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商類

關燈
拉齊獄中。

    廳官文鈞視同春無大罪,遽縱之去。

    已而陳四之黨疊上告,文因以落職,年老無子,退居綏遠城,無過視者。

    一日,忽來壯士數十人,急舉之去,不知何所為也,繼知同春所遣迎者。

    既至家,同春則跪陳曰:「大人實生我,我即大人子矣,大人何用子為?」遂奉養之終身,過於孝子焉。

    蒙古諸王公聞之,愈益多同春之義,蒙旗有違言,得同春片語,無不立解。

    居久之,將軍貽穀奉命督辦蒙旗墾務,如蒙人弗善也,乃羅緻同春,欲以開導蒙人。

    同春既進謁,適陳四為人殺於路,風傳同春實使之,貽穀從吏合謀借是以斃同春,分其產。

    乃勒令同春盡獻墾田,且誑之曰:「如此,則為爾消案,不則私墾蒙地有罪,殺人有罪,兩罪並發,禍且及子孫矣。

    」遂出一紙迫之畫諾。

    同春不知書,手印之,其田盡沒,然終以陳四案囚繫之獄。

    宣統辛亥秋,北方騷動,獄中諸犯且謀越獄為亂,同春密告之,得以無害。

    將軍堃秀嘉其忠,遂釋之,令往河套為靖邊計。

    同春既歸,乃建大旗,使人周走而呼曰:「王老子出獄矣,且奉將軍命,為若練鄉團,禦寇盜也。

    」於是漢、蒙之人爭集,旬日,部署井然,聲威重一方。

     蒙古漁業 塞外多山水,而產魚之澤僅有三區,要以外蒙古京朋北克泊河為最。

    周八百裡,茫茫無垠,所產(魚華)子魚,肉肥刺細,大者盈尺,小者半之,味甚美,惟不能釣。

    漁人張網須在春秋二時,恆有數百人併力合作,所得無算。

    冬則水深冰(亙),臨流而羨,多有空手回者。

    沿河一帯,蟹渚鳧汀相錯雜,居民半業漁。

    兩岸山形環合,延接數十裡,煙鬞梳曉,媚態向人,夕照明霞,殊不減輞川圖畫也。

     多倫諾爾海之漁 多倫諾爾東北二百餘裡有水曰海子,頗寬廣。

    春時聚而漁者數千家,鹹以篾席數片支於岸上以為家。

    魚甚多,故一尾才售錢十餘文,鯉鱠尤夥,惟鯽魚不食。

    有得魚少者,輒棄業為盜。

     漢人牧於蒙 漢人之業畜牧者,蒙旗草地,皆可任便縱牧。

    歲由蒙宮收水草租錢,計牛馬一頭各約三百文,羊約三十文。

    又有分配於蒙人使代牧者,惟圖食其乳酪,不給工資,且自認為佃戶。

    主人至其家,婦女必盛飾以迎,老幼皆尊禮之。

     青海蒙人重牧 青海蒙、回生計以牧為主,牧以羣名,或百為羣,或數百及千為羣。

    有牛羊者,往往自炫其富,互相競勝,牧產幾何,商本幾何,問之必告。

    隱匿者,人輒非笑之,且亦不屑自為隱匿。

    蓋銀錢秘藏,禾畜顯露,人之德性,視所操之業而異也。

    殷實之戶,動曰有羊若幹羣,牛若幹羣。

     蒙、回人之於畜牧刻不去懷。

    家主晨起,必呼曰:「多藍藍務拉。

    」家屬應之曰:「拉囌。

    」多藍藍務垃,乃畜牧平安之謂。

    拉囌者,是之謂。

    賓主相見問答,亦然。

     阿裡克牧務 阿裡克牧務之盛,青海為最。

    牧戶殖產,率以畜之多寡計,牛羊馬駝以羣為名。

    少以數十為羣,多則千,巨室更以谷量牛羊。

    歲出皮毛毳革,豐腴光厚,推為番產良品。

    其遊牧之法較他處為優,畜種之良劣,水草之美惡,休養孳生之種種習慣,雖婦孺亦知之。

     其言遊牧之法曰:牛羣可無羊,羊羣不可無牛。

    羊得秋氣。

    足以殺物。

    牛得春氣。

    足以生物。

    羊食之地,次年春草必疏。

    牛食之地,次年春草必密。

    草經羊食者,下次根出必短一節,經牛食者,下次根出必長一節。

    牛羊羣相間而牧,翌年之草始勻,牛羊馬駝性質不同,而食草之宜不宜則一,低地土帶鹹質,草含鹼性,食之肥。

    高地土質堅實,草莖粗軔,食之壯,春夏宜低,秋冬宜高。

    然草貴有鹼性,而牛羊馬所飲之水味不宜鹹。

    鹹水惟駝為宜,柴達木駝種最佳,以水鹹耳。

    其餘畜種不及近邊之肥腯,亦地氣水味使然。

    故選擇水草,必當審之又審,為遊牧者所宜亟知者也。

     西藏農業 藏中農務,地卑而氣候溫者,歲產莊稼二次,如巴塘、鄉城、鹽井。

    河口、馬巖等處僅可種植雜糧菜蔬。

    地高而氣候寒者,如裏塘、德榮格、甘孜、三巖、江卡、乍了、昌都等處,則盛產藥材之屬。

    至於紅米,則巴塘產之,他惟產竹而已。

     商業 商業,商人營利之業務也。

    凡買賣業,賃貸業,製造業或加工業,供給電氣、煤氣或自來水業,出版業,印刷業,銀行業,兌換金錢業或貸金業,擔承信託業,作業或勞務之承攬業,設場屋以集客之業,堆棧業,保險業,運送業,承攬運送業,牙行業,居間業,皆是也。

