還山之期,務在立春以前,遲則東風解凍,盈盈一水,不得渡矣。
或於入口之後,貨物寄頓於歇家,先赴寺院朝佛,事畢,忽忽過冬而不能返者亦有之。
斯時則寄食於寺院,否則行乞道路,流落一年而後得還。
羌海歇家 羌海沿邊要邑,有行戶,曰歇家。
蒙、番出人,羣就之卸裝,蓋招待蒙、番寄頓番貨之所也。
完納賦稅,歇家為之包辦,交易貨物,歇家為之介紹,漁利甚多,蒙、番安之。
而寄居之漢族多與通聲氣,旅行出關,必令代辦駝馬,乃可沿途暢行,得其一紙護符,且可邀蒙、番之保護也。
歇家之赴番地也,彼族待為上賓,不敢稍拂其意。
其家屬能操蒙、番語,常衣蒙、番衣,亦有私相結婚者。
其人在不蒙不番不漢之間,雜於毳衣革履中,指為蒙,若亦蒙,指為番,若亦番焉。
丹城歇家都凡四十餘戶,若欲開設行棧,必得同業互相作保,青海辦事長官再給予執照。
亦有與蒙人合股謀利者,戶口詞訟,由長官直接管理。
故其挾制商戶,刻待遐氓,無所忌憚。
向例,內地員役自青海入關,無論車馬騾驢,盡歸馱戶承僱,出關則由歇家代僱。
馬騾鮮有出界,車行尤非所宜,惟健驢可送出境,而馱負又不過數十斤。
行過界口,遇有插帳之蒙、番,即行交卸接替,易以駱駝犛牛,每馱重在二百斤以內。
復送至下站之番帳,再用牛駝更換。
沿途以次遞運,往返皆如之,馱價較內地幾昂兩倍,又必持有長官信牌,若輩始克承認。
然長官信牌實不若歇家憑證之可恃,有其憑證,處處可得蒙、番優待,行程不緻遷延,駝價不緻昂貴也。
孫春陽設肆於蘇 蘇人講求飲饌,無不推蘇州孫春陽店之小食為精品。
孫春陽者,寧波人。
明萬曆時應童子試,不售,遂棄舉子業,為懋遷術。
始至吳閶,設一小肆,在吳趨坊北口,地為唐六如居士讀書處。
有梓樹一株,其大合抱,僅存皮骨,舊物也。
鋪中辦事分六房,曰南貨房,曰北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