     商業內部之三期 我國閉關時代之商業,其內部大勢可析為三。

    一、商業養育期,為康熙時代。

    蓋聖祖承世祖之後,務在與民休息,而革除一切病商之弊,如罷抽稅溢額議敘例,嚴禁各關違例抽稅,嚴禁商賈過關故意遲延掯勒是也。

    二、商業繁盛期,為乾隆時代。

    蓋版圖生齒倍於雍正,且承平日久,內部少兵革而營業興。

    是以民力饒裕,工值廉,物價平,富商大賈滿於海內。

    三、商業衰退期,為嘉慶、道光時代。

    蓋內亂漸作,湖北、四川教匪起,蔓延湖北、陝、甘,且十九世紀外人之膨脹力,方疾趨而東也。

     商行為 商行為者,法律名詞,為物品運轉之媒介,而藉以營利之行為也。

    其範圍甚廣,為此行為之人,是商非商,皆不置問。

    例如賣買即商行為之一種,其他若運送,若兌換,若保險,若躉積,若代存,若作工,若服勞,若借貸,凡藉此以營利者皆是。

    質而言之,賣者為商人,買者亦為商人,如販夫之所為,固商行為,即賣者為商人,買者非商人,如購物者之所為,亦商行為。

    其他各種以此類推。

     信義通商 我國商賈,恆以缺乏商業道德為外人所詬病。

    然以信義通商四字自揭櫫於木牌者,所在有之。

     商店 交易之所曰商店,種類甚多,今略舉之。

    一、食料店。

    如米行,米店,雜糧行,豆行,蜜餞店,糕餅店,點心店,鹽棧,糖行是也。

    二、飲料店,如酒行,酒店,醬園,油坊,茶葉店是也。

    三、燃料店。

    如香店,燭店,爆竹店,柴行,煤炭行是也。

    四、染料店。

    如靛青行是也。

    五、建築用料店。

    如竹行,木行,甎瓦行,石灰行是也。

    六、衣飾店。

    如衣莊,帽莊,襪店,靴鞋店是也。

    七、妝飾店。

    如首飾店,珠寶店,香粉店,梳篦店,鏡子店是也。

    八、織物店。

    如棉布莊,夏布莊,綢緞莊,綿綢莊,顧繡莊是也。

    九、玩物店。

    如骨董店,幼稚遊戲品店,象牙雕刻店是也。

    十、金類店。

    如金店,銅器店,鐵行,冶鐵店,銅絲鐵絲店,剪刀店,洋鐵器店,錫器店,錫箔店是也。

    十一、毛革類店。

    如羊毛行,鷄鴨毛行,皮貨店,牛皮行,皮梁店是也。

    十二、繭棉絲蔴類店。

    如繭行,棉花行,絲行,線店,麻行是也。

    十三、畜牧漁撈及種植類店。

    如豬行,豬肉店,羊行,羊肉店,醃臘店,火腿店,鷄鴨行,鮮味行,海味行,水果行,蔬菜行,水旱菸店,藥行,藥店,參號,漆店是也。

    十四、文房具及書籍書畫類店。

    如筆墨店,硯店,紙店,書坊,碑帖店,書畫店,裝演店,顏料店是也。

    十五、竹木籐及其他製造類店。

    如竹器店,木器店,籐器店,瓷器店,大小缸罎店,樂器店,眼鏡店,燈鋪,蓆店,傘店,毯子店,枕墊鋪,箱子店,秤店是也。

    十六、雜貨店。

    如京貨店,廣貨店,洋貨店,北貨店,南貨店,山貨店是也。

     商品 我國商品甚多,大別之則有七。

    一、農產品,為米、麥、豆、高粱、棉花、麻、茶、果品、藥材、藍靛、漆液。

    米產地以兩湖、兩廣為大宗。

    麥、豆、高粱產地以奉天、直隸、山東、山西為大宗。

    棉花產直隸、山東、山西、河南、江蘇、江西、浙江、湖北、雲南。

    麻產奉天、安徽、江西、福建、湖北、廣西、貴州、四川。

    茶產安徽、江西、浙江、福建、湖北、湖南、雲南、四川,而綠茶以安徽之徽州、浙江之杭州為著,紅茶以福建之武彜為著。

    又有製作甎形者曰甎茶,出江西之九江府、福建之福州府、湖北之夏口廳。

    果品產南北各省,而直隸以蘋果著,山東以梨著。

    福建、兩廣以荔枝、龍眼著。

    藥材產南北各省,而吉林以人參著。

    藍靛產奉天、浙江、福建、廣西、雲南。

    漆液產安徽、浙江、兩湖、雲、貴。

    陝、甘、四川。

    二、林產品,為竹、木、樟腦。

    竹產地南北不一,而紫竹則產江西之瑞州府,方竹則產浙江、湖南、廣西、雲南、貴州,椶竹則產四川之敘州府。

    木產地南北不一,而楠木則產廣東之肇慶府、貴州之銅仁府、四川之嘉定府瀘州府,花梨、紫檀則產廣東之廣州府,烏木、蘇木則產廣東之瓊州府、雲南之元江府。

    樟腦產福建。

    三、水產品,為魚、海味、珊瑚。

    魚產瀕海瀕江及多河流之各省。

    海味產南北瀕海各省,而海參產奉天之鳳凰城、廣東之廣州府。

    魚翅產福建之福州府。

    珊瑚產廣東之廣州府、高州府、廉州府。

    四、畜產品,為羊毛、駱駝毛、鷄鴨毛、皮貨、牛皮。

    羊毛、駱駝毛產山西、陝西、甘肅及直隸之張北縣外。

    鷄鴨毛產地南北不一。

    皮貨產直隸、山東、山西、陝西、甘肅、新疆。

    牛皮:黃牛皮產河南、陝西、四川;水牛皮產湖北、湖南。

    五、蟲產品之大要,為介蟲產品、卵蟲產品。

    介蟲產品為珠與玳瑁。

    珠產吉林、廣東、雲南,而東珠則產吉林。

    玳瑁產廣東之連州、高州府、廉州府。

    卵蟲產品為蜜與白蠟、黃蠟。

    蜜產湖北之安陸、廣東之潮州府。

    白蠟產山東、福建、湖南、雲南、貴州、四川,黃蠟產山西、福建、廣西、貴州。

    六、礦產品之大要,為金屬品、非金屬品。

    金屬品為金、銀、銅、鐵、鉛、錫、銻、鎳、錳、鋅、水銀、硃砂。

    金產直隸、奉天、吉林、廣東、廣西、甘肅、四川。

    銀產河南、廣東、廣西、貴州、甘肅。

    銅直山西、福建、湖北、廣東、廣西、雲南、陝西、四川,而白銅以雲南著。

    鐵產直隸、山西、福建、湖北、湖南。

    鉛產安徽、湖南、廣東、廣西、雲南、貴州、陝西、四川。

    錫產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

    銻產湖南及廣東之廣州府、貴州之大定府。

    鎳產四川之會理州。

    錳產直隸之天津府、江西之袁州府、湖北之武昌府。

    鋅產四川。

    水銀產湖南、廣東、甘肅、貴州、四川。

    硃砂產湖南、廣西、貴州、四川。

    非金屬品為玉、寶石、大理石、金剛鑽、瑪瑙、琥珀、水晶、磠砂、硝、硫黃、礬、石英,石膏、石棉、石墨、煤、煤油。

    玉產陝西之西安、雲南之澂江、新疆之莎車和闐州。

    寶石產直隸之宣化府、新疆之和闐州。

    大理石產雲南之大理府。

    金鋼鑽產雲南之順寧府。

    瑪瑙產直隸、山西、湖北、陜西、甘肅、四川。

    琥珀產山西、陝西、雲南、四川。

    水晶產直隸、湖北、廣東、貴州。

    磠砂產甘肅之蘭州府、新疆之庫車廳。

    硝產山東之青川、新疆之精河廳。

    硫黃產山西之太原府、湖北之施南府、陝西之西安府。

    礬,白礬產山西之解州、安徽之太平府;綠礬產山西之大同府、湖北之宜昌府;青礬產山西之太原府、湖南之衡州府。

    石英,紫石英產浙江之紹興府、貴州之安順府;白石英產浙江之嚴州府、廣西之梧州府。

    石膏產湖北全境及山東、山西、浙江、甘肅、雲南。

    石棉即石絨,一名石灰木,產直隸之承德府宣化府、山東之登州府、山西之潞安府及四川。

    石墨產江蘇之鎮江府、江西之吉安府、廣東之南雄州、陝西之鳳翔府。

    煤產直隸、山東、山西、湖南、四川,而以山西為第一。

    煤油產山西、浙江、廣東、陝西、甘肅、四川。

    七、工產品之大要為紡織品、書寫品、製造品、消費品。

    紡織品為布、絲、綢、緞、絹、紗、羅、綾、錦、鏽貨。

    布產南北各省,而江西、廣東以夏布著,福建以葛布著。

    絲產江蘇、安徽、江西、浙江、湖北、湖南、廣東、雲南、四川。

    綢,繭綢產直隸、山東、河南;綿綢產山東、河南、安徽、四川;縐綢產河南、浙江;寧綢、紡綢產江蘇、浙江;而潞綢則產山西之潞安府;甌綢則產浙江之溫州府;巴綢則產四川之保寧府;盪綢則產新疆之疏勒府。

    緞產江蘇、浙江,而巴緞則產四川之成都府,盪緞則產新疆之疏勒府。

    絹產直隸、山東、山西、河南、江蘇、浙江。

    福建、廣東、四川。

    紗產江蘇、浙汪、廣東。

    羅產江蘇、浙江、四川。

    綾產江蘇、浙江、湖北、四川。

    錦產江蘇、浙江、四川。

    繡貨產京師及江蘇之蘇州府、浙江之杭州府、湖南之長沙府。

    書寫品為筆、墨、硯、紙。

    筆產浙江之湖州府、湖南之長沙府。

    墨、硯產安徽之徽州府。

    紙產江西,浙江、福建、四川,而宣紙則產安徽之寧國府。

    製造品為竹器、木器、籐器、皮器、漆器、瓷器、玉器、金銀器、象牙雕刻器、燒料器、琉璃、玻璃、爆竹、錫箔、扇、草帽緶、氈、毯,席。

    竹器產江蘇之嘉定縣、浙江之溫洲府及江西者佳。

    木器產江蘇之蘇州府上海縣、浙江之寧波府者佳。

    籐器產山東之德州府及廣東、廣西。

    皮器產關外及貴州。

    漆器產安徽、浙江,而以福建為尤佳。

    至嵌銀漆器則產山東之萊州府,嵌竹漆器則產江西,嵌螺鈿漆器則產廣東。

    瓷器產江西之景德鎮者佳。

    玉器產江蘇、浙江。

    金銀器產江蘇、浙扛、廣東。

    象牙雕刻器產江蘇、廣東。

    燒科器產京師。

    琉璃產直隸之順天府、山東之青州府,雲南之永昌府。

    玻璃產山東之博山縣、江蘇之徐州府、湖北之夏口廳、廣東之廣州府。

    爆竹產廣東及湖北之夏口廳。

    錫箔產浙江。

    扇產江西之建昌府、浙江之杭州府、廣東之潮州府。

    草帽緶產直隸之滄州及山東。

    氈絨氈則產直隸之宣化府、新疆之和闐州;紅氈則產河南之開封府及山西,毛氈則產陝西之延安府、甘肅之秦州府。

    毯,花毯則產山西之沁州;氈毯則產山西,陝西、甘肅;毛毯則產江蘇之唯亭鎮。

    席產江蘇之揚州府及滸墅關、浙江之寧波府及廣東。

    消,費品為酒、菸、油、鹽、糖。

    酒,高粱酒則產奉天之牛莊、直隸之天津府;汾酒、潞酒則產山西之汾州府潞安府;紹興酒則產浙江之紹興府;葡萄酒則產山東之煙臺、山西之太原府、新疆之吐魯番廳。

    菸產直隸、福建、廣東、甘肅。

    油產南北各省,而豆油則北部為多,茶油、菜油則南部為多。

    鹽產直隸、江蘇、浙江、河南、雲南、四川。

    糖產福建、廣東、四川。

     市招 商店懸牌於門以為標識廣招徠者曰市招,俗呼招牌,大抵專用字,有參以滿、蒙、回、藏文者,有用字兼繪形者,更有不用字,不繪形,直揭其物於門外,或以象形之物代之,以其人多不識字也。

    如賣酒者懸酒一壺,賣炭者懸炭一支,而麵店則懸紙條,魚店則懸木魚,俗所謂幌子者是也。

     公司及機器 倡導為凡事進步之母,外人之商務膨脹於我國,而吾人營業有保守無進取,利權喪失,何可勝言。

    晚近商智漸開,大資本家之思想知非保守兼進取不可,於是以外人之營業為倡導,而新發現於商界者如左。

     一,組合公司。

     公司者,外人之均利主義,日本人稱為會社者是也。

    公司合資、附股,【合資,數人合資。

    附股,眾人附股。

    】性質不同,而皆有無限有限之別。

    【無限者,資本無限也。

    有限者,資本以若幹為限也。

    】我國所組合,多係附股而屬有限者,至其宗旨,則在抵制外人,而以收回利權為目的。

    今大別各項公司,為製造商品公司與非製造商品公司二種。

     製造商品公同。

    一、服用品製造公司,為紡紗、織布、繅絲、呢、革諸公司。

    二、食用品製造公司,為麵粉、紙煙、罐食、榨油諸公司。

    三、需用品製造公司,為瓷業、玻璃、燭、皂、火柴諸公司。

    四、建築品製造公司,為鋸木、甎瓦、洋灰諸公司。

    五、教育品製造公司,為圖書、儀器、印刷、造紙諸公司。

     非製造商品公司,為鐵路、輪船、礦務,墾務、樹藝、電話、電燈、自來水、水火保險、人壽保險諸公司。

     二,機器之使用。

     機器發明於外人,我國近有各公司之發現,使用種種機器,可謂有進步矣。

    顧皆購之外洋,無能出意匠以自造者,是利權之猶為彼所攬也可知。

    然則我國商業之發達,其必在機器學大興時乎?今姑就各公同製造商品機器與非製造商品機器備列之。

     製造商品機器。

     一、服用品製造者,為紡紗、織布、繅絲、織呢、製革、軋花、製麻、織巾、縫衣、織襪機器。

    二、食用品製造者,為磨粉、捲煙、榨油、碾穀、打米、軋豆機器。

    三、需用品製造者,為玻璃、燭、皂機器。

    四、建築品製造者,為鋸木、甎瓦、洋灰、鉋木機器。

    五、教育品製造者,為印書、造紙機器。

     非製造商品機器,為汽車、汽船、采礦、開荒、挖泥、電話、電燈、電報機器。

     商標 以繪畫圖樣作商品之標識,依法律於官署註冊,禁人假冒者曰商標。

    既經註冊,有冒用之者,得依法律懲罰。

     商會 商人組織之團體,省城商埠及其他商務繁盛區域皆得設立。

    設會長、副會長各一人,會董若幹人,經費由會員擔任,無定額。

    各省城並設商會聯合會,以全省各商會舉出之代表組織之。

     商董 商會之會董及各項商業中公舉之董事,皆謂之商董。

     客幫 客商之攜貨遠行者,鹹以同鄉或同業之關係,結成團體,俗稱客幫,有京幫、津幫、陝幫、山東幫、山西幫、寧幫、紹幫、廣幫、川幫等稱。

     商用簿記 西人簿記有學,其簿記法分單式、複式,【謂單記式、複記式。

    】但原理非可以一言罄也。

    總之,簡單之帳單式為宜,繁複之帳複式為宜。

    我國素無簿記學,而商人之司帳者又無特別智識以改良之,以故商業簿記未盡完全,至一般所用之簿記則如左。

     各商店普通簿記,一曰暫記簿,記未決算之帳也。

    一曰流水簿,記每日帳也。

    一曰進貨簿,記進貨若幹也。

    一曰出貨簿,記出貨若幹也。

    一曰存貨簿,記進出存貨若幹也。

    一曰總清,記已勘定之帳也。

     我國簿記,以銀錢各業為重要,以此業乃市上銀錢之所流轉,而其出納帳項亦甚繁雜,較之各商店精密為過之。

    【以下所列,雖各業略有不同,然大率增減之間而已。

    】 銀錢各業簿記,一曰銀錢登記。

    為查洋,為查銀,為洋匯,為銀匯,【每日入滾存簿,即流水簿。

    】為洋草,入洋總。

    為錢草,入錢總也。

    為行情,逐日鷹洋折息數目也。

    為日記,銀行市面及仙令行情也。

    為便查,為零併,為找頭。

    一曰往來銀錢登記。

    為往來送摺,送摺,立摺留底也。

    為往來送銀,同業送銀也。

    各號送銀,送元寶留底,元寶進水,元寶出水,元寶加水也。

    為往來劃帳收解,遠期劃帳,各路劃帳,到期收解也。

    為往來信底,各路信底也。

    一曰夥友銀錢登記,暫記也。

    一曰銀錢生息登記,子金也。

    此外尚有各項月結,各項歲結,即總清也。

     其抵代現銀而與簿記相關聯者,則為銀錢各業發行之票,頗能為社會所信用。

    一曰銀錢各業發行票,為本票,本店票也。

    【此票各商店亦有之。

    】為來票,本地及各地來票也。

    為匯票,本店匯出及各地匯來之票也。

    為拆票,拆用銀行及同業餘銀之票也。

    為長期票,商店預計價款不足,欲得若幹貸出金而立此票,以六個月為期也。

    【此票為商店所立。

    】為短期票,五日十日不等,期至,可取銀也。

    為即期票,即日取銀之票也。

     以上所論簿記,欲加整理方法,非研究複式不可。

    且我國組織公司日多,尤宜採用西國簿記法也。

     商業有花紅之獎 花紅,本果名,林檎之屬。

    林檎之別有六,花紅亦林檎之一種耳,而俗呼林檎曰花紅。

    又移作獎勵金之別名,例如營業有贏餘時,取其一部以獎勵出力者,俗稱花紅。

    蓋因我國舊俗,人有喜慶事,插金花披紅。

    其有功者,亦以此獎之,以表其榮譽。

    亦因宋張叔夜招安梁山濼榜文,有拏獲宋江者,賞錢萬萬貫,執雙花紅;獲李俊義者,賞錢百萬貫,雙花紅;獲關勝、呼延綽、柴進等者賞錢十萬貫,花紅有差,是花紅之名所由來也。

    花紅,亦稱紅利。

     國內商務 京師固為百貨所集,而各省都會之貿易亦盛。

    其他水陸通衢,及有特別大宗物產之地,亦皆商賈所爭集也。

     三十六行 三十六行者,種種職業也。

    就其分工而約計之,曰三十六行,倍之,則為七十二行;十之,則為三百六十行;皆就成數而言,俗為之一一指定分配者,罔也。

    至三百六十行之稱,則見於宋田汝成《遊覽志餘》,謂杭州三百六十行,各有市語也。

     閉關時代三大商 運鹽者曰鹽商,開質庫者曰當商,售木材者曰木商,此三者之在閉關時代,皆為大商。

     鹺業招牌 凡鹺業,必以招牌貿鹽鬻販。

    道光以前,每塊值六七百金,可販鹽五六十引。

    【每引為二包,每包為二百斤,加包索二十七斤。

    】 典質業 典質業者,以物質錢之所也。

    最大者曰典,次曰質,又次曰押。

    典、質之性質略相等,贖期較長,取息較少,押則反是。

    所收大抵為盜賊之贓物也。

     骨董業 骨董,古物也,亦稱古董,蓋即古銅之音轉。

    凡設肆列攤以古物出售之人,杭人嘗目之曰鬼。

    錢塘梁晉竹孝廉紹壬謂其將贋作真,化賤為貴,而又依附權勢,憑藉貴人,以鬼蜮之謀,行鬼狐之技,往往創為不經之論。

    言彜器必商周,言磚瓦必秦漢,言字書必晉唐,謂之為鬼,誰曰不宜?且若輩所售,半皆邱攏中物,非人器也,鬼器也。

     爐房 爐房,亦稱銀爐,專鑄造馬蹄銀,京師、天津、上海、漢口均有之。

    亦兼營錢業,發行紙幣,流通市中,其效力與莊票同。

    自銀幣通行,爐房之業遂衰。

     雜貨店 有設肆陳列百物以待售者,飲食服用之所需,無論貧富皆有所宜,曰雜貨店,亦百一料店。

    大抵以僻左之村鎮為多。

     信局 自同治初粵寇亂平,而信局之業乃大盛。

    其主其夥大都皆寧波人,東西南北,無不設立。

    水路以舟,陸路以車,以急足。

    南北交通最早,故設局尤夥。

    大而都會,小而鎮市,皆有其足跡焉。

    書函之外,銀物方可寄遞,遺失者償之。

    至於資費,則每一函少則錢十文,多則錢五六百文,蓋視途之遠近通塞以定其多寡也。

     森昌信局 自設郵政以來,各省信局漸歸淘汰,間有存者,郵局以民局目之。

    惟邊省如川、滇、黔、桂各地,商民寄遞銀貨,猶須借重信局,故各商埠之信業,得維持於不墜。

    其營業較盛者,當首推森昌局,以其於邊省僻區皆設有聯號也。

     賣婆 戶口繁盛之都會商埠,富貴之家,所在多有。

    雖珠寶首飾,列肆通衢,而輒有小家婦女,手挈箱篋,滿儲珍物,登門求買者,俗名之曰賣婆。

    往來巨室,常得婦女歡,奇珍寶物,皆可立緻。

    蓋市上商賈利其為女流,易於出入閨闥,而恆樂與之,彼亦從中漁利,多有藉緻巨富者,然奸邪之事,亦皆若輩為之媒介也。

     京粵商肆善於交易 京師、廣州各肆,凡值交易而不成者,亦怡悅其顏色以對之。

    如交易已成,則於買主臨行時,必緻聲道謝,雖數十錢之微,亦然。

    其意殆謂吾既設肆以求利,則無論買者出錢購物之多寡,皆為我獲利之源,衣食之本,故雖一錢之貿易,亦不可不謝也。

     圓明園有商店 和孝固倫公主為高宗幼女,甚鍾愛之,以其貌類己,嘗曰:「汝若為皇子,必立汝為儲。

    」性剛毅,能挽十力弓。

    少嘗飾男裝,隨高宗校獵射鹿,其後下嫁和珅子豐紳殷德。

    未嫁時,公主常呼和為丈人。

    一日,上攜公主遊買賣街。

    買賣街者,設於圓明園福海之東,大小商店莫不具備,且有攜小筐售瓜子者,肆主人皆內監。

    上步行周衢間,顧以為樂,茶館有譁笑聲,飯肆有高呼點肴聲,上至前不避也。

    時售估衣者,有大紅呢夾衣一領,公主悅之,適和入直,上因語公主曰:「可索之於汝丈人。

    」和亟以二十八金買而進之。

     嘉慶己未,停止圓明園商店。

     京師小市 京師崇文門外暨宣武門外,每日晨雞初唱時,設攤者輒林立,名小市,與江寧之城南二道高井附近所有者同。

    又名黑市,以其不燃燈燭,憑暗中摸索也。

    物既合購者之意,可隨意酬值。

    其物真者少,贋者多,優者少,劣者多,雖雲貿易,實作偽耳。

    好小利者往往趨就之,稍不經意,率為偽物,所得不償所失也。

    且亦有以數百錢而得貂裘,以數十金而得惡衣者,則以穿窬之輩夜盜夜售,賣者買者,均未詳審其物也。

    後由有司禁之,遂絕。

     京師錢市之沿革 光緒庚子以前,京師錢市通行之物凡四種。

    一、生銀。

    【銀錠、碎銀。

    】二、大個兒錢。

    【雖有當十字樣,實不過扺制錢二文。

    】三、銀票。

    四、錢票。

    蓋當時銀錢雖通行於津、滬間,而京師則以國庫出入俱用銀兩計算,雖有外人旅居,絕少商人,故於金錢上之勢力,甚為薄弱。

    銀錢二票,為票號、錢店、香蠟鋪【京師香蠟鋪亦兼兌錢,故得發行錢票。

    】所發行,其數多寡無定,而勢之所趨,鹹以多發紙票為擴充營業之張本。

    幸而獲利者,其營業愈盛,而所發之票信用益著。

    一旦拙於調度,營業失敗,則受其害者,不知其幾千百萬矣,源豊、盛義、善源倒閉後之情形其最顯者也。

    錢店、香蠟鋪之資本大者,率在京松秤千兩左右,小者僅一二百兩,而發行錢票之金額往往以萬計。

    錢票寬二寸許,長約五寸,中記錢額,蓋方印,左角又蓋發行各鋪之圖記。

    票額至不等,都凡七種,有一吊者,二吊者,三吊者,四吊者,五吊者,六吊者,並有十吊者。

    【吊者,等於南方之所謂百。

    一吊合大個兒錢五十枚。

    】錢票充塞,奸商多藉此獲利,每屆年終或端午、中秋前歇業潛逃者,往往而有。

    雖其影響不如各票號濫發紙幣倒閉之甚,然於貧民,實有切膚之痛。

    當時每銀一兩,無論票銀或現銀,可易大個兒錢或與大個兒錢相等之錢票十三四吊。

    若易次等之錢,如俗稱沙巴兒者,【沙闆錢也。

    】則十六七吊,是當時錢票,除因歇業潛逃外,與現錢固無差別也。

     自庚子後,外國銀行漸設分行於京師,南北交通亦便,而銀圓之勢力日漸膨脹。

    合銀行鈔票及新鑄之銅圓與銀圓附行之毛錢【銀角也,即小洋也。

    】並上述之四種銀錢紙票,而京師錢市,共有八種流通物。

    至宣統時,銀圓之勢力,幾駕現銀而上之。

    至於錢票,則因上述之弊端,且當政府濫鑄銅圓,日漸消滅。

    銅圓既充塞於市,大個兒錢、沙巴兒錢亦歸淘汰。

    緻票號之銀票,雖有關兌匯,不能掃除,然既有銀行之鈔票,則其範圍亦自縮小矣。

    是時也,可稱銀圓與生銀、鈔票與票號銀票消滅之時代也。

    時每銀一兩,易錢十四五吊,銀圓一枚,易錢十一二吊,毛錢每毛一吊一百。

    【百者等於南方之十文。

    】 京師最初通行銀圓時,站人式之價值最高。

    次為有鷹者,而龍圓價格最低,然相差亦僅三四十文耳。

    至通用龍圓,大率為北洋龍圓,若湖北、江南所鑄者,市不通用,偶有收用者,價較北洋差二三十文。

    毛錢以奉天所鑄為多,次之如廣東、吉林、湖北三省,他省所鑄殊不多見也。

     京師四大恆 京師某錢肆初無赫赫名,而營業日盛。

    四大恆忌之,乃散布謠言,謂某肆將倒,於是凡藏某肆錢票者,相率往取,如是三日,某肆從容應付,絕不支絀,謠言乃息。

    後某肆知四大恆之算己也,乃發巨金徧收四大恆票,四大恆聞之,懼,乞人關說,乃已。

    蓋某肆有實錢四百萬,每發一票,必貯一票之貲本於肆中,不出空票,故不為人所窘。

    四大恆則雖名震一時,而未盡實,故一聞某肆收票,即惴惴也。

    光緒庚